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有瘦西湖的導游詞 推薦度:
- 江蘇揚州瘦西湖導游詞 推薦度:
- 江蘇揚州瘦西湖導游詞最新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瘦西湖導游詞三篇
篇一:瘦西湖導游詞
各位游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豐滿嫵媚的少婦,那么揚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婀娜的少女,因為杭州西湖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韻味,而揚州瘦西湖卻給人幾分纖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來,她那獨具的魅力,不僅使揚州人民喜往樂游,也使不少海內(nèi)外的文人名士為之傾倒,單單一個“瘦”字,就引出許許多多詩人的佳句。早些年,鄧拓游湖時,就對湖山風光贊賞不已,欣然成詩:“板橋歌吹古揚州,我作揚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勝收。
當年北宋皇帝宋微宗非常喜歡奇花異石,在他六十大壽之際,準備在京城造一座萬壽山,這塊來自廣西的鐘乳石在運輸?shù)耐局姓门錾戏脚D農(nóng)民起義,所以遺失在揚州
【名稱來歷—大虹橋—南門】
各位游客:我國以“西湖”命名的景區(qū)有三四十處之多,而“瘦西湖”僅揚州一個。那么她為什么要定名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處揚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稱“保障河”,是隋唐時期由蜀同諸山之水,匯合安徽大別山東來的洞水流人運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頃的游覽面積,6公里多的游程,一條曲水如錦帶,時展時收,猶如嫦娥起舞時拋向人間的五色飄帶,形態(tài)自然動人。后來改稱“瘦西湖”,是因為乾隆年間詩人汪沆將揚州保障河與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較,寫了一首詠贊保障河的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yīng)喚作瘦西湖。”從此“瘦西湖”作為正式名稱,名聞中外!皳P州好,第一是虹橋”,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地方就是名聞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橋。這座橋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間,橫跨保障湖水。原橋為木質(zhì)紅欄,故名紅橋,清代乾隆元年改建為石橋。十五年后,巡鹽御史吉慶、普福、高恒相繼重建,并在橋上建橋亭,改“紅”為“虹”,意思是橋如彩虹,F(xiàn)已改建為7.6米寬的3孔低坡青石橋。虹橋在歷史上曾經(jīng)名噪一時,乾隆皇帝游揚州時也作詩贊賞虹橋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橋,見一乞丐手執(zhí)長竿,長竿端頭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詞,便門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紀曉嵐(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專在河邊吟詩乞討為生。乾隆聞聽下旨命令乞丐當面吟詩,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煙花風流在,一代天君過紅橋。錦帆徐牽碧鏡里,落霞貧賤照天燒。”乾隆不得不感嘆:“揚州乞兒尚能作此詩,果然不愧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動詩興,出詩應(yīng)和:“綠濃春水飲長虹,錦纜徐牽碧鏡中;真在橫披畫里過,平山迎面送春風!苯袢沾蠛鐦蛞殉蔀檫M人
瘦西湖的咽喉,登橋遠望,不僅可見湖水如帶,桃紅柳綠,畫航簽歌,更可見遠處小金山上的山亭,隱隱約約,似在招引我們,步入佳境。
各位游客: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組恢宏建筑,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門,她正敞開懷抱,熱情歡迎我們的到來。瘦西湖南大門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門廳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是揚州已故書法家孫龍父的手筆。門廳廊柱上一副檻聯(lián)這樣寫道:“天地本無私,春花秋月盡我留連,得閑便是主人,且莫間平泉草木;湖山倍多麗,杰閣幽亭憑誰點綴,到處別開生面,真不減清閟畫圖。”是晚清揚州詩人李逸休撰題,并由其女兒揚州著名書法家李圣和書寫的。有了這副祖聯(lián),瘦西湖風光也更添了幾分滋力。幾年前,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中“元妃省親”的那場重頭戲就是在這地拍攝的,讓我們像當年的元妃那樣登上掛揖蘭橈,透過珠簾繡幕,去縱情領(lǐng)略瘦西湖的風光吧
【長堤春柳—小方亭—桃花塢】
各位游客:步入大門,腳下一道長堤,逶迤北去。從虹橋直至徐園門前,是一條600米的長堤。東側(cè)是碧波蕩漾的湖水,西側(cè)為花圃,路的兩邊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為清初鹽商黃為蒲所筑。此景即稱“長堤春柳”。每當和煦春風吹到這里時,那細細的柳絲就被染成嫩黃色,繼而吐出粒粒綠珠。春意盎然時,柳葉舒展了,桃花盛開了,湖上微風吹來,那柳絲們娜起舞,樹影婆婆,似青煙綠秀,漫步其間,怎不會令人人迷呢!這正如詩人陳其工所描寫的:“長堤春柳最依依,才過虹橋便人迷!
春日踏訪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這“問株楊柳間株桃”的長堤上,不知游客們是否有心曠神怕的感受。堤雖長但并不顯得單調(diào),請看前面堤畔的這座攢尖翹角式的四柱方亭,顯然是讓我們在此駐足,靜靜地揣摩欣賞這里的景色。亭內(nèi)面西的“長堤春柳”匾是清代進士揚州書法家陳重慶的手筆。聯(lián)題:“佳氣溢芳甸(趙孟頫句),宿云檐野川(元好問句)!睘閾P州書畫家王板哉所書,登亭小想,使我們在領(lǐng)悟中又進入了新的意境。
堤邊的柳與別處是不同的,為什么呢?據(jù)說,當年隋場帝開挖運河時,翰林學士虞世基建議在河堤兩岸大量插柳,既可護堤,又可遮蔭。隋揚帝大喜,并親手先栽一株,又賜垂柳姓楊,所以外地的柳樹到了揚州就稱楊柳,“多情最是揚州柳”,所以楊柳成了揚州的市樹。
如果說“長堤春柳”似東風二月,以桃紅柳綠間植取勝,那么挑花塢則以成片桃林,云霞散彩的氣派見長,的確是:“花落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所在之處就叫桃花塢,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拍攝時。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在此處以錦囊收桃花艷骨,埋于一環(huán)凈土之中,當她邊舞邊歌“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依知是誰”時,連桃花雞的花瓣也籟籟飄落,似乎同情黛玉的不幸。
據(jù)野史記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nóng)曾在平山堂赴宴,席間以古人“飛紅”為題,行令賦詩。到了某鹽商時,因才思枯竭,無以為對,竟然說出“柳絮飛來片片紅”之句。金農(nóng)為之解圍,說是古人確有該詩,并為之補全,詩說:“廿四橋邊廿四風,憑鬧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北娙嗣髦墙疝r(nóng)即席杜撰,但不得不佩服金農(nóng)的才思敏捷。
【四橋煙雨—徐園】
各位游客:揚州素以橋鄉(xiāng)聞名,它與江南紹興一樣橋多、橋美,不同的是,紹興以梁橋為多,而揚州卻以拱橋見長,F(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景點叫“四橋煙雨”。此景建于康熙年間,以前為揚州北郊二十四景之一,曾經(jīng)也是大鹽商的私家園林,登上這四橋煙雨樓,南面的虹橋,北面的長春橋,近處的春濃橋和西邊的五亭橋,都歷歷在目。每當風雨蕭蕭時,四橋就忽隱忽視,故稱“四橋煙雨”?少F的是諸橋近在咫尺,橋橋不同,但這四座橋卻把湖水分割的景物相互銜接起來,又以各橋不同的落點和構(gòu)架將全徹景點劃分為各具特色的若干區(qū)間,使每一風景區(qū)都呈現(xiàn)出各自獨特的韻味。難怪乾隆每次來揚州都要登臨四橋煙雨樓,憑窗眺望。“趣園”二字便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時的御筆。
園中有園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墻將大片湖水擋住,僅以一圓形的洞門引我們?nèi)雰?nèi)。清初這里是韓園桃花塢故址。民國4年(191年)改為徐寶山洞堂,故名徐園。徐寶山曾任辛亥革命時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統(tǒng)管兩淮及八百里長江的緝私。他曾追隨孫中山,與清軍對陣作戰(zhàn),其后又提出撤銷揚州軍政府,從而統(tǒng)一江蘇的主張。由于他輕視袁世凱,并趕走袁派來監(jiān)視他的參謀長,袁世凱下毒手派人將他炸死。此時,曾與徐寶山共事過的著名書法家吉亮工不待請求,主動寫了“徐園”兩字。剛揮毫時,他心情還比較沉重,所以“徐”字為行楷,而后越寫越激動,以至寫“園”時,已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憤寫成了行草。字徑雖逾尺,但兩字配合和諧,筆力遭勁。
這一小小園林中有一館,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內(nèi)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處。此園是瘦西湖正門進入的第一個園,游客一入其中頓感江南園林的精巧。未到過瘦西湖的人,就以為這就是瘦西湖的風貌,其實這正是構(gòu)園者的苦心,給人以“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小金山—風亭—本樨書屋】
我們穿過徐國的后門,越過小虹橋,來到了小金山。小金山是怎樣形成的呢?原來在清朝時,為了使乾隆皇帝能直接乘船去平山堂,便新開一段蓮花埂新河,小金山就是用開挖出來的河泥人工堆積而成的。那時滿嶺遍植梅花,香氣四溢,故稱“梅嶺春深”。據(jù)說當初在堆土成山時,屢堆屢塌,三年不成,督工也急得頭暈眼花,一次在睡夢中,看見關(guān)羽帶領(lǐng)士兵正在打梅花樁,將木樁幾個一組打在河心,然后堆土成山。他猛然驚醒,立即仿效此法,十天后,果然堆成一座“小金山”。其后乾隆游覽至此,聞聽此事大悅,左右乘機連媚說:“皇上南巡,感動天地神靈,連關(guān)帝也主動為皇上效力!鼻「痈吲d,即命重賞。
對了,剛才有位游客問,揚州為什么老是引用人家的名稱?杭州有個西湖,這里就叫瘦西湖;鎮(zhèn)江有個金山,這里就叫小金山。原來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點明揚州園林之妙在于“借”,而借又借得巧,真是“借來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借乎小”。
下面我們沿著碗蜒山路,拾級而上,嶺上便是風亭,匾額為清代著名詩人、學者阮元所題。山不在高,貴在層次,水不在深,貴在曲折。此時俯瞰小金山,上有風亭,中有觀音閣,下有各種形式的廳堂,很有層次,四周碧水時寬時窄,時直時曲,使人感到變化無窮而又富有自然之勢。
古城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瘦西湖一直有“翰墨園林”之稱,到處都顯示出文學藝術(shù)的特征。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臨水而建的琴室,門前古柏兩株,樹齡都在200年以上,樹高過檐數(shù)丈,蔥籠疊翠。請大家隨我走進琴室的庭院,請看東面花瓶門的石額上刻著“靜觀”兩字,這是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的手筆。琴室后是木標書屋。游客們:大家請保持安靜。為什么?因為這里是讀書所在,自然要安靜了。園內(nèi)種有老桂樹15株,花開時節(jié)濃香醉人,又名“桂園”,木揮是桂花的別稱。
【吹臺—五亭橋—白塔】
各位游客:在小金山西麓有一條岸柳成行的長堤,伸向湖心,長堤的頂端就是吹臺,也叫“”。提起,我們會想起北京國賓館的,另外還有陜西寶雞姜太公的。揚州的自有其高妙之處,伸出水面的小島,岸柳成行,寬丈許,長有百余步,直插湖心。整個吹臺既無繁雜的斗拱挑出,又無雕梁畫棟的富麗堂皇,而是素油涂抹梁檐,顯得樸實無華。建于清乾隆年間,最初設(shè)計者的本意是:乾隆游湖時,樂隊在其中彈奏江南絲竹,以助游興,所以亭內(nèi)有沙孟海題“吹臺”匾。誰知有一次乾隆皇帝來到此地,覺得此處更宜釣魚,于是勃發(fā)釣魚之興。這下忙壞了手下人,管事的鹽商火速暗中挑選水手,潛入水下,以荷葉蓋頂,以荷莖換氣。每當乾隆落竿垂釣,水手就將活魚一條條掛上構(gòu)去,乾隆舉竿魚躍,大家都喝彩歡騰,以為水神也從太君心意,鹽商也自然得到獎賞。現(xiàn)今檐口的“”三字匾,是書法家劉海粟所題。兩邊檻聯(lián),上聯(lián)為“浩歌向蘭渚”,是唐代徐彥的佳句;下聯(lián)為“把釣待秋風”,是唐代杜甫的名言。吹臺三面各開圓洞門,以門借景,有“三星拱照”之稱,為我國造園技藝中運用借景的杰出范例。
游客們:前面橫跨瘦西湖南北兩岸,巍峨屹立在我們面前的這座環(huán)拱石橋就是五亭橋。五亭橋不僅是揚州瘦西湖的象征,而且是全國風景名勝中獨一天二的景觀,因橋上建有五亭,大家便都稱它為“五亭橋”。此橋是由巡鹽御史高恒為迎奉乾隆第二次南巡(1757年)而建,又因為其形狀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又叫“蓮花橋”。全長55.5米,橋基平面分成12個大小不同的橋墩,最為獨特的是橋基,雖然用大塊青石砌成,但十分纖巧,橋亭比例適當,配置和諧,造橋者把橋基建成“艸”形,主橋為單曲拱橋,旁構(gòu)4翼,每翼各有3個半拱的橋洞,連同引橋兩個扇形橋洞,共有15孔?卓紫噙B,正面望去,連同倒影,形成5孔,大小各異,形狀各殊;泛舟橋下,孔孔相通,猶如城堡。蓮花出水似的五亭橋,結(jié)構(gòu)巧妙,造型獨特,橋亭結(jié)合,氣勢宏偉,舉世無雙,被著名橋梁建筑專家茅以升評價為“中國古城交通橋與觀賞橋結(jié)合的典范”。
五亭橋南面為蓮性寺,原稱“法海寺”,初建于元代,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改為“蓮性寺”。里面有名的建筑是白塔,巍峨矗立,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塔身為磚結(jié)構(gòu),分三層,上層叫剎,中層是龕,均呈圓形,下層是塔基,為正方形。整個造型與北京北海白塔相似。據(jù)說這座白塔是一夜之間造成的。一天,乾隆的游船到了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說:“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钡诙烨宄,乾隆開窗一看,只見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以為是從天而降,身旁的太監(jiān)連忙跪奏道:“是鹽商大賈為彌補圣上游瘦西湖之憾,連夜趕制而成的。”原來這座白塔是八大鹽商之一的江
篇二:瘦西湖導游詞
瘦西湖導游詞(南大門——二十四橋)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所謂“長細如繩,闊不過二丈許”,在歷史上原是揚州的一條護城河。最早見于史書記載南北朝的《宋書》,距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
清朝乾隆年間的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保障湖的美景后,與杭州的西湖作比較,寫了一首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yīng)喚作瘦西湖。”也就是說,揚州這座城市和杭州一樣,在歷史上都是消費城市,俗稱“銷金鍋子”,自古有“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之說。但保障湖與杭州西湖相比更為苗條,所以叫“瘦西湖”。從此,瘦西湖之名逐漸著錄于書中,廣為流傳。古人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瘦西湖就像漢代王妃趙飛燕,玲瓏秀美。
“揚州園林之勝甲于天下”,瘦西湖堪稱最為典型的代表。揚州園林始于漢唐,成于元明,盛于清代 。早在漢代,揚州就是“廣陵大鎮(zhèn),富甲天下”,出現(xiàn)了很多宮廷苑囿。自運河開通后,揚州處于長江和運河的交匯口,成為中國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南北貨運的集散地。盛唐時,揚州經(jīng)濟達到鼎盛,超過了成都,位居全國第一,史有“揚一益二”之說。當時揚州人口多達47萬,其中還包含了近1萬人來自波斯、阿拉伯的商人。此時揚州園林也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私人競造園林的風氣,整個城市如同花園一般,以至出現(xiàn)了“天碧樓閣麗”、“九里樓臺牽翡翠”的詩句。到了清代的康乾盛世,揚州的經(jīng)濟再度興起,尤為典型的是鹽業(yè)。揚州依靠運河的交通優(yōu)勢,成為全國最大的鹽業(yè)集散地。歷史記載,揚州的官方鹽稅曾高達清政府全年商業(yè)財政收入的1/4,引起了皇室的高度重視。經(jīng)濟的繁榮帶動了文化的昌盛,著名的“揚州八怪”就形成于這一時期。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必到揚州,圣上之樂在于山水之間,于是很多鹽商大肆獻媚,不惜揮灑萬金,集天下名師巧匠,沿瘦西湖兩岸建起了一座座美麗別致的園林,這便是今天瘦西湖的一個雛形了。
現(xiàn)在我們所看的是清二十四景之一的“長堤春柳”。堤長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間。每當煙花三月之際,春風輕起,柳絮飛舞,柳絲婀娜多姿,桃花艷麗繽紛,李白曾寫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這里的“煙” 有些人認為,是指煙雨濛濛,有些人認為是指柳絮飛舞,柳絲如煙。古人云:“多情最是揚州柳”,“綠
楊城郭是揚州”!柳樹是揚州市的市樹,現(xiàn)在的瘦西湖也是以柳色著稱。相傳當年隋煬帝楊廣來揚州開挖古運河,河道挖好后,翰林學士虞世基建議在河的兩岸種植柳樹,一方面可以遮蔭,一方面可以保護堤壩。隋煬帝當年親手栽了第一棵柳樹,并賜姓為楊,楊柳就這樣傳開了。
“柳占三春色,荷香四座風”,到了夏季,瘦西湖上有一道美麗的風景,便是湖心的“荷浦薰風”。也是清二十四景之一,它的園主人是乾隆年間揚州八大鹽商之一的江春,此人富可敵國,皇帝曾兩次臨幸他的園宅,見其喜種荷花,故賜名“凈香園”。此地前湖后浦,當年湖種紅荷花,浦種白荷花。現(xiàn)在這里“湖中有島,島中有池,池中有花”,池中栽種的是揚州荷花名品——廣陵紅。如今,“荷浦薰風”島也是瘦西湖的生態(tài)島,在這里棲息了眾多的野生候鳥——白鷺,或在天空飛翔,或在水邊散步,悠閑自在。近年來隨著揚州城市的發(fā)展變化,形成了“文化內(nèi)涵看古城街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看瘦西湖景區(qū),城市形象看新城西區(qū),經(jīng)濟實力看沿江地區(qū)”的新格局。在2004年,揚州被評為“中國最佳人居獎”,2006年又喜獲了“聯(lián)合國人居獎”。這與揚州的良好人文氛圍分不開的。 現(xiàn)在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園中園——徐園。中國美學的最高境界講究隱秀含蓄,認為一覽無余的風景不空靈 ,沒有韻味,所以,徐園在造園中采用障景手法,它就像屏障一般擋住游人的視線,“猶抱琵琶半遮面”,欲揚先抑,增加了景觀的層次感。徐園,1915年建于清代桃花塢的舊址上,鄉(xiāng)人為祭祀軍閥徐寶山而建。徐寶山,鎮(zhèn)江丹徒人,早年以販賣私鹽為業(yè),后參加了孫中山領(lǐng)導的辛亥革命,接著又投靠了袁世凱,最后死于陳其美的花瓶炸彈。 諸位請看,門額上有“徐園”二字,“徐”為行楷,“園”為草書,這兩個字是由晚清揚州名士吉亮工所書。此人雅號為“風先生”,為人豪放不羈,不愿與軍閥交往,自然不愿為其題寫園名。鄉(xiāng)人想到文人嗜酒,因此在中秋之夜邀請吉亮工喝酒賞月,酒過三巡,兩位鄉(xiāng)人請其題寫“清風徐來,春色滿園”。吉亮工酒興正濃,揮毫寫下了行楷“徐”字,待其寫“園”字時,恰巧一陣輕風吹過,酒意吹醒,故將錯就錯,將“園”繞成草書。徐寶山在當?shù)赜袀綽號叫“徐老虎”,于是很多人覺得“園”的框中極像一草體的“虎”字,認為是風先生諷刺徐寶山再兇,也不過是一只籠中之虎罷了。這是揚州民間流傳的“徐老虎”的典故,并不一定當真,只是一塊匾額上出現(xiàn)兩種字體,在中國園林中極為少見,而兩種字體又極為和諧,“非得書法三味者不能為之”。
徐園也盡顯了江南園林小橋流水,清秀雅致的特點。園中間一方荷塘,睡蓮朵朵浮于水面,很美。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兩只鐵鑊,“鑊”是大寫的收獲的獲將反圈旁改為金字旁。根據(jù)《鐵鑊碑記》上面記載,它們是南北朝蕭梁時期的遺物。因為揚州地處長江中下游,水患頻繁,古人迷信,認為水中有惡龍作怪,鐵可以用來鎮(zhèn)龍,因此制作了九只這樣的鐵鑊,每只重達三噸。從科學角度來講,把它扣在堤壩上,洪水撞擊在它的頂部,向四周散開,減緩了水流的沖擊力,起到了保護堤壩的作用,F(xiàn)在我們在疏浚河流時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鐵牛、鐵鐘等,它們的作用是一樣的。
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聽館叫“聽鸝館”,是徐園的主廳,它是取自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意。在中國的古典園林建筑中,有很多廳取名為“聽鸝館”。如北京頤和園的“聽鸝館”,它是當年慈禧太后賞戲和飲宴的場所,而這里的“聽鸝館”是當年徐寶山的饗堂。黃鸝鳥是人們普遍喜愛的鳥類,它不僅鳴叫聲悅耳動聽, 而且是春天鳴叫最早的鳥。在古代,人們常常根據(jù)黃鸝鳥的叫聲來判斷春季播種的時間。園林風光不同于自然風光,它是歷史、經(jīng)濟、自然、文化的結(jié)合體,缺一便不可成為園林,其中楹聯(lián)是園林文化的一種元素。我們眼前看到的這兩幅楹聯(lián)“江波蘸綠岸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為三閣元老、九省疆臣、揚州學派代表人物阮元所題;“綠印苔痕留鶴篆,春流花韻愛鶯簧”則是同治年間狀元陸潤庠所書。在“聽鸝館”里面有一副楠木罩閣非常值得一看,它是一副楠木的整板雕刻,采用上好的楠木精雕細琢而成,看似整體,實為三塊拼合,只是接縫處理的極為細膩。雕刻的圖案“松、竹、梅”歲寒三友,代表吉祥如意的意思。清代揚州的雕刻工藝極為出名,又著名的“揚州八刻”,包括木刻、石刻、牙刻、核刻、骨刻等,木刻排在首位,眼前的楠木罩閣是現(xiàn)存揚州木雕工藝中的精品。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小金山,它是瘦西湖上最大的島嶼。山上遍植梅花,又稱“梅嶺春深”,也是清二十四景中的一景。當年孔圣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園林當中,卻是山水不可或缺,因為“無山不奇,無水不活”,但是在揚州歷史上,瘦西湖偏偏無山,這多少是件憾事。于是,揚州鹽商便開挖了蓮花埂新河,用挖河的泥土及山石堆成了眼前的小金山。小金山是瘦西湖上建筑最為密集的地方,歷史上最早見于史書記載的風亭、月觀、吹臺、琴室,如今都匯集于此。
關(guān)于小金山,在民間有一個故事。相傳,當年蘇東坡和鎮(zhèn)江金山寺的主持佛印和尚下棋,兩人有言在先,如果蘇東坡贏了,佛印和尚就把鎮(zhèn)江的金山寺輸給揚州,如果蘇東坡輸了,就把身上的玉帶輸給金山寺。結(jié)果蘇東坡輸了,所以這里上聯(lián)是“彈指皆空,玉局(官職名)可曾留帶去”,至今在鎮(zhèn)江的金山寺還留有蘇東坡的玉帶。到了清代,一位鎮(zhèn)江的和尚和一位揚州的和尚話不投機,鎮(zhèn)江的和尚諷刺道“青山也厭揚州俗,多少峰巒不過江!睋P州和尚很不服氣,因此建議效仿蘇東坡和與佛印和尚下棋的典故,以鎮(zhèn)江金山作為下棋。結(jié)果揚州和尚棋高一著,于是用了一個“小”字將鎮(zhèn)江的金山引渡到了揚州,所以下聯(lián)是“如拳不大,金山也肯過江來!
庭院中的兩棵銀杏已有近300年的樹齡了。銀杏是揚州的又一市樹,銀杏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可以長至上千乃至幾千年,它所代表的是揚州2500年的歷史和文化。而柳樹代表揚州清新秀麗的城市形象。我們眼前的這塊鐘乳石,來自廣西溶洞,為花石綱遺物。在《水滸傳》中有“智取生辰綱”的故事, 綱是古代的一種計量單位,十船為一綱,運送花石的船只為花石綱。北宋年間,宋徽宗趙佶喜好書畫,全國各地都搜集奇花異石運往卞京(開封)為其堆造萬壽山,供其作畫。這塊石頭在自南向北的運輸過程中,由于浙西爆發(fā)了方臘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波及到了江淮一帶,因此運輸中斷,擱淺于揚州(最早存于今東圈門街北22號“壺園”宅內(nèi), 亦稱“瓢園”,1953年移至小金山)。近看這塊鐘乳石,猶如一塊天然的盆景。若在雨后,這里有清水漣漪,幾條金魚暢游其中,幾朵睡蓮點綴其中,恰似一個天然石盆。它集中體現(xiàn)了盆景藝術(shù)的“以小見大”,出于天然,高于天然。作為一塊鐘乳石,50~100年滴水增高一公分,據(jù)專家考證,這塊鐘乳石滴水形成至少需要二千多年的歷史。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湖上草堂”這四個字為清代嘉慶年間揚州知府伊秉授所書。他文采分流,揚州人將其與在揚州理過政的歐陽修、蘇東坡并稱“三賢”。他的書法特點很明顯:一是拙,不重挑撥;二是厚,筆畫厚實;三是滿,字皆布滿方格,且有口字結(jié)構(gòu)的部分均特大,如大開笑口一般。匾中“湖”、“堂”二字即是。堂前植有兩株百年紫薇。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一景叫做“枯木逢春”,它是一個樹樁盆景。中國的盆景因地域及風格不同分為五大傳統(tǒng)流派:蘇派、川派、揚派、嶺南派、海派。揚派盆景以樹木類見長。我們看到的這一樹樁為唐代銀杏,已有千年歷史,建國初期遭遇雷擊,落下這一樹樁,后人經(jīng)過構(gòu)思,將它進行防腐處理,移至這里,在其后栽一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攀附其上,若值夏日,開出桔黃色喇叭花,遠遠看去,以為樹又活了,正所謂“化腐朽為神奇”!故取名為“枯木逢春。無論是“移花接木”還是“以假亂真”,盆景是一門藝術(shù),素來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有生命的藝雕。有了新的生命,就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生死相依”。這棵銀杏樹是飯后鐘這個故事的歷史見證。當時它種植于揚州的木蘭院,江都有一個人叫王播。父母去世很早,王播寄居在木蘭院,和和尚一起起居用餐。時間一長,和尚開始討厭王播,因此他只知吃飯,不思進取。寺廟里有規(guī)矩就是先打鐘后吃飯,又一天和尚就捉弄王播,先吃飯后打鐘,王播撲了個空,非常氣憤,寫了兩句詩:“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藜飯后鐘”,寫了之后就出去勤奮讀書了。二十年后,王播中了進士,他又再度到揚州做了淮南節(jié)度使,看到自己當年的詩句已經(jīng)用綠紗籠罩起來了,于是感慨萬千,繼續(xù)寫了兩句詩:“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后來蘇東坡到揚州,也來到木蘭院,看到王播寫的詩后責備王播,說:如果沒有和尚的飯后鐘敲擊你王播,你能出去勤奮學習,中進士嗎?這個故事教育年輕人,不要像凌霄這樣依靠自己的父母,而是要自立自強,自力更生。
現(xiàn)在看到的聽館是“綠蔭館”。館中懸掛一匾,上書“綠筱淪漣”四個字,這個地方過去有“三分水,二分竹”之說,是盛夏避暑之地。綠蔭館三字為劉海粟所寫。堂前聯(lián)文“四面綠蔭少紅日,三更畫船穿藕花”是劉海粟之妻夏伊喬所寫。兩者相對照,一柔一剛,一重韻,一尚勢,各有千秋。
各位,請往這邊走,沿著這條長渚,往前就是吹臺了。當年乾隆皇帝泛舟于此,為了增添皇帝游湖興致 ,文人雅士在這里吹簫撫琴,演奏江南絲竹,故稱“吹臺”。后來因為皇帝在這里釣過魚,因此又叫“”。相傳乾隆有一次泛舟于此,突然來了興致想要釣魚,弄得身邊的官員很著急,萬一皇帝釣不到魚怎么辦。幸好同行的鹽商很機靈,立刻找來兩個水性較好的水手 ,潛入湖底,以荷葉遮頂,荷莖換氣,在水下將龍魚備好,待皇帝放鉤,便掛上龍魚。一看龍魚上鉤,身邊文武百官喝彩歡騰,但只見龍魚上鉤,皇帝很納悶,正待發(fā)問,旁邊的鹽商
篇三:江蘇揚州瘦西湖導游詞
路線:西大門進
1. 二十四橋
2. 五亭橋
3. 白塔
4. 徐園
5. 過小虹橋
6. 小金山
7.
8. 玉板橋
9. 過五亭橋或再往前過二十四橋
10. 原路返回,出西大門
揚州瘦西湖導游詞
各位游客: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豐滿嫵媚的少婦,那么揚州瘦西湖可比作清秀切娜的少女,因為杭州西湖給人一種雍容華貴的韻味,而揚州瘦西湖卻給人幾分纖柔羞怯的情意。多少年來,她那獨具的魅力,不僅使揚州人民喜往樂游,也使不少海內(nèi)外的文人名士為之傾倒,單單一個“瘦”字,就引出許許多多詩人的佳句。早些年,鄧拓游湖時,就對湖山風光贊賞不已,欣然成詩:“板橋歌吹古揚州,我作揚州三日游;瘦了西湖情更好,人天美景不勝收!
【名稱來歷—大虹橋—南門】
各位游客:我國以“西湖”命名的景區(qū)有三四十處之多,而“瘦西湖”僅揚州一個。那么她為什么要定名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處揚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稱“保障河”,是隋唐時期由蜀同諸山之水,匯合安徽大別山東來的洞水流人運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頃的游覽面積,6公里多的游程,一條曲水如錦帶,時展時收,猶如嫦娥起舞時拋向人間的五色飄帶,形態(tài)自然動人。后來改稱“瘦西湖”,是因為乾隆年間詩人汪沆將揚州保障河與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較,寫了一首詠贊保障河的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yīng)喚作瘦西湖!睆拇恕笆菸骱弊鳛檎矫Q,名聞中外。
“揚州好,第一是虹橋”,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地方就是名聞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橋。這座橋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橫跨保障湖水。原橋為木質(zhì)
紅欄,故名紅橋,后又將紅色的 “紅”改為彩虹的“虹”,意思是橋如彩虹,F(xiàn)已改建為7.6米寬的3孔低坡青石橋。虹橋在歷史上曾經(jīng)名噪一時,乾隆皇帝游揚州時也作詩贊賞虹橋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橋,見一乞丐手執(zhí)長竿,長竿端頭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詞,便門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紀曉嵐(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專在河邊吟詩乞討為生。乾隆聞聽下旨命令乞丐當面吟詩,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煙花風流在,一代天君過紅橋。錦帆徐牽碧鏡里,落霞貧賤照天燒!鼻〔坏貌桓袊@:“揚州乞兒尚能作此詩,果然不愧為文昌之地!倍约阂脖涣脛釉娕d,出詩應(yīng)和:“綠濃春水飲長虹,錦纜徐牽碧鏡中;真在橫披畫里過,平山迎面送春風!苯袢沾蠛鐦蛞殉蔀檫M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橋遠望,不僅可見湖水如帶,桃紅柳綠,畫航簽歌,更可見遠處小金山上的山亭,隱隱約約,似在招引我們,步入佳境。
各位游客:現(xiàn)在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組恢宏建筑,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門,南大門就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幾年前,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中“元妃省親”的那場重頭戲就是在這地拍攝的。
【長堤春柳—小方亭—桃花塢】
各位游客:步入大門,腳下一道長堤,逶迤北去。從虹橋直至徐園門前,是一條600米的長堤。東側(cè)是碧波蕩漾的湖水,西側(cè)為花圃,路的兩邊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此景即稱“長堤春柳”。 這正如詩人陳其工所描寫的:“長堤春柳最依依,才過虹橋便人迷。”
沿途有五景,皆為清初鹽商——黃為蒲所筑。
堤雖長但并不顯得單調(diào),請看前面堤畔的這座攢尖翹角式的四柱方亭,顯然是讓我們在此駐足,靜靜地欣賞這里的景色。亭內(nèi)面西的“長堤春柳”匾是清代進士、揚州書法家陳重慶的手筆。
堤邊的柳與別處是不同的,為什么呢?據(jù)說,當年隋場帝開挖運河時,翰林學士——虞世基建議在河堤兩岸大量插柳,既可護堤,又可遮蔭。隋揚帝大喜,并親手先栽一株,又賜垂柳姓楊,所以外地的柳樹到了揚州就稱楊柳,“多情最是揚州柳”,所以楊柳成了揚州的市樹。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所在之處就叫桃花塢,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拍攝時,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在此處以錦囊收桃花艷骨,埋于一環(huán)凈土之中,當她邊舞邊歌“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依知是誰”時,連桃花的花瓣也籟籟飄落,似乎同情黛玉的不幸。
【四橋煙雨—徐園】
各位游客:揚州素以橋鄉(xiāng)聞名,它與江南紹興一樣橋多、橋美,不同的是,紹興以梁橋為多,而揚州卻以拱橋見長。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景點叫“四橋煙雨”。建于康熙年間,登上這四橋煙雨樓,南面的虹橋,北面的長春橋,近處的春濃橋和西邊的五亭橋,都歷歷在目。每當風雨蕭蕭時,四橋就忽隱忽視,故稱“四橋煙雨”。乾隆每次來揚州都要登臨四橋煙雨樓,憑窗眺望!叭@”二字便是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時的御筆。
園中有園是瘦西湖的特色,前面一道高墻將大片湖水擋住,僅以一圓形的洞門引我們?nèi)雰?nèi)。清初這里是韓園桃花塢故址。民國4年(191年)改為徐寶山洞堂,故名徐園。徐寶山曾任辛亥革命時的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長,他曾追隨孫中山,與清軍對陣作戰(zhàn),其后又提出撤銷揚州軍政府,從而統(tǒng)一江蘇的主張。由于他輕視袁世凱,并趕走袁派來監(jiān)視他的參謀長,袁世凱下毒手派人將他炸死。此時,曾與徐寶山共事過的著名書法家吉亮工不待請求,主動寫了“徐園”兩字。剛揮毫時,他心情還比較沉重,所以“徐”字為行楷,而后越寫越激動,以至寫“園”時,已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憤寫成了行草。字徑雖逾尺,但兩字配合和諧,筆力遭勁。
這一小小園林中有一館,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內(nèi)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處。此園是瘦西湖正門進入的第一個園,游客一入其中頓感江南園林的精巧。未到過瘦西湖的人,就以為這就是瘦西湖的風貌,其實這正是構(gòu)園者的苦心,給人以“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小金山—風亭—本樨書屋】
我們穿過徐國的后門,越過小虹橋,來到了小金山。小金山是怎樣形成的呢?原來在清朝時,為了使乾隆皇帝能直接乘船去平山堂,便新開一段蓮花埂新河,小金山就是用開挖出來的河泥人工堆積而成的。那時滿嶺遍植梅花,香
氣四溢,故稱“梅嶺春深”。據(jù)說當初在堆土成山時,屢堆屢塌,三年不成,督工也急得頭暈眼花,一次在睡夢中,看見關(guān)羽帶領(lǐng)士兵正在打梅花樁,將木樁幾個一組打在河心,然后堆土成山。他猛然驚醒,立即仿效此法,十天后,果然堆成一座“小金山”。其后乾隆游覽至此,聞聽此事大悅,左右乘機連媚說:“皇上南巡,感動天地神靈,連關(guān)帝也主動為皇上效力!鼻「痈吲d,即命重賞。
對了,剛才有位游客問,揚州為什么老是引用人家的名稱?杭州有個西湖,這里就叫瘦西湖;鎮(zhèn)江有個金山,這里就叫小金山。原來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點明揚州園林之妙在于“借”,而借又借得巧,真是“借來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借乎小”。
下面我們沿著碗蜒山路,拾級而上,嶺上便是風亭,匾額為清代著名詩人、學者阮元所題。山不在高,貴在層次,水不在深,貴在曲折。此時俯瞰小金山,上有風亭,中有觀音閣,下有各種形式的廳堂,很有層次,四周碧水時寬時窄,時直時曲,使人感到變化無窮而又富有自然之勢。
古城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瘦西湖一直有“翰墨園林”之稱,到處都顯示出文學藝術(shù)的特征。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臨水而建的琴室,門前古柏兩株,樹齡都在200年以上,樹高過檐數(shù)丈,蔥籠疊翠。請大家隨我走進琴室的庭院,請看東面花瓶門的石額上刻著“靜觀”兩字,這是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的手筆。琴室后是木標書屋。游客們:大家請保持安靜。為什么?因為這里是讀書所在,自然要安靜了。園內(nèi)種有老桂樹15株,花開時節(jié)濃香醉人,又名“桂園”,木揮是桂花的別稱。
【吹臺—五亭橋—白塔】
各位游客:在小金山西麓有一條岸柳成行的長堤,伸向湖心,長堤的頂端就是吹臺,也叫“”。提起,我們會想起北京國賓館的,另外還有陜西寶雞姜太公的。揚州的自有其高妙之處,伸出水面的小島,岸柳成行,寬丈許,長有百余步,直插湖心。整個吹臺既無繁雜的斗拱挑出,又無雕梁畫棟的富麗堂皇,而是素油涂抹梁檐,顯得樸實無華。建于清乾隆年間,最初設(shè)計者的本意是:乾隆游湖時,樂隊在其中彈奏江南絲竹,以助游興,所以亭內(nèi)有沙孟海題“吹臺”匾。誰知有一次乾隆皇帝來到
此地,覺得此處更宜釣魚,于是勃發(fā)釣魚之興。這下忙壞了手下人,管事的鹽商火速暗中挑選水手,潛入水下,以荷葉蓋頂,以荷莖換氣。每當乾隆落竿垂釣,水手就將活魚一條條掛上構(gòu)去,乾隆舉竿魚躍,大家都喝彩歡騰,以為水神也從太君心意,鹽商也自然得到獎賞。現(xiàn)今檐口的“”三字匾,是書法家劉海粟所題。兩邊檻聯(lián),上聯(lián)為“浩歌向蘭渚”,是唐代徐彥的佳句;下聯(lián)為“把釣待秋風”,是唐代杜甫的名言。吹臺三面各開圓洞門,以門借景,有“三星拱照”之稱,為我國造園技藝中運用借景的杰出范例。
游客們:前面橫跨瘦西湖南北兩岸,巍峨屹立在我們面前的這座環(huán)拱石橋就是五亭橋。五亭橋不僅是揚州瘦西湖的象征,而且是全國風景名勝中獨一天二的景觀,因橋上建有五亭,大家便都稱它為“五亭橋”。此橋是由巡鹽御史高恒為迎奉乾隆第二次南巡(1757年)而建,又因為其形狀像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又叫“蓮花橋”。全長55.5米,橋基平面分成12個大小不同的橋墩,最為獨特的是橋基,雖然用大塊青石砌成,但十分纖巧,橋亭比例適當,配置和諧,造橋者把橋基建成“艸”形,主橋為單曲拱橋,旁構(gòu)4翼,每翼各有3個半拱的橋洞,連同引橋兩個扇形橋洞,共有15孔?卓紫噙B,正面望去,連同倒影,形成5 孔,大小各異,形狀各殊;泛舟橋下,孔孔相通,猶如城堡。蓮花出水似的五亭橋,結(jié)構(gòu)巧妙,造型獨特,橋亭結(jié)合,氣勢宏偉,舉世無雙,被著名橋梁建筑專家茅以升評價為“中國古城交通橋與觀賞橋結(jié)合的典范”。
五亭橋南面為蓮性寺,原稱“法海寺”,初建于元代,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改為“蓮性寺”。里面有名的建筑是白塔,巍峨矗立,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塔身為磚結(jié)構(gòu),分三層,上層叫剎,中層是龕,均呈圓形,下層是塔基,為正方形。整個造型與北京北海白塔相似。據(jù)說這座白塔是一夜之間造成的。一天,乾隆的游船到了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說:“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開窗一看,只見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以為是從天而降,身旁的太監(jiān)連忙跪奏道:“是鹽商大賈為彌補圣上游瘦西湖之憾,連夜趕制而成的!痹瓉磉@座白塔是八大鹽商之一的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根據(jù)北京白塔的圖樣,然后用鹽包為基礎(chǔ),以紙扎為表面,在一夜之間制作而成的。盡管只可遠視,不可近攀,但乾隆不無感慨地說:“人道揚州鹽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當然真塔不可能是在
【瘦西湖導游詞】相關(guān)文章:
瘦西湖導游詞05-31
瘦西湖導游詞精選08-18
揚州瘦西湖導游詞04-20
瘦西湖導游詞_江蘇導游詞07-27
瘦西湖導游詞(4篇)07-20
江蘇揚州瘦西湖導游詞05-26
暑假有瘦西湖的導游詞05-31
瘦西湖導游詞(精選12篇)09-21
揚州瘦西湖導游詞作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