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總結的材料要求是什么
收集總結的材料要求是什么
收集總結的材料要有古有今,有內有外,有正有反,有上有下,有點有面,有虛有實,寫作起來就能“虛”“實”相輔、“內”“外”相證、“點”“面”相援、“正”“反”相成、“上”“下”相合,就能夠長袖善舞,游刃有余。
(一)認真回顧反思,從生活中直接獲取
生動的“活”材料確定了寫總結的動機后,作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過電影”“翻舊賬”,以時間為脈絡,把過去的大事、新事、難以忘記的事捋一捋。日常的工作與生活實踐是總結寫作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tài)的東西,是粗糙的,但也是最豐富、最生動、最基本的東西,是作者進行寫作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而這些實踐活動能否成為寫作的材料,就要靠作者認真去遴選,用心去感悟。
每一次會議所形成的文件,領導的每一次講話、談話,每一次文件批示、處理,每一次基層調研、公務活動,都應該成為信息的主要來源。同時,要多深入基層,了解新情況、發(fā)現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學習新知識,從基層富有活力的生活中汲取養(yǎng)料。了解了上情,掌握了下情,寫起總結來就會得心應手。
(二)調查、走訪,有目的、有計劃地收集材料
調查走訪是寫總結人員的一項基本功。特別是在重要文稿起草前,要根據文稿的基本思路、基本觀點,有選擇地采取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實地調查等形式,了解情況,集思廣益。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增加材料儲備,認證材料的真實可信度,掌握大量生動具體的第一手材料;同時,又可檢驗或矯正作者的認識,在相互交流中得到新的啟迪與升華,使主觀與客觀更加一致,理論與實踐更加緊密。有作家總結其創(chuàng)作經驗是“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寫”。如果將其用于總結寫作,也同樣是經驗之談。
(三)讀書、學習,從現有的成果中獲取
材料人們的知識無非來源于兩個方面,一個來源于直接的經驗,即親力親為;一個來源于間接的經驗,即從書籍、報刊、網絡中獲取材料。而前者往往帶有一定的局限性。
常用的獲得間接經驗的渠道主要有三:
一是從日常接觸的文字資料中獲取可以選用的材料,比如,各部門遞送的文字材料,諸如計劃、簡報、總結、報告、經驗材料、統(tǒng)計報表以及上級文件、政策法規(guī)、領導講話等;
二是從文獻、檔案、聲像、計算機文庫、網絡等處獲得材料;
三是從圖書館、資料室獲取相應的材料。這些間接獲得的材料,是別人的經驗總結或研究成果,更能活躍作者的思維,開闊視野。
材料的收集和積累是一項慢功夫、細功夫,沒有日積月累、集腋成裘的量的積累,就不會產生質的飛躍。教師常有一句經驗之談,“要給學生一瓢水,你就得儲備一桶水”。教學如此,應用寫作也是如此。你要寫好一百字的東西,必須有十倍乃至上百倍的知識儲備來“墊底”。收集、占有材料要像韓信將兵那樣“多多益善”,你占有的材料越豐富、越廣泛,寫作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否則,搜腸刮肚、絞盡腦汁,也寫不出高質量的作品。
收集材料要全,不僅指的是數量,也指材料的類型。材料的收集大體包括以下幾個原則:
1.“時”不分古今
既要占有現實的材料,又要占有歷史的材料,F實是歷史的延續(xù)。使用歷史性材料,可以使閱讀者了解某一事物的歷史面目及其所處的環(huán)境;使用現實材料可以掌握事物的最新發(fā)展情況。
把歷史與現實聯(lián)系起來,既能站在歷史的高度,又要考慮現實的需要,就會摸清事物的來龍去脈及其縱向發(fā)展的軌跡,在聯(lián)系與繼承、弘揚與發(fā)展中融會貫通,總結的主旨才更具有說服力和厚重感。
2.“空”不分內外
既要占有本體的、中國的材料,又要占有外部的、外國的材料。物質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的。特別是在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區(qū)域一體化、全球一體化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單位之間、地區(qū)之間、國家之間的相互影響與制約更加明顯、更加緊密。因此,我們必須十分重視收集外部的情況和各種信息,把握現狀、動態(tài)和趨勢,只有運用系統(tǒng)的思維,把局部的、微觀的事物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去分析、思考、比較,才能有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
3.“質”不分正反
既要占有正面的材料,又要占有反面的材料。正面材料能夠支撐主旨,起到示范和引路作用;而反面材料能夠襯托主旨,起到警示和借鑒作用。寫作應用文,既要掌握正面材料,又不能忽略反面材料。只有在優(yōu)勢與劣勢、正確與錯誤、成績與缺點、經驗與教訓的分析比較中,才能鑒往知今,才能多一分清醒,多一分理性,從而給事物以正確的分析和準確的定位,把握住事物發(fā)展的目標與方向。
4.“類”不分點面
既要占有具體的典型材料,又要占有綜合的概括材料。寫作應用文,既要掌握“點”上的材料,又要注意整體材料。“點”上的材料能夠反映事物的本質,體現事物的深度;“面”上的材料能夠反映事物的全景,體現事物的廣度。只有“點”而沒有“面”,缺乏全面性;只有“面”而沒有“點”,缺乏典型性。只有將“點”與“面”結合起來,總結才更具真實性與全面性,才更具有立體感。
5.“位”不分尊卑
既要占有上級的材料,又要占有基層的材料。上級機關的材料包括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工作部署與要求等,這是我們從事應用文寫作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和依據,不能出現偏差。而基層的材料包括基本情況、典型事例、成績與問題等。只有將上情與下情結合起來,把普遍適用的真理與本體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才能使總結的主旨更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
6.“本”不分虛實
既要占有理論材料,又要占有事實材料。寫文章不能光講道理,也不能單純羅列事實、堆砌材料,而要就事論理,有理有據。否則,無實——空洞說教,蒼白無力,不能說服人、感動人;無理——就事論事,平淡凡庸,不能給人啟迪、發(fā)人深思。只有把理性與現實結合起來,有實有虛,才能使總結的主旨更加生動鮮明。
實踐證明,寫作是一項硬功夫,功夫全在平時的積累上。經過自己消化理解的點點滴滴積累的東西,能夠真正入心入腦,動筆寫起來,就會隨手拈來,左右逢源,即所謂“厚積薄發(fā)”。否則,起草時臨時拼湊,“先搭架子后填肉”填充起來的文章,勢必言之無物、空話連篇。
【收集總結的材料要求是什么】相關文章:
《收集東收集西》中班主題教案04-10
《收集東收集西》中班主題教案04-10
《收集東收集西》中班主題教案04-10
《收集東收集西》中班主題教案04-10
《收集東收集西》中班主題教案04-10
《收集東收集西》中班主題教案04-10
《收集東收集西》中班主題教案04-10
《收集東收集西》中班主題教案04-10
《收集東收集西》中班主題教案04-10
《收集東收集西》中班主題教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