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實用文檔>《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蘇軾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蘇軾

時間:2024-10-28 00:42:33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蘇軾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蘇軾1

  原文: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蘇軾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jié)葉具焉。

  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

  今畫者乃節(jié)節(jié)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

  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與可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

  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

  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養(yǎng)生者取之;

  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邪?

  “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

  若予者,豈獨得其意,并得其法。

  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于其門。

  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材。

  “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

  及與可自洋州還,而余為徐州。

  與可以書遺余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

  襪材當萃于子矣。

  “書尾復寫一詩,其略云:“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

  “予謂與可:“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筆硯,愿得此絹而已。

  “與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

  世豈有萬尺竹哉?

  “余因而實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

  “與可笑曰:“蘇子辯則辯矣,然二百五十匹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

  “因以所畫筼筜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shù)尺耳,而有萬尺之勢。

  “筼筜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筼筜谷》其一也。

  予詩云:“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

  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

  “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fā)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于陳州。

  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

  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

  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于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譯文:

  竹子剛生時,只是一寸長的嫩芽,可是卻節(jié)、葉俱全。從蟬腹、蛇鱗般的小筍,長到挺直的幾丈高的巨竹,從來都是有節(jié)有葉的?墒乾F(xiàn)在的人畫竹時,卻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接起來,一葉一葉地堆上去,這樣做哪里還有竹子呢?所以說畫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著筆凝神而視,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畫的竹子了。這時快速地跟著自己的所見去畫,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躍起、鶻鳥降落一樣迅速。這是與可教給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卻明白這樣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應該這樣做,卻不能做到,認識和行動不統(tǒng)一,理解道理和實際操作不能一致,這都是學習不夠的毛病。所以,常常是對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練地去做,平時自以為很清楚,但事到臨頭卻忽然不明白了,難道只有畫竹才是如此嗎!子由寫了《墨竹賦》給與可,說:“庖丁,是宰牛的,可是(他講的道理)卻為養(yǎng)生的人所采納;輪扁,是制造車輪的,可是(他的經(jīng)驗)卻被讀書人所運用。現(xiàn)在,您在畫竹上所寄托的思想情感,我以為是有道者的認識,難道不是嗎?“子由從來不畫畫,所以,只知道大致的意思而已。而像我呢,不只是理解與可的繪畫理論,還學得了他的繪畫方法。

  起初,與可對自己的墨竹畫并不看重。各地拿著絲絹前來求畫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地找上門來。與可很厭煩,把絲絹拋在地上罵道:“我要拿這些絲絹去做襪子!“致使士大夫把這當成話柄相傳。后來,與可自洋州回京師,我去徐州任知州,與可跟我說:“我近來告訴士大夫們說:我們墨竹畫派近在彭城,你們可以去那里求畫。這回襪子材料應當集中到你那里了!靶盼策寫了一首詩,其中說道:“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拔蚁蚺c可說:“竹子長萬尺,應該用二百五十匹絹,我知道您是懶怠做畫,只是想要得到這些絹而已!“與可無言可對,就說:“我說錯了,世上哪里有萬尺長的竹子呢?“我對這做出了解釋,回答他的詩說:“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芭c可笑道:“蘇公真善辯啊!若有二百五十匹絹,我就要買田還鄉(xiāng)養(yǎng)老了。“隨著把他所畫的《筼筜谷偃竹》贈給了我,說:“這竹子只不過數(shù)尺,卻有萬尺的氣勢。“筼筜谷在洋州,與可曾經(jīng)讓我作《洋州三十詠》詩,《筼筜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詩說:“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芭c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賞,燒筍當晚飯吃,打開信封看到詩,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飯噴了滿桌子。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死于陳州。那一年的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晾書畫,見到這幅墨竹圖,便停止了晾書,失聲痛哭起來。以前曹操祭奠橋公文中有車過墳前就會腹痛的話,而我也記載下來過去和與可開玩笑的話,可以看出我和與可之間的親密、深厚的情誼。

  注釋:

 、倜龋耗垩俊

 、隍瑁╰iáo)腹:蟬的肚皮。蛇蚶:蛇腹下的橫鱗。

 、鬯欤和瓿。

 、茆叶。簭N師!肚f子·養(yǎng)生》說:庖丁解牛的技藝高妙,因為他能洞悉牛的骨骼肌理,運刀自如,十九年解了數(shù)千只牛,其刀刃還同新磨的一樣,毫無損傷。文惠君聽了庖丁的介紹后,說:“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

 、葺啽猓╬iān),斫(zhuó)輪者也:《莊子·天道》載: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斫輪,輪扁停下工具,說桓公所讀的書都是古人的糟粕,桓公責問其由。輪扁說:臣斫輪“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shù)存焉于其間“。卻無法用口傳授給別人。斫:雕斫。

 、蘅V素:供書畫用的白色細絹。

 、吣褚慌桑荷飘嬆竦娜,指蘇軾。

 、嘁m材當萃于子矣:謂求畫的細絹當聚集到你處。

 、狴Z溪:在今四川鹽亭縣西北,附近產(chǎn)名絹,稱鵝溪絹,宋人多用以作書畫材料。

  ⑩籜(tuò)龍:指竹筍。陳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陽。湖州:今浙江吳興,時蘇軾任湖州知州。

  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建安七年,曹操軍過浚儀,遣使以太牢祀舊友橋玄。祀文說:“承從容約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經(jīng)由,不以斗酒只雞過相沃酹,車過三步,腹痛勿怪。’雖臨時戲笑之言,非至親之篤好,胡肯為此辭乎?“蘇軾以此典比喻自己與文與可的情誼篤厚。

  賞析: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不過是一篇繪畫題記,卻寫出了文同高明的畫論、高超的畫技和高尚的畫品,寫出了作者自己與文同的友誼之深,情感之厚;文章看去好像隨筆揮寫,卻是形散神凝,“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作為一篇繪畫題記,大多要描述畫面的形象,敘說畫家作畫的過程,交代收藏者的得畫經(jīng)歷,總之,不外以鑒賞、考訂為主要內(nèi)容。而蘇軾這篇《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卻不是一般的繪畫題記,它實際上是一篇紀念文章,是表現(xiàn)對于一位詩人而兼書畫家的朋友、親戚的追懷、悼念,因此就不能不打破一般繪畫題記的常規(guī)寫法。作者所要追懷、悼念的不是普通的朋友、親戚,而是一位詩人而兼書畫家的朋友、親戚。況且這追懷、悼念又是因逝者的一幅《筼筜谷偃竹》的繪畫而引起的,所以最好的追懷、悼念,就莫過于充分指出和肯定逝者在藝術(shù)上的杰出的創(chuàng)造和成就。這篇文章一開始也就從介紹文同對于畫竹的藝術(shù)見解落筆。

  文同主張畫竹之前,必須先對于竹子有深入細致的觀察了解,再經(jīng)過反復的醞釀、構(gòu)思,心目當中隱然形成成熟的完整的竹子形象,然后研墨伸紙作畫,手不停揮,一氣呵成,一幅畫竹便創(chuàng)作出來了。這種從生活體驗到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就是形象思維的過程,是符合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的。

  文章劈頭的一段議論,提出十分精彩的畫竹主張!靶赜谐芍瘛暗某烧Z,就是從這里來的。但議論又不能發(fā)揮過多,否則便離開了追懷、悼念逝者的主題。所以下面緊接著指出:“與可之教予如此!包c明被追懷、悼念的《筼筜谷偃竹》的作者文同。是文同這么告訴蘇軾的。蘇軾也是詩人而兼書畫家,他和文同建立了深厚情誼,不只因為是朋友、親戚,也不只因為彼此的政治傾向一致,還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藝術(shù)愛好,他們寫文章贈答,用詩歌唱和,而且在畫竹方面屬于同一流派。文同關(guān)于畫竹的主張,實際上也是蘇軾的主張。蘇軾曾在《郭祥正家醉畫竹石壁上郭作詩為謝且遺古銅劍》詩中描寫他在友人家喝酒后作畫的過程,同時還在《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詩中認為寫詩要像追趕逃犯那樣緊急,迅速把眼前景色描繪下來,略有遲緩,景色一消失,就沒法描畫了。這如同畫竹的“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一樣,必須善于捕捉形象,并且及時加以表現(xiàn)。其實繪畫作詩,原理本來相同,都講求形象的氣韻生動,而不追求外在體貌的形似。我們以前講過,蘇軾在《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詩中也指出繪畫上注重外形相似,這就等于小孩子一般的見識。如果寫詩也這么要求,那么,這個人就一定不懂得詩。畫竹的鉤勒法,“節(jié)節(jié)而為之,葉葉而累之“,就是力求形似,而水墨畫法的主張“胸有成竹“,然后—揮而就,則是力求神似,通過竹子的完整形象表現(xiàn)出竹子的神態(tài)來。

  蘇軾很謙虛,他說這些藝術(shù)見解是文同告訴他的。而且,蘇軾還講述了實際是藝術(shù)理論與藝術(shù)實踐的關(guān)系,并且提到一般的認識論原理上來強調(diào)實踐的重要性。這是上文“胸有成竹“一段議論的補充與深化,也是一位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各方面都有著極深造詣的藝術(shù)家的甘苦之言。蘇軾從自己的方面指出由于“不學“而“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相應“,那言外之意,還是在肯定文同的藝術(shù)理論的同時,進一步肯定其藝術(shù)實踐的“操之“甚“熟“,因而得心應手、揮灑如意。文章總是緊扣著追懷、悼念文同這一主旨。所以下面又引用一段旁人贊揚文同的話來加以印證。“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養(yǎng)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今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邪?’“子由,是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墨竹賦》是蘇轍為文同所畫的墨竹而寫贈文同的一篇賦。賦中以“客“的口吻,舉了兩個古代技藝高超的的事例來說明文同的精于畫墨竹是表觀了他懂得事物發(fā)展的普遍法則。在這篇《墨竹賦》中,蘇轍用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來比喻文同,認為文同具有高超的畫竹才能,但畫竹只是作為寄托,他實際是了解、掌握了事物規(guī)律的人。蘇軾引用蘇轍這幾句話,是把文同畫竹的得心應手、揮灑如意提到“有道“的高度來認識,而不停留在繪畫技巧本身。不過,蘇軾還指出:“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豈獨得其意,并得其法!耙驗樘K轍不會作畫,所以他只能從一般意義上來評論,而蘇軾自己也是畫家,他除了通過畫竹了解文同是“有道“的人以外,還能掌握文同畫竹的方法。這里,用“并得其法“一句收結(jié)了前面關(guān)于畫竹的議論。

  文章的第一段,高度評價文同的畫竹主張和畫竹實踐。下面由“并得其法“引出文章的第二段,敘寫作者與文同關(guān)于畫竹的書信、詩歌往來的故事,進而高度評價文同的畫品、畫德,并且歸到《筼筜谷偃竹》的題目上來。

  文章的第二段開始說的幾句是說文同對自己的畫竹,開始并不很看重,人有請求,就答應為之作畫。其后四面八方拿著絹綢請求作畫的人腳踩著腳,越來越多,文同便厭煩了,把絹綢投擲在地,說是用來做襪子,表示極端輕視。文人官僚之間把他這件事當作談話的資料。蘇軾通過求畫人的“足相躡于其門“,寫出文同畫竹的為人們所喜愛和貴重,又通過文同把縑素“投諸地而罵“,寫出文同的不肯自居于畫匠,以畫竹作世俗應酬,沽名釣譽。文同不肯輕易為人畫竹,卻同蘇軾開玩笑,要人們?nèi)フ姨K軾畫竹。這樣一來,做襪子的材料絹綢就集中到蘇軾那里去了。這當然是開玩笑的話,但由此卻可以看出文同與蘇軾之間關(guān)系的親密,而且說明了蘇軾對文同的精于畫墨竹確實是“并得其法“的。蘇軾略舉文同信后附詩的兩句,也完全證實了這一點。鵝溪絹,是鵝溪出產(chǎn)的絹綢。鵝溪在四川鹽亭縣,那里出產(chǎn)的絹綢潔白、均勻、細致,很適宜于作畫。掃取,是揮寫而成的意思。寒梢,指經(jīng)冬不凋的長長的竹枝。

  這兩句詩體現(xiàn)了文同的墨竹畫法:竹子是一揮而就的,即“掃取“,畫在短短的一段絹綢上,卻具有直節(jié)云霄之勢,所謂“萬尺長“。文章至此點山《筼筜谷偃竹》這幅繪畫。兩位詩人而兼書畫家的朋友,親戚之間,為了二百五十匹絹綢的進行討價還價式的調(diào)笑,實際上是彼此心照不宣地談論著畫竹的藝術(shù)!皵M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與“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其精神實質(zhì)完全一致,都說明了生活與創(chuàng)作的源與流關(guān)系,說明了藝術(shù)美不同于自然美,說明了詩人畫家在自己的作品里對現(xiàn)實客觀事物所進行的提煉、集中、夸張、渲染!豆o筜谷偃竹》這幅繪畫就是如此,所謂“此竹數(shù)尺耳,而有萬尺之勢“。

  因為提到了筼筜谷,自然需要對這個地方作一交代。但蘇軾不是孤立地進行介紹,而是由此又描述了文同的一件趣事、雅事。文同在洋州喜好種植花木,修建園亭,曾就各處景物逐一題詠,寫了《守居園池雜題》詩共三十首。蘇軾也逐一和了詩,這就是《洋州三十詠》,蘇軾詩集作《和與可洋州園池三十首》,其中第二十四首題為《筼筜谷》,即這里所引的詩,詩中扣著筼筜谷產(chǎn)竹,描寫文同愛山愛竹并喜歡吃竹筍。漢川,即指洋州,因洋州在漢水上游;X,是筍殼。竹子一名龍孫,所以稱竹筍為籜龍。渭,指陜西的渭水!妒酚洝べJ殖列傳》曾記載“渭川千畝竹“,那里的人因而很富有,相當于“干戶侯“。這里借用“渭濱干畝“,來表示洋州盛產(chǎn)竹子。全詩意思是洋州那么多高高的竹子,像蓬草一樣遍地都是,斧頭逮著竹筍就砍,想來是太守清貧貪饞,把渭水邊上千畝竹林都吃進了肚里。這也是開玩笑的話,所以文同打開信封讀完這首詩,那時他正和妻子在筼筜谷燒竹筍進晚餐,不由得大笑起來,口中的飯噴了一桌子。這一段簡短的描述,十分形象,生動,刻畫了文同豁達、爽朗的思想性格,也表現(xiàn)了蘇軾同他的親密關(guān)系,但更重要的還是突出了文同的品德。作知州而“清貧“,以竹筍為食,是寫其廉潔,攜妻子游山,自備晚炊,是寫其曠放,而“渭濱千畝在胸中“,則又照應前面的“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議論,以詼諧的筆調(diào),通過文同的趣人趣事、雅人雅事,寫出他的畫竹理論主張。

  文章的第二段寫到《筼筜谷偃竹》的題目。下面第三段則以交代文章的寫作緣由作為全篇的結(jié)束。文同于元豐元年(1078)十月被任命為湖州知州,湖州,治所在今浙江吳興縣。文同去湖州上任,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病逝于陳州的宛丘驛。這年七月七日、繼文同任湖州知州的蘇軾晾曬書畫,看到了文同送給他的《筼筜谷偃竹》,感傷故舊不禁痛哭失聲。他放下畫卷,便寫下這篇記念文章!拔舨苊系录罉蚬挠小囘^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于予親厚無間如此也。“曹孟德,即曹操。橋公,指橋玄。曹操年輕時,橋玄對他多有鼓勵幫助,后來他們的情誼日益加深,曾約定無論誰死了,活著的人路過墓地而不用雞酒祭奠,那么車過三步就要鬧肚子疼。這不過是說著玩的話,但顯示了二人關(guān)系的不同尋常。蘇軾引用這個典故,來說明他在這篇文章中記述當年與文同的“戲笑之言“,也為的顯示他們之間的“親厚無間“,那么,作者對逝者的追懷之深切、悼念之沉痛也就充分表現(xiàn)出來了。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蘇軾2

  甲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蘇軾《赤壁賦》(節(jié)選)

  乙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jié)葉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jié)節(jié)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

  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于其門。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材!笔看蠓騻髦,以為口實。及與可自洋州還,而余為徐州。與可以書遺余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襪材當萃于子矣!睍矎蛯懸辉,其略云:“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予謂與可:“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筆硯,愿得此絹而已!迸c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余因而實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與可笑曰:“蘇子辯則辯矣,然二百五十匹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币蛞运嫻o筜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shù)尺耳,而有萬尺之勢!惫o筜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筼筜谷》其一也。予詩云:“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迸c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fā)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于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①。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于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蘇軾《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節(jié)選)

  注:①曹操與橋玄為摯友。橋玄死后,曹操經(jīng)過橋玄的故鄉(xiāng),遣使致祭,并作《祀故太尉橋玄文》。

  1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而卒莫消長也 卒:終究

  B.洗盞更酌 更:再

  C.月落庭空影許長 許:如此的

  D.廢卷而哭失聲 廢:廢置

  1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葉葉而累之 目遇之而成色

  B.少縱則逝矣 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C.與可之教予如此 茍非吾之所有

  D.與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 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17.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是蘇軾針對客之人生無常的感慨陳述自己的見解,以寬解對方,實際上是用以自我解脫。

  B.“畫竹”是乙文的線索,通過記述文與可畫竹的情形,以充滿感情的筆觸回憶兩人的交往,熔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

  C.乙文第二段敘寫了文與可贈與蘇軾筼筜谷偃竹圖和《筼筜谷》詩作引起的笑談逸事,表現(xiàn)了文與可豁達、爽朗、風趣的個性。

  D.甲、乙文段都運用了語言描寫,分別展示了蘇軾在面對朋友時的曠達樂觀和風趣幽默,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18.將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用“/”斷開。

  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19.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匐群思缺M,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谂c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于其門。

  答

  15.DD.“廢”是“停止”的意思。

  故選D。

  16.B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表修飾/表承接;

  B.連詞,那么,就;

  C.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助詞,無義;

  D.介詞,與/連詞,和。

  故選B。

  17.C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文與可贈與蘇軾筼筜谷偃竹圖和《筼筜谷》詩作”錯誤,《筼筜谷》詩作為蘇軾所寫。

  故選C。

  18.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19.①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盤凌亂。大家互相枕著墊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jīng)明亮。

 、谂c可畫竹子,起初對自己的墨竹畫并不看重。各地拿著絲絹前來求畫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地踏上門來。

  【分析】

  18.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乃”連詞,連接前后兩個動詞性短語,用在句首,在其前斷開;“者”助詞,其后應斷開;“之”作“從”的賓語,其后斷開;“以”連詞,表目的,可用于句首,在其前斷開;“所見”為“追”的賓語,在其后斷開;“落”作“鶻”的謂語,其后斷開。

  翻譯為:拿著筆凝神而視,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畫的竹子了。這時快速地跟著自己的所見去畫,提起筆來一舉完成,來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躍起、鶻鳥降落一樣迅速。

  19.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采分點:

 。1)狼籍:凌亂;枕藉,枕著,墊著;乎,在;白,明亮,變白,

 。2)貴重,意動用法,對……看重;持,拿;請,求取;躡,踩踏。

  參考譯文:

  甲

  蘇軾說:“你可也知道這水與月?不斷流逝的就像這江水,其實并沒有真正逝去;時圓時缺的就像這月,但是最終并沒有增加或減少?梢,從事物易變的一面看來,天地間沒有一瞬間不發(fā)生變化;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何況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享用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時候。這是造物者(恩賜)的沒有窮盡的大寶藏,你我盡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高興的笑了,清洗杯盞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亂。(蘇子與同伴)在船里互相枕著墊著睡去,不知不覺天邊已經(jīng)顯出白色(指天明了)。

  乙

  竹子剛生時,只是一寸長的嫩芽,可是卻節(jié)、葉俱全。從蟬腹、蛇鱗般的小筍,長到挺直的幾丈高的巨竹,從來都是有節(jié)有葉的?墒乾F(xiàn)在的人畫竹時,卻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接起來,一葉一葉地堆上去,這樣做哪里還有竹子呢?所以說畫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著筆凝神而視,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畫的竹子了。這時快速地跟著自己的所見去畫,提起筆來一舉完成,來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躍起、鶻鳥降落一樣迅速。這是與可教給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卻明白這樣做的道理。

  起初,與可對自己的墨竹畫并不看重。各地拿著絲絹前來求畫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地找上門來。與可很厭煩,把絲絹拋在地上罵道:“我要拿這些絲絹去做襪子!”致使士大夫把這當成話柄相傳。后來,與可自洋州回京師,我去徐州任知州,與可跟我說:“我近來告訴士大夫們說:我們墨竹畫派近在彭城,你們可以去那里求畫。這回襪子材料應當集中到你那里了!毙盼策寫了一首詩,其中說道:“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蔽蚁蚺c可說:“竹子長萬尺,應該用二百五十匹絹,我知道您是懶怠做畫,只是想要得到這些絹而已!”與可無言可對,就說:“我說錯了,世上哪里有萬尺長的竹子呢?”我對這做出了解釋,回答他的詩說:“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迸c可笑道:“蘇公真善辯啊!若有二百五十匹絹,我就要買田還鄉(xiāng)養(yǎng)老了!彪S著把他所畫的《筼筜谷偃竹》贈給了我,說:“這竹子只不過數(shù)尺,卻有萬尺的氣勢!惫o筜谷在洋州,與可曾經(jīng)讓我作《洋州三十詠》詩,《筼筜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詩說:“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迸c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賞,燒筍當晚飯吃,打開信封看到詩,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飯噴了滿桌子。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死于陳州。那一年的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晾書畫,見到這幅墨竹圖,便停止了晾書,失聲痛哭起來。以前曹操祭奠橋公文中有車過墳前就會腹痛的話,而我也記載下來過去和與可開玩笑的話,可以看出我和與可之間的親密、深厚的情誼。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蘇軾3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①,而節(jié)葉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劍拔十尋者②,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jié)節(jié)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③,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解牛者也,而養(yǎng)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⑤,而讀書者與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邪?“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豈獨得其意,并得其法。

  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⑥,足相躡于其門。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材!笆看蠓騻髦,以為口實。及與可自洋州還,而余為徐州。與可以書遺余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⑦,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襪材當萃于子矣⑧!皶矎蛯懸辉,其略云:“擬將一段鵝溪絹⑨,掃取寒梢萬尺長!坝柚^與可:“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筆硯,愿得此絹而已!芭c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余因而實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芭c可笑曰:“蘇子辯則辯矣,然二百五十匹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耙蛞运嫻o筜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shù)尺耳,而有萬尺之勢。“筼筜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筼筜谷》其一也。予詩云:“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⑩。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芭c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fā)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于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于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1.下列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蜩(tiáo)腹蛇蚹(fù)筼筜(yúndāng)谷偃(yǎn)旗息鼓揠(yàn)苗助長

  B.如兔起鶻(hú)落少(shāo)縱則逝矣輪扁(piān)斫(zhuó)輪者也

  C.與可以書遺(yí)余曰:“近語(yǔ)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襪材當萃(cuì)于子也!

  D.四方之人,持縑(jiān)素而請者,足相躡(niè)于其門?曝(bào)曬斤斧何曾赦(shè)籜(zé)龍

  【答案】B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趙嘗五戰(zhàn)于秦

  B.若予者,豈獨得其意虞兮虞兮奈若何

  C.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也吾將以為襪?

  D.而節(jié)葉具焉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把,介詞(A在/同,跟;B像,介詞/你,代詞;D具備,動詞/全部,詳盡,形容詞)

  3.下列句中沒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A.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B.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C.蘇子辯矣

  D.技蓋至此乎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少”同“稍”,“當”同“倘”,“蓋”同“盍”)

  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葉葉而累之而節(jié)葉具焉?

  B.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置杯焉則膠

  C.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

  D.吾將以為襪與可以書遺余曰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把,介詞(A表修飾/表轉(zhuǎn)折;B “然”,也有說是“助詞”/兼詞;C這樣,指代詞/詞尾)

  5.下列各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組是()

  A.輪扁,斫輪者也/《筼筜谷》其一也

  B.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惟兄嫂是依

  C.士大夫傳之,以為口實/茍以天下之大

  D.吾實為之,其又何尤/何陋之有

  【答案】C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襪材當萃于子矣萃:聚集。

  B.書尾復寫一詩,其略云略:簡略,與“詳”相對。

  C.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妄:荒謬。

  D.蘇子辯則辯矣辯:有口才。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大概,大致)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①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②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B.①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于其門②躡跡披求,見有蟲伏棘根

  C.①與可無以答,則曰②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D.①發(fā)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②窺父不在,竊發(fā)盆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B項“躡”① “踩”,②“跟蹤,追隨”;A項“與”都是“贊同,同意”的意思;C項“無以”都是“沒有用來”的意思;D項“發(fā)”都是“打開”的意思)

  8.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能體現(xiàn)藝術(shù)創(chuàng)作思想的一組是()

 、俟十嬛癖叵鹊贸芍裼谛刂,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诠史灿幸娪谥卸僦皇煺撸骄幼砸暳巳欢R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劢穹蚍蜃又杏谒怪褚,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耶?

 、芪嵫酝,世豈有萬尺竹哉!

 、荽酥駭(shù)尺耳,而有萬尺之勢。

  ⑥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答案】A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先總結(jié)文與可的繪畫理論,陳述自己的體會和主張;再借子由的話進一步贊賞文與可的繪畫技巧,指出意與道的密切聯(lián)系;然后介紹文與可畫竹逸事和平易而不從俗的品德,回憶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說明寫作此文的緣由。

  B.本文通過記述文與可將求畫者的縑素視為襪材,關(guān)于“萬尺竹”的辯論,以詩畫互贈引起的笑談等軼事表現(xiàn)了文與可豁達、爽朗、風趣的個性,以及與作者親厚無間的情誼。

  C.“畫竹”是本文的'線索,本文記述文與可畫竹的情形,以充滿感情的筆觸回憶兩人的交往,以及文與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從文與可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中總結(jié)出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熔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

  D.作者與子由皆從文與可學畫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與法兼得。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子由沒有跟文與可學畫竹,原文中有“子由未嘗畫也”為依據(jù)。

  1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俜蚣刃淖R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3分)

  譯文:

 、诠史灿幸娪谥卸僦皇煺,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3分)

  譯文:

 、鄱枰噍d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與予親厚無間如此也。(2分)

  【答案】

 、偌热恍睦锩靼走@樣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這樣,是由于內(nèi)外不一,心與手不相適應,沒有學習的過錯。

 、谒苑彩窃谛闹杏辛藰(gòu)思,但是作起來不熟練的,平常自己認為很清楚,可事到臨頭忽然又忘記了,這種現(xiàn)象難道僅僅是畫竹有嗎?

  ③而我的文章也記載了與可以往跟我戲笑的話,以見與可跟我這樣親密無間啊。

  參考譯文

  竹子剛生時,只是一寸長的嫩芽,可是卻節(jié)、葉俱全。從蟬腹、蛇鱗般的小筍,長到挺直的幾丈高的巨竹,從來都是有節(jié)有葉的?墒乾F(xiàn)在的人畫竹時,卻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接起來,一葉一葉地堆上去,這樣做哪里還有竹子呢?所以說畫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著筆凝神而視,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畫的竹子了。這時快速地跟著自己的所見去畫,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躍起、鶻鳥降落一樣迅速。這是與可教給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卻明白這樣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應該這樣做,卻不能做到,認識和行動不統(tǒng)一,理解道理和實際操作不能一致,這都是學習不夠的毛病。所以,常常是對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練地去做,平時自以為很清楚,但事到臨頭卻忽然不明白了,難道只有畫竹才是如此嗎!子由寫了《墨竹賦》給與可,說:“庖丁,是宰牛的,可是(他講的道理)卻為養(yǎng)生的人所采納;輪扁,是制造車輪的,可是(他的經(jīng)驗)卻被讀書人所運用,F(xiàn)在,您在畫竹上所寄托的思想情感,我以為是有道者的認識,難道不是嗎?“子由從來不畫畫,所以,只知道大致的意思而已。而像我呢,不只是理解與可的繪畫理論,還學得了他的繪畫方法。

  起初,與可對自己的墨竹畫并不看重。各地拿著絲絹前來求畫的人,一個接著一個地找上門來。與可很厭煩,把絲絹拋在地上罵道:“我要拿這些絲絹去做襪子!“致使士大夫把這當成話柄相傳。后來,與可自洋州回京師,我去徐州任知州,與可跟我說:“我近來告訴士大夫們說:我們墨竹畫派近在彭城,你們可以去那里求畫。這回襪子材料應當集中到你那里了!靶盼策寫了一首詩,其中說道:“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我向與可說:“竹子長萬尺,應該用二百五十匹絹,我知道您是懶怠做畫,只是想要得到這些絹而已!“與可無言可對,就說:“我說錯了,世上哪里有萬尺長的竹子呢?“我對這做出了解釋,回答他的詩說:“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芭c可笑道:“蘇公真善辯啊!若有二百五十匹絹,我就要買田還鄉(xiāng)養(yǎng)老了!半S著把他所畫的《筼筜谷偃竹》贈給了我,說:“這竹子只不過數(shù)尺,卻有萬尺的氣勢!肮o筜谷在洋州,與可曾經(jīng)讓我作《洋州三十詠》詩,《筼筜谷》就是其中的一首。我的詩說:“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芭c可那天正和他的妻子在谷中游賞,燒筍當晚飯吃,打開信封看到詩,禁不住大笑,把嘴里的飯噴了滿桌子。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死于陳州。那一年的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晾書畫,見到這幅墨竹圖,便停止了晾書,失聲痛哭起來。以前曹操祭奠橋公文中有車過墳前就會腹痛的話,而我也記載下來過去和與可開玩笑的話,可以看出我和與可之間的親密、深厚的情誼。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蘇軾4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

  蘇 軾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jié)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jié)節(jié)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nèi)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子由為《墨竹賦》以遺與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養(yǎng)生者取之;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耶?”子由未嘗畫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豈獨得其意,并得其法。

  與可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于其門。與可厭之,投諸地而罵曰:“吾將以為襪材!笔看蠓騻髦,以為口實。及與可自洋州還,而余為徐州。與可以書遺余曰:“近語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襪材當萃于子矣!睍矎蛯懸辉,其略云:“擬將一段鵝溪絹,掃取寒梢萬尺長!庇柚^與可,竹長萬尺,當用絹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筆硯,愿得此絹而已。與可無以答,則曰:“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余因而實之,答其詩曰:“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迸c可笑曰:“蘇子辯則辯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將買田而歸老焉。”因以所畫筼筜谷偃竹遺予,曰:“此竹數(shù)尺耳,而有萬尺之勢!惫o筜谷在洋州,與可嘗令予作洋州三十詠,《筼筜谷》其一也。予詩云:“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迸c可是日與其妻游谷中,燒筍晚食,發(fā)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沒于陳州。是歲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書畫,見此竹廢卷而哭失聲。昔曹孟德《祭橋公文》,有“車過”、“腹痛”之語。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于予親厚無間如此也。

  【譯文】

  竹子開始生出時,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節(jié)、葉都具備了。從蟬破殼而出、蛇長出鱗一樣的狀態(tài),直至像劍拔出鞘一樣長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長就有的。如今畫竹的人都是一節(jié)節(jié)地畫它,一葉葉地堆積它,這樣哪里還會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畫竹必定先在心里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提筆仔細看,就看到了他想畫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揮筆一氣畫成,以追上他所見到的,如兔子奔跑、鷹隼俯沖,稍一放松就消失了。與可告訴我的是如此。我不能做到這樣,但心里明白這樣做的道理。心里已經(jīng)明白這樣做的道理卻不能這樣去做,是由于內(nèi)外不一致,心與手不相適應,沒有學習的過錯。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構(gòu)思,但做起來不熟練的,平常自己認為很清楚,可事到臨頭忽然又忘記了,(這種情況)難道只是畫竹有嗎?

  子由寫了篇《墨竹賦》,把它送給與可,說:“丁廚子,是殺牛的,但講求養(yǎng)生的人從他的行動中悟出了道理;輪匠扁,是造車輪的,但讀書的.人贊成他講的道理。如今您寄托意蘊在這幅竹畫上,我認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難道不是嗎?”子由沒有作過畫,所以只得到了他的意蘊。像我這樣的人,哪里僅僅是得到他的意蘊,并且也得到了他的方法。

  與可畫竹,起初自己并不看重。四方的人們,帶著白絹來請他作畫的,在他的門口腳與腳互相碰踩。與可討厭他們,把白絹丟在地上罵道:“我將用這些白絹做襪子!”文人們傳道著他的話,作為話柄。等與可從當洋州太守回來,我正任徐州太守。與可把信寄給我說:“近來告訴文人們說:‘我們畫墨竹這一流派的人,已傳到近在徐州的蘇軾,你們可去求他畫!鲆m子的材料會聚集到您那里去了!毙拍┯謱懥艘皇自,它的大概意思說:“打算用一段鵝溪絹,畫出寒竹萬尺長!蔽覍εc可說:“竹子長萬尺,必須用絹二百五十匹。知道您是懶得動筆,希望得到這些絹罷了!迸c可無話可答,就說:“我的話錯了,世上哪有萬尺長的竹子呢?”我就證實它,回答他的詩說:”世上也有八千尺長的竹,月光灑落空庭照出竹影這么長!迸c可笑起來說:“蘇先生確實善辯啊,但(如果真有)二百五十匹絹,我將(用來)買些田產(chǎn)回家養(yǎng)老!奔窗阉嫷墓o筜谷傾斜的竹子送給我,說:“這竹子只有幾尺高,但有萬尺的氣勢。”筼筜谷在洋州,與可還令我作《洋州三十詠》,《筼筜谷》是其中之一。我的詩說:“漢水的高竹賤如蓬草,斧頭哪曾放過竹子?估計太守清貧貪饞,把渭水邊上千畝竹林都吃進了肚里。”與可當天與他的妻子在筼筜谷游玩,煮筍晚上吃,打開信得到了這首詩,忍不住笑起來,噴飯滿桌。

  元豐二年正月二十日,與可在陳州去世了。這年七月七日,我在湖州曬書畫,看到這幅《筼筜谷偃竹》,放下畫卷痛哭失聲。從前曹孟德祭橋玄文,有不祭祀墳墓、車過腹痛的話頭;我的文章也記載了與可以往跟我戲笑的話,以見與可跟我這樣親密無間啊。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蘇軾】相關(guān)文章: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蘇軾01-0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賞析02-26

天可度的翻譯09-25

《方山子傳》蘇軾賞析10-15

歡樂谷游玩的感想03-20

可研報告所需資料02-15

棉簽畫 《 臺燈 》教案02-26

《畫》的教案(精選13篇)05-09

文言文特殊句式03-16

公輸——《墨子》 文言文06-14

用戶協(xi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