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鏈教案設計
項鏈教案設計
項鏈教案
項鏈教案
●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學習心理描寫。
2.鑒賞出人意料的結尾。
3.在準確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礎上續(xù)寫小說,培養(yǎng)想象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
二、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悟、理解、討論、鑒賞、續(xù)寫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認識虛榮的危害;感受人性的光輝。
●重點、難點
探求隱藏于悲劇后面的根源;培養(yǎng)小說鑒賞能力。
●思考
1.在課堂上可以討論下面兩個問題:1.對瑪蒂爾德追求奢華生活,夢想擠入上流社會,到底應該怎么看?是不是正當的?2.作者對瑪蒂爾德到底持什么態(tài)度?是批判,還是贊揚,還是二者兼而有之或者二者都沒有?從這兩個問題入手進而分析小說的主題。
2.對《項鏈》的主題,可以有多種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就應適當鼓勵?梢蕴峁俄楁湣返谋尘百Y料、莫泊桑的有關材料,以幫助理解《項鏈》的主題。
●教學設想
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初步分析小說的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和主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文學鑒賞。
《項鏈》是名篇,扣住結尾的“假”和開頭的“也”進行啟發(fā)誘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字眼探幽發(fā)微鑒賞小說。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預習
布置學生預習。預習時,可以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曲折生動和心理描寫的細膩;可以要求學生畫出各段的重點、關鍵詞句等,體會人物性格。
二、導入
乾隆皇帝寫了萬多首詩而無傳世之作,一個農婦吟出一句詩卻千古流傳。她看見紅花飄落到蜘蛛網上,脫口而出——
蜘蛛也惜春歸去,
網著殘紅不放飛。(板書。后面要派上用場。)
當然,創(chuàng)作出大量傳世之作的作家更讓人敬佩。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都創(chuàng)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三人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投影)
莫泊桑(1850—1893)法國《我的叔叔于勒》《項鏈》(《首飾》)《羊脂球》《漂亮朋友》(《俊友》)
契訶夫(1860—1904)俄國《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套中人》)《小公務員之死》
歐?亨利(1862—1910)美國《警察與贊美詩》《麥琪的禮物》
我們現在學習的是莫泊桑的代表作《項鏈》。
三、清小說的情節(jié)結構
1.文章的線索是
明確:項鏈。
2.以項鏈為線索展開了怎樣的故事情節(jié)?
明確:借項鏈—失項鏈—陪項鏈—還債務—知真相。
四、分析心理描寫
讓學生討論、發(fā)言。
《項鏈》的心理描寫細膩、深刻。作者極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如:
“在婦女,美麗、豐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正如祥林嫂的封建迷信思想不是頭腦中固有的一樣,瑪蒂爾德的虛榮心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她生活在把女子當作花瓶、玩物的社會,是那個社會對她的毒害。
“她沒有漂亮服裝,沒有珠寶,什么也沒有。然而她偏偏只喜愛這些,她覺得自己生在世是就是為了這些。她一向就向往著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睂懗雠魅斯愿竦囊粋方面:愛慕虛榮,想入非非,不安于現狀。表現她擺脫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會,成為生活優(yōu)裕、受人奉承的高貴夫人的夢想;應該說,渴望過好日子,有追求,并不為過,但這追求不算高遠。
“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勝過一切女賓”,表現她自覺頗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進上流社會的資本的自信心。這種虛榮心正是資本主義社會把女性當成玩物的要求造成的,它預示了瑪蒂爾德悲劇的必然性。
“路瓦栽夫人懂得窮人的艱難生活了。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 寫出女主人公性格的又一方面:善良、誠實、質樸的本色,堅韌、忍耐和吃苦的精神。這一點過去常被忽視。
“她要上前去跟佛來思節(jié)夫人說話嗎?當然,一定得去。而且現在她把債都還清,地可以完全告訴她了。為什么不呢?”寫出女主人公已經遠離了虛幻的遐想,成了為明確生活目標而奮斗的女性,心態(tài)平和、自豪。女主人公完成了性格的漸變過程,心理成熟了。
應聯系全文,整體考察,才能把握女主人公的心理變化過程,也就是性格發(fā)展過程。
五、分析人物形象
結合課后練習二,引導學生把握瑪蒂爾德形象。只要言之成理,就應給予適當鼓勵。
一般說來,第三種說法似乎更合理些。
瑪蒂爾德的虛榮使她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個人物也有可愛之處——面對艱難的生活“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她還清債務后與萊思節(jié)夫人在極樂公園不期而遇時誠實的告訴朋友真相,“帶著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數贍柕碌脑庥鲎屓送椤
人是復雜的,不能簡單的用“好人”或“壞人”來評判一個人。
莫泊桑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瑪蒂爾德這個典型形象。這個形象是不朽的。
六、把握小說主題
明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只要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
下面幾種說法以及參考資料可供參考。
《項鏈》寫的是一個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賠償一條借來的假項鏈的悲劇故事。作者對女主人公雖有美好的姿色卻無力打扮自己的無奈處境表示遺憾;對她為一條假項鏈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對她和她丈夫償還項鏈的誠實品德和奮斗精神進行了肯定。小說也對女主人公的虛榮心進行了批評。同時,對貴族階級的窮奢極欲和不惜弄虛作假的生活方式作了抨擊和暴露。
傳統(tǒng)的看法是,這篇小說尖銳地諷刺了小資產階級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出乎意料的結尾加深了這種諷刺,又帶有一絲酸楚的感嘆──其中有對瑪蒂爾德的同情。這種看法的根據是,小說中盡管沒有一句譴責瑪蒂爾德的虛榮心的話,但在人物描寫和情節(jié)安排中處處流露出作者的態(tài)度。比如,開頭寫瑪蒂爾德如何把大資產者的奢華生活當理想,后來寫她收到請?zhí)笕绾钨M盡心機摳出丈夫的積蓄,這一系列描寫表現出這個小資產階級婦女靈魂的庸俗鄙陋。另外,寫瑪蒂爾德的一個晚上的滿足帶來十年的艱辛,這是對她的虛榮心的懲罰。小說最后寫到十年艱辛不過是為了一件贗品,這又是對她的辛辣的諷刺。
瑪蒂爾德的虛榮心不是一種個別的現象,而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有一定的典型性。不安于辛苦勞動而得以糊口的小康生活,看不起比自己更窮苦的人,一心想上升為大資產者,而且希望走捷徑,借僥幸的機會發(fā)跡,這是人的劣根性的表現。當然,只有少數小資產者獲得了成功,而大多數小資產者在競爭中淪落到更加悲慘的境地!俄楁湣烦爸S了階級社會這種追求虛榮的可鄙風氣,而且?guī)椭覀內フJ識產生這種風氣的社會原因。
另外一種看法是,作者無意(我們讀者也應該如此)對人物作明確的價值判斷;他所感興趣的,或者說發(fā)生在人物身上的這種戲劇性的變化引起心靈震撼與深思的,是人自身對于這種變化的無能為力。這種看法的根據是,第一,在瑪蒂爾德看來,每個人都可以憑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何況“人”活著就是為了“享受”,而不是忍受種種貧困與丑陋。不能因此而指責她有虛榮心和追求享受的思想。在這指責背后隱藏著“安貧樂道”的價值標準,而這種將貧困道德化的價值觀是十分可疑的。第二,作者對一心追求享樂生活并沒有批判,對以十年艱辛還清債務也沒有贊頌,對二者沒有做出明確的傾向性選擇,只是說:“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
七、布置作業(yè)
思考練習三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藝術鑒賞
魯迅先生贊美《項鏈》說:“無論從形式、結構以及表現手法來看,都達到了短篇小說要求具備的高度。”
。ㄒ唬┙Y尾
1.小說結尾處才由佛萊思節(jié)夫人一語道破真相——項鏈是假的,真是出人意料。項鏈是假的,這是否符合情理呢?
讓學生找出作者巧妙埋下的伏筆。①借項鏈時,她的女友佛來思節(jié)夫人表現得十分大方,毫不遲疑地說:“當然可以。”②當她惴惴不安地去還項鏈時,佛來思節(jié)夫人竟“沒有打開盒子”看。③當她去買項鏈時,珠寶店老板“查看了許多賬簿”以后說:“……我只賣出這個盒子!边@說明項鏈與盒子不是原配的。
作者在文中多處埋下了伏筆,埋得巧妙,不露痕跡,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情節(jié)的逆轉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板書),小說精巧的構思讓人拍案叫絕。
2.項鏈是假的,這樣構思對表現主題思想有何好處呢?
明確:瑪蒂爾德為一夜風光而付出十年艱辛,這是對她虛榮心的強烈諷刺。債務還清后,才知道項鏈竟然是假的,這對她的虛榮心又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同時,佛萊思節(jié)夫人也用假項鏈,可見,當時有虛榮心的不止瑪蒂爾德一個。
3.假如項鏈不是假的,你對這篇小說如何評價?
明確:仍不失為優(yōu)秀作品,但諷刺性會大大減弱。
。ǘ┙Y尾
1.再看小說開頭:“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其中“也”字非常突兀,怎樣理解呢?
如果學生不能回答,可以聯系“蜘蛛也惜春歸去,網著殘紅不放飛”講清“也”的一般用法和這種句式的特點。
明確:小說暗中將瑪蒂爾德與佛萊思節(jié)夫人作了對比。
2.有何根據呢?
十年后她們在極樂公園不期而遇,“……佛萊思節(jié)夫人,她依舊年輕,依舊美麗動人!
3.這樣寫有何好處呢?
明確:兩人本來都是“美麗動人”的,十年之后,佛萊思節(jié)夫人“她依舊年輕,依舊美麗動人”,而瑪蒂爾德卻風韻不再!爸┲胍蚕Т簹w去”啊,瑪蒂爾德青春之花如此凋謝讓人惋惜。這都是虛榮心惹的禍,表現了虛榮心對人心靈的戕害,對人生命的糟踐。
莫泊桑不愧是短篇小說大師,《項鏈》中的這一個“也”字,一個‘假’字,多么耐人尋味啊!古人說:“開篇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如撞鐘,清音有余!边@篇小說的開頭、結尾值得我們鑒賞、借鑒。
。ㄈ┤
文似看山不喜平。此文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作者為了突出主題,為主人公設計了一個從逆境到順境,然后再墜入逆境的曲折經歷。起初,瑪蒂爾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但是,教育部長舉辦舞會的請?zhí),給她打開了希望之門。舞服和首飾的解決,使她更接近成功。舞會上大出風頭,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丟失了項鏈,使她再次墜入了厄運。這樣,逆境──順境──逆境的轉換,使人物的境遇越發(fā)顯得悲慘,主題因此而更加突出。
《項鏈》中有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小說寫女主人公一直向往上流社會,可是接到部長舞會的請?zhí),卻“懊惱”“發(fā)愁”。她在舞會上大獲成功,眼看要時來運轉,卻又丟失項鏈。賠了項鏈,最后才得知項鏈是假的。然而這些情節(jié)看似出人意料,卻是合乎情理的,這與作者作了一系列鋪墊是分不開的。小說開端,作者大段大段介紹瑪蒂爾德想望過上流社會生活的心理,這就為下面描寫人物懊惱發(fā)愁、遭到挫折提供了依據。小說還提到女主人公與她的朋友佛來思節(jié)夫人的關系,看來無足輕重,卻是下文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女主人公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還債務、發(fā)現項鏈是贗品,都與此有關。
二、布置作業(yè)
1.瑪蒂爾德得知真相以后會怎樣呢?請將小說續(xù)寫下去。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500字左右。
完成后組織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閱讀《紅與黑》《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把于連、愛瑪、安娜同瑪蒂爾德作個比較。組織學生討論,暢所欲言。
附:板書設計
●參考資料
一、錯位到復位的女性(方位津)
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在中國流傳甚廣。中國讀者對這部作品實在太熟悉了,幾乎當代中學生都在語文課本里讀到過它。許多年來,對其中女主人公的看法,也幾乎是完全一致的──她是一個被資產階級虛榮心腐蝕而導致喪失青春的悲劇形象。好像對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認識是絕對的眾口一聲,毫無二致。但果真如此嗎?難道我們從莫泊桑的小說中就沒有讀出別的體驗嗎?對她就沒有別的看法嗎?瑪蒂爾德丟失項鏈這一故事的中心事件,對她一生構成的到底是悲劇還是喜?她的生活從那一時刻起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轉變?她的性格從那個晚上起到底產生了哪些變化?這些我們自以為早就明白了的問題果真經得起追問和推敲嗎?這些看法的確最符合莫泊桑的創(chuàng)作初衷嗎?當我們向自己質疑這一系列的問題時,特別是當我們的思想觀念有了變化,更加看重文本本身的價值而不是某些權威或泰斗的蓋棺論定,更加重視接受美學在閱讀中的作用時,我們忽然發(fā)現,原來《項鏈》給我們提供的遠遠不止我們已經知道的。不僅如此,有些還是我們根本想不到或是想錯了的。于是,對這部經典小說重讀并產生新的看法,便成為了可能。
《項鏈》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丟失項鏈的前前后后構成。小說以“項鏈”為線索,將瑪蒂爾德為參加晚會而借項鏈,戴著項鏈在晚會上出盡風頭,回來時丟失項鏈沿途尋找未得而焦急萬分,四處借錢買了項鏈歸還,用10年的光陰償還所借款項,直到得知那項鏈原來是條贗品為止貫穿情節(jié),使讀者對小說中的項鏈有了至深至透的感受。而女主人公的性格也就在這一失一得中盡顯風采,使其成為外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獨具特性的女性形象。
瑪蒂爾德是個怎樣的女性?讓我們從作品中考察吧。
“世上有這樣一些女子,面龐兒好,豐韻也好,但被造化安排錯了,生長在一個小職員的家庭里。她便是其中的一個。她沒有陪嫁財產,沒有可以指望得到的遺產,沒有任何方法可以使一個有錢有地位的男子來結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她只好任人把她嫁給了教育部的一個小職員!边@就是瑪蒂爾德的身世。如果她對于這些并不在乎,就像許許多多的平民女子一樣,既認命又隨遇而安,也就罷了,可偏偏她并不甘心,總是對自己的處境不滿!八龥]錢打扮,因此很樸素,但是心里非常痛苦,猶如貴族下嫁的情形;”在她看來,“她們的美麗、她們的嬌艷、她們的風韻就可以作為她們的出身和門第……她總覺得自己生來是為享受各種講究豪華生活的,因而無休止地感到痛苦……”瑪蒂爾德整日處于對自己命運不濟的憤憤不平之中,她對自己所處的境遇耿耿于懷,她心高氣盛,具有強烈的不滿足感,心中充滿奢望,靠幻想打發(fā)著日子。于是,愛慕虛榮,想入非非,不安于現狀──成了她性格的第一層面。應該承認,對現狀不滿而渴求改變的意識是一種進步的思想萌芽,展示著求新的可貴精神,這種不安分的心態(tài)不僅正常而且體現著人類向前邁進的追求。但關鍵是她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是否代表著先進的時代精神和普遍大眾的思想追求。而瑪蒂爾德顯然只是為自己的物質匱乏和地位低下而苦惱著,她渴望被富有的男人追慕,生活能在談情說愛中度過,渴望能過上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富裕生活。這就使她陷入了無法擺脫的、必然要以外表的虛華財富裝扮自己以得到暫時心理滿足的選擇。這使我們想到了簡愛,她也是由對自己的現狀不滿而奮起反抗,而她所追求的是個性的獨立和自由,是自立于社會的獲得平等、尊重的權利,惟獨沒有對物質利益的占有,并且立志一切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勞動而實現。簡愛顯然比瑪蒂爾德的人生追求高遠得多了。盡管如此,瑪蒂爾德作為小資產階級市民的女兒,渴望過好日子,渴望充當被社交界承認并追慕的角色也并不為過,更不是什么錯誤。
當我們說瑪蒂爾德的愛慕虛榮是其性格第一內涵時,不能忘記她的性格中還有其他依然本質的東西,那就是善良、誠實、質樸的本色。這種品行是在她想得到置辦服裝的一筆錢和丟失項鏈后流露出來的。當瑪蒂爾德對丈夫提到要用400法郎做衣服時,她小心翼翼、吞吞吐吐,惟恐嚇著他或給他太大的壓力。這反襯出她的善解人意和通情達理。平日里她除了發(fā)發(fā)牢騷、有些怨氣,也并沒有什么非分的舉動,更沒有自甘墮落地利用姿色去做骯臟勾當的想法。當借來的項鏈丟失后,瑪蒂爾德心急火燎,如大禍臨頭,連上床睡覺的力氣都沒有了,想到的只是如何才能找到項鏈。當確認再也找不到時,她想的依然是如何按時還上,要守信用,不被同學當做竊賊。“面對這個可怕的災難,她一直處在又驚又怕的狀態(tài)中!眳s從沒有過不良的念頭,如賴著不還,買個假的還上,逃之夭夭或靠墮落還債等等。不能否認,當生活突變,面臨重大危難而負債累累,不僅向往的日子沒有出現,連小康之家的日子都不能保持時,瑪蒂爾德能夠勇敢地面對,并無怨天尤人或推卸責任,而是恪守道義,默默地開始承受。這不能不說是瑪蒂爾德的美德所在,也正是她性格最終發(fā)生根本變化的內在原因。
尤為值得一提,也是我們從來在閱讀中被忽略的,是她性格中堅韌、忍耐和吃苦的內涵。丟失項鏈客觀上導致了瑪蒂爾德生活上的貧窮和巨額債務,但主觀上卻成了瑪蒂爾德命運的轉機和性格發(fā)生的裂變的契機,她開始了由追求虛幻中的虛榮到勇敢面對打擊而腳踏實地生活的變化過程。小說中寫道:“羅瓦賽爾太太嘗到了窮人的那種可怕生活。好在她早已一下子英勇地拿定了主意。這筆駭人聽聞的債務是必須清償的。因此,她一定要把它還清!薄八兂闪烁F苦家庭里的敢作敢當的婦人,又堅強,又粗暴!薄凹彝ダ锏谋恐鼗睿瑥N房里的膩人的工作,她都嘗到了個中的滋味。”而就在這10年的辛苦勞作中,她學會了吃苦耐勞,勤勉節(jié)儉,心態(tài)也漸漸變得平和舒展起來。這是個從云里霧里跌落到地面的過程,雖然有過劇烈的落地時的陣痛,但一旦站立起來,挺直腰板,站穩(wěn)腳跟,就會發(fā)現現實中的生活才真正屬于自己,也才會自動放棄那些虛幻的夢想,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尋找生活的價值和快樂!斑債”成了她生活中的最高目標,她的日子不再是在那虛幻的假想和對現實的種種不滿中度過,而是有了實際的動力,她的物質水平的降低換來了她精神生活的充實。丟失項鏈的挫折給了瑪蒂爾德當頭一棒,成了她改變生命軌跡的新起點,也是她真正面對生活的清醒劑。丟項鏈對瑪蒂爾德而言,與其說是其步入苦難的邊緣,毋寧說是其走向成熟,重新認識自己的起點。
另外,瑪蒂爾德婚前婚后的最初階段,根本就沒有懂得愛的真諦,她不僅看不到丈夫對她的愛,反而總是抱怨自己缺少愛,對丈夫常常挑剔。倒是10年的同甘共苦,使她真正體會到了愛──來自丈夫的無私的愛。是羅瓦賽爾先生在妻子因丟失項鏈而束手無措時,立刻馬不停蹄地四處尋找;當確認項鏈難以找回時,是他毫無責怪和怨言地冒險到處簽名,借債買了項鏈如期還上;在漫長的10年中,也是他急妻子所急,想妻子所想,無怨無悔,省吃儉用,深夜抄寫書稿掙錢,勇敢地承擔起了償還債務的責任。羅瓦賽爾先生理解妻子的焦慮和恐懼,以最真摯的愛體諒和呵護著妻子,與她共渡難關,使瑪蒂爾德才有了堅持下來的勇氣和力量,同時也使她真正懂得了愛的含義。
綜觀瑪蒂爾德性格形成過程,也正是她的心理變化過程?梢哉f,丟失項鏈作為她命運的轉折點,完成了她性格的漸變過程,也是她返璞歸真,戰(zhàn)勝和超越“原我”的過程。雖然這過程對她有點兒殘酷,有點兒不情愿。莫泊桑在小說的最后寫道:“生活多么古怪!多么變化莫測!只需微不足道的一點小事就能把你斷送或者把你拯救出來!”那么,丟失項鏈這件“小事”,對瑪蒂爾德到底是斷送還是拯救呢?我們的結論顯然是拯救!當我們看到她10年后重又見到女友時,完全沒有了當初的自悲自怨、自慚形穢和低聲下氣,有的是自在和從容:“去跟她說話嗎?當然要去,既然債務已經還清了,她可以把一切都告訴她,為什么不可以呢?她于是走了過去!倍嗝催_觀和坦然,多么平和的心態(tài)啊!當陳述完了自己10年的艱辛后,“她臉上顯出了微笑,因為她感到了一種足以自豪的、天真的快樂!边@就是最后的瑪蒂爾德,她已經拋棄了嬌氣和任性,遠離了虛幻的遐想,而成了為明確生活目標而一步步攀登的奮斗女性。就在漫長的10年還債歲月里,她獲得了心靈上的平靜和安寧,對自己的生活有了心安理得的新體驗。10年艱辛挖掘出了瑪蒂爾德性格的本真本色,磨煉了她全新的人生態(tài)度,這時的瑪蒂爾德是一個由外在形象美到內在精神美的女性,一個由錯位到復位并最終找到自我的女性,莫泊桑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變得很美好很可愛的女性形象。
作為世界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的《項鏈》在藝術上也是韻味無窮的。首先他采用了以物寫人的手法,將項鏈作為一條主線,從它與人物的多重關系出發(fā),用它牢牢系住人物的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使讀者透過項鏈對女主人公的形象一目了然。在小說中,項鏈與瑪蒂爾德的關系分為“強烈地被項鏈吸引”“戴上項鏈的風采”“丟失項鏈的恐慌”“賠償項鏈的代價”“得知是假項鏈的真相”等環(huán)節(jié),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從不游移,從不松動,用項鏈這一物品刻畫出了瑪蒂爾德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其次,莫泊桑巧妙地處理了幾組對應的關系,使多種關系在相輔相成中既是真實可信的情理之中,又是突如其來的意料之外,給讀者以思考的空間。例如偶然與必然的關系,項鏈對改變瑪蒂爾德生活的作用,就在種種偶然中孕育了必然:因舞會而借項鏈、用項鏈和丟項鏈是偶然,但實質上正是瑪蒂爾德的愛慕虛榮和炫耀姿色使她在舞會上忘乎所以,為不使別人發(fā)現她的真實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會結束時她倉皇逃離,才忽略了項鏈而丟失,而這一切都恰恰來自于她性格的必然。在處理虛幻與現實的關系上,小說也自然妥帖,將瑪蒂爾德舞會前對物質生活的向往虛寫,將項鏈丟失后她生活的窘況實寫,一虛一實恰到好處。小說中真與假的關系也轉換得很微妙:瑪蒂爾德參加舞會戴的是別人的項鏈,作為項鏈的主人她是假的;項鏈丟了她當做真的賠上,而10年后才得知原來那項鏈根本就是假的。這其中的真真假假是對普遍存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和欺騙的最好諷刺。小說結尾處,作者以隱喻的方式對全篇作了總結:瑪蒂爾德最初向往而不得的那些東西,就如同那掛項鏈,原來每一顆粒都是假的;而她用了10年艱辛換來的這一掛,就像她真真切切領悟到的人生一樣,每一顆粒都是真實的,只不過她付出的代價多了一些而已。
當要結束這篇文章時,很想向青年讀者們提出幾個問題,以引起更活躍的思考與爭鳴:你更喜歡舞會前的瑪蒂爾德還是10年后的瑪蒂爾德?你認為丟失項鏈對瑪蒂爾德是悲劇還是喜劇?你覺得瑪蒂爾德與簡愛在性格內涵和對待命運的態(tài)度上有可比之處嗎?在閱讀體驗中,你更親近和理解哪一位?瑪蒂爾德對你認識生活有啟發(fā)嗎?相信這些思考會使你的閱讀更活躍更豐富,更能體現出你作為閱讀主體的獨特個性。
。ㄟx自《新講臺:學者教授講析新版中學語文名篇》,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版。
由于作者引用譯本不同,故部分引文和課本略有出入)
二、金錢與人格的較量《項鏈》主題的再思考(李必超)
《項鏈》是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大師莫泊桑的精品。這部作品歷經一百多年長盛不衰的奧妙或許就在于它主題的豐富性。我們的高校教材,包括中學教材都認為這部作品的主題是諷刺了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這種看法自然有其強硬的理由,否則也不會至今還能作為對這部作品主題評價的主流。但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或許會得出另一個結論,從而更能體會出這部作品主題的豐富性。
閱讀文本是我們立論的基礎,我們先看看作品所描寫的。
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一個“也”字告訴我們,她未能憑借自己的美貌躋身于上流社會的無可奈何的處境。因為她“沒有陪嫁的資產,也沒有什么法子讓一個有錢的體面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個小書記結了婚”。金錢的“圍墻”把她擋在了上流社會的圈外,那種“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她只能在夢想中享受。當她用丈夫“預備買一桿獵槍”的錢置辦了衣裙,借來了闊朋友的項鏈,“包裝”了自己之后,她便有了闊太太的外表,得以進入上流社會的“門”,因為華麗的服飾是有錢人的象征。于是在舞會上,“所有的男賓都注視她,打聽她的姓名,求人給介紹;部里機要處的人員都想跟她跳舞,部長也注意她了”。在丈夫把那件樸素的家常衣服披在她肩上的時候,便暴露了她窮困的真面目,警告她:你已逾越了金錢所劃下的界線。她不得不“趕快逃走”。慌亂之中丟失了項鏈是她向金錢挑戰(zhàn),向上流社會圈內沖擊而潰敗的結果。這自然是偶然中之必然了。
盡管作者在作品中感嘆:“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但細細想來,我們可以說:“在這里,金錢主宰著人的命運。”
在我們分析瑪蒂爾德這一形象的時候,不得不被她對人格的追求所打動。
作品中寫到:“住宅的寒傖,墻壁的黯淡,家具的破舊,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惱!庇谑,她夢想“幽靜的廳堂”“寬敞的客廳”“華美的香氣撲鼻的小客室”和各種奢華的裝飾、“精美的晚餐”。這是一種許多處于相仿境遇的人都會具有的正常而合理的心態(tài)。值得注意的是瑪蒂爾德除此物欲之外,還有著精神上的追求!八幌蚓拖胪萌藲g心,被人艷羨,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這種追求實質上是希望自己的人格得到別人的尊重。正因為此,她不想再去看那位有錢的女朋友,這有損于她的自尊心。
在丈夫“得意洋洋地回家來,手里拿著一個大信封”,她拆開信封,抽出一張請柬來,看清上面印著的字的時候,“她懊惱地把請柬丟在桌上”。她懊惱的不是丈夫,而是“你打算讓我穿什么去呢?”“沒有件像樣的衣服”會被人看不起。衣服做好了,她還是“郁悶,不安,憂愁”。因為“一粒珍珠,一塊寶石都沒有”,漂亮的衣服沒有珍貴的首飾來點綴,便顯得“處處帶著窮酸氣”,依然得不到人們的尊重。舞會上成功的光榮差點被丈夫“披在她的肩膀上”的寒傖的衣服所抹煞。好在逃得及時,她的美好形象未被破壞,依然能讓男賓們留戀。她的努力沒有白費,她總算被人尊重了一個晚上。所以,后來的十年中,有時候,她為這瞬間的精神上的滿足,而“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她毫不后悔。
更為可貴的是,在項鏈丟失后,她沒有去乞求別人施舍,更沒有利用自己超凡出眾的姿色,不擇手段地換取完全有可能實現的夢想而喪失自己的人格。而是面對現實,決定賠償這件首飾。從此,為了節(jié)省一個銅子,她辭退了女仆,“懂得家里的一切粗笨活兒和廚房里的討厭的雜事了!彪m然“花了十年工夫,才付清它的代價”“對我們這樣什么也沒有的人,這可不是容易的”。但她畢竟捍衛(wèi)了自己人格的尊嚴。正因為如此,當她再見到佛來思節(jié)夫人的時候,“她要上前去跟佛來思節(jié)夫人說話嗎?當然,一定得去。而且現在她把債都還清了。她可以完全告訴她了。為什么不呢?”“她走上前去!薄坝谑菐е煺娴牡靡獾纳袂樾α!边@是追求人格尊嚴勝利者的微笑?蓱z的瑪蒂爾德,你為自己的人格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難道作者為我們塑造的主人公僅是瑪蒂爾德嗎?我要說:“不!”
瑪蒂爾德與丈夫演出了一出“雙簧戲”,只是她在前,丈夫在后,她是丈夫的影子,請看:路瓦栽接到請柬回家的時候是“得意洋洋”的。因為這請柬是他“費了多大力氣才弄到手”并且“一向很少發(fā)給職員”。當妻子讓他把請柬讓給別人的時候,“他難受了”。弄清妻子惱怒的原因,盡管他臉色有些發(fā)白,他還是給了妻子四百法郎。在妻子為首飾發(fā)愁的時候,是他建議妻子向朋友借項鏈。丟失后,他到處尋找,一天下來,他“帶著瘦削蒼白的臉回來了”,過了一個星期,“好像老了五年”。為了償還項鏈,“他顧不得后半世的生活了,冒險到處簽著名”,為了償還債務,他“一到晚上就給一個商人謄寫賬目,常常到了深夜還在抄寫五個銅子一頁的書稿”。他的所作所為是心甘情愿的,妻子是他的代言人。他們夫妻同在,寫瑪蒂爾德,暗中卻正是在寫教育部的小書記員路瓦栽。
由此我們可以認為:瑪蒂爾德面對金錢是無奈的,付出巨大的代價,而對人格的追求,她是勝利者。她的悲劇正是在金錢至上社會中,追求人格尊嚴的悲劇。作品通過她告訴我們:在金錢至上社會中,追求人格尊嚴是要付出巨大代價的。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莫泊桑對小職員的生活狀況及精神境界的認識:面對金錢的無奈,而對人格卻有著不懈的追求。這也許是全人類“小人物”的共x##b!
。ㄟx自《名作欣賞》2000年第2期)
三、一曲誠摯相愛的頌歌(田保榮)
有的學者認為,莫泊桑“以資產階級人道主義觀點說明一掛項鏈毀了一家,毀了一個人的青春和美麗……”。其實莫泊桑并未提供“一掛項鏈毀了一家”的事實;相反,我們能讀到的倒是丟項鏈以后,路瓦栽先生將“父親遺留給他的一萬八千法郎”全部拿出,另外“冒險到處簽著名”借了一萬八千法郎,賠了項鏈,之后就“月月都得還一批舊債,借一些新債……”“一到晚上就給一個商人謄寫賬目,常常到了深夜還在抄寫五個銅子一頁的書稿”“這樣的生活繼續(xù)了十年!笔觊g,他一個字的怨言都沒有,承受了“壓在身上的殘酷的貧困,肉體的苦楚,精神的折磨”,路瓦栽夫人則以“英雄氣概”艱苦勞動了十年償還了全部債務,始終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直到故事結尾,像我前邊分析的,莫泊桑認為丟項鏈的不幸反倒“成全”了路瓦栽夫人。我料到,有很多人對此說會不以為然,所以還不得不舊話重提。
試設想,要沒有丟項鏈這件禍事將路瓦栽夫人拉回到現實中來,使她一直想入非非,使她對自己家里的一切,小女傭和丈夫持續(xù)不滿下去,后果會是什么樣呢?恐怕不會太美妙,不是離婚,至少是抱怨不休,家無寧日。路瓦栽先生對妻子的理解、體貼和愛慕終于使妻子懂得了什么是人生最可寶貴的,懂得了愛不應附帶任何條件,而是無條件地奉獻。這恐怕是她十年如一日能以“英雄氣概”面對苦日子的原因。這也是莫泊桑點到的事實使我悟到的。
有人認為,《項鏈》一文結尾的那句話是作者最殘忍的一筆,也是最得意的一筆,更是畫龍點睛的一筆。我對“殘忍”說不以為然,倒是贊成后兩種說法,只是在認識上有差異,我認為,“最得意的一筆”和“畫龍點睛的一筆”應該是說,莫泊桑最后這一句話以隱喻的方式對全篇作了概括!翱墒牵夷且粧焓羌俚,最多值五百法郎!……”路瓦栽夫人最初向往而不得的那些東西,像佛來思節(jié)夫人的那掛項鏈,原來每個顆粒都是假的;她當初根本沒有想,用十年艱辛換來的這一掛,就像她真真切切領悟到的夫妻生活,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真誠的。不是嗎?!對一個女人來說,擁有了真心實意始終愛她的丈夫應該算是最大的幸事。有人對此說會不以為然,那我們試再設想,讓一個在物質上應有盡有,而丈夫是個極端自私,對其總是三心二意的女人,如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一生》中的女主人公約娜,如果讓約娜和路瓦栽夫人談人生經歷和感想,我敢斷定,被人羨慕的是路瓦栽夫人。所以,說《項鏈》是莫泊桑記述的小人物的一曲愛的頌歌,應該不是言過其實的。
。ü(jié)選自《〈項鏈〉的再評論》,原載《名作欣賞》2000年第2期)
四、《項鏈》的思想意義和主題
瑪蒂爾德的虛榮心并不是一種個別的現象,而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資本主義惡性發(fā)展,大資產階級當權,對人民巧取豪奪,政府中貪污風行,社會上道德淪喪,資產階級驕奢淫逸的糜爛生活和惟利是圖的道德觀念影響到整個社會,追求享樂追求虛榮,成為一種惡劣的社會風氣。這種風氣在小資產階級當中同樣盛行。這個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地位極不穩(wěn)定,他們總想擺脫這種處境而躋身于資產階級的行列。當然,只有少數人獲得了成功,而大多數小資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的競爭中往往落入更加悲慘的境遇。但是,在當時,羨慕上流社會,追求虛榮,已經成為小資產階級人們的普遍的心理特征之一。莫泊桑長期在政府小科員圈子中生活,對于他們有很深的了解,也曾寫過不少作品諷刺揭露他們的庸俗、勢利和虛榮心!俄楁湣分械默數贍柕潞吐吠咴跃褪沁@一類人物,數贍柕聦ψ约旱纳罹秤鰳O為不滿,夢寐以求像上流社會的貴夫人那樣,過起風雅、閑適的生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她把自己的姿色當作手段,加上盛裝艷服和耀眼的首飾,以抬高自己的身價,希望在教育部長的舞會上取得成功。路瓦栽雖然沒有像她那樣強烈的虛榮心,但是,他同樣意識到,在這次舞會上,可以看見全部“大小官員”,那正是瑪蒂爾德施展她的魅力,改變他們的生活處境的好時機。所以,他把這次舞會叫做“難得的機會 ”。路瓦栽之所以費盡周折弄到請柬,又肯于放棄自己買獵槍的打算為瑪蒂爾德籌辦舞裝,都不是單純地為了讓妻子痛快地玩一玩,而是為了爭取這一個難得的時機。由此可見,路瓦栽夫婦的行動和動機,都典型地反映了小資產階級那種求虛榮、向上爬的心理。
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小說中種種描寫不但無情地嘲諷了這種追求虛榮的可鄙風習,而且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面貌,幫助我們去認識產生這種風習的社會原因。
小說中通過瑪蒂爾德這一個人物,描寫了資本主義社會里上、中、下三等人的生活狀況,數贍柕孪蛲氖巧狭魃鐣纳,那里有金碧輝煌的住宅,有精美華貴的衣著和食品,男男女女整天無所事事,以調情取樂,連仆人都是懶洋洋地在客廳里打瞌睡。這是一種不勞而獲、腐朽糜爛的寄生生活,數贍柕潞芰w慕這樣的生活,想擠而擠不進去,原因何在呢?就因為她沒有金錢,沒有地位。小說中寫到,她“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里”,“沒有陪嫁的資產”,因而也就“沒有什么法子讓一個有錢的體面人認識她,了解她、愛她、娶她”,盡管她長得漂亮也是枉然。在資本主義社會里,沒有金錢,沒有地位,也就沒有前途,沒有一切;橐鲆膊焕狻T诜▏,至今還保留著這樣一種風俗,一個待嫁的女子必須有一筆陪嫁費。男方娶親,首先看陪嫁,一個女子如果沒有優(yōu)厚的陪嫁,那么,她就找不到有錢有勢的丈夫,數贍柕聸]有陪嫁費,“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個小書記結了婚”。她的不幸也就是從這里開始的。當然,如果她嫁了路瓦栽之后,安于現狀,不再想入非非,也可能不會發(fā)生后來的悲劇。因為在那個社會中,他們的生活也算得上是小康的水平了。路瓦栽有固定的職業(yè),繼承了一筆價值一萬八千法郎的遺產,平時還略有節(jié)余,他們雇上一個女傭(雖然那是一個語言習俗不同于巴黎的布列塔尼女人,使喚起來不那么得心應手),飯菜里還常能有燉肉?傊,是過得去的了?墒,在那種社會風氣下,像瑪蒂爾德這樣的女人,總認為自己的命運不該如此,總想試一試自己的運氣,擠進上流社會。于是,她以現狀為苦,以向上爬為理想,結果踏上了不幸的道路。
在金錢決定一切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只認衣衫不認人,人們競相以華美的服飾來顯示自己的富有,寒傖的衣衫只會招來上流社會人們的冷遇和白眼。瑪蒂爾德深知其中奧秘,她懂得:既要參加舞會,爭取這向上爬的“一個好機會”,就必須不惜一切,精心籌辦好自己的服飾,這才借來了那串鉆石項鏈,帶來了不幸的禍種。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瑪蒂爾德的虛榮心和不幸遭遇都不是一種偶然的孤立的現象,而有著為當時社會所決定的必然性。
后來,為了賠償鉆石項鏈,他們簽了成千上萬的借約,從此受到高利貸的盤剝,嘗到了“窮人的艱難生活”。他們辭退了女傭,租賃了一個小閣樓住下,數贍柕聯摿巳业拇只睿刻煲獮橐粋銅子與商販們百般爭論。路瓦栽也要在傍晚為商人謄清賬目,在晚上抄寫東西,抄一頁掙五個銅子。十年之后,嬌嫩美貌的瑪蒂爾德變成了粗俗蒼老的婦人,連老朋友都不敢與她相認。這種生活并不算資本主義社會里最底層、最艱難的生活。但是,它與上流社會那種紙醉金迷的生活相比真有天淵之別,使我們看到:在資本主義社會里,貧富懸殊帶來的生活上的差異竟是如此之大,人們一旦落入高利貸的深淵,那就有吃不完的苦頭。莫泊桑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這些不合理現象,而瑪蒂爾德正是在這樣的社會中,為追求上流社會的奢華而不幸地墜入了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就這個意義上講,莫泊桑對于瑪蒂爾德又不無同情之心。
那么,莫泊桑對瑪蒂爾德所羨慕的那種奢華生活抱什么態(tài)度呢?小說中對于項鏈這個小道具的描寫是很能說明問題的。這串項鏈是瑪蒂爾德那個有錢朋友的首飾匣子里最出色的寶貝,瑪蒂爾德戴上它就可以在教育部長的舞會上免遭冷遇,出足風頭。它仿佛是上流社會人們的一個符證,是那里的豪華生活的一個象征。然而,最后發(fā)現那不過是一件騙人的東西,它那耀眼的光彩掩蓋了它的虛假的本質,這個結尾發(fā)人深省。人們可以自然地聯想到:瑪蒂爾德那個朋友在富庶的外表下掩藏著何等虛偽的本相;那一夜豪華的舞會上,珠光寶氣,爭嬌斗妍,然而誰知道那里有幾多真相,幾多偽裝,數贍柕伦非蟮暮廊A生活不過如此,整個上流社會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虛偽的名利場!?《項鏈》能透過上流社會表面的豪華威嚴,揭露出它腐朽、虛假的本質,我們不能不嘆服莫泊桑這種敏銳而深刻的社會觀察力。
。ü(jié)選自陳《〈項鏈〉的思想和藝術》,《高中語文課文分析集》第二冊,廣東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五、《項鏈》的藝術性
這篇小說思想深刻,藝術上也有獨到之處,稱得上是莫泊桑的精心杰作。
莫泊桑的小說很注意刻畫人物性格,而且經常運用心理描寫的手法,不過很少由作者從旁來進行介紹和剖析,而是通過人物自己的語言和行動來顯示人物的內心和他的動機,因此他的小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俄楁湣分鞋數贍柕碌男蜗缶褪沁@樣寫的。作品以大量的篇幅,通過瑪蒂爾德自己的言行,深刻而細膩地表現她的種種內心活動。如寫她看到舞會請?zhí)麜r,先是賭氣往桌上一丟,轉而怒視丈夫,進而傷心落淚,把她那種既是急切地盼望出席舞會,又為自己沒有合適的舞服而懊惱,為丈夫的貧困而悔恨的復雜心理,刻畫得惟妙惟肖。又如瑪蒂爾德在朋友家借首飾時貪婪而焦急的心情,也寫得細致入微。她戴上首飾,在鏡子前左試右試,舍不得摘下,待到發(fā)現青緞盒子里那串非常美麗的鉆石項鏈,她激動得心也跳,手也哆嗦,戴在脖子上,對著鏡子出了神。項鏈的珍貴使她不敢提出請求,吞吞吐吐地表示借意。通過這些心理描寫,一個小資產階級婦女在虛榮心支使下所表現出來的卑俗心理,刻畫得活靈活現。
這篇小說也表現了莫泊桑在小說的情節(jié)構思方面的藝術匠心。小說的主旨在于通過瑪蒂爾德追求奢華而遭受的不幸來諷刺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為了突出這種不幸的悲劇性,莫泊桑特意為主人公設計了一個從逆境到順境,然后再墜入逆境的曲折經歷,從波瀾起伏和對比反襯中,求得強烈的戲劇性的藝術效果。起先,瑪蒂爾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已經使她陷入了絕望的逆境。但是,教育部長舉辦舞會的請?zhí),又打開了希望之門。瑪蒂爾德時來運轉,步入順利的境遇。她為參加舞會而碰到的兩大難題──舞服和首飾,都能想出辦法,得到圓滿的解決。舞會上她大出風頭,眼看就要踏上成功的道路。不料樂極生悲,丟失了項鏈,她的命運頓時生出波折,瑪蒂爾德再次墜入了厄運,以致為項鏈斷送了自己的青春。這樣,人物的命運從逆境轉入順境,又猝然從順境轉入逆境,順境成了逆境的有力陪襯,它升得越高,逆境就越顯得悲慘,瑪蒂爾德受到的懲罰也就更加沉重。
莫泊桑還在小說中安排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小說中一再描寫瑪蒂爾德如何向往上流社會的生活,可是她在舞會前的兩次表現卻出人意料:見到請?zhí),她不但不歡喜,反而發(fā)怒,準備好舞服,她不但不高興,反而發(fā)愁。這種意外的表現吸引讀者去探究人物的心理和動機,同時又使情節(jié)的發(fā)展出現波瀾而不顯呆板。丟失項鏈的偶然事件使人物的命運發(fā)生根本的變化,也成了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轉折點。小說的結尾,作者又出人意料地讓主人公在備受生活艱辛之后又經受一次精神上的打擊,對她的虛榮心給以雙重的懲罰。最后,小說在瑪蒂爾德路遇故友、發(fā)現贗品的情況下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使得全篇的思想深度和藝術效果都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小說中這些出人意料的情節(jié),讀來奇而可信,并不使人懷疑它的真實性,其原因就在于它們都符合人物性格表現的必然性,同時也與作者注意安排伏筆,進行鋪墊的巧妙構思是分不開的。小說的開端,作者就大段地介紹了女主人公好虛榮的性格,這段文字雖是靜態(tài)的描寫,卻為后面描寫人物、開展情節(jié)提供了可靠的依據。文中還提到瑪蒂爾德與她朋友佛來思節(jié)太太的關系,這一線索寫來漫不經心,卻成了后面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數贍柕陆桧楁、賠項鏈、知道項鏈是假的,都與此緊密相連,細心的讀者還可以發(fā)現,作者在描寫瑪蒂爾德向佛來思節(jié)太太借項鏈、還項鏈時,后者都有一種滿不在乎的態(tài)度。這里蘊藏著一個暗示──那項鏈并不是什么值錢的首飾,最后點穿項鏈是贗品,讀者回味前事,恍然大悟。這就是《項鏈》中許多情節(jié)讀來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重要原因。
【項鏈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晚霞項鏈》教案與反思04-16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yōu)秀教案設計06-08
《楊氏之子》教案設計02-11
認識南瓜教案設計02-11
白帆音樂教案設計01-25
食物的變質教案設計02-23
《多彩的拉花》教案設計02-25
斜拋運動教案設計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