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讀后感3000字
我們仨讀后感3000字1
《我們仨》讀完有些日子了,很有些感觸,卻遲遲沒有動筆,我想等自己靜下來,走出世俗的瑣碎與煩惱,在一個澄澈清明的境界里,來解讀我所看到的《我們仨》?墒,我竟然不能夠;蛘哒f,年近不惑的我,其實還“惑”著,而且,“惑”得還不輕,“惑”到找不見了支撐。如果說,還有那么一點支撐的話,那么,就是白發(fā)高堂,就是膝下稚子了。
可是楊絳她有什么?她什么也沒有了。他們仨,一路走來,失散了,丟了一個,又丟了一個,只剩下了她自己,住在曾經(jīng)被他們稱作“家”的三里河寓所,用自己的筆,懷想他們仨曾經(jīng)擁有的歲月。
我總是忍不住要想,每一個清晨,從殘破的夢里醒來,窗外,晨曦尚薄,屋里,黑暗像推不開的帳幔,一個人,靜靜地躺著,她,一個耄耋老人,是不是用獨自囈語的方式,在呼喚著熟睡的親人?永無止息的訴說,訴說給無邊的寂寞。每一個夜晚,那種真正的、靜得如同死亡的夜晚,放下筆,摘下老花鏡,一個人,走到水池邊洗臉,看到面前的鏡里,有著她清瘦的容顏,她會不會伸出枯瘦的手,捋一捋日漸稀疏的花白的頭發(fā),說,頭發(fā)又長了,鐘書,替我剪剪?一回頭,啞然失笑,笑出眼窩里一汪抹不去的淚。永無止息的思念,思念著走遠了的親人。
也許我是錯的,楊絳她不寂寞。思念是一定的,但她不會是一個把痛苦當做日常功課的人,最起碼,她不是石評梅,沒有“把剩下的淚水,都灑在你的墳頭”,直到“再也不能來看你的時候”。她從石評梅黃廬隱的時代走來,一路上有她的鐘書相伴,沒有生活的困頓,沒有情感被遺棄被背負的傷痛,她的心里,滿滿當當?shù)模b著他們一起走過的歲月,每一個日子,都可以讓她長久地咀嚼,品咂,回味,咬爛了,嚼碎了,吐出來,是《我們仨》,是《走在人生的邊上》,是《我們的錢媛》,這樣,在她終于回到親人身邊以后,我們還可以繼續(xù)咀嚼她,咀嚼他們曾經(jīng)擁有的歲月。
想起了上周六在沙龍上,大家關(guān)于死亡的一系列見解。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瞬間起,就注定了死亡的必然,也就是說,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漫長的準備死亡的過程。這話是喬忠延老師說的。他還說,一個人,走出了別人的記憶,那么,對于這個淡忘了他的人來說,他已經(jīng)死了。不管是誰,走到了生命中新的階段,就等于親手埋葬了自己的過去,那個舊他,死了。死亡時最尋常的,尋常的好像是日出月落,花謝草榮,石出水落,秋去冬來。
那么,楊絳之所以是楊絳,之所以在走到人生盡頭的時候,還能以頑強的聲音證明自己和親人的存在或者存在過,不僅僅是勇者,更是超脫,是悟透了生死禪機之后的平靜。惟其如此,她才可以在書的最后這樣寫到: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媛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鐘書去世。我們?nèi)司痛耸⒘。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篱g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F(xiàn)在,只剩下我一人。”
這一聲長嘆,是謝幕嗎?不,是思索。因為,她接著寫到: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一個珍藏著丈夫隨手寫的紙條的妻子,一個珍藏著女兒的信手涂鴉的畫片的母親,這樣說。家,曾經(jīng)是她傾注了全部情感的地方,現(xiàn)在,她找不到了。我卻絲毫也不為她悲戚。在這樣一個清晨,在愛人濃稠的酣夢里,在兒子朦朧的呼喚里,我品味著一個女人的傷痛與豁達,白天困擾著我的一些煩惱,一下子都消失了。
一扇窗戶被推開了。
我們仨讀后感3000字2
讀楊絳《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我被作者真摯的情感所感動。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歷歷在目。他們?nèi)俗鳛楦叩戎R分子,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有著正常人的生活與喜怒哀樂。中國知識分子“不忮不求”與世無爭孜孜以求的嚴謹治學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的很濃厚。
錢鐘書是我最鐘愛最尊敬的大知識分子。我把他所有的作品都買下來了,有空的時候就讀一讀。雖然有些讀起來比較費事,但我還是很樂意去翻一翻的。記得當時的《管錐篇》是我30歲生日時,我讓妻子給我買的禮物,至今還在書架上整齊的碼放著。我很驚詫于他讀書的廣博與駁雜,中外知識與思想在他那里互通有無,信手拈來,全無絲毫的別扭與不適。以后,凡是有關(guān)錢鐘書的傳記、逸事我都愛看,并且做了很多筆記。我想走近他,看看他是怎樣讀書、治學的。我的書架上還有《錢鐘書與西學》、《錢鐘書傳》等。因為喜歡錢老,自然“愛屋及烏”:喜歡他的夫人楊絳的作品。
楊絳老先生懷著深深的眷戀,回味著他們一家的幸福生活。在《我們仨》里,作者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nèi)齻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鐘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么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鞓。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現(xiàn)在我們?nèi)齻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還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我只能把我們一同生活的歲月,重溫一遍,和他們再相聚。”其誠摯真切的情感及其單純樸素與世無爭的書香生活令人感動和艷羨。
錢鐘書之所以成為大家,與他刻苦攻讀是分不開的。在《我們仨》里,作者有這樣的描寫:錢鐘書“不愛活動”,“我在清華借讀半年間,游遍了北京名勝。他在清華待了四年,連玉泉山、八大處都沒去過。清華校慶日,全校游頤和園。鐘書也游過頤和園,他也游過一次香山,別處都沒去過!薄芭=虻募倨谙喈敹。鐘書把假期的全部時間投入讀書。大學圖書館的經(jīng)典以十八世紀為界,館內(nèi)所藏經(jīng)典作品,限于十八世紀和十八世紀以前。十九、二十世紀的經(jīng)典和通俗書籍,只可到市圖書館借閱。那里藏書豐富,借閱限兩星期內(nèi)歸還。我們往往不到兩星期就要跑一趟市圖書館。我們還有家里帶出來的中國經(jīng)典以及詩、詞、詩話等書,也有朋友間借閱或寄贈的書,書店也容許站在書架前任意閱讀,反正不愁無書!卞X老早在清華大學讀書之時,就曾立下“橫掃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志向而遍覽不已。看看錢老,人家的讀書精神,我們之所以這樣平庸,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因為整天在書的世界里遨游,因此錢鐘書的生活能力也就不像他的學問那樣高超了。在《我們仨》里:
鐘書這段時期只一個人過日子,每天到產(chǎn)院探望,?嘀樥f:“我做壞事了!彼蚍四,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我說:“不要緊,我會洗。”
“墨水呀!”
“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然后他又做壞事了,把臺燈砸了。我問明是怎樣的燈,我說:“不要緊,我會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滿面愁慮,說是把門軸弄壞了,門軸兩頭的門球脫落了一個,門不能關(guān)了。我說:“不要緊,我會修!彼址判幕厝ァ
在這里,錢鐘書先生似乎象一個憨態(tài)可掬的娃娃,其形象讓人覺得可愛又愛憐。我們非但不覺得可笑,反而覺得這就是一個真實的人。事實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輩子“鐘”于書的人,自然是沒有時間去對付生活中的瑣屑之事的。生活中的“低能”現(xiàn)象就不足為怪了。人的能力是這邊強了,那面就弱了,此事“古難全”?缮钪杏羞@樣的人:他們學問也不怎么樣,生活的自理能力也是很差。這就很可悲了。這才是真正的書呆子。可錢鐘書不一樣,他是我國學術(shù)界的“稀有金屬”,含金量特別高。
當然,錢鐘書先生并不是一個十足的生活“低能”,他會做飯,會做早點:
我們住入新居的第一個早晨,“拙手笨腳”的鐘書大顯身手。……他煮了“五分鐘蛋”,烤了面包,熱了牛奶,做了又濃又香的紅茶;這是他從同學處學來的本領(lǐng),居然做得很好;還有黃油、果醬、蜂蜜。我從沒吃過這么香的早飯!……我們一同生活的日子——除了在大家庭里,除了家有女傭照管一日三餐的時期,除了鐘書有病的時候,這一頓早飯總是鐘書做給我吃。
錢老先生還“經(jīng)常親自為爹爹燉雞”。等,這從另一個側(cè)面說明錢鐘書先生并非“拙手笨腳”,楊絳女士在這個詞上加引號是有原因的。
作者寫的這本散文有兩大特點,一是用語極其簡練,一些可有可無的字完全省去,如“我走進阿園臥房一看究竟”這句話,讓我們寫非得在“阿園”和“臥房”之間加一個“的”字不可。類似這樣的用法,隨處可見。二是用語平白如話,全是生活用語,絲毫沒有大教授書院式的味道。極其平淡,這可能就是所說的語言的最高境界就是淡而有味。
另外,這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發(fā)行的《楊絳文集》,其裝幀、印刷、紙張、字體大小及字間距都非常的精良與合適。一冊在手,會忍不住摸索玩味。表里是一樣的認真與嚴謹,這反映了作者本人一貫的謹嚴作風。錢鐘書的文集也是這樣的特點。
我們仨讀后感3000字3
什么是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什么是一個溫馨單純的學者家庭?什么是相守相助,為什么最后又會相聚相失?這個假期,隨著一個簡單平凡的主題而又不平凡的生活,隨著《我們仨》的作者楊絳對親人的思念,隨著書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作者一家三口幸?鞓,艱難痛苦的經(jīng)歷,陪著我走過了這個暑假。
這本書中,作者是用平淡的語氣來描述她的家庭,丈夫錢鍾書和兒女錢媛。描述他們這幾十年來走過的人生道路。那些親身經(jīng)歷的坎坷、磨難,也是給作者一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回憶的故事。錢媛在英國出生,小時候受到過良好的教育,也是從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成長,長大后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一名老師。書中大體也講過:錢媛細心,觀察力強,是一個“讀書種子”,這點像錢鍾書。并且錢鍾書也認為女兒是一個“可塑之才”。說到錢鍾書,作者說他是能力極低的“書呆子”,家中的一切都不會打理,他也常常自嘆“拙手笨腳”,但是寫文章卻如“一針見血”。所以說錢鍾書是一個典型的“文癡”。但他也不失幽默,常常在家中逗女兒玩,在女兒肚子上畫花臉,在臉上畫胡子。父女也常常聯(lián)合起來與作者開玩笑,這樣的.錢鍾書也不顯得死板。也許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寫出《圍城》這種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jīng)典之作吧。楊絳和錢鍾書一起,享過福,當然也吃過很多苦;雖然留過洋,但也經(jīng)過戰(zhàn)亂,他們的生活也許是因品到人生的美好而平靜。直到阿媛來到這個世上,這才形成一個完整的家。而且一家人不多不少,正好是三個人。書中也有許多插圖,都是他們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照,其中有三張照片是他們?nèi)齻人各自的照片,他們自己在各自的房間工作,各不相擾、溫馨和諧,看起來只是一個普通而幸福的家庭罷了。
可是,故事的結(jié)局并沒有我想象的多么完美。錢媛于一九九七年早春去世,錢鍾書從一九九八年歲末去世。作者并沒有用多么悲痛欲絕的詞來描述她當時的心情,也許是作者經(jīng)歷的太多的事情,看透了世間的悲歡離合,也早已看淡了生、老、病、死。也許在我們看來,錢鍾書是一位有名的作家,而在作者筆下不過是一個簡單而平凡的人,只是一個丈夫和爸爸的角色。最后他們?nèi)齻人,還是失散了。如今只剩作者一人孤孤單單,但生活在回憶中,也算是幸福的吧。故事的結(jié)尾是這樣寫道;“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做‘我們家’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币患胰嗽谝黄鹆嗄,轉(zhuǎn)眼只剩下作者一個人,作者不免有些孤單,想起當年相聚相失過的地方,竟是一個很值得回憶的片段。作者將會帶著錢鍾書和阿媛的信念,攜帶著與他們的回憶,堅定的生活下去。
其實剛開始讀的時候并不知道作者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意思,一開始只是在想,作者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是美好的還是悲傷的?我開始一篇篇的仔細讀,直到整本書讀下來,讓我懂得了許多事情的道理,懂得了思念一個人的痛苦,懂得了失去一個人的悲傷。我也能理解想念一個人的感受,因假期中姥姥生病住院了,媽媽每天都在醫(yī)院里照顧姥姥,中午的時候才能和媽媽見上一面,大部分時間媽媽都在醫(yī)院忙上忙下。而姥姥我只見過一兩回。之后姥姥的病情非但沒有好轉(zhuǎn),并且當?shù)蒯t(yī)生無法醫(yī)治,只能去北京治療。媽媽坐上火車的時候而我正在補習班上課,媽媽也沒能打個招呼就匆匆忙忙的去了北京,在那安定下來后,我們每天在網(wǎng)上聊天、談心。現(xiàn)在幾個星期過去了,心中的想念也是越來越濃,所以作者的感受我是能體會的。其實和作者一同回憶她的過去,一同回憶作者家中那些快樂的點點滴滴,回憶作者一家人幸福而又溫馨的生活,回憶他們在一起走過的那些蜿蜒起伏的道路,當然也會有一些快樂的片段,我仿佛就走進了作者的生活,走進了她的夢。直到最后,這本書終于讀完了,我們仨——錢鍾書,楊絳,錢媛。我也能真正的理解那句話——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結(jié)局雖然是悲傷的但也可以說是美好的。
我們仨,這個看似簡單的三個字,卻包含了作者許多感情在里面,對女兒的思念,對錢鍾書的思念。可是歲月是慢慢消失的,同時也可以說是無情地,最后還是把他們拆散了。我在作者這個長達萬里的夢中,我還是走出來了,我想在這個夢中,沒有人能夠走進去,這畢竟是他們?nèi)齻人共同的夢……
我們仨讀后感3000字4
這是一個夢,一個長達萬里的夢,關(guān)于作者楊絳和愛人錢鐘書還有女兒阿圓的點滴。老人干凈樸素的語言,卻無不在字里行間中透露出她深深地傷痛和寂寞,對摯親的懷念,對過去的緬懷,以及洞徹生死后的達觀,都讓人辛酸落淚。
楊絳在書中回憶了她和錢老平凡浪漫的愛情,他們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疾病、文革還有生離死別,他們相守相知,相濡以沫,一輩子。“他說:‘絳,好生過!矣袥]有說‘明天見’呢?”每讀這簡單兩行字,卻讓我深感死亡給人赤裸裸的折磨,一鞭子抽在胸口上,綻出一個個血泡,心里刺痛得卻聽不到一聲叫喊。一個陪伴了自己經(jīng)歷了大半輩子的人忽然就消失了,讓人措手不及,腦袋一片空白,忘記了呼吸,忘記了自己還活著,世界頓時就像缺氧的棺木,讓人找不到一絲生存的欲望。
這時我想到我的父母,我無法想象他們離開我時我要怎樣活過來。只剩下自己的孤單日子,要怎么振作。三里河的家,空蕩蕩的,卻每個角落都有他們的影子,有他們仨的回憶,她一個人該要如何承受當回憶如潮水般襲來時的錐心之痛呢,又有誰能陪在她身邊挽著她的手聽她泣說呢。
楊絳很愛阿圓,她是她的驕傲和依靠。但她永遠讓她牽腸掛肚。在夢中,“她溫軟親熱地叫了一聲‘娘’…鐘書說:叫阿圓回去,回她自己的家里去!叭锖樱课魇?不,是她自己的家!卑A清澈的眼睛里,泛出了鮮花一樣的微笑。她說:“是的,爸爸,我就回去了!弊詈蟀A安心地走了。
白頭人送黑頭人,作為娘的會有多痛,就如胸口被瞬間掙裂,穿出一個大窟窿,刺骨寒風灌進,頓時血肉模糊。楊絳說阿圓走了她就不用再牽掛了,可越這樣想,心卻牽扯得越痛。十月懷胎,傾注一輩子心血的杰作,怎么說放下就放下呢。天下父母都一樣。所以我強迫自己要獨立勇敢,要為了爸媽而活,要讓自己過得幸?鞓。因為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對自己好就是對父母好。這才是對父母最有意義、最實際的報恩。
但人們常會說“我要賺大錢,買大房子給爸媽住,帶他們環(huán)游世界,享受人生。”我也曾這樣想,可這是大錯特錯!要清楚有些事情不一定要等以后、等所謂的“長大了”“有錢了”才能去做。有些事情是要用一輩子去經(jīng)營的。譬如,感恩和愛。
然而我們現(xiàn)在可能會說自己還是個小屁孩,給不了父母什么,等以后吧。但到了“以后”,你又會奔波忙碌于生計、自己的家庭。而那對還在背后默默支持你念著你的父母,你還記得他們嗎?當初的諾言呢?或許你實現(xiàn)了,但那些用人民幣搭建的“愛”到底能“抵消”掉多少個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中的幾個呢,它是否已成為你冷落疏忽父母的偉大藉口呢?又假如事情進展不順,你事業(yè)未成,父母就已離開了呢?再假如上天給你開國際玩笑,你還沒走入社會就離開父母了呢?那你不是根本還沒盡過孝就扔下可憐的父母獨自傷心了嗎?所以說,那個“宏偉的”諾言是多么不現(xiàn)實,多么無賴。
雖說父母都望子成龍,可是實質(zhì)上他們最望你平安幸福。他們也不奢求什么豪華富貴,他們只想你能一直像他們曾經(jīng)愛過你那樣愛著他們,記掛著他們。無論多不想打擾你的生活,他們也還是很想你能陪陪他們。僅此而已。不需要錢,只需要一顆真心。
我的爸爸媽媽已經(jīng)50歲了,看著他們的背影,我知道他們真的老了。他們?yōu)榱宋倚量嗖賱诹舜蟀胼呑樱瑥牟涣邌輰ξ业耐顿Y,卻不舍得多花錢讓自己享受享受。這么厚重偉大的愛,我要如何才能報答完啊。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不能確定“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所以,不要寄望“以后”,我們只談“現(xiàn)在”,珍惜“當下”。要愛,就從現(xiàn)在開始吧,能愛多久就多久,能多用力愛就多用力。即使是一通電話,一頓飯,一次按摩。因為世界上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永恒的擁有就是珍惜。
生死無常。“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間沒有永遠,我們能緊抓住的就是當下,就是這一刻。好好珍惜和報答現(xiàn)在還陪在身邊的父母吧,那么在離別的日子里,就不會有愧疚,和遺憾。
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我們仨讀后感3000字5
這是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關(guān)于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之家,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感人故事。在這個炎炎夏日,它似一抹清風,多么得清新亮麗,吹散走躁熱,帶來別致的溫暖,伴隨著我度過整整一個暑期。
這是關(guān)乎于親情、回憶、思念的敘事,有個再平凡不過的主題——我們仨。
然而,正是如此簡單的三個字,卻蘊含了多少的感情色彩。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就是仨個,是緊緊連在一起的一個小團體,似乎他們所說的每句話語前都會加上“我們仨……”這像是他們彼此間的自豪。
直到有這么一個夢,在一個不知是什么地方,太陽已經(jīng)落山,黃昏薄暮,楊絳竟走丟了,她著急地喊著錢鐘書的名字,聲音在空空的曠野中,蔓延開來,可卻沒有絲毫的回應(yīng),她慌了,從夢中驚醒,向先生錢鐘書細細描述,可他卻只淡淡地安慰道: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讓楊絳不驚感嘆:他們老了。
歲月是無情的,割不開,斷不了。它是佳釀的最好催化劑。兩位攜手走來的老人,無論是一個眼眸,一抹微笑,彼此都已經(jīng)了然于心。
在這么一個令人尊敬的學者之家里,女兒圓圓是異;钴S的,她是他們的女兒,可有時卻不似,仿佛一位跨越了年齡的好朋友,仨人都只是不大不小的朋友罷了?墒,當他們各自開始工作,卻又是互不相擾,尊重著彼此。這樣一個家庭,是讓人羨慕的,它讓人溫暖、感動。
在三聯(lián)書店出版的《我們仨》上,無論是他們的照片、詩歌、信件……都是那么的真摯和感動,細細地翻過一頁頁,心中似乎已被填滿了。
楊絳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奔胰艘央x去,親情,過往的點點滴滴卻是被真切地記錄下來,記錄在心中,記錄在《我們仨》。
我們仨讀后感3000字6
看罷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總覺得要寫下點什么!不寫的話,就好像有一件心事沒去完成一樣,深夜也難以入睡!這就如同我每去一個地方,總要留下幾張照片,以證明我來過……
說實話,看先生的《我們仨》只花了我很少的時間!我是禮拜天去圖書館借的這部作品,昨晚深夜的時候就已經(jīng)看完啦,而這一切只因我沉迷于先生的故事中,難以自拔!而在看完的那一刻,我卻有一股巨大的沖動,一定要寫一篇讀后感,一定要寫!所以說,在夕陽下沉的這個時候,我坐在窗戶邊寫下這篇讀后感!以證明看完這部作品后,我曾有這樣的感動,心悸有如此顫動過……
要我來說,先生的這部作品是談不上偉大的!因為它畢竟只是一部甚為簡單的回憶錄!或許用“動情”來形容更為貼切!對,是這樣的,這是一部絕對的動情之作!是一位已達九十二歲高齡的老人,面對著喪夫逝女的巨大悲痛,在床榻前完成的動情之作!先生以她那純樸的語言將讀者們拉入到她的生活中,感受她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所以在字里行間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先生對逝去親人的無比追憶與懷念,甚至于為之落淚!而就我個人而言,當讀到作品最后時,我仿佛感覺到先生一下子變成了一個趴在床上不斷啼哭的嬰兒,她需要親人的懷抱,她需要親人的溫暖……任身邊的人在怎么相勸,她卻始終啼哭著,因為她太思念她的親人啦!是那種痛徹心扉的思念!所以我說,這部作品撞擊著讀者的心靈,澎湃著讀者的真情……
一對夫妻,一個女兒,構(gòu)成了先生的一家!這確實是一個極為普通的家庭!但是,這也是一個悲情的家庭!起先,我并不這么覺得,只是在讀完整部作品后,我才發(fā)出這樣的慨嘆!我總結(jié)了一下,這種悲情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我該說,先生的一家始終顛沛流離,從國外輾轉(zhuǎn)到國內(nèi),而后在國內(nèi)又不斷地移居,只是到先生年老時才有了一個穩(wěn)定的居所!是啊,先生家庭的這一路上,飽受了太多的心酸痛楚,而這又是常人所無法體諒的!第二,我該說,先生并沒有一個快樂的晚年!事實情況也確實是這樣的,當先生與丈夫錢鐘書還在世的時候,他們那被先生喻為“此生唯一杰作”的可愛女兒便因病先離他們而去!一年后,丈夫錢鐘書又離先生而去!此后,在這個世上便徒留先生一人,孤獨地承受著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想想,一個年過九十的老人是如何一個人承受著這巨大的悲痛的!我們雖能想象的出,但我們絕不會理解出先生的痛楚!
細看書中,先生無比的懷念著自己的女兒!那書中所描寫的場景一一再現(xiàn),讓我們感受著一個平凡母親對孩子的百般疼愛,看出一個可愛孩子對母親的萬般孝敬!而當女兒真的離自己而去時,先生便將對女兒的思念幻化成了這部作品!因為在一開始,先生并沒有寫回憶錄的想法,反而是自己的女兒在生病住院期間一直在寫著《我們仨》,只是后來女兒離去,先生為完成女兒的這一心愿才下筆寫這部回憶錄!而我們所要清楚知道的是,當時先生的身邊已沒有了女兒,沒有了丈夫,只先生自己……
我在想,先生寫這部回憶錄就只是為了單純的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嗎!想必沒這么簡單吧!先生或許是在用她的方式叩問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始終銘記一個永恒的話題:親情!是啊,偉大、無私的親情!先生的家庭是那么的平凡,但為何當我們這些讀者去拜讀時,仍會被深深地打動呢!我想,這是因為在我們的心中,我們也一直懷有著一份親情!只是我們都太過于遺忘,只是在被別人感動時,我們才想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庭!人啊,為何一定要這樣呢!難道一定要等到失去后才學會珍惜嗎?
最后,我得說明一下!先生的《我們仨》是指丈夫錢鐘書,女兒錢媛(先生與丈夫都叫女兒為“阿圓”)還有先生自己楊絳!而我為何要稱呼楊絳女士為“先生”呢!其實是這樣的,我看完這部小說后,查閱了相關(guān)的資料,我看到很多的讀者都稱呼楊絳女士為“先生”,想必都是為了表達心中的那份崇敬之情吧!所以我也沿用著這個傳統(tǒng),稱楊絳女士為先生,同樣,也是為了表達我的崇敬之情!還有,作品中有一段寫的極為動情,也倍為傷感,看到這段話時,我的心中卻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凄涼!
“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jié)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樂樂地一起過日子!薄
“人世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鞓房倞A帶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此刻,夜幕已經(jīng)降臨,略有涼意!從窗戶向外望去,校園里的路燈都已亮起,為步行的人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我們仨讀后感3000字7
《我們仨》這本書有三個部分從我們倆老了到我們仨失散了到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第一二部分在寫夢,一個萬里長夢。在夢中的古驛站上他們相遇相失。正如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分分合合。
書中這樣寫到:“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態(tài)龍鐘。他沒有力量說話,還強睜著眼睛招待我。我忽然想到第一次船上相會時,他問我還做夢不做。我這時明白了。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地忽然走了。他現(xiàn)在故意慢慢兒走,讓我一程一程送,盡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這我愿意。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庇谑菞罱{先生便娓娓道來這個萬里長夢。
第三部分是回憶這個家的點點滴滴。楊絳先生一家好像總是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趣來,比如飯后遛彎兒是“探險”,而彼此分享所見所聞則稱之為“石子”。楊絳先生也描寫許多當時如火如荼運動,但這并不是楊絳先生的筆下的核心內(nèi)容,她將眼光放在了運動中的人,在頻繁的政治運動下,他們一家人的遭遇以及在遭遇中如何廝守在一起才是她要說的她想說的,狂風暴雨也變成了那和風細雨,她寫的依然是生活中的瑣事,比如他們?nèi)绾瓮瓿晒ぷ鳎绾螖?shù)次搬家,如何離群索居遠離政治運動,看是平淡,可是平靜何嘗不是他們一家的生活態(tài)度。他們不求名份不求富貴,他們擁有最溫馨的家庭生活也忍受過最艱難的社會壓力,他們有的只是學術(shù)上的鉆研和追求,甚至還略帶呆板之氣。可他們就是這樣,走過了普通卻又不平凡的63年。楊絳先生被稱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這又怎么樣在此之前她是一名母親,一位妻子。而她卻在短短的一年內(nèi)失去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正應(yīng)了那一句話,世間好物不堅牢,琉璃易碎彩云散。
楊絳先生在書中寫到,人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jié)局:“從此,他們永遠快快活活地一起過日子!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鞓房倞A雜著煩惱和憂慮。
人間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
楊絳先生的這本書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jié),她的幸福和那難以言表的親情和憂傷彌漫在字里行間,令讀者無不動容。那安定于無常世事之上的溫暖親情和相濡以沫如親情般的愛情已經(jīng)把他們仨永遠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家的意義也在此書中得到了盡情的闡釋。她用文字回憶一家三口的點點滴滴。雖然忍受著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悲慟,雖然親人愛人先自己而去,雖然在這個無法稱之為家的寓所獨自生活,楊先生還是在筆下尋到一點慰藉。我想擁有回憶的人是幸福的。大家可以在閑暇之余翻閱一二,體會期中平淡的幸福。
【我們仨讀后感3000字】相關(guān)文章:
楊絳《我們仨》讀后感800字04-17
我們仨作文12-31
我們仨楊絳閱讀答案12-13
楊絳我們仨讀書筆記600字三篇04-14
《名人故事》讀后感-讀后感06-23
高老頭讀后感作文-讀后感04-12
父親的病讀后感-讀后感04-12
《童年》讀后感_讀后感700字09-13
童年600字讀后感-讀后感06-19
《童年》700字讀后感-讀后感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