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陳奐生上城》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陳奐生上城》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陳奐生上城》讀后感 1
《陳奐生上城》通過主人公上城的一段奇遇,生動地刻畫出處于社會變革時期的農(nóng)民,雖然背負著歷史因襲的重負而步履維艱,卻終于邁出了走向新生活的第一步,從而形象地概括了農(nóng)村現(xiàn)實生活發(fā)生的可喜變化,農(nóng)村經(jīng)濟政策的調整給廣大農(nóng)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作品中的陳奐生已經(jīng)摘掉“漏斗戶”主的帽子,“屯里有米,櫥里有衣”,抽空還可以進城賣農(nóng)副產(chǎn)品,當然還可以買頂“新帽子”。隨著物質生活的改善,他開始渴望過精神生活,希望提高自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于是總想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經(jīng)歷的事情”。而此事終于在他上城時“碰”上了:因偶感風寒而“坐上”了縣委吳書記的汽車,“住上”了招待所五元錢一夜的高級房間。在心痛和“報復”之余,“忽然心里一亮”,覺得今后“總算有點自豪的東西可以講講了”,于是“精神陡增,頓時好像高大了許多”。這種陳奐生式的精神滿足似乎與魯迅筆下的阿Q有著血緣關系,而我們也只能帶著“含淚的微笑”來看待這一人物的這段奇遇。正如作者本人所說:“我寫《陳奐生上城》,我的情緒輕快而又沉重,高興而又慨嘆。我輕快,我高興的是,我們的情況改善了,我們綞前進了;我沉重、我慨嘆的是,無論是陳奐生們或我自己,都還沒有從因襲的重負中解脫出來。這篇小說,解剖了陳奐生也解剖了我自己,希望借此來提高陳奐生和我的認識水平、覺悟程度,求得長進!边@段肺腑之言,正是作品的題旨所在,反映了作者對陳奐生們的精神世界的嚴肅探索和對我國農(nóng)民命運的深沉思考。
《陳奐生上城》不僅在思想內(nèi)容上有所開拓,而且在藝術形式和表現(xiàn)手法上“土洋結合,寓洋于土”,富于創(chuàng)新。小說在塑造人物時基本上采用我們民族傳統(tǒng)的藝術手法,即通過人物個性化的動作、語言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性格,與此同時,也借鑒、吸收外國小說的某些長處。如細致入微地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有意識地將敘述、描寫與人物心理分析
結合起來,以更深一層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小說情節(jié)基本按照時空順序展開,但也有跳躍和切入,且在敘述、描寫過程中表現(xiàn)人物的意識流動。作品語言樸實凝練,幽默風趣,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和輕松的喜劇色彩。藏莊嚴于詼諧之內(nèi),寓絢麗于素樸之中,構成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略讀高曉生《陳奐生》系列小說(《“漏斗戶”主》、《陳奐生包產(chǎn)》、《陳奐生出國》等),作品所反映的農(nóng)民陳奐生的人生歷程:“上城”為其生活帶來轉機,“包產(chǎn)”使他找到歸宿,“出國”則標志著他走向成熟。從這個人物的“人生三部曲”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國農(nóng)村在經(jīng)濟體制改革中所發(fā)生的深刻變化和廣大農(nóng)民艱難行進的身影。作者高曉生善于在普通農(nóng)民的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揭示具有重大意義的社會問題,探索我國農(nóng)民坎坷曲折的命運與心路歷程的變化,文筆簡煉幽默,格調寓莊于諧,可謂新時期文苑獨樹一幟。
《陳奐生上城》讀后感 2
陳奐生的形象,像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民一樣,辛苦誠實,患得患失。我很佩服高曉聲駕馭農(nóng)村題材的能力,在其中我仿佛看到許多樸實的,又有些畏縮的農(nóng)人們。其次是無論劇作家還是小說家總要面對的問題,那就是如何使文章讀來有趣,令人掩卷深思,品咂玩味。
談及文字,就容易想到煉字,傳神的文字可以為文章起到極重要的推動作用。開篇“悠悠”二字就極為精準!坝朴啤敝辽僭谌齻方面道出陳奐生的狀態(tài)。首先是行為行動上,他不擔心路途遙遠,因為他個兒高,腿長,三十里的路,竟經(jīng)不起他一走;其次是精神上的“悠悠”,他上城賣油繩,是不擔心賣得完與賣不完的,他只是個老實人,不投機倒把,靠自己一點手藝,賺幾個活錢。這讓人感到一種農(nóng)民特有的精神,在經(jīng)歷無可奈何的創(chuàng)傷之后,沒有任何的怨言,好機會降臨的時候,也從不便得更加投機取巧,只是老老實實的爭取讓生活減輕些負重。他們的精神總是顯出驚人的韌度,他們總有這樣磨折不垮的精神。他們不善言談,甚于木納,卻又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他們渴望殷實的生活和簡單的幸福,看夕陽染紅云朵,看朝霞玫瑰色的容顏,然后老去!坝朴啤辈恢潦怯崎e的甚至是那種說不清是自來就有或后天形成的心理,這種狀態(tài)大概與土地有關。
然后是文章的深意。遲子建有篇“西街魂兒”參悟許多時候,才看到一絲人性,而老舍的“歪毛兒”是怎樣也覓不透徹!瓣悐J生上城”確要表現(xiàn)出農(nóng)民上城的生活,很寫實。陳奐生的表現(xiàn)是放在哪一個農(nóng)民身上都極有可能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而“西街魂兒”就是很個別的現(xiàn)象,是對人性的詰問!巴崦珒骸眲t是極富象征之意味,白人祿的病不是病,是看到了別人的`病態(tài)而以為自己病的扭曲,直指內(nèi)心是令人畏懼,也是令人贊嘆的精神。陳奐生是大眾化的人物,作者對他的描寫也是盡量讓他融于大眾的,否則,就不會有他的思維不敏捷,他的記憶不精準,他的風格不突出。他最后是神氣了,但那幾乎是一種令人覺得可笑的神氣。不過想想,也便明白這是不可笑,甚至眼中充滿淚光。既然辛苦掙來的錢已經(jīng)不能挽回,又何不如找一些借口來壯門面。我看到一個農(nóng)民,不,甚至使許多農(nóng)人他們心里那點殘留的可憐可笑的幻想與心里。
其實,那些堅忍不拔的意志,正來自于這些看起來令人輕蔑的幻想,我不知道這些竟是以抵抗生活的重壓。
《陳奐生上城》讀后感 3
曉聲的這篇《陳奐生上城》,通過主人公陳奐生上城的一段經(jīng)歷,刻畫出一個處于社會變革時期的農(nóng)民,在新的社會面前的所作所為,展示了一個中國最低層的農(nóng)民的樸實憨厚,在新的經(jīng)濟政策下所受到的實惠,和一個積極的精神面貌。
在我還在讀這篇小說時,我便開始同時思考陳奐生與阿Q到底有無一定的聯(lián)系。當我讀完時,雖然我無法給一個確定的答案,但我覺得至少陳奐生是兩個本質上截然不同的角色,他們擁有的是兩個徹底不同的背景和命運。阿Q和陳奐生之間不能簡單地劃等號!
在我的理解中,陳奐生是一個典型的底層中國農(nóng)村農(nóng)民形象:一方面他秉承了中國農(nóng)民自古以來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他既勤勞節(jié)儉、又樸實憨厚;另一方面他又未能脫離傳統(tǒng)的尊卑等級觀念(這點評價可能有點過甚,其實就是那種很強的一種官意識)的束縛。
我的認識僅僅就是這兩點,我覺得陳奐生和阿Q就是掛不上邊的,而且對于陳奐生的理解不能只局限于說他是個未曾覺醒的農(nóng)民,似乎應該向更深層次的現(xiàn)實意義去挖掘。
首先,他的勤勞節(jié)儉,樸實憨厚,是不用贅述的,無論是從他的身份,還是他的言行,都無不體現(xiàn)著這些美好的品質,自然是無可非議的。有爭議的就是關于他在旅館的所作所為和當時的心理及言語。
在那里高曉聲這樣寫道:“(陳奐生)推開房間,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猶豫:“脫不脫鞋?”一轉念,忿忿想道:“出了五塊錢呢!”再也不怕弄臟,大搖大擺走了進去,往彈簧太師椅上一坐:“管它,坐癟了不關我事,出了五元錢呢!薄仡^看剛才坐的皮凳,竟沒有癟,便故意立直身子,撲嗵坐下去……”
單單從這里看,似乎可以說陳奐生幾乎就是個阿Q式的家伙——一種愚蠢而又簡單的`報復心理。這是一點,對于認為陳奐生和阿Q很是相象的同學來說,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認為陳奐生有著嚴重的自我安慰心理也就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
體現(xiàn)這一點的地方很多,例如他對自己不明不白地就失去了五元錢的一種理解,還有在回家的路上所想的對自己的老婆的托詞,似乎無不體現(xiàn)這個中國人自古以來的精神幽靈。
但我不禁要問要想,表面現(xiàn)象的背后,是不是真正的說明了他有虛榮心,是不是他容易滿足,他這種處事的方法和態(tài)度是不是精神勝利法?我不喜歡講到什么,不管他的現(xiàn)實意義就靠到一個典型或是什么主義上去。我寧可他的出現(xiàn)不是一個必然,而是作者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個獨到人物。其實,我以為討論一個人的品質如何,最重要的是看一個人欲望的大小。
對于陳奐生來說,他只是個老實的莊稼人,他根本就沒有什么過分強烈的欲望,頂多就是買頂帽子,賺點談資罷了。如果說僅僅因為他的追求低,就說他容易滿足,那豈不是很怨?至于精神勝利的一說,我覺得樂觀和精神勝利有時是很難分辨,甚至有時可以混為一談,重要的是看人物具有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如果一個人樸實,那么處理問題就想得開,自然就不是什么精神勝利法;如果一個人小心眼,那么對待利益問題就自然不得法,卻硬要讓他解決得讓大家感到合乎道德,肯定就只有精神勝利法了,自我安慰了。
至此,我覺得陳奐生就是陳奐生,和阿Q根本就沒有也不會有必然的強加的聯(lián)系。陳奐生是個老實的新中國農(nóng)民。
至于那個時代的人來講,還是我們現(xiàn)在這個時代的人來講,我想不管是誰要真的和書記沾上上了關系,自己不會不對人說,別人也不會熟視無睹的,還有住賓館里陳奐生的舉動有點夸張和過分,但誰能保證說現(xiàn)在就有人不會有這樣的想法甚至比這個更斤斤計較的做法呢?
我想一切都不僅是陳奐生一個人的錯,只是中國幾千年以來的一個傳統(tǒng)而已,早已經(jīng)根深蒂固了。相同性質的“打江山”和“坐江山”的笑談至今不還在被大家爭論著不休就是一個例證。所以若是誰還在那里喋喋不休,亟亟歪歪地說什么農(nóng)民和市民是兩個層次,那簡直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完全就是垃圾。
【《陳奐生上城》讀后感】相關文章:
有關《陳奐生上城》教案03-19
《陳奐生上城》教案分析03-19
高中語文《陳奐生上城》教案09-11
白帝城上作文07-25
戀上一座城作文08-29
戀上一座城——深圳02-20
《夜上受降城聞笛》譯文賞析09-24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的原文及賞析11-14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原文及賞析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