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人教版-知識點總結(jié)修改
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
| |||
| 質(zhì)點 | 定義:有質(zhì)量而不計形狀和大小的物質(zhì)。 | |
參考系 | 定義:用來作參考的物體。 | ||
坐標(biāo)系 | 定義:在某一問題中確定坐標(biāo)的方法,就是該問題所用的坐標(biāo)系。 | ||
| 時刻和時間間隔 | 在表示時間的數(shù)軸上,時刻用點表示,時間間隔用線段表示。 | |
路程和位移 | 路程 | 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 |
位移 | 表示物體(質(zhì)點)的位置變化。 從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條有向線段表示位移。 | ||
矢量和標(biāo)量 | 矢量 |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 |
標(biāo)量 |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 | ||
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 | 公式:Δx=x1-x2 | ||
| 坐標(biāo)與坐標(biāo)的變化量 | 公式:Δt=t2-t1 | |
速度 | 定義:用位移與發(fā)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 ||
公式:v=Δx/Δt | |||
單位:米每秒(m/s) |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 |||
速度的大小在數(shù)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nèi)物體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也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 | |||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 平均速度 | 物體在時間間隔內(nèi)的平均快慢程度。 | |
瞬時速度 | 時間間隔非常非常小,在這個時間間隔內(nèi)的平均速度。 | ||
速率 | 瞬時速度的大小。 | ||
第四節(jié) 實驗: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 | 電磁打點計時器 | ||
電火花計時器 | |||
練習(xí)使用打點計時器 | |||
用打點計時器測量瞬時速度 | |||
用圖象表示速度 | 速度—時間圖像(v-t圖象):描述速度v與時間t關(guān)系的圖象。 | ||
第五節(jié) 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 加速度 | 定義:速度的變化量與發(fā)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 |
公式:a=Δv/Δt | |||
單位:米每二次方秒(m/s2) | |||
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的關(guān)系 | 在直線運動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的方向相同;如果速度減小,加速度的大方向與速度的方向相反。 | ||
從v-t圖象看加速度 | 從曲線的傾斜程度就餓能判斷加速度的大小。 | ||
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 | |||
| 進行實驗 | ||
處理數(shù)據(jù) | |||
作出速度—時間圖象 | |||
| 勻變速直線運動 | 沿著一條直線,且加速度不變的運動。 | |
速度與時間的關(guān)系式 | 速度公式:v=v0+at | ||
| 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 | ||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 | 位移公式:x=v0t+at2/2 | ||
| 公式:v2-v02=2ax | ||
| 自由落體運動 | 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 |
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 |||
自由落體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 定義: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 | ||
一般的計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 | |||
公式: v=gt h=gt2/2 v2=2gh Δh=gT2 | |||
| 綿延兩千年的錯誤 | ||
邏輯的力量 | |||
猜想與假說 | |||
實驗驗證 | |||
伽利略的科學(xué)方法 | |||
第三章 相互作用 | |||
| 力和力的圖示 | 力 | 定義: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
單位:牛頓,簡稱牛(N)。 | |||
力的圖示 | 定義:可以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它的長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頭)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所在的直線叫做力的作用線。 | ||
重力 | 重力 | 定義: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 |
公式:G=mg | |||
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 |||
重心 | 定義:一個物體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的一點。 | ||
質(zhì)量均勻分布的物體,常稱均勻物體,中心的位置只跟物體的形狀有關(guān)。 質(zhì)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中心的位置除了跟物體的形狀有關(guān),還跟物體內(nèi)質(zhì)量的分布有關(guān)。 | |||
四種基本相互作用 | 萬有引力 | ||
強相互作用 | |||
弱相互作用 | |||
電磁相互作用 | |||
| 彈性形變和彈力 | 形變 | 定義: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發(fā)生改變。 |
彈性形變:物體在形變后能恢復(fù)原狀的形變。 | |||
彈力 | 定義: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fù)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的力的作用。 | ||
彈性限度: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在內(nèi)部所產(chǎn)生的抵抗外力的相互作用力不超過某一極限值時,若外力作用停止,其形變可全部消失而恢復(fù)原狀,這個極限值稱為“彈性限度”。 | |||
產(chǎn)生彈力的物體是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 | |||
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指向形變物體恢復(fù)原狀的方向。 | |||
幾種彈力 | 壓力和支持力 | ||
拉力 | |||
胡克定律 | 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guān)系,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形變消失,彈力隨之消失。 | ||
公式:F=kx k——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單位是牛頓每米(N/m)。 | |||
| 摩擦力:連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dāng)它們發(fā)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在接觸面上所產(chǎn)生的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 | ||
滾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滾動時產(chǎn)生的摩擦。 | |||
靜摩擦力 | 定義:兩個物體之間只有相對運動趨勢,而沒有相對運動時產(chǎn)生的摩擦力。 | ||
方向:沿著接觸面,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 |||
靜摩擦力的增大有個限度,最大值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剛剛開始運動時的拉力。 | |||
只要一個物體與另一物體間沒有產(chǎn)生相對于運動,靜摩擦力的大小就隨著前者所受的力的增大而增大,并與這個力保持大小。 | |||
滑動摩擦力 | 定義:當(dāng)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的時候,所受到的另一個物體阻礙它滑動的力。 | ||
方向:沿著接觸面,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的方向相反。 | |||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μ——動摩擦因數(shù),它的數(shù)值跟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的材料有關(guān)。 | |||
| 合力:一個力,如果它產(chǎn)生的效果與幾個力共同作用時產(chǎn)生效果相同,那么這個力就叫做幾個力的合力。 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于某一物體,對物體運動產(chǎn)生的效果相當(dāng)于另外的幾個力同時作用于該物體時產(chǎn)生的效果,則這幾個力就是原先那個作用力的分力。 | ||
力的合成 | 定義: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 | ||
平行四邊形定則:兩個力合成時,以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為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
余弦定理:F2=F12+F22+2F1F2cosθ | |||
共點力 | 共點力 | 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外力的作用,如果這幾個力有共同的作用點或者這幾個力的作用線交于一點,這幾個外力稱為共點力。 | |
非共點力 | 既不作用在同一點上,延長線也不交于一點的一組力。 | ||
| 力的分解 | 定義:求一個力的分力的過程。 | |
矢量相加的法則 | 三角形定則 | 把兩個矢量首尾相接從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 | |
矢量 |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時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的物理量。 | ||
標(biāo)量 |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求和時按照算術(shù)法則相加的物理量。 | ||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 |||
第一節(jié) 牛頓第一定律 | 理想實驗的魅力 | ||
牛頓物理學(xué)的基石——慣性定律 | 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 | 定義: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fàn)顟B(tài),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變這種狀態(tài)。 | |
慣性 | 定義:物體所具有的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fàn)顟B(tài)的性質(zhì)。 | ||
慣性與質(zhì)量 | 描述物體慣性的物理量是它們的質(zhì)量。 | ||
質(zhì)量是標(biāo)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 | |||
質(zhì)量單位:千克(kg) | |||
第二節(jié) 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 加速度與力的關(guān)系 | 基本思路:保持物體質(zhì)量不變,測量物體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力的關(guān)系。 | |
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 基本思路:保持物體所受的力相同,測量不同質(zhì)量的物體在該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 ||
制定實驗方案時的兩個問題 | |||
怎樣由實驗結(jié)果得出結(jié)論 | a∝F,a∝1/m | ||
第三節(jié) 牛頓第二定律 | 牛頓第二定律 | 定義: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zhì)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 |
公式:F=kma k是比例系數(shù),F指的是物體所受的合力。 | |||
力的單位 | 牛頓年第二定律的數(shù)學(xué)表達式:F=ma | ||
力的單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 |||
第四節(jié) 力學(xué)單位制 | 基本量:被選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間的關(guān)系推導(dǎo)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 | ||
基本單位:基本量的單位。 | |||
導(dǎo)出單位:由基本量根據(jù)物理關(guān)系推導(dǎo)出來的其它物理量的單位。 | |||
單位制:由基本單位和導(dǎo)出單位組成。 | |||
國際單位制(SI):1960年第11屆國際計量大會制訂的一種國際通用的、包括一切計量領(lǐng)域的單位制。 | |||
第五節(jié) 牛頓第三定律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定義:物體間相互作用的這一對力。 |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互相依存、同時存在的。 | |||
牛頓第三定律 | 定義: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 ||
第六節(jié)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一) | 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 | ||
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 | |||
第七節(jié) 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 | 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 平衡狀態(tài):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所處的狀態(tài)。 | |
在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0。 | |||
超重和失重 | 超重 |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Γ┐笥谖矬w所受重力的現(xiàn)象。 | |
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 | |||
失重 | 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qū)覓煳锏睦Γ┬∮谖矬w所受重力的現(xiàn)象。 | ||
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 | |||
從動力學(xué)看自由落體運動 |
|
補充:直線運動的圖象
運動種類 | 位移—時間圖象(S—t圖象) | 速度—時間圖象(V—t圖象 |
勻速直線運動 | t S | t V |
勻變速直線 運動 | V t |
1、從S—t圖象中可求:
⑴、任一時刻物體運動的位移
⑵、物體運動速度的大。ㄖ本或切線的斜率大小)
- 圖線向上傾斜表示物體沿正向作直線運動,圖線向下傾斜表示物體沿反向作直線運動。
- 兩圖線相交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 比較兩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的關(guān)系(看兩物體S—t圖象中直線或切線的斜率大。
2、從V—t圖象中可求:
⑴、任一時刻物體運動的速度
⑵、物體運動的加速度(a>0表示加速,a<0表示減速)
- 圖線縱坐標(biāo)的截距表示t=0時刻的速度(即初速度)
- 圖線與橫坐標(biāo)所圍的面積表示相應(yīng)時間內(nèi)的位移。在t軸上方的位移為正,在t軸下方的位移為負。某段時間內(nèi)的總位移等于各段時間位移的代數(shù)和。
- 兩圖線相交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速度相同
- 比較兩物體運動加速度大小的關(guān)系
補充: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比較
種類 | 聯(lián)系 | 區(qū)別(特點) |
勻直線運動 | 1、勻速直線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 2、當(dāng)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零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 | V=恒量 |
a=0 | ||
勻變速直線 運動 | ||
a=恒量 | ||
= = | ||
a與V0同向為加速 | ||
a與V0反向為減速 |
補充:速度與加速度的關(guān)系
1、速度與加速度沒有必然的關(guān)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為零; ⑷加速度為零,速度不一定也為零。
2、當(dāng)加速度a與速度V方向的關(guān)系確定時,則有:
⑴若a 與V方向相同時,不管a如何變化,V都增大。
⑵若a 與V方向相反時,不管a如何變化,V都減小。
★思維拓展: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一定是矢量嗎?如:電流強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jié)修改】相關(guān)文章:
高一物理公式總結(jié)01-27
關(guān)于高一新生軍訓(xùn)總結(jié)03-19
高一數(shù)學(xué)經(jīng)驗總結(jié)03-19
高一物理自由落體運動課程教學(xué)的教后反思(精選10篇)04-19
物理研修總結(jié)范文03-20
高一學(xué)年回顧與總結(jié)范文(精選10篇)01-02
高一成長總結(jié)范文四篇03-01
物理常見的力公式總結(jié)01-17
初中物理功率公式總結(jié)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