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文集》讀后感(通用22篇)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文集》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1
上學的時候老師就就對我們說:是陶行知老先生讓中國教育事業(yè)向前邁了一大步,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fā),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這本《陶行知教育文集》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jīng)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陶行知認為,教師不應把現(xiàn)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根本不用思考,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jīng)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結果。與此同時,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對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言也能夠發(fā)出去,以期達到解決別類的問題。
我們不難體會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學生就不僅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探索解決新的問題。 “教得法子必須根據(jù)學得法子”,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這里所指的實際出發(f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由于學生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yǎng)、天賦才能和各年齡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補偏救弊。長善救失,這是素質(zhì)教育的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也就教得快。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系翻過來,不是傳統(tǒng)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于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于學生的快慢程度。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這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當今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jù)學生得可接受水平和最近發(fā)展區(qū)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fā)展,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同時,現(xiàn)代教育理論還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興趣等對學習的影響。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yè)的真實寫照。愛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fā)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后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不管什么樣的學校,什么樣的班級,都會有一些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俗話說:“一娘養(yǎng)九子,九子個九樣!薄拔鍌拇指還不一樣齊呢?”特別是一些薄弱學校的薄弱班級,這樣的現(xiàn)象特別的突出,對這樣的學生,老師們傷透腦筋,想了許多辦法對他們進行教育,可總感覺收效甚微。
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還是不厭其煩的多鼓勵,多引導,教給他們一些比較適合的學習方法,就算我們的教學內(nèi)容他們還是聽不懂,但這些方法可能對他們今后學習其他知識技能會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上,加強檢查督促,讓他們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yè),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了,就一定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2
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聯(lián)系教學實踐活動,讀《陶行知教育名篇》頗有收獲,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這一篇。
第一、生活教育理論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他的“社會即學校”學說,更是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huán)境,都可以大大增加”。這與我們解決當前教育中教育內(nèi)容的過時陳舊、不符合學生生活實際、不切合學生思想認識、不能很好地為學生的將來生活服務的現(xiàn)象是很有啟發(fā)的!墩n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教師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的數(shù)學情境……。”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將學生的生活與數(shù)學學習結合起來,讓數(shù)學貼近生活,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shù)學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測的,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是實實在在的,從而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和作用。為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我們要創(chuàng)設運用數(shù)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以實踐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學知識的鞏固,讓課堂所學真正融入社會生活。學了“米、厘米”后,讓學生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長和寬;黑板、書桌、課本、文具盒的長與寬;量爸爸、媽媽的身高等。學了“10的認識”后,可讓學生用第幾排、第幾個來描述自己坐的位置;讓他們說說家里的電話號碼;讓他們記錄一星期的氣溫等。學了“小數(shù)的初步認識”后,可組織學生到超市調(diào)查商品價格。學習“面積單位”后,讓學生測算書本、課桌、黑板的面積;親自設計桌套的大小等。利用“比例知識”,幫李阿姨算一算她家和三位房客的水電費情況(按人口比例)。學了“平均數(shù)問題”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選專題,展開活動,比如測量計算班級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體重、平均年齡,菜場某一蔬菜的平均價格等。這樣既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從中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
第二、教學做合一我們應如何去實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內(nèi)容論呢?我們認為,我們的教育內(nèi)容必須盡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鮮血液、新鮮內(nèi)涵。根據(jù)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教的法子根據(jù)學的法;學的法子根據(jù)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學,就怎么教,”: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我們必須了解生活,了解學生生活現(xiàn)狀、了解生活發(fā)展的趨勢、生活對人的要求的變化,F(xiàn)實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發(fā)展、品學兼優(yōu)、視野開闊、生理心理健康的人。《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的要重視學生應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通過數(shù)學的學習活動,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有新的發(fā)展的理論,其實與陶先生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建構主義學者也認為,“學習數(shù)學”應是一個“做數(shù)學”的過程。因此,在數(shù)學課堂中要讓學生有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機會,F(xiàn)實、有趣、開放和具有探索性的數(shù)學教材和學習內(nèi)容才是學生“做數(shù)學”的前提。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根據(jù)這種情況,我們將本課設計成“招考營業(yè)員”、“我是小顧客”、“物物交換”、“用物兌幣”等幾項活動,在招考營業(yè)員”的活動中,學生進一步認識了人民幣,在“我是小顧客”活動中,通過付幣、找?guī)澎柟塘瞬煌瑔挝坏娜嗣駧胖g的互化。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學生學會了怎樣與人交流,與人合作。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在教育實踐中邊學邊做,細細體會,定然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啟示。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3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馬可連柯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芭踔活w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一大事來,為一大事去”是陶行知對教育無限的愛的最真實的寫照!澳愕慕瘫尴掠型咛兀愕睦溲壑杏信nD,你的譏諷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笔翘招兄獙ξ覀兘處熀图议L的良言忠告。教師對學生的愛能夠營造出和諧、親切、溫馨而且樂觀向上師生關系。陶公“四塊糖果”的故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即被陶公那博大的胸懷和睿智的教育機智深深地折服,更由衷地敬佩先生對學生的那種信任和尊重,也就是那種對孩子深深的愛。
陶先生任育才小學校長時,一天,他發(fā)現(xiàn)學生王友用泥塊砸同學,他當即斥止了王友,并令他放學時到校長辦公室。放學后陶先生來到校長室,見王友已經(jīng)等在門口。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我卻遲到了!碑斖跤褢岩傻亟舆^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顆糖果放到他手里:“這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苯又招兄痔统龅谌龎K糖果塞進王友手里:“我調(diào)查過了,你砸他們,是因為他們欺負女學生。這說明你很正直,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蓖跤芽蘖耍骸澳愦蛭覂上掳,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我的同學啊······”陶先生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為你正確認識錯誤,我再勵你一塊糖果······我的糖果發(fā)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每當我們遇到學生打架事件時,我們是否會有這樣的胸襟和機智來面對我們的學生呢?在我的印象中,我們自己每每遇到這種情況時,更多的是對孩子的說教,有時甚至會是不分青紅皂白地一頓指責和數(shù)落。根本無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無法達到教育轉化的目的。我們的學生在這種說教中也形成了的是一種等待和應付,等待著老師劈頭蓋臉的批評后的一句“你錯了嗎?”學生會應付式地、高興地回答“我錯了!薄耙院筮會不會這樣?”“不會了。”跟小朋友說“對不起”。犯錯的孩子會在心里長長地舒口氣,興高采烈地對被欺負的孩子說對不起。開心地走出這說教的大門,回到教室去,繼續(xù)著自己快樂的游戲。這樣地說教有沒有用呢?各位老師心里很明白,也許第二天孩子還會繼續(xù)著他欺負學生的游戲,老師又會繼續(xù)著自己的說教,實在沒轍了就請父母。其實,在我們的教育中,面對我們的學生,我們要賦予更多的耐心、細心和愛心。對孩子們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誘導,讓孩子們自己一步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將我們以往的批評,指責,抱怨換成欣賞,啟發(fā),激勵。
教師沒有愛,教學就會沒有動力。沒有課堂上的師生之間的心與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要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霸谖业慕逃,小孩和青年是最大的,比什么偉人都要大”,陶公親切地稱學生為他的“愛人”。心中有學生,心中就會有愛,有愛的課堂總是那樣地親切、和諧;有愛的課堂總是那樣的美,那樣地能吸引老師和孩子。民主的愛,智慧的愛,公平的愛,會讓教師收獲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沒有愛的教育將會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樣!睆男°逶≡趷壑械暮⒆铀院蠼o予人家的也是愛。只有愛的教育,才會讓孩子在充滿陽光的道路上成長;只有愛的教育,才會使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愛是教育的基礎,愛是教師的職業(yè)情感,愛就是理解、尊重、信任與公正、賞識。
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礙,讀書則可使人順暢!,從《陶行知教育文集》中,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然而我想讀出更多的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回音。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4
陶行知先生再三強調(diào):教學做合一。“做”是教學之中心,是在勞力上勞心,具有“行動、思想、新價值之產(chǎn)生”三個特征。一面行,一面想,必然產(chǎn)生新價值。
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兒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頭上!苯處熢谝龑W生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安排一些實踐活動來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事實證明,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不但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而且還能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在親身體驗中去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感悟,將學習與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
在語文教學中,這一點尤為重要。三年級學生寫作文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很多學生總覺得無話可說,不知道寫什么。我常常會帶他們進行觀察,引導他們留意身邊的小事,從生活中積累素材。有一次,學校組織植樹節(jié)活動,學生們都從家里帶來了鐵鍬,準備大干一場。我把這個活動當做一個契機,注意在每一個階段觀察和提醒學生。勞動沒開始前,學生們已經(jīng)興奮不已,在教室里坐不下去,不停地問我:“老師,怎么還不開始?”我笑著反問他們:“你們現(xiàn)在這個樣子可以用什么詞語或句子來形容?”學生們思索了一會兒,開始回答:“迫不及待!薄败S躍欲試!薄凹钡孟駸徨伾系奈浵仭!痹~語一旦與學生的感受契合,似乎就變得富有生命力了。
我交代好安全事項,植樹活動開始了,學生們爭先恐后,挖坑,移苗入坑,培土,澆水,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讓他們親自嘗試,親自感受,我給他們拍了不少照片。植樹的過程中,天空中飛來了北歸的一群大雁,我趕緊喊學生們抬頭看,只見藍藍的天空中一群大雁排著長長的隊伍飛行,學生們不由得發(fā)出“哇!真美!”的感嘆。平時我們在詩歌中、課文中經(jīng)常讀到“一群大雁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边@樣的句子,可是學生只是讀這些句子,沒有直觀的感受,他們根本體會不出句子中的那種韻味,再美的語言都不如讓學生們自己親眼看到來得震撼。當天晚上,我布置了一篇習作,以我們的植樹節(jié)活動為主題來寫。第二天我收作文時,全班大部分學生都認真完成了這篇作文,好幾個孩子都說:“老師,這篇作文太簡單了,我們就把自己經(jīng)歷的事情寫了下來。我不在覺得沒話可寫了!笔堑,在勞力上勞心,由實踐行動形成思想,產(chǎn)生新價值,教學做合一,使學生的學習變得簡單又有趣。
我們教師教學時,也要一面教,一面思考,還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補充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逐漸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有一年我教一屆高年級學生,班里學生較多,性格各異,學生們情緒變化快,今天這幾個同學關系不錯,明天就可能鬧崩,其中有幾個女孩子還非常敏感,老師同學無意中的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就可能使她們難過很久。這樣的班級情況讓我有些頭疼,我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方法對待他們。一開始為了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我讓學生每天寫日記,征求過他們的意見,每天交給我批改。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孩子常在日記中向我傾訴自己的心事,我突然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于是,我每天對學生們的日記批改得格外認真,每個孩子的日記下面我都會回復一段長長的文字,有時是解答他們學習中的困惑,有時是他們難過時的安慰,有時是他們迷茫時的指點。每天日記一發(fā)下來,學生們都迫不及待地翻來,看我的回復,這樣的溝通讓我們的心離得很近,學生覺得老師能理解他們,愿意耐心傾聽他們,所以班級非常和諧。每天學生們主動把我的講桌擦干凈,辦公用品擺放得整整齊齊,圖書角都是他們自己來打理。班級管理得非常輕松,這是因為我在學和做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班級的管理方法。
讀書為我們開啟了一扇智慧之窗,但能否真正領略教育的風景,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一種教學方法不可能適用于所有孩子,生命的成長需要我們既遵循規(guī)律,又尊重差異,在讀書學習的同時,惟有不斷地在教學中去探索、實踐、研究,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5
生活在災難深重的半殖民、半封建的舊中國的陶行知先生,不愧為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實踐家和偉大的實踐教育家,他畢生致力于人民的教育事業(yè),為改革中國教育,創(chuàng)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生活教育"的理論體系,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雖然時代在進步,教育在發(fā)展,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閃耀著奪眼的光芒,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代價值。當我第一眼翻看書本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本書都是陶行知以信件的形式跟其他友人探討教育而留下的寶貴資料,有種重現(xiàn)當時陶先生為教育事業(yè)憂心忡忡的心,也讓我們讀者深切的感受到陶先生對教育事業(yè)的貢獻和親力親為。
書里有設計到陶先生對新中國成立后教育的發(fā)展的看法、有對如何創(chuàng)辦學校的建議、有對發(fā)展平民教育的肯定,在這里我主要談談書中的一些跟我自身教師發(fā)展有關的感想。
1919年2月,陶先生研究了當時的教育現(xiàn)狀,把教師分為大致三種。第一種教師:只會教書。這種教師把學生當成了書架子、字紙蔞,書上的`東西一鍋兒往學習腦袋里裝;第二種教師:教學生。這種教師所注意的中心已從書本移到學生上,果然比第一種好,是一種進步,然而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學習,被動地接受知識;第三種教師:教學生學。這種教師要教會學生去探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要學生學得"自得",學得"自動"。對照每一位教師,自己屬于哪一種教師呢?的確值得大家深思一番。而這一點學軍中學的老師做的甚好,一個學生不知道原理他不肯就這么死記硬背,他非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再者是老師也有一定要教學學生如何學習的沖勁,他們也不屑于只教學生知識點,他們課堂貫穿的更多的事知識學習的方法,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的掌握自然很快,要是以后我們的學生沒有強烈的求知欲,那我們該如何操作?這個需要我們?nèi)ズ煤蒙钏肌?/p>
陶先生又說: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于學的法子。教師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讓教的法子自然根據(jù)學的法子。要學生怎樣學就須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陶先生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們所要倡導的——"因材施教"嗎?。而我們現(xiàn)今的教育,特別是高中階段主要就是為了高考,無法做到全面的素質(zhì)教育,所以我們的因材施教也只能是高考方面的因材施教,所以依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度,可以適當?shù)膭澐謳讉行政部,讓弱的學生接受慢進度的教學,課后完成更加基礎的習題,而學習能力好的同學自然是進入快節(jié)奏的班級,因為書本上的知識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渴望了。在這里我們要跟家長溝通好,學習能力差的孩子放在快節(jié)奏的環(huán)境里只是越學越?jīng)]樂趣,最后喪失學習興趣,在慢節(jié)奏的班級里不代表孩子差,而只是一個過渡。
在"教學合一"的理論中,陶行知先生還強調(diào):先生不僅要拿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lián)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lián)絡起來。他認為,教師不是販買知識的,教師自己的知識也會陳舊的,自己也要進步。一方面教師要指導學生,另一方面都是也要不斷研究學問,就能時常找到新理。陶行知這一思想不也就是我們今天所倡導的教學應該是——"教學相長"嗎?。
陶行知的"教學合一"的教改思想,強調(diào)的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在他杜威教師那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礎上的新的突破,這對于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陶行知的教育理論很值得我們教師反復斟酌,我想每次閱讀都會帶給我們?nèi)碌母形颉?/p>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6
讀書節(jié),學校給每位老師發(fā)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文集》,讀罷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他是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以“以教人者教已”的方法來對待“教育”和“生活教育”;他以睿智的目光、哲學的視野、博大的胸懷,用溫情、智慧和愛詮釋教育的真諦。對于我們這些教書匠來說,無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燈。
一、教育要用情,這種情是來自與對學生的大愛,來自于做教師的責任。
作為一名教師,沒有對學生的愛、沒有對教育事業(yè)的愛是無法教育好學生的。對學生的愛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祥的態(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按規(guī)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讓學生每天進步一點,每天都有成功的喜悅。但是,若教師只愛一部分學生,就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這種愛是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師應當具有的真正的愛。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wěn)定的愛。教師愛學生,才有教育,學生愛教師,才能教育產(chǎn)生效果。
二、教育要講信,要教育孩子做誠實的人。
教育本身就必須是誠實的、追求真理的。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千教萬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化學老師為促使學生仔細觀察,用手指頭蘸了(其實沒蘸)了蓖麻油嘗了嘗,之后讓學生跟著做------本書中美國的教師也做了類似的事:花一節(jié)課的時間考試教師叫給學生的錯誤的東西,然后再在試卷上畫上0分,讓學生明白老師講的也不一定是對的,要用自己的頭腦思索,思索之后對的才值得去堅持,不要人云亦云。教育和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教會學生探究。
三、要做一個自信的教師。
近年來很多老師“信課件”、“信教學時尚”、“信課改新潮概念”、“信評價標準”、“信應試指揮棒”,惟獨缺失了自信力。適當?shù)腵使用課件、課改理念、評價標準等等也都是教學所必要的,但教師斷不可忘卻自信力的培育與發(fā)掘。
(一)要努力。路遙說:“人處在一種默默奮斗的狀態(tài)時,思想就會從生活的瑣碎中得到升華!钡拇_如此,人歸根結底是精神的存在物。當夜深人靜,萬賴俱寂時,我們會在心底響起清脆的聲音,直扣心靈,追問每個當下的日子究竟有何意義。雖然,我們似乎難以握住生命的真理,但當我們努力于一份自覺有意義的事物時,我們的心就多了份安定,少了份浮躁與空洞。要激勵學生多讀多寫,語文教師就得多讀多寫,讀好,寫好,在讀書做文中享受語文。如此才能將這份興趣、熱情與方法與學生分享,讓學生受其感染,親其師,信其道,走上熱愛語文的路途,終身受益。王尚文先生在《走進語文教學之門》中說:“教師所能教給學生的只有自我!蔽颐靼紫壬囊馑际墙處熞葘W生更可教才行,唯教師學好、學實,才能將所學之得與學生分享,否則只能是“水中撈月”一場空而已。錢夢龍在其新著《教師的價值》)中也說:“老師自己愛讀書、會讀書,才能教出愛讀書、會讀書的學生!币蚨鼋處,首先自己要努力。
(二)要是思考。蘇格拉底說:“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弊鳛檎Z文教師,僅有閱讀與寫作本身還不夠,需有理性的反思,在反思中沉淀,在反思中燭見理性之光。諸如語文教學的性質(zhì)之爭(工具論、人文論,亦或兩者兼顧),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否統(tǒng)一為正確理解并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都是值得每個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再如語文教學的實效性等問題,都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回避的問題。
。ㄈ┮辰。特別欣賞羅曼·羅蘭的一句話:“真正令人滿意的幸福是人伴隨自己最大潛能地改變世界”。在羅曼·羅蘭的表述中,我清晰地發(fā)現(xiàn)幸福的本質(zhì)在于個體實現(xiàn)改變、影響世界的價值,這種價值的層次即為境界。身為人師,我想呼喚我的學生,走進田野,去感受一草一木的蓬發(fā),激發(fā)他們閱讀優(yōu)秀的作品,喚醒內(nèi)在沉睡的生命……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7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不免為這樣一所小學校叫好,因為“這個學校不但教學生讀書,并且教學生做事。”
即使是現(xiàn)在,在人們的觀念中,還是以為學校就是學生讀書的地方,教他們做事,學生家長也認為沒有這種必要,只是認為在這里能夠接受知識即可,這里所講的知識,主要是講書本知識。而燕子磯小學,卻在短短的半歲時間內(nèi),使學生從原來的七十人,加到一百二十四人。思考其原因,我想是因為學生在學校學習了一些合乎生活需要的學問,學生在學校里既然肯做事了,會做事,在家里也肯做事,會做事了,自然也贏得了家長對他們辦學理念的認可,所以這所學校在短時間內(nèi)規(guī)模擴大也應是在情理之中的。
燕子磯坡上因為經(jīng)常有人倒垃圾,很不干凈,丁超校長就領學生們把所有的垃圾掃除一空。村民不知道衛(wèi)生,仍是時常把垃圾倒在這個地方,但村民只要往這里倒,他就會去打掃,村民倒一回,他就打掃一回,后來,鄰居竟然也責備起往這里倒垃圾的人了,燕子磯也就從此干凈了。
看到這兒,我不禁對丁校長的行為豎起了大拇指。對于村民們亂倒垃圾的行為,他既沒有抱怨,抱怨他們素質(zhì)差,不懂得講衛(wèi)生,也沒有在那里豎一塊“此地禁止亂倒垃圾”的牌子。他采用的方式是別人倒我就掃,正是這種無聲的舉動影響了村民,使他們自己在內(nèi)心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后來形成了村民自覺維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情形。
“潤物細無聲”,在無聲之中他的`這種行為影響地也不僅僅是燕子磯小學的師生了,而且影響了村民,讓一種好的行為影響到周圍所有的人。
是呀,當我們面對的現(xiàn)實與我們的理想不一致的時候,與其抱怨,不如放平自己的心態(tài),通過自己的行動努力去改變。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8
好書就是好人生的導師,它時時處處都在啟導著你的人生,為你披荊斬棘;為你鋪路建樹;為你剔除人生的“棘”。人離開了好書就是放棄了追求好人生,放棄了向往新未來,就等于放棄了鮮活的生命。
與好書形影不離的人就會遠離貪心,不再自命不凡,而是大智若愚。有好書相伴的人生,更會因物質(zhì)世界中的貧乏,才恰恰可能在其心靈世界中謹慎地恪守著己欲,竭力使其欲望與能力相平衡,不貪欲;對其喜好的事物更具持久性,見異思遷的可能性就很;由于物質(zhì)的欠缺而更接近靈魂深處,并因生活中點滴獲得而對命運多一份誠謝,從而更能保持一份難得的內(nèi)心的感恩、寧靜與平和;從而認真做事,規(guī)矩做人,成就好人生。
蘇東坡詩曰:“舊書不厭百回讀”,這“舊書”就是讀書人最心愛的書,是讀過不知多少回的書,也就是能給人的.靈魂乃至人生以啟迪,并成就好人生的好書。
我早已深切地感悟到一本好書對人生是多么重要。在臨大學畢業(yè)之際,《陶行知文集》就成為指明我迷茫心路,乃至成就而今好人生的一本好書。從那時,我就走出了困惑中的我,清除了前行的屏障,改變了人生的追求,頑強地直面挫折,不斷走向一條鮮亮的人生之路。
當我在從教生涯中一次次遇到困難時,每每想起了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哲理明言: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我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正是它改變了我的追求,改變了我的人生。
正是這本書,我才理清了人生之路;正是這本書,我才看清了人生之望;正是這本書,我才揚起了人生之帆;正是這本書,才成就了我好人生。這本好書就是我美好人生的導師,是這本好書為我點起了一盞好人生之光明永恒的燈。
好書,就是好人生的導師!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9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需要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教師要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需要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教師要常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
這句話不正道出了讀書的重要性、學習的重要性嗎?作為教師的我們雖然現(xiàn)在正處于假期的狀態(tài),但是我們的學習并沒有因此而停止。利用這個假期,我讀了《陶行知文集》,讓我獲益匪淺。越是走近陶行知先生,越是感覺到他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與熱愛,越是欽佩他的教育思想的深邃,越是感動于他人格的偉岸。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讓他們以考試分數(shù)為目的,以分數(shù)來分學生的好壞。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tǒng)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這是我們現(xiàn)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多么的重要,F(xiàn)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上取得和諧發(fā)展。
二、在教學中要“教學做合一”。什么是教學合一,所謂的教學合一:第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第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生學的法子;第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第一種和第二種理由要說先生的教要和學生的學相聯(lián)絡;第三種理由是說先生的教要和先生的學相聯(lián)絡。這里的先生指的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教師,教師不能一味地只顧自己的教,讓學生去跟著自己的節(jié)奏步調(diào)走,而忽略了學生的學。好的教師應該是把教和學聯(lián)絡起來,引導學生教他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能夠利用這種方法去解決別的問題,這樣學生才能探知識的根源,求知識的歸宿,對于世間一切真理,不難取之無盡,用之無窮了。另外教師除了要教學生學,自己也要不斷的去學習,讓自己擁有無盡的寶藏,才能讓學生擁有更多的知識,才能使自己的教學充滿活力,不枯燥。就像孔子說的':要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這一方法論是陶行知在杜威“做中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得出的。陶行知認為,也只有了教學做合一的方法論,“生活即教育”和“社會即學!辈拍軌蚓哂锌刹僮餍。教學做合一則解決了當時中國教育與實際生活相脫離的問題,以及將教、學、做三者分離的教育狀況,而是將勞力與勞心相結合,實現(xiàn)了教、學、做三者合一的目標。
三、“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教師,沒有對學生的愛、沒有對教育事業(yè)的愛是無法教育好學生的。對學生的愛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祥的態(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教師如果缺少對學生的愛,那么教學也會缺少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教師愛學生,才有教育,學生愛教師,才能教育產(chǎn)生效果。那么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當怎樣實踐愛的教育呢?“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偉人還大。”陶行知先生認為,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但是,尊重不是放縱,愛里要有嚴,尊重里要有教育。當看到學生出現(xiàn)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教師要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讓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正確前進的路。由此我認為,我們現(xiàn)代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三個角色。不僅成為學生的知識傳授者,更是成為學生心靈的慰藉者,成為學生的“心靈雞湯”。
俗話說的好:“學無止境”。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更應該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地去深造,積累更多的知識去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學習教育的真正內(nèi)涵、學習這些教育大家的教育真諦。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10
拿到《陶行知文集》這本書的時候,有些犯難情緒。因為不知該從哪兒入手。于是就翻開了目錄,立刻地,就被《師范生第二變——變個小孩子》這個題目所吸引。
“不可忽視小孩子的情感”,當此句躍入眼簾時,我陷入了沉思,思緒也不由千回百轉,那一幕幕、一句句不由在腦海中回蕩:每當下課后,孩子總愛圍在身邊,頂著那一張張無與倫比的燦爛笑臉,連太陽都為之失色。他愛說笑話給你聽,希望換得你的一笑;他愛為你捏肩捶背,換得一句輕聲的“謝謝”,然后再歡呼雀躍般的回句“不用謝”;他愛興奮地向你展示他在生活中點滴的成果,希望聽到你的一句贊美:“你真是了不起!”;他愛向你報告同學們之間發(fā)生地你再三禁令的小事,希望你賦予他神圣的職責;他愛將自己帶來的水果與你分享,眨著明亮的眼睛期待你能接受;他愛不厭其煩地向你介紹著家庭成員最近的動向,以期你對他有更深層的`了解。他愛,在他犯了錯被批評后,滴落下悔恨的眼淚,再伴上一句深切的懺悔:“老師,我知道錯了!币云诘玫侥愕脑,然后轉身,又是一片歡聲笑語。
可是,每當在短暫的課間休息時間里,我們總是埋首于作業(yè)堆中,或者在訓斥那幾個“慣犯”。所以,當他要說笑話時,一句“下次吧”,凍結了孩子的笑顏;當他給你水果時,你的拒絕接受讓他心傷;當他......總之,他們的滿腔熱情總是被我的敷衍而大打折扣。其實,孩子的心思很單純,是希望與你多親近,而我們不停歇的腳步,讓他們抓不住,于是,距離就越拉越遠,也許,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再也無法懷有當初的盛情。
如若,放慢腳步,降低身姿,變成他們中的一員,也許,學校將成為師生共同的樂園。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11
這個暑假我讀了《陶行知文集》,里面的內(nèi)容讓我深有感觸,很多觀點和我們的教學緊密相連,而且講的非常的確切和適用,雖然時過境遷,但這本書的教育思想、理論觀點對今天的教育教學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讀完這本書我感覺收獲很大。
比如這篇《教學合一》,陶行知先生認為有三個理由: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想到自己的教學課堂,深感慚愧!叭绻惆粗u脖子喂米給雞吃,它會掙扎著不肯吃,如果你松開雞,它就會自己主動去吃米”,教師讓學生的主體意識體現(xiàn)的越充分,學生參與學習的自覺性就越大,學習效果就越好。
第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每個班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學生學習上“苦惱太多”的學生,他們大多數(shù)是因為不喜歡這一門學科,不喜歡教這門學科的老師。盡管我不完全茍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但老師如果不了解學生的學情,不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不及時對自己教學做調(diào)整和改進的話,他肯定是“教不好的老師”,新課程要求我們“因材施教”,這需要我們?nèi)缣障壬哉J真去思考如何“讓教的法子自然根據(jù)學的法子”。
第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科技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每個人都需要加強學習,終身學習。一個有著廣博知識的老師,可以讓課堂更加精彩、有趣。做一個學習型的老師,多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多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甚至在某些方面,學生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我們要學生“終身學習”,我們更要在“終身學習”方面身體力行。言而總之,教學合一就是學生樂學,教師樂教,教學相長。只有做到教學合一,我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們的教學才是真教實學。
比如《活的教育》是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學生特長的教育。陶先生深信小孩子是有能力的,即使差一點,也可以去鍛煉,本領是鍛煉出來的。為了使有特殊才能者的幼苗不致枯萎,陶先生認為“我們就要順著他這種天然的特性,加以極相當?shù)妮o助和引導,使他一天天進步,萬不能從中有所阻礙或停滯,不使進步,把它束縛起來!倍盎畹慕逃钡囊髣t是:(1)“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2)“要拿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保3)“要拿活的書籍去教小孩子!
陶先生說:“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边@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煥發(fā)師生的活力,發(fā)展智力,提高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首先要煥發(fā)師生的學習活力。課堂教學中最具活力和影響力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只有同時煥發(fā)師生的生命活力,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其次,“師生”和諧,充分參與。在教學中,我們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融洽、和諧的氛圍和條件,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與學的任務!皫熒焙椭C的關鍵是師生情感的溝通和交融,而情感因素正是人們接受信息渠道的“閥門”。因此,活的教育應當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過程。再次,自主、合作、探究結合。心理學家奧托指出:“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比说膭(chuàng)造潛能,僅僅是每個人展現(xiàn)的形態(tài)、程度、質(zhì)量不同而已。活的教育就必須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思想主導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為孩子們自主展現(xiàn)自己自尊、自信、自強、自創(chuàng)的人格精神的平臺。
陶先生說:“拿活的東西去教活的學生!薄耙没畹臅ソ绦『⒆。”那我們在教學中首先要積極挖掘教材“活的因素”,教材本身容納著無窮無盡的人類智慧,我們要復活教材中原先就是活的西,挖掘教材活的因素,把枯燥的文字表達為一種活生生的、形象具體化的東西才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學生所接受。
因此在備課中,就要研究如何把教材中抽象的變?yōu)榫唧w的,無聲的變?yōu)橛新暤模o態(tài)的變?yōu)閯討B(tài)的,把教材中能夠反映“變化”的內(nèi)容,用生動的畫面去勾勒。其次要了解學生實際,分層次備課。陶行知先生認為,我們教育兒童,就要以兒童的力量為轉移。有的兒童天資很高,他的需要就大些;有的兒童天資很鈍,他的`需要就小些。因此備課中首先需調(diào)查學生的實際能力,調(diào)查他們學習上的差異,在吃透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后備課,并且要按學生能力差異分層次備課。分層備課不僅體現(xiàn)了活的教育思想,而且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把實施素質(zhì)教育落到了每個具體的教育對象。分層備課,要研究不同認識層次,不同個性特點兒童的“個性差異”,按他們的需要備課,這是“活的教育”對我們備課的更高要求。細細體會和理解陶先生關于活教育的的要求的論述,我們更要做到相信自己的教育對象是有生命、有思想、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不能把學生當作知識的容器,進行填鴨式、注入式教育。
讀了《陶行知文集》,我們深深感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留給后人極其寶貴的經(jīng)驗財富。在我國教育和改革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愈來愈顯示著它永恒的價值和強大的生命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論和實踐對于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深入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經(jīng)驗,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12
曾有人說:一個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國做教師呢?
這個暑假拜讀了陶公的教育名篇,激發(fā)了我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與實踐的更大的熱情。陶行知,毛澤東贊揚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贊頌他是萬世師表。他在1943年,創(chuàng)辦了《生活教育》周刊,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在生活教育理論中,提出了教學做合一。教學理論的提出,在宏觀上闡明怎樣教,怎樣做,怎樣學,教、學、做、應交互運用合三為一,陶行知的理論潛移默化進我的音樂教學中,使我深受啟發(fā),現(xiàn)把所讀、所想、所悟記錄下來。
一、“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在做上教,在教上學,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jù)做的方法。他說:是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學而不做,不能算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他以為,做是教學的中心,任何事情脫離了實際不去操作實踐,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真正意義。這種理論的提出,在宏觀上給我們指出了教育發(fā)展的道路,明確了做才是教學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發(fā)點。我在教授孩子們音樂的同時,也不應該只是為了教而教,而是參與進孩子們的世界,與她們共同享受藝術帶來的樂趣和成長。我年年帶領孩子們參加縣里舉行的藝術節(jié),多次榮獲縣級一等獎,看到孩子們燦爛的笑容,瞬間我的內(nèi)心被融化了,覺得付出沒有白費。孩子們走上更大的舞臺,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也很好的檢驗了我的教學成果。
課堂上充分認可孩子們的能力,給予她們自信心,與孩子們一起練習,一起揮灑汗水,而后享受成功的喜悅。正是我將教學做合而為一,才使我的教育之樹結出了一枚枚碩果。
二、“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tǒng)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因此我們在教授學生日常學習知識的同時,我們學校的領導班子成員也帶領師生共同參與進生活勞動中,做一名志愿者,從勞動中獲得感悟和學習。我認為這次生活實踐遠比學生在課堂上說著如何做一個勤勞的人來的.更為實際。
三、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
早在陶行知先生求學于金陵大學(南京大學前身)時,受學校民主自由思想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革舊布新的思想。1915年夏,陶行知先生投身于教育事業(yè),開始將其樸素的創(chuàng)新思想延伸到教育領域,他在發(fā)表的文章中論述了第一流的教育家,不是政客的教育家,不是書生的教育家,也不是經(jīng)驗的教育家,而是“敢探未發(fā)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教育家。
今年是我縣實施“縣管校聘”的第一年,為優(yōu)化教師資源配置,解決偏遠學校師資薄弱的問題,激發(fā)教師活力,我鎮(zhèn)在中心校校長陳富林同志的帶領下,大膽創(chuàng)新,實施了體育、音樂、美術、英語學科到薄弱小學的走教活動,全鎮(zhèn)一盤棋。我校音樂、美術學科到疙瘩小學進行走教,每周兩節(jié)課。我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面對這種新的教育形式,勇于接受,欣喜于新的嘗試,但同時又擔憂學生群體不同,無法勝任。以前面對的是初中的大學生,我開始搜索小學生適合唱的歌曲視頻,學習肢體動作,希望孩子們在上音樂課的時候能夠邊唱邊做動作,加強孩子們肢體的協(xié)調(diào)性,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領導的舉措是一項創(chuàng)新,我的教課也是一次創(chuàng)新。當看到孩子們一副副天真的笑臉時,一切都是值得的。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帶給我們的是寶貴的經(jīng)驗和財富,使我們學習、研究、傳承和發(fā)展永恒的課題,陶行知帶給我的智慧和啟迪猶如一場春雨,讓我在音樂課堂上,做出更多的嘗試和改變,讓我的學生們也享受著如春雨般的滋潤和成長!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13
陶行知常說:“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偉人還大!薄白鹬貙W生”,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而好惡之而褒貶之,絕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視為“朽木”。有的教師口誅之余,施以體罰,更是辱人之舉。任何一種體罰都是使學生肉體痛苦,它不僅于事無補,反教學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們會摔破罐,撐破船。陶行知最最反對體罰,他準確地說明了體罰的危害:“體罰是權威制度的殘余,在時代的意義上說它已成為死去的東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兒童改善行為,相反地,它是將兒童擠下黑暗的深淵。”罰非愛,而是對學習的傷害。作為現(xiàn)代學校的教師,我們要記住陶行知的話:“我們奮斗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眲游洌馕吨處熥陨淼.失職。
當然,愛不是放縱,愛里有紀律,愛里有教育。作為現(xiàn)代的教師,在看到學生出現(xiàn)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能去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才能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前進的路。
老師們,熱愛自己的學生吧!當我們對學生產(chǎn)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而一時不理智地做出有傷學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這學生也許是一塊特殊的鐵塊,需要更多的愛去熔煉鍛造呢?當一些學生輟學,是否反思自己將愛灑向他的心間去了呢?有一個鄉(xiāng)村女教師為走訪學生翻山越嶺,不幸摔傷,但第二天又冒雪走訪了,她硬是以滿腔的愛找回20多個輟學生。我們能否用自己的愛將孩子牢牢留住,不讓他們流失呢?
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須要“制”的,否則既無補于事又傷神傷身,久之反倒說明自身無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自己的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14
近日,我讀了《陶行知文集》后,對陶行知先生對教育提出了兩大要素即思想和情操的論述感受頗深。
關于思想方面:他認為要改變那種用古人的方法去解決現(xiàn)在問題的辦法,即使問題相同,但由于時間不同,環(huán)境不同,就不能用原來的方法來解決現(xiàn)在的問題;同時指出也不能迷信外國,仿效外國,甚至于幻想。陶行知先生認為學校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研究態(tài)度和探索精神,要學生提出問題,為設法解決問題選擇最有效力的方法,并通過試驗去進行印證。這種科學的研究態(tài)度對于大學生來說是十分可貴的。
第二要素是關于情操方面:他認為教師與學生應當養(yǎng)成密切的關系。教師來教書不是來抱個飯碗的,學生也不是交點學費來買個教師的。其實當今社會上,為了文憑而讀書的學生大有人在;而僅為了生存而教書的人同樣也不少。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師與學生彼此之間應當發(fā)生一種優(yōu)美高尚聯(lián)密有生氣的關系,去做他們的學問。這二大要素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教育應當培養(yǎng)學生那種求真的.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師生之間應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良好合作的關系。這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如何結合教育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將陶行知這種教育思想有效地貫徹到教育教學中去,培養(yǎng)更多的具有求真創(chuàng)新科學態(tài)度的、能適合當今社會發(fā)展形勢的學生也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和借鑒作用。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15
作為一名教師,我多次閱讀《陶行知文集》這本書,可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感受,在簡簡單單的字里行間中,我看到了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為了教育而鞠躬盡瘁的身影。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什么能讓陶行知先生擁有如此博大的胸懷?“愛”,愛學生,愛科學,愛教育,愛真理,愛人民。因為愛,才能做到“為了孩子,甘為駱駝。于人有益,牛馬也做。”因為愛,“教師乃一門快樂之事業(yè)”,如孔子,一生誨人不倦,至于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我很高興我熱愛教師這一職業(yè),我也深深地愛著我的學生。因為愛,我的學生們有的活潑機靈,有的靦腆內(nèi)秀,有的樂觀開朗,我能在每個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他的閃光點,找到他的優(yōu)點和長處,我能為他們所取得的每一個進步歡呼鼓舞。老師的愛,是公平、公正、真誠的愛,愛每一個學生,以耐心、平等、關心、微笑、解惑、鼓勵種種方式體現(xiàn)愛,如涓涓細流,滲透進每個孩子的心靈。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真人,即真、善、美的人。當今社會,隨著經(jīng)濟的高度發(fā)展,負面問題也隨之增加,我們的孩子在人生發(fā)展的道路上,面對眼前的許多誘惑,會形成什么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需要老師及時幫他們指引方向。我們教師要摘掉“教書匠”這頂帽子,做一名教書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就要教會學生做真人。
“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這句話精辟、生動,初讀讓我忍俊不住,細細品味下來,卻是感觸良深。想起孩子們講的.小故事《小馬過河》,小馬第一次過河,在河邊惴惴不安,老水牛對它說:“孩子,你過去吧,水淺得很,剛到小腿肚而已!睒渖系乃墒蠛暗剑骸拔kU,不能過,前兩天我的兄弟就被淹死了!弊詈,小馬摸索著自己蹚過了河,水剛好到它的大腿。小馬以自己的行動得知它能不能過河的事實,“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有了行動,才有知識,在此基礎上,我們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現(xiàn)在,我也走在“行、知、創(chuàng)新”的教育道路上,為了衡量自己是否也在做一個真人,我會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每天要四問那樣,問問自己今天進步了嗎?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16
作為一名教師,多讀些教育著作,多了解些教育理論是不可獲缺的,《陶行知文集》讀后感。寒假期間,我閱讀了名著《陶行知文集》,從中受益匪淺。陶行知先生是我國近代最具有影響力的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評精神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教育開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實踐,行知合一的師德風范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并不斷發(fā)展、不斷進步的教育思想。
一、實施愛的教育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yè)的真實寫照。陶行知先生用這樣樸素而又富有真理的語言告訴我們,做教師要真誠、熱情、懂得奉獻。作為小學教師的我,面對的是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他們做人的道理需要培養(yǎng),他們與人交往的能力需要提高,他們的學習習慣需要培養(yǎng),他們的豐富情感需要培養(yǎng)、激發(fā)…
小學老師需要用愛心去溫暖孩子,用耐心去理解孩子,用關心去照顧孩子,用信心去鼓勵孩子,用細心去觀察孩子,這即所謂的"五心",用"五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和家長不正是作為一名小學老師的職責嗎,讀后感《《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后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一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二、實施生活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在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深入進行課程改革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陶行知曾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課程課改確立了以幼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突出了學生發(fā)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讓孩子學會生活,學會探究,學會表達,致力于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生活教育從一日活動開始,作為老師,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識,追蹤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回應,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經(jīng)驗,豐富情感體驗,發(fā)展認知,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必要的基礎,為學生適應不斷發(fā)展的社會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礎。
三、實踐創(chuàng)新教育
認真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從書本和試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nèi)タ瓷鐣、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閑置的雙手動起來,去做事情,做到"學做合一";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從"只聽不思"中解放出來,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學會思維;解放學生的嘴--給他們說的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解放學生的空間--除了課堂學習,還引導他們走向課外,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給他們廣闊的天地;解放學生的時間--不用功課把他們的業(yè)余時間填滿,給他們活動的自由,把課堂之外的時間還給他們。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寶貴的經(jīng)驗和財富,是我們學習、研究、繼承和發(fā)展的永恒的課題,是創(chuàng)造型教師及專業(yè)發(fā)展義不容辭的責任。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17
我讀了《陶行知文集》,陶行知先生就是一位平民教育家,他讓中國教育事業(yè)向前邁了一大步,特別他的鄉(xiāng)村貧民教育踐行就是我們學習的楷模。通過閱讀《陶行知文集》,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還有許多誤區(qū),需要調(diào)整與改進的地方,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與積累。下面我對讀書的幾點體會如下:
首先,陶行知用“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蕩氣回腸的話語告訴我們,做一名教師一定要真誠、熱情、具備奉獻精神。學生需要我們教師的“五心”:用愛心溫暖孩子,用耐心理解孩子,用關心照顧孩子,用信心鼓勵孩子,用細心觀察孩子。
陶行知先生的另一個教育理念:“生活教育”。在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實踐課改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陶行知曾說:“生活教育就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鄙罱逃龔囊蝗栈顒娱_始,作為老師,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識,追蹤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回應,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經(jīng)驗,豐富情感體驗,發(fā)展認知,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必要的基礎。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對學生愛就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自我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祥的態(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guī)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著期望與成功的喜悅。沒有對學生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的智慧與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就是偏愛,偏愛就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丑為取舍”的選拔法,她辦育才學校施愛于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她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就是真正的愛!
其次,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愛還應表現(xiàn)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在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深入進行課程改革的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陶行知曾說:“生活教育就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闭n程課改確立了以幼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突出了學生發(fā)展的自主性與能動性,讓孩子學會生活,學會探究,學會表達,致力于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生活教育從一日活動開始,作為老師,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識,追蹤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回應,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經(jīng)驗,豐富情感體驗,發(fā)展認知,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必要的基礎,為學生適應不斷發(fā)展的社會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礎表達,致力于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生活教育從一日活動開始,作為老師,要有生活教育的意識,追蹤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回應,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經(jīng)驗,豐富情感體驗,發(fā)展認知,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必要的基礎,為學生適應不斷發(fā)展的社會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內(nèi)涵十分深廣,而生活教育理論就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與重要基石。陶行知提倡生活就就是教育,就就是教育的內(nèi)容。他的生活教育從內(nèi)容上瞧就是動態(tài)的,隨環(huán)境與不同受教育者的變化而變化。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根據(jù)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理論“教的法子根據(jù)學的法子:學的法子根據(jù)做的法子。事怎么做。就怎么學,就怎么教”,而教學的中心就是“做”即實際生活。全面實施課程改革后,學校的活動形式多種多樣,不再就是單一的傳授,多了觀察發(fā)現(xiàn)法、實驗探究法、游戲操作法,教育的活動內(nèi)容豐富多彩,學生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達與表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就是教育觀念,又就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實現(xiàn)。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就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為此,今后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xiàn)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zhì)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她高尚的人格品質(zhì),求真求實求創(chuàng)造的教育理念,成為敬業(yè)愛崗、師德高尚、業(yè)務精良、創(chuàng)新務實的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成為“真人”,并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最后,認真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就是: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從書本與試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nèi)デ粕鐣、瞧自然、瞧生活;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閑置的雙手動起來,去做事情,做到“學做合一”;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從“只聽不思”中解放出來,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學會思維;解放學生的嘴——給他們說的自由,特別就是問的。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18
近期我閱讀著名著《陶行知文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陶行知的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作為一名教師我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了豐富的養(yǎng)料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服務。
一、愛是施教的前提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yè)的真實寫照,“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fā)揚光大。教師對后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一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二、生活是施教的基礎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內(nèi)涵十分深廣,他提倡生活就是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都要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lián)系社會實際,引導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三、實踐創(chuàng)新教育是關鍵
創(chuàng)新教育是教育觀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思想,它只有化作具體的教育教學的操作方法才能夠實現(xiàn)。但教育教學無定法,因此它又是一個長期的實踐過程。為此,今后我更要認真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與現(xiàn)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素質(zhì)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主流價值體系觀念,提高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自覺性。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他高尚的人格品質(zhì),求真求實求創(chuàng)造的教育理念,成為敬業(yè)愛崗、師德高尚、業(yè)務精良、創(chuàng)新務實的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成為“真人”,并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
認真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的思想,可以采用的做法是: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從書本和試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nèi)タ瓷鐣⒖醋匀、看生活;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閑置的雙手動起來,去做事情,做到“學做合一”;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從“只聽不思”中解放出來,開動腦筋,積極思維,學會思維;解放學生的嘴——給他們說的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解放學生的空間——除了課堂學習,還引導他們走向課外,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給他們廣闊的天地。
陶行知教育思想是寶貴的經(jīng)驗和財富,是我們學習、研究、繼承和發(fā)展的永恒的課題,是創(chuàng)造型教師及專業(yè)發(fā)展義不容辭的責任。
成語發(fā)揚光大:發(fā)揚:發(fā)展,提倡;光大:輝煌而盛大。使好的作風、傳統(tǒng)等得到發(fā)展和提高。如:《周易·坤》:“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享。”又如:最合理的孝道恐怕是繼承父輩的成就,把它發(fā)揚光大,好教下一輩得到更好的精神的與物質(zhì)的遺產(chǎn)!仙帷端氖劳谩妨
成語義不容辭:容:允許;辭:推托。道義上不允許推辭。如: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誼,小婿義不容辭。”又如: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這個任務。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19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創(chuàng)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標。其紅線是:萬年大計,教育為本,師德為本,育人為本,即以人為本,教育為根,德育為先。
讀完《陶行知文集》一書,我頓覺獲益匪淺。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要用愛心滋潤學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樸實的語言蘊含著淳樸、真摯的師愛。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很大的啟示:我要像陶先生那樣,用偉大的愛心去滋潤無數(shù)顆童心,培養(yǎng)出無數(shù)顆愛心。
愛是每個人都具有的一種情感。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自己很愛學生,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愛乖巧聽話的學生,愛漂亮、可愛的學生?可是比比陶先生,覺得自己太渺小了。陶先生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丑為取舍“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于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做到了“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wěn)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chǎn)物。
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每個孩子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他可能在某個方面不如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卻勝人一籌。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而好惡之褒貶之,把“差生”視為“朽木”,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例如我所教學的班級有個學生叫陳小東同學,他特別調(diào)皮,誰都不愿意和他同桌,但我知道這樣的學生如果調(diào)皮就一頓呵斥,或者簡單粗暴的教育或者挖苦只會適得其反,使他的逆反心理更強,而我在課堂中總是樹立他的自尊心,讓他知道自己也是有優(yōu)點的同學并不是什么都是缺點,然后我注重鼓勵他發(fā)揚優(yōu)點逐步改正缺點,現(xiàn)在他比以前進步多了。
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還表現(xiàn)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老師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師也想到了。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
當然,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陶先生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又囑之以儉樸為美德,絕不可浪費,看到學生出現(xiàn)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作為現(xiàn)代的教師,更應多教給孩子一點謙讓、寬容、仁愛;多灌輸一點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種找到前進的路,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愛家庭、愛學校、愛祖國,心中充滿愛。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從事教育事業(yè)的真實寫照。愛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fā)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后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
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一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在愛的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愛的情感,用愛的情感幫助學生塑造人格。如開展“我與父母通信”活動,使學生們感受父母的愛,從而培養(yǎng)學生愛父母、愛他人的情感。情感是理智的基礎,善良的心和愛他人、愛祖國的情操也是創(chuàng)新智慧的心理基礎。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20
假期里細細地閱讀了陶行知教育文集著這本書籍, 陶行知是一位集大眾詩人、大眾教育家和社會學家于一身的行動理論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于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許多的精辟的教育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觀點。細細的品味著陶公愛的教育理念。暖暖愛意從字里行間流入到我的心里,沖擊著我的思想。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馬可連柯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為一大事來,為一大事去”是陶行知對教育無限的愛的最真實的寫照!澳愕慕瘫尴掠型咛兀愕睦溲壑杏信nD,你的譏諷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是陶行知對我們教師和家長的良言忠告。教師對學生的.愛能夠營造出和諧、親切、溫馨而且樂觀向上師生關系。陶公“四塊糖果”的故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即被陶公那博大的胸懷和睿智的教育機智深深地折服,更由衷地敬佩先生對學生的那種信任和尊重,也就是那種對孩子深深的愛。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21
今年學校給我們每個人發(fā)了一本《陶行知文集》,也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陶行知先生,此前我只零零星星地接觸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系統(tǒng)不全面。拿到這本書,我便開始讀起來,但自覺并不深入,直到一件事情的出現(xiàn)讓我深深折服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
有一次早讀,我照常來到班里上課,看到在座位上的兩個學生桌子上干干凈凈,什么都沒有放。我心中怒火中燒,就立即呵斥了他們,讓他們抓緊進入今日學習狀態(tài)。那個男生切了一聲很不情愿的掏出了書,這讓我心中很疑慮,便悄聲問了另一個女生,她說他們兩個剛打掃完衛(wèi)生區(qū)回來。聽到這個消息,我立即上前摸了他們的小手,下雨天出去值日,小手早已凍得冰涼,剛回到教室還沒緩過來就被我呵斥了一番。我非常愧疚,在班里向他們承認了錯誤;氐睫k公室,手邊恰有陶行知先生的文集,于是拿起來閱讀,讀到了他在1931年《師范生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里的一段話:“你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你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他放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的躊躇。他失手打碎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么悲哀。他沒有打著他所討厭的人,便好像是羅斯福討不到機會帶兵去打德國一般的慪氣。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撻,連在夢里也覺得有法國革命模樣的恐怖。他寫字想得雙圈沒有得著,仿佛是候選總統(tǒng)落了選一樣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會兒而您去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一個愛人被人奪了去一般的傷心。”
這段話多么好呀,簡直是對我無聲的譴責,陶行知先生站在兒童的視角講出了兒童的心聲,也讓我明白自己錯在哪里。作為一名老師,我總是著急的否認他們,而沒有多多聽聽他們的'心聲。愛學生,就要隨時隨地了解學生的感受,善于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解決問題。此時,我不僅是一位老師,還是學生的朋友,以后我要多站在他們的角度,多傾聽他們的聲音。我也將繼續(xù)閱讀、繼續(xù)進行教育實踐,在陶行知的引領下做堅定的自覺學習者,提高生命的自覺。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 22
翻開《陶行知教育文集》,仿佛開啟了一段啟迪心靈的教育之旅。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如璀璨星辰,在教育的天空中閃耀著永恒的光芒,指引著我們這些在教育之路上探索的人。
陶行知先生強調(diào)“生活即教育”。這讓我聯(lián)想到我們?nèi)粘5慕虒W場景。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知識往往局限于書本,學生們死記硬背,卻不知如何應用。而先生的理念讓我明白,教育應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例如,在教授數(shù)學中的幾何圖形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物體,像窗戶的形狀是長方形、自行車的車輪是圓形等。讓他們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這樣學到的知識不再是空洞的理論,而是有實際意義的工具。
“社會即學!边@一觀點也深深觸動了我。學校不應是孤立于社會之外的象牙塔,而應與社會緊密相連。學?梢越M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參觀博物館、科技館,讓他們了解歷史文化和科技發(fā)展。或者參與社區(qū)服務,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就像我們組織學生去養(yǎng)老院看望老人,他們在為老人表演節(jié)目、陪老人聊天的過程中,學會關愛他人,這種教育遠比書本上的說教更有力量。
“教學做合一”更是為教學方法提供了寶貴的指導。教師不能只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應讓學生在做中學。比如在科學課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探究物體的沉浮原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問題,嘗試解決問題,這種自主探索的經(jīng)歷會讓他們對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教師也在學生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足,從而更好地指導教學。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文集,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反思自己的教學;又像一盞明燈,為我在教育的道路上指明方向。它讓我明白,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而是培養(yǎng)有思想、有能力、能適應社會生活的人。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相關文章:
陶行知經(jīng)典名言06-27
《陶行知文集》讀書筆記03-27
陶行知的名言220句07-20
有關陶行知的對聯(lián)摘抄10-25
《陶行知文集》讀書筆記(精選15篇)08-30
陶行知的名言200句05-02
《陶行知喂雞》閱讀答案03-02
閱讀陶行知文集心得體會最新04-17
陶行知的名言名句140句03-14
陶行知的經(jīng)典語錄70句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