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讀書筆記12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通史》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1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歷史文明沒有中斷的古國,擁有著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我為了進一步探求、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便翻開了《中國通史》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中國五千年歷程的風風雨雨,上迄三皇五帝的荒古時期,下至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歷史皆有史,一以貫之,詳細的展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讓讀者明白,中華民族這五千多年,是如何走過來的。這本書與我國另外一本偉大的史書——《二十五史》不同的是,《二十五史》是以宗史著舊式的觀念、晦澀的文字以及浩繁的卷帙,對我們來說無疑是一道與歷史隔絕的鴻溝。說句實在的,要想全看懂就要邊看文字注解,邊看《二十五史》。而《中國通史》則突破了古典模式,敘述內(nèi)容的重點已由王朝轉(zhuǎn)向國家,在書中講述的不僅僅是政治、制度,而且擴展至文化、經(jīng)濟、社會、宗教、美術。
《中國通史》敘述內(nèi)容不再是單純的褒貶人物、列舉事狀,而是逐級分編、分章、分節(jié),有利于敘述內(nèi)容自由剪裁、有機編織的靈活優(yōu)勢,較之傳統(tǒng)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意向和內(nèi)容敘述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在它的故事里我想起了那首朝代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tǒng)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懂得中國的歷史,才能使我們無愧為中國人,正所謂讀史明智,其義同上。說到秦始皇,無人不說他是一個暴君,但誰又能否認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統(tǒng)一了我們中國,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馬俑,也是他建筑了規(guī)模宏大的阿房宮。但部分史書卻未見其功,全間其過。這些對他的評價正對應了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楊慎的那首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中國通史》我感悟了:銳氣藏于胸,和氣浮于臉,才氣見于事,義氣見于人。才是明智的選擇。低調(diào)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wěn)健;高調(diào)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yōu)秀。則是不變的法則!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2
這部《呂著中國通史》沒有采用一般通史的體例。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分門別類地、有系統(tǒng)地敘述了社會經(jīng)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fā)展情況;下冊分章按時代順序有條理地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雖然在敘述理亂興亡的過程中,夾敘一些典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條理系統(tǒng),上下不夠連貫,使初學者摸不清頭緒,不能構(gòu)成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但在今天看來,這種體例的中國通史,對于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用處的,它對幫助讀者初步掌握中國歷史的各個方面,特別是社會經(jīng)濟、政治制度以及學術文化等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有很大的好處。
當時作者編寫此書,不僅是為了大學教學上的需要,還有個明顯的目標,就是想從中總結(jié)出一些歷史的經(jīng)驗,用來指導我們今后的行動。他說:“頗希望讀了的人對于中國歷史上重要文化現(xiàn)象,略有所知,因而知現(xiàn)狀的所以然,對于前途可以預加推測,因而對于我們的行為可以有所啟示!
作者當時在這部書中總結(jié)了哪些重要的歷史經(jīng)驗?對于我們的前途作了怎樣的推測?對我們的行動又作了怎樣的啟示呢?重點在于社會經(jīng)濟的變革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方面。其中“財產(chǎn)”一章,結(jié)合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歷史的敘述,著重說明了中國歷代社會改革思潮的主流。他認為中國古代有兩大社會改革思潮:一是儒家(主要指經(jīng)今文學家)主張“三世”之說,要求從“亂世”經(jīng)歷“小康”而到達“大同”的“太平世”,謀求恢復井田制,平均地權;一是法家,主張節(jié)制資本,實行鹽鐵等大工商業(yè)官營,管理民間的商業(yè)和借貸。法家的主張,漢武帝時桑弘羊曾經(jīng)實行,但只收到籌款的結(jié)果,沒有取得改革社會的成效。西漢末年王莽綜合儒法兩家主張,進行社會改革,結(jié)果完全失敗,“乃是先秦以來言社會改革者公共的失敗”(96頁)。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國家是階級時代的.產(chǎn)物,治者階級總是要剝削被治者以牟利的”,因而不可能由他們來完成有利于人民的社會改革。
作者認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徹底完成有利于人民的社會改革,而且認為“中國歷代社會上的思想,都是主張均貧富的,這是其在近代所以易于接受社會主義的一個原因”。這是作者從我國歷來社會改革思潮的主流中,說明我們所以容易接受社會主義而加以推行的原因。怎樣推行社會主義呢?作者在“實業(yè)”一章中,指出農(nóng)工商三者之中,“農(nóng)為尤要”,在敘述農(nóng)業(yè)“自粗耕進于精耕的過程”之后,接著檢討“中國農(nóng)業(yè)進化的阻力”,認為主要由于土地私有和小農(nóng)制,其唯一的“出路是要推行大農(nóng)制”,改變生產(chǎn)方式,效法蘇俄的集合農(nóng)場,使用耕作機械,化除農(nóng)民私見,因為“生活變則思想變,生產(chǎn)的方法變則生活變”。
作者一方面通過對經(jīng)濟制度和社會改革思想發(fā)展歷史的敘述,指出必然走向社會主義的趨勢;另一方面又通過對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改革思想發(fā)展歷史的敘述,指出必然走向民主政治的趨勢!罢w”一章,突出地說明殷、西周、春秋時期的貴族專制政體內(nèi),保存有許多民主政治的遺跡!吨芄佟飞嫌小按笤冇诒娛敝,國家有危難,國都要遷移,國君要改立,都必須召集國人而征詢意見。這在《尚書盤庚》和《左傳》等書中可以找到許多例證。從《尚書洪范》可以看到“君主、卿士、庶人、龜、筮各占一權,而以其多少數(shù)定吉兇,亦必系一種會議之法,亦非隨意詢問”。他因此斷言,遠古確有民主政治制度,后來才破壞掉的。輿論到后來雖然效力漸薄,至有如鄭人游于鄉(xiāng)校以議執(zhí)政,然明欲毀鄉(xiāng)校之事;然在古初,輿論“必能影響行政,使當局者不得不從”。作者又指出,我國從來民主政治的思想很流行,見于儒家書中的獨多,尤以《孟子》一書為深入人心。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中《原君》、《原臣》兩篇,對于“天下者天下之天下”之義,“發(fā)揮得極為深切”。作者認為這種“旁薄郁積的民主思想”,因為條件未曾完具而不曾見之于行動,正有待于時勢的變化。作者還認為西洋用代議政體繼君主專制,自有其歷史條件,而中國卻沒有這個條件,“于是急轉(zhuǎn)直下,而成為現(xiàn)在的黨治”。這里所說“現(xiàn)在的黨治”,是指當時國民黨而言。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3
我記得有句諺語說“書中自有酸甜苦辣,書中自有悲歡離合,書中自有喜怒哀樂”,而我假期的喜怒哀樂全都來自那本書——《中國通史》。
這本書就是想讓讀者對中國歷史加深了解,因為寫的不同朝代的歷史,講述了當代歷史研究中的細化和碎片化現(xiàn)象,使讀者望而生畏,很難找到入門捷徑,對中國歷史的`缺乏清晰認識,所以就有學者寫下了中國通史。這本書對中國歷史進行了現(xiàn)代詮釋,讓讀者乘上捷徑閱讀之門。所以這本書便叫《中國通史》.
本書寫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本書以時間為順序,分為華夏源頭、中原爭霸、九州統(tǒng)一、離析與交融、朝代變化和王朝更迭六大篇章,精彩扼要勾勒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風云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的內(nèi)容。、
如果不是這本書我便不會知道:堯的簡樸與仁慈、舜的孝順以及慷慨、周幽王竟用性命來博得美人一笑,楚莊王的一鳴驚人,紙上談兵的趙括,使用暴政的秦始皇、虞姬的忠心、呂后的狠毒,王昭君的正直。
讀了這本書后,給我?guī)Я撕芏喔惺埽好鎸︼L云變幻,迅速發(fā)展的當今世界。只有了解歷史,才能正好的把握現(xiàn)在,充實人生,創(chuàng)造未來;只有借鑒歷史,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充實人生;只有學會反思歷史,才能更好的認清未來。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4
這幾天我看了《中國通史》,這本連環(huán)畫版講了中國整整五千年的歷史,向我們介紹了大禹治水、周王伐紂、武丁求賢,及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等等生動有趣的故事。
讀了這些故事,我懂得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統(tǒng)一的朝代過了不久還是要分裂,分裂的地區(qū)不久也要被統(tǒng)一起來。例如,這就好比秦國統(tǒng)一了七國,過了十五年又分成了楚漢相爭,不久又被劉邦統(tǒng)一,建立了漢朝。
我還在這本書里學習了不少知識,比如雞鳴狗盜這個典故。秦昭王想殺掉孟嘗君。孟嘗君向秦昭王的'寵妃求救,寵妃卻說想要天下無雙的白狐貍皮衣。孟嘗君的一個門客,最善于裝狗偷東西,便幫他偷來了白狐貍皮衣,獻給寵妃,孟嘗君得救了。可是,怎么才能在雞叫之前讓城門打開得以逃走呢?有個門客會裝雞鳴,雞鳴聲響后,守城的士兵以為日出了,便開了城門,孟嘗君于是成功逃走了。
不過,我也發(fā)現(xiàn)這本《中國通史》里面有些錯別字哦!
這本書很好看,你們要去看哦!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5
傅先生的《中國通史》在1960年出版,1978年修正再版。這本書在臺灣出版的中國通史之中,是大家公認為很好的一部作品,F(xiàn)在這本書也要出大陸版了。傅先生在1984年故去,至今也有二十多年,墓木已拱。此書,雖然舊了一些,但也反映了臺灣前面三分之一歲月的學術水平,也許,在大陸上長久是“一家之言”的學術天地中,這本書也呈現(xiàn)了實證史學的風格,讓讀者看到另一類的學術風格。
“中國通史”這種體裁,是中國近代史學史第一階段就出現(xiàn)的敘述歷史方法。1905年,清朝改變學制,許多中學和高小都需要讀歷史課。當時的課本,不論什么科目,普遍受到日本明治維新以后新式教育的影響。歷史課也不例外,因此,當時第一批出現(xiàn)的歷史教科書,都帶著日本學者那珂通世和桑原騭藏所寫的東洋史的影響。主要的特色是將西歐歷史的中古近代三分法,帶入了中國史。這一時期的斷代,毋寧是削足適履,將不同的歷史發(fā)展放在一個模子里硬套,和后來唯物史觀的五段論,犯了同樣的毛病。
稍后一個時期,塵埃逐漸落定,學者們回到了中國的史學傳統(tǒng),編纂中國通史。柳貽征和呂思勉這些國學大家,從《資治通鑒》和《通志》、《通典》、《文獻通考》這些所謂的“九通”中汲取材料纂為通史。這一類的著作史料豐富,但是常常不帶入自己的史觀。章太炎和;梁啟超都曾經(jīng)發(fā)過誓愿,要纂著有自己史觀的通史,可是,都沒有如愿完成。
其實,中國的通史傳統(tǒng),早在春秋和三傳的時代就是編年的通史。司馬遷的《史記》更是創(chuàng)新體例的通史。斷代史的《漢書》反而是《史記》之后按照時代敘述的.歷史。上面所說的《通鑒》是編年的通史,三通九通是專題的通史。中國的學術傳統(tǒng),經(jīng)史互補,以史證經(jīng),以經(jīng)論史。所以,宋明的書院都有剛?cè)兆x經(jīng),柔日讀史的課程!妒酚洝、《通鑒》等書,其為通史,也是既為修身也為經(jīng)世致用。讀史的目的實在求知之上,更加一層深層的意義,世家可以藉此發(fā)舒自己堅持的人生價值。中國通史中,錢穆的《國史大綱》長久為大家喜好,就是因為他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在通史中灌注了國族主義。
1930年代以后,中國的史學,有了實證主義的傳統(tǒng),也有了如同西方史學最常見的專題論文,刊登于學術刊物,在一個一個專題內(nèi),用嚴謹?shù)目甲C和編排,解決歷史上的一些課題。這種實證史學的作品,一個一個解決問題,累積而為可信的歷史敘述,不是上面所講的幾類中國通史可以比擬的。傅樂成先生是傅斯年先生的侄子,和他的堂兄傅樂煥、堂妹傅樂淑,都追隨著夢真先生的實證史學,三人對于外族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各有所長。傅樂成先生在臺灣大學任職,從助教到教授,他的研究專業(yè)是唐代歷史,尤其注意安史之亂前后的民族關系。他對朔方兵和回紇馬的研究,和東北、北方、西方與西南各種外族的起伏興衰,有詳細的分析,指出了安史之亂的本質(zhì),其實等于外族在中國土地上爭衡。
他對于1930年以后許多歷史專業(yè)研究的成果也非常熟悉。他的《中國通史》能在十幾種市面流行的同類書籍中,脫穎而出,獲得特殊的地位,就因為他能夠?qū)资陙硎穼W界專業(yè)研究的成果,納入通史的敘述中。例如:在隋唐史的部分,他不僅采用了陳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和《唐代政治史略論》兩篇名著的觀點,也大量采用了嚴耕望、全漢升、趙鐵寒、傅樂煥、傅樂淑和方豪等等學者的意見。同樣的,在上古史部分,他采用了李濟、梁思永、傅斯年、楊希枚和石璋如等人的研究。在其他各章節(jié),無不如此,他廣泛地吸納了抗戰(zhàn)前后學者們的研究成果,也將臺灣50年代以后二十多年的學術研究,都提精摘要,融入他的《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6
《中國通史》這本書,它記述了中國五千年來的發(fā)展,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了中國古代各國家的興起、發(fā)展與衰落,記載了各種軍事謀略,贊頌了古代各國的英雄好漢,詠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詩人用自己的靈魂所書寫的詩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或喜或悲的故事…這本書,無愧稱為“人類歷史比讀經(jīng)典”。它把中華上下五千年,寫的淋漓盡致。當然,讀完這本書后,我不止是對中國歷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我還發(fā)現(xiàn)了,了解中國的歷史,對于語文來說,是多么重要的。先來說平時應用最廣泛的成語吧。
中國文學里基本上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一個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來自于古代的一些事情。沒有這些事情,也就沒有現(xiàn)代豐富多彩的中文詞匯。我們要想充分了解一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就必須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去哪里找呢?不用看別處,就在這本書里。之后,再來談談對于背書的作用?赐炅诉@本書,了解了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就能夠把那些平時背起來能煩死人的“作家作品”像糖葫蘆一樣串起來。其實背作家作品,從某一方面來說,就像吃糖葫蘆一樣。零零散散的詩歌作品,就像裹著糖的山楂。而歷史事件發(fā)生的順序,就像中間的那個棍。單獨吃糖裹山楂,的確挺好,但用棍子串起來,吃著就更方便了。看完這本書,把糖葫蘆串起來后,了解了作者寫詩寫文章的背景,就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他的感情,以及詩歌想表達的思想。有些詩歌,寫的是在那個時代能體會到,而現(xiàn)在我們無法體會到的一些感情,比如說對官場斗爭的痛恨,戰(zhàn)爭中士兵報國的'忠心,和家人與外出者相互的思念。
不知道為什么寫詩,詩理解起來就會困難許多。中國的興衰成敗,五千年滄桑流變。自中華文明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勃興,仡今已有五千年,我們有過沉默,也有過輝煌;當然,也有過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們奮進,輝煌使我們自信,屈辱使我們清醒。
在我們古中國,有著無數(shù)的英雄。
說到秦始皇,大家都熟悉,無人不說他是一個暴君,但誰又能否認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統(tǒng)一了我們中國,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雄偉的萬里長城,是他,建筑了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馬俑,也是他建筑了規(guī)模宏大的阿房宮。
這些事,在當時的百姓眼里,是一個苦不堪言的結(jié)果,都認為他是暴君,而在我們21世紀人的眼里,則是一個偉大的英雄。
遠古雖然已經(jīng)逝去已久,但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卻留了下來,他們的事跡都記在了人們的心里。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7
中國,她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古國,從古至今,中國發(fā)生過許多驚天動地的事,雖然舊中國已過,但那些震撼中國的歷史,讓我們這些炎黃子孫們,無法忘記。
——題記
《中國通史》這一本書,生動描寫了舊中國的興衰,以及新中國的`成立。我們就來說說清朝,清朝是我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在大清這200多年的統(tǒng)治中,也發(fā)生過許多大事。
舊中國過去了,新中國到來了,但是這新中國的一切,還是和歷史有著大關系。
在一次散步中,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
周末,我吃完晚飯,就去公園散步了。
在公園里,我邊走邊想:為什么會有新中國,為什么抗日會勝利?而清朝為什么會覆滅?我走著走著,在一棵樹旁停了下來,并自言自語道:“為什么會有新中國?那是因為抗日戰(zhàn)爭勝利了;為什么抗日會勝利?那是因為我國有許多有氣節(jié)、寧死不屈的人;而清朝又為什么會覆滅?那都是因為中國的黑歷史,實在黑得可怕!”
那晚后,我有了深深的感悟:改變以前的歷史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歷史。
《中國通史》雖然只講到了1949年,但在一百年后的《中國通史》中,我們一定能發(fā)現(xiàn)會有更多的人來創(chuàng)造歷史。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8
中國的歷史漫長而悠遠,期間發(fā)生的事件,出現(xiàn)的歷史人物錯綜復雜,頭緒繁多,我很難找到入門之經(jīng)。針對這種情況,有學者創(chuàng)建了“通史”這種題例,即在一定的歷史觀的指導下,通過通俗精練的文字對中國歷史進行現(xiàn)代的詮釋,是我在較短的時間里理解中國歷史的理想書本。這本書力求在真實性、趣味性的啟發(fā)下等方面而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并通過科學的體例與創(chuàng)新的方式,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的闡釋歷史。
全書共分華夏源頭、中原爭霸、九洲二統(tǒng)、離析與交融、乾坤與變幻、王朝與更迭、民主與新生七個章篇,同事輔以近兩百幅精美圖片和多個知識版塊,精彩扼要的勾勒出中國歷史演進的基本脈絡和中華民族的發(fā)展過程。精煉簡潔的文字,多元的視覺元素,全新的視角,科學的體例和創(chuàng)新的版式設計有機結(jié)合,幫助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和一個嶄新層面考察歷史,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9
著名史學家嚴耕望曾推崇呂思勉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之一“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呂氏之書“博通周贍但不夠深密”。這些特點在《呂著中國通史》一書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在這里,我就《呂著中國通史》一書的優(yōu)點做一個簡要的探討。首先,呂先生在寫本書時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及學者的社會關懷意識。在上冊文化部分,涉及到的內(nèi)容是與一般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包括:婚姻、族制、財產(chǎn)、賦稅、實業(yè)、衣食、貨幣、住行、教育和宗教等,精心發(fā)掘史籍中社會各項制度的變遷情節(jié),在研究中重視文化、社會結(jié)構(gòu)的變遷而不是像過往的帝王將相史研究一樣,把視野集中在上層,尤其是上層的政治領域,這點在同時代的史學家來說是十分罕見的。
書中能自覺地運用唯物史觀,而不為其所限,較為全面的研究社會各個層面、諸多領域,具有自己的特點。在關于階級的論述中,既看見了階級剝削的`殘酷,上下層之間的不可變動性,又看到了盲動的階級斗爭的危險性,對社會的分析極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可謂“成一家之言”。
其次,呂先生在本書中有很鮮明的進化史觀立場,彌補了傳統(tǒng)史學對于社會變革的不足認識。梁啟超說“吾中國所以數(shù)千年無良史者,以其于進化之現(xiàn)象,見之未明也!眳蜗壬凇栋自挶緡贰芬粫幸脖磉_了類似的觀點:“歷史者,研究人類社會之沿革,而認識其變遷進化之因果關系者也”,因而“研究社會進化現(xiàn)象的一部分,就換做歷史學”,“現(xiàn)在研究史學,是把所存的材料,用種種科學的眼光,去研究他,以便說明社會進化的現(xiàn)象”。
顧頡剛在《當代中國史學》中稱《呂著中國通史》“純從社會科學的立場,批評中國的文化和制度,極多石破天驚之新理論”。先生以中國從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zhuǎn)變的社會現(xiàn)實為關懷,言論多有創(chuàng)造性。在論及婚姻家庭制度時,縱觀歷史全貌,語言家庭制度必將改革,男女終將平等:論及政體時推崇民主原理,但感慨中國無代議政體的歷史條件,急轉(zhuǎn)而下,“而成為現(xiàn)在的黨治”等等,都是本土性與時代性相沖撞而產(chǎn)生的火花。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10
1,
很多人問,為什么要讀歷史?
《未來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說,是為了更好的預測未來。
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斯萊德說,熟知歷史,使我們知道人這種動物能干得出什么事來,使我們對未來更有想象力。
《明朝那些事》的作者當年明月說,不能以史為鑒,但是歷史很有趣。
而一代通儒錢穆先生是這樣說的。
第一,當信任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水平線上之國民,對其本國以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
第二,所謂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本國以往歷史的溫情與敬意。
第三,所謂對對本國以往歷史的溫情與敬意,至少不會對本國以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xiàn)在我們是站在歷史之最高頂點,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卻與古人。
第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具備上列諸條件者比數(shù)漸多,其國家必有向前發(fā)展之希望。
2,
錢穆,字賓四,出生于清光緒年間,一代通儒,具有“一代宗師”“中國最后一位士大夫”等稱號,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并稱為“史學四大家”。
錢穆先生曾執(zhí)教于國內(nèi)一流大學,包括燕京大學、西南聯(lián)大、北京大學等,1950年于香港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即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一生寫了1700多萬字的史學和文學作品,出版近80余種,可謂是著作等身。
在北大教授“中國通史”期間,他與胡適均以演講的方式上課而馳名學校,成為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與胡適有“北胡南錢”之稱,后來,將其教授的“中國通史”內(nèi)容整理成書,名為《國史大綱》,于1940年6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一時洛陽紙貴,成為各大學的歷史教材。
“中國通史”曾于北京大學、西南聯(lián)大、香港新亞書院三度開講,在北大教授四年,除本校學生外,許多外校學生慕名而來,課堂每每人滿為患,可謂是盛況空前,西南聯(lián)大亦是有過之無不及,錢先生上講壇無路可走,需要踏著學生的.課桌才能通過。
20xx年3月由錢先生的學生葉龍整理出版了《中國通史》,此書可視為《國史大綱》的課堂版,因為有五十萬字的《國史大綱》在前,又因是課堂內(nèi)容的整理,故《中國通史》偏重簡約,要言不煩,全書十萬余字。
《中國通史》按時間主線敘述,自神話傳說起(皇帝、蚩尤),一直到孫中山辛亥革命勝利成立中華民國均有講述,內(nèi)容涉及政治、思想、經(jīng)濟、文化、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
全書共分為十篇,各篇或講一個王朝(第七篇、第八篇)或講幾個王朝(第一篇、第二篇),總之葉龍先生既能還原當時真實的上課場景,又能秉承要言不煩的原則記錄課堂內(nèi)容。
3,
書中對錢穆先生獨到的歷史解讀均進行了詳細的記錄,例如錢穆先生認為王莽并非篡位而是禪讓,原因有必然和偶然兩個方面。
必然方面,王莽是讀書的貧苦子弟,并非偽君子;王莽的太太打扮簡樸,可見王莽并無做王之意。
偶然方面,如果王莽的姑姑早死,則王莽不能出頭;太后傅氏如果晚死,則王莽也不能出頭。
所以,錢穆先生說,王莽并非處心積慮,亦非篡位,即使假裝數(shù)十年,亦極偉大。
錢穆先生除了對歷史有新的解讀之外,此外對政治、經(jīng)濟、文化、對外政策亦有評述。
在對待匈奴的政策上,錢穆先生總結(jié)為以下幾點。
第一,秦始皇對付匈奴筑萬里長城,采取防御政策。
第二,漢高祖劉邦以后,因為建國初期,國貧兵疲,故采用和親政策。
第三,漢武帝時期,采取撻伐政策,一直將匈奴追至西域,最后逃至羅馬,西人稱為“黃禍”。
第四,唐朝時期則是本著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與各少數(shù)民族融為一家,甚至任用少數(shù)民族將領,大名鼎鼎的安祿山就是突厥人。
第五,之后的王朝已無漢唐雄風,宋朝時有“靖康之恥”明朝也有“土木之變”,元和清就更不用說了。
4,
《中國通史》講授于國難之秋,外患刺激,巨變的生活環(huán)境,使得錢穆先生思考一個問題,中國會不會亡?這種思想貫穿于全書的始末,最終凝聚成充滿了人的自覺精神、以政治、思想、經(jīng)濟、文化、軍事、外交為綱的中國通史。
正如錢穆先生在書中所言,每一個國人均要對本國以往歷史具有溫情與敬意。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11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中國通史》的課外書,書里面講的都是關于歷史方面的知識。我被書里面的內(nèi)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人類歷史上,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史前史、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西夏、元、明、清、民國時期。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的是司馬遷忍辱寫《史記》這個內(nèi)容。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漢朝專門掌管修史的官員,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司馬談死后,司馬遷繼任了司馬談的官職,并且牢記父親囑托,一定要完成史書。一次,因為司馬遷為一位將軍辯護,所以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他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但史記還沒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就這樣,他忍辱負重,發(fā)憤寫作,整整用了13年的時間,終于完成了前無古人的著作《史記》。
讀到這里,我被這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又想到了國家體操隊的隊員們,她們一個個在賽場做出優(yōu)美、輕快、高難度的動作,可又有誰知道在這成功的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跌倒了多少次,摔倒了多少次。用一句諺語來說最合適不過了,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
在讀完了司馬遷忍辱寫《史記》這篇文章,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漫長的人生途中,難免會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有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的精神,希望之光就會驅(qū)生途中云。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這幾天我讀了《中國通史》,這本書是由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呂思勉先生編著的。在這本書中,呂思勉先生以豐富的史實記錄了上起遠古時代、下至民國十一年期間的中華泱泱大國史,筆力酣暢,氣勢磅礴。認真拜讀這本書之后,我的內(nèi)心有了許多感觸。
這部《呂著中國通史》沒有采用一般通史的體例。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分門別類地、有系統(tǒng)地敘述了社會經(jīng)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fā)展情況;下冊分章按時代順序有條理地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它對幫助讀者初步掌握中國歷史的'各個方面,特別是社會經(jīng)濟、政治制度以及學術文化等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有很大的好處。
當時作者編寫此書,不僅是為了大學教學上的需要,還有個明顯的目標,就是想從中總結(jié)出一些歷史的經(jīng)驗,用來指導我們今后的行動。他說:“頗希望讀了的人對于中國歷史上重要文化現(xiàn)象,略有所知,因而知現(xiàn)狀的所以然,對于前途可以預加推測,因而對于我們的行為可以有所啟示!
這本書詳細的解讀了中國歷史的點點滴滴。在書中,我認識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治水有功,拯救黎民,開創(chuàng)夏朝,統(tǒng)一中國,是夏后氏族人的驕傲;戰(zhàn)功赫赫的驃騎將軍霍去病,英勇善戰(zhàn),以一抵百,殺敵無數(shù),立下赫赫戰(zhàn)功,打得匈奴聞風喪膽,解除了北部邊境的威脅;直言敢諫的。魏征,他不畏強權,敢于當眾挑戰(zhàn)權威,是唐朝貞觀年間難能可貴的一個好官……這些英雄是中國人民的驕傲!
我認為每一個中國人都要認真地讀一讀這本書,了解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史,弘揚民族文化,振興偉大祖國!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 篇12
這幾天我讀了《中國通史》,這本書是由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呂思勉先生編著的。在這本書中,呂思勉先生以豐富的史實記錄了上起遠古時代、下至民國十一年期間的中華泱泱大國史,筆力酣暢,氣勢磅礴。認真拜讀這本書之后,我的內(nèi)心有了許多感觸。
這部《呂著中國通史》沒有采用一般通史的體例。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分門別類地、有系統(tǒng)地敘述了社會經(jīng)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學術的發(fā)展情況;下冊分章按時代順序有條理地敘述了政治歷史的變革。它對幫助讀者初步掌握中國歷史的各個方面,特別是社會經(jīng)濟、政治制度以及學術文化等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有很大的好處。
當時作者編寫此書,不僅是為了大學教學上的需要,還有個明顯的目標,就是想從中總結(jié)出一些歷史的經(jīng)驗,用來指導我們今后的行動。他說:“頗希望讀了的人對于中國歷史上重要文化現(xiàn)象,略有所知,因而知現(xiàn)狀的所以然,對于前途可以預加推測,因而對于我們的行為可以有所啟示!
這本書詳細的解讀了中國歷史的點點滴滴。在書中,我認識了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治水有功,拯救黎民,開創(chuàng)夏朝,統(tǒng)一中國,是夏后氏族人的驕傲;戰(zhàn)功赫赫的驃騎將軍明造紙術,南朝祖沖之創(chuàng)造新歷,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宋代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這樣的歷史不能不讓人驕傲,這樣的歷史不能不令人神往。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歷史上有許多優(yōu)秀的將領:精忠報國的岳飛、被稱為“飛將軍”的李廣、肅清倭寇的戚繼光……當然,歷代詩人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一代才女李清照、曠世奇才蘇軾……再說秦始皇,大家都說他是個暴君,但誰也不能否認他不是一個英雄。是他,統(tǒng)一了中國;是他,修筑了萬里長城,建筑了兵馬俑;也是他,建筑了規(guī)模宏大的阿房宮。但是這在當時貧民百姓的`眼里,他大興土木,累死了眾多的百姓,在他們眼里,這些建筑都是用百姓的血和肉搭建起來的墳墓,在他們眼里,他只是會讓他們苦不堪言的昏君,但他在我們21世紀人的眼中,是個偉大的英雄。
前人的經(jīng)驗是寶貴的財富,可以幫助后人洞察世事,少走彎路,所以培根說:“讀史使人睿智!蓖硕笃浯,至少知史可以讓你具有與眾不同的學識和魅力。
有歷史是一種榮耀,它是一個民族智慧的積淀。華夏文明博大精深,非一家之言所能道。愿大家都看看這本書!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02-03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02-22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07-31
《中國通史》的讀書筆記09-21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通用02-21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范文02-25
關于中國通史讀書筆記09-14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13篇02-25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精選15篇)08-16
中國通史讀書筆記范文15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