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論語》八則
語文《論語》八則1
幾乎花了一周時間,總算把《論語十二則》講完了。我估計學生的學習也只是停留在文章的背誦、字詞的解釋上面。怎樣把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精髓吸收并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去,確實是一個難點。在課堂上,我在講每一則時,盡量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實際談談體會,如文章中談到的學習復習法、學思結合法在大家的學習中是否在運用,如果還沒用,是否現(xiàn)在可以去嘗試一下等。
在這十二則言論中,對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方面也談論的.很多:寬以待人、誠實守信、安貧樂道等,在講這些道理時,我盡量穿插一些故事在里面,但總感覺自己知道的太少,都是一些舊故事,學生聽得興趣不大,讓他們自己說,卻又開不了口。語文教學中,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能開口說,且會說,不是一日之功。總之,《論語》是講完了,怎樣學以致用,還是盲點,程子曾說:“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后又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但愿我們的學生讀了,能有一點點收獲。
語文《論語》八則2
一、語文課堂教法創(chuàng)新的原因
1.語文課堂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基本構成部分。如果說備課是一個總攬全局的過程,那么課堂教學則是在其指導下具體實施目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不折不扣、高效地完成備課中確立的目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由于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人才選拔機制和各種考評制度的不合理、不完善的影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被動學習、個性受到壓抑等不良現(xiàn)象。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這樣一來,學生的聰明才智被湮沒,個性得不到張揚,主體性、獨特性得不到體現(xiàn),學生失去了“完整的人,獨特的人”的特征,完全變異為木偶,任隨教師的擺布,徹底失去了自己的見解,面對千奇百態(tài)的世界,如置迷陣,喪失自我。
教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會學”,而不僅僅是“學會”;是要讓學生能單獨面對問題,獨自解決問題,而不是守株待兔等待一成不變的事物、現(xiàn)象自投自己知識的窠臼;是要讓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而不是因循守舊,頑固不化。
2.現(xiàn)今的社會已由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工業(yè)經(jīng)濟時代過渡到知識經(jīng)濟社會,它的基本特征是:知識更新速度快,各種社會現(xiàn)象層出不窮,對人才的要求更加苛刻。僅靠單純接受、存儲、傳承前人的知識已遠不能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文盲"一詞的概念已不僅僅指沒有知識文化,不會寫字的人,而是指不能繼續(xù)學習的人。由此可見,我們教師應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繼續(xù)學習的能力,能單獨正確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富有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的能力。這也就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靠修修補補"填鴨式"、“注入式”的教學方法來扭轉課堂沉悶、枯燥、低效的局面已經(jīng)于事無補,徒勞無益。而應徹底地改變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diào)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關注學生“全人”的發(fā)展。
可以說,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得改變我們習以為常的教學方法,摸索、探求新的有用教法,這是時代的呼喚,是人性的呼喚。創(chuàng)造新的教法已經(jīng)如箭在弦,勢在必行。
二、語文課堂教法創(chuàng)新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為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順應時代、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培養(yǎng)真正“個體”完整的人,許多語文教師身體力行地投入到了這場革舊布新的浪潮之中,新的教法如雨后春筍。如今的課堂已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觀,守舊教師很少可見,“布新”課堂日益增多,課堂氣氛熱烈活躍,師生雙邊活動頻繁,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漸呈現(xiàn),“以教論學”的思想已慢慢深入人心,教學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這是可喜的現(xiàn)象。
無庸置疑,這些新的教法是經(jīng)過一番周密的構想、思索和長期揣摩運用才最終出閣登場的,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扭轉低效、死寂的課堂教學起著巨大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推廣運用這些新法的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例如:a.“碎問碎答”,肢解課文;b.教師自身素質(zhì)存在缺陷;c.不同教師運用相同教法所取效果大相徑庭;d.熱鬧的課堂,積極的互動,茫然的學生。因此我們只有保持冷靜的頭腦,用理智的態(tài)度來不斷地反思、總結,才能使新的教法不斷趨于完善。
三 語文課堂教法創(chuàng)新應著力協(xié)調(diào)的幾組關系
1.語文課堂教法創(chuàng)新與“問題”的關系。語文課堂教學歸根結蒂是由師生共同生發(fā)問題構成的。不管是教師循循善誘地指導學生正確、全面的分析、理解課文,還是學生自覺主動地去閱讀文章,都與“問題”休戚相關。因此無論教法如何創(chuàng)新,最終都要落實到對問題的研究上。為什么在教法創(chuàng)新過程中,會出現(xiàn)教學質(zhì)量不高,學生茫然少獲的現(xiàn)象呢?就是因為教師處理問題的方式存在不足。高明的老師往往能用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問題牽動對整篇文章的理解,而有的老師卻流于熱鬧的形式,沒有深入研究問題,形成碎問碎答、肢解文章的低效課堂。因此,設置問題和提問是課堂教法創(chuàng)新的前提,根本。只有問題恰到好處的設置,才能改變以講析為主的課堂結構,形成以藝術調(diào)控,藝術指導,藝術點拔為主,學生占有大量時間自己學習的主體式雙向交流的課堂結構,從而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怎樣的問題才最具高效呢?
①問題的總括性
所謂總括性是相對于課堂教學中那些零碎的、膚淺的、學生活動時間短暫的應答式提問而言的,它是指對課文閱讀教學過程能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經(jīng)過教師認真思考、精心設計的能從整體參與性上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理解、品析、創(chuàng)造的.重要問題。這樣的問題應是高層建領瓴,獨成體系板塊的。師生每解決一個問題,都能有所收獲,通過對不同總括問題的探討,最終能形成對文章或所學內(nèi)容的整體理解。教師在其中的任務是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各自獨立解決問題,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學生思考的同時,也可向他們提供一些諸如資料背景等有關線索。這樣的問題不僅可節(jié)約課堂時間,還能克服目前語文閱讀教學中肢解課文,一講到底,零敲碎打,無序等種種弊端,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有序學習活動的主體。
、趩栴}的可論性。
問題的可論性即指提出的問題應該有討論的價值,而不是簡單能用“是”或“不是”來回答的。要想問題具有可論性,教師應拋向學生“論題”而非“論點”,因為只有論題才能激發(fā)起學生求知探索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產(chǎn)生成功后的喜悅和再探索的勇氣,才能讓學生在今后學習中遇到類似的內(nèi)容能舉一反三,真正掌握閱讀文章的本領、技巧。
教師在設置可論性問題時,不能故弄玄虛,故作神秘,追求感官上的刺激,要秉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即認真研習課文,找尋文中值得探究的內(nèi)容,以問題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當然這樣的問題應具有足夠的復雜性,并能引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不能一眼望穿。教師還應該創(chuàng)造一種民主的氛圍,讓學生在“親其師”的過程中,積極思維,展開討論,形成自己的判斷,然后通過小組、班級的討論、交流、修正,加深每一個學生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達到對學習內(nèi)容比較一致和具有確定性的認識。
、蹎栴}的分層性。
這關涉到兩方面的內(nèi)容:第一,根據(jù)不同水平,知識結構的學生應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不能用一根尺子來衡量所有學生。所以教師在設問的時候,要深悉班上每位學生的不同情況,然后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確定由淺到深的層次進行提問,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事可做,這樣才能充分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激起他們集體參與的意識,惟其如此,才能使教學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做到小有小進,大有大獲。第二,教學不能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重復,學生要解決的問題和原有能力之間應存在差異,但距離過大也會導致學生學習失敗,差異應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努力能夠消除的。因此,教師在呈現(xiàn)一定的問題情境后,應將學生引入概念框架的某個節(jié)點為學生的思考提供基礎,也就是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設置具有梯度的問題,由一個主干牽引出若干支流,又由支流共同支撐起主干,最終形成整體理解。這種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的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不會讓學生面對問題時束手無策,無從下手。尋源與找支的分層問題能使課堂教學形成鮮明的思路,形成學生主體性參與的教學局面。
、軉栴}的開放性。
問題的開放性是指所設問題不是死胡同,只有一條思路可循,答案也不拘泥于某種固定、單一的理解,更不能為教參所束縛。應具有“橫看秦嶺側成峰”的多樣性,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潛能,盡可能地從不同角度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對多種觀點并存的情況教師首先應充分肯定他們的善于發(fā)現(xiàn),思考,然后用唯物辯證的觀點來進行指引,既不能當“好好先生”、“不錯先生”,更不能一棒子打死。開放性的問題能拓寬學生的思維,深化對文章的理解,并富有創(chuàng)造的鍛煉,往往能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2.語文課堂教法創(chuàng)新與教學工具、手段的關系。
現(xiàn)今許多語文教師把先進的教學工具、手段的運用理解成課堂教法的創(chuàng)新,認為要想使課堂教法有新意,就必須使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技術,于是課堂就成了展覽機器、物品的場所。其實他們混淆了教學工具、手段和課堂教法的概念。教學工具、手段是物質(zhì)的具體的東西,而教學方法是粗象的指導規(guī)則和程序。教學工具、手段是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方法而采用的配套部件。合理地利用教學工具或手段來開展課堂教學是教學效率和效果得到提高的重要保證。但是盲目、不加選擇地亂用就是舍本求末了。例如,有的教師大量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而忽視了板書。實際上,教師的板書過程是師生雙邊共同活動的過程,其中包含著教師的導和學生的思,如果你用屏幕打出預先設計好的結論,不就等于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了自己嗎?這樣的課豈不成了拷貝課、復制課嗎?“新”在何處呢?
因此,我們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教學工具、手段與課堂教法創(chuàng)新的關系,摒棄那種運用了新的教學工具、手段就是教法創(chuàng)新的體現(xiàn)的觀念,應本著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的原則,既要挖掘和發(fā)揮出各種教學工具、手段的優(yōu)點,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創(chuàng)新的教法,同時又要認識到它們的局限性和使用范圍、慎用它們,切莫貪多求全。
3.語文課堂教法創(chuàng)新與教師素質(zhì)的關系。
課堂教法創(chuàng)新與教師素質(zhì)是相輔相成,互為依托的關系。課堂教法的創(chuàng)新對教師的素質(zh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教師擁有扎實的專業(yè)功底,更應具有廣博的跨學科知識,尤其要精通教育學、心理學,掌握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它還要求教師是一個善于繼續(xù)學習,能不斷接受新知的人,不能容忍新瓶裝陳酒,年年賣老藥型的教師。另一方面教師素質(zhì)的提高又反作用于課堂教學。面對學生獲取信息渠道的廣泛,為了幫助他們形成獨自取舍,分析判斷的能力,教師運用不斷更新的知識來完善課堂結構,運用具有智慧的頭腦來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從而使教法不斷更新。
語文《論語》八則3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語文《論語》八則4
一、解釋下列加點詞語。(每空1分,共50分)
(1)時習 說乎 有朋 不慍 君子
(2)吾 日 三 省 為人謀 忠
不信 傳不習乎?
(3)十有五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知天命 耳順 不逾 矩
(4)溫故 而知新 可以
(5)罔 殆
(6)人不堪 其憂
(7)知之者 好之者 樂之者
(8)飯 疏食 飲水 曲肱 不義 于我
(9)三人 焉 善者 而從之
(10)子在川上曰 逝者 如斯夫 不舍
(11)奪帥 匹夫
(12)篤 志 切問 近思 仁在其中
二、填空。(每空1分,共45分)
1、《論語》是記錄 的一部書,是 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共 篇,以語錄體和 體為主?鬃樱 ,字 , 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家、 家。
2、《論語》與《 》、《 》、《 》合稱為“四書”。
3、表明了既要勤勉學習,還要按時溫習,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的是:
, ?
3、表明了學須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遠千里而來,研究學問,析疑解惑,有利于學業(yè)進步,自然成為樂事: , ?
4、含蓄地表明了學習要有不求人知、全在進德修業(yè)的正確態(tài)度: ,
?
5、曾參講治學的人要重視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的句子是: ? ? ?
6、強調(diào)復習過程中獨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 ?
7、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的是: , 。
8、《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是: ,
。
9、論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 , 。
10、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tài)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三重境界)
, 。
11、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
, 。
12、《論語》中含義深遠,金鏗玉振,古往今來,不知激勵過多少志士仁人在險惡的環(huán)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是: , 。
13、《論語》中用簡潔樸素的筆致,勾畫出一個安貧樂道者的心理狀態(tài),平凡而又高潔,令人向往之至,在今天更顯得彌足珍貴的句子是: , , 。 , 。
14、寫出五個在《論語》中出現(xiàn),現(xiàn)在還使用的成語
三、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5分)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3、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樂之者。
5、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7、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四、簡答題(20分)
1、“人不知而不慍”是“君子”風范,作為君子應該有哪些風范?(3分)
2、孔子認為,什么樣的人才能做老師?這與“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钡挠^點矛盾嗎?為什么?(4分)
3、學與思有什么關系?請結合實際加以分析。(3分)
[來源:Zxxk.Com]
4、孔子把“不義而富且貴”視作“浮云”,應怎樣理解“浮云”這一比喻義?(3分)
5、現(xiàn)代社會是商品經(jīng)濟社會,我們不能回避利益問題。你認為孔子的“義利觀”對我們現(xiàn)代人有什么指導意義?(4分)
6、下列句子分類正確的是( )(3分)
1人不知而不慍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6學而時習之。
7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8吾日三省吾身。 9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A、124/359/678 B、1589/26/347
C、236/457/189 D、123/67/4589
五、課外閱讀。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20分)
曹沖生五六歲,智意(知識和判斷能力)所及(達到),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送來)巨象,太祖(即曹操,曹沖的父親)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手下人),咸莫能出其理(辦法)。沖 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如石頭等物)以載之,則較(比較)可知。太祖悅, 即施行焉。
1、給短文加一個恰當?shù)念}目,填在文章前面的橫線上。(3分)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10分)
、儆腥舫扇酥
、谔嬗浣镏
③訪之群下
、芟棠艹銎淅
⑤太祖悅
3、由文中人物可判斷出故事發(fā)生在 時期。(3分)
4、曹沖是一個怎樣的人?文中說明這一點的是哪一句?(4分)
語文《論語》八則5
一、語文教師寫作智能的構成
由于工作性質(zhì)的差異,語文教師的寫作智能結構顯然有別于作家、記者等專業(yè)寫作者。因此,對語文教師寫作智能的要求就不能簡單地以專業(yè)寫作者的標準來衡量。當然,這并不是說對語文教師寫作智能的要求就降低了,由于語文教師擔負著“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發(fā)展奠定基礎”的任務[1],以滿足學生應對現(xiàn)代社會之需及自我發(fā)展之需,因而對教師寫作智能的要求就不能只是專于某一方面,而應是比較全面的。當然,教師不一定要具備像專業(yè)寫作者那樣高超的寫作能力,但最起碼應會寫,具備寫作實用性、論述性、文學性等常見文體的基本能力;會講,有一定的理論修為,懂得文章的一般生成原理和作文教學的原理;會教,具有較強的執(zhí)教能力,善于根據(jù)學生的作文實際和個性需求,進行合乎教育規(guī)律、有針對性的作文指導。這三位一體的寫作智能結構是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專業(yè)素質(zhì)[2]P14。
二、語文教師寫作智能對作文教學的影響程度
語文教師具有較強的寫作能力,有經(jīng)常寫作的實踐經(jīng)驗和體會,更能理解寫作的甘苦,了解文章的生成原理和內(nèi)在流程。這些直接經(jīng)驗有利于教師準確把握學生的寫作思維狀態(tài)、情感狀態(tài)、言語表現(xiàn)狀態(tài)等,正確判斷學生作文的優(yōu)劣,給予學生切中肯綮的寫作指導。教師會寫、愛寫,更容易以自己的寫作示范,感染、帶動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相反,一個不會寫也不愛寫的教師由于自身寫作經(jīng)驗比較缺乏,對學生作文的要求、指導、評判等方面往往會存在著不合理、無效化的地方,這自然會影響到作文教學的效果,甚至還可能會因此而挫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
教師會寫,從教學的角度看,他所能給予學生的除了寫作興趣、寫作習慣、榜樣示范等方面的正面影響之外,就是一些個體性的、經(jīng)驗層面上的寫作體認。而任何個人的直接寫作經(jīng)驗都是有局限性的,真正能對學生作文具有普遍指導作用的,應是那些從眾多的個體寫作實踐經(jīng)驗中概括抽象出來的寫作理論。如果教師能增強理論上的自覺,不斷吸收新的寫作理論和教育理論,甚至主動參與理論的建構,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必能提高作文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教師的寫作能力和寫作理論水平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而這顯然是最關鍵的,對學生寫作上的影響也是最直接的。由于寫作活動的智能成分遠高于技能成分,學生寫作素質(zhì)的提高,靠的不是簡單的行為示范和行為糾偏,而是智能上的潛移默化和揣摩體悟。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的“會教”最重要的還是通過自己的各種教學行為來積極影響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引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逐漸領悟掌握寫作的規(guī)律、要求、技巧、方法,獲得寫作的`自我經(jīng)驗,逐漸提高寫作智能水平。
三、語文教師寫作智能對作文教學的積極影響
(一)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寫作觀
寫作觀對學生的寫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寫作態(tài)度、寫作動機和寫作行為。關于學生應具備什么樣的寫作觀,《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1]P17,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注社會熱點,激發(fā)寫作欲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這個基礎上“根據(jù)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tài)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1]P17。
要讓學生樹立《課標》所倡導的寫作觀,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以傾聽和對話的姿態(tài)組織教學,在作文命題、作文指導、評價修改等環(huán)節(jié)充分尊重并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動態(tài),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他們能真正地參與到寫作活動中;降低寫作的門檻,盡可能減少寫作上的束縛,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廣闊的話語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尊重學生的寫作個性,歸還學生的寫作話語權,鼓勵學生真實大膽地表達自我;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引導學生通過寫作與他人展開積極的交流,充分考慮讀者的需要和表達的需要,在交流中展示自我。當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興趣得到了激發(fā),對寫作有了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也就為他們的寫作和寫作學習注入了持續(xù)的內(nèi)在動力。
(二)幫助學生建構合理的寫作智能結構
寫作畢竟是一項高級的智能活動,并非只憑熱情就能完成,它需要各種智能的綜合性運用。在寫作動機已無大礙的情況下,困擾學生更多的其實是“寫什么”“怎么寫”的問題。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建構合理的寫作智能結構,幫助學生切實解決這兩個問題,才能提高作文教學的實效性。
從寫作過程看,寫作智能結構大體可分為兩大智能系統(tǒng),即寫作認知系統(tǒng)和寫作表現(xiàn)系統(tǒng)。寫作認知系統(tǒng)包括觀察能力、感悟能力、立意能力、選材能力等,所要解決的就是“寫什么”的問題;寫作表現(xiàn)系統(tǒng)包括構思能力、思維轉化能力、文體表現(xiàn)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所要解決的是“怎么寫”的問題。由于寫作智能結構并不是單項能力的簡單累加,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單項寫作智能的訓練和強化,但更應該著眼于寫作智能的整體性建構,引導學生將寫作智能的訓練與具體的文體寫作實踐相結合,形成一定的“文章圖式”。文章圖式是寫作者心中關于文章的樣子、關于文體的表象,它是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結構,集合了某一定型文章的具體構成的知識和樣子,“既是作者整合客觀信息、積累寫作素材的一種內(nèi)在形式,又是作者處理寫作素材,進行構思、表達的規(guī)范”[3]P124。有了一定的文章圖式,寫作智能才能得以有效的發(fā)揮,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有實在的內(nèi)容又能符合一定的文體要求。當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文章圖式時,也就意味著他已經(jīng)建構起了比較合理的寫作智能結構,已經(jīng)“學會寫作”了。
文章圖式的形成離不開多讀多思多寫,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在讀、思、寫中完善文章圖式。首先要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愿望,只有學生自覺自愿地主動接受,才有可能在他們的自我意識中形成有關文章的圖式。其次要積極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并有針對性地推薦相當數(shù)量的相應的文章給學生閱讀。文章圖式在大量閱讀同類文章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形成,只有精心選擇一定數(shù)量的文章推薦給學生閱讀,方能使之盡快形成文章圖式。再次要用正確的文體知識引導學生形成一定的文體意識、文體語感。文章圖式是伴隨著理性的感性形式,這種理性思維需要理論引路,并在理論指導下不斷內(nèi)省、修整,才能“完形”。在講授文體知識或分析課文、作品時,要善于引導學生歸納同類文體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思維方式,也要引導學生比較各種文體的異同,在比較中獲得正確的文體感和文章圖式。最后要善于點撥、引導、強化文章圖式。文章圖式形成之后,學生在作文過程中不一定能很好地運用,這需要老師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巧用文章圖式指導學生搜集材料,處理、運用材料,啟發(fā)學生正確運思、恰當表達,必要時教師還應親自“下水”示范,給學生提供參照,指導學生通過仿寫、修改等途徑強化文章圖式。
(三)重視學生寫作情意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寫作的復雜性、綜合性、實踐性,決定了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寫作者長期的磨礪積累,需要寫作者各方面修養(yǎng)的全面提高。寫作者不僅要具有濃厚的寫作興趣、強烈的寫作動機、豐富的感情世界、深刻的思想認識,而且要具備高尚的審美趣味、堅定的信心和頑強的意志力等。特別是寫作作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比一般的認識活動更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動力、定向、激勵和強化作用。沒有頑強的毅力,就可能使艱巨的創(chuàng)造活動半途而廢;沒有獨辟蹊徑的創(chuàng)新精神,就不可能有寫作成品的新穎獨特;沒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就不可能寫出情趣豐富、格調(diào)健康的作品……寫作情意素養(yǎng)之于寫作的意義,正如美國著名的寫作理論家雷蒙·卡弗所言,寫作畢竟不是一種理論,寫作不能傳授,只能培養(yǎng),培養(yǎng)一種氣質(zhì),一種心境,一種語感,便是培養(yǎng)了作家。因此,作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寫作情意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學生情意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首先需要教師做好思想啟蒙教育,重視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雖然作文教學無法承擔起“立人”的全面責任,但由于文品與人品有著特別密切的關系,人品往往或多或少、或顯或隱地體現(xiàn)在作品中,制約著文章的表現(xiàn),并產(chǎn)生著一定的社會影響;另外,文品也影響著人品、思想和行為,人在寫作中的道德、觀念、態(tài)度、趣味等取向,會遷移到人的為人處世之中去,影響著人的思想、性格,甚至人生。因此,教師應以自身良好的人格形象積極影響學生,將“立人”與“作文”相結合,當好學生的“人生啟蒙者”;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豐富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情感體驗,使之成為一個情感真摯、視野高遠、胸襟闊大、內(nèi)心豐富的人。
學生情意因素的發(fā)展,最為關鍵是要注意對學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實現(xiàn)欲望的積極誘導,精心呵護學生的言語個性,為他們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易于個性成長的條件與環(huán)境。這就需要教師樹立學生本位的教學觀,充分尊重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和表達方式,讓學生在自由寬松的話語環(huán)境里,追憶、思考、釋放甚至發(fā)泄,讓各不相同的人生經(jīng)歷、表達方式和情感思維在課堂上匯聚、碰撞和交流。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潘新和.高等師范寫作三能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4.
[3]劉忠華.文章圖式簡論[J].永州:零陵學院學報,20xx,(1):142.
語文《論語》八則6
、佻F(xiàn)代西方教育中有“嘗試錯誤”的理論;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終日學終日誤,終日誤終日學”的觀點。可見,在錯誤中學習,勇于嘗試,就有機會獲得成功。
、诔䴘h相爭時,項羽的失敗,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錯誤中學習。每當他有所主張,左右總是連聲稱“善”,欽佩拜伏。一直到死他還錯誤地認為是“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平時在百戰(zhàn)百勝中,他愈來愈自負。大難臨頭了,還在高唱“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難以放下身段,從自負的巔峰走下來,弄到無顏回江東去的地步,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蹌畹某晒,得益于在錯誤處注意學習。有人當面指責他,不應該一面洗腳一面和長者說話;有人暗暗提示他,不應該在韓信求封齊王的使者面前發(fā)脾氣;有人忠告他,不應該迷戀各國佳麗,要趕快遷都回關中去……他總會幡然醒悟,在錯誤中學到很多,終于獲得事業(yè)的成功。
、苡纱讼肫稹稘撎摗飞系囊痪涿裕骸绊椨鹑談俣,高祖日敗而王!币驗槿鄙賹W習改進的機會,自始至終固守一套僵化的戰(zhàn)略,所以日勝反而滅亡;因為在失敗之中善于學習,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所以日敗反而稱王。
⑤古語也有“學書紙費,學醫(yī)人費”的說法。不費紙,學不好寫字;不費人,學不好醫(yī)術。一位成名的書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毀了多少張紙,才成就這一幅字。更不要去細數(shù)他當年學習過程中墨池皆黑、廢紙成堆的境況了。一位醫(yī)術精湛的大夫,必然診治得多、觀察得多,也累積了許多誤診的教訓。古諺說“巧者不過習者之門”。只要不怕錯誤,反復學習,便能達到巧妙的境地。
⑤“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磚就是從淘洗錯誤的沙礫中誕生的。有志者,不但不應為錯誤、失敗而氣餒,反而應該以失敗為師,在錯誤中汲取教訓,從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小題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
小題2:選文②③兩段的順序能否調(diào)換?請說出理由。(3分)
小題3:請簡要分析選文第⑤段的論證思路。(3分)
小題4:請為選文補充一個事實論據(jù)或道理論據(jù)。(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在錯誤中學習,勇于嘗試,就有機會獲得成功。
小題2:不能:因為第②段寫項羽,第③段寫劉邦,第④段引用名言和論述的內(nèi)容與②③段的順序相對應,體現(xiàn)了議論文的結構的嚴謹。
小題2:先用古語作為道理論據(jù),接著用學書、學醫(yī)兩個事例進行闡釋并作為事實論據(jù),論證中心論點;最后以古諺作精道理論據(jù),再一次論證中心論點。
小題2:示例一:愛迪生在發(fā)明電燈過程中,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試驗,在失敗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最后才獲得了成功。示例二:失敗是成功之母。
小題2:試題分析:從起始段中便可找到觀點:“可見,在錯誤中學習,勇于嘗試,就有機會獲得成功”,全文擺事實講道理,都是圍繞這一論點展開的。
小題2:試題分析:答案說得很清楚,這是論述層次的問題,體會議論文在邏輯上的嚴謹性,如果順序調(diào)換,就與第④段引用名言和論述的內(nèi)容順序錯位了。此題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這樣層次安排的道理是隱含的,不易被發(fā)現(xiàn)。
小題3:試題分析:“思路”就是指作者寫作的順序,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正如答案所示,本文是以古語先擺論據(jù),提出論點,然后舉劉邦和一位書法家的例子擺事實,最后再講道理作結論。提論點,擺事實,講道理作結論,這一思路是很清楚的。此題不難,關鍵是學生要知道“思路”是指什么。
小題4:試題分析:這是個拓展知識題,事實論據(jù)就是指具體的事例,如示例一;道理論據(jù)可用名言格言,如示例二。此題很容易。
語文《論語》八則7
、僮釉唬骸皩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為政》)
、谧釉唬骸坝桑≌d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保ā稙檎罚
③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
、茏釉唬骸叭诵,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菰釉唬骸笆坎豢梢圆缓胍,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保ā短┎罚
、拮釉唬骸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保ā蹲雍薄罚
⑦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
1、解釋句中劃線的詞。
。1)見賢思齊焉()
(2)士不可以不弘毅()
。3)其恕乎()
2、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B、誨女知之乎!
C、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D、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與“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談?nèi)容基本相同的是哪一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把上文的七則《論語》按所講內(nèi)容分別填入橫線的對應處。(只填序號)
求知態(tài)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習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修養(yǎ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譯句子。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請結合自身經(jīng)歷或見聞,談談你對“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看齊 相同
。2)剛強,勇毅(胸懷寬廣、意志堅定)
。3)大概、也許
2、D
3、見賢思齊焉,見不暴風驟雨而內(nèi)自省也
4、求知態(tài)度:②③④
學習方法:①
個人修養(yǎng):⑤⑥⑦
5、以實現(xiàn)仁德為自己的責任,這樣的責任不是很重大嗎?為此理想奮斗終身,這樣的道路不是很遙遠嗎?
6、只有在意外變故、突然災難面前,才能看出君子的操守。
。ㄒ鈱纯桑
語文《論語》八則8
1、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諫:匡正,挽回。猶可追:還可以趕得上,即還可以改變。)
2、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高貴的人一句話可以表現(xiàn)出他的智慧,一句話也可以表現(xiàn)出他的不智慧。所以說話不可以不謹慎呀。)
(《論語●子張》)
3、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仰:仰望,向上看。彌:越發(fā),更加。瞻:往前看。忽焉:忽然。焉:詞尾,用于形容詞、副詞之后,相當于“然”。) (《論語●子罕》)
4、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由:仲由。誨:教導。是知也:這就是聰明。) (《論語●為政》)
5、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衛(wèi)靈公》)
6、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食:通“蝕”。更:改變,改正。) (《論語●子張》)
7、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擴大,光大。) (《論語●衛(wèi)靈公》)
8、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論語●衛(wèi)靈公》)
9、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無:通“毋”,不要。欲速:做事情貪快。見小利:計較小的利益,貪求小的利益。)
(《論語●子路》)
10、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歲寒:時令到了寒冷的時候。彫:通“凋”,衰落。) (《論語●子罕》)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逝者:往者,過去的。)(《論語●子罕》)
12、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論語●顏淵》)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論語●顏淵》)
1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雍也》)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士:讀書人。弘毅:抱負遠大,意志堅強。弘:廣大。毅:堅強。任重而道遠:擔當?shù)臇|西重,而且路程遙遠。任:擔子,擔當?shù)臇|西。仁以為己任:把在天下實現(xiàn)仁作為自己必須擔當?shù)呢熑。已:停止? (《論語●秦伯》)
16、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志士:有高尚志向和節(jié)操的人。仁人:仁義之人。) (《論語●衛(wèi)靈公》)
17、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飯:動詞,吃(飯);疏食:粗糙的飯;水:冷水;古代一般將熱水和開水稱為湯。曲肱而枕之:彎著胳膊枕著它。肱:上臂,泛指胳膊。于:對,對于。) (《論語●述而》)
18、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論語●里仁》)
19、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說:“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個問題卻還沒弄明白,就不去開導他;若非弟子想表達某種意思卻表達不出來,就不去啟發(fā)他。舉一個墻角做例子給弟子講清楚,而弟子不能觸類旁通推知另外三個墻角的情況(即不能由一件事情類推而弄明白其他許多事情),不再次去教他。”) (《論語●述而》)
20、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wèi)靈公》)
2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孔子說:“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是上等的;通過學習而有知識的人,次一些;困頓而學得知識的,又次一些;困頓并且不學知識的人就屬于下等的了。”) (《論語●季氏》)
22、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賢賢易色:尊重有才有德的人而看輕女色。致其身:獻其身。) (《論語●學而》)
23、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品德高尚的人吃東西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勤勉于做事而謹慎于言談,接近有道德的人來匡正自己的錯誤。) (《論語●學而》)
24、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孔子說:“古代學習的人是為了自己(增加學識、修養(yǎng)道德),現(xiàn)在學習的人是為了向別人賣弄。”)(《論語●憲問》)
語文《論語》八則9
華夏文明五千余年的歷史發(fā)展給現(xiàn)代國人留下了璀璨繁復的文化饋贈,歷代先人創(chuàng)造并流傳至今的歷史文化元素在鞏固文明古國歷史地位的同時,也給我國當代歷史時期覆蓋全民的素質(zhì)教育事業(yè)的有序推進,提供了充分的教學素材以及文化指導基礎。針對我國現(xiàn)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路徑展開基礎性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將傳統(tǒng)文化元素引入高中語文學科教學路徑之中,對于有效提升我國現(xiàn)代國民群體的綜合性素質(zhì)狀態(tài)所發(fā)揮的重要意義,有鑒于此,本文將針對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展開簡要的論述分析。
傳統(tǒng)文化滲透于高中語文教育中的意義分析
傳統(tǒng)文化元素是中華民族歷代先人留給現(xiàn)代國民的重要文化精神饋贈,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日;虒W工作的實踐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入傳統(tǒng)文化元素,對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形態(tài)在現(xiàn)代歷史時期的繼承發(fā)揚,以及現(xiàn)代國民群體自身綜合素質(zhì)狀況的發(fā)展改良具備著多重的現(xiàn)實影響意義:
第一,以傳統(tǒng)文化滲透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實踐,能夠有效助力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演進,F(xiàn)有的社會形態(tài)具備著較為深切的開放多元特征,國人在享受多元文化發(fā)展環(huán)境中的精彩生活的同時,也逐步感知了形態(tài)多樣的外來文化元素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所造成的沖擊和影響,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如果我國在校高中生群體不能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文化知識元素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和掌握,那么將無法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進而無法保證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在形式多樣的外來文化樣態(tài)的影響沖擊下,始終維持其穩(wěn)定而旺盛的生命力。而將傳統(tǒng)文化元素切實引入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的實施路徑之中,對于加強高中生群體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提升高中語文學科教學工作的文化含量,助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演變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以傳統(tǒng)文化滲透高中語文課程的教學實踐,能夠切實提升高中學生群體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綜合性文化修養(yǎng)水平的提升發(fā)揮助力作用,高中階段是培養(yǎng)和形成學生基本學習興趣的重要時期,在高中語文教育過程中引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元素,能夠不斷提升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認知和理解水平,為我國高中學生文化知識儲備水平的提升,以及自身綜合性文化修養(yǎng)的提改善創(chuàng)造充分的助力條件。舉例論之,源于高中語文教材中本身包含著數(shù)量龐大古典史書片段,以及歷代散文賦文以及詩詞歌賦等內(nèi)容,這些課文內(nèi)容的引入給教師開展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的教學引入提供了充足的背景條件,在教授杜甫七律《秋興八首(其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開展詩句文本解讀講授的過程中,緊密結合詩人杜甫的生平經(jīng)歷,以及特定年代唐代社會發(fā)展的歷史現(xiàn)狀展開相關的解釋分析工作,在借助歷史典籍等古典文化元素的背景下,提升學生在理解古詩文過程中的文化縱深感,并在此基礎上有效提升高中學生參與傳統(tǒng)文化知識內(nèi)容學習的興趣水平。
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策略分析
第一,想要將傳統(tǒng)文化元素切實滲透到高中階段語文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路徑中,應當將針對漢語言詞素的讀音、書寫要領、以及基本應用方法的教學傳播工作,與漢字詞素本身承載的'深層次傳統(tǒng)文化元素相互結合,在漢語言文字知識內(nèi)容的教學工作過程中,關注外在表意以及內(nèi)在含義的共同發(fā)展。高中語文教師應當主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致力于對傳統(tǒng)文化知識元素在教學內(nèi)容表述體系中的引入和運用,比如在講授成語詞條的基本詞義和使用方法的知識辨析內(nèi)容的過程中,可以切實結合成語詞條實際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典故,以及在時光流轉過程中的詞義用法演化過程,展開具體的講授分析工作,在幫助學生深刻認知成語詞條的產(chǎn)生和歷史發(fā)展演變過程的基礎上,切實助力學生實現(xiàn)對成語詞條承載知識內(nèi)容的深切理解,為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發(fā)揮推動作用。與此同時,高中語文教師也可以在漢語文字元素的解析講授過程中,不斷挖掘和解釋隱藏在每一個獨立的漢字詞素對象背后的深層次的歷史文化底蘊,在幫助學生理解漢字字形和字義之間邏輯關系結構的基礎上,逐步實現(xiàn)對漢字承載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深層次學習領悟。
第二,以高中語文課程教學工作為載體,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廣泛覆蓋。高中語文課程中所包含的語言文字知識內(nèi)容,既是語文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的基本知識教學內(nèi)容,也是高中語文教師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知識內(nèi)容教學普及工作的重要實現(xiàn)路徑和載體,在高中語文學科知識內(nèi)容教學實踐過程中,完成傳統(tǒng)文化內(nèi)容的滲透普及,就是要切實提升學生基于課文閱讀欣賞文本,開展傳統(tǒng)文化知識元素對象查找、閱讀,以及學習領悟行為的主動性特征,逐步提升高中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明的感知能力和理解吸納能力。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的直接對象是課文文本,而課文文本的基本構成元素則是漢語詞素,教師以傳統(tǒng)文化引入和解析視角幫助學生切實理解漢語言詞素與漢語言表意文本構成之間的相互關系,對于學生的長期成長發(fā)展,以及自身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水平的實際提升具備充分的現(xiàn)實意義。
結語:
針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本文從實踐意義和實踐策略兩個具體角度,結合部分高中語文學科教學工作實例展開了簡要的論述分析,將傳統(tǒng)文化元素引入到高中階段語文學科課堂講授教學工作的表達語境中,對我國高中語文教學事業(yè)的長期有序發(fā)展,以及高中學生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水平的有效提升具備深刻的促進意義。
語文《論語》八則10
一 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時期的魯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_____ 家,____ 家,是 ____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
二 《論語》是___ 家學派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內(nèi)容是記錄_____ 及其門徒的____,與_____,_____,_____合稱“四書”。
三 按原文填空:
1 學而時習之,_______?有朋自遠方來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3_____________,思而不學則殆。
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5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重而道遠,_________,不亦樂乎? _________ ,不亦遠乎?
7歲寒,________________。
8 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理解填空
1《論語》中認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談“學”與“思”辨證關系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全國中學生夏令營大連會場開營儀式上,主持人說“孔子說過__________,___________!”對遠道而來的朋友,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歡迎大家來大連!“
5孔子認為認識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為治學的人應該重視品德修養(yǎng)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7《論語》中說向一切人學習,隨時隨地都要注意學習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__。
8論述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曾子鼓勵門人要一生為實現(xiàn)“仁”的理想而奮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認為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是 ___, 并闡述為________,__________
五 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1 解釋加點的字:
時習 不亦說乎 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 不信 傳不習 溫故
罔 殆 誨女 是知 弘毅
后凋 其恕乎
2 譯句 ⑴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⑵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⑶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纫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⑸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适坎豢梢圆缓胍悖沃囟肋h。
⑺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碳核挥,勿施于人。
3按要求從本文找出例句
學習方法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學習態(tài)度________ ___ _______
品德修養(yǎng) ___ ____ _______-
4 從本文找出幾個成語,并解釋其中三個。
5 你對本文的哪一則感受最深,談談你的理解。
六 補充下面詩句
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以新奇的想象,用擬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時空追隨友人的詩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詩人想象將來與親人歡聚的情景,表達渴望與親人早日相見的真摯而深厚的感情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登飛來峰》中包含哲理的詩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4《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表達了詩人豁達的胸懷和奮發(fā)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的詩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5《己亥雜詩》中,寫詩人辭官之后的離愁別緒的詩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 我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出現(xiàn)峰回路轉、撲朔迷離的情況,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xù)前行,便會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全新的天地。陸游《游山西村》中的兩句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包含了這個哲理。
7 日本政府通過了右翼勢力編寫的歷史教科書,肆意篡改歷史,美化侵略,遭到了許多主持正義的國家的強烈譴責,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ㄓ谩<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填空)
8 成語“居安思!焙汀<孟子>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告誡人們要有憂患意識。
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從視覺角度看,色彩鮮明、紅白映襯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古代送別詩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雖只字未提送別,筆端卻飽含悠悠不盡之情思,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請寫出中學學過的唐詩中這樣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們學過的古詩詞中,有不少詩句寫到了“月”,如“明月別枝驚鵲”,請你再寫出兩個含“月”的.詩句。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教育 儒
二 儒 孔子 言行 《孟子》《大學》《中庸》
三 1 不亦說乎 不亦樂乎
2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3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4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5 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p>
6 仁以為己任 死而后已
7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四 理解填空
1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3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4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5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6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7 三人行 必有我?guī)?/p>
8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9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10 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五 1 按一定時間 “悅”的古字 愉快 生氣 發(fā)怒 每天 反省
真誠 誠實 老師傳授的知識 舊的知識 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 有害 通“汝”你 通“智”聰明 剛毅
2 ⑴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铺鎰e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盡力了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真誠了呢?
⑶在溫習舊知識后,能有新的體會和發(fā)現(xiàn),就可以當老師了。
⑷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⑸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
、适咳瞬豢梢圆恍貞褜拸V,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遙遠。
、耍ㄅ錾希┖涞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葉的。
、 自己所厭惡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
3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 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品德修養(yǎng):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4 成語:溫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guī)?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
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不亦樂乎 擇善而從
解釋:任重道遠: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遙遠
比喻責任重大
擇善而從: 選擇其中好的跟著做,指能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
并學習這些優(yōu)點。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己所厭惡的事情,不要施加給別人。
5 略 ( 任選一則 ,談出體會則可。)
【語文《論語》】相關文章:
《論語》十則02-21
讀論語后的感想07-13
《論語》導讀教案(通用16篇)06-11
學《論語》知孔子的教案(通用10篇)07-04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四》教學設計03-19
《登高》語文杜甫10-17
《背影》朱自清語文11-16
《老王》楊絳語文04-13
《回聲》語文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