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做人》讀后感(精選11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書與做人》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 篇1
讀罷季羨林先生的《讀書與做人》一書,感觸最深的是《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一文。季老先生從批評當代人歪曲的價值觀談起,通過對自己生活經(jīng)歷的回顧,站在人類發(fā)展的高度給出了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的最終答案——對于“人類發(fā)展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讀罷此句,頓覺季老先生眼中的人生意義與價值與古人所講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有異曲同工之妙。
私以為,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人生大抵可分為三種:一是有開天辟地之遠見卓識,以思想改變人類發(fā)展軌跡;二是懷經(jīng)國濟世之雄才偉略,以技術改變人類生活模式;三則憑庸常之才智,度庸常之歲月。人生際遇不同只是庸常程度的差異罷了。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前兩者,憑借一己之力,創(chuàng)造人類世界的巨變,青史垂名。遺憾的是,我們中絕大多數(shù)是后者,困于世俗,疲于度日。
有人可能會說,既然如此人生何必認真?進而將及時行樂、玩世不恭的“享樂主義”奉為人生真諦。這種人顯然只是看到了兼濟天下的難得,而未能看到獨善其身的可貴。人生而獨特,每個人都有著區(qū)別于他人的才能,也都有著異于他人的缺點。這些才能與缺點在人生之初的一段時間內,由于認知能力的局限無法被我們發(fā)現(xiàn),甚至有些人終其一生都無法發(fā)現(xiàn)。
然而,正如蘇格拉底所言,我們與生俱來的使命就是自我認識,以及建立在其基礎之上的自我完善。對自我的不斷追尋、不斷完善就是生命意義的全部內容。經(jīng)過不斷揚棄所塑造的嶄新自我,就是一個人獨特的生命符號。
紀伯倫曾寫道,“我曾七次鄙視自己的靈魂:第一次,當它本可進取時,卻故作謙卑;第二次,當它在空虛時,用愛欲來填充;第三次,在困難和容易之間,它選擇了容易;第四次,它犯了錯,卻借由別人也會犯錯來寬慰自己;第五次,它自由軟弱,卻把它認為是生命的堅韌;第六次,當它鄙夷一張丑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第七次,它側身于生活的污泥中,雖不甘心,卻又畏首畏尾。”這一次次對靈魂的深刻拷問,是對自我追尋、自我揚棄最精彩的表述。
把自我發(fā)現(xiàn)作為人生的終極意義,人生中所有看似平淡無奇的活動都可以統(tǒng)一于這個終極意義。人的自我發(fā)現(xiàn)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并且一定要通過大量的社會實踐才能實現(xiàn)。
在工作中,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與短板,將提高效率和人類生活幸福度作為自我提升的方向標;在家庭生活中,我們學習如何扮演好兄弟姐妹、丈夫妻子、兒女父母的角色,讓上輩人生活幸福、讓下代人素質提升;在朋友之交中,我們感受人與人之間最誠懇的情感互動、最真摯的人文關懷。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變得有意義,每一天都變得重要而特別。就像我現(xiàn)在寫這篇文章,簡單地書一書陋見,不求文筆暢達,但求自圓其說。即便如此,能夠有所感悟,無論正確與否,也算是人生的思考,也會成為我獨特生命符號中或深或淺的一筆。
有人可能要問,“獨善其身”僅僅關注自我的認知與完善,是不是僅有燕雀之心而無鴻鵠之志,犯了個人主義的毛病。的確,獨善其身確是因能力所限,那些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就留給達者們去完成吧!然轉念一想,如果人個個都能做到獨善其身,人類的自覺性和自律性不就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人類文明豈不是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嗎?別忘了,一滴海水其實就是整片大海。我想,季老先生所言“人類發(fā)展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大抵就是這個意思吧。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 篇2
文中季老雖無驚人之語、駭聽之言,但字里行間、文墨深處無不彰顯一代大師筆書不輟的研習精神及孜孜以求的學術素養(yǎng),書中季老對求學經(jīng)歷的描述樸實平易、感發(fā)真情;對治學之道的闡述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在看似素簡的語言中屢屢道出實言真語,給人以徹悟之感、發(fā)人深省,甚至令人心向往之,篇篇皆佳文。
季老以學者自居,梵學成就近乎泰斗之尊,國學修養(yǎng)等同大家之范。但海外求學的重大人生事件,使得季老不但心胸豁達,而且洞察世事、率真性直。聽季老論人生,信筆拈來,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頤之歷練與心態(tài),平和面對人世問的種種苦難,深于情,而不矯揉造作;明于理,而以平實樸素筆調發(fā)之,給人以啟迪與心靈的撫慰,實為當今世人之典范。
季老愛書、讀書、做學問、作文、做人都堪稱典范。無論是做學問、寫文章還是做人,但求一個“真”字。
比如學外語,一切奇技淫巧、速成法門過后,最終還是靠勤學。基本語法弄懂以后,就可以拿著詞典、拿著語法書讀原著了。
比如做學問寫文章,拒絕一切空話套話、言之有物。最好能做到每一句話都有根據(jù)。
比如做人,不要過分謙虛,人貴有自知之明,過分的謙虛也算得上虛偽了。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每一代人僅僅是歷史上很微小的一環(huán),雖然微小也有其價值和作用。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 篇3
本學期,學校領導組織大家開展了讀季羨林《讀書與做人》活動。久聞季老之名,他是一位潛心研究的國學大師,樸實無華的形象,正直務實的人品為我所景仰。讀了他這本著作之后,更多的是靈魂震撼,精神的洗禮。下面談談自己讀后的幾點體會。
翻開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季老純樸的照片,后面緊接著是季老自己作的序——“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彼脧堅獫壬@句簡單樸實的話作為序首,可見他將讀書看得十分重要。以此審視自己,才發(fā)現(xiàn)自己真是差得遠了,我有多少時間是用來讀書的呢?總以工作生活忙碌推托,淡化并遠離了讀書,而季老一生以讀書為樂,讀了無數(shù)好書,頓感汗顏。
作為一名教師,你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僅靠原有那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當今的信息化社會,科學技術在迅猛發(fā)展,知識的更新變化加快,要靠自己平時不斷地探索閱讀,既要博覽群書,又要在浩瀚如海的知識中,選擇閱讀自己有用的東西,積蓄在腦庫里,到教學時,你才能根據(jù)需要打開閘門,讓源源不斷的知識泉水流進學生的心田。身為教師,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我們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書海之間。由此可見,讀書對于我們教師而言,是最基本的素養(yǎng)。讀書,能改變教師的精神、氣質和品性;讀書,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教育智慧;讀書,能使獨創(chuàng)的方法閃耀睿智的光芒、充滿創(chuàng)造的快樂;讀書,能實現(xiàn)教師教師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升華。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讀書,第二部分做人。其實,讀書與做人是完全統(tǒng)一的。
“做文先做人,學問即人生!奔纠详P于做人的思考是深刻的。在他的文章中,處處可見一位長者,如同家長朋友在家聊家常,讓人有潤物細無聲的感覺。當我們在擔心現(xiàn)代難出大師的時候,卻見大師多得是。有自封的,學生捧的,也有名副其實的。季老卻不喜歡人家稱他是大師。其實,在每個人心中都有個標尺,誰已經(jīng)成為了大師已經(jīng)變得心照不宣。他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在他的文章里,我們讀懂了他的人生,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著我們。還有他特立獨行的但是大眾認可的做人理論:“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薄叭松谑,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人與大自然的關系,那也稱之為”天人關系“;
二、人與人的關系,也就是社會關系;
三、人自己的關系,也就是個人思想感情矛盾與平衡的問題。
這三個關系處理好,人就幸福愉快;否則就痛苦!薄皶r光流失,一轉眼,我已經(jīng)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大家都能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來從事學問或干事業(yè),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薄瓨銓崯o華,娓娓道來,邊看邊點頭,邊看邊反思。
平平淡淡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讓讀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為了下一代,也為了自己。通過讀書讓浮躁的心靈變得平和而充實,寧靜而致遠……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 篇4
《讀書做人》這本書一直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我,而我也把它當成了自己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這本書選編了眾多震撼人心的故事,通過一個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了人生的哲理。
其中,我最喜歡《心里的父母》這篇文章,因為它喚醒了我那顆塵封了已久的感恩之心。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三年級小學生裘里亞的故事。裘里亞家很窮,一家人的生活重擔都壓到父親的肩上。父親白天在鐵路當雇員,晚上還要替人抄稿子。裘里亞提出要幫父親抄,父親怕耽誤他的功課,堅決不同意。他就趁晚上父親睡熟后偷偷起來抄,因此耽誤了自己的功課。父親不知道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責罵了他。他默不作聲,忍受著責罵,繼續(xù)偷偷幫父親抄搞子。直到一天,父親發(fā)現(xiàn)了真相,非常懊悔,從此更加疼愛,關心自己的兒子。
讀完這個故事,我為文中濃濃的父子親情感動,更為裘里亞的孝行和懂事而動容。我比裘里亞大了整整三個年級,卻只知從父母那里索取而不知為一直深愛著自己的父母做點什么,想想真是太令人汗顏了。
記得那天中午放學回到家,我一見飯沒做好,就耍起了小姐威風。不問三七二十一就向剛剛從田里回來的媽媽大吼大叫,媽媽沒有說什么,默默地走進了廚房,不一會便做好了我最愛吃的蛋炒房。我端起了飯全然不顧身邊又累又餓的媽媽,三下兩下吃完后,轉身上學去了。
《心里的.父母》讓我懂得了為人子女者,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應該從小就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愛他們,感謝他們?yōu)槲覀兏冻龅囊磺校?/p>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 篇5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于不敗之地。所以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fā)揚前人的智慧。作為一名教師就更應該有孜孜不倦的態(tài)度,要在書中汲取營養(yǎng)。
寒假中,我讀了季老的《讀書與做人》一書,“一本好書,良師益友”的箴言再次回響在耳邊。季老在本書中用最通俗的語言闡述一個最深刻的道理,即讀書與做人是完全統(tǒng)一,密不可分的。在我們一生當中,讀書是一個重要的過程,而做人則是一生的事業(yè)。好好讀書,真誠做人,應該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追求。
季老通過他的書告訴我“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正如他所說:“我的工作主要是爬格子……能讓人愛國、愛鄉(xiāng)、愛人類、愛自然、愛兒童,愛一切美好的東西!边@些真誠話語,使我深深體會到:讀書可以明智,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F(xiàn)實中我們總是說工作太忙,沒有時間讀書,季老的一席話讓我很是慚愧:“時間是一個常數(shù),對誰都一樣,誰每天也不會多出一秒半秒。時間尤其珍貴,要爭分奪秒,但個人處境不同,對一些人來說就有一個怎樣利用時間的‘邊角廢料’問題!笔前,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想不起讀書,在今天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每個人的身上。我們做教師的就更感受頗深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終身職業(yè)”的時代已經(jīng)結束,“終生學習”的時期已經(jīng)開啟,我們必須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不能為自己找借口,今后我要學習傳承季羨林先生珍惜時間的“邊角廢料”,把借口化作動力。
作為教師,我們肩負著傳承智慧,承上啟下的重任,所以我們教師更應多讀書,把讀書當成一種心靈之旅,當成一種和古之先賢、智者名士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交流的過程,當成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當成一種充實更新知識的重要方式。我認為我們應從兩方面入手:首先我們要廣泛地閱讀,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其次,要精讀自己本專業(yè)的書。在自己的研究領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淺嘗輒止。不斷充實自己,與時俱進,為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而讀書,厚積而薄發(fā),努力做一位負責任的老師。
這本書的第二部分的主題是做人,相對第一部分的讀書,我認為更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書中,季老結合自身人生觀、處世觀、享樂觀、長壽觀及道德觀等方面的見解與讀者共享,讓人從閱讀中受到啟迪和感染,書中說:“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季老的諄諄教導使我堅定了做事、做人的標準和籌碼。人活著不要為名利所困,首先要用真心、真情對待身邊的人,有困難伸出手幫助。
其次,人與人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即便被別人誤會也要學會換位思考;即便別人的做法不合自己的意,也要想想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別人也不接受。我一定會牢記,做人要真誠、寬容,多為別人著想。今后的工作中我會多些知足,多些有為,多些敬畏,多些真情,多些實意,多些容忍,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要把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放在承擔對社會有益的責任上。
書能怡情,書能養(yǎng)性。業(yè)余時間,置心于一方書的天地,與書相知,任思緒翩躚,人的心靈會一片祥和、明凈與曠遠。讀完季老的《讀書與做人》,我的心靈再次得到凈化,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懂得了怎樣在今后的人生路上綻放青春的美麗,為了無悔的人生不停地奮斗,體現(xiàn)人生的價值,感受生命的精彩。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唯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的提升,今后,我一定多讀書、讀好書,不斷完善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做一個稱職的教師,為教育事業(yè)的蓬勃健康的發(fā)展貢獻自己所有力量。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 篇6
古語云“書非借不能讀也!闭f的是人們的一種讀書的心情。特別是在現(xiàn)代社會中,在萬事都講效率的今天,一種科學的讀書觀顯得尤為重要。
很多人讀書是為了考試,為了敲開自己理想的職業(yè)的大門。也有很多人是為了陶冶情操。前者似乎有點功利,后者又太閑散有學而不思之嫌疑。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獲得一種好的讀書心態(tài)呢?
記得剛上班時的讀書心情——貪多務廣,急于求成。認為簡單的內容浪費時間;難一點的內容又一知半解。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讀物并游刃有余。每次讀文學和語言學時我都會拿著時鐘規(guī)定好讀完的頁數(shù),于是一陣猛攻。雖能樂在其中,但每逢讀完心里總是空落落的?僧斘以俅窝凶x起此書時卻發(fā)現(xiàn)它自有它的妙處。不敢再妄自菲薄批判它總用簡單的語言在描述。
由此可見無論何時做人都得謙虛。對于自己不明白的事不要強詞奪理。在這個世界上多一些理解就會多一些美好。讓我們以讀書為例,好好地總結一下做人的道理吧!
很多典故里的有才之士因恃才放曠丟了性命,于是后人緊記謙字,生怕重蹈覆轍?墒呛芏嗳藚s不知道三人行必有我?guī)煹牡览怼R粋人的人生無論多么瑰麗,他也不能心生傲氣。畢竟無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在集體中“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一個社會應該是大多數(shù)人的天堂,不然,它將無美好可言。讀書境界都能如此這般,又何況漫漫人生中的做人呢?罷筆只能感嘆學到老活到老才是讀書做人之真諦。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 篇7
前段時間看了季羨林季老的《讀書與做人》,這是季老在80多歲時對自己讀書和治學生涯的回憶,以及探討做人處事之道的隨筆等的合集。季老的文字,真實,簡單,卻不失哲理,讀季老的書,就如這位慈祥的老人在你耳邊輕聲的講述著往事,但又時刻能感受到其中的諄諄教誨。
書中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讀書,第二部分是做人。季老在本書的序中,引用了張元濟先生的一句話: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他說,書籍時貯存人類代代相傳的智慧的寶藏,后一代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fā)揚前人的智慧,人類才能不斷的向前進步,因此,我也就讀書這一部分寫一下我讀后的感想。
書中,季老回憶了年輕時在清華的讀書經(jīng)歷以及在德國的留學經(jīng)歷,在清華時,他經(jīng)常光顧的就是圖書館,清華圖書館藏書豐富,借書也極為方便,每每進入圖書館,他都會立即為書香所迷,沉浸其中。后來去了德國,除了正常的學習之外,他業(yè)余的時間,都用來讀書,從季老在書中的表述,我有了一些啟發(fā),就是為什么讀書,如何讀書,以及如何將讀書感受到的東西運用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去。
首先:為什么讀書。正如季老在序中所述,書籍是文化和智慧的載體和延續(xù),我們只有通過讀書來積累我們的知識,開拓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閱歷。
其次,如何讀書。如今,書籍種類繁多,范圍極廣,我們在閱讀時就需要有所選擇,有些書適合瀏覽,有些書就需要細讀,多讀。我們揚子毅道一直提倡創(chuàng)建學習型組織,公司不斷的會推薦給我們很多好書,這個就大大的提高了我們閱讀選擇的效率,可以更好的有的放矢的進行閱讀。同時,要帶著思考去閱讀,品味書中的奧秘。
最后,學以致用,要將書中的感受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對于這一點,我認為佳毅一定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閱讀書籍的數(shù)量和頻次之高,我們一直難以望其項背,更重要的是每讀完一本書,他都能寫出他的想法和感悟,同時能結合到工作中的不少實例,給人以指導。
古人說:活到老,學到老。樊登也在他的節(jié)目中教導大家要學會終身成長。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追趕時代的步伐,而讀書,是不斷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總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 篇8
《讀書做人》是胡適頗具影響力的散文集和公開演講集。眾所周知,胡適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人。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否認他的歷史地位的重要性,無論是在文學史上還是思想史上。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閱讀這本書來深入了解胡適的思想精髓。
看完這本書,心里千言萬語,卻不知道如何吐槽。我首先要說的是,胡適絕對沒有過時。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他提出的各種觀點和方法,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我最喜歡的作家一直是魯迅,他一直在讀魯迅,卻很少讀和魯迅同時代的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胡適,從互相理解到筆墨攻擊。他的名字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很熟悉,但很少有人去看他的作品。與魯迅相比,胡適的作品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陌生。很多人說這是因為胡適的文學水平不如魯迅。是這個原因嗎?我不想不同意,也沒有資格去比較他們。但是以我拙見,看完這本書,我不敢說也沒有能力說胡適的文學有什么優(yōu)劣。我的感覺,我最真實的感覺,就是他的文章平淡真實,打動我,感染我。在胡適的時代,這樣的文章激勵和啟發(fā)了很多年輕人!即使現(xiàn)在,我還是那么感動。我還是想說胡適絕對沒有過時。
看了《我的兒子》中胡適與王關于父母與子女關系的信,覺得兩人都有道理。而且,我真的很欣賞學者之間的這種爭論。他們不僅可以維護和加強自己的觀點,還可以在不同意對方觀點的情況下捍衛(wèi)對方的話語權。文人之間的較量,與利益、恩怨、仇怨無關,只是真相。他們互相尊重,但也不甘示弱。就像魯迅和胡適一樣,太多人愿意說自己的委屈。我只覺得這是學者之間的較量。我不明白為什么那么多人一定要反對胡適和魯迅。為什么一定要區(qū)分哪個高哪個低?我只相信他們會“相逢一笑泯恩仇”,相信他們對彼此的尊重。我一直在想象這樣一個場景,魯迅和胡適握手,然后因為各自的觀點而面紅耳赤。最終胡適還是會盡全力出版魯迅的書,因為他對魯迅作品的價值是有把握的。魯迅心里敬重胡適,雖然不肯放手。我不敢讀出我老公內心的想法,但我相信他是。
想到以上場景,我會不自覺的笑出來。笑過之后,又想哭。被他們感動,感嘆過去的已經(jīng)不在了,感嘆今天的稀缺。多有價值的氛圍啊!你看,有了胡適的委婉批評,能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得更清楚、更堅定、更具體。爭論越多,真相就越多。在這里,我想多談談王先生的觀點,因為它其實很新穎,很少涉及,很容易被誤解。他從為人父母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教育子女,使其不成為罪人,是父母的基本義務和責任。因為孩子的到來是父母的選擇,而不是孩子的選擇,父母有責任塑造孩子。這不是善良,是義務,這是合理的。而且就像他說的,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內心也會有善良。但是,作為父母,他并不認為自己是善良的。我們不能簡單地說他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觀點。我能看出王先生的獨特感受!感受他心中的博愛!
其實,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可以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fā)。不要以為都是簡單明了。捫心自問,你做到了嗎?最后,我想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我反復強調,胡適沒有過時。我用他的三篇文章做了一些解釋。鑒于他能力有限,我可能無法信服。所以,真心希望朋友們能自己閱讀,自己品味,自己發(fā)現(xiàn)。之前看到過很多貶低胡適的論調,說他是漢奸,是利己主義者。對此我不做任何評價。我想說的是,請你想一想。我們?yōu)槭裁磳W習?我們從書中得到了什么?看了很多書,對一個人評價這么淺,我覺得真的很難過。另外,信書不如無書。請補充你的思考,你獨立思考。想了解前輩,不要聽別人主觀評價,看作品。即使,在1000個讀者眼里,有1000個哈姆雷特,也是來自于自己的思考。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 篇9
一封信,一份愛,一支筆來勾勒愛,一句話,見真愛,父愛最美似泰山。
今天,我讀了一封家書,是著名學者胡適寫給在外上學的兒子胡祖望的。
難以置信,信中僅用簡單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了一個父親對漂泊在外年齡僅10歲兒子的關心與愛護。文章沒有提到一個“愛”字,卻在讀者腦海里烙印下了一個高大堅定的身影,伴隨著濃濃的父愛,一個如山的父愛,竟可以用如此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
信中只叮囑了兒子三個重要的地方:做人、學習、生活。看似平常的事例中卻有著父親胡適的文學哲理和做人道理,他告訴兒子,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他告訴兒子,如何與朋友交往……胡適學者的人生哲理多如繁星,可他卻只寫了寥寥無幾的道理,我相信,胡適一定是這樣想的:兒子的路還很長,之后的路不可以依靠別人,必竟靠人人倒,靠山山倒,只有依靠自己,才可以成功,之后的道理必須讓他自己慢慢體會,才可以真正記在腦子里。
信中還寫了兒子以后要注意的事項,生活中必須知道事情,兒子的健康、營養(yǎng)及很多風險,他都記在上面了,濃濃的父愛躍然紙上。
我想,胡適給兒子不僅寄的是一封信,一封家書,更寄來了父愛,融入了文字當中,成為了最美的語言罷了。
在讀這一封信時,我仿佛還看見胡適,在寫信時的模樣,我想他一定會哭,畢竟想到年幼的兒子就在外讀書,不禁一股想念之情油然而生,他只得讓這一封信給兒子帶去他的愛吧。
父愛,真是世上最美的語言。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 篇10
《讀書與做人》是胡適的一些具有顯著影響力的散文隨筆和他在公眾演講的集冊。眾所周知,胡適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即使這樣,我們也無法否認他的歷史地位的重要性,無論是在文學史上還是在思想史上。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閱讀本書去近距離了解胡適的思想精華。
閱讀本書之后,有千言萬語在心中,卻不知如何吐出為妙。我首先必須表明的一點是,胡適絕對沒有過時。他的理念,他的思想,他所提出來的各種觀點和方法,細細品來,都還是很值得我們去深思與借鑒的。
一直以來我最喜歡的作家是魯迅,一直在讀魯迅,卻很少讀過這個和魯迅在同一個時代、從相知相重到筆墨攻擊的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胡適。他的名字對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再熟悉不過,卻很少有人去看他的作品。比起魯迅,胡適的作品確實對我們來說比較陌生。很多人說這是因為胡適的文學水平不如魯迅,是這個原因嗎?我不愿茍同,也沒有資格去比較他二人。只是,個人拙見吧,閱讀這本書,我不敢說也沒有能力說胡適的文學優(yōu)劣于何處,我的感受,我的最真實的感受是,他的文章平淡中透著真,真實,感動著我,感染著我。在胡適的年代,這樣的文章振奮和鼓舞了多少年輕人!即便到如今,我還是這樣被感動到。我仍是想說,胡適絕對沒有過時。
《我的兒子》里胡適與汪長祿之間關于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的來信,看了他們二人的信,我覺得,其實兩人都有道理。而且我實在是欣賞文人之間的這種辯論,他們不但能做到維護與堅定自己的觀點,他們還可以雖然不同意對方的觀點,卻捍衛(wèi)對方發(fā)言的權利。文人之間的較量,無關利益,無關恩仇,只爭真理,他們互相尊重,卻不甘示弱。就像是魯迅和胡適之間,太多的人愿意去說他們的恩恩怨怨,我只覺得,這是文人之間的較量罷了。我不懂為什么那么多人一定要將胡適和魯迅對立起來?為何一定要分一個孰高孰低?我只相信他們會“相逢一笑泯恩仇”,相信他們對彼此的敬意,我一直都在想象著這樣一個場面,魯迅和胡適握手言歡,繼而又為各自的觀點爭得面紅耳赤。末了,胡適還是會為出版魯迅的書籍盡心盡力,因為他是肯定魯迅作品的價值的。魯迅盡管嘴上不肯放過,心里還是敬重胡適的。我不敢揣摩先生內心的想法,但我相信他是的。想到上述場面,我就會不自覺地笑了。笑過之后,又想哭。被他們感動,嘆往昔不再,哀今日稀缺。那是何等可貴的風氣!你看,胡適提出委婉的批評,汪長祿就能將自己的觀點表現(xiàn)的更為清晰,更為堅定也更為具體豐富。爭論的越多,真理也就越能浮現(xiàn)出來。在這里,我更想談談汪先生的觀點,因為這其實是很新穎的,也很少會被人涉及,容易產(chǎn)生誤解。他是從為人父母的角度來說的,認為父母教育孩子,使其不成為罪人是基本的義務與責任,因為孩子的到來是父母的選擇,不是孩子的選擇,因此父母有責任塑造他。這不是恩,而是義務,是有道理的,而且,正如他所言,一個被教育好的孩子,心中自會存恩。只是,作為父母,他不認為自己是在施恩。我們不能簡單說他的觀點就是錯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觀點,言之有理即可。我從中便可以看出汪先生的獨特感想!感受到他心里的那種廣世的愛!
其實這本書的每一篇都值得玩味,值得借鑒,都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發(fā)。不要覺得都是些淺顯簡單的道理,問問你自己,你做到了嗎?最后我想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我前文一再強調胡適沒有過時,我以他的三篇文章作些許說明,鑒于能力有限,我或許沒有什么說服力,所以,我真心希望朋友們,你們自己去閱讀,去品味,去發(fā)現(xiàn)。我之前也有看到過很多有關貶低胡適的論調,說他是漢奸,利己主義者之類。我對此不作任何評價。我想說的是,請大家都來想一想,我們?yōu)楹味x書?我們又從書中獲得了什么?如果讀了很多書之后,還如此淺陋地評價一個人,我想,這真的很悲哀。另外,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請加上你的思考,你獨立的思考。你要想去了解前人,不要去聽他人的主觀評價,去閱讀作品吧。即使,一千個讀者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也是自己思索而來的。
我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在閱讀中吸取作者的思想精華;都可以有思考與再思考的構成;都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那個更好的自己!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 篇11
季羨林的讀書與做人這本書,讓我體驗了好幾把不禁掩卷而思。
就沖著引導讀者思考這一點,我覺得這本書很值得一讀,首先其語言樸實無華,本人也看到過一些辭藻華麗,內容豐富的書,但更多的當代作品都是內容空洞的,翻過去了,看過去了,就算完了。腦海里最多只留下了一點點故事情節(jié),再無其他。但季老這本書,看
完,你會思考,你會不禁再翻到其中某一章節(jié)回味,會因為一些句子停頓,感動。比如季老談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時,如是說道:“如果人生真的有意義和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沉甸甸的語句,如一記棒喝。很多人可能覺得太扯,這都是吹的,拿出來說的,能有幾個人能做到如此,寫到這里,我只能笑笑,感嘆推動世界發(fā)展的也就為數(shù)不多的人而已。志向還是要高點好,仰望星空同時腳踏實地,不斷的用理論,用實踐,用思考編織夢想。這本書更多的是講述季老求學生活。看季老求學,反觀自己,會發(fā)現(xiàn)我們都一樣,一樣的經(jīng)歷(可能只是時間地點不同罷了),那我們會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牛人?這還真說不定,季老在書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認定道路后一直堅定不偏移的前行,這一點是我個人覺得走向
大師之路的關鍵。不管說是從梵文,學到吐火羅文,他始終在研究語言,研究的同時思考更多由語言牽扯到的文明,再者,一生遇到了像朱光潛,陳寅格,Waldschmidt,Emli Sieg等好老師,相當于找見了自己想走的路子,還有引路人,最重要的是季老很勤奮愛學,那怎么能不成功呢?就像他自己在書中給出的成功公式一樣:成功=天資+勤奮+機遇。你的天資決定了你走哪條路比較適合,你有多勤奮決定了你的速度,你的機遇決定了你走所選的路是否順利。他個人的生活,很好的論證了他總結出來的公式,這起碼說明,他展現(xiàn)給讀者的是真實的東西。這一點是當代網(wǎng)絡社會所缺失的。我們有多少次因為標題黨而無語?有多少次因為虛假信息而受到迷惑?我們越受到欺騙就會越遠離善良,越不敢善良。而善良卻又是多么美好的品質?
除了季老的求學生活,也有十幾個序可供讀者閱覽。他做的序,我不敢說好還是不好,但確實如他自己所述:真實。而我,通過他真實的序,我可以欣賞到一些以前連聽都沒聽到過的書,如:《五卷書》,《家庭中的泰戈爾》,《世界十大史詩畫庫》等等。從他的序里,我可以看到他對這本書的大致總結,也可以看到他對書重要性的描述。這對以后挑選想要閱讀的書有一定的幫助。當然想要偷懶的話,也可以看看:對我影響最大的幾本書+我最喜愛的書,這兩個章節(jié)列出了一些他覺得對自己有用的書,當然,適合他的不一定適合我們,但作為參考還是完全可以的。
關于季老的文字,我只能說自己很喜歡他樸實無華又帶有一定趣味性的風格。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相關文章: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04-25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01-05
讀書與做人的讀后感10-01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范文05-01
季羨林讀書與做人讀后感11-19
《讀書與做人》讀后感(精選7篇)03-26
讀書與做人作文09-07
讀書與做人的閱讀答案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