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歷史成語故事29個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那么,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經典歷史成語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1
鴻鵠之志
秦朝末年,有一個農民起義軍領袖,名叫陳勝,字涉。
陳勝青年時代,曾經做人家的雇農,替別人耕地。有一次,他停下耕田,走到田埂上休息。他因失望而嘆恨了好久,對另一個雇農說:“我們當中如果有人富貴了,可不能忘掉別人。”
一同當雇農的人都笑話他:“你給人家當雇農,怎么會有富貴呢?”陳勝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么會知道鴻鵠的志向!”
陳勝、吳廣起義之時,陳勝因為有遠大的'志向和堅忍不拔的品質,因此得到了眾人的擁護,成為農民起義軍的領袖。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2
宗慇是南朝宋代人,生于南陽郡涅陽縣。他自幼胸懷大志,有一回,叔父宗炳詢問他的志向,他慷慨答道:“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弊诒犃诉@驚人的話語,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
宗愨少年時,時局比較穩(wěn)定。很多人都想靠文學才能謀取前程,不愿演習武藝?墒亲趹@卻熱衷習武,很多人因此而輕視他,認為他不求上進。
宗慇長到十四歲時,他的兄長宗泌將要娶
親,宗家人高高興興地張羅著這件事。可是婚禮當夜,宗家突然闖進了十幾個強盜。家人全都慌亂不已,紛紛四處躲避。這時,宗慇英勇地站出來保衛(wèi)家人,把那群強盜趕跑了。
公元446年,宋文帝命交州刺史檀和之領兵征討林邑。風華正茂的宗慇自告奮勇地請求隨軍出征。宋文帝認為他雖然年輕,卻膽氣十足,便同意了他的要求,并授予他“振武將軍”的封號。
臨陣對敵時,林邑軍驅趕著一群經過訓練的大象做先鋒。象群以驚天動地之勢向宋軍的陣地沖來,宋軍頓時陣腳大亂。在象陣的攻勢下,宋軍連連敗退,主帥一籌莫展。宗慇對主帥說:“獅子乃是百獸之王,我們可以造一些假獅子來嚇退象群!敝鲙洰敿疵苏辙k。
雙方再次交鋒時,林邑軍故技重施,再次驅使象群出戰(zhàn)。宋軍便把連夜趕做的假獅子拉了出來,象群被獅子嚇得慌不擇路。宋軍士氣大振,勇猛出擊,輕松贏得了勝利。
宗慇不僅多智謀,而且很有雅量。他的`家鄉(xiāng)有個叫庾業(yè)的人,家業(yè)殷實,每次宴請賓客時都會擺上山珍海味。但宗慇登門拜訪時,庾業(yè)卻說:“宗慇出身行伍,向來不講究飲食,簡單地做些家常便飯就好了。”宗慇毫不介懷,從容地吃過飯才告辭。數年后,宗慇做了豫州刺史,巧的是庾業(yè)在州里擔任長史,成了他的下屬。宗慇對他坦誠相待,絕口不提當年之事。
宗慇的聲名漸漸遠揚,他的言行也為世人所推崇。公元459年,竟陵王劉誕占據廣陵擁眾作亂,為騙取士兵的支持,他謊稱宗慇是他的盟友。士兵們聽了,就大膽地跟著劉誕謀反叛亂。后來,宗慇奉命跟隨朝廷的軍隊一起平叛。宗慇單槍匹馬地來到城下,對著城上大喊:“宗慇在此!”城上的士兵看到宗慇后,都沒了斗志。宗慇順利地平定了叛亂。
宗慇累立功勛,被朝廷封為洮陽侯,官拜左衛(wèi)將軍。他奮發(fā)有為、積極進取的一生,讓世人稱許不已,更激勵了無數后來者。而“乘風破浪”這個成語也廣泛流傳開來,直到現在仍然鼓舞著有志之士。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3
白龍微服
傳說白龍下到清涼的深淵里,變成一條魚。漁人豫且用魚叉射中它的眼睛。白龍負傷,去向天帝告狀。天帝問他當時在何處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白龍回答自己在深淵里歇涼時變成魚的形狀受傷的。天帝說魚本來就是讓人射的,不能怪罪豫且。 白龍微服的原文
吳王欲從民飲酒,伍子胥諫曰:“不可!昔天上白龍下于清冷之淵化為魚,漁人豫且射中其目。白龍上訴天帝,天帝曰:‘當是之時,若安置而形?’白龍對曰:‘吾下清冷之淵化為魚!斓墼唬骸~本為人所射也,既為如此,豫且何罪之有?’白龍乃天帝之寵物,豫且為宋國之下民。白龍不化,豫且不射。今棄萬乘之位,而與布衣之士共飲,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蓖跄酥。
——西漢·劉向《說苑·正諫》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4
公元前496年,吳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受了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chāi)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
兩年后,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了他,說:“吳王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惫篡`聽從了文種建議,就派他帶著美女西施與珍寶去賄(huì)賂(lù)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西施,說:“越王愿意投降,做您臣下,請您饒恕他。”伍子胥(xū)站出來大聲反對道:“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lǐ)精明強干,這次放了他們,他們回去后定會想辦法報仇!”這時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又看上了西施美色,就不聽伍子胥勸告,答應了越國請求,把隊伍撤回了吳國。
吳國撤兵后,勾踐帶著妻子與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于贏得了吳王歡心與信任。三年后,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后,立志發(fā)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晚上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還在房子里掛上一只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后就嘗嘗苦膽,并讓門外士兵問他:“你忘了三年恥辱了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家政事,范蠡管理軍事,自己親自到田里與農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紡線織布。勾踐這些舉動感動了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艱苦奮斗,越國終于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再說吳王夫差自從戰(zhàn)勝越國后,沉迷于西施美色,過著驕奢(shē)淫逸生活。他又狂妄自大,聽信奸臣壞話殺了忠臣伍子胥。這時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了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后,急忙帶兵回國,并派人向勾踐求與。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了吳國,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吳國已經是強弩(nǔ)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隊伍,屢戰(zhàn)屢敗。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與,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與不成,才后悔沒有聽伍子胥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了。
成語“臥薪嘗膽”,現在常用來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5
華而不實
春秋時期,晉國大夫陽處父到衛(wèi)國去出使。在回國的途中,他經過魯國的寧城,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寧嬴看到陽處父長得儀表堂堂,很有氣勢,心想他肯定品德出眾,就對妻子說:“多年來,我一直夢想著能夠侍奉一位品德高尚之人,但總是沒有找到這樣的君子,F在,我覺得陽處父這個人挺好的,所以想投奔他,為他辦事!
于是,店主就去找陽處父,表示自己愿為他效犬馬之勞。陽處父覺得有這樣一個人在自己鞍前馬后服務也很不錯,就表示自己求之不得。到了第二天,寧嬴辭別妻子,跟隨陽處父走了。
兩人往前走,寧嬴就和陽處父聊起天來。經過交談,店主發(fā)現陽處父并沒有真才實學,個人品德也不高尚。他想了一想,就改變了主意,離開陽處父回到家中。
妻子見他回來,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就問丈夫:“你不是要去晉國嗎?為什么走到半路上又回來了呢?”
寧嬴回答說:“我看他長得相貌堂堂,舉止有度,以為這人必是品德高尚的貴人。沒想到他不說話還好,一張口就夸夸其談,讓人討厭。虧他還能出使外邦!他這個人雖然外表好看,但總是不務實,只怕會招來別人的.怨恨。
“我跟著他,不但學不到什么有用的東西,反而可能遇到禍害。我越想越覺得跟著他走不靠譜,就離開了他!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6
鐵杵磨成針
李白是我國古代唐代的大詩人,但是,李白小的時候也是十分貪玩的。讀書不太用功,有一次上學,見老師不在,就偷偷地溜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見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媽媽,手里拿著一根鐵杵,正在一塊大石頭上來回地磨。李白覺得很奇怪,連忙上前去問道:“老媽媽,您磨這個干什么?”老媽媽回答說:“我想要把它磨成針啊!”李白又問:“這樣一根鐵杵,得多少時間才能磨成針呢?”老媽媽說:“只要堅持不斷地磨,總會越來越細。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
李白聽了恍然大悟,覺得老媽媽的話很有道理。學習不也是這樣嗎?只要天天認真學習,就會不斷進步。從那以后,他再也不曠課了。不論老師留下多少功課,他總是認真地按時完成它。
終于,李白成為我國唐代偉大的詩人。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7
禮賢下士
李勉是唐朝人。他年輕時,愛好到處游歷,廣交朋友。有一次,他認識了張書生,結伴來到一個叫梁的地方,誰知張書生突然生起病來,而且十分嚴重。李勉替他請醫(yī)生,買藥煎藥,喂水喂飯,照顧得非常周到。但是張書生的病不見好轉。張書生對李勉說:“李兄,看來我是沒救了。我死后,你用我的銀子替我埋葬,剩下的錢財,就送給你用吧,以答謝你連日來對我悉心的照顧。”
張書生去世后,李勉遵照亡友的遺言辦理了喪事,然后收拾好行裝,來到了朋友的故鄉(xiāng),把死訊告訴了張書生的家人,并把剩余的錢財全部歸還給他的家人。李勉當時雖然也是一個窮書生,但他不貪取別人的錢財,這種誠實的行為使張書生的家人非常感動。
后來李勉當上了節(jié)度使,不但處事廉潔公正,而且十分愛惜人才。有一次,在外出巡察中,他發(fā)現一個叫王晬的縣尉很有才干,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晬的`命令。原來王晬為人耿直,秉公辦事,得罪了朝中權貴,遭人誣告陷害。
李勉不忍王晬無辜受害,趕回京城面見皇帝,力陳王晬的為人,夸獎他是個人才,請求加以重用;实垡娎蠲銟O力為國家推薦人才,心里十分贊賞,赦免了王晬,還升他為縣令。王晬上任后,正直清廉,勤政為民,深受百姓愛戴。大家都說李勉是個善于提拔人才的好官。
李勉在任節(jié)度使的時候,聽說李巡和張參很有學問,便請他們出來辦事,每有宴會,都邀請他們一同暢飲。李勉后來當了宰相,雖然地位尊貴,但從不驕傲自大,親自到士兵家里慰問他們的家屬,上上下下都稱贊李勉是個禮賢下士的好官。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8
一字之師
唐朝末年,詩人鄭谷回到故鄉(xiāng)江西宜春。他以文會友,經常和一些文人往來。
當地有個叫齊已的和尚,對詩文很有興趣。他早就仰慕鄭谷的'才名,就帶著自己寫的詩稿,前來拜會。齊已把詩稿一首一首地請鄭谷看。鄭谷讀到《早梅》這首詩時,不由得沉思起來。鄭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鄭谷面對齊已說:“梅開數枝,就不算早了!编嵐扔殖烈髁艘粫f:“不如把‘數’字改為‘一’字貼要!饼R已聽了,驚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文人們知道了,就把鄭谷稱為齊已的“一字之師”。
成語“一字之師”是指能糾正一個錯別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處的老師。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9
房謀杜斷
杜如晦與房玄齡經常跟隨李世民征伐,出謀劃策,運籌帷幄。軍隊里的事務很多,杜如晦拿到手上,即刻分析決斷,非常迅速。李世民每次攻破敵軍,攻克城池,眾將都爭著搶奪珠寶財物,房玄齡卻注意收羅人才,充實幕府。將領中勇敢而又有謀略的,房玄齡一定與他結交,讓他為李世民效力。李世民經常派房玄齡 入 宮 奏事,高祖感嘆說:“玄齡為我兒奏事,雖然遠隔千里,卻好像與世民面談一樣!毙溟T之變,房玄齡和杜如晦也都參與了謀劃。他們秘密出入秦王府,幫李世民拿定主意,出謀劃策,誅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最終讓李世民當上了皇帝。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10
當局者迷
唐朝的元澹,字行沖,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他曾撰寫《魏典》三十篇,受到當時學者的推崇。
有一次,大臣魏光乘上疏,要求把唐初魏征修訂整理過的《類札》(即《禮記》)列為經書(儒家經典)。唐玄宗命元行沖等人再加上注解,以便行用。
元行沖就和國子博士范行恭、四門助教施敬本等一起整理,編成五十篇,加上注解后呈送唐玄宗。
這時,右承相張悅提出不同意見,認為《禮記》一書,原西漢戴圣整理過的本子,行用到現在近千把年了,已經和經書并列;如今要用魏征的新本子,還加上注解,恐怕不妥當。唐玄宗同意了他的意見。
元行沖對這樣的做法很不滿,就寫了一篇文章進行辯解,文章的題目叫《釋疑》,用的是客人和主人對話的形式。
先是客人提出問題:《禮記》這部經典,西漢戴圣編纂、東漢鄭玄加了注的本子,和魏征加工整理過的本予,哪個好?
主人回答說:戴圣的《禮記》行用于漢末,以后經過許多人修訂、注釋,這當中互相矛盾的.地方不少;魏征正是嫌它冗長繁雜,所以重加整理,去粗取精。誰想到那些死守章句的人竟會反對?
客人聽了說:“當局稱迷,傍觀必審!本褪钦f好比下棋一樣,下的人倒看不清楚,而旁觀者卻看得很清楚。元行沖的意見無疑是正確的。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11
請君入甕
唐朝武則天為女皇帝時,任用來俊臣等一批酷吏,專辦謀反案件。他們造了許多刑具,使被告忍受不住酷刑,只得招認。
有時來俊臣使用‘餓刑”,一連幾天不給犯人吃一點東西。犯人餓得發(fā)慌,把衣服、棉絮扯碎了咽下去,但到最后,還是不得不招供。
來俊臣還叫人做了十種重枷,名稱就十分嚇人,如‘’喘不得”、“失魂膽”等等;審訊時,將十種重枷擺在犯人面前,犯人見了魂飛魄散,往往還未動刑就屈招了。
來俊臣搞刑訊逼供得到武則天的重賞,有些官吏見了眼紅,也就競相效法,出現了一大批如神Ji、周興這樣的酷吏和告密者,以致許多大臣上朝時都與家中人告說:”不知道此一去還能不能再見面!
天授二年(公元6 91年),武則天發(fā)現丘神勛企圖謀反,下令將他處死。有人告密說周興和丘神勛通謀造反,武則天就叫來俊臣去審問周興。
來俊臣叫人請周興來吃酒,周興不知圈套,欣然赴席。酒吃到一半,來俊臣問周興:”我這里有些犯人,用盡了刑,還不招認,不知周兄有什么辦法?”
周興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很容易!只消取一只大甕,四面燒起炭火,叫犯人站立甕中,還有什么不招認的?”
來俊臣聽了,便吩咐手下人抬來一只大甕,四面燒起了炭火。周興自己曾用這力、法多次逼供犯人,知道沒人熬得住炙熱的`痛苦。 周興酒興正濃,來俊臣卻站起來對他說:“皇上有令,叫我審訊周兄謀反的事,請兄入甕吧!”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12
多多益善
秦朝末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云涌。有一個很有軍事指揮才能的青年人,名叫韓信。他先是參加了項羽領導的起義軍,但項羽并不重用他,于是他又投靠了另一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劉邦,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他通過數年的征戰(zhàn),指揮軍隊攻克了秦朝的國都并打敗了項羽,幫助劉邦建立了漢朝。
劉邦當了漢朝皇帝后,擔心手下的功臣們謀反,對韓信也逐漸失去了信任,于是設計將韓信抓了起來,但是并沒有治罪,只是降了韓信的`官職,又將他從監(jiān)獄里放了出來。韓信知道這是劉邦畏忌自己的才干,所以心里悶悶不樂,經常推說有病而不去上朝。
劉邦明白了韓信的心思,于是就常常找韓信聊天,討論國事,并談論朝中各位將領的才能。有一次,劉邦問韓信:“你覺得我能統(tǒng)率多少軍隊呢?”韓信回答說:“陛下最多能統(tǒng)率十萬人的軍隊。”劉邦接著問道:“那你呢?”韓信從容地回答說:“我?guī)П蕉嘣胶冒!”(原文是:“臣多多益善爾!”)劉邦笑道:“既然你帶兵打仗越多越好,為什么以前還是被我逮住了呢?”韓信說:“陛下您雖然不善于帶領士兵打仗,但是您很善于率領和指揮將領,所以我就被您抓住了!眲盥犃斯笮ζ饋怼
后來,人們就用“多多益善”來比喻越多越好。益,更加;善,好。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13
咄咄怪事
晉朝的時候,有個人名叫殷浩,他從小就用心苦讀,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因而學識十分淵博,善于表達,再加上又喜愛武藝,經常鉆研兵法,所以還精通各種戰(zhàn)爭謀略。
由于他才能出眾,就被當時的皇帝任命為建武大將軍,統(tǒng)率著揚州、豫州、徐州、兗州和青州五個州的軍隊。他擔任大將軍期間,率領部隊打了很多勝仗,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但是在一次戰(zhàn)斗中,殷浩的軍隊打了敗仗,他便被免去官職流放到信安這個偏遠的.地方。
殷浩到了信安之后,雖然表面上沒有任何反抗的言行,但內心里卻是十分不滿,而且充滿了怨氣。人們不論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看到他,他總是要么在靜坐發(fā)呆,要么就在漫無目的地亂走,還用手在半空中比畫著寫字。大家暗中細細觀察后,才發(fā)現他原來一直在比畫著“咄咄怪事”這四個字。原來殷浩被罷官,事出突然,其中的原因連他自己也弄不明白。所以,他只是對空書寫“咄咄怪事”四字,來表現內心的迷惑和憤懣。
后來,人們引用“咄咄怪事”來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或者是令人驚訝的怪事情。咄咄,表示驚詫的聲音。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14
對牛彈琴
春秋時期,魯國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名字叫公明儀。他對音樂有極深的造詣,善于彈琴。他的琴聲優(yōu)美動聽,人們聽到如此美妙的琴聲之后往往如醉如癡。
有一年的春天,他帶著琴來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風將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讓他心情非常舒暢。他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不遠處有一頭大公牛正在吃草。他興致勃發(fā),突發(fā)奇想要為這頭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撥動琴弦,對著這頭公牛彈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雖然公明儀彈奏的曲子非常悅耳動聽,但是那頭吃草的牛兒卻根本不理會那高雅的曲調,仍然低著頭繼續(xù)吃草。因為公牛雖然能聽到琴弦發(fā)出的聲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儀見美妙的琴聲并不能打動這頭不懂音樂的牛,非常無奈。過了一會兒,他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公明儀撫動琴弦,彈出一段段奇怪雜亂的聲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蠅聲,有的像迷路的小牛犢發(fā)出的叫聲。這時候這頭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搖搖尾巴,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后來,人們就用“對牛彈琴”來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刻的道理,或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白白浪費時間;現在也用來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15
對癥下藥
東漢末年,有一位神醫(yī)名叫華佗(huà tuó)。他救死扶傷,醫(yī)術高超,給人治病的時候總是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作出準確的診斷,并提出正確的治療方法,深受人們的敬仰。
有一次,兩個地方上的小官吏倪尋和李延一同到華佗那里看病,碰巧的是兩人的病情非常相似,都感覺頭疼發(fā)熱。華佗仔細為兩個病人作了檢查,然后說:“倪尋應該用瀉藥,而李延要吃發(fā)汗的藥。”
這兩個小官吏感到很不解,于是便問:“我們兩個人的病情是一樣的,為什么吃的藥卻并不相同呢?”
華佗解釋說:“倪尋的身體外部并沒有什么毛病,病是由于身體內部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李延的身體內部很健康,病是由于外感風寒,受了涼而引起的。所以,雖然你們兩位的病情表現是一樣的,但是藥方卻應該根據不同的`致病原因而有所不同!
華佗隨即給兩人分別開了藥方,他們兩人買了華佗開的藥,剛剛吃了兩天,病就全好了。
當時的人們知道這件事情后,就用“對癥下藥”來稱贊華佗的這種治療方法。
后來,人們將“對癥下藥”作為成語,來比喻針對不同的客觀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應對,從而妥善地處理問題。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16
孔子周游列國的時候,曾見過一個小孩,舉止言行很不一般。這孩子用泥土堆了一座城堡,坐在里面,擋住了孔子的路。孔子問他為什么擋住他的車,不讓他過去?小孩說:“只聽說過車子繞城走,沒聽說城堡還要避車子的!”孔子非常驚訝,沒想到孩子這么小卻這么會說話。小孩說:“聽說魚生下來三天就會游泳;兔子生下來三天就會跑了,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呢?”孔子一聽非常感嘆地說:“真是后生可畏啊!”
“后生可畏”成語,現在指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過他們的長輩。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17
金屋藏嬌
陳阿嬌,館陶公主的掌上明珠,與劉徹從小玩到大。
漢景帝的妃子王美人為了劉徹的政治前途,趁長公主與栗貴妃鬧矛盾之際向長公主暗示劉徹與阿嬌能否結為娃娃親?長公主開玩笑地問劉徹想找什么樣的老婆,劉徹笑說喜歡阿嬌,并承諾將來要造一個大大的金屋給阿嬌住,長公主聽了內心竊喜。
阿嬌因長公主寵愛,養(yǎng)成了飛揚跋扈的個性。在她看來,發(fā)生在她身上的一切事情都是順理成章的,更不用說那頂非她莫屬的`皇后頭銜。
在漢武帝身邊的所有女人中,阿嬌是最反叛的一個,自己尊如菩薩,他人穢如糞土;生活驕奢淫逸、任性妄為。出嫁前不顧祖訓宗規(guī),要求已登上王位的劉徹屈尊迎娶,被長公主斥責;婚后,遇事不順就大吵大鬧,攪得宮無寧日。劉徹畏長公主權勢,只好聽之任之,阿嬌越發(fā)變本加厲。其實,劉徹并不愛阿嬌,阿嬌卻喜歡劉徹帶給她的一切。
太皇太后賀崩,劉徹開始獨攬大權,阿嬌在失寵之際仍不改隨心所欲、我行我素的個性,直到衛(wèi)子夫的出現,她才意識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
阿嬌把衛(wèi)子夫看成眼中盯,長公主便弄權送衛(wèi)子夫去服苦役。天無絕人之路,衛(wèi)子夫因懷上龍種再度受寵,長年不孕的阿嬌唯有接受現實,把對劉徹的注意力轉移到駐顏術上。她要侍女們每天采集木槿花葉上的露水,然后調配成仙露。劉徹對阿嬌制作出來的香味非常反感,屢屢掩鼻而去。長公主與皇太后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絞盡腦汁想讓劉徹重回阿嬌身邊。倆人協(xié)商給阿嬌搞一個生日宴會,宴請所有的皇親國戚,讓天下人懂得皇后阿嬌才是備受寵幸之人,結果阿嬌不屑一顧并拒絕過生日。長公主唯有請能言善辯的劉陵來勸說阿嬌,阿嬌在劉陵的勸說下答應出席生日晚宴,沒想到劉徹遲遲未到,阿嬌賭氣回宮,待劉徹趕到,晚宴又被一個來歷不名的刺客攪得不歡而散。
女人一旦失寵便會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來,阿嬌在長公主與皇太后的縱容下,找來妖人楚服在宮中施行盅術,以泄胸中悶氣。沒料此舉激怒了漢武帝,盛怒之下頒詔廢除阿嬌的皇后頭銜,收回所賜璽緩并貶長門宮幽居,但沒有撤消阿嬌原有的俸祿和供給。
被貶長門宮后,長年的冷落寂寥讓阿嬌無法釋懷,只好花一千兩黃金請司馬相如賦了一首《長門賦》,這首凄婉動聽的歌曲竟在整個后宮流傳開來?煽|縷情絲、一紙安慰又怎抵一片離愁。
“金屋藏嬌”成了一段哀怨的挽歌。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18
驚弓之鳥
戰(zhàn)國時期,有個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贏。他的射箭本領在當時可稱是舉世無雙。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著,天空中忽然飛過一群鴻雁。更贏很自信的對魏王說:“我可以用弓聲就把飛鳥給打下來。”魏王很懷疑。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飛過。鳴聲凄慘。更贏見了,就張著弓,扣著弦,砰的.一聲,直入云宵。那孤雁果然應聲落地。魏王驚嘆之余,不明白這是怎么回事。更贏解釋說:“那孤雁飛得低且慢,因為它已經受過傷;它鳴叫的聲音悲而哀,因為它離了群。身傷心碎,使它心跳加速,兩翼無力,體重失去平衡,正如人們吃飯時,突然聽見雷聲,筷子落地的情況一樣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據上面的故事,做成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形容先前多次受過驚嚇的人,忽然遇到同樣可怕的事物,就嚇得魂飛魄散,驚惶失措,不知如何去應付新的環(huán)境。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19
鳥盡弓藏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任用大夫文種、范蠡整頓國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國家轉弱為強,終于擊敗吳國,洗雪國恥。吳王夫差兵敗出逃,連續(xù)七次向越國求和,文種、范蠡堅持不允。夫差無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營中,信上寫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獵狗沒有用處了,就被殺了煮肉吃;敵國滅掉了,為戰(zhàn)勝敵人出謀獻策的`謀臣沒有用處了,就被拋棄或鏟除。兩位大夫為什么不讓吳國保存下來,替自己留點余地呢?”文種、范蠡還是拒絕議和,夫差只好拔劍自刎。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fā)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墒沁^了不久,有人給文種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文種此時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種,臨別留下佩劍一把。文種見劍鞘上有“屬鏤”二字,正是當年吳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劍。他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鳥盡弓藏的含義:飛鳥射盡,打鳥的彈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或加以消滅。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20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話說古時候,海邊一個村子里有個無賴阿三,此人好吃懶做,總想不勞而獲,到處打聽在哪里能夠不必干活就發(fā)大財。
說來也巧,在阿三生活的那一帶有一只貪婪的大鳥,這鳥胃口很大,而且極其兇惡,每天都要去搶周圍居民的羊吃,時間久了,牧民們慢慢的都搬走了,大鳥的食物來源就漸漸的成了問題。
這一天,阿三正在院子里一邊曬太陽,一邊做發(fā)財的白日夢,大鳥突然從天而降,阿三嚇的急忙躲進屋里。大鳥對阿三說:"你不是想發(fā)財嗎?我可以幫你。"阿三一聽"發(fā)財",
馬上忘記了害怕,從屋里探出了腦袋:"怎么發(fā)?"大鳥說:"在東海深處中有一小島,島上遍是金子,我?guī)愕綅u上撿金子,回來后,作為報答,你每天要給我一只羊吃。"阿三想想,這買賣合算,連連點頭。大鳥補充到:"但是天快亮時,我們得趕緊離開小島,否則會要被太陽升起時的萬丈光芒燒死。"阿三不耐煩的說:"知道了,知道了。"
大鳥背著阿三飛過高山,掠過大海,終于落在那個小島上。阿三睜眼一看,乖乖,只見遍地是黃澄澄的金子,他再也
顧不了許多,瘋狂地撿了起來。他只顧撿自己的金子,哪里還記得天亮之前必須離開的警告。轉眼天快亮了,大鳥催促他快走,阿三總是說"再等等"。大鳥看情形不對,丟下阿三飛上了天空,就在這頃刻間,太陽一下子升了起來,阿三為了撿更多的金子,被火烤熟了。
大鳥這個氣,白白背著阿三飛了這么遠,什么也沒得到,轉念一想,不對啊,羊是得不到了,阿三的`肉也可以吃啊。于是,大鳥又飛回了島上,把阿三的尸體當成了大餐,可是它只顧吃,卻忘記了時間,太陽又一次升起,這次這只貪婪的大鳥和阿三落得了同樣的下場。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21
飛鳥驚蛇
釋亞樓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念經。別的和尚空閑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一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一一答應。他的草書,寫得尤其飄逸奔放。有人問他:“草書怎樣算好?”釋亞樓寫了八個字:“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飛鳥驚蛇”形容字體飄逸像小鳥飛翔,筆勢遒勁連蛇也受驚嚇。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22
殺妻救將(吳起)
吳起者,衛(wèi)人也,〔1〕好用兵。嘗學于曾子,〔2〕事魯君!3〕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于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據漢代司馬遷《史記?卷六十五》記載,戰(zhàn)國時代,魏國人吳起(前?—前378年)曾先后在魯、魏、楚三國做官。他在魯國時,齊國人來攻打魯國。魯國因為吳起有一定的將才想要任命他做將軍,率兵與齊軍作戰(zhàn)。但由于吳起娶了齊國女子為妻,魯國懷疑他與齊國的`關系,對任命他做將軍一事遲疑不決。在這種情況下,吳起想成就自己的功名,就把自己的妻子殺死了,以表明他與齊國沒有什么關系。魯國最終任命吳起為將軍。吳起做將軍后,率兵攻打齊軍,把齊國打得大敗。這個故事說明,吳起為了成就自己的功名,忍心殺害自己的妻子,這種做法是不足取的。后因以“殺妻求將”比喻忍心害理以追求功名利祿的行為。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23
蘇秦周游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但無一個國君欣賞他。蘇秦只好垂頭喪氣,穿著舊衣破鞋回到家鄉(xiāng)洛陽。家人見他如此落魄,都不給他好臉色,蘇秦的嫂子不給做飯,還狠狠訓斥了他一頓。
這件事大大刺激了蘇秦,經過一年的苦心揣摩,蘇秦掌握了當時的政治形勢,在周游列國時說服了當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并被封為“縱約長”,做了六國的`丞相。蘇秦衣錦還鄉(xiāng)后,他的親人一改往日的態(tài)度,都“四拜自跪而謝”,其嫂更是“蛇行匍匐”。面對此景,蘇秦對嫂子說了這句話“嫂子為什么之前那么傲慢,而現在又那么恭敬呢?”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24
孔子走到陳國和蔡國之間的時候,窮困不堪,連野菜湯也喝不上,七天沒有吃到一粒糧食,只好在大白天里睡大覺。
他的弟子顏回找到一點米,把它放在甑(zèng)里面煮。飯快熟了,孔子看見顏回抓甑里面的飯吃。
過了一會兒,飯熟了,顏回請孔子吃飯?鬃友b著沒有看見剛才那件事的樣貌,站起來說:“剛才我夢見祖先,要我把最干凈的飯食送給他們!
顏回連忙說:“不行,剛才有灰塵掉進甄里,把飯弄臟了一些,我感到丟掉了不好,就用手把它抓起來吃了。”
孔子聽了感慨地說:“我所相信的是自我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還是不可相信;我所依靠的是自我的腦子,但腦子有時也靠不住。你們要記住,了解一個人確實不容易呀!”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要真正識別一個人是很不容易的。不要輕易地用自我“親眼所見”來為一個人下結論。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25
隋朝時期,隋煬帝楊廣有個護衛(wèi)叫李密,有一天楊廣問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護衛(wèi)隊里那個黑臉小伙子叫什么?”宇文述回答說:“他叫李密,是前朝大臣李寬的兒子。”隋煬帝說:“他站那里左看右看,我看他不太一般,不適合做警衛(wèi)!庇钗氖鲞^了幾天對李密說:“你應該走文路,不適合在這兒當警衛(wèi)!庇谑抢蠲鼙汩_始努力讀書,有一次他騎著看碟去緱山的.時侯,牛角上掛著一本《漢書》,他邊走邊讀書,被越國公楊素看見。楊素跟他交流了一番,覺得李密是個人才,他跟兒子楊玄感說李密不是一般的人。楊玄感后來跟李密成了知已,楊玄感在黎陽駐守的時侯把李密接到那里,李密這時鼓動他起兵反隋,結果兵敗被殺。李密被抓后逃跑了,投奔了農民起義軍瓦崗寨。后來李密得到了瓦崗寨翟讓的信任,被推先為瓦崗寨首領。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26
很早以前,永州有一個人對一些東西非常忌諱,屬鼠的他把老鼠當作神仙,他的家里決不養(yǎng)狗和貓,也不允許別人捉老鼠。附近的老鼠都成群結隊地到他家里肆無忌憚地搞破壞,他家里的很多東西都被老鼠咬壞了,家里每天都吃老鼠吃剩的食物。老鼠在他家里白天東奔西跑,見到人也不怕,晚上老鼠們便聚眾斗毆,搞得家里一天到晚都吵得不可開交,覺都不能睡。
即便是這樣,這個人對老鼠仍然還是情有獨鐘,束之高閣沒有采取一點措施。直到他搬走以后另外一戶人家搬進來的時侯,老鼠們以為新主人也是這樣,于是它們依然如故地我行我素。新主人見此情景驚得呆若木雞,他說:“想不到過去的`房主如此姑息養(yǎng)奸,這些鼠類被縱容到如此地步!毙轮魅藦泥従蛹依锝鑱韼字回,并在家里堵鼠洞,幾天后,消滅的老鼠堆得像一座小山。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27
戰(zhàn)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并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么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后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么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后,船繼續(xù)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28
戰(zhàn)國時,斗雞是貴族們尋歡作樂的一項活動,齊王便是當時的`一位斗雞迷。為了能在斗雞場上取勝,齊王特地請專家紀(shěng)子幫他訓雞。
齊王求勝心切,沒過幾天,便派人來催問,紀子說:“雞沒訓好,它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沉不住氣!边^了幾天,齊王又派人來問,紀子說:“還不到火候,看樣子雞雖不亂動了,但還不夠沉穩(wěn)!庇诌^了幾天,紀子終于對來人說:“請你告訴齊王,我花工夫把雞訓好了。”待到斗雞時,對手的雞又叫又跳,而紀子訓好的雞卻像只木雞,一點反應也沒有,別的雞看到它那副呆樣竟然都被嚇跑了。因此,齊王用這只雞和別人斗,自然場場獲勝。他那高興的樣子就甭提了。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 29
邯鄲位于河北省南部,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都城。這里被稱為中國的“成語之鄉(xiāng)”、“典故之鄉(xiāng)”。古城邯鄲在25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燦爛的文化,涌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
邯鄲學步———學步橋:橋名出典于《莊子·秋水篇》,據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有燕國壽陵少年,看邯鄲人步姿優(yōu)美,便學步于邯鄲,結果未得其能,又失其故步,匍匐而歸,引起大笑”。唐代詩人李白借此典故曾書“壽陵失本步,笑煞邯鄲人”的.詩句。
至今,邯鄲尚有學步橋一景存在。位于邯鄲市區(qū)北關街,橫跨沁河之上,為三孔石拱橋,大孔券兩側有四個小拱券,橋長35米,寬8.3米,通高4米。橋拱中心處雕有向下俯視的龍頭。橋面兩側有石欄桿,各有石柱多根,柱上雕刻石獅、石猴等獸形,形態(tài)各異,制作精巧,造形美觀,具有民族傳統(tǒng)風格,為一處重要的古代建筑。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歷史成語故事11-08
歷史成語故事經典11-10
歷史成語故事03-08
歷史成語故事精選02-16
中國經典歷史成語故事11-24
歷史成語故事匯集02-20
歷史中的成語故事02-25
歷史有趣的成語故事03-14
孔子的歷史成語故事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