成語中的名人故事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1
一.問題的提出
中國文化淵源流長,成語是這其中的瑰寶,它短小而簡練,有很多故事出自于成語。在生活中,成語無處不在,但我們卻不了解這其中蘊含的意思,在這次綜合性學習拓展中,我決定利用網絡、書籍等有效資源對成語中的名人故事進行研究、學習。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成語故事書,了解有關成語的故事。
2.上網查詢有關成語故事的人物。并列成表格。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事例兩則
《一飯千金》 韓信小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拼命習武,然而,掙錢的本事卻一個也不會。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饑一頓飽一頓;此吷嫌袀老奶奶為人家漂洗紗絮,人稱“漂母”。她見韓信挨餓挺可憐,就把自己帶的飯分一半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發(fā)誓要報答漂母之恩。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后對漂母分食之恩始終沒忘,派人四處尋找,最后以千金相贈。這就是“一飯千金”成語的來歷。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zhàn)機,心里很是著急?墒,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辈懿傧肓艘幌抡f,“不行,時間來不及!彼戳丝辞斑叺臉淞,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彼来丝碳词瓜旅钜蟛筷牸涌焖俣纫矡o濟于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這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
1成語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成語事故人們留下的智慧結晶。每個短小的成語都會有一個屬于他的典故。我國的語言文化遠遠不止這些,較大型的成語詞典大約有20xx0條成語,每個成語都對應幾個歷史人物,諸葛亮、曹植、韓信、劉備、藺相如······
四.結論
2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qū)別。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于文語性質的。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 形象鮮明的作用。
3成語大多來源佛教,略舉一些:一切眾生,一絲不掛,一塵不染,一瓣心香,七手八腳,七顛八倒,人窮智短,八面玲瓏,三生有幸,三災八難,三姑六婆,三教九流,三頭六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千差萬別,口碑載道,大千世界,大發(fā)慈悲,大吹大擂,大吹法螺,不二法門,弓折箭盡,寸鐵殺人,不可言宣,不可思議,不即不離,五體投地,六根清凈,天花亂墜,心到神知,心心相印,手忙腳亂,方便之門,水中撈月,水泄不通,水漲船高,牛頭馬面,功德無量,功德圓滿,半路出家,半斤八兩,四大皆空,生老病死,吐絲自縛,因果報應,因風吹火,回頭是岸,安身立命,在劫難逃,有口皆碑,老僧入定,肉眼凡胎,自由自在,自作自受,衣缽相傳,佛口蛇心,佛眼相看,作賊心虛,邪魔外道,拂袖而去,披毛戴角,拋磚引玉,拈花微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沿門托缽,金剛怒目,勇猛精進,皆大歡喜,看破紅塵,苦海無邊,借花獻佛,旁門左道,神通廣大,唯我獨尊,救苦救難,清規(guī)戒律,現身說法,極樂世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僧多粥少,超凡入圣······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2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隊伍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看,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因為這個故事里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jié),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huán)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游手好閑;但是后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于別人時,別人也應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3
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這年夏天,曹操帶領大軍攻打張繡,在行軍途中,他們迷失了方向,來到了一個沒有水源的荒原。這天十分炎熱,樹葉被烤得卷了起來,帶來的小喝完了,曹操馬上想辦法,他靈機一動,他說:“這條路我來過,記得就在前面不遠處有一大片梅樹林子,上面結了許多酸梅,又甜又酸,到了那里就可以吃到梅子解渴了”。聽到這句話,將士們紛紛振作起精神來,都急匆匆朝前趕路。
后來,將士們沒有見到梅樹林子,他們在一個有水的地方喝了個夠,曹操利用心理作用,鼓動士氣戰(zhàn)勝困難,終于將隊伍帶出了荒原。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4
公元前496年,吳王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吳王也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 過了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國大臣伯喜否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惫篡`聽從了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美女西施和珍寶賄賂伯喜否,伯喜否答應帶西施和文種去見吳王。文種見了吳王,獻上西施,說:“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辈卜褚苍谝慌詭臀姆N說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干,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后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的投降,把軍撤回了吳國。吳國撤兵后,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于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
三年后,他們被釋放回國了。勾踐回國后,立志發(fā)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里掛上一只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后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的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里與農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越國終于兵精糧足,轉弱為強。再說吳王夫差自從戰(zhàn)勝越國后,以為沒有了后顧之憂,從此沉迷于西施的美色,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不顧人民的困苦,經常出兵與其它國家打仗。他還聽信伯喜否的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后,急忙帶兵回國,并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屢戰(zhàn)屢敗。
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后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5
東窗事發(fā)
秦檜是南宋時臭名昭著的大奸臣。他老奸巨滑,心狠手辣,誰要是和他有不同意見,他就捏造一個罪名,輕則將其逮捕下獄,重則殺頭處死。被他陷害的忠臣良將數不勝數。抗金英雄岳飛就是他用莫須有的罪名害死的。
北宋末年逐漸衰落。北方的金兀術趁機向中原大舉進攻,侵占了宋朝不少地盤。在這民族危難之際,岳飛率領岳家軍對金兵進行了頑強地抵抗。岳飛英勇善戰(zhàn),連打勝仗,有一次差點活捉金兀術。可是秦檜卻不同意抗金,而主張議和。他抓住宋高宗懦弱膽小、優(yōu)柔寡斷的弱點,竭力宣揚議和的好處。宋高宗同意了,可是許多大臣和將領都不同意,岳飛就多次上書,要求罷和議抗金兵。秦檜想要議和,就要把岳飛除掉?墒窃里w在老百姓中威望很高,手中又有兵權,使秦檜難以下手。
有一天,秦檜坐在東窗下,正為無法除掉岳飛而愁容滿面。夫人王氏走進來,對他說:這有何難,你找?guī)讉罪名安在岳飛頭上不就行了。秦檜說:罪名不難找,難找的是告發(fā)岳飛的人,這個人一定要是岳飛的部下,才能使天下的人信服。王氏想了想,說:我聽說岳飛手下的都統(tǒng)王貴,在一次戰(zhàn)斗中膽小怕死,岳飛想把他斬首示眾,后經眾將求情,岳飛才免他一死。他肯定懷恨在心,你何不讓他告發(fā)呢?秦檜一聽,不禁大喜,稱贊道:還是夫人高見啊。接下來,兩人又將陷害岳飛的各個細節(jié)密謀了一番。
秦檜派人找到王貴,要他誣告岳飛謀反,王貴不干。秦檜一伙就嚴刑拷打,并以殺他全家相威脅,王貴只好屈從了。
秦檜終于把岳飛陷害了。后來,秦檜因病不治身亡。他死后七天,王氏請來道士為他做道場,超度他的亡靈。道士恨秦檜殺死了忠良,就裝模作樣做了一會兒法事,然后對王氏說:我看見了秦檜,他正在地獄里受苦,閻王小鬼正在拷問他。道士接著說:秦大人對我說,‘麻煩你告訴我的夫人,東窗事發(fā)了。’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6
關于成語中的名人故事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我十分喜歡閱讀成語故事,父母也贊成我閱讀,還說成語里的名人故事有很多大道理,所以,我對成語中的名人故事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方法
1、 閱讀書籍、報刊
2、 上網查閱資料
3、 詢問親人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獲得信息的渠道:上網查閱,親人口述,查閱書籍。
涉及的方面:有哪些成語故事,名人都有過那哪些成語故事,有哪些成語中有名人故事。
具體內容:1.完璧歸趙,南轅北轍,聞雞起舞,臥薪嘗膽
2.劉備三次去請諸葛亮出山為他當軍師。
3.入木三分——王羲之 樂不思蜀——劉禪
四、結論
1.我國的成語多不勝數,源遠流長,許多名人的故事都隨著時間的流逝都變成了成語。
2.這些成語中有些名人的故事,可以當作我們的反面教材和正面教材,正面教材可以使我們學到許多有益的知識,反面教材可以使我們吸取到教訓,防止重蹈覆轍。
3.我國的成語是奇特的,這些成語都是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我們應該多看,多學。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7
一鳴驚人的典故:
春秋時期,楚國的儲君也就是楚莊王在登基后,為了觀察朝野的動態(tài),也為了讓別國對他放松警惕,當政三年,沒有發(fā)布一項政令,在處理朝政方面沒有任何作為,朝廷百官都為楚國的前途擔憂。
楚莊王不理政務,每天不是出宮打獵游玩,就是在后宮里和妃子們喝酒取樂,并且不允許任何人勸諫,他通令全國:“有敢于勸諫的人,就處以死罪!”
楚國主管軍政的官職是右司馬。當時,有一個擔任右司馬官職的人,看到天下大國爭霸的形勢對楚國很不利,他就想勸諫楚莊王放棄荒誕的生活,勵精圖治,使楚國成為繼齊桓公、晉文公之后的諸侯霸主。然而,他又不敢觸犯楚莊王的禁令,去直接勸諫;他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出使楚莊王清醒過來的辦法。
有一天,他看見楚莊王和妃子們做猜謎游戲,楚莊王玩得十分高興。他靈機一動,決定用猜謎語的辦法,在游戲歡樂中暗示楚莊王。
第二天上朝,楚莊王還是一言不發(fā),這位右司馬陪侍在旁。就在莊王準備宣布退朝的時候,他給楚莊王出了個謎語,說:“奏王上,臣在南方時,見到過一種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崗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只鳥叫什么名呢?”
楚莊王知道右司馬是在暗示自己,就說:“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民眾的態(tài)度。這只鳥雖然不飛,一飛必然沖天;雖然不鳴,一鳴必然驚人。你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卑肽暌詠恚f王親自處理政務,廢除十項不利于楚國發(fā)展的刑法,興辦了九項有利于楚國發(fā)展的事物,誅殺了五個貪贓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隱士當官參政,把楚國治理得很好。出兵攻打齊國,在徐州擊敗了齊軍,在河雍*勝了晉軍,在宋國大會諸侯,楚國稱霸天下。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8
破釜沉舟的故事
主要人物:項羽
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復國后的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被秦軍包圍。被項梁、項羽叔侄等各路義軍擁立的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讓他們帶領軍隊前去援救趙國。但是,宋義把兵帶到安陽就不再前進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 項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與趙軍里應外合,一舉打敗秦軍。而宋義則希望趙、秦兩軍打得精疲力盡之時再發(fā)兵,以坐收漁翁之利。于是他嚴令軍中不準輕舉妄動。與此同時,宋義又宴請賓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卻忍饑挨餓。項羽實在忍不下去,便殺死了宋義,將士們馬上擁戴項羽為上將軍。之后,項羽立即派出兩名將軍,率兩萬人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勝后,項羽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在全軍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船只鑿沉,把煮飯的鍋都打破,把營房都燒掉,只攜帶三天的干糧,以此表示決一死戰(zhàn)的決心,不給士兵留一點兒退路。項羽領軍到達巨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過九天激戰(zhàn),最終取得巨鹿之戰(zhàn)的勝利 。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9
后起之秀
東晉時,王忱(chen)在少年時代就顯露出才氣,很受親友的 推祟。他的舅父范寧,是當時著名的經學家,對王忱也很器重,有著 名文士拜訪,他總讓王忱到場接待。 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張玄。舅舅要他 倆交談交談。張玄早就聽說王忱志趣不凡,很想與他談談。他年齡比 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給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著等候關于成語中的名人故事短篇關于成語中的名人故事短篇。不 料,王忱見張玄這等模樣,看不上眼.也默默坐著,一言不發(fā)。張玄見 他這樣,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對坐了一會,怏怏不樂地離去。 事后,范寧責備王忱說:“張玄是吳中的優(yōu)秀人才,你為什么不 好好與他談談?’’ 王忱傲慢地回答說:“他要是真心想和我來往,完全可以來找我 談談嘛! 范寧聽了這話,倒反而稱贊起外甥來了:“你這樣風流俊逸,真 是后來的優(yōu)秀人才! ” 玉忱笑著回答說:“沒有您這樣的舅舅,哪來我這樣的`外甥?”
成語出處: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范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逸望,真后來之秀!
成語釋義:“秀”,優(yōu)秀的意思,表示后輩中的優(yōu)秀者。這則成語也稱 “后起之秀”。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10
一、 問題的提出
成語是中華民族語言寶庫中的藝術珍品,是漢語經過千錘百煉形成的固定詞組。它產生于古代語言、歷史事件、古代的詩文和當時的口語,雖然形式簡潔,卻形象生動和富于表現力,常常寥寥數字便能說明一個寓意深刻的道理。我們學過畫龍點睛、聞雞起舞、胸有成竹等成語,它們都是關于名人的故事。于是,我就對成語名人故事產生了興趣,并做了調查。
二、調查方法
1、查閱家里成語故事書;
2、上網瀏覽;
3、聽爸爸媽媽講述。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搜集資料情況
信息渠道 | 成語名稱 | 成語名人 |
查閱成語故事書 | 三顧茅廬 | 劉備、諸葛亮 |
上網 | 四面楚歌 | 項羽 |
聽爸媽講述 | 懸梁刺股 | 孫敬、蘇秦 |
精忠報國 | 岳飛 |
2.考察情況
我首先查閱家中的成語故事書共80條成語,有50條左右是關于名人故事的;接著我又讓媽媽一口氣說出十個成語,媽媽快速地說:掩耳盜鈴、一鼓作氣、懸梁刺股、刻舟求劍、亡羊補牢、胸有成竹、三顧茅廬、毛遂自薦、班門弄斧、如魚得水。媽媽說完,我一統(tǒng)計:有6個是關于名人故事的。看來名人成語故事很多,在成語故事中占的比例很大。
3.聽爸爸媽媽講述
人們對名人成語故事都耳熟能詳,爸媽隨口就能講出一大串。媽媽給我講了名人成語“懸梁刺股”: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梁上,一頭系著頭發(fā)。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后來,他終于成為儒學大師。 戰(zhàn)國時的蘇秦因為游說秦國失敗,家里人不理他,就發(fā)憤自學。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后來他成為有名的學問家。 后人將兩人的事跡合在一起,概括出了成語懸梁刺股,用來比喻發(fā)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爸爸講了“囊螢映雪”這則成語。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后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兩個成語分別講了古代四個學有所成的人,他們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勤奮學習的故事。我們現在學習條件很優(yōu)越,不用再像他們那樣,但是他們那種克服困難,發(fā)憤讀書的精神卻值得我們發(fā)揚光大。
四、結論
名人成語故事都比較簡短,但情節(jié)完整,人物生動,選材精良,通過一個個積極向上的故事勸導人們要做一個勤奮好學、謙虛誠信的人。用一種很質樸很平常的語言講出深刻的道理,所以即使是兒童也能讀懂,這也是成語故事廣為流傳的原因吧!
名人成語故事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記錄著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奧妙無窮。
所以我們在平時讀書時不但要多積累成語,還要了解成語中所包含著的歷史名人故事和歷史事件,這樣可使我們受益匪淺。正確的使用這些成語可以讓我們的文章寫得更有風采,語言更加鮮明生動。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11
1、一鼓作氣(曹劌 guì)
出處:《左傳·莊公十年》:“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成語解釋: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呂不韋)
出處:《史記·呂不韋列傳》:“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成語解釋: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師(鄭谷)
出處: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成語解釋: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師”或“一字之師”。
4、一飯千金(韓信)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釣于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庇郑骸靶胖羾缢鶑氖称,賜千金!
成語解釋: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5、東山再起(謝安)
出處:《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成語解釋: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后又重新得勢。
6、圖窮匕見(荊軻)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V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
成語解釋:比喻事情發(fā)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7、紙上談兵(趙括)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zhàn)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后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zhàn)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成語解釋: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8、負荊請罪(廉頗)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成語解釋: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9、臥薪嘗膽(勾踐)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成語解釋: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10、接竿而起(陳勝)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成語解釋:砍了樹干當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11、三顧茅廬(劉備)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成語解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12、孺子可教(張良)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成語解釋:指年輕人可培養(yǎng)。
13、四面楚歌(項羽)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成語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14、老當益壯(馬援)
出處:《后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成語解釋: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干勁更足。
15、投筆從戎(班超)
出處:《后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成語解釋: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16、暴殄天物(商王)
出處:《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成語解釋: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后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17、暗渡陳倉(韓信)
出處: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成語解釋: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18、嗟來之食(黔敖)
出處:《禮記·檀弓下》:“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于斯也!”
成語解釋:指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發(fā)沖冠(藺相如)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成語解釋:指憤怒得頭發(fā)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20、手不釋卷(呂蒙)
出處:《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成語解釋: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21、韋編三絕(孔子)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成語解釋: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22、墨守成規(guī)(墨子)
出處: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未嘗墨守一家以為準的也!
成語解釋:指思想保守,守著老規(guī)矩不肯改變。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處:《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成語解釋: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y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劉安)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
成語解釋:一個人得道面仙,全家連雞、狗也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鐘子期)
出處:《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驹诹魉唬骸圃,洋洋兮若江河!
成語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26、口蜜腹劍(李林甫)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元年》:“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成語解釋:嘴上甜,心里狠。形容兩面派的狡猾陰險,多指蛇蝎心腸的人。
27、風聲鶴唳(苻堅)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成語解釋: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28、泰山北斗(韓愈)
出處:《新唐書·韓愈傳贊》:“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成語解釋: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
29、破釜沉舟(項羽)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成語解釋: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30、東窗事發(fā)(秦檜)
出處:元·孔文卿《東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為呆行者,在靈隱寺中,泄漏秦太師東窗事犯!
成語解釋:比喻陰謀已敗露。
31、程門立雪(程頤、楊時)
出處:《宋史·楊時傳》:“見程頤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云。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成語解釋: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32、司空見慣(劉禹錫)
出處: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劉禹錫詩:“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成語解釋: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33、夢筆生花(李白)
出處: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后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成語解釋:比喻寫作能力大有進步。也形容文章寫得很出色。
34、力透紙背(顏真卿)
出處:唐·顏真卿《張長史十二意筆法意記》:“當其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成功之極也!
成語解釋:形容書法剛勁有力,筆鋒簡直要透到紙張背面。也形容詩文立意深刻,詞語精練。
35、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文與可)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
成語解釋: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36、赤膊上陣(許褚)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zhàn)!
成語解釋:光著膀子上陣。比喻親身上場,不加掩飾地進行活動。
37、馬革裹尸(馬援)
出處:《后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成語解釋:用馬皮把尸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zhàn)場。
38、黃袍加身(趙匡胤)
出處:《宋史·太祖本紀》:“諸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醇皩Γ幸渣S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
成語解釋:五代后周時,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部下諸將給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天子。后比喻發(fā)動政變獲得成功。
39、洛陽紙貴(左思)
出處:《晉書·左思傳》:“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
成語解釋: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40、背水一戰(zhàn)(韓信)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成語解釋: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zhàn)。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12
成語體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智慧結晶與文化價值,所以掌握好漢語成語也成為外國學習者成功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要點和難點,下面是成語中的名人故事有哪些,歡迎參考閱讀!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1:貪小失大
戰(zhàn)國中后期,燕昭王即位之后,勵精圖治,希望振興國家。他曾筑黃金臺廣招天下賢才,以增強國家的實力。趙人樂毅原本在魏國當官,由于不被統(tǒng)治者信任而離開魏國,投奔到燕國來,向燕王縱論兵法,深得燕王賞識,被拜為亞卿。樂毅忠肝義膽,為燕國盡職盡責,竭盡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燕國實力越來越強,而它的仇敵齊國卻越來越不景氣。因此,燕王就委任樂毅為大將,聯合秦、韓、魏、趙四國的軍,一起進攻齊國。
齊王獲悉這一消息后,急忙調兵遣將,任命觸子為先鋒官,在濟水一帶迎戰(zhàn)。觸子見聯軍雄赳赳、氣昂昂,為了避其鋒芒,挫其銳氣,堅守壁壘不戰(zhàn)。他認為,聯軍雖然人多勢眾,但是五國之間都有嫌隙,時間長了肯定要出現摩擦。更何況,五國聯軍遠道而來,糧食等物資都要從很遠的國內長途運輸,長此以往,拖也能把聯軍拖死。因此,雖然天天有聯軍的兵士們前去罵陣,但齊軍就是聽而不聞,樂毅這邊也沒有相應的應付之策。
正在樂毅一籌莫展的時候,糊涂的齊王卻幫了聯軍的大忙。他見觸子只守不攻,覺得有損齊國威風,于是命他趕緊出兵。觸子沒有辦法,只得被迫抗敵,結果被打得大敗而逃,不知所終。幸虧還有齊將達子引領殘軍且戰(zhàn)且退,一路上又被樂毅的伏兵截殺,從濟水狂奔幾百里,一直退到齊都臨淄以西的一個叫做秦周的地方才停下來,準備死守臨淄城。
齊軍戰(zhàn)敗后,很是憋屈,士氣不振。達子是個老實人,心里著急,他想犒勞士卒以振奮士氣,可是又沒有錢,于是就去求齊王,希望他能發(fā)放城內國庫的金幣犒賞三軍。齊王本來對達子的敗退就很惱火,一聽還要他庫房里的金幣,更是火氣不打一處來,他拍案大罵道:“達子你這個殘兵敗將,仗沒有打好,還妄想要我的賞踢!你馬上給我出去死戰(zhàn),否則提著你的項上人頭來見我!”
聽完齊王的這番話后,達子不由自主地仰天長嘆,心想:昏君不知審時度勢,必然沒有好下場,齊國肯定沒有希望了。于是,他只能率領殘部沖進敵陣,拼力搏殺,結果不幸戰(zhàn)死沙場。達子一死,五國聯軍長驅直入,殺進臨淄,搶走了齊國宗廟里的重器,還闖進齊王藏金的美唐(地名),將其洗劫一空。就這樣,齊王因貪圖少許金幣而使得國家蒙受巨大損失,結果自己也只好逃離齊國避難。
上述情景史料記載:“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zhàn),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于美唐甚多。此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這便是成語“貪小失大”的由來。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2:周公吐哺
周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因其領地在周,所以史稱周公或周公旦。他賢能多才,周武王時參加了伐紂滅商的戰(zhàn)爭,功勛卓著。
周初,周公受封于魯,但他只讓長子伯禽赴封地,自己則留在鎬京,與召公一起輔佐周武王。伯禽臨行時,周公告誡他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對于天下來說我的地位也算很高了?墒俏页3O搭^時幾次握著濕淋淋的頭發(fā)跑出來,吃飯時幾次把嘴里的食物吐出來,就為了出來迎接來訪的客人,就是這樣還害怕讓天下人寒心。希望你到了魯國,要勤于政事,愛民如子!
周武王病重時,周公非常焦急,因當時周剛剛建國,天下未定,百業(yè)待舉,國不可一日無君。于是周公來到祖廟,向先王禱告保佑武王身體康復,自己情愿代死。后來,周武王病危,當時太子誦才十三歲,他對周公說:“我擔心誦(即周成王)過于年幼,把這樣大的一個國家交給他,他沒有辦法治理。我考慮再三,在眾多兄弟里面,只有你最有才干,我就把誦、把周國全部托付給你吧!蔽渫跛篮螅暧椎闹艹赏趵^位,由周公攝政,代行國政。
當初,周公在輔佐周武王時,與武王關系也很融洽,而且睿智過人,才能出眾,處理起政事來得心應手。為安定國家,他制定了嫡長子繼承制和余子分封制,還制定了周禮,對祭祀、占卜、會盟、飲宴、朝貢、婚娶、殯葬時的儀式等都做出了詳細具體的規(guī)定。
武王死后,周公攝行天子職務時,全心全意、大公無私,人們都紛紛稱頌他,這就引起了一些王室貴族的猜忌。因此就傳出流言蜚語,說周公企圖篡奪王位,謠言傳遍京城鎬京,連周公的弟弟召公也產生了懷疑,留在殷都的“三監(jiān)”更是懷疑,甚至產生了不滿。
商封王之子武庚便乘機串通管叔、蔡叔,并聯合東夷(古代對東方各族的泛稱)發(fā)動了飯亂。面對如此復雜的形勢,周公引用商代歷史,說明輔政大臣攝政是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輔政大臣為保治殷朝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從伊尹輔佐成湯,到甘盤輔佐武丁,莫不如此。
自己一定會效法伊尹、甘盤,效忠周室,竭誠輔助成王,這才消除了內部的誤會,穩(wěn)定了周王室。對外,周公毅然率軍東征,經過三年苦戰(zhàn),終于殺死了叛亂的武庚和管叔鮮,俘虜并放逐了蔡叔度。
周公攝政七年,在周成王二十歲時,周公還政于他,自己仍盡心輔佐,并精心創(chuàng)立了周朝的禮樂典章制度。
后來,人們根據周公對伯禽“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的言論,引申出“周公吐哺”這個成語。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3:柳暗花明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抒發(fā)了抗金愛國的情懷,一度得到孝宗的賞識,所以入朝當了軍器少監(jiān)。公元1166年,陸游由于力主抗金,受到朝廷里主和派的百般排擠,不斷上書皇帝,誣陷他終日賞花吟詩,不務正業(yè),皇帝偏聽偏信,被免去隆興(今南昌)通判的職務,被遣送回家鄉(xiāng)山陰。
回家途中,陸游去看望臨川(撫州)的老朋友李浩。此時,李浩剛接到受任靖江知府的職務。陸游一方面向他表示祝賀,同時又為自己不能有機會報效國家而感到萬分難過。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陸游懷著滿腔的憤怒,終于回到了山陰。陸游回到故鄉(xiāng)山陰閑居三年,靠讀書打發(fā)日子。
話說陸游家坐落在縣西九里以外鏡湖邊上的三山,那里山清水秀,松竹成蔭,屋前場后種著海棠、辛夷、杜鵑等奇花異草,是個風景美麗的地方。陸游非常喜愛這個地方。
公元1167年4月的一天,春光明媚,風和日麗,氣候爽人。陸游獨自一人拄著拐杖外出游覽,沿著鏡湖,踏上了去西山游覽的道路。走著走著,山路漸漸盤曲起來。
大約走了一個多時辰,人煙越來越少。當他登上一個斜坡時,只見前面山重水復,無路可走了。陸游游興正濃,不肯回去,便順著山坡向前走了幾十步,拐過山角,突然發(fā)現前面有一片空曠的谷地,一個幾十戶人家的村莊掩映在綠柳紅花之中,就像傳說里的桃花源一樣。陸游高興極了,進村去拜訪村民,村民們也擺酒設宴盛情款待了這位來自山外的客人。
那地淳樸的民風使陸游十分感動,所以回到家后,便寫了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詩《游山西村》,其中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上述詩句既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象,又表達了詩人對未來寄予希望的心境。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13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1:望梅止渴
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這年夏天,曹操帶領大軍攻打張繡,在行軍途中,他們迷失了方向,來到了一個沒有水源的荒原。這天十分炎熱,樹葉被烤得卷了起來,帶來的小喝完了,曹操馬上想辦法,他靈機一動,他說:“這條路我來過,記得就在前面不遠處有一大片梅樹林子,上面結了許多酸梅,又甜又酸,到了那里就可以吃到梅子解渴了”。聽到這句話,將士們紛紛振作起精神來,都急匆匆朝前趕路,后來,將士們沒有見到梅樹林子,他們在一個有水的地方喝了個夠,曹操利用心理作用,鼓動士氣戰(zhàn)勝困難,終于將隊伍帶出了荒原。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2:不脛而走
三國時,吳國孫策對有才之士十分妒忌,有一個叫盛孝章的有才之士,和也融是好朋友,孔融怕孫策把他殺了,就寫信勸曹操招納他,信中寫道:“如果要有所作為,就先得求賢,而要得到賢人,就要尊重賢人。”他打了個經方:“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識賢者之有足乎?”意思是:珠玉本來是沒有腳的,它之所以會落到人們的手中,就是因為有人喜歡它,何況賢人是有腳可以行走的呢?孔融還在信中強調:“只要尊重賢才,賢才就會跑來!
這些名人小時候都是刻苦學習,認真讀書,長大后有這么好的成就,我要向他們學習。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3: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他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習。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所以,他下定決心,發(fā)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就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4: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名叫匡衡的人。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一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fā)現自家的墻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墻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他找來一把鑿子,將墻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墻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14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中華民族是個文化名族,成語就是文化民族的結晶之一,老師說每個成語都有名人故事。于是,我就對成語中的名人故事做了一次研究調查。
二、 調查方法:
1. 查閱有關成語中名人故事的書籍,了解成語中的名人故事。
2. 上網瀏覽,通過網上途徑,搜集成語中的名人故事。
3. 閱讀報刊,了解成語中的名人故事。
三、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信息渠道 成語 名人 主要內容
書籍 入木三分 王羲之 晉朝王羲之寫的字非常有力,相傳他在木板上寫字,刻字的人發(fā)現墨汁滲入木板已有三分了。
上網瀏覽 程門立雪 楊時 宋代楊時在下雪天拜訪著名學者程頤,程頤暝目而坐楊時不敢驚動,在旁等候,程頤醒來時門后積雪已有一尺多深了。
報刊 草船借箭 諸葛亮 東漢末年,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十天之內造好十萬只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最后挫敗周瑜。
四、結論:
1. 成語里的確有名人故事,是有名人故事演變出來的。
2. 這些成語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在學習上和生活中都會運用到。
3.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中還有許多名人的品質優(yōu)點值得我們學習。
4. 這些成語都有一定的道理,激發(fā)我們努力學習,開發(fā)我們的道德思想更上一層樓。
名師點評: 文章的結構設置得不錯,條理也比較清晰,小作者專門調查研究了成語中的名人故事,不僅掌握了更多的成語,也了解了很多名人的故事,看來小作者的收獲不小。通過研究,小作者也決定學習名人的優(yōu)點,提升自我。
文章的層次分明,小作者的文字功底不錯,語言比較嚴謹,寫得很不錯。
“是有名人故事演變出來的”中“有”改為“由”;“開發(fā)我們的道德思想更上一層樓”中“開發(fā)”改為“使”。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15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么強大的敵人!怎樣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我過于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yōu)勢扭轉戰(zhàn)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后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zhàn)。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zhàn)常識,想利用晉軍忙于渡河難于作戰(zhàn)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于是欣然理解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后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尸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勢如破竹】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后,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tǒng)一全中國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人認為,吳國還有必須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一樣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務必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我的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征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作征南大將軍。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成六路水陸并進,攻打吳國,一路戰(zhàn)鼓齊鳴,戰(zhàn)旗飄揚,戰(zhàn)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yè)進發(fā)。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此刻趁士氣高漲,斗志正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jié)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 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沖向吳都建業(yè),不久就攻占建業(yè)滅了吳國。晉武帝統(tǒng)一了全國。
【如火如荼】
春秋時代末期,吳國國王夫差連續(xù)征服了越國、魯國和齊國,雄心勃勃,又繼續(xù)向西北進軍,打算一鼓作氣征服晉國。
可正在這個時候,越王勾踐抄了吳王的后路。他帶領軍隊一向打到吳國的國都姑蘇(蘇州),又派人馬占據淮河,把吳王的退路切斷了。
這消息給吳王夫差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十分震驚,立即召集文臣武將商量對策。大家說,此刻退回去等于兩關打了敗仗,還會兩頭挨打;如果能打敗晉國,就等于在諸候國中當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踐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經拿定,當務之急是盡快征服晉國。思考再三,決定出奇制勝。
一天傍晚,吳王下達了命令。全軍將士吃得飽飽的,馬也喂足了草料。從全軍中挑出三萬精兵強將。每一萬人擺成一個方陣,共擺三個方陣。每個方陣橫豎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頭的都是軍官司。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個大夫負責。每項一個方陣由一名將軍率領。中間的方陣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幟,白弓箭,由吳王自我掌握,稱為中軍;左邊的方陣,紅盔紅甲、紅衣服、紅簡直就像深不可測;右邊的方陣則一水兒黑色。半夜出發(fā),黎明時分到達離晉軍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剛剛顯出亮色,吳軍鼓聲大作,歡呼之聲震天動工地。
晉軍從夢中醒來,一看吳軍那三個方陣和聲威氣勢,簡直都驚呆了:那白色方陣,“望之如荼”——像開滿白花的茅草地;那紅色方陣,“望之如火”——如像熊熊燃燒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陣,簡直就象深不可測的大海。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樣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必須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立刻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一夫當關】故事:《史記》載:公元前207年劉邦入咸陽,“守函谷關,項羽至,不得入!焙汝P“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形勢,由此可見。古代,還有幾個與函谷關有聯系的成語故事。
【圍魏救趙】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出奇制勝】戰(zhàn)國時期,齊國將領田單用火牛陣出擊燕軍,使燕軍大敗。這就是孫子兵法勢篇中“凡戰(zhàn)者,以奇勝!
【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先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之后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就應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最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十分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十分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兒,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樣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fā)生戰(zhàn)爭,我必須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zhàn)!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zhàn)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立刻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
【馬革裹尸】
東漢馬援自南方還軍,故人多迎勞他,號稱有計謀的孟冀也向他祝賀。馬援說:"你怎樣也同一般人一樣呢?方向匈奴、烏桓尚擾北邊我想自請擊之,男兒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死在兒婦女婢中呢?"見《后漢書·馬援傳》。后以"馬革裹尸"等指為國而戰(zhàn)死沙場。清張貸《西湖夢尋·岳王墳》:"但恨和一成,國家日削,大丈夫不能以馬革裹尸報君父,是為嘆耳!”
戰(zhàn)無不克:攻戰(zhàn)沒有不取勝的。形容強大無比,能夠戰(zhàn)勝一切。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中名人故事大全01-23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集錦04-01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大全05-21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有哪些04-01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四則03-23
成語中的宋代名人故事05-02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研究報告03-19
成語中的七個名人故事04-01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研究報告08-31
成語中的名人故事研究報告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