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小品》的讀后感
《雅舍小品》是梁實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篇篇精致,優(yōu)雅、幽默、有趣,常旁征博引,信手拈來渾然天成,會心一笑中品味社會百態(tài)。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雅舍小品》的讀后感相關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雅舍小品》的讀后感【1】
首先感謝張思東學長對我文學上的支持,贈予我大量書籍供我閱讀以提高寫作水平,此《雅舍小品》即為其一,當然,張思東學長作為一名退伍老兵,我們的關系也是極好的。
初捧此書,我?guī)缀跏且豢跉庾x完這本不厚的小集子的。
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的寫作背景,1946年,因為戰(zhàn)亂,梁實秋先生入蜀,居住在今天重慶北碚一棟筑在山坡上的房子。烽火連天,人心未定,實秋不寫“與抗戰(zhàn)有關的”,用筆名給當時的某報寫專欄。至于為何命名“雅舍小品”,其實并非文人自拔雅興,強冠雅名,實則是當時那棟房子的女主人名字有雅字,為了方便郵差,便命名雅舍。
讀此書作品,談不上宏大的行文邏輯,但卻清新自然,內(nèi)容涉及的題材都是平凡不過,普通人不大注意的生活瑣碎,正如梁先生在《雅舍》一文所寫:長日無俚,寫作自遣,隨想隨寫,不拘篇章。但在作者的筆下卻別有趣味,令人讀後有深得我心之感,可見作者獨有的智慧和過人的洞察力。梁先生成長于北京,也去過西洋。國人的劣習看多了,西洋人的偏見也遇了不少。但他既不大罵中國人的劣根性,也不需要用嚷直了嗓子的自豪來掩飾私底下的自卑。他只是平平靜靜的說,悠悠緩緩的說,把所有好的壞的都說成諧趣小文,有自嘲,有寬容,即便是譏諷也充滿善意。
所居雅舍,其實“籬墻不固,門窗不嚴”,甚至還有鼠子亂躥,蚊蟲騷擾,對此,梁先生對此也“沒有法子”,但在他筆下,有牙的相鼠上跳下躥,跟梁先生捉起了迷藏,而聚蚊成雷的雅舍讓梁先生頗感“蚊”風之盛,意外發(fā)現(xiàn)這雅舍之內(nèi)的蚊子,骨骼清奇,“都像是硬的”,但他“仍安之”,等待寒冬驅(qū)逐,還詼諧道“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住在雅舍”,讓讀者頓生疑竇,與鼠斗,與蚊戰(zhàn),也能打出風采,打出風格來?
隨后,梁先生筆鋒一轉(zhuǎn),對月光下雅舍的描述,頓讓人覺得涓涓細流,涌入心田,尤其那句“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落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直到興闌人散,月光逼進窗來,助我凄涼。讀之頓有身臨其境之感。而這樣的精致妙趣之段子,隨處可見,其中固然有國難當頭的映照,雖是逆境,但可見作者的'熱愛生活之心亦不減絲毫。在某種意義上講,“雅舍”甚至成為梁實秋心靈的慰藉。
翻看此書目錄,明眼人都能發(fā)現(xiàn),梁先生為每篇文章所取標題,都是短短幾個字,比如《孩子》,比如《衣裳》 ,甚至一個字“病”也能成為標題,既不見遣詞造句般的華麗辭藻,也不見氣勢恢宏的字字璣珠,但短小精悍的標題之下,往往都是一篇真性情滿紙流露的精品,比如《畫展》一篇,簡直可說是極盡挖苦揶揄之能事了,說畫展全作商業(yè)考量,其成功“在畫法上是之謂畫蠢”,雖然現(xiàn)在看來,實在有失公道。比如《孩子》,雖然通篇是列舉孩子難伺候的社會世態(tài),但卻是對孩子家教的詼諧說道,所謂子不教,父之過,便是梁先生之觀點。在《狗》一文中一句“別人的狼狽永遠是一件可笑的事”,讓通篇談狗的小文頓現(xiàn)人生頓悟,從狗身上影射社會世態(tài),倒也精到。又比如在《牙簽》一篇,他譏諷“已經(jīng)剔牙竣事而仍然叼著一根牙簽昂然邁步于大庭廣眾之間者,我們只能佩服他的天真”,處處讓人拍案叫絕。梁先生若生在當今的網(wǎng)絡時代,肯定是論壇上叱詫風云的鋼牙大將,如《不亦快哉》一篇,句句荷槍實彈,火藥味實足。也難怪他會因一個有關翻譯的學術問題及“文學的階級性”與另外一位錙銖必爭的魯迅先生興起一場世紀之戰(zhàn),搞到灰頭土臉,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后只好黯然去家離鄉(xiāng),一心向?qū)W,埋首書齋課堂,從此淡薄仕途。
雖然在原則問題上,梁先生始終表現(xiàn)孤傲,堅守陣地不退讓,但他也說過: 即便諷刺文學,也需要“宅心要忠厚,作者雖然盡可憤世嫉俗,但是在心坎里還是一股愛,而不是恨,目的不是在逞一時之快,不在‘滅此朝食’似的要打倒別人!边@是一種讓人欽佩的大度,尤其是在今天這樣社會浮躁隨處可見的大背景下,如何建構(gòu)和諧的對話機制,如何保持淡定的對話心態(tài),這于每個階層的對話者而言,都是一個必修課,在社會矛盾呈現(xiàn)井噴的態(tài)勢下,領導者如何保持淡定,如何“宅心忠厚”,傾聽不同的聲音,甚至是那些沉沒的聲音,尤其珍貴。
我想,梁實秋先生所展現(xiàn)的并不是其豐富人生閱歷下鑄就的小資或是另類格調(diào),而是對世態(tài)的雅興所致,以豁達的情懷面對世事百態(tài),以調(diào)侃的心態(tài)面對各種不安和失意,又何嘗不是一種難得的雅興呢?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與其被淫雨蛙聲攪得心神不寧,不如淡然篤定的吟首小詩。這樣的境界不僅讓梁先生“最足令人低徊”,也是我輩心向往之的安好現(xiàn)世。
《雅舍小品》的讀后感【2】
《雅舍小品》是一本雜文集,《雅舍小品》中的“雅舍”,即作者的居室。在抗戰(zhàn)期間,作者因避戰(zhàn)火而到了四川的北碚,跟同學吳景超夫婦合資在北碚買了一幢房子。由于房子筑在路邊的山坡上,沒有門牌,郵遞不便,便用吳景超夫人龔業(yè)雅的名字,替居室命名為“雅舍”。后來,他應邀在重慶出版的《星期評論》寫專欄,以“雅舍小品”為欄目,每星期一篇,每篇二千字,以筆名“子佳”發(fā)表,寫了十多篇。雖然后來《星期評論》停刊,但“雅舍小品”還是繼續(xù)寫下去,散見于重慶,昆明的一些刊物?箲(zhàn)勝利后,梁氏有意把作品輯為一冊,交商務印書館印行?墒怯捎诋敃r內(nèi)戰(zhàn)方殷,終因紙張?zhí)F而無法即時出版。直到臺灣后,才由正中書局出版。
作者梁實秋,原名梁治華,字實秋,原籍浙江杭縣,生于北京。著名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曾與徐志摩、聞一多創(chuàng)辦新月書店,主編《新月》月刊。后遷至臺。歷任臺灣師范學院英浯系主任、英語研究所教授、文學院院長、國立編澤館館長。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偏見集》、《秋室雜文》、長篇散文集《槐園夢憶》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等。主編有《遠東英漢大辭典》。
讀《雅舍小品》有兩點體會:
一是要提高語言的藝術性!堆派嵝∑贰敷w現(xiàn)了梁實秋的語言功力,寥寥數(shù)句就能把意境勾勒出來,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作者所感受的那種情景。例如全集開篇的《雅舍》一文中對雅舍夜景的描寫“雅舍最宜月夜——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一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保7、8個短句就把雅舍夜景的寂靜、優(yōu)美,動和靜的交融呈現(xiàn)到你面前,讓美感撲面而來。同時,作為文學評論家,梁實秋一直認為,文學批評不是鑒賞,而是判斷。他說,“判斷有兩層步驟——判與斷,判者乃分辨選擇之功夫,斷者乃等級價值之確定,其判斷的標準乃固定的普遍的!边@個普遍的固定的標準是什么呢,梁實秋說:“常態(tài)的人性與常態(tài)的經(jīng)驗便是文學批評的最后標舉。”對于文學批評的目的,梁實秋認為:“文學批評根本不是事實的歸納,而是倫理的選擇,不是統(tǒng)計的研究,而是價值的否定!睋Q言之,批評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對紛繁復雜的藝術作品作價值判斷,指出哪些作品是偉大的,哪些是低劣的;另一方面,批評家還需指出這些作品哪些是符合倫理的,他們又是如何符合的。梁實秋批評語言的幽默性掩藏著字里行間,于輕松中見其深意,如《年齡》一文中作者寫道“在飲宴席上,如果有面無皺紋的年高名婆在座,不妨含混的稱贊她駐顏有術,但是在點菜的時候,不宜高聲的要點雞絲拉皮。”語言詼諧幽默,但卻包含著諷刺之意,作者風趣的語言,讓人忍俊不禁,會心一笑同時也引起自我的反思。
二是文章要勤寫勤練。整部雅舍小品取材之廣,“在紛繁蕪雜的大千世界中頡取一鱗一角都可成文。”無論是《吃相》還是吃飯用的《圓桌和筷子》,或是《理發(fā)》《男人》還是《麻將》《下棋》等,凡于生活中之事之物,梁實秋皆可信手拈來,娓娓而談。而且都極具其風趣和個性。這是日積月累的過程,我們作為研究人員,文字能力是主要能力之一,同樣要勤寫勤練,把過程積累起來,從量變走向質(zhì)變。
【《雅舍小品》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梁實秋《雅舍小品》雅舍、拜年11-11
梁實秋雅舍小品解讀10-28
梁實秋雅舍小品簡介11-28
梁實秋《雅舍小品》謎語11-15
梁實秋寫的雅舍小品11-20
梁實秋《雅舍小品》讀后感范文07-28
梁實秋雅舍小品讀后感11-29
梁實秋雅舍小品評價10-29
梁實秋雅舍小品語錄集萃10-23
梁實秋《雅舍小品》憶沈從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