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通用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 篇1
一、導入:
香港回歸是什么時候?如果你是一名記者,你會怎樣報道這一事件?(生答略)
今天,我們學的這篇報道既沒有寫交接儀式現(xiàn)場多么莊嚴,也沒有寫歡慶回歸人們是多么激動,而是選取了英方撤離這樣一個角度,把末代港督乘坐的“不列顛尼亞”號撤離香港這一事件放在一個歷史的背景中,突出了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正是因為選材獨特、意蘊深遠,本篇報道在眾多關于香港回歸的報道中脫穎而出,入選《通訊名作100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文章藝術魅力。
二、教師范讀。
三、回顧關于新聞的文體知識:
新聞六要素(5個“W”和1個“H”)、新聞的結構、新聞的特點。
四、研究課文結構:
1、 找出本篇報道的導語部分和主體部分。
2、 概括主體部分寫到的事件。
4時30分 末任港督的降旗儀式
4時40分 彭定康離開港督府
6時15分 舉行象征英國管制的告別儀式
7時45分 港島的第二次降旗儀式
子夜時分 中英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0時40分 “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3、 研討問題:
1) 在對這些儀式的敘述中,作者還插入了哪些內容的介紹?這些內容有什么作用?
2) 作者在敘述中語言顯得沉著平靜,沒有直接的議論和抒情,但從這些我們又仿佛聽到內心的激動和心跳,這是為什么呢?請找出這些隱藏作者感情的語句。
3) 第5段寫到“不列顛尼亞”號和紫荊花的細節(jié)有什么意義嗎?
4) 第8段和第11段的數(shù)字為什么要寫得這么詳細?有什么作用?
5) 最后一句“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是什么意思?
五、文本質疑:
六、小結本文主題:
本篇題為《別了,“不列顛尼亞”》,從客觀的角度敘述了英皇家油輪“不列顛尼亞”號離去的過程,表明象征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在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告洗刷。
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大量報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顛尼亞”號皇家游輪撤離香港的最后歷史時刻,曾獲第八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及1997年新華社社級好稿。
3. 題目解說
“別了,‘不列顛尼亞’”表面的意思是告別了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實際的意思是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宣告結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中。
結構分析:
這篇特寫性消息按導語和主體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國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載英國王子和港督的游輪離開香港。
第二部分(2至結束段)集中描寫英國撤離香港那天的四個場景及有關背景資料。
結構圖表如下:
寫法分析:
這篇別具特色的報道體現(xiàn)出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駕馭文字的能力。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報道中,可以說英方撤離報道的難度最大,既不能只寫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情況;既不能對英方諷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統(tǒng)治結束的象征意義。這篇文章語言莊重,卻在含蓄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義,非常耐人尋味。如在寫到英方在告別儀式上降下英國國旗時說:“一百五十六年前,一個叫愛德華·貝爾徹的英國艦長帶領士兵占領了港島,在這里升起了英國國旗;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逼綄嵉恼Z言,鮮明的對比,飽含了對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結束后的欣喜之情。
難點分析:
特寫性消息的特點:
課文是一篇特寫。特寫性消息,也稱新聞速寫、新聞素描,要求用類似于電影“特寫鏡頭”的手法來反映事實,是作者深入新聞事件現(xiàn)場,采寫制作的一種新聞價值高、現(xiàn)場感較強、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體。特寫性消息側重于“再現(xiàn)”,往往采用文學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發(fā)生現(xiàn)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在本文中,作為歷史的見證人,作者集中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一天的幾個具有典型性的場景,把生動的現(xiàn)場氣氛傳達給讀者。
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特寫的特點。
2、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速讀能力。
2、寫一篇香港回歸的感受。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和為祖國奉獻的精神,激發(fā)民族自信
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1、欣賞文學作品語言,品味文中蘊含的`豐富感情。
2、學習特寫的表達技巧,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講解、品讀、感悟、小組學習、對比閱讀。
媒體選用:
多媒體展示課件。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
1、課前由學生對詩歌作品的介紹。
2、復習電視解說詞的特點。(先觀看三段電視解說詞,多媒體展示)
3、導入新課,看了幾段電視解說詞,你最想說一句什么話?
二、認識特寫
談話:如果我們把剛才這些電視解說詞的畫面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出來,這樣的文體就是特寫。
媒體展示:特寫的含義
抓含義中的關鍵詞強化理解!罢鎸嵉脑佻F(xiàn)”
三、小組的形式學習本文。
1、速讀全文,整體感知。用上讀書符號。
2、小組學習。
全文選取了幾個場景。
各小組選擇其中一個場景,可以選擇你喜歡或適合你組的方法進行學習。
建議使用方法:朗讀體會、角色表演、抓住重點句或關鍵句體會深刻含義。
3、討論文中背景材料的作用。
4、各小組采取不同形式展示學習結果。
5、學生互評,提出改進意見。
四、比較閱讀
比較消息、特寫、電視解說詞的異同點。多媒體給出。
五、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學習了特寫,說說其含義。本文選取了四個場景,詳細的寫出了香港回歸的情形。語言極富特色。
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了解特寫新聞的特點。
2、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3、 思考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能力目標:培養(yǎng)速讀短新聞、篩選出有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珍惜領土的思想品質,激發(fā)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1、欣賞特寫新聞的語言,品味文中蘊含的豐富感情。
2、學習特寫新聞的表達技巧,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速讀、品讀、感悟、討論。
[教具準備]
1、多媒體投影。
2、課文錄音帶、錄音機。
3、香港回歸影音資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播放香港回歸的影音資料。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1、簡單與學生回顧交流有關香港的歷史背景和歷史事件,為下文的理解學習作鋪墊。(師生之間自由暢談交流,不局限答案)
2、學生聽課文錄音朗讀,分析本篇報道的導語、主體、結語三部分的內容,理清思路。
明確:⑴導語(第1自然段):交代“不列顛尼亞”號將最后完成接載查爾斯和彭定康撤離香港的使命,香港即將回歸中國。作用:點題、揭示文章主旨。
、浦黧w(第2—10自然段):按照時間順序,具體敘述了英國殖民者的告別儀式。
、墙Y語(第11自然段):為英國在香港統(tǒng)治的歷史做了小結。
三、研習課文:認識特寫手法,體味場景描寫
1、消息、通訊、特寫的區(qū)別。
2、在本文中,作為歷史的見證人,作者集中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一天的幾個具有典型性的場景,把生動的現(xiàn)場氣氛傳達給讀者。文章主要描寫了哪幾個場景?
明確:場景一:6月30日下午4:30,末代港督告別港督府,降港督旗幟。
場景二:晚6:15,添馬艦東面廣場英國舉行告別儀式。
場景三:晚7:45,“威爾士親王”軍營旁,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場景四:7月1日子夜,中英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場景五:0:40,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離開。
3、報道重大歷史事件,描述現(xiàn)實場景的同時,兼顧歷史的回顧,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秳e了,“不列顛尼亞”》一文在這方面堪稱典范,說說課文中現(xiàn)實的.場景和背景材料兩方面是如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
學生思考討論后明確:現(xiàn)實的場景是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文章的綱,在介紹了每一種儀式之后,作者總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使得每一個儀式都顯示出歷史的跨度,有著歷史的意義。每一則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對應于一個現(xiàn)實的場景,依靠一些關鍵詞銜接在一起,比如在寫港督府告別儀式中,就引入一些關于港督府歷史的背景材料;在寫廣場告別儀式時,插入“156年前一個英國艦長占領港島,升起英國米字旗”,“今天一個英國士兵在這里降下米字旗”,讓人聯(lián)想起156年前,英國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
現(xiàn)實的場景和背景材料自然的銜接,使得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雜亂無章的,它們靠現(xiàn)實的場景串在一起,與之融為一體。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現(xiàn)實的場景有歷史的縱深感,歷史跨度極大,使人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內涵,也讓人更加體會出儀式本身的現(xiàn)實內涵。
四、合作探究
1、文章的標題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中心,新聞標題更是如此。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含義?
明確:⑴從字面上看,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這是現(xiàn)實的場景。
、 “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征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在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被洗刷。
2、為什么說英國的告別儀式是“日落儀式”?
明確:英國曾經占領了非常廣大的殖民地,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喻指在它的領土上,永遠都有陽光照耀。香港作為英國在東方的最后一塊殖民地,于1997年脫離英國的統(tǒng)治,可以說在中國香港的土地上,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太陽落了,所以把英國告別儀式稱為“日落儀式”。
五、課堂小結
六、拓展延伸
七、布置作業(yè)
根據(jù)搜集到的有關香港歷史的資料,寫一段文字,談談香港回歸對我們中華民族的重大意義。
[板書設計]
別了,“不列顛尼亞”
場景一:6月30日下午4:30,末代港督告別港督府,降港督旗幟。
場景二:晚6:15,添馬艦東面廣場英國舉行告別儀式。
場景三:晚7:45,“威爾士親王”軍營旁,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場景四:7月1日子夜,中英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場景五:0:40,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離開。
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 篇4
【學習目標】
。.復習新聞知識。
。.了解特寫消息與一般消息的異同。學習特寫的表達技巧。
。常肺侗疚那f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矗w會本文標題的新穎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
【教具使用】
1.香港回歸照片資料.
2.課件
3.新聞材料
【教學重點】
1、了解特寫消息與一般消息的異同。學習特寫的表達技巧。
2、品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教學過程】
導語
香港回歸對于中華民族來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舉國歡騰。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體的目光。為了記下這一大盛事,四位新華社記者通力合作,真實、準確地描繪了這難忘的時刻。
據(jù)了解,在有關香港回歸的新聞報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聞作品,曾經在第八屆中國新聞獎評選活動中獲得了一等獎。
今天,我們就讓這篇著名的《別了,“不列顛尼亞”》帶領我們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現(xiàn)場,一起來重新感受那激動人心的場面。
一、復習新聞知識
1、什么是新聞(消息)?
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群眾關心的重要事實的報道。
2、構成新聞的要素是什么?
五個“w”和一個“h”即:
1、when:何時
2、where:何地
3、who:何人
4、what:何事
5、why:何因
6、how:何果
3、消息的特點:
。薄嫡妫合⒌氖聦嵄仨氄鎸崱
。病刀蹋合⒁蠖。
3〉快:時效性
4〉活:消息要寫得生動活潑,引人入勝。
。怠祻姡合⒌膹娛侵杆枷胄院椭笇砸獜。
4、消息的結構
。>標題(正標、副標題)
2〉導語
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開頭的一兩句話,一般稱為導語。
3〉主體
主體是導語之后,構成消息內容的主要部分。
4〉背景
一般說,背景材料是消息的從屬部分。它無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體之中,有時也可成為消息的主要材料。(課文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5〉結尾
消息要把事實寫得完整,邏輯嚴密,結尾需得向亮、有力,發(fā)人深思,給人啟迪。
二、感悟(五分鐘閱讀課文;看香港回歸照片。)
三、請思考以下問題
1、課文中有哪些關于現(xiàn)場描寫的語句?(讓學生找①學生齊讀)1、課文有哪些特色?(比較閱讀)
板書:
1、描寫清新的可視性
細致現(xiàn)實場景的描寫生動的可聽性
富于動感
鮮明的色彩感
2、語言
含蓄用事實講話:現(xiàn)場與背景相結合(讓學生找出體現(xiàn)含蓄的語言風格的語句,并且③學生齊讀)
3、標題
新穎
1、描寫細致
細致:(舉例比較)
①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
、冢磿r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降下旗桿。
細致的程度:(舉例比較。提示:如何體現(xiàn)從多個角度——視覺角度、聽覺角度、感覺角度等去進行描寫。)
★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
★0點左右:在新的一天來臨的第一分鐘,五星紅旗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
★4時40分:彭定康登上帶有皇家標記的黑色“勞斯萊斯”。
2、語言含蓄:(比較和體會以下例句)
①隨著末任港督的離去,這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成為歷史的陳跡。
、谙愀刍貧w,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國恥,開創(chuàng)了香港和祖國內地共同發(fā)展的新紀元。同時也標志著英帝國的太陽在中國的'領土上空永遠落下了。
標題1:別了,“不列顛尼亞”標題2:香港回歸交接儀式完美結束(本人根據(jù)課文改寫的一般消息的標題)
標題1:主謂倒裝,更能表達情感。虛實結合“實”指“不列顛尼亞”號游輪離開香港!疤摗敝赣Y束在香港的殖民統(tǒng)治?偨Y
四、積累與鞏固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旗幟(qízhì)掩映(yanyìng)矚目(zh?mù)展拓(zhantuò)冉冉升起(ranran)凝重(níng)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錯別字,并改正。
(1)英國的告別儀式是30日下午在港島半山的港督府拉開緒幕的。( )
(2)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稈。( )
(3)英國國旗就要降下,中國國旗將飄揚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國管制既將告終。()
(4)將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暮中。( )
。、為什么說英國的告別儀式是“日落儀式”?
英國曾經占領了非常廣大的殖民地,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喻指在它的領土上,永遠都有陽光照耀。香港作為英國在東方的最后一塊殖民地,于1997年脫離英國的統(tǒng)治,可以說在中國香港的土地上,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太陽落了。所以把英國告別儀式稱為“日落儀式”。
4、給下面這則消息擬一個題目(能概括主要內容,不超過12字)。昨天,北京大學進行了自主招生考試。有考生告訴記者:“題目新,題型新。比如語文第一題用拼音默寫宋詞,挺新鮮的,從沒這么考過。還有對對聯(lián),給‘九天攬月華夏英豪馳宇宙’對出下聯(lián),挺有意思的!背P試外,考生還必須參加由北大教授組成的專家組面試,在15分鐘面試時間內自我陳述并抽簽答問,以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
《別了,“不列顛尼亞”》這篇課文如何教,難題不在教學目標的確定,而在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篇課文是一篇特寫消息,根據(jù)教材單元教學要求并結合課文的特色,學習目標可以確定為:
1、了解特寫消息與一般消息的區(qū)別及學習特寫的表達技巧。
2、品味課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3、體會課文標題的新穎性。然而,教學過程如何設計呢?如何設計才能體現(xiàn)新課標的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的要求呢?本人在反復的構思、實踐和吸取多方的經驗之后,得出這樣的體會:用“比較”的方法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學起來覺得輕松。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用一分鐘的時間對新聞的概念、要素、特點和結構進行回顧一遍。
其次,給學生五分鐘時間閱讀課文,接著觀看有關香港回歸的照片資料,以助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
其次,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課文中有哪些關于現(xiàn)場描寫的語句?
2〉課文有哪些特色(比較閱讀)?這兩個問題能概括上述學習目標,問題解決完了,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也就完成了。
這兩個問題重點探討第二個問題。本人根據(jù)課文內容改寫一篇一般性消息,作為資料印發(fā)給學生,主要是為了跟課文(特寫消息)作比較,讓學生從兩者中找出主要表達手法上的區(qū)別。接著探討課文在描寫上是如何體現(xiàn)細致這個特點的,也就是課文對現(xiàn)實場景的描寫是如何從多個角度(視覺角度、聽覺角度、感覺角度等)去進行的。這點完全可以交給學生自主分析,老師只需點撥和歸納。通過學生的分析和老師的歸納,學生不僅領會到特寫消息和一般消息的區(qū)別,也掌握了特寫的表達技巧。以上是課文特色表現(xiàn)之一。
課文特色表現(xiàn)之二是含蓄的語言風格。這點也是通過舉例比較讓學生體會、讓學生自己說。
課文特色的第三個表現(xiàn)是標題的新穎性。這點也是通過舉例比較讓學生自己說。
另外補充一點,課堂上要強調朗讀,對描寫精彩的語句,體現(xiàn)含蓄語言風格的語句,要求學生朗讀,根據(jù)教學過程,長的齊讀,短的個別讀,讓學生從自己讀或聽別人讀的過程中去得到體會。
以上兩個問題探討完畢之后,老師做個總結。
最后用剩下的十分鐘時間做四道練習題。
總之,整個過程充分體現(xiàn)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充當引導的角色。
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特寫性消息的特點,注意它和一般新聞的區(qū)別。
2、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3、學習本文用詞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特點。
4、了解本文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寫作特點。
5、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和為祖國奉獻的精神,激發(fā)民族自信。
教學重點
1、了解特寫、新聞和通訊的異同。
2、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難點
1、新聞特寫、一般新聞、通訊的區(qū)別。
2、品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
1997年7月1日,是一個彪炳史冊的日子,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這一天,全世界都在關注著中國。這是雪百年恥辱,長民族志氣,振國家聲威的喜慶時刻,歷史已經銘記這一刻,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也將銘記這一刻。下面,就讓我們重溫一下那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播放香港回歸的影音資料。)
二、復習新聞知識
1、什么是新聞(消息)?
新聞是對新近發(fā)生的群眾關心的重要事實的報道。
2、構成新聞的要素是什么?
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3、消息的特點:
真實性、概括性、時效性
4、消息的結構
標題(正標、副標題)——必有
導語(必有):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開頭的一兩句話,一般稱為導語。
主體(必有):主體是導語之后,構成消息內容的主要部分。
背景:一般說,背景材料是消息的從屬部分。它無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體之中,有時也可成為消息的主要材料。
結尾:消息要把事實寫得完整,邏輯嚴密,結尾需得向亮、有力,發(fā)人深思,給人啟迪。
三、文本探究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大量報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稿件。
文章出色地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顛尼亞”號皇家游輪撤離香港的最后歷史時刻,曾獲第八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及1997年新華社社級好稿。
本文是一篇特寫性消息,廣義上是新聞的一種。特寫性消息的特點:特寫性消息,也稱新聞速寫、新聞素描,要求用類似于電影“特寫鏡頭”的手法來反映事實。特寫性消息側重于“再現(xiàn)”,往往采用文學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發(fā)生現(xiàn)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
在本文中,作為歷史的見證人,作者集中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一天的幾個具有典型性的場景,把生動的現(xiàn)場氣氛傳達給讀者。
(一)梳理課文
1、說說你如何理解標題?
毛澤東主席在1949年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回國、美國政府的白皮書發(fā)表之時,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別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題。
以英國皇家油輪“不列顛尼亞”號象征英國在香港的統(tǒng)治。
“別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諷的口氣,表明了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結束。
標題虛實結合,實境是永別,虛境是回歸和雪恥。標題寓虛境于實境,獨具匠心又不留痕跡。
2、導語(第1段)
概述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國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載英國王子和港督的游輪離開香港。
3、主體(2—10段)
集中描寫英國撤離香港那天的四個場景及有關背景資料。
4、結語(最后1段)
用極其概括的語言敘述英國在香港統(tǒng)治的開始與結束。
。ǘ┦崂硭膫場景,三次降旗
特寫往往采用文學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發(fā)生現(xiàn)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
本文主體部分就是選取1997香港回歸,英國撤退時的四個重要場景。
請快速閱讀課文,找出這四個場景(什么時間?地點、事件):
第一場景:4點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別,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幟。(第三自然段)
第一次降旗:
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第三段)
標志:今后香港再也不會有港督來統(tǒng)治。
第二場景:6時15分,在添馬艦軍營東面廣場舉行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第五自然段)
第二次降旗:
7時45分,廣場上燈光漸暗,開始了港島上的第二次降旗儀式!裉,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標志:被英國統(tǒng)治了156年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第三場景: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紅旗升起。(第八自然段)
第三次降旗:
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鐘,米子旗在香港最后一次下降。
標志:1、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統(tǒng)治的結束
2、從此中國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第四場景:7月1日零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第十自然段)
。ㄈ┻@篇特寫在報道新聞事實時,還適當?shù)倪\用一些背景材料,請找出來(在哪些段落里),體會它們在文章中的作用。如: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歷史事件回顧,港督府的修建,英國統(tǒng)治香港的天數(shù),英國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準確的記載,雖然只寫了一天中發(fā)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歷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豐富的知識中感受到深厚的歷史內涵。
(四)文章在報道香港回歸這樣宏大的場景時,從細節(jié)入手,在細節(jié)中蘊含著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筆調中洋溢著濃烈的感情,大家能否從文中找出意味深長的細節(jié)之處?
明確:本文的細節(jié)非常多,重點講解以下三處。
1、“4點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
分析:這是對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寫,生動的寫出了彭定康離開港督府前黯然神傷的神態(tài)。通過這一神態(tài),我們能揣摩出彭定康當時復雜的心情,但是不論他如何“面色凝重”,歷史的腳步不會為任何人停止,香港終將回歸祖國。
2、“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
3、“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
這兩處細節(jié)描寫都與“日落”聯(lián)系在一起,為什么說英國的告別儀式是“日落儀式”?
分析:英國曾經占領了非常廣大的殖民地,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喻指在它的領土上,永遠都有陽光照耀。香港作為英國在東方的最后一塊殖民地,于1997年脫離英國的統(tǒng)治,回歸祖國,作為香港特區(qū)的紫荊花圖案將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國”的殖民主義太陽在香港永遠的落下了。所以把英國告別的儀式稱為“日落儀式”。
。ㄎ澹┪覀冊撊绾卫斫饨Y語中“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明確:
、佟F(xiàn)實場景。1841年,大英帝國橫跨印度洋而來;1997年,“不列顛尼亞”號黯然從海上離去。
、、歷史輪回。“從海上來”標志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tǒng)治正式開始;“從海上去”標志著香港脫離英統(tǒng),回歸祖國。
作者沒有任何修飾性的語言,然而就在這不動聲色的描寫中,勝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六)這篇別具特色的報道體現(xiàn)出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駕馭文字的能力。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報道中,可以說英方撤離報道的難度最大。既不能只寫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情況;既不能對英方諷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統(tǒng)治結束的象征意義。你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體會作者的苦心?
如課文中“最后”一次的多次出現(xiàn),強調英國對香港長達150多年的統(tǒng)治終于結束了,中華民族百年來的恥辱被洗雪,中國人民終于可以在自己的國土上行使主權,揚眉吐氣了。
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叭章鋬x式”的背景一是“泊在港灣中的‘不列顛尼亞’號,一是‘紫荊花圖案’作為英國告別儀式的背景,標志著英國對中港150年來的殖民統(tǒng)治結束和香港自治的新的歷史階段的開始。
全文最后一句語言莊重而含蓄,有深刻含義!皬暮I蟻怼敝府斈瓴豢梢皇赖挠h征軍強占了中國的領土,開始殖民統(tǒng)治。“從海上去”指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結束。
。ㄆ撸┬〗Y課文
主體部分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將事件的始末說清楚,通過對四個特定的場景的描述,這篇新聞真實地再現(xiàn)了香港回歸祖國懷抱這一歷史時刻。幾個特定場景中著重描述了3次降旗與1次升旗。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與標志,英國米字旗的降下象征著英國一百多年的殖民統(tǒng)治的結束,五星紅旗的升起則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主體部分共有10個自然段,其中有8個自然段,都是作者在新聞發(fā)生的現(xiàn)場,以眼睛為“攝像機”,以耳朵為“錄音機”。一個個場景、一幅幅畫面具有很強的可視性,可聽性,動態(tài)感,色彩感。
板書設計
第一場景:4點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別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幟。
第二場景:6時15分,添馬艦軍營東廣場舉行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
第三場景:子夜時分,中英交接儀式,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紅旗升起。
第四場景:7月1日零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離開
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 篇6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積累文中生字詞。
2.了解新聞特寫的特點。
3.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本文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寫作特點。
【學習重難點】
1.了解新聞特寫的特點。
2.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本文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現(xiàn)在我們常?梢砸姷酱蠓膫ト说漠嬒,他們已經成了鄉(xiāng)村、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了一種文化,我們看到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今年8月22號正好是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零九周年,與之有關的內容:改革開放、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香港回歸……今天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9周年的日子里,讓我們來重溫那段歷史。
二、自主預習
1.朗讀課文,讀準下面加點字的字音。
凝重(níng) 矚目(zhǔ) 易幟(zhì)
港督(dū) 陳跡(jì) 贈言(zèng)
2.理解詞義。
凝重:莊重。
掩映:彼此遮掩而相互襯托。
矚目:注目,把視線集中到一點上。
子夜:半夜。
易幟:變換旗幟,這里指降英國國旗,升中國國旗。
陳跡:過去的事情。
交接:移交和接替。
3.閱讀課文,思考問題。
你知道什么是新聞特寫嗎?新聞特寫有什么特點?
明確:新聞特寫是截取新聞事實的橫斷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義的某個空間或時間,通過一個片段、一個場面、一個鏡頭,對事件或人物、景物作出形象化的報道的一種有現(xiàn)場感的生動活潑的新聞體裁。其特點是:新聞價值高、現(xiàn)場感較強、篇幅短小精悍,側重“再現(xiàn)”。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后,復述課文。
2.概括四個場景:
(1)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別港督府,降港督旗幟。
(2)6月30日晚6:15添馬艦軍營東西廣場,降英國國旗。
(3)6月30日子夜時分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米字旗降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4)7月1日零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港。
3.由此可見,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作者按時間順序生動地描寫了這些重大場面,結構清晰而嚴謹,主題集中而鮮明,讓人不僅有身臨其境之感,而且從現(xiàn)場的氣氛中能感受到深刻的歷史內涵。
(二)研讀1—2自然段。
作為歷史的見證人,作者集中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一天的幾個具有典型性的場景,把生動的現(xiàn)場氣氛傳達給讀者,閱讀文章,探究下面問題。
1.你能把文章第一段縮寫成一句話嗎?
明確:英國米字旗降落,“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
2.“在香港飄揚了一百五十多年”修飾“英國米字旗”有什么作用?
明確:英國米字旗在屬于中國領土的香港上空飄揚一百五十多年,意味著英國對香港的殖民統(tǒng)治持續(xù)了一百五十多年,交代香港淪為英租界的屈辱歷史。
3.用“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修飾“不列顛尼亞”號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英國對香港施行殖民統(tǒng)治的末任港督,他的離港意味著英國對香港殖民統(tǒng)治的終結,香港從此回歸祖國。
4.“這是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后時刻”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明確:著重強調英國殖民統(tǒng)治將徹底結束,香港將回歸這一歷史事實。
5.為何要突出“蒙蒙細雨”這一自然環(huán)境?
明確:體現(xiàn)出英國末任港督離任時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突出香港的明天猶如雨過天晴,前途無限光明。
四、板書設計
別了,“不列顛尼亞”
末任港督告別,
降下港督旗幟
殖民統(tǒng)治結束,
降下英國國旗
五、課外拓展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燈火輝煌,舉世矚目的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這里的五樓大會堂隆重舉行。假如你現(xiàn)在就在現(xiàn)場,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示例:1997年7月1日零點,香港終于回歸祖國了!這是中華民族長久期盼的一個瞬間,這是永載史冊的一個瞬間!現(xiàn)在,這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到來了!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體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學習表達技巧。
2.體會文中幾個場景的象征意義。
3.體會作者蘊含在文中的深厚感情,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感。
【學習重難點】
1.體會文中幾個場景的象征意義。(重點)
2.體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學習表達技巧。(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一節(jié)課后同學們已經收集了不少有關“香港回歸”的資料,對香港回歸這件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這一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關注這一盛事。
二、自主預習
1.閱讀課文第三段,用簡要的語言概括第三段描寫了什么場景?
明確:6月30日下午4:30末任港督告別港督府,降港督旗幟。
2.這次降旗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明確:以往港督離任時才降旗,這次降下之后“永遠都不會再有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了”,強調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換任的重復,它是具有標志意義的最后一次。
三、合作探究
(一)品析3-11自然段。
1.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出這則新聞特寫按時間順序還寫了哪幾個場景?
明確:還寫了以下幾個場景:
、6月30日晚6點15分添馬艦軍營東面廣場,降英國國旗。
、6月30日子夜時分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米字旗降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7月1日零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港。
2.第4自然段中插敘總督府的背景有什么作用?
明確:從建成到修建,是殖民統(tǒng)治的標志。
“歷史的陳跡”標志著殖民統(tǒng)治從今天結束。
3.細讀第6自然段,“雨越下越大”有什么含義?
明確:(1)照應前文的“蒙蒙細雨”;
(2)殖民統(tǒng)治倒行逆施,現(xiàn)在天將行大道;
(3)襯托殖民者心情;
(4)雨過必將天晴,暗示香港燦爛的明天。
4.第7自然段中“一個叫愛德華貝爾徹的英國艦長帶領士兵占領了港島,在這里升起了英國國旗”,“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這幾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明確:對比。平實語言強烈對比,飽含對長達一個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結束后的欣喜之情。
5.第11自然段中的“一百五十六年五個月零四天”這個精確的.數(shù)字意味著什么?
明確:這是特寫的結束語。準確記載了英對港島殖民統(tǒng)治的時間,說明那段歷史刻骨銘心。
(二)語言探究
這篇別具特色的報道體現(xiàn)出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駕馭文字的能力。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報道中,可以說英方撤離報道的難度最大。既不能只寫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情況;既不能對英方諷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統(tǒng)治結束的象征意義。對此,作者用莊重含蓄的語言作了恰當?shù)奶幚,你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體會作者的苦心?
明確:如“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薄皬暮I蟻怼保钦f當年不可一世的英國遠征軍強占了中國的領土,開始了殖民統(tǒng)治;“從海上去”,明寫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離開香港,暗寫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結束,點明主旨。這里既沒有諷刺,也沒有痛罵,我們卻可以在看似平實的語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
(三)寫法探究
善于運用象征意義的場景是本文的特色之一,你知道這些場景有什么象征意義嗎?
明確:
、倌┤胃鄱诫x府:長達150年的英國統(tǒng)治的終結;
、谔眈R艦軍營告別儀式:英國管治結束;
、勖鬃制煸谙愀圩詈笠淮谓迪,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中英香港政權正式交接;
、堋安涣蓄嵞醽啞碧栯x港:英國殖民統(tǒng)治結束。
四、板書設計
別了,“不列顛尼亞”
導語:米字旗降落,“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
主體:末任港督離府
添馬艦軍營告別儀式
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
“不列顛尼亞”號離港象征意義
結語:大英帝國從海上離去(欣喜之情)
五、課外拓展
你能運用特寫的手法寫一段文字嗎?
示例: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歲上下的中國人,穿一件牙黃的長衫,嘴里咬著一枝煙嘴,跟著那火光的一亮一亮,騰起一陣一陣煙霧。
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特寫新聞的特點
2、品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3、培養(yǎng)學生愛國熱情,激發(fā)民族自信
教學重點
1、欣賞特寫新聞的語言,品味文中蘊含的豐富感情
。、學習特寫新聞的表達技巧,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
速讀、品讀、感悟、討論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香港回歸是什么時候?如果你是一名記者,你會怎樣報道這一事件?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新聞,帶領我們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現(xiàn)場,一起來重新感受那激動人心的場面。
二、知識積累
了解新聞的相關知識:新聞也叫消息,是對新近發(fā)生的有社會意義并引起公眾興趣的事實的簡短報道,真實性、時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事其基本特征。其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尾四個部分。
標題又分為主題、引題和副題三種。標題必須簡明、準確地概括消息的主要內容,幫助讀者理解報道的事實。
導語是新聞的第一自然段或開頭的一兩句話,它用簡潔生動的文字,寫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鮮的事實,鮮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題思想。
主體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緊接導語之后,對導語作具體全面闡述,具體展開事實或進一步突出中心。有的新聞還有背景,背景是指事件的歷史背景、周圍環(huán)境及其他方面的聯(lián)系等,其作用在于幫助讀者深刻理解新聞的內容和價值,起到村托、深化主題的作用。
結尾時指新聞消息的結語,有小結式、啟發(fā)式、號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
三、整體感知
本文選取了五個具有象征意義的場景,作為典型性的特寫鏡頭,把生動的現(xiàn)場氣氛傳達給讀者,試找出并概括這些場景(按時間順序)
。磿r30分:末任港督降旗儀式
。稌r15分:英國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
。窌r45分:英國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0時左右: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0時40分“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四、合作探究
1、文中寫了三次降旗,各有什么意義?
明確:第一次是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來,這標志著今后香港再也不會有港督來統(tǒng)治:第二次是港島每一天的降旗,但這一次標志著被英國統(tǒng)治了156年的香港終于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第三次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這是最激動人心的一刻,標志著英國對香港的統(tǒng)治徹底結束,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2、文章在寫現(xiàn)實場景的同時,又相應的介紹了一些背景材料,請在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每一則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對應于一個現(xiàn)實的場景,彭定康離開港督府,就引入了一些關于港督府歷史的背景材料;降旗儀式,令人想起156年前,英國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最后結尾,從1841年1月26日……一共過去了156年5個月零4天。
這些背景材料靠現(xiàn)實場景串在一起,與之融為一體,也使得現(xiàn)實場景有歷史的厚重感,讓人更加體會出事件本身的'現(xiàn)實內涵,中國人民長期的艱苦努力與漫長的等待,使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人民這段屈辱的歷史已經永遠成為了過去,彰顯了國家的尊嚴,民族的復興。
五、分析鑒賞
1、準確得體的語言
4時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
明確:準確生動地描寫出了末任港督告別港督府時黯然神傷的神情,以及他對大英帝國失去香港的失落感。側面寫出了中國人民收回香港的自豪。
將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明確:暗示著這艘船以及船上的人徹底離開香港,永遠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這片土地上。
2、恰當?shù)膶Ρ群妥h論
但這一次不同,永遠都不會有另一面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
明確:運用對比,強調了這次升旗是具有標志性的最后一次,象征著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終結。
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金花圖案,恰好構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
明確:“不列顛尼亞”號和巨幅紫金花圖案形成鮮明對比,說明英國在香港的統(tǒng)治即將結束,而作為特別行政區(qū)象征的紫金花圖案將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將回歸祖國。
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明確:短短13個字,運用對比手法,包含著無窮的意蘊:當年從海上耀武揚威地來,今天黯然的從海上離去,勝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3、香港回歸對中華民族來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許多記者也寫了很多篇新聞,但這篇新聞卻獨勝一籌,獲第8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它到底有什么獨到之處?
明確:標題,有兩層含義。從字面上看,參加完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消失在茫茫海面。而在另一方面,“不列顛尼亞”號的離去,象征著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結束,中國歷史上屈辱的一段終被洗雪。標題寓虛境寓實景,獨具匠心又了無痕跡。
角度選取獨特。作者沒有寫交接儀式現(xiàn)場多么的莊嚴,也沒有寫回歸的人群多么的激動,更沒有對這一事件進行政治分析,分析其意義和影響,而是選擇了英方撤離這一角度,簡介英國人降旗,參加交接儀式,登上“不列顛尼亞”號回國這一系列事件的過程中,穿插英國人登上香港開始殖民統(tǒng)治的歷史,增強文章的歷史厚重感。
六、板書設計
導語:英國撤離香港
主體:4時30分:末任港督降旗儀式
。稌r15分:英國告別儀式,降下英國國旗
。窌r45分:英國舉行第二次降旗儀式
0時左右: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0時40分“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結尾: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 篇8
【教學目標】
1、梳理文本、讓學生領會選材、取材的要領。
2、讓學生品味、欣賞本文的精彩之處。
3、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新聞的選材、取材怎樣才能別出心載。
【教學準備】
剪輯有關香港回歸錄像片斷。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觀看錄像導入新課
觀看香港回歸倒計時有關錄像片斷,引入課題。
1、所選錄像片斷,反映出人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迎接香港回歸的精彩場面
2、學生談一談自己看到香港回歸祖國一刻時的心情。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中國人民把帝國主義列強趕出了大陸,但香港仍然被割據(jù),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我們的祖國綜合國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中國人民可以挺直腰桿,從英國帝國主義的手中把自己的香港要回來。1997年7月1 日,這天值得所有炎黃子孫高興的日子,香港回歸,這是一個令所有華夏子孫開顏的瞬間。
二、梳理篩選文本內容
篩選出文中新聞事實、歷史背景和作者評論三塊內容;
新聞事實:四個場景,梳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等要素。
本文就是由四個主要場景構成:
第一個場景:下午4點30分,末任港督告別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幟;
第二個場景:晚上6點15分,在添馬艦軍營東面廣場舉行象征英國管治結束的告別儀式;
第三個場景:子夜時分,舉行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第四個場景:7月1日零點40分,查爾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歷史背景:總督府歷史變遷,英軍占領香港歷史。
作者評論:揭示儀式的意義。
三、賞析文本精彩之處:
過渡:在眾多的'報道香港回歸這一重大事件的新聞中,這一篇榮獲第8屆“中國新聞獎”消息類一等獎,并成為入選高中課本的唯一一篇,這是為什么呢?
教師提示:
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文章標題
。2)選材、取材的角度
。3)文學手法
(4)語言特點。
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5分鐘,后由各小組學生代表發(fā)言。
教師小結:
(1)題目:突出自豪感;“不列顛尼亞”號離開象征英國殖民統(tǒng)治香港終結,意蘊深遠。
。2)選材、取材:選材獨到,別具一格。英方撤離的角度,選擇英國皇家游艇“不列顛尼亞”號,突出歷史意義。對比突出意義。三降一升,對比鮮明。
通過對四個特定的場景的描述,真實地再現(xiàn)了香港回歸祖國懷抱這一歷史時刻,幾個特定場景中著重描述了幾次升旗與降旗。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與標志,英國米字旗的降下象征著英國一百多年的殖民統(tǒng)治的結束,五星紅旗的升起則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作者鄭重地記錄下這一歷史時刻,含蓄地表達了一種祖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時的莊嚴與喜悅的心情。
。3)文學手法:
、僖詴r間閃回的方式組織材料
第一層在寫港督府告別儀式中的第三段,加進對港督府歷史的追述:“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個半世紀中,包括彭定康在內的許多港督對其進行過大規(guī)模改建、擴建和裝修。隨著末代港督的離去,這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成為歷史的陳跡。”第二層寫廣場告別儀式時,第六段加入“156年前一個英國艦長占領港島,升起英國米字旗”,“今天一個英國士兵在這里降下米字旗”。如同電影中的閃回一樣,將歷史與現(xiàn)實用鏡頭方式交錯出現(xiàn),不僅畫面感很強,而且突出了英國在香港156年統(tǒng)治的終結。歷史的回顧更強化了永不再來的意味。
、诩毠(jié)描寫
“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港督府”、 “廣場上燈光漸暗”等描述性的語言使描述對象形象、可感。細節(jié)的交代,如“末任港督告別了這個曾居住過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代表女王統(tǒng)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帶有皇家標志的黑色‘勞斯萊斯’,最后一次離開了港督府”把事情的因果、始末交代得很清楚。這樣一個曠古未有的儀式,可描述的細節(jié)很多,但作者只從“告別”切入,將目光聚焦于“歷史的終結與開始”這一主題,所有的細節(jié)均服務于這一主題,不枝不蔓,清清楚楚。
(4)語言特點:含蓄莊重
例句: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提示:“從海上來”,是說當年不可一世的英國遠征軍強占了中國的領土,開始了殖民統(tǒng)治;“從海上去”,明著是寫查爾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暗寫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結束,點明題意。這里既沒有諷刺,也沒有痛罵,我們卻可以在看似平實的語言中,感受到作者心潮的起伏?陀^地寫出英殖民統(tǒng)治結束了,使讀者強烈地感受到作者情感的抒發(fā)。
四、課文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下面這則新聞報道向北京市民披露了兩條重要信息。請概括出這兩條信息。(每條不超過25字)
【本報訊】近來,北京市民對南水北調工程的進展情況更加關注。北京市水務局負責人就此,發(fā)表談話: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引水起點為湖北丹江口水庫,終點為北京頃和國團城湖,總干渠1277公里。其中,北京段起點在房山拒馬河,經房山區(qū),穿永定河,過豐臺,沿西四環(huán)北上至頤和園團城湖,全段輸水管道線路長74.8公里。中線工程竣工后長江水才可進京,竣工時間最后敲定為2010年。為保障在長江水抵京前北京的用水,南水北調工程北京段將在今年年底完工,2008年4月具備遠水條件;屆時,該段可作為應急調水通過,從河北省的崗南等4個水庫引水,每年大約可向北京供水4億立方米。這對奧運會籌備工作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考答案:
信息一:長江水將在2010年引人北京。
信息二:南水北調工程北京段年底完工,可作為應急調水通道。
板書設計:
1997.6.30
下午4:30~40 港督府 降旗
晚6:15~7:45 廣 場 降旗
子夜12:59 會展中心 降旗
1997.7.1 0:01 升旗
0:40 離開維多利亞港
【語文教案《別了不列顛尼亞》】相關文章:
關于《別了,語文課》的教學設計02-14
《回聲》語文教案03-19
語文寫字復習教案03-19
語文第四單元教案03-19
《憶讀書》語文教案03-20
語文《奔落的雪原》教案03-19
語文《積累 運用一》教案03-19
語文《春酒》教案(精選11篇)09-23
語文搭石教案大全03-20
《采山》的語文教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