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承志黑駿馬中學(xué)生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張承志黑駿馬中學(xué)生讀后感
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這就是所謂讀后感。下面小編帶來的是 張承志黑駿馬中學(xué)生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漂亮善跑的我的黑駿馬喲,栓在門外那榆木的車上,善良心好的我的妹妹喲,嫁到了山外那遙遠的地方······我舉目眺望那茫茫的四野喲,那長滿艾可的山梁上有她的影子;黑駿馬昂首飛奔跑上那山梁,那熟悉的綽約身影喲,卻不是她”,《黑駿馬》,多么蒼涼古樸的調(diào)子啊。它那質(zhì)樸無華的悲劇故事,深沉真摯的愛情,優(yōu)美悲愴的旋律,世世代代給伯勒根草原的牧民以銘心的感覺!
在尋根文學(xué)小說《黑駿馬》中,作者張承志有意識地使少年白音寶力格和姑娘索米婭的悲劇愛情暗合了古歌《黑駿馬》所傳唱的愛情故事。哥哥策著矯健壯碩的黑駿馬回到草原里尋找昔日的姑娘,歷經(jīng)了千辛萬苦,卻發(fā)現(xiàn)那熟悉的綽約身影并不屬于自己要找的妹妹。盡管小說中,白音寶力格找到了索米婭,但是索米婭已然嫁作他人婦,不再是屬于白音寶力格的姑娘了。
小說情節(jié)沿著“來——離去——歸來——離去”的時間線索發(fā)展。為防止白音寶力格學(xué)壞,父親把他送到了白發(fā)額吉家里教養(yǎng)。長大成人的白音寶力格渴望知識,離開草原去學(xué)習畜牧獸醫(yī)。半年多后白音寶力格回到草原卻發(fā)現(xiàn)索米婭已經(jīng)懷了黃毛龜希拉的孩子,面對奶奶和索米婭出乎意料的態(tài)度,絕望、傷心痛苦之下離開了草原。九年之后,又回到草原尋找奶奶和索米婭。小說采用現(xiàn)實的經(jīng)歷與過去的回憶穿插、交替呈現(xiàn)的表現(xiàn)形式,把白音寶力格少年時的悲傷、痛苦、憤怒和如今的愧疚、忐忑不安、迷惘展現(xiàn)地活靈活現(xiàn)、淋漓盡致。
在罪惡的果實揭曉之前,一切都是那么的平靜、相安無事。但那只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不把美好的東西撕裂得鮮血淋淋再呈現(xiàn)出來,怎么能算得上是優(yōu)秀的作品?既然要暗合古歌《黑駿馬》,既然要“尋根”,既然注定是悲劇,那么不是黃毛鬼希拉玷污了索米婭就會是別人,不是索米婭失貞就會是白音寶力格變心,反正不是以這種方式就會是以另一種方式。
不管現(xiàn)代人多么極力主張男女平等,部分女性始終高舉女權(quán)主義的旗幟,女性獨特的心理、生理特征注定絕大部分的她成為弱勢群體。奶奶、索米婭、其其格,就是生活在草原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盡管奶奶是草原上有名的慈祥善良的白發(fā)額吉,總是一本正經(jīng)地講述許許多多的睿智的哲理,從不怠慢任何生命盡管那是罪惡的果實,但她只不過是個死了丈夫,有沒有兒子兒媳孝順,還要養(yǎng)育孫女的老寡婦。盡管索米婭心有所屬,卻遭遇了厄運;盡管最終與“巴帕”白音寶力格相見,卻不能任性地做回他的“沙娜”,只能由林老師——在我看來是寄托著索米婭真實情感的化身——代為訴說那些不能出于索米婭之口的話語。盡管在最艱難的時刻,其其格都沒有被奶奶和索米婭拋棄,但是達瓦倉并不喜歡這個與自己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孩子,留在她心靈深處的創(chuàng)傷不僅不會愈合,反而將隨著漸通世事而留血發(fā)疼。其實她們并沒有過錯,那么又是什么導(dǎo)致了她們的悲慘命運?在草原上,男性才是力量、生命、希望的象征,是頂梁柱。對于失貞的女人,對于沒有父親的嬰孩,盡管有同情、有憐憫,卻沒有絕對的、無條件的、無隔閡的接受。
小說中奶奶、索米婭、黃毛鬼希拉都遵循著草原人民世世代代的“根”,其中就包括偉大的母性、對生命的重視以及野蠻愚昧的性觀念、。不然你難以想象、解釋:一向睿智的白發(fā)額吉竟然會說出“女人——世世代代還不就是這樣嗎?”、“知道索米婭能生養(yǎng),也是件讓人放心的事”、“希拉也沒有太大的罪過”之類的話,還若無其事地張羅婚事,阻止白音寶力格向希拉尋仇;溫柔善良的索米婭,竟然會用古怪、遲疑的目光防備白音寶力格對她的孩子不利;身為造成愛情悲劇的邪惡力量的希拉,玷污了草原上那么多的女性,竟然還能安然無恙地生活下去。
那么白音寶力格為何兩次來到草原,又兩度離開草原?那是因為白音寶力格沒有在草原上尋找到足夠讓他忘記他的“根”的事物。他并不是土生土長的牧人,盡管他在那里成長、成人,也掩蓋不了他不是奶奶的親生骨肉,而是來自公社的事實。在對待希拉和孩子的問題上,奶奶和索米婭的出乎意料的、與自己迥然不同的態(tài)度,令白音寶力格感到無法忍受、無人理解的孤獨。他無法容忍奶奶習慣了的那種丑陋的草原習性,他向往、追求更純潔、更文明、更尊重人、更富有事業(yè)魅力的人生。然而,在他所向往的文明社會中,也充滿了刻板枯燥的公文、無休無止的會議、人與人之間的不斷摩擦、一步步逼人就范的的關(guān)系門路等一系列令他心生厭惡的事物,一點點消磨他對所謂的文明社會的向往。漸漸地,他不敢確定到底哪里才是他的“根”,他感到迷惘、忐忑。
雖然,作者張承志在小說中表達了因無法判斷草原文化與文明社會文化誰優(yōu)誰劣而無從抉擇的迷惘與徘徊,但是他依然留下了充滿光明的念想:懷著一顆更豐富、更濕潤的心去迎接明天,循著一條純潔的理想之路走向明天。人們總是在永遠失去之后,才想起去珍惜往日唾手可及的一切,包括親情、愛情。但是往事不能追趕,遺憾已經(jīng)無法彌補。過去的終將逝去,唯有眼前的才是最需要抓緊的。畢竟,能承受住厄運的打擊,由此變得成熟、堅強,明曉愛憎因由,再以嶄新的姿態(tài)迎接未知的明天,是人生之幸。
【 張承志黑駿馬中學(xué)生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張承志黑駿馬中學(xué)生讀后感11-08
黑駿馬讀后03-15
《黑駿馬》讀書筆記06-15
黑駿馬讀書筆記04-07
【精華】黑駿馬讀后15篇03-15
《黑駿馬》讀后感10-21
黑駿馬的讀后感05-05
黑駿馬讀后感07-28
黑駿馬讀書心得02-09
讀《黑駿馬》有感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