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
一、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的“求、寶、劍、急、號、慌、指、靠”8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培養(yǎng)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法及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教育學生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問題,使學生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要跟著變化。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成語“刻舟求劍”的含義。
難點:難點是學生對那個掉劍的人錯在哪里的理解。
解決辦法:通過活動及投影演示突破本課的難點、重點。
三、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啟發(fā)談話:同學們,你們讀過成語故事嗎?誰能給大家講一個成語故事?每個成語故事都告訴人們一個道理,所以,多讀成語故事是很有好處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刻舟求劍》。(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用以前學過的讀書方法自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并記住每個生字的讀音,在課文中標明自然段。
2.檢查、認讀生字卡片,檢查字音識記效果;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初讀效果。
3.思考,回答:課文講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
(一個人坐船過江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寶劍的事。)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逐段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讀第一段。(提問)
(1)課文講的是什么?
(2)他在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
(一個人坐船過江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寶劍的事)使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3)結合看圖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仔細觀察圖上人物的裝束,理解“從前”指的是古時候的意思。觀察坐船人掛在腰里的劍鞘,聯想“一不小心寶劍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第2自然段,提問:這一段主要講誰?他做了什么?(引導學生先抓住這一段的主要意思。)“那個人”指誰?(引導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一點兒也不著急”是什么意思?從哪兒看出他一點兒也不著急?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動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個記號”聯系起來,體會“一點兒也不著急”的意思,并在看圖中理解“船舷”和“記號”的詞義。)指導學生體會那個人的心情,朗讀這一段。
3.讀第三段。
讓學生弄清這一段主要講的內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讀第一句,思考“還不趕快撈”這句話還可以怎樣說?
(“快點撈吧!趕快撈吧!”)理解這句話表達的意思。
(2)讀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說有用,還是說沒有用?(沒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指導學生朗讀,讀出催促的語氣和急切的心情。
4.學第四段。(重點段)
(1)朗讀第四段,先把那個人不慌不忙說話的語氣讀出來,在朗讀中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
(2)掉劍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樣想的?
(3)準能把寶劍撈上來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寶劍撈上來,表示很有把握。)
(4)這個人準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么?
使學生分析理解到:這劍是從正在行駛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斷向前移動,船上的記號就隨著船移動,這個記號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從船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撈到的。
(5)想一想這個人錯在哪里?
(引導學生分析、認識其思想方法上的錯誤,學習觀察和思考問題的正確方法)
5.討論:理解成語的含義,領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劍”是什么意思?
(2)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使學生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要跟著變化。)
(四)朗讀全文。
第二課時
(1)分析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寶、劍、指”這三個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組成,可以啟發(fā)學生利用學過的熟字,獨立認識字形。
“求”是“球”字的一部分,以下幾個字要做重點指導。
號:上下結構,上邊是“口”,下邊是橫、豎折折鉤。
慌:左右結構,左邊是豎心旁,右邊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邊是草字頭,中間是“忙”字的右半邊,下邊是撇、豎、豎彎鉤。
急:由“、彐、心”三部分組成!板妗钡诙P不出頭。
靠:上下結構,“告、非”各占一半。
(2)指導看拼音寫詞語。
(3)朗讀課文,指導背誦。
1.先讓學生看思考題背誦。
(1)有個人去干什么,一不小心,發(fā)生了什么事?
(2)那個人心情怎樣?他做了什么事?
(3)有人催他做什么?
(4)那個人先怎樣?后說了什么?
2.再去掉思考題背誦,背熟一段,再背下一段。
3.最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刻舟求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
映山紅的教學設計03-19
頤和園精選教學設計03-20
設計分層教學目標設計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