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遙遠的青春》的讀后感
看到“北大荒”三個字,90后的孩子們多少有些不屑一顧,仿佛那是來自于遠古的蠻荒之地,是未開智的勞動人民出賣苦力的場所;蛟S是因為它太過直白的名字,或許是教育沒有重視過對它的立體解讀,不算長的時間距離竟然產(chǎn)生了如此大的間隙,讓時代的雙手觸碰不到它的內(nèi)在,讓現(xiàn)在的青年人不愿放下架子去端詳它豐滿的面龐、聆聽它真實的故事。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曾經(jīng)也是對“北大荒”存在過或多或少的偏見,認為那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一種存在,是沒有價值的過往。曾經(jīng)的北大荒知青,也是滿腦子的口號、老實的有些傻氣的人。直至從圖書館匆隨便拿起一本書匆匆趕路,我才沒有過多期待的翻開本書的書頁,嘗試著閱讀那段歲月。
那些知青遙遠的青春就這樣被拉了特寫,我才發(fā)現(xiàn),他們在和我們一樣大的時候,也有著同樣沸騰的熱血。
關(guān)于痛苦
那時的國家和現(xiàn)在的國家對于同齡人來說,一定是不相同的。不相同的原因很多,也并不是特別的模糊,但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當時的祖國沒有能力給他們提供充足的物資條件,讓他們和我們一樣小資。所以他們不得不做苦力,手磨出血,腰累得直不起來,一連吃十幾天的白菜湯,冬天穿的像狗熊依然凍得發(fā)抖……這是他們的痛苦,實實在在的疼,從指尖傳到心里,一個勁的顫。我們現(xiàn)在不愁吃喝,但愁學習學不會,工作找不著,人際關(guān)系搞不好,錢不夠花……這是我們的痛苦,有時候別人覺得不算什么,可自己就是覺得比天大。如果把兩代人的痛苦交換過來,也許都無法承受對方的.重量。
物質(zhì)和精神說起來有明顯的界限,但靠的越近,反而越分不清。我們都痛,沒有誰服誰的道理。時間和地域分的是座位,但在青春年少時,都有一個叫痛苦的老師在教一門叫做成長的課。
關(guān)于愛情
在愛情這方面,我找不出什么太過不同的地方,估計是當時的女青年比現(xiàn)在的要主動一些?應(yīng)該是這樣,無論什么年代、什么地方,青春中關(guān)于愛情的篇章都可以譜寫的華麗動人,沒有什么能夠抑制情感的滋生乃至瘋長。他們和我們都一樣,孤單無依的渴望有個港灣,甜蜜牽手的渴望有個未來。
關(guān)于事業(yè)
無疑,這一方面又是如齒輪的咬合般相似相同。早已經(jīng)鋪好路得就那么幾個,大部分人還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走,找不到清晰的方向,看不到美好的明天。還是一樣,有一部分人渾渾噩噩、得過且過。有一小部分人,利用別人揮霍的時間,堅持做著有意義的事,當時看不到,實則為機會來臨做著最充分的準備。于是,北大荒的知青們走過的不同的路上,又要迎來新的一批人,只是新的這批人可能不知道,他們被分到那條路上,不是命運的安排,而是自己的選擇。
關(guān)于信仰
我不知道著是否可以被稱作是信仰。那些知青為了入團、入黨,拼了命的好好表現(xiàn),因為這些東西在他們心中是無比神圣的,讓他們心之所向,由此讓他們有足夠的動力去要求自己。而現(xiàn)在的我們呢?在某些時候,我們被稱作“沒信仰的一代”。我們不信神、不信鬼,曾經(jīng)的神圣與光榮到現(xiàn)在失去了光環(huán),不能說一文不值,但起碼分量很輕。于是,我們的思想自由了,沒有一些冥冥之中的禁錮,同時也沒有了支撐點。這是進步還是退步?是值得慶幸還是應(yīng)該感到悲哀?真的很難說,沒有信仰,是一種輕松還是另一種沉重。
輕合書頁,我對“北大荒”和“知青”已經(jīng)有了另一種認識。他們與我們一樣,有歡笑,有淚水,有拼搏,有沮喪。我相信,北大荒雖荒涼,確實他們?nèi)松凶顬闈饽夭实囊还P。
他們的青春可以用遙遠來形容,而我們,正在青春的路上。
我一直告訴我自己,我是一個不甘平庸的人,我和周邊的人不一樣。我會和他們一樣享受美好的青春時光,但是與此同時,我更是在積蓄力量,一步一個腳印,等待適當?shù)臅r機,走出“北大荒”,迎接自己創(chuàng)造的美好未來。
【《致我們遙遠的青春》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致我們遙遠的青春》讀后感07-02
我們遙遠的青春作文06-28
致青春,致最好的我們!01-20
致青春致我們作文06-03
我們遙遠的青春觀后感09-25
致青春的我們,歲月的我們05-08
致青春的我們作文07-02
致我們的青春作文08-10
致我們的青春作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