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 推薦度:
- 《曾國藩的正面與側(cè)面》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曾國藩》讀后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曾國藩》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曾國藩》讀后感1
早前曾讀過<曾國藩家書>,那做人立世的諄諄教誨現(xiàn)在已忘的差不多了。讀書,尤其是是讀名人傳記、史書,大體是本著尋明燈、賞皓月來的,在這個已經(jīng)失去共識且物質(zhì)追求成為最高道德指數(shù)的時代里,充斥著對成功學的頂禮膜拜,要么是詩和遠方的虛妄艷羨,慎獨、修身的赤子情懷,往往是最不被珍視的。
人無完人,我想圣賢如孔孟,也總有一些人性的弱點需要每天去纏斗的吧。
曾國藩出生耕讀鄉(xiāng)農(nóng),因著讀書科舉而入仕途,且被道光帝寄予厚待,他的行事風格分為兩個階段:清高壯志的青年孤憤和黃老圓通的徐圖而治。他一生勤勉,以書簡上的圣賢標準要求己身及后代,他一生不愛金銀不貪私欲,唯獨對“名”有深重執(zhí)著,也是因為這種執(zhí)著,他才會謹慎持重,唯恐在朝廷和百姓的面前掉了潔白的名聲,直到名毀津門。他對儒教正統(tǒng)堅決捍衛(wèi),卻完全不是迂腐頑固的人,相反卻一直在接納新事物新思想,徐圖復(fù)興中華民族,比如支持李鴻章的洋務(wù)事業(yè),建立建立江南制造局,選送第一批公費留學的'少年出去學習先進技術(shù)和文化等等,做了許多惠澤后期中華圖強的工作。
在看裁撤湘軍的決定時,除了他謹慎重名之外,還有對全局“穩(wěn)定“的維護和把持,意氣英豪可以率性而為,但治理一個龐大國家卻不能率性而為,就像而今我們社會上一些活躍在網(wǎng)站論壇里的所謂憂國憂民的激憤之士,只顧自己噴的爽快,頗有點想乘亂作亂的意味,讀到這里,我終于有點明白上位者所要兼顧的大局穩(wěn)定的重要意義,以及他們?yōu)榇硕鞒龅碾[忍努力。
曾國藩相人識人育人,被當時及后人稱頌,除了過人的辨才能力,最最重要的是他寬闊的胸襟,知自己不足而欣賞他人長處并為他人創(chuàng)造發(fā)揮才干的機會,這是非常難得的,就像歐陽兆熊說左宗棠“滌生打仗確不如你,但曾門人才濟濟,而你楚軍,除了你左宗棠之下再無一人”,說的連最自負好辯的左宗棠都無言以對。一個組織里,其領(lǐng)導(dǎo)最重要是會選人用人,有大局觀,把握方向,統(tǒng)籌資源,敏于決策,發(fā)揮出組織里成員的長處,成就他人成就組織,即是成就自己。
唐浩明不愧是當代研究曾國藩第一人,感謝吳老師推薦!
以史為鑒,收獲頗豐,不知會不會又落入知易行難的窠臼,但讀書時已經(jīng)很享受!
《曾國藩》讀后感2
一直以來,想認認真真讀一本書,可惜事務(wù)繁雜,定不下心來。一日,偶然看到《曾國藩家書》,翻之,字行間話雖短,然語言精練,讀之令人深思。
曾國藩作為大儒,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洗禮,其學識之博、見識之遠,在中國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家書中體現(xiàn)的“仁”、“禮”、“慎”等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現(xiàn)在來看也十分具有積極的意義。
曾國藩在家書中寫到:正人先正己,時刻不忘修身養(yǎng)德。曾國藩說修身養(yǎng)德的關(guān)鍵是:誠、靜、謹、恒。誠為誠實、誠樸,為人表里一致。靜,指的是心、氣、神、體都處于安靜放松的狀態(tài)。謹,主要指言語和行動上的謹慎,不打誑語,不講無根據(jù)之話,不做無勝算之事。恒,指的有恒心,生活有規(guī)律,做事有毅力。這些往往是我們現(xiàn)在社會所欠缺的,君不見,部分高官大吏因腐敗深陷囹圄,自身的原因就是不注意修身養(yǎng)德!俺4婢次分,則是載福之道”、“多見自己過,少見他人非,不思他人得,卻防自己貪”,敬畏規(guī)矩、修身養(yǎng)德才是我們處事應(yīng)有的標準,有了這樣的'標準,我們才能夠坦坦蕩蕩、堂堂正正地做人,而且能夠做到修而樂之,修而有為。
我們應(yīng)該用“入世精神以辦實事,體老莊以寄閑情,由中國文化中培養(yǎng)見地,從傳統(tǒng)道德中汲取力量”。以普通出身,憑自我奮斗,立大志,修煉人格,以大氣度做事,以收斂態(tài)做人,認準目標,用“屢敗屢戰(zhàn)”的精神修煉心態(tài),端正心態(tài)。
曾國藩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睆倪@句話我們不難看出曾國藩對讀書的態(tài)度。并且他還認為家塾可讀書,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而他自己更是每天必讀書十頁,寫百字,記日記,而且逢三日寫回信,逢八日作詩。雷打不動。并且讀書時“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外為人!闭沁@種讀書持之以恒的精神讓他在文采方面的造詣連毛澤東主席都說,“吾于近人,獨服曾文正!
汲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營養(yǎng),克己復(fù)禮,修身養(yǎng)德,謹小慎微,非要做一大儒,生活會收獲很多快樂。
《曾國藩》讀后感3
學會舍得,就是學會如何選擇,懂得放棄,知本分,懂舍得真義的人往往是小心謹慎的人。曾國藩在為官處事方面,常懷“謹慎、敬畏之心”。
《管子》說:“其所謹慎者小,則其所立亦;其所謹慎者大,則其所立亦大。”大儒朱熹認為:“真正大英雄,卻從戰(zhàn)戰(zhàn)兢兢、臨深履薄處,做將出來。若是血氣粗豪,卻一點使不著也!
曾國藩生性謹慎,以“慎”字掌人生之舵。他曾做過一幅對聯(lián):“戰(zhàn)戰(zhàn)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從中可以看出曾國藩的處事哲學。曾國藩的謹慎也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如為官謹慎、作戰(zhàn)謹慎、交友謹慎、用人謹慎、謹言慎行,時時反思自己,力圖避免一切缺點,從不授人以柄,以使別人無暇指責。在動蕩的晚清王朝,位極人臣卻全身而退,保全自己。他倚重過穆彰阿、肅順、奕忻,這幾位大臣彼此有不共戴天之仇且最后都不得善終,而倚重他們的曾國藩卻巋然不動。正是曾國藩運用“心有靈犀,不露痕跡”的謹慎之策而獨身事外。
“謹慎”即有所畏懼,只要有所畏懼,辦事就會認真,會多加準備,會考慮周詳。而“敬畏”是一種尊重和珍惜,是對人生的透徹領(lǐng)悟,對生命的倍加呵護;是對客觀世界和人類共性的真切認知。
曾國藩曾說自己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在家書中時常告誡家人“長存敬畏之心,不要以為家里人做官就欺負別人;不要以為自己有點學問就恃才傲物。長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曾國藩的敬畏讓人看到了他潔身自律、清醒的'頭腦、謙虛的態(tài)度、謹慎作風、強烈的危機意識。有這樣的敬畏之心,一個人才能戒驕戒躁,永遠把自己放在學習者的位置上,永遠保持實習生的態(tài)度,這樣就能有所顧忌,有所遵守,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曾國藩在為人處事中始終“知足”、“知本分”。他曾說“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豈無過人姿,多欲為患害……”他的地位和成就足可以讓他有資格和實力盡享榮華富貴,然而卻選擇了一生清貧、勤儉持家。
知足常樂,一個人名利心切,俗見就重。欲望過大,就會被蒙蔽心智,不再客觀、冷靜地面對現(xiàn)實,于是差距就一點點拉大,憤懣、不平、抱怨開始充斥身心,得到的是一個失敗的人生。
《曾國藩》讀后感4
看了《曾國藩》后,實際上已找到了答案,曾國藩就是一個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身上有著民族和文化的負載,并且他的經(jīng)歷也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處在變革時期浮躁不安的現(xiàn)代人,依然渴求來自本族文化的滋潤,尤其期盼從這種文化所培育出的人士身上獲取某些啟迪,這啟迪因同源、同種、同血脈的緣故,更顯得親切、實用,也更有效。
在現(xiàn)代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年代,機遇良多,一刻千金,人們再也沒有往日田園般寧靜的心境和經(jīng)年累月足不出戶閉門讀書的悠閑,少了古人那種琴棋書畫的幽雅和內(nèi)涵,更多的是一種浮躁和空虛,如何讓忙于事功者在沉浮的商海中把握人生的航向呢?如何在喧雜的鬧市中保持一顆純凈的心靈?
合上書本,一遍遍地想:作為一個個體,曾國藩以病弱之軀在短短六十年里,何以做了那么多有意義的事?他的超常精力和睿智的頭腦從何而來,作為一個頭領(lǐng),他白手起家創(chuàng)建了一支體制外的團隊,在千難萬險中將這支軍隊帶到成功的彼岸,他的本事在何處?作為一個父兄一生給子弟寫信數(shù)以千計,即便在軍情險惡時仍對子弟不忘諄諄教誨,他的.這種非同尋常、不計功利的愛心源于何處?作為一個國家高級官員,在舉世昏昏不明的時候,他能提出向西方徐圖自強的構(gòu)想,并在權(quán)力范圍內(nèi)加以實施,他的這種見識從何而來?即使100年過去了,他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仍令人回味無窮,成為人們研究的課題?
曾國藩曾說過這樣:“但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怎樣才能明強,他認為:一是能自勝者謂強。二是從自修處求強。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注重自己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通過日積月累,逐步形成圣賢標準的道德品行。這樣就能求得真正的明強。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也許讀懂這本書,便與胸中有著萬千溝壑的大人物心靈通了一次話。通了一次話,就明白了很多事理。感覺擠壓在心底的那些惑事竟然輕輕化解了。
也許讀得有點狼吞虎咽,還沒完全讀透。好書不厭讀,待有時間再細細品味咀嚼吧。
《曾國藩》讀后感5
相信我們都聽說過曾國藩這個人,因為他在政治、治學、處事方面都堪稱為一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們的敬仰,而他并沒有留下什么著作,唯一能夠讓我們學習的便是《曾國藩家書》,收錄了他435封書信,從書信中,我們看到了他學識和道德修養(yǎng),讓讓我們收獲到很多知識,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
曾國藩家書大致講述了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
在為人處世方面,曾國藩秉承著“拙誠”和“堅韌”兩個詞,俗話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們?yōu)槿艘龅秸\信踏實,而不是投機取巧,而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更是要擁有強大的意志力,挑戰(zhàn)自我,磨練自己的意志。
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國藩用“勤儉謙”三字來教導(dǎo)子女,這三個字看起來簡短,但要落實和真正做好卻非常困難。勤奮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不論你的天賦如何,都可以幫助你提升自己的學識和能力;簡樸是一種美德,很多人辛苦創(chuàng)業(yè)之后,子女們卻不懂得其中的艱辛,往往成為了敗家子;謙虛是一種可以提升自己修養(yǎng)的品德,我們不管什么時候都要保持謙虛的作風,這樣也會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在治軍用人方面,曾國藩認為“在人不在器”,治軍的根本在于人,行軍打仗需要的是嚴格的紀律性,作戰(zhàn)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這些都以人為本,讓士兵在軍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培養(yǎng)出強大的意志力,不會在戰(zhàn)斗的過程中輕易被擊垮,從而成為一支鐵軍。
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上,曾國藩用的是“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八個字,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國藩認為打仗不是兒戲,首先要求文檔,先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再尋求變化,從戰(zhàn)術(shù)上獲得更好的方略,這樣可以用更小的傷亡獲取更大的勝果。
以上四個方面,是曾國藩成功的思想,而我們從他的這些思想中解讀出了很多對我們有用的知識,以后我們在學習上要做到勤奮刻苦,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在生活和為人處世方面,要做到誠信待人,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讓別人看待自己的可靠的一面,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真正的尊敬,而也能獲得人脈。
讀了曾國藩家書,我受益良多,以后會更加努力!
《曾國藩》讀后感6
近日讀《曾國藩傳》頗有感觸,特別是對曾國藩前半生的治學精神很是佩服,我覺得此種精神可用“呆子”哲學來形容。 曾國藩前半生的治學可謂書呆子。此種精神我思之為當今中國少有之精神,因為雙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人被認為是百無一用的呆子,但是我認為只有先做呆子才能之后做聰明人。
一位日本老科學家講過這樣一個道理“要想成為一個科學家,必須要聰明。”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是這樣。所謂腦袋聰明的人可以說他們?nèi)缤饶_快的游客,雖然他們可以捷足先登的到達他人尚未涉足之地,可恐怕會遺漏路旁,腦袋笨的人猶如走路慢的人,一直漫步在后,往往毫不費力的把珍寶捧在手中,腦袋聰明的人正是因為他們的推測,可以縱觀路上的所有難關(guān)險阻,至少也是有這種預(yù)感的,所以常常容易挫傷自己的進取的勇氣。對于腦袋笨的人來說,別人的工作總是顯得卓越出色,同時也感到大人物的工作也似乎可以做到,因此,很自然地刺激著自己的上進心。腦袋聰明,而且又自命不凡的人即使能為人之師卻難成大家難為大師。正如蘇東坡所說的難得糊涂。我覺得難得糊涂的境界就是一種呆子的處世哲學。
人生中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明確的答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用好壞來區(qū)分的。當遇到不能改變或者對自己無害而有損的事情的時候,能裝糊涂,扮呆子確實也是一種很高的境界的。所謂的呆子哲學的精髓就是能對生活中的有些事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你對人生的有些不好的事情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的時候,往往它卻向好的方向發(fā)展。著也許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道理。這個道理在曾國藩身上很好的體現(xiàn)了出來。他能夠在后期的官場如魚得水就是因為把難得糊涂的呆子哲學發(fā)揮的淋漓盡致的結(jié)果。
在如今的物質(zhì)世界里人們把自己的利益看的空前的重,不允許任何人傷害自己的利益。這也無可厚非,但是過了就是淺視地表現(xiàn)了,糊涂一次也許更好。這就是我從曾國藩身上所了解到的“呆子”哲學。
《曾國藩》讀后感7
《曾國藩家書》收集、整理了曾國藩和祖父母、父母、兄弟之間信件往來的精華部分,書中通過教導(dǎo)讀書、研究學問、修身、立志、堅持……等方面,讓我們在他平淡的家事中看到了曾國藩的“真”,從而對曾國藩有了更深一層地了解。
讀其家書,我是深深地受教了。
中國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說,但要想真正做到這“三不朽”卻不是件易事,而曾國藩用他的實際行動像我們述說了。然而要做到這那該需要多大的決心,多大的毅力!在我看來,曾國藩是一個好哥哥,也是個孝順的兒子。他總是告誡弟弟們要好好讀書,認真研究學問。他認為自己能夠幫助父母親教育好弟弟們是一件盡孝道的事情,也就盡心教導(dǎo)弟弟們。遇到問題時,他總能夠先從自身找錯,反省自己的`缺陷。在與兄弟間發(fā)生矛盾時,他感到很難過,但卻不會意氣用事去追究對方的過錯,而是冷靜處理,仔細維護兄弟之間的感情!靶钟选痹谒砩铣浞煮w現(xiàn)。他曾對其弟說,“凡兄弟有不是處,必須明言,萬不可蓄疑問。如我有不是,弟當明諍婉諷。我若不聽,弟當寫信稟告堂上!蔽矣X得就是要這樣子的。家人之間有什么問題就應(yīng)該打開天窗說亮話,有什么都說出來。如果有問題而不說,一味地埋藏在心里,那又有誰會知道呢?這樣只會讓之間的矛盾更加的尖銳,一旦矛盾激發(fā),只會讓彼此收到的傷害更大更深。
在其家書中,我們看到了曾國藩對長輩的尊敬。凡有什么都會先跟長輩商量或告訴長輩一聲,而不是自作主張,不理會他人的感受,只求自己舒服。遇事就應(yīng)該有商有量,這樣才有助于事情更好的解決。曾國藩的父親曾在書中對其弟說過,“境遇難得,光陰不再”。是啊,時間很快就會過去,人的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能夠成為一家人是極其不易的,能夠成為和睦家庭中的一員,有人關(guān)心,有人呵護就更加不易了,因此,我們應(yīng)該學會珍惜,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東西,一直在我們眼前,只是我們一直以為是理所當然,不懂珍惜,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曾國藩家書》給我的啟示遠遠不只這些,我還需要好好的學習。
《曾國藩》讀后感8
曾國藩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看完這本書覺得有些名不副實!对鴩繁环Q為政商必讀書,但對我來說只是一本故事書。在我看來,曾國藩不過只是一個長于識人用人,善于長遠考慮,老于官場規(guī)則,惕于自身修養(yǎng)的普通人而已。至于平定天平天國的武功,我認為更多的還是在于天平天國的“氣運”所致,這也是曾國藩自己的說法。湘軍戰(zhàn)斗力比太平天國軍強點,但不客氣的說也不過是群烏合之眾,只不過為了劫掠財富而打仗而已,湘軍能取勝,也不過是五十步之于百步而已。說實話看著這群湘軍將領(lǐng),常常的感嘆是“這都能贏?”。而在文章方面,至少從歷史來看,其名并不顯。略為突出的可能是其治家之言吧,然而實際效果為并沒有什么可夸耀的,其弟其子都沒有什么建樹。
縱觀曾國藩所作所為,雖然勠力于重振名教,挽救人心,然而在晚清爛到骨子里的形勢下,也毫無意義。從這里我在想,為什么幾千年的儒家教育,以致程朱理學的更深入的`禁錮下,反而培養(yǎng)出的都是這樣一些當官前滿口仁義道德,當官后毫無道德可言的人呢?從位至極品的官員言行來看,他們早已看透這一切,道德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是沒有意義的,最多不過作為粉飾而已。他們既不寄希望于別人的道德,也不強求自己的道德,一切都以辦事為第一,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塊遮羞布也沒什么用,但既然都沒扯掉,那就心照不宣,繼續(xù)用著吧。大家都是皇帝的新衣,也就沒什么不好意思的。
有所啟發(fā)的是曾國藩對自己的時刻自省和他的幾次為人處世的轉(zhuǎn)變。先是儒法治事,屢屢受挫,而后在陳廣敷指點下,雜用老黃,而有起色。這一點可能在現(xiàn)在也是有用的,但并不感冒,寧愿相信曾國藩所說的以誠為先。
全書讓我敬佩的兩個人,一個是康祿,一個是彭玉麟?档撛诟绺缈蹈韯窠禃r的話,不只讓康福深受震撼,也讓我感動非常,難得這么一個明白人啊,而這一切都是他自己想出來的,難能可貴。而彭玉麟品德高尚,不戀功名,有情有義,可能是湘軍唯一一名還算不錯的將領(lǐng)。
《曾國藩》讀后感9
這個板塊是我自己的閑言片語,算不得文章,勉強能算得上是筆記,或許稱之為日記更合適一點。每天寫一點,夠字數(shù)就發(fā)出來,不對自己下太大的硬性指標。
重要的是每天都寫一點,算是對自己的一種磨礪。下面簡單分享讀《曾國藩家書》的一點感悟。有人說,中國兩千多年出了兩個半圣人,一個孔子,一個王陽明,剩下的半個就是曾國藩了。
不提曾國藩生前的種種成就以及后世對他的.毀譽,單論做人做學問持家立業(yè)教育族眾來說,他無愧這‘半個’圣人之名。立德、立功、立言他都做到了,而且做的都不錯。
曾國藩,怎么說呢,是歷史上少有的讀書“讀傻”的那一類人,他是真的將詩書禮義里的東西讀了下來、記了下來然后揉進自己的骨子里,使之成為自己人生的提綱挈領(lǐng)似的東西。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有‘古風‘的。
關(guān)于曾國藩讀書有這樣一則小故事,說是一天晚上,一個盜賊偷溜進了曾國藩的臥室里,藏在了一根房梁上,曾國藩在下面點了根蠟燭趴在書桌上讀書。盜賊本想在曾國藩睡著了后偷點東西走人,然而不巧的是,曾國藩背書背到了一段比較難的段落,背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背不下來。
小偷在房梁上等啊等,想著再等下去天都要亮了,于是就跳了下來。曾國藩看到房間里突然出來一個人,十分驚訝,還沒來得及說什么,盜賊就指著曾國藩鼻子一通大罵,“你你你,真是笨死了,虧世人還說你是個難得的有學識的人,這么簡單地段落都背不下來,我在房梁上聽了幾遍就背下來了,聽我給你背一遍。”
盜賊嘰里呱啦將曾國藩剛才讀的一字不落的背了下來,然后揚長而去。曾國藩看著盜賊的背影十分佩服,于是更刻苦地讀書了。后來曾國藩成了曾國藩,而盜賊還是那個盜賊。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已經(jīng)不可考,不過這也恰恰說明了曾國藩做學問的用功程度。他曾在《家書》中寫道: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悌仁義是也;修業(yè),則詩文做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我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我修一分業(yè),又算余了一文錢;得業(yè)并增,則家私日起。
把進德修業(yè)當成賺錢的行當,跟今天的人恰好相反。
《曾國藩》讀后感10
從小至今讀過的書籍很多,似乎哪本書看完后都有感觸。但仔細一想,十多年前我看過的《曾國藩》這部小說給我的感觸最深。
這部三卷本的小說是我省現(xiàn)任作家協(xié)會主席唐浩明的成名之作,對100多年前清朝的大人物曾國藩作了深入細致的刻畫和描寫。記得我當時從書店買回這套書,只花兩個通晚就看完了。
曾國藩歷來是個有爭議的人物,譽之為圣賢、毀之曰元兇。但掩卷長思,曾國藩的確是個能人、是個功德近乎完美的人。大致說說吧:
一是他的進取精神值得學習。他從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鄉(xiāng)下孩子,通過科舉考試,先是秀才、再考舉人、最后考中進士,并進入當時朝廷的最高學問機構(gòu)—翰林院。這條路徑絕不是一般人所能走下去的',但他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居然成功了。除開天份、機遇之外,更多的是他那頑強的學習精神使然。
二是他那超人的洞察力值得欽佩。他從一介書生投筆從戎,通過自己募兵、訓練出戰(zhàn)斗力很強的湘軍,最終將太平天國起義鎮(zhèn)壓下去,為保住大清的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當然,在此不多評說他的政治立場,這方面的評價已經(jīng)很多很多,有人謂其為“元兇”就由此而來。單從他在軍事行動和復(fù)雜的政治格局中表現(xiàn)出來的超人洞察力這點,就頗令人覺得他很不一般。他的裁撤湘軍、他的忍辱負重、他之后大力促進洋務(wù)運動,等等,無不證明他不愧是個優(yōu)秀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這種洞察力的形成,離不開廣博知識的積累、離不開善于審時度勢的頭腦。
三是他的慎獨精神值得借鑒。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寫日記,為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日記中,他不斷地反省自我每天的得失成敗。如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他不惜痛責自己,并在今后有意識地加以改正。數(shù)年下來,成就了一個人格完整、立身修德堪稱楷模的曾國藩。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現(xiàn)在有如此多的人研究曾國藩、崇拜曾國藩了。
當然,曾國藩值得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唐浩明先生寫的這部小說,基本上遵循史實,為我們今天完整地了解曾國藩可謂是開啟了一扇方便之門。謝謝唐先生、更謝謝曾國藩老先生,是你們教會了我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曾國藩》讀后感11
曾國藩是晚清重臣,學問、道德、功業(yè)冠絕一時。清史稿評論其“至謂漢之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無一過,何其盛歟!……中興以來,一人而已!逼纷x如此這么一個人,也許會對如何走好人生路有些幫助。要品讀一個人,他自己留下的文字作品,應(yīng)該是最好的資料。世傳曾國藩有十三套學問,以家書最為世人所知。細讀家書,確有諸多可資借鑒之處。將讀家書所感所思草寫出來,供閑暇之時翻閱,也是一件不錯的事。
世間沒有萬事妥當?shù)拈_始
曾國藩并不算長的一生,無論是立功、立言、還是立德,都是非常成功的,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能算得上是順風順水的成功達人。仕途一路扶搖直上,十年之間,官至禮部侍郎;奉旨辦團練,一舉成天下重臣,在其指揮下,迅速撲滅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為大清續(xù)命幾十年,成就不世功勛;學問上,也是傳世學問十三套。如此一人,讓人覺得他定是有叫人艷羨的好運長久伴隨。
然而,閱讀其家書,給人的感覺卻是他處處不順,時時受制于人、受制于各種制約。步入京城之初,三年不能考中,幾乎無以自立;京城做官之時,身體時時有癢,自身各種缺點毛病叢雜;仕途剛有起色,卻有路遇丁憂,不得不中止仕宦之路。辦團練之初,處處受制于朝廷和地方官吏;指揮作戰(zhàn)之初,有靖港之敗,幾至投水自決;統(tǒng)領(lǐng)大軍之際,不但受制于兄弟部隊、地方諸侯、各地豪強,還面臨將士不用命,不能令出必行等諸多困境。晚年之時,還有天津教案受辱經(jīng)歷。如此等等,在家書之中,都有真切流露。家書之上,他說下的話應(yīng)該有相當大的可信度,那么他的這些略有抱怨的.心路歷程自述,應(yīng)該都是較為真實的。
由他的這些經(jīng)歷,足以說明一個道理: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何人,無論做何事,都不可能在萬事皆已具備,一切在百分百有把握的條件下才開始。這個世界上,那些成功者,應(yīng)該都是具備這樣一種能力的:從當下開始,在行動中去逐一克服那些阻礙做成這件事的所有問題,無論那有多么困難。永遠要記。哼@世間絕對沒有一切都能隨你心意的、具備所有條件的開始時間,想要做成一件事,就從當下開始,無論面臨的條件有多糟糕。
《曾國藩》讀后感12
如果說清代歷史上有什么文治武功足以彪炳史冊的名臣那曾國藩當做不二人選,雖然他不如明朝王陽明那樣才華橫溢,人生經(jīng)歷跌宕起伏,且以相當水平的哲學(或者說圣人之學)聞名于世,但曾國藩以中人之姿,先見寵于道光皇帝,中年便登高位,后見信于咸豐帝,編練湘軍,平息太平天國之亂,立下不世之功,也足以證明他為官為人,識人用兵,自有過人之處。曾國藩的一生倒是可以詮釋“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這本書我是第三次讀了,第一次讀本書的時候才十幾歲,那時候的暑假,屋外夏日炎炎,蟬聲鳴鳴,屋內(nèi)弱冠少年,靜心沉浸書中,世界純粹的只有故事情節(jié),無有其他,這樣的經(jīng)歷回想起來就有一種別樣的情懷。那時候的自己少年意氣,不識人間愁苦滋味,總以為金戈鐵馬,可以縱橫四海,總以為劍膽琴心,可以仗劍天涯,總以為情之所致,可以金石為開,不過可惜,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是骨感的,當年以為讀懂的部分也只是以為而已。
命運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再次讀這本書的時候,已經(jīng)而立之年,巧的是讀書的地點居然相隔不足千米,好像是一個四季輪回,我又回到了時光開始的起點,盡管青春不在,盡管幾多挫折,盡管還需歷練,但當初“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情懷始終未變。
本書故事中塑造曾國藩的性格不算特別成功,有點兒“大忠似偽”的味道,但大體上曾國藩的努力,曾國藩的憤懣,曾國藩的掙扎都未有遺漏,而且對待這樣一部描述這樣一位充滿歷史厚重感和矛盾感的人物,也不應(yīng)該吹毛求疵,只要讀之有所得,有所獲,且與歷史實事無太大出入,我以為就可以算是佳作,這也是我給五星好評的立足點。
開卷有益,不求甚解,這次重讀也是隨性而讀,沒有刻意用邏輯思維去梳理情節(jié)和人物關(guān)系,就是簡單的代入,去體會,去了解這位理學名臣,滾滾長江東逝水,白發(fā)漁樵江渚上,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面對中華民族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些風流人物畢竟已經(jīng)俱往矣,能不能數(shù)今朝的風流人物,還要看當世青年能否先破先立,不破不立了。但愿今人能夠放下抖音,移開王者,挽住強弓,射下星空天狼。啰啰嗦嗦說了這么多,算個不是書評的書評吧。
《曾國藩》讀后感13
曾國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義是,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一個中人,通過陶冶變化,可以成為超人。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真誠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領(lǐng)可以增長十倍,見識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擴展十倍,氣質(zhì)可以純凈十倍。愚鈍之人,也可以通過自我磨礪,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說得出,辦得來。
曾國藩本就是一個很平庸的人,他一生的中最重要的分水嶺是在三十歲。自此之后,他做了幾件常人做不到的事,而后成就其巔峰人生。
一立堅韌不拔之志
立志對一個人人格發(fā)展的意義是決定性的。人的巨大潛力往往是人類所不自知的。古往今來,立志之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實行的人,卻是鳳毛麟角。曾國藩的真正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他腳踏實地地實踐了自己的志向。
從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中立場自新之日起,曾國藩開始了對自己全方位的改造,他的辦法是日課,即每天所有事情他都要自省,自我監(jiān)督,以極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從此,一直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從未間斷過,即使在最最緊張的帶兵作戰(zhàn)年代?上攵,他的這個堅持最終會帶給他什么。
二善于借力,用環(huán)境逼自己堅持
歸要結(jié)底,人是被決定之物。所以從根本上說,外力遠遠大于內(nèi)力。一個人,自制力再強,也肯定有被自己打敗的時候。所以曾國藩就想盡辦法找人來監(jiān)督自己。他用的這個辦法就是把自己的日記公布于眾。他定期會把自己的日記,用副本的.形式寄回家跟自己的兄弟、兒子閱看,也會寄給自己的親人閱看。
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我們建立社群,用團隊規(guī)則的形式來互相約束,其實本質(zhì)上也是類似的方法。
曾國藩的一生,就是不斷自我攻伐、自我砥礪的一生。因此也是不斷脫胎換骨、氣質(zhì)變化、增長本領(lǐng)的一生。
梁啟超曾盛贊曾國藩時說:
曾文正在軍中,每日必讀書數(shù)頁,填日記數(shù)條,習字一篇,轉(zhuǎn)棋一局,.....終身以為常。自流俗人觀之,豈不區(qū)區(qū)小節(jié),無關(guān)大體乎?而不知制之有節(jié),行之有恒,實為人生第一大事,善覘人者,每于此覘道力焉。
讀曾國藩的傳記,是充滿希望的。我們的人生,只要有立得下遠大的志向,吃得了苦中之苦,能耐下性子從最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則人這一生將能做出遠超自己所能想象的成就。
《曾國藩》讀后感14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zhì)極大豐富的時代。不缺食物,不缺科技,不缺上帝,每一個智人就是自己的“智神”,對神的崇拜早已轉(zhuǎn)為對人的崇拜?蛇是覺得我們這個時代缺了點什么。
讀完《曾國藩家書》,我找到了答案:我們不乏時代弄潮的勇氣,卻缺少對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堅守。
曾國藩在寫給父母及后輩的家書中無不流露出對家族的深情,秉承先人遺訓,溫柔敦厚的家風和實用有效家訓,讓他在云譎波詭的近代社會屹立不倒,對家族的堅守和責任敦促他思考使家族得以興旺延續(xù)的方法,并在這樣的思考中不斷省察自身,使得自己既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倔強風骨,也能很好地順應(yīng)了時代的'發(fā)展的趨勢,從而成為洋務(wù)派的主要領(lǐng)導(dǎo)者。
曾國藩教育兒孫“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边@是對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當時他身處的時代的重新解讀。他告誡兒孫要有志,存圖強報國之志;要有識,要放眼世界,廣學博覽;要有恒,做人做事不得心浮氣躁,勿被西方崇尚效率的思潮磨滅了韌性。這既是曾國藩對傳統(tǒng)士人精神的堅守,又對其賦予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可以說,這是一種順應(yīng)時代潮流變化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種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尊自大的中庸平和的智慧。
回望曾國藩身處的時代,那是一個如分娩般劇痛與希望并存的時代;凝視當下我們自己的時代,不也同樣是超越與危機并存的時代嗎?我們應(yīng)該如何看待歷史,而又如何不被時代裹挾,“從自己身上超越這個時代”?這是值得每一個當代人深思的問題。
我想,那就是要堅守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要以一種創(chuàng)新的不迂腐的態(tài)度去堅守和傳承,不忘過去,與時俱進,方得始終。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說:“研究歷史最好的理由:不是為了預(yù)測未來,而是為了擺脫過去,想象另一種命運!贝搜缘莱隽巳祟惪释竭^去的態(tài)度,但或許我們在回望歷史時,也需要在其中沉淀一些如金子般珍貴的東西,以一種宏大的歷史觀活著,人才不至于在新時代洪流中被淹沒或埋汰。
讀《曾國藩家書》,回望歷史,立足自身,堅守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我們更能在無限延伸的時代里找準自己的價值和定位,才能不負時代不負國。
《曾國藩》讀后感15
兒時,粗略翻過幾頁曾國藩家書,因不解其中味又扔回書柜。再讀的緣由很偶然,去了一次曾國藩故居,聽導(dǎo)游講解曾公的平生,心生好奇向往:曾公出生于一個普通耕讀家庭,短短十年時間,就躍升至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官居二品,其必有過人之處,于是又拿起細讀。
《曾國藩家書》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 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所涉及的內(nèi)容極為廣泛,包括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交友識人﹑持家教子﹑治軍從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輩,中對諸弟,下及兒輩。在為人處世上,曾國藩終生以“拙誠”、“堅忍”行事,他崇尚堅忍實干,不僅在得意時埋頭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時絕不灰心;在持家教子方面,他主張勤儉持家,努力治學,睦鄰友好,讀書明理。他常對子女說,只要有學問,就不怕沒飯吃。他還說,門第太盛則會出事端,主張不把財產(chǎn)留給子孫,子孫不肖留亦無用,子孫圖強,也不愁沒飯吃,這就是他所謂的盈虛消長的道理;在治軍用人方面,他主張以禮治軍,為使官兵嚴守紀律,愛護百姓,他更是親做《愛民歌》以勸導(dǎo)官兵;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上,他認為戰(zhàn)爭乃死生大事,應(yīng)“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在用人上,講求“仁孝、血誠”原則,選拔經(jīng)世致用的人才,選人標準是“崇實黜浮,力杜工巧之風”,曾國藩的幕府就是一所人才培訓基地,李鴻章、左宗棠等都在其左右共事。
深讀《曾國藩家書》,必定會被書中濃厚的親情所感染,曾國藩不負“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盛譽,一封封或長或短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濃濃的掛念、敬重、關(guān)懷、關(guān)心之情,在追名逐利的現(xiàn)代社會,這樣濃厚的親情尤顯可貴。
有多久沒靜下來寫一封書信了?有多久沒陪父母好好說說話了?有多久沒和兄弟姐妹聚在一起了?繁華浮世,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可通過讀《曾國藩家書》,我從曾公身上學到不少可貴的品質(zhì),最可貴的即是孝悌。給父母打個電話,為父母買件衣服,陪父母出去旅旅游……在物質(zhì)與情感方面盡可能滿足父母,父母事無小事,其實無需太多,若是能做到像他們愛我們一樣愛他們,已是足矣。
【《曾國藩》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曾國藩語錄06-11
曾國藩語錄06-10
曾國藩的名言06-22
曾國藩名言07-04
曾國藩經(jīng)典名言06-16
曾國藩的名言10-21
曾國藩家書08-16
曾國藩名言02-23
關(guān)于曾國藩的名言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