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道》的讀后感范文(精選8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師道》的讀后感范文(精選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師道》的讀后感1
屋檐水,一點一滴,滴穿沿階石;羲之習字,年年歲歲,墨染洗硯池。陶行知說:“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進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背踝x《師道》一書,觀此言,只覺三個“天天”,發(fā)人深;再觀此言,更覺大小不論,“天天”不易,所以我從不呆望“大創(chuàng)造”從天而降,而是學以“坦白之心”觀“點滴的創(chuàng)造”。
何為“坦白之心”?我以為對于教師而言,“坦白之心”便是襟懷坦白,誠摯可親,一視同仁。擁有了坦白之心,便擁有了一對火眼金睛,具備了找出孩子所有的小小創(chuàng)造的本事;擁有了坦白之心,便擁有了一個廣大的溫暖懷抱,獲得了能把所有取得點滴進步的孩子納入懷中給予溫暖的能力;擁有了坦白之心,便擁有了一雙有力的手,能把孩子托舉得更高,遠離那片名為不自信的荊棘地。
上學期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給班里小朋友們寫的“詩歌”設計海報。尤記一開始我動員孩子們寫詩的時候,這些“大作”還只是幾張可憐的小紙片,攥在幾個平時的“積極分子”的手里,到了下課,這幾個人走到我面前,亮晶晶的眼睛望著我,領頭的來一句“老師,這是我們自己寫的詩,想給您看看!痹掃沒說完,孩子們把紙往我講臺上一拍,一溜煙全跑了,讓人哭笑不得。我只好把這些皺巴巴的小紙片一張張撫平,疊起來,帶回辦公室?粗@寥寥幾張紙片,我內(nèi)心有些泄氣,我本以為我前期做了充足的準備,找了不少同齡孩子有趣的詩歌,舉辦“兒童詩鑒賞會”,孩子們應該會積極性很高,這些小紙片卻怎么看都有些敷衍之意。沒想到的是,一張張看下來,紙片的含金量出乎意料的高,孩子們字一筆一劃寫得認真,寫的小詩也基本都具備了現(xiàn)代詩的“范”。想了想,我準備給這些積極勇敢的孩子準備一份小禮物。我把這些文字錄入到電腦,配上應景的插圖,做成手賬的形式,再打印出來,一張張精美的詩歌海報便完成了。令我沒想到的是,這些“小禮物”激起了不少孩子的興趣,隨著我一次次的動員,我收到了越來越多的“小紙片”,越來越多的小朋友加入了寫詩的陣營。
現(xiàn)在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我慶幸我在最后沒丟下一顆“坦白之心”,若我因為孩子們交上來的“小紙片”不符合我預期所想,疑心是孩子們敷衍我才上交的,棄之不看,不予孩子反饋,豈不是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這便是失了“坦白之心”,摧殘了孩子的趣味,更辜負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小紙片也好,精美詩集也罷,若帶著坦白之心去看,便都是孩子的創(chuàng)造;孩子的點滴創(chuàng)造也好,大創(chuàng)造也罷,都是作為一個老師應該去一一發(fā)現(xiàn),一一挖掘的寶貴財富。
梁啟超說“教育事業(yè),從積極方面說,全是在喚起趣味;從消極方面說,要十分注意不可以摧殘趣味!币蕴拱字挠^點滴創(chuàng)造,喚起孩子趣味,守護孩子趣味。
《師道》的讀后感2
我不是一名真正的老師,可我是孩子的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任重道遠。
讀了顯峰老師的這段文字,我的感觸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感到很慚愧。我讓孩子學習經(jīng)典傳統(tǒng)文化,為的只是想讓孩子健康的成長,少走人生的彎路。自己見識淺薄,沒有給孩子種下一顆夢想的種子,沒有給孩子肩上賦予責任;钤谧运降男∥依,而我們先輩學習知識,為的是改變我們的國家,改變我們的社會。
其次,我感到自己很幸運。在孩子4歲的時候就能學習顯峰老師的理念,改變自己的人生格局,為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讓孩子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最后感謝明德幼兒園這個大家庭。以前的我,像水中的游魚,奔奔波波,只為食而忙。民族使命感和作為中國人的責任,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通過在明德幼兒園和明德書院的學習,讓我重新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正如崔衛(wèi)平寫的詩:“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
小小的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去溫暖我能溫暖的人。
《師道》的讀后感3
最近看了《師道,為師亦有道》這本由馬朝宏主編的這本書,書中收錄的全部是一線教師的教育評論和隨筆,全書共分五章:立場、信念、冷眼、憂思和策略,可以說篇篇針砭時弊,句句一針見血,特別是讓我們這些一線教師讀了,有醍醐灌頂之感,不禁佩服如是教師愛教育的胸懷和為教育而謀略的膽識。其主旨正如書的封皮上所寫:“審視教育本真,傾聽教師憂思,分享成長策略,明晰教師立場,重塑教師信仰!弊x了此書,讓我感觸較深的有《老師,你累嗎?》、《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動機》、《被高分拋下的孩子》等,這些篇章反映的問題較接近現(xiàn)在學校的情況,并引起了我對孩子學習動機的思考:孩子為了什么而學?
我不禁假象這樣一個問題:當我們問起孩子他來學校為了什么而學時,他們會怎么樣回答。我想可能很多孩子尚未思考過這個問題,或者他們也考慮不清楚到底為了什么而學,因為社會環(huán)境、家長、學校及老師的種種引導,可能讓孩子弄不清楚學習到底為了自己還是外界。每每看到孩子們在日記上或者在素質(zhì)報告手冊上寫出自己某段時間或最想說的話是“下次考試考雙百”抑或“在學習上超過某位同學”等等此類的話,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感,是同情、是自責還是無奈。當今的孩子們怎么了?別說當今的孩子們了,往前追溯,就拿我來說,在學校度過了將近20年讀書生涯,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嗎?以前的'我不也是為了考取好的成績,或是為了讓父母高興,為了得到老師的贊揚而努力學習的嗎?所以,這不是當今在學生當中存在的問題,而是一個長期待解決的問題。
孩子們學習動機的不明確不能怪他們自己,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家長和老師的教育方式。我很同情現(xiàn)在的孩子們,同情他們沒有快樂的童年,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整天忙碌于上學、參加興趣班和特長培訓班等,家長們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尤其是在學習上讓孩子與周圍的同學比,他們經(jīng)常使用這樣的獎勵策略——這次考到多少分,會獎勵你什么。這樣無形中引導孩子學東西是為了與別人比較,是為了讓自己的父母高興等,長期以往,孩子們消失了學習的內(nèi)部動機。對教師來說,我們何嘗不是通過考試成績來評每年的三好學生的,雖然有時候也會參考孩子們的平時表現(xiàn),學校期末考試后,也同樣以各科考試的平均分來給各科教師進行評價,雖然素質(zhì)教育的口號依然很響,新課標在實踐仍然實施得腳踏實地,但我們還是很難擺脫應試教育的魔咒。
孩子為了父母的獎勵、為了獲得老師的贊許等如此的動機雖然能在短時期內(nèi)讓孩子努力學習,但不是長久之計,一但這樣的外部刺激失去了作用,那樣的后果是非?膳碌。因此,我們——與孩子朝夕相處的家長和老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及他們的內(nèi)部學習動機,讓他們明白學習的目的和動機,端正學習態(tài)度,遇到問題進行正確的歸因,才能讓我們孩子真正樂在學習中!
《師道》的讀后感4
打開學校推薦的書目《師道:為師亦有道》這本書吸引著我,于是我借讀了這本書。拿到這本書仔細看看封面,上邊寫著“審視教育本真,傾聽教師憂思,分享成長策略,明晰教師立場,重塑教師信仰。”悟悟書名百思不得其解,后來頓悟。師道就是老師說,第一個道是說的意思,第二個道是路徑、方法的意思。為師有道,道在何方?
書中匯集的文章多為一線教師教育評論和隨筆,這些思考未必有多高深的理論,或許難免有個人主觀色彩,或許也失之于片面,但這些思考無疑是鮮活和最具有生命力的,鑒證著老師們的成長足跡,一步一個腳印,實實在在;字里行間,充滿著對教育的熱愛和激情。
作為教師要明白:教育不需要多少“創(chuàng)新”,只需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學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學生,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教育就是開啟智慧、健全人格,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進而達到獨立行動,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簡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像人一樣生活,像人一樣活得美好。
很多時候,我們的老師從中劃出符合自己課程性質(zhì)所需要使用的回答,用平淡而近乎贊賞的語氣抹去了其他的答案。我們幾乎從來沒有隨著學生的思考車輪去探索生活,很少想到學生走向獨自學習生活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nèi)鄙俑鷮W生進行開放性、探究性問答的技巧與自信,因為思考的車輪沒有方向,我們尚且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幫助他們?nèi)绾翁剿魃疃囵B(yǎng)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早已經(jīng)習慣了火車導軌式的教育。
我們應該放手讓他們在每一個機會面前嘗試與思考。只有放手,你才會知道什么是他們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會發(fā)現(xiàn)什么是他們的專長。教育就是“使人成為人”。同樣的,教師呢,作為活在孩子中間的成年人,和學生一起面對世界(文本和實在的生活都是世界)并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所有好的教育和好的教師都是有共同點的,兩個關鍵詞:放手和主體。教師放手,還學生主體。主體的體現(xiàn),不是“教師為了學生做些什么”,而是你讓學生做了什么,學生體驗和經(jīng)歷了什么,而且這種體驗和經(jīng)歷必須出自他們的主觀愿望。
學生的主體作用,簡單地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xiàn),他們能夠能動地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把學生看成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對象。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事物內(nèi)在的矛盾性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它決定著事物發(fā)展的性質(zhì)和方向,因而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nèi)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活動過程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zhì)、性格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本身內(nèi)部的矛盾性。教師水平、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等對學生來說雖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終究還要靠內(nèi)因起作用。
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在現(xiàn)實中,我們經(jīng)?吹,同樣一個教師,同樣一本教材,同樣一個教學環(huán)境,不同的學生卻出現(xiàn)不同的學習效果。導致這種差異有種種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發(fā)揮程度不一。因此,調(diào)動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并確立自身的主體作用意識是教學中的重中之中。
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廓清籠罩在師生課堂關系上的“迷霧”,引領教師將“教本位”變?yōu)椤皩W本位”,從而優(yōu)化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效率。同樣,由客體變成了主體,學生也就不會站在“教”的對立面機械、被動地接受,而是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將以“授業(yè)”為主的“課堂”變成以“求知”為主的“學堂”,從而將他們被壓抑的學習積極性、求知自覺性和思維能動性盡情彰顯,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有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師生情感交互和心靈契合,最終實現(xiàn)以生命弘揚生命、以情感激越情感、以精神建構(gòu)精神的教育目標,讓師生共同享受有尊嚴、有道德的課堂生活。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人生是一本厚重的書,翻的不經(jīng)意會你會錯過精彩,讀的很用心你才會體味更多。把握好人生,在生活的路上不斷思考,不斷進取,使平凡一生在教育的沃土上變得多姿多彩!
《師道》的讀后感5
又迎來了一個暑假——2013年的暑假,教委辦發(fā)的教師讀物《師道:為師亦有道》。這是中國教師報資深記者、編輯,馬朝宏編輯的一本書。今天,我把媽媽接到家里來玩,拿起這本書,我開始朗讀給她聽,她被感動了,我們母女一起被此書中各位一線教師他們對教育的種種感受及對教育的理解和激情深深地感動著。
一篇一篇的文章,是一個一個的教育的故事。越看越吸引我的眼球,直到愛不釋手。在看孫寶華校長的《學生的表情》時,他樸實無華言語中,充滿了對學生的愛,像一個小孩子似的跟學生一起開心,一起傷心,做為校長的他,能感受到學生的喜怒哀樂并理解他們,我想在他領導下的學生和老師一定也能露出燦爛的笑容。
印象深刻的是《不要搶占學生的舞臺》這篇文章,從孔子的因材施教到盧梭的兒童中心說,都是在倡導“以人為本”。課堂是老師的主陣地,我們到底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還是炫耀自己?這個問題在新課改理念下已不需要質(zhì)疑。而如何讓孩子們在有效的課堂上展示自己才是我們第位老師最值得關注的。《不要搶占學生的舞臺》就講了不少的例子及相關的分析。雛鷹要展翅飛翔,就應該給它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學生想要學得更多的東西,就應該真正擁有課堂,教師只需聆聽、引導,用真誠的語言給與贊賞。
教育的希望在于每位教師的成長,教師的成長不只是閱讀和接受別人的知識和思想,更重要的是獨立思考,且思且行,不斷反思。在教學中,我感到教師有沒有童心對于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童心就是真誠,童心讓人心上無邪,身上無惡,形上無垢,影上無塵。作為教師,有童心是愛學生的一種表現(xiàn)。說教師沒有童心,就是教師把教師當做一種職業(yè),把教學當做一種工作,一種機械化的工作。有童心的教師學生喜歡,工作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果。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我有感于此書中的幾點做法:做領關雁給學生示范,顯真誠在現(xiàn)實教學中,教師的示范和聲情并茂的講解是引領學生學習的關鍵,跟學生一同成長,會使學生感到親切,更加喜歡學習。親人般的稱呼學生,顯親情很多名家教授,稱呼學生都是“孩子們”,讓人感到師生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葉圣陶先生說過:“我如果當小學老師,絕不將到學校來的兒童認作討厭的家伙,惹得人心煩的小魔王;無論聰明的,愚蠢的,干凈的,骯臟的,我都要稱他們?yōu)椤靶∨笥选。那不是假意殷勤,僅僅浮在嘴唇邊,油腔滑調(diào)的喊一聲,而是出一于真誠,真心認他們作朋友的親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長和進步是我的歡樂,小朋友的贏弱和拙鈍是我的憂慮。有了歡快我將永遠保持它,有了憂慮我將設法消除它。契合孩子的心作評價,有童趣評價學生是教師每天都要做的事,評價得當,就會有好的效果,如果評價馬虎潦草,學生就會覺得老師應付自己,漸漸地學生也會應付你了。我認為評價有童趣,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要說是高中的學生,每一個學生的內(nèi)心都有長不大的快樂。做朋友和孩子一起互動,顯平等我認為和學生做朋友,以心換心,才能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你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孩子王”,就能一呼百應。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課堂上我們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尊重學生的思考角度,尊重學生的“未成年狀態(tài)”正是有了這樣的包容與點化,學生才樂意在課堂上自主閱讀探究,才愿意在課堂生活過程中自由地展示童真。
有位老師問:“花兒為什么在春天開放?”其中有一位小女孩站起來說:“因為花兒看到春天太美了,她就忍不住想和春天比美!崩蠋熉牶螅淖兞嗽瓉淼拇鸢。這位老師也跟孩子們一樣擁有一顆純真的童心,她理解童心,愛護著童心。老師們,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跳繩,踢鍵子,猜謎語,下棋,玩捉小雞,一起游戲,演課本劇,享受課堂,幸福工作吧!
《師道》的讀后感6
從教幾年,常常感到自己在教育教學經(jīng)驗上的不足,我深深地熱愛著自己的事業(yè),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位的優(yōu)秀教師。但對教育的膚淺理解,又讓我困惑:何為良好的教育?我常常捫心自問,并苦苦追尋。
不經(jīng)意間《師道:為師亦有道》走進了我的生活,迫不及待細細品讀。擺在我面前的仿佛是一位良師、一位益友、一面鏡子、一面戰(zhàn)鼓。讓我的心開始變得平靜了,明朗了!《師道:為師亦有道》,這本書共五章:立場,信念,冷眼,策略,憂思。標題簡潔而概括。這本書都是收錄一線教師的教育評論和隨筆,正如前言所說:“讓教師說話,為教師說話,說教師的話”遠比對教師說話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進教師的發(fā)展。
何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沒有多少新的話題,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創(chuàng)新’,只需要教師始終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學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學生,教育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教育就是開啟智慧,健全人格,要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進而達到獨立行動,成為一個心靈博大,精神堅強的人。簡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像人一樣生活,像人一樣活的美好!
當我讀到《教育就該是平淡無奇的》這篇文章之后,心情釋然很多,感覺身心放松了許多。文章中說:教育就應該是平淡無奇的。是的:我們的教育不應該帶有刻意的痕跡,教育不應是為了功利的目的,不需要粉飾,不需要偽裝,一切都應該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的狀態(tài)。
“平淡無奇的教育會自然得多”。我們怎么生活,就該怎么教育,陶行知先生說得再清楚不過了,生活即教育!捌降瓱o奇的教育就是這些事情:把地掃干凈,把操做好,把字寫端正,把書讀好,把話說清楚,把文章寫通順,把人做好--回到生活中的教育。就是這樣的實在。孩子們能夠做好這些,不就是我們所說的三好學生嗎?從這些小事中,不就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才了嗎?其實對學生的教育沒那么神圣,需要我們從平常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就是教育。
課堂上,師生之間沒有地位尊卑,沒有老師的權(quán)威,課堂不是老師的一言堂,每個孩子都可以暢所欲言,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師生互動,學生有了一個問題,大家一起討論想辦法解決一個問題;再展示下一個問題,直至問題一一解決。老師在學生遇到困難不能解決時提供引領和幫助。課堂不是表演的舞臺,有精彩但是不需要每時每刻的精彩,應該是一種自然狀態(tài)的流露,是一個平淡無奇中涌現(xiàn)神奇、生動的過程。
可現(xiàn)實中,我們看到的情況卻不完全如此。在日常生活中,令人擔憂的太多太多了。常?吹竭@樣的情景,孩子作業(yè)做錯了,孩子成績考差了,全家都很憂慮,調(diào)動各種教育手段--棍棒、物質(zhì)、言語、柔情……千方百計,苦口婆心,似乎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這是天大的壞事,以致有些孩子因此離家出走,因此而輕生……學習成績差一點真有那么嚴重嗎?學習差的孩子真是壞孩子嗎?也許我們很多大人都會說"不",可是你的孩子一旦學習成績不好,您會不上火嗎?相反,如果您的孩子過馬路不走橫道線,您的孩子坐公交車搶坐位,您的孩子在公共場所不守秩序,您會覺得難堪嗎?
“真正地教育應當在生活中,在每一個老師、每一個孩子的生活里!”談永康這么寫道“如果說生活的本質(zhì)是一種安靜與平淡,那么教育就該是平淡無奇的一種過程,滋潤每個日子,滋潤師生的心靈!”
因此,我們做教育人的人要從平淡無奇的教育做起。要求孩子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例如對人要有禮貌,不雖說亂扔垃圾,書寫要工整……做到了應該表揚,堅持做了要好好夸獎。告訴孩子,堅持做這些小事是很不容易的,能一輩子做到這些小事,是一個了不起的好人,在我們平淡無奇的教育中,是孩子輕松愉快的成長。
《師道》的讀后感7
師道,為師之道,為師應有道,為師亦有道。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對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精神指導和人格引領,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內(nèi)容。為師之道是個談不完亦道不明的話題。師學、師技、師德、師儀……林林總總,深刻而又復雜。我僅從師道之師德的一個方面粗淺地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涉及方方面面,諸如熱愛教育事業(yè),愛護、尊重學生,尊重家長、與家長合作,尊重、團結(jié)同伴等。談到教師要愛護、尊重學生,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教師有一顆與學生“同悲共喜”的心是十分重要的。
何謂“同悲共喜”?我覺得教師要在學生的世界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懼、需要與意愿,以一個支持者、肯定者、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同悲喜”、“共進退”。讓學生感覺到“吾道不孤”,有前進的勇氣和動力。
教師與學生展開的對話對其影響是方方面面的。教師時而給其榜樣示范,時而給其信息刺激,時而給其溫情關懷,時而給其肯定鼓勵。其中教師表現(xiàn)出來的對學生想法、行為的認可、接納、理解與尊重是學生情緒穩(wěn)定、自主互動、勇于挑戰(zhàn)、不斷進取的重要保障。
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學生滿懷信心與期望地將自己的“奇思妙想”傳遞給老師,然而這智慧的火苗卻被教師的一盆冷水無情地澆滅了。學生的想法與建議是不可忽視的教育資源。童年是一座寶藏,孩子就像是一個集聚了巨大能量的“小太陽”,敏感的老師善于捕捉孩子迸發(fā)的“火花”,引導其燃起智慧的火焰。
好的老師總是有那么多“好點子”,這也不是因為他們的想象力多么的豐富,關鍵是他們有一顆敏感而包容的心,善于抓住孩子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對學生的自發(fā)活動、想法與建議予以接納,并表現(xiàn)出喜悅、理解、贊同與支持,孩子的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一舉一動,也許就蘊含著教育的契機,這是對教師敏銳的感知和寬廣的胸懷的考驗。教師善于與學生“同悲共喜”,與學生建立相互信任和接納的關系,那么學生就會不斷表達自己的想法,釋放自己的能量。這是為師的一種藝術,為師之道亦體現(xiàn)在這些小細節(jié)當中。
《師道》的讀后感8
讀著《師道:為師亦有道》,我反思自己的工作,發(fā)現(xiàn)時光流逝,不知不覺中我已經(jīng)在教育這片沃土中走過了二十幾年,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自己總覺得對待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jīng)是易如反掌的事,有點飄飄然,也就有點倚老賣老的壞習慣了。其實教師肩負培育“祖國花朵”的重任,首先應為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不斷的給自己充電,刻苦學習各類知識,讓自己的知識面盡量最大化,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使知識不老化,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zhì)和專業(yè)水平,在教學中開展研究中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并一直筆耕不輟,才至于誤人子弟。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原來的“一桶水”已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應該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來充實、更新。正如書中所說,“發(fā)現(xiàn)自己的書架已經(jīng)塵封多日,說明你的精神已經(jīng)開始空虛。這時你就應該去親近那些久違的書籍,在讀書中滋養(yǎng)你的心靈,滋潤你的生命。如果發(fā)現(xiàn)你的精神財富支出得厲害,甚至消耗殆盡,這時,你就應當建立心靈帳本,把所缺的、所丟的、所消磨的東西列一個清單,然后制訂計劃,設計方案,努力彌補,讓精神財富重新回到你的心靈之倉!
讀書,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會有思想;有思想,才會有追求。因此,教師要學會“教書”,首先應該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學會思想。教師,需要學識。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和廣博的相關知識常常能讓一個教師在課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飛揚。學識源于讀書,處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之中。如果教師不能把握準時代的脈搏,不斷地讀書,拓展視野,增長學識,不僅不能教好學生,反而會因為自己的落伍而妨礙學生的發(fā)展。年紀再大,也別倚老賣老,不然,光憑一大把赤裸裸的年紀,沒有淵博學識的教師是得不到社會與學生應有的尊重的!讀書是教師的立身之本。教師,需要讀書。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
讀書的人是天上的星星,明亮中多了一份深邃。要想做一個有主見有內(nèi)涵的現(xiàn)代教師,讀書仍然是必經(jīng)之路。只有讀書,才能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淵博自己的學識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養(yǎng)、升華自己的教育追求、積淀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修煉成為值得學生終身閱讀的“圣賢之書”。
【《師道》的讀后感范文(精選8篇)】相關文章:
家長給老師道歉信范文精選11-03
學生對老師道歉信范文10-28
柳宗元師道理論06-21
給老師道歉的檢討書(精選6篇)12-09
寫給老師道歉信范文3篇10-28
老師道歉信11-19
給老師道歉信范文合集9篇10-30
學生對老師道歉信范文3篇10-28
浮士德讀后感范文精選12-16
精選《哈姆雷特》讀后感范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