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母親》的讀后感范文(通用10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爾基《母親》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爾基《母親》的讀后感 篇1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書,名字叫《母親》,讀后受益匪淺。
這一書講的是:以前工人們的生活中會遇到許多的困難、憂愁,有一名叫威爾的工人,他的母親很支持他的工作,并冒著危險來幫助他。一向膽小的母親變得勇敢了,母親一直幫助著他。
這位母親為了自己的兒子,什么都不顧了,并從中變得堅強了。她很疼愛自己的孩子,有時候,她會為巴威爾的生活而哭泣。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母親心里一樣心急如焚,巴威爾對她說了不好的話的時候,她會忍著,經(jīng)常背過去,偷偷地流淚;當外人欺負巴威爾的時候,她會很憤怒。
這一點一滴,豈不是每一位母親的形象,只不過我們平常沒有仔細觀察而已。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我們會發(fā)現(xiàn)她們的每時每刻都對我們有著愛。
最后,祝愿天下每一位母親都天天快樂。
高爾基《母親》的讀后感 篇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母親》,這本書,教會了我要學會感恩。
這本書主要講了:母親是俄國一個普通的下層勞動婦女,兒子巴威爾是先進工人的代表,工人運動的領(lǐng)導者。年輕的巴威爾原先走著父親性格粗暴、酗酒打人的老路,后來在革命書籍的影響下,開始尊重愛護母親。巴威爾因呼吁工人反抗第一次被抓后,母親承擔起到工廠散發(fā)傳單的任務,起初,母親心中很害怕,后來,她為參與兒子的工作而驕傲,當母親看到兒子高舉著紅旗時,她是那樣的自豪。最后母親面對那些抓捕她的憲兵們,她高呼:“真理是血海也不能埋沒的!”
巴威爾的母親是偉大的,我的母親同樣也是偉大的。
在我的心目中,我的母親是最偉大的。我的母親把我們家三個帶到了世界上,所以干得自然要比別人累,別人家交學費只交一倍,而我們家的卻要翻三倍,在別人眼中我的媽媽是一位事業(yè)上的女強人。每當媽媽回到家,筋疲力盡,有時甚至還不吃晚飯,看著那業(yè)績越來越差,媽媽的黑眼圈也越來越重。媽媽同時也很重視我們的學習,只要別人推薦的補習班,媽媽總是二話不說地給我們報,她希望我們?nèi)齻能夠好好學習,將來有個穩(wěn)定的工作,不會像媽媽這么累,可是我經(jīng)常將媽媽的話當作耳旁風,有時還跟媽媽頂嘴。
讀了《母親》這本書,我們應該學會感恩,應該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不讓媽媽操心我的學習,有時媽媽的愛是嚴厲的,也有時是沉默的,所以我們都應該理解自己的父母,要像父母愛我們一樣去愛他們。
高爾基《母親》的讀后感 篇3
為了信仰,為了人類美好的未來而奮不顧身;母愛的力量,總是如海一般,給人以超乎尋常的動力,一切困難,在最原始的永恒的母愛面前都微乎其微。
在亂世中,一位平凡的母親身上,所發(fā)生得重大變化,讓我震撼。尤其是母親不識字,卻比那些識字的理解真理的含義,理解俄國的未來。是啊,任何人在經(jīng)歷了苦難之后,都會對命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受難時,走投無路,昏暗的統(tǒng)治更是讓她絕望,最后,她終于堅定了信念,靠自己,靠一腔熱血,一個婦女竟會有熱血男兒一樣的報國理想,要想過上好日子,就必須推翻當時的殘暴階級的統(tǒng)治。讓新的光明照亮前方的路!
當然,這些與她的兒子帕沙卡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她的兒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運動的領(lǐng)導者,不斷對他的母親灌輸革命的真理,將母親的思想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只有站在人民的高度上,才能有如此的認識。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情勢所逼。倘若不是士兵們的不由分說,那么無情,又怎會使得一個薄弱的女子義無反顧地投身于革命的隊伍?這場景使我想起了《水滸傳》中,眾多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事,要不是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熱,要不是及時的覺悟,不知又會有多少無辜的性命,死于不白之中。那種巾幗英雄的氣概,重情重義,不正是那個年代所缺的嗎?
如果沒有母親對兒子的理解,對兒子所從事事業(yè)的信任,沒有對兒子的自豪,對兒子深深的愛,也不會使她在兒子被捕后,下定決心走兒子的路,從而真正成為一個革命者,一個大造新時代的人。
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撲不滅的!
多么樸實的豪情!
多么肺腑的呼喊!
我使得的母親不辭辛苦的奔走街頭的動力,就是信念。信仰高于一切,有著執(zhí)著信仰的人會為它而拋棄生命。
是,我不得不承認,在這個衣食無憂的社會里,肯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明知會死,也不顧一切的撲上去,視死如歸的人,也許已經(jīng)淹沒在繁冗的霓虹燈光中,所以,我感動于文中母親如海般廣闊無邊的愛。
高爾基《母親》的讀后感 篇4
成功的時候,誰也是朋友;但是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的一句話,說出了多少成功者背后母親的辛勞啊!但是每個人都有母愛,那并不是成功者們的專利。
《母親》這一篇文章通過母親的支持一點一點透露出母親的用心良苦與小人書背后的辛勞。講述了一個貧窮家庭中的小孩為討回被警察沒收的小人書而與母親一起討要且最終得以歸還的故事,和作者向母親要錢買小說的辛酸感觸。我知道那種感受,當看見教育你多年的母親在那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就為那一個月還不滿30元的工資而受苦受累時心中如千萬只刀在割。30元對于現(xiàn)在來說已經(jīng)不值得一提了,隨便一開口,只要是小康水準的家庭都會毫不吝嗇的給出30元,F(xiàn)在還有誰會害怕遭到父母的責罵不敢開口要錢呢?我們不顧他們的辛苦而大把花錢。
而這篇文章并不是想說作者有多么不孝順父母,更多一點的是他們的愛。母親的靜坐示威,一卷毛票還有她瘦小的身軀,誰會不為之動容呢?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那樣惡劣的環(huán)境了,可是他們的怨氣又能向誰去傾訴呢?只有吞進肚中隨著飯菜一起消化?粗麄兡樕系膹婎仛g笑,摸著手中粗糙的鈔票,誰的心中不會內(nèi)疚呢?
然而內(nèi)疚又有什么用呢?人們大都也只是說一說罷了,一陣歡笑后就覺得這是理所應當,又將父母對我們的期待變成了徹底的幻想。他們正在老去,發(fā)鬢上多出的幾根銀絲似乎是想讓你意識到———體恤一下父母吧!
體恤這一個舉動似乎很簡單,用他們的方式賺來的錢買一點他們不太喜歡的補品,送他們進不太和諧的養(yǎng)老院,度過不太歡樂的下半生。在很多人眼中這應該就是體恤吧!可是你們真認為這就是身為子女該賦予他們的關(guān)愛嗎?大家都懂的道理,為什么不盡力去做呢?
父母在這些人眼中就是棋子,已經(jīng)盡完了他們該有的責任就丟棄在一邊,走人生的下一步。可在我眼中的體恤卻截然不同。
體恤,就是諒解父母;體恤就是關(guān)心父母;體恤,就是夜半歸來的他們看見桌上冒著熱氣的飯菜;體恤,就是下班后,電話那頭你傳來的親切呼喚。
體恤,并不需要你做得太多,只是你的一份真切的心意罷了。
想想他們對我們的關(guān)懷,你就知道如何體恤他們了吧!
高爾基《母親》的讀后感 篇5
“她們是渺小的`,但她們大愛無疆;她們是脆弱的,但她們的內(nèi)心堅強;她們是卑微的,但她們有著濃厚的愛……”。我和媽媽緊挨著一起,手捧同一本書——《母親》,緩緩翻開書頁,仔細品讀起來。
隨著書頁的流動,我看到了不辭辛勞50多年喂養(yǎng)著兩個癡呆兒子的母親;我看到了為頂替兒子而揮舞鋼釬,炸石修路的60多歲的母親;我也看到了在門前不分晝夜等待兒子歸來的母親……我體會著書中母親們的那無私,自我犧牲的愛,感受著她們內(nèi)心的滄桑與微笑。
我抬起頭,望著散發(fā)溫暖陽光的媽媽,她的面龐上已有一點斑紋了,我想一定是媽媽為了我而顧不上自己的美麗;她的頭發(fā)上已伸出一兩根銀絲了,我想一定是媽媽為了我日夜操勞而過早的衰老;她的手是那么粗糙,我想一定是媽媽為我做得太多太多……我不禁熱淚盈眶。直到此刻,我才真正悟出“母親”兩字的含義。
每個人的媽媽都是普通而平凡的,不需要豪言壯語,也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她們用柔弱的雙肩承接了天和地,用一顆平平常常的心,鑄造起一座座不朽的豐碑。
母愛,像經(jīng)年不息的泉水,無時無刻不在澆灌著孩子們的心靈;母愛,像慈母手中那條纖纖絲線,編織著保護孩子們的防身服;母愛,像一杯乳汁,注入了母親的汗水與真情,撫育著孩子們茁壯成長。
無論是“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還是“手扶柴門日日盼,白發(fā)愁看淚眼枯”,或是“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又或是“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從古至今,母親就是一個神圣,博大,無私的稱號,她們一直融浸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不管孩子走到哪兒,她們永遠都是孩子的保護神。
“媽媽,我一定會成為一棵參天大樹,以不辜負您的諄諄教誨”。想到這兒,我不禁撫摸著媽媽的手,感受著她的溫暖,一起讀完了這本充滿愛的書。
高爾基《母親》的讀后感 篇6
或許是因為對母親有種特殊的情感,對母愛有種深刻的感受,看到貨架上那么多的書,我卻義無反顧的選擇了高爾基的《母親》。
在回家的路上,我曾不止一次的問:“大文豪高爾基會怎樣描寫母親的形象?會怎樣敘述母愛呢?”一個個問題更增加了我讀這本書的欲望;氐郊,急匆匆的放下東西,打開書,翻到正文第一頁,仔細讀起來。讀著讀著,便感到趣味盎然,原來并不是我認為的那種千篇一律的母愛,而是在革命道路中的母愛。
在那個動蕩不安、茍且偷生的年代里,每個人都為爭取那一點點可憐的面包而偷搶拐騙。我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里,但我可以想象那是一個怎樣黑暗污濁的社會,令人厭惡、窒息。
小說的主人公尼洛夫那是工人巴維爾的母親,一個逆來受順,懦弱的婦女。丈夫生前,她受盡了丈夫殘暴的毆打;丈夫死后,原來要過安穩(wěn)日子的她,卻得知自己的兒子成為了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她不能理解兒子的做法,她幾次反對,幾次勸阻,都是徒勞無功,她覺得那些年輕人簡直就是不可理喻。但是,當她看到兒子與那些年輕人義無反顧的追求革命,追求民主自由時,她不由自主的被鼓舞,被感動,被真理所打動,最終也加入到這場偉大的而又神圣的革命戰(zhàn)斗中。她那間簡陋的小屋,成為革命者們商討、研究計劃,傳遞情報的中轉(zhuǎn)站,尼洛夫那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革命者。在她被捕的那一刻,她高喊的那句:“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撲不滅的!焙俺隽怂懈锩叩男穆暋
不管結(jié)局如何,在那個革命年代中,母愛的最大體現(xiàn)就是鼓勵孩子、信任孩子、相信孩子、肯定孩子的所作所為;蛟S,正是因為母愛的緣故,巴維爾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歷練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馬克思主義忠實的踐行者。母親的形象是偉大的,母愛的力量就像那浩瀚的宇宙,誰也不知道他究竟蘊藏著多少巨大的能量。
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吧,現(xiàn)在的我們,無時無刻都被母愛包裹著,充盈著,我們整天都在學校中度過,但我們每一星期盼望的,不就是回家嘗嘗媽媽做的可口的飯菜,聽聽媽媽那不厭其煩的嘮叨,看看媽媽那慈愛的鼓勵的目光嗎?現(xiàn)在的母愛,雖然沒有戰(zhàn)爭時期那么悲壯,但足夠讓我們戰(zhàn)勝學習中的困難,越過生活中的荊棘,度過每一次的心煩氣躁,讓我們在母愛中鍛煉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每一位母親都是天使,母愛是上帝送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
我曾讀到這么一個寓言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小孩子將要降臨人世,他問上帝:“他們說你會把我送到一個叫地球的地方,并送給我一個禮物,這是真的嗎?”上帝解釋說:“是的,這里有很多天使,我會選一個送給你,她會等你,會照顧你。你的天使會唱歌給你聽,你會感到很快樂,很幸福!毙『⒆佑謫枺骸澳敲次业降厍蛏虾,怎么聽懂他們講話,又怎么和他們溝通交流呢?”上帝說:“你的天使會告訴你許多很美好的單詞句子,她會教你的!
就在那時,有一個聲音從很遠很遠的地球上傳來,小孩子急急忙忙的問:“哦上帝!我將要走了,請你告訴我天使的名字?”
“這并不難記!鄙系鄄痪o不慢的說:“你可以叫她‘媽媽’!
媽媽是天底下最愛我們的人,是天底下最偉大的人;而母愛是所有愛中最無私的!讓給我們感謝母親,感恩母愛!
高爾基《母親》的讀后感 篇7
讀完高爾基的《母親》,按理說寫出的讀后感應該是關(guān)于贊美母親的,可我卻不想寫那些,當然,母愛是值得永久歌頌的,知識在沒有領(lǐng)會其真諦,沒有觸機靈魂的情況下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膚淺的,和那些無病呻吟的文章一樣令人提不起興趣。
讀完母親。確實在一些方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主要有以下幾點。
1母親——作為生活在當時俄國黑暗社會最底層的工人代表,從一個沒有靈魂的麻木的
人,一躍而為一個具有先進思想,為推翻沙皇統(tǒng)治而站在第一線的人。
母親身上,所發(fā)生得重大變化,讓我們震撼,尤其是母親不識字,卻比那些識字的理解
真理,理解俄國的未來。這些與她的兒子帕沙卡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她的兒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運動的領(lǐng)導者,不斷對他的母親灌輸革命的真理,將母親的思想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這與母親本身也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她對兒子的理解,對兒子所從事事業(yè)的信任,沒有對兒子的自豪,對兒子深深的愛,也不會使她在兒子被捕后,下定決心走兒子的路,從而真正成為一個革命者,一個大造新時代的人。
這里我們談到了理解,這不僅讓我想到一句話:理解萬歲。確實,人與人之間的理
解是無價的,理解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就像理解可以將帕沙卡和她的母親,兩個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一座信任的橋梁。在現(xiàn)代社會,很多問題有待于理解來解決,代溝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試想,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加強交流,增進理解,又什么問題解決不了呢?有時候我感覺父母不理解我,當然,為題是出在雙方。父母當總是讓我一個勁的學習,殊不知,為了責任而學習是很累人的。
2書中的革命者為了信仰,為了人類美好的未來而奮不顧身。
其突出代表就是母親的兒子帕沙卡和他的同志安德烈,雷兵等革命者。他們有著智者的信念,不知疲倦的像工人,農(nóng)民宣傳革命知識,剖析他們受苦受累而沒有得到回報的原因,他們不懼資產(chǎn)階級及其他們的走狗們,把坐牢當作工作之余的休息,出獄后依舊投身革命事業(yè)。這是多么讓人敬重!這不僅讓我想到了我國所經(jīng)歷的艱苦歲月,同樣的故事也在我們這片熱土上發(fā)生過,那些革命的烈士,將長眠在共和國的懷抱之中。
這里提到了信仰,在革命時期,信仰高于一切,有著執(zhí)著信仰的人會為它而拋棄生命。那些舍生取義的事跡一直被人們坐傳倡,慢慢的好像已經(jīng)成為了傳說,我曾經(jīng)懷疑,所謂亂世出英雄,不知道在現(xiàn)代社會,還會不會又為了信仰而獻身的人,還有沒有那份勇氣,坦然地面對死亡,正氣浩然。在那時,信仰是人們前進的動力,這不僅讓我思索,偉人為了信仰而不斷奮斗終究成為了偉人,而在當代,如何確立自己的信仰呢?我小時候想當五星上將,現(xiàn)在想來卻也可笑,一沒有軍事才能,二沒有軍事膽識,三沒有軍事機遇,談何成為將軍?小時候想當將軍想必那是戰(zhàn)爭片子看多了,盲目崇拜上面的將軍罷了。
說實話,從那時起就有點迷茫,在各方面的呼吁下努力學習,卻終究沒有確定一個明確的理想,總是過一天算一天,完成當前的任務就算了事。我也常想,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以總是安慰自己,總之以后能報效祖國,名垂青史就是了,這就算我籠統(tǒng)的人生理想吧!
在前面我提到,由于害怕寫得太庸俗,所以不打算寫母愛的內(nèi)容,可是當我寫到這兒才發(fā)現(xiàn),這本書中未提一個"愛"字,卻無處不洋溢著母親對帕沙卡的愛。從母親對帕沙卡反常舉動的擔心,到得知他從事失業(yè)后的提心吊膽;對兒子的支持,到以兒子為自豪,直至投身革命事業(yè),一個母親年邁而執(zhí)著的愛心,又對兒子的愛上升到了對全世界為真理而奮斗的無產(chǎn)革命者的愛,這是歷史的跨越。
高爾基《母親》的讀后感 篇8
如果讓你說一個前蘇聯(lián)文學巨匠的名字,相信大部分人腦海中首先想起的名字都是被譽為“無產(chǎn)階級藝術(shù)最偉大的代表者”——高爾基。盡管20世紀90年代以來,如何重新認識高爾基成為學界關(guān)注的一個熱點問題,關(guān)于他的研究和評價也大相徑庭,但是不可否認他為蘇聯(lián)的文學做出的卓越貢獻。
小說《母親》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寫巴威爾·弗拉索夫在革命理論和社會實踐中不斷成長的過程。在開始巴威爾和他死去的父親一樣,喝酒、跳舞、玩樂,對母親的焦慮和責備都置若罔聞。
后來在的帶領(lǐng)下走上了探索真理的道路。第二部分寫在兒子巴威爾及進步青年的影響下母親彼拉蓋雅·尼洛夫娜精神覺醒的過程。母親在傾聽他們談話的過程中,慢慢地學習,后來母親也逐漸地參與到年輕人的行動中來。
文章的最后有一句話“復蘇的心靈是不會泯滅的!”是啊,一顆心一旦覺醒就有撼動世界的力量,只因有了信念,人生就不再彷徨,不再迷失在一個又一個的岔路口。讓我們在書籍中學會明智,在閱讀中積累起精神上的財富,這樣在風火殘燭時才不會為流失的時間而后悔。正如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高爾基《母親》的讀后感 篇9
《母親》是我極為欣賞和喜歡的一部作品。它描寫了前蘇聯(lián)時期工農(nóng)人民為真理,為平等,為自由,為過上好的生活而不斷奮斗的故事場面。
巴威爾·符拉索夫是工人區(qū)中鉗工的兒子。他偷偷地學習,因為這是工人所不能擁有的權(quán)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讀書、討論問題、辦報、散發(fā)傳單,干起革命事業(yè)。母親起先擔憂自己的兒子,慢慢的,她喜歡并欽佩這些年輕的革命者們,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參加了革命工作。隨著革命事業(yè)的不斷壯大,沙皇反動政府開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爾為首的組織卻冒著生命危險宣傳革命思想。工農(nóng)運動越來越浩大,群眾的反響越來越強烈,母親的思想覺悟也越來越高,她將整個心靈獻給了屬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業(yè)。
《母親》是一部思想上的革命作品。它號召人民團結(jié)起來,為自身利益而奮斗。小說中,巴威爾這一群青年將自己的青春獻給了壯麗的革命事業(yè)。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為無數(shù)平民的利益到處奔走,演說、散發(fā)傳單,用宣傳去喚醒人民,使人民從以沙皇反動政府為主的壓迫大眾的機構(gòu)中解脫出來。他們追求真理、熱愛和平,所以他們要奮斗,要用行動去****一切不平等的現(xiàn)象,去捍衛(wèi)群眾的利益,去創(chuàng)造社會主義的社會,去實現(xiàn)無產(chǎn)階級的和平夢想。他們崇高的理想和真誠的呼吁使無知的工農(nóng)階級覺醒,他們偉大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感染了身邊的人。母親正是從一個柔弱、溫順、憂郁的傳統(tǒng)工人區(qū)婦女變成了一個有著深刻見地、滿腔熱情、勇敢無畏的新時代革命工。她不辭辛勞地長途跋涉送報紙、傳單,不顧警察的殘酷毒打向群眾宣傳革命真理;她和青年們一起帶頭,高高舉起代表理性、真理、自由的旗幟,向世界宣告著革命者強有力的信仰;她忍受著兒子被捕、骨肉離別的痛苦,在一個個革命者接連入獄后仍堅持著實現(xiàn)自己的宿愿……當法庭審理這些革命者時,年輕人振奮人心的微笑顯示著革命事業(yè)的光榮與革命工的頑強,他們慷慨激昂的演說宣示著堅定的信念:“……你們使人們無法生活,毀滅他們;社會主義卻要把遭到你們摧殘的世界連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偉大整體,而且這一點——一定要實現(xiàn)!”他們的眼睛里閃爍著正義的光輝。
這部小說使人熱血沸騰,令人強烈地感受到可敬的革命者們的勇敢不屈、正氣凜然,由衷地贊嘆他們對理想的堅持,欽佩他們對偉大事業(yè)的獻身精神。特別是母親這個人物的思想轉(zhuǎn)變,由膽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熱愛生活、傳播真理的革命先驅(qū)。這壯麗、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著我,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諦。
從文學技巧的角度看,《母親》以一個母親的改變?yōu)槊}絡描寫振奮人心的革命。這使得小說更貼近讀者,使讀者感受更真實,更深刻。這一做法有著相當大的效果,它使小說情節(jié)更緊湊、引人入勝,并使革命顯得更人性化。
記得小說的最后一幕。母親在人群中呼喊著散發(fā)傳單,向人們演說。憲兵撲上去毒打母親。不屈的母親高呼:
“復活的靈魂——是殺不死的!”
“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撲不滅的……”
《發(fā)現(xiàn)母親》是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用十年的時間寫出的一部關(guān)于母親與教育的書籍。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
放假之前朋友說:“我給你推薦一本書,這本書對我們做教育工作的尤其是女性有很大的教育性和指導性,書名是《發(fā)現(xiàn)母親》。
寒假期間認真閱讀了此書,《發(fā)現(xiàn)母親》不止是從一般意義上論述了母親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影響,而是從文化學、社會學、教育學等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現(xiàn)代社會演進過程中,母親角色的悄然變易、社會觀念對母性的支配以及教育制度對母性的重塑。在這本書中,作者不但號召人們關(guān)心母親,更要給為人之母營造做母親的環(huán)境,讓每一個母親都成為孩子成材的推動搖籃之人。
閱讀之后細細回味,書中提到的每位杰出的人的背后都有一位偉大的母親,他們都是在母親的啟蒙和引領(lǐng)下走向了成功。如:孟母、岳母等等這些偉大的母親成就了兒子的輝煌。所以王東華教授提出“上帝之所以先造出男人,并不是因為男人比女人優(yōu)越,而是因為男人比女人好造,上帝先造出男人這個試驗品后才去造女人。當上帝把女人造出來后,上帝造人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它把這一任務交給了女人!母親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quán)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 也就是說:母親不僅可以直接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母親還可以通過培育子女完成對人類的貢獻,是世界未來的創(chuàng)造者。
有那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于不能照顧孩子。如果因為工作而放棄對孩子的教育是最錯誤的選擇,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毀掉的一生卻是永遠沒有人能彌補的,對于母親工作孩子應該兼顧,如果不行,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孩子。即然生下孩子就要為孩子負責,也是為國家負責,把一個合格的人送進社會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做一個好母親并不只是生下孩子給孩子喂飽這么簡單,母親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來。母親喂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奶水更應該用自己的精神素養(yǎng)喂養(yǎng)孩子幼小的心靈。因此母親要有足夠的自我認識,知道自己肩負的是怎樣重要的便命。
高爾基《母親》的讀后感 篇10
提到母親兩個字,想必很多人心中都會涌起一股暖流,會想到這樣的詞:安全,踏實,家。這就是母親帶給我們的,她始終是我們可以完全依賴與信任的人。我們毫無顧忌的向她索取,索取任何我們想要的,而她也總是毫無條件的付出,無怨無悔。
也正因為這樣,她成為了我們最容易忽略的那個人。她可能是善良無心機的,可她卻總是巧妙的躲開了一切可能為我們帶來麻煩的機會。所以世人總是用偉大無私這樣的詞壓在她們身上,讓這個最樸實的出于本能的愛套上了沉重的枷鎖。讓她們累,讓我們厭。我也擁有一個非常愛我的母親,同樣的我也很愛她,我們親密無間,相依為命。所以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母愛,到底是怎樣的;回報,到底是怎樣的。母愛,我們應該如何去描繪,如何去夸贊。直到高爾基就用“母親”兩個字來告訴我們。
有人讀過小說以后問道:高爾基為什么不把小說的題目定位“符拉索夫·尼洛夫娜”或者“女革命者”?有人回答因為母親兩個字擁有太多的含義。小說不是直白的講述革命的故事,而是為我們描述千千萬萬普通的革命者他們的愛恨情仇,他們的努力反抗,他們的平凡生活。
是啊,高爾基筆下的這位女主人公,她首先是一名母親,平凡質(zhì)樸,善良勤勞,母親是她最重要的定位,她深深的愛著自己的孩子,勝過一切。
她是不幸的,生長在那腐朽的,沒有人權(quán),沒有真理,沒有正義的時代。人們是麻木的,無產(chǎn)階級是沒有權(quán)利,只有受壓榨,受壓迫,受威脅的群體。沒有一點尊嚴可言。她更是者群體中脆弱的弱勢群體。連嫁人都是被脅迫的。她的丈夫,那個讓人望而生畏,脾氣粗暴的男人,讓她過著清貧,卑微,毫無幸福可言的生活。她忍受著繁重的勞作和丈夫的毆打,成為了逆來順受,膽小怕事的人。在那個黑色時代,她是萬千生活在最底層婦女的縮影。
而她的兒子,巴維爾,書中另一個主人公成為了改變尼洛夫娜命運的重要人物。他一出場便使人莫名的歡喜。雖然在高爾基筆下的工廠的年輕人著實讓人覺得灰心喪氣,沒有任何希望,看上去叫人討厭。若是年輕人都是這副摸樣,黑暗何時才能散盡,光明也無法來臨。
書中的描寫很是巧妙,首先從巴維爾的著裝上的變化將他與其他年輕人區(qū)別開。他穿得整齊,干凈。而其他孩子則是不重儀表的。然后便是娛樂活動的改變,其他年輕人工作之余是酗酒,打架。而我們的巴維爾卻在晚上獨自一個人在那里安靜的讀書。對于巴維爾的這些改變都是在他的父親去世以后開始的,仿佛這個粗暴男人的離開成為了黑暗即將過去,黎明就在前方的預兆。
女人是敏感的,何況兒子的變化如此明顯。母親是欣慰的,兒子不像自己的丈夫。但慢慢的她有了擔心,恐懼。因為兒子的與眾不同早已引起了周圍那些愚昧麻木人們的議論。而這些細節(jié)描寫,使我們看到了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深深地愛。
當她真正了解兒子從事的事業(yè)時,恐懼占滿了那破舊的小屋,那是因為愛,復雜矛盾的猶豫也是因為愛。而后被真理所打動,她選擇不顧危險支持兒子的工作也是因為愛。委屈的活了大半輩子,對于生活最恐懼的不是壓迫,不是一塵不變,而是改變,怕改變得來的是更加屈辱的生活。但是真理告訴她,有種改變是真正要將他們從水深火熱的日子拉出來,是給明天帶來希望的改變。所以,她明白,兒子所做的是一件有重大意義的事情,對所有工友都有益的事。母親的覺醒與開始那些生活乏味無望的年輕人的父母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而對于兒子的小伙伴們,她也付出了無私的愛。他們開會學習時她為他們燒火煮茶取暖。她關(guān)心他們的生活,工作,安全。尤其是對于孤兒霍霍爾,她像親生母親一樣給他溫暖給他愛,毫不顧忌的讓他住在自己家里,在那樣黑暗無力的時代,散發(fā)出了別樣的人性光輝。當他看見這些孩子們之間有愛情燃起的時候,想起了自己悲慘的經(jīng)歷,心中為著孩子祝福。愛就在那間簡陋的小屋中蔓延。
隨著革命小組工作日益有序,她也更加堅定了支持兒子將革命繼續(xù)下去。直到兒子因游行被捕入獄后,她竟不顧年邁和自身安危,接替兒子繼續(xù)工作?梢耘c兒子的思想保持一致,境界不斷提高,努力學習,這一切的改變其實都是母愛在推動。而母愛的提升使我們更加崇拜高爾基對于人物描寫的細致和自然。
因為愛,母親變得無所畏懼,她要打破悲屈的生活,努力和孩子們一同為著美好的未來去奮斗。當高爾基描寫她在工廠發(fā)傳單獲得成功時,她像一個得到成長的孩子一樣,不禁讓我想起書的開始她也有過這樣可愛面容——孩子們開會她第一次插上了話。
她終歸是一位母親,當她在發(fā)傳單時被憲兵抓走,她卻沒有像兒子被抓走時那樣害怕了,她開闊著母親的胸襟,大喊:“復活的靈魂是殺不死的!真理,是血的海洋也撲不滅的!”
這是一名革命者的母親的吶喊!
看完這本小說,我相信對于母愛,對于母親我不再有疑問。母愛就是那樣,不用費心勞神去思考,它就存在于孩子長大的過程中,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甚至是一個新時代的進程中。
【高爾基《母親》的讀后感范文(通用10篇)】相關(guān)文章: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范文(通用10篇)03-15
關(guān)于高爾基《童年》讀后感范文(通用23篇)11-23
關(guān)于高爾基寫的《童年》讀后感范文(通用28篇)11-23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通用20篇)11-23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通用17篇)11-23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通用15篇)10-24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通用15篇10-19
高爾基《童年》讀后感(通用15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