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
當(dāng)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邊城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邊城讀后感1
早在高中時,就接觸過沈先生的《邊城》。那時的我浮躁而稚嫩,甚至還不明白里面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是鳳凰古城,也讀不出其中的韻味,更沒有對它產(chǎn)生任何自我的想法,僅僅把它當(dāng)一篇普通的課文,糊弄過去了。此刻把《邊城》通篇讀下來,我讀出了沈先生會湘西風(fēng)情的鐘愛,讀出了當(dāng)?shù)氐娜藗兗儤愠嗾\,讀出了故事淡淡的憂傷。
在文中,先生用幽淡的筆墨向人們呈現(xiàn)出濕潤透明的湘西美景,其中,那座碧溪岨的白塔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那座立在半山腰的白塔就像是一個沉默的精靈,遠遠地眺望著老船夫和翠翠的家,默默地給予他們祝福。它就像是老船夫和翠翠心靈的港灣。每當(dāng)他們有心事無處訴說,他們總會出神地遙遙望著白塔,讓被現(xiàn)實束縛的心起飛,在心底向白塔傾訴他們的故事。在故事的最終,白塔在一次暴風(fēng)雨中絕望的倒下。我想,它必須是不忍看到翠翠的眼淚。又或者,是翠翠已經(jīng)長大,已經(jīng)不需要白塔的守護吧。倒下的白塔就這樣,在唏噓中久久地立在我的心里。
除了美景,文中更多的是講述著一個凄美動人的感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個柔美純樸的少女,與二佬儺送第一次的見面兩人便已一見鐘情。情竇初開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向細心翼翼地收藏著,不對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親的爺爺。日子如翠翠家門前的溪水一樣靜靜地向前流淌著,少女的羞澀使翠翠在應(yīng)對二佬時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而此時,大佬天寶也愛上了翠翠并請人做媒。翠翠惶恐之中從未向任何人證明她的心思,但她已經(jīng)有了自我內(nèi)心的選擇。
在天寶和儺送互相證明態(tài)度后,天寶溺死與湍急的漩渦之中;儺送只要渡船不要碾坊的決心由于大哥的死也變得不再堅定如初,加上家人的反對,他毅然離家闖天下,沒有人明白他什么時候會回來恬靜的茶峒。孤獨的翠翠再沒有聽到在夢里將她拖起的悠揚的歌聲,她對此還一點都不知情。
直到最終,在爺爺懷著對翠翠的惦念離開人世之后,翠翠才明白了始末。她哭了,眼淚的苦澀不堪的,因為她失去了最親的爺爺,也可能將失去那份還沒來得及開花的感情。
在那年的冬天,那座白塔又重新建起來了,可是翠翠要等的人還沒有出現(xiàn)?赡,在某一年某一天,他回來把翠翠接走,又可能,翠翠的遺憾就像白塔一樣,永遠地聳立在她的心中。
這是一個牽動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說這是一個我喜歡的故事。在我看來,翠翠如果能跟爺爺或儺送證明自我的想法,杯具就不會發(fā)生,遺憾也不會產(chǎn)生。我想,除了欣賞文章中主人公們的淳樸善良以外,我們也應(yīng)當(dāng)以他們作為教訓(xùn)。無論什么事情,機會是由自我把握的,消極的等待只會讓自我陷入自我遺憾或杯具。
這座邊城,是翠翠心靈的歸宿,她一向留在溪邊無盡地等待。我們每個人的心里也有一座邊城,它既是我們的枷鎖,也是我們的歸宿。我期望,我能在自我的邊城里面不斷地尋找,而不是等待。
邊城讀后感2
沈從文的《邊城》以老船夫、翠翠、順順、大老、二老、老馬兵等人物為主導(dǎo),描寫了茶峒的秀美風(fēng)光,記錄了茶峒的日常生活,刻畫了老船工的善良、翠翠的羞答、順順的慷慨、老大的帥氣、老二的倔強、老馬兵的敬業(yè)。以茶峒風(fēng)景和日常生活為背景,以愛情為主線,書寫出了一首美麗的田園詩歌。
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老船夫和孫女翠翠在渡口擺渡,空閑時間,他們常到茶峒城內(nèi)游玩。船總順順常熱情招待他們,其兩個兒子都喜歡翠翠,老大在提親沒有得到回應(yīng)后,駕船遠行不幸身亡。老二雖然生氣,但還是在心里愛著翠翠。面對團總女兒的提婚,老二寧要翠翠家的渡船,不要團總家的碾坊。因被逼婚,老二與父親爭吵后,負氣離家遠走,一直沒回。
因為大兒子的意外落水身亡,順順對翠翠祖父有了一定的隔閡,加上老船夫的語言表達較差,找順順探問老二婚姻口風(fēng)時,順順當(dāng)時氣惱,說出了拒絕的.話。加上中寨人的刻意誤導(dǎo)及其它的誤會,老船夫飽受打擊,不幸染病身亡。老船夫死后,順順牽頭按照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將老船夫細心安葬,找老馬兵接替擺渡,并照看翠翠。老馬兵告訴了翠翠往事的真相,翠翠把很多事情弄明白后,大哭一場,繼續(xù)在渡口擺船,等待自己的心上人。
此外,文章還描寫了翠翠父母的愛情。翠翠的父親是位軍人,與翠翠的母親相識,但在當(dāng)時的特定條件限制下,翠翠的父母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樣平平淡淡的生活。私奔不成,翠翠的父親既不愿拋棄責(zé)任也不愿放棄愛情,服毒自殺。翠翠的母親因舍不得腹中的骨肉,忍辱偷生,生下翠翠后,故意喝涼水而死,也算自殺身亡;有一種愛情叫人生死相隨,或許是翠翠父親和母親間的這種愛情吧。記得有位男子偽造自殺現(xiàn)場騙保,不幸的是,因事先沒告訴家人,其妻子悲傷過度,帶著兩個孩子一起,三人自殺身亡。男子回來后,在妻子孩子身邊放聲大哭。對那男的來說,妻子因愛他而死,或許盡快到天堂陪伴在妻子的身邊才是最好的歸屬。
關(guān)于翠翠的愛情,盡管心中喜歡二老,但翠翠始終用羞答答的態(tài)度去面對。第一次讀邊城,印象較為深刻的是:翠翠因性格等原因多次錯失了接受或表明愛情的機會,真替翠翠感到可惜和著急,如:其祖父多次提問婚事,她裝作不答;如:見到心上人來過河渡船,翠翠因害羞回頭就跑掉了。最近一次讀邊城,認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xí)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時代對愛情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或許是淳樸的本質(zhì),讓翠翠始終對愛情躲躲閃閃。
文章的最后說:“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翠翠到底怎么樣了,她會不會和二老在一起?有一種愛情,需要等待,說的或許就是翠翠的愛情吧;蛟S,經(jīng)歷過等待,翠翠的愛情才會更加美好。
冬天到了,盡管那位年輕人還沒有歸來,但白塔已經(jīng)修好了,翠翠的心上人歸來的時間還會遠嗎?
邊城讀后感3
在學(xué)本文前,曾獨自一人捧著沈從文的《邊城》靜讀。雖然從中并未悟出些許大道理。但字里行間帶給我的點點純真,滴滴淳樸,卻讓我記憶猶新。如今再次讀起節(jié)選部分來,除了有種與老朋友闊別重逢的感覺外,更讓我有了一份更深的體會———發(fā)覺一切美的東西。
《邊城》雖然有著悲劇性的結(jié)局,可那結(jié)局未嘗不是凄美的合情合理、自然貼切。城內(nèi)鄉(xiāng)民的淳樸是一種美,不諳世事,與世隔絕是一種美,與自然生生相息的生活作息是一種美,民風(fēng)習(xí)俗是一種美,地理風(fēng)貌是一種美,堅強樂觀是一種美,真摯純真的初戀是一種美,忠貞不渝的堅守是一種美,不顧其他的癡情等待亦是一種美……
文章無處無美,處處皆美,這更是作者沈從文內(nèi)心深處對美的寄托與追求,亦如陶潛所作《桃花源記》一般,作者將所希冀的一切包括純真、美好的歌頌均寄于此,只是比起《桃
花源記》,更平添了一份悲傷,一份希望無法實現(xiàn)最終湮滅的無奈傷感。追溯過往,追溯那個城外紛亂的年代,作者寫此文只是為了平靜內(nèi)心不安與混亂,喚起塵世的純真,喚起塵世對美的追求,不懈的追求。
然而我時常不解,在其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如何讓心那般心如止水,這種超然物外,心澄澈如鏡的品性如何保持?況那番年代,寄亡國之恨于這般平靜的文字中,引人細細品味,耐心琢磨需要一顆多么強大的心靈?多么高深的人生境界?多么純凈的塵世凈土?
聯(lián)系今日,無數(shù)人生活在欲望的桎哠中,受盡金錢權(quán)勢的牽制與誘惑,他們終日思量著如何穩(wěn)居其位,如何爾虞我詐,如何勾心斗角,他們心中沒有了美的印象,或歪曲了對美的審評標(biāo)準(zhǔn)。他們內(nèi)心渾濁,全身充滿著讓人嗤鼻的惡臭,他們失去了美,更失去了對美的追求?v然將沈先生嘔心瀝血的作品捧之當(dāng)前,恐怕只是依舊“羞見于劉郎才氣”。
彼之美,鑄成人之美,心之美,純之美,則萬物皆美。
邊城讀后感4
高中時第一次讀《邊城》,急匆匆地,有點心焦,只顧著在書中找尋翠翠的愛情命運,讀完之后大發(fā)感慨、嘆息、傷感。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一開始我對于翠翠在那美麗的黃昏所感覺到的“薄薄的凄涼的味道”很不理解,想了許久,似乎有了點模模糊糊的感受。在后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一直記得那種感覺。
第二次讀《邊城》,我已是大學(xué)一年級學(xué)生。在文學(xué)院接受了點文學(xué)熏陶,于是不再急于情節(jié),細細讀來?吹降牟辉賰H僅是翠翠、儺送以及天保的愛情故事,而把更多關(guān)注的目光放在了書中描繪的寧靜、美麗的世界里,品味那淳樸、善良、真摯的人性之美。讀完之后還閱讀了沈從文的傳記和一些賞析文章,知道了沈從文對那片土地的特殊感情,知道了他的古樸的寫作語言精煉生動而又貼近生活。這以后再回顧《邊城》,又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了。
今天三讀《邊城》,即將大學(xué)畢業(yè)的我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文學(xué)理論知識,但我卻只能默默無言。心靜如水地讀完,依然有一種淡淡的心酸繚繞心間,久久不能釋懷。“美麗會讓人心變得脆弱”,我忽然想起這么一句話,頓覺深有同感。
沈從文先生在《〈邊城〉題記》中寫道:“因此這個作品即或與某種文學(xué)理論相符合,批評家便加以各種贊美,這種批評其實仍然不免成為作者的侮辱。他們既并不想明白這個民族真正的愛憎與哀樂,便無法說明這個作品的得失——這本書不是為他們而寫的!覍堰@個民族為歷史所帶走向一個不可知的命運中前進時,一些小人物在變動中的憂患,與由于營養(yǎng)不足所產(chǎn)生的‘活下去’以及‘怎樣活下去’的觀念和欲望,來作樸素的敘述。”我這才明白對于我來說,默默無言是對的!斑@個民族真正的愛憎與哀樂”又豈是我所能把握。對于《邊城》,我沒有妄加評論的權(quán)利。雖有溢美之詞藏于心里,欲開口言說,才發(fā)覺根本找不到合適的言辭來表達。用沈老先生的話來說,這種贊美“不免成為作者的侮辱”,我想受侮辱的不僅是作者,還有《邊城》。或許《邊城》本身就是《邊城》的最好詮釋和概括,除此之外,任何的對《邊城》的評論都是拙劣的。在《邊城》這樣的作品面前,只要安靜地欣賞,細細品讀就好。
去年電視劇《血色湘西》熱播,我也曾癡癡守候觀看。電視畫面唯美,情節(jié)跌宕起伏,愛恨情仇,生生死死,可謂精彩動人。當(dāng)時一直覺得《血色湘西》是根據(jù)《邊城》改編的,二者很有相似之處。今三讀《邊城》,不以為然。
我想《邊城》不僅是沈從文的故鄉(xiāng),而且是你的、我的、所有人的故鄉(xiāng)。
邊城讀后感5
《邊城》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一部優(yōu)秀的抒發(fā)鄉(xiāng)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它以20世紀(jì)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zhèn)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yōu)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fēng)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凈。
《邊城》以清末時期的湘西茶峒地區(qū)為背景,以“小溪”渡口為起點,繞山岨流的溪水匯入茶峒大河,展開了曠野渡口少女“翠翠”與山城河街“天保”、“儺送”兄弟的動人愛情故事。沈從文先生極為優(yōu)美而流暢的語言文字,如詩如畫般描繪了白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湘西邊城濃郁的風(fēng)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做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墻,烏黑的瓦……” 。這些充滿了自然真樸與生息傳神的描寫,給人以極美的享受。
隨著故事的展開,《邊城》描述了河街繁華祥和的碼頭市井,湘西淳樸厚道,善良篤信的世道民風(fēng)。河街雖有“一營士兵駐老參將衙門”,有地方的“厘金局”,卻仿佛并不存在,林林瑯瑯“五百家”,各處是一片繁忙的勞作、古樸的店鋪、悠閑的生活景致!按瑏頃r,遠遠的就從對河灘上看著無數(shù)的纖夫……帶了細點心洋糖之類,攏岸時卻拿進城中來換錢的。大人呢,孵一巢小雞,養(yǎng)兩只豬,托下行船夫打副金耳環(huán),帶兩丈官青布或一壇好醬油、一個雙料的美孚燈罩回來,便占去了大部分作主婦的心了”,“永遠那么渾厚……盡把自己的心緊緊縛在遠遠的一個人身上,做夢時,就總常常夢船攏了岸,一個人搖搖蕩蕩的從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邊跑來”。這些客觀生動的描寫,反映了沈先生鳳凰縣生活的深厚基礎(chǔ),當(dāng)年對“河街”生活細膩的觀察,對湘西民俗風(fēng)情的諳熟,直觀與遐想的特寫抓住精彩的瞬間,給人以鮮活的生活場景。“河街”上雖有三教九流,以及“纖夫” 、“船夫” 等生活在最低層的民眾,但做為當(dāng)年“新文化”的杰出作家,也許是為了愛情主題,未提及階級對立或社會矛盾。
我們雖然僅僅是從文字上了解湘西的那個遙遠的時代,未必真悟是什么樣的社會環(huán)境,但《邊城》卻是沈先生描述的類似于陶淵明筆下的現(xiàn)代“桃花源”,與當(dāng)時“爭亂”的外世隔絕,從中不難看出沈從文先生對和諧美好社會的向往和追求。
總是不能完全表達出心里所想的意思,寫了這么多,大概還是有些偏差的。大概是那么個一起吧。寫給自己。
【邊城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相關(guān)文章:
邊城讀后感好范文02-27
邊城讀后感范文10篇10-12
邊城讀后感范文15篇08-26
《邊城》讀后感范文1000字08-23
邊城讀后感精選15篇03-12
《邊城》讀后感(精選12篇)02-26
《邊城》讀后感精選12篇02-17
《邊城》讀后感 (精選15篇)02-12
邊城讀后感(精選15篇)02-11
《邊城》讀后感(精選59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