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十三釵》讀后感800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金陵十三釵》讀后感范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金陵十三釵》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在圖書館里讀完《金陵十三釵》,心內感到沉重,悲愴難耐!耳邊是南京一座城市的哀嚎,尸魂遍野,血流成河。
這本書的內容,歸結起來就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日本人占領南京,在南京城實行大屠殺,一群妓女和幾個受傷的中國士兵逃到一座美國天主教堂尋求庇護,最后為了保護教堂里的一群女學生,五個中國士兵挺身而出在教堂里被來搜查的日本兵決,平安夜十三個妓女為了解救這些學生冒充她們去為日本兵唱詩。書娟從來沒有真正地恨過,她的恨來源于父母獨留她在南京的行徑,但她的仇恨沒有出口,墨玉的出現(xiàn)讓她找到了出口。所以,她后來向英格曼神父懺悔,懺悔她對父母的怨恨詛咒,以及她對墨玉未遂的毀容。
這只是一部小說,但凡小說都有杜撰有夸張有虛假。
這又不只是一部小說,有著真實的歷史背景,是沉重慘烈的史實再現(xiàn)。
香港女作家黃碧云說:我以為好的文學作品有一種人文情懷;那是對人類命運的拷問與同情,既是理性亦是動人的。嚴歌苓的作品一向立意深遠,思想厚重,發(fā)人深省,小說大都涉及對人性的拷問,對戰(zhàn)爭的反思,對東西方文化沖撞的深層次探討!督鹆晔O》也自是不朽之作。
少女時代,曾見過那場大屠殺的影像資料,見過那些慘死的無辜百姓,以及日軍侵華時給那些慰安婦拍下的照片,可謂觸目驚心。我活在清如水明如鏡的當下,那些照片昭示的是泯滅人性的屈辱和侵略,遠離當下,卻與時代并存。
本身不是那種滿懷愛國熱情對日本恨得咬牙切齒的熱血青年,平素也不談政治,不述革命,只講風月?墒,當一種情結上升為情懷時,意識終是不受控制。我知道,我愛這個國家,我因她的屈辱疼痛而感同身受。
張愛玲說,有一天我們的文明,無論是升華還是浮華,終要成為過去。南京的那場浩劫已經過去84年,很多痕跡已難再尋,漸漸被忘卻,只是需要一場就念。一場為了忘卻的紀念。
活在當下的我們,要繼續(xù)好好的活著,同時,記得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同胞曾遭受到的傷害。不為冤冤相報,也并非以德報怨。只是要記得我們曾受到的屈辱,居安思危。
《金陵十三衩》,由一群秦淮河邊青樓女子引發(fā)的,對人性的自省,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拷問,對戰(zhàn)爭的反思,對和平的考量。
【《金陵十三釵》讀后感】相關文章:
金陵十三釵詩歌06-22
金陵十三釵經典臺詞06-13
《金陵十三釵》讀書筆記11-07
金陵十三釵讀書筆記08-31
金陵十三釵讀書筆記07-19
金陵十三釵經典語錄對白英文06-13
金陵十三釵插曲秦淮景歌詞中英對照07-02
金陵十二釵簡介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