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疑義舉例》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書疑義舉例》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古書疑義舉例》在訓詁學上的貢獻
1、提供了一把閱讀古書,整理古籍的鑰匙
先秦、兩漢典籍流傳至今,人們讀起來困難很多。主要原因,一是古今語言變化較大,一是古書傳刻訛誤不少。語言方面,無論是語音、文字、詞匯,還是語法、修辭,古今都有很大的不同。人們執(zhí)今言去讀古書,自然要遇到多方面的障礙。這樣,人們就要借助于古注和今注和今譯。古人注解多是一家之言,即使是鴻儒碩學所作之注解,錯誤也是難免的。至于學術(shù)修養(yǎng)稍差的學者為古書所作之注解,謬誤之處就更多了。今人的注釋翻譯,亦是很難十全十美。我國重要的古籍,注釋者往往有數(shù)家,乃至數(shù)十家之多。其中紛紜之處,屢見不鮮。我們要評斷是非,擇善而從。古書流傳到現(xiàn)在,幾經(jīng)傳刻,傳刻中的訛誤現(xiàn)象,在先秦、兩漢典籍里是大量存在的客觀事實。有些訛誤,學者們已經(jīng)辨識出來了,有些還需進一步去研究發(fā)現(xiàn)。只有這樣,才能還古書之真面目。我們無論是要正確地理解古書,發(fā)現(xiàn)前人說解中的錯誤也好,還是要進一步發(fā)現(xiàn)古書傳刻中的訛誤以還歸古書之本來面目也好,都需要有一定的工具,一定的準則。俞氏根據(jù)古書說解和古書傳刻中存在的實際情況,概括出八十八例,盡管這八十八例的.提出還不盡科學準確,有些地方尚需進一步分析、補充、修正,但是卻為我們提供了一系列的訓詁準則。我們執(zhí)俞氏所列八十八例去閱讀古書,整理古籍,對古書中存在的問題,不僅能知其然,而且還能知其所以然。同時,《舉例》所揭示的一系列訓詁準則,還可以啟發(fā)我們?nèi)绾稳グl(fā)現(xiàn)問題及如何去解決問題,解決了研讀古書、整理古籍如何“入手”的問題。
2、解決了訓詁學上的許多疑難問題
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尤其是儒家經(jīng)典,從漢代起就得到統(tǒng)治者的高度重視,從而也受到了學者們的青睞。歷代為之作注者不乏其人,且大師輩出。然而后人讀古書,很難處處皆得古義。對于古書的說解仍然有許多問題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諸子之書,古代注釋者不如儒家經(jīng)典那樣眾多,疑義之處自然更多一些。而且古書因傳刻而致誤者在經(jīng)史子集中都是大量存在的客觀事實。有些問題,雖經(jīng)清代訓詁學家尤其是以王氏父子為代表的乾嘉學者們進行了艱苦、認真的研究、校正,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未能揭示無遺。俞氏繼承了王氏父子的傳統(tǒng),在揭示古書說解和古書傳刻方面存在的問題上都做出了重大貢獻。俞氏在著《舉例》之前,先仿《經(jīng)義述聞》做《群經(jīng)平議》,仿《讀書雜志》作《諸子平議》。然后在此二書的基礎(chǔ)上,參考顧炎武、錢大昕、段玉裁尤其是王氏父子的學術(shù)成果作《舉例》一書!杜e例》是對《群經(jīng)平議》和《諸子平議》二書中的精華部分高度的歸納、概括,有些地方還補充、修正了《群經(jīng)平議》和《諸子平議》二書中的不足。透過《舉例》一書,我們可以窺見俞氏在訓詁實踐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發(fā)現(xiàn)俞氏破千古疑難之處。俞氏在古書說解和古書?狈矫娴莫毜骄俚囊娊庠凇杜e例》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3、在訓詁方法上給了我們重要的啟示
第一、根據(jù)辭例進行訓詁、?
所謂辭例,是指以語法規(guī)律和修辭手段為主的古人屬辭造句立言行文之例。《舉例》一書中所說的辭例包括的范圍很廣,除了本句的辭例外,還包括本句的上下文,本篇的前后文,與該書同時期或稍前稍后其它古書的相同或相近的語言現(xiàn)象,有時也包括上下文的文氣、語氣等方面。實際上這已涉及到語境方面的問題了。在《舉例》一書中常常會讀到諸如“恒言”、“恒例”、“恒語”、“常言”、“常語”、“上下文一律”、“與……一律”、“與上下文不倫”、“兩句不一律”、“古人文法之變”、“不達古人屬辭之例”、“未達古人立言之例”之類的話。這些都是俞氏在《舉例》一書中運用辭例進行訓詁、?钡牡胤健
第二、根據(jù)注文進行訓詁、?
我國古代主要典籍,大都有后人的注解,有些典籍,尤其是儒家經(jīng)典,注釋者往往不止一家。注為解經(jīng)而作,一定要與經(jīng)籍原文相合。注有某字之解,古經(jīng)籍原文必有某字。如果古經(jīng)籍原文與注文不合,或注與注不合,則其中必有謬誤之處。學者如果將古籍原文注文進行比較,注文與注文進行比較,尋文究理,就可以根據(jù)注文校正經(jīng)籍原文,也可以根據(jù)經(jīng)籍原文校正注文,有時還可以根據(jù)注文校正注文!杜e例》一書在很多地方就是利用古書注解來進行訓詁、校勘的。如《荀子·仲尼》:“求善處大重,理任大事,擅寵于萬乘之國,必無后患之術(shù)!庇崾险f:“‘處大重,任大事’相對成文,‘重’下不當有‘理’字。楊注曰:‘大重,謂大位也!嗖唤狻怼种x,是‘理’字衍文,蓋即‘重’字之誤而衍者。”(見卷五·五十三《兩字形似而衍例》)。
第三、利用群書互證的方法進行訓詁、校勘
?睂W中有所謂的他校法。他校法,即以他書校本書。凡其書有采自前人者,則以前人之書校之;有為后人引用者,則用后人之書校之;其史料有為同時之書并載者,則以同時之書校之。不止校正古書文字可參考他書,就是訓釋古書文字詞匯,同樣可以參考他書!杜e例》中有許多地方就是運用群書互證的方法進行訓詁校勘的。如《周官·大司徒職》:“令五家為比,使之相保;五比為閭,使之相受!庇崾险f:“受與保同義。古語或以‘受!B文,《士冠禮》‘永受保之’是也;或以‘保受’連文,《尚書·召誥》‘保受王威命明德’是也。使之相保,使之相受,文異而義同,皆謂使之互相任保,不為罪過也。杜子春及后鄭均未達斯旨!保ㄒ娋硪弧な秲删渌飘惗鴮嵧罚。
總之,《舉例》一書,有許多獨到精辟的見解。
【《古書疑義舉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怎樣讀古書》讀后感09-13
古書合稱02-26
文學常識:古書之最07-31
中國古書之最07-21
關(guān)于古書的文學常識05-21
清茶古書人生作文08-27
李商隱《夜雨寄北》疑義辨析11-21
沒注的古書給誰看?12-06
書古書中故紙注釋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