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通用21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
讀了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一本書,讀書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多么的匱乏,的確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了。再聯系二十年來的教學實踐,收獲良多。
一、“立德樹人”
“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教師隊伍”。強調了“德”的重要性。陶先生也非常強調“德”的重要性。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教師的殷切期望!芭踔活w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是陶先生眾多名言中流傳最廣的兩句。陶先生認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弊鳛榻處,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陶先生的“每天四問”為人們提供了進德修業(yè)的參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對照自己,必然可以見出每一個人身體健康上有著大的進步,學問上有著大的進步,工作效能上有著大的進步,道德品格上有著大的'進步,顯出水到渠成的進步。 作為教師,教書育人,以德為首。師德的好壞影響學生的發(fā)展。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生活態(tài)度、一言一行,一笑一顰等都必然會影響到學生。一個教師的師德決定著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師在教書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師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務必充分認識到立德樹人的重要性、時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
二、“處處有教育”
教育不單指課堂上,更不能局限于班主任的班會課上。教育應是全方位的,處處有教育。陶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 “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奔热簧罱逃侨祟惿鐣瓉砭陀械,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我們現在的教育也要注意,不能唯分數,雖然現在強調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的氛圍還很濃郁。我們在提高學生考試能力的同時也不忘初心,育人為本,牢記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要知課堂內外,處處有教育,處處是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2
最近讀了《陶行知名篇精選》,受到很大觸動,其中感觸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法。
“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1927年在創(chuàng)辦南京曉莊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校的校訓。他強調:“‘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焙汀敖虒W做合一”),是指導整個學校的教學活動的方針。
“教學做合一”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做;二是教法、學法和做法應當合一,教師既教又學,學生則是學;三是教學不只教人學,而更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個方面,“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動”是做嗎?不是,胡思亂想是做嗎?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來他又指出:“所謂‘做’是包涵廣泛意味的實踐的意思”。
不難看出:“教學做合一”,實際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實踐,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變舊的傳統(tǒng)教學中脫離生活、脫離社會、脫離實際的三脫離的敝端,把單純傳授知識、死教書、死讀書的教學轉移到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軌道上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開拓型人才。要求學用一致,在實踐中加強理解,推行手腦并用,在勞力上勞心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教學方法。要求教師將指導學生學習的工作做好,不只學會、能應用知識,且能會學,終身受益。這就要求教師采取“自動”的方法、“啟發(fā)式”方法,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聯想到了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寬和問學、校訓——向著大海起航、校風——行思合一、教風——做學教合一、學風——問學合一。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校領導已深刻領悟了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并付諸于我們的實際教育教學中。
作為一名老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彼自捳f:“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有一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正如陶先生說的那樣:“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的博!比祟惏l(fā)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肩負著生產新知識,傳遞新知識的教師隊伍建設永無止境。教師要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就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不斷進取,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
每一次讀陶行知先生的文章,對教育的認識思想都會得到升華!芭踔活w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毕壬囊簧沁@十二個字的寫照,先生永遠是我們教育者的榜樣。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3
暑假里,學校送給我們每位老師一本《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讀后,頓覺獲益匪淺。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創(chuàng)造最能發(fā)揮的條件是民主。實現教育民主化,教師必須樹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書中談到民主的教師必須要有(一)虛心;(二)寬容;(三)與學生同甘共(四)跟民眾學習(五)跟小孩子學習(六)肅清形式、先生架子、師生的嚴格界限。結合我的15年的教學經歷,有以下幾點感受。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總是竭力使教師們確信,如果你只限于從講臺上看見學生,如果知識由于你叫他來,他才走近你,如果他跟你的交談只是回答你的提問,那么,任何心理學知識都幫不了你的忙。因此我們要走近學生,了解學生,才能建立共同的興趣,才能發(fā)現他們心中能響應我們召喚的那一隅,從而打開教育的突破口。
1、用心觀察學生
教師想要全面掌握學生的信息就必須準確觀察并分析學生行為特點,找出各種教育現象間的相互聯系,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上課時,我們要時刻觀察學生,看哪些學生在做小動作,哪些同學說小話,哪些同學思想拋錨,哪些同學專心聽講,從而有的放矢對待他們。在講課中及時用眼神與他們交流,眼神中流露的可以是微笑,可以是激勵,可以是嚴厲,也可以用提問方式使他們停止不符合課堂秩序的行為,從而跟上課堂步伐,繼續(xù)學習。
下課和課外活動時,我們可多到走廊或操場上轉轉,觀察學生們,和學生們一起做游戲。你會看到許多課堂上看不到的東西,久而久之,我們漸漸了解了學生的不同側面。有的學生課堂上很沉默,課下卻很活潑;有的學生學習成績很好,但課下卻經常一人待著;有的班干對待老師恭恭敬敬,對待同學卻呼來喝去……
2、用心與學生談心
談心是了解學生的一種很好的方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親切地交談,能消除心理的緊張情緒縮短兩者之間的距離。十幾年下來,我覺得談心也是有技巧的。
、倨降却弧熬痈吲R下”。教師和學生談心不能擺師長架子,不可厚此薄彼,而要一視同仁。我與學生談心時常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才能真正了解其內心世界,從而及時準確地教育和引導他們。
、谝v知心話,不“空洞說教”,與學生談心要講真話、實話。每個學生都有其學習和生活的圈子,有喜、怒、哀、樂。因此,要從學習和生活地每件實實在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關心學生,與學生真心實意的融通,這樣學生才易于接受,樂于接受。
、垡心托,不“計較抱怨”。任何事物都有個轉變的過程,學生的認識也是如此的,因此談心時,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碰到“釘子”時,不要恢心,或聽之任之,撒手不問,要不能計較而抱怨學生。
、芤x擇時機,不“急于求成”。對一些性格倔強或問題比較偏激的學生,與其談心往往在“火頭”上談不成,對此不必操之過急,而采取“冷處理”的辦法,等待時機成熟時再談。
⑤要善于傾聽,不“先入為主”當某個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難題或不順心的事時,總想找信賴的人,特別是其心目中尊敬的老師一吐為快,指點迷津,哪怕是靜靜地聽完訴說,他也會覺得心情舒暢得多了。如果教師對情況不明,又不聽學生訴說,就先入為主,自以為是,說三道四,甚至捕風捉影,橫加訓斥,那么定會對學生有百害而無一利。
、抟缘赂猩,不“以勢壓生”。教師為人師表,要以自己的潔言潔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學生,逐步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自己的感信,贏得學生的依賴和尊重。這樣在與學生談心時,學生才會聽得進。談心時如使用高壓手段,就會增加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僅會讓談心一無所獲,還會適得其反。
3、用心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與家長溝通
光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十不全面的,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還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因此了解其家庭情況與家長溝通顯得尤為重要。每學期我都開展“雙走入”活動——走入學生的家庭,走入學生的心靈。平地我還時常通地電話與家長溝通,我把學生的聯系電話學校放一份,包里放一份以便隨時與家長聯系,另外,學校的校訓通也為我與家長溝通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通過對一些家庭的走訪,我深切地感受到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只有多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才能做好學生工作。
王安玨是個特別可愛的孩子,小小的個兒,經常會仰著頭眨著大眼問我一些好笑的問題,課下總想把他的小手塞到我的'手里讓我拉著,會偶爾喊我媽媽,會經常塞一張他畫的畫給我。我們老師總感覺她就像還是個幼兒園的孩子,所以在課堂表現上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為: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較弱,課堂上經常做小動作,常常左顧右盼,影響別人聽課,時刻需要老師監(jiān)督。有時老師上課時,他會把他的小水杯拿出來喝水,那聲音就像喝湯一樣的夸張;有時上課時,他的橡皮丟了,他會一節(jié)課都在找那塊橡皮,找不到是不會聽課的。課間和小朋友們玩耍時,只要別人碰了他一下,他就會大哭。這樣的聽課效率導致他數學上很多題目不會做,成績不理想。他的媽媽很茫然,有天下午來找我時,雙眼哭得通紅。這次家訪我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和性格愛好,拉近與孩子及家長的距離,共同為孩子的成長鋪設一條陽光之路。
20xx年1月16日下午放學后,我和數學駱老師一起走進了王安玨的家,一百多平方剛裝修的房子中就只住著他們娘倆。爸爸和爺爺都在外地工作。在與媽媽的交談中,我們得知王安玨是提前入學的,他們也是在孩子上學時才剛搬來這兒的,媽媽對這兒的生活也是剛適應。爸爸和爺爺都在外地工作,所以照顧王安玨的生活和學習的重擔都是媽媽一人挑起的,而媽媽說她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力卻不知道怎么使,非常著急。交談中還流露出后悔讓孩子提前上學的念頭。
看到他媽媽焦急又后悔的樣子,我先告訴他媽媽,現在既然上了就不要后悔,出現了問題我們要共同想辦法去面對。然后告訴媽媽一些他在校的表現,此時我更強調的是他的優(yōu)點:王安玨雖然人小,手小,但他寫出的字卻很工整、大氣,在語文方面,他的能力較強,認的字多,認真聽課時,能積極回答問題。此時媽媽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安慰的笑容。他媽媽告訴我,每天晚上都會陪兒子看課外書,母子倆互相講故事。我大力地肯定了她的這種做法,并告訴她對于王安玨自控能力差的問題我們要有耐心,從每次寫作業(yè),每次看書抓起,一點點訓練他的專注力。不要總是那孩子的缺點和別人的優(yōu)點比,要多夸孩子,只要孩子一有進步就大力表揚他,讓孩子樹立自信心,這樣孩子才會有勁頭,有動力。在課堂上老師們也會多關注他,我們合力幫孩子渡過暫時的難關。數學駱老師也就王安玨的一張試卷和他媽媽分析了他數學知識掌握情況,并告訴了她一些輔導孩子數學的方法。此時,王安玨的媽媽舒展了眉頭,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在和諧的氣氛中,30多分鐘很快過去了,我和駱老師在揮別了這對母子后,又匆匆趕往下一家。家訪讓我走近了學生,走近了家長,彼此縮短了距離。我想:老師尊重家長,給孩子成功的感覺,孩子高興,家長也高興。畢竟每個學生都是家庭的驕傲和希望。特別是對缺點和優(yōu)點一樣突出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4
曾有人說:“一個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國做教師呢?”
今天拜讀了陶公的教育名篇,激發(fā)了本人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與實踐的更大的熱情,現把所讀、所想、所悟記錄下來。
陶行知,毛澤東贊揚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彼螒c齡贊頌他是“萬師表!彼1943年,創(chuàng)辦了《生活教育》周刊。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在生活教育理論中,提出了“教學做合一”教學理論的提出,在宏觀上闡明怎樣教,怎樣做,怎樣學,教、學、做、應交互運用合三為一,本文所要闡述的是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下,如何實施啟發(fā)式教學,將“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與當代的教學思想相融合,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的教育質量,發(fā)展教育途徑提供有利的依據。
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在做上教,在教上學,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的方法。他說:“是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學而不做,不能算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彼詾,做是教學的中心,任何事情脫離了實際不去操作實踐,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真正意義。這種理論的提出,在宏觀上給我們指出了教育發(fā)展的道路,明確了才是教學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發(fā)點。
“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提出了把教學當做一件事,在總體方面提出了怎樣教、怎樣學、怎樣做,提出了總的教學方向,卻沒有提出在什么時機,什么狀態(tài)下去教去做去學。陶行知之所以能夠提出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與其他長期和研究及教育是不可分割的。陶行知先生一生受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影響很大。約翰杜威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與教育家、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實用主義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美國人也稱他為:“創(chuàng)立美國教育學的重要人物!倍磐谧约旱慕逃碚撝,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描述了教育本質問題。他關于教育本質的論點,基本上用三句來概括,這就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繼續(xù)不斷改造。”根據“教育即生活”,杜威提出了“學校即社會”。陶行知先生借鑒此種理論,經過自己的不斷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啟發(fā)式教學思想與方法在21世紀的作用是巨大的?鬃釉30歲的時候,開始創(chuàng)辦私學,開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一生從未間斷,任教40年,雖做了幾任官,可從來沒停止過教學,一生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從事著教育工作,這是他獲得教育成功的根本條件,正是因為對教學不斷探索,不斷追求,才為后世留下了舉世聞名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①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tǒng)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弊鹬貙W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當你面對家庭和社會的煩惱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fā)、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
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寬容即理解,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有人這樣透視教師的寬容,很值得思考:教師對學生的內心深入的寬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啟頓悟,進行有效的教育,并培養(yǎng)他們的判斷是非的能力;教師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寬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個性思想火花,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教師對學生特殊行為方式的寬容,是尊重個性發(fā)展特點,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展示自我,發(fā)展自我;教師對學生情感的寬容,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對教師而言,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在非原則問題上以大局為重,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fā)生教學,更不是教學做合一。它不僅在理論上超越了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而且在實踐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所謂交往就是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敖虒W做合一”強調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而這種關系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徑就是交往,離開交往,師生關系便不能成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師生互教互學,就能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大家知道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可概括為“一個根本,兩個轉變”!耙粋根本”,就是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本。“兩個轉變”,就是轉變教師的教學材料呈現方式,倡導整體呈現,轉變“自主、合作、探究、拓展”的學習方式。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首先教師必須努力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新理念,其次必須從學科特點出發(f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改變原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重新認識和確立自己的角色,努力做課程的建構者、教育的引導者和學生成長的促進者,做好現代的陶行知。
。1)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觀。“教師生活是藝術生活,其職務也是一種工藝,應當手到心到躬親實行者。彼惟高談闊論,不屑與三百六十行為伍者,豈能當二十世紀教師之名?”陶先生的這段話明確告訴我們教師不應是課堂上的主宰者,對學生進行“一言堂”和“滿堂灌”,而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服務者和仆人,應該由課堂的主宰者變?yōu)榻虒W的參與者、合作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教師只有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轉變以教師為主的師本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觀,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在教學上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2)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課堂教學必須體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平等和諧關系,提倡師生互尊互愛、互助合作、互相促進,強調人格之間的融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給學生留有支配、自由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把學習、探究和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3)師生合作創(chuàng)新,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氛圍!敖處煹某晒κ莿(chuàng)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chuàng)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chuàng)造學生,學生創(chuàng)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chuàng)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碧障壬@段話深刻地揭示出教育過程就是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和主體作用的學生的共同合作創(chuàng)造過程。師生合作創(chuàng)新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價值體現,這個價值不全在于“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而是“藍”在生產“青”的過程中,在“青”的作用下,本身也獲得新的生機。顯然,教師如果失去主導作用而成了照本宣科的教書匠,或者學生失去主體作用而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就談不上什么創(chuàng)新教育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創(chuàng)造備件,比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探究等,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一要變教師中心為學生中心,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教師不再是權威的代表,而是保護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支持者,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與創(chuàng)新;二要尊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三要信任學生并使學生相信,教師并不是具有最高創(chuàng)新力的人,即學生有可能超過老師;四還必須要。向學生學習,“不愿向小孩子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校體育教育的最主要形式是體育教學,體育教學也是形成學生體育實踐能力的最主要途徑。在目前,作為體育課程中的體育教學目標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習掌握體育知識技能與發(fā)展體育能力的關系,正確認識與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積極地發(fā)展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是體育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在體育教學中,我們努力建立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有了這樣的師生關系,學生會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能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和指導。這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tài)度與情感體驗。我們提倡交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構建,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在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有著豐富的內涵,作為一種教學理論,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他告訴我們,教學做是一個整體,是教學做相結合或相統(tǒng)一的活動,三者密不可分。聯系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我們發(fā)現陶行知先生不愧是偉大的教育家,他抓住了教育的精髓,具有先見之明?梢院敛豢鋸埖卣f,陶行知先生的理論和當前課改理念異曲同工,相互輝映,給我們極大的啟發(fā),使我們無盡的思索。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5
作為一名與時俱進的教育者,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更重要的是擁有堅定的教育理念。為了貫徹學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北師大歷史教研組展開了對《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的讀后感分享。通過閱讀與分享,我們感受到,環(huán)境改變仍未使經典文章褪去鮮艷色彩,掩卷沉思,受益頗多。
首先,李卓敏老師就“教育者之機會與責任”這一章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要做一名有擔當有責任的教育者,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者需要做到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即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件事。知是指內心的覺知,對事物的認識,行是指人的實際行為。知與行的合一,內有良知則外有良行,如果沒有致良知,就不會實際的善行”。
薛甜老師也發(fā)表了對知行合一的看法,她分享到:“教育的出發(fā)點是人,是關愛人、尊重人、幫助人、啟發(fā)人,教人獨立、向善、質疑、求索。生活即教育,真正的教育是使生活與生活摩擦,解放人的潛力,讓人擁有改良生活、改造世界的力量。教育者要能平等,不可輕視學生,凡事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要有科學的精神和表達的藝術,對教育事業(yè)要有信仰和敬畏之心。
許雨婷老師分享到,陶行知先生給她帶來最大的啟發(fā)是:“教育者的責任就是不辜負機會;利用機會;能用千里鏡去找機會;會拿靈敏的手去抓機會。要用細心和愛心觀察學生在課內外的靈感,來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質。
馬名艷老師在讀“中國鄉(xiāng)村教育之根本”這篇感受頗深,她分享到:“陶行知認為中國教育的'弊端來源于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把人分為勞心者和勞力者。并且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觀念深入人心。于是,社會的風氣是人人都想成為勞心者,看不起勞力者。于是農民和體力勞動者淪為二等公民,失去工作的自豪感。于是孩子們?yōu)榱送ㄟ^成為勞心者的層層考試,成了讀死書的沒有創(chuàng)造力的書蟲,從這一點切入,陶行知發(fā)展出一套較行做合一的教育理論,教育應當是有教無類的,每一個教育者對教育要充滿愛與情懷。"
最后,王亞寧老師總結到“陶先生很多故事,我們雖了解的有限,但我們仍可以在他的書信中體會到他心底的善良,焦慮和無奈。我們要在點滴中呈現陶行知先生大寫的人格,正本清源,讓他回到受敬仰的位置。陶行知先生的背影,是一個教育者的正面"。
通過這次閱讀分享,初中歷史組認識到讀書對于日常教學的重要性。通過多讀書,讀好書可以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通過閱讀大師們的著作,學習大師們的思想,繼承大師們對教育的熱愛。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陶行知,陳寅恪、胡適、張伯苓、晏陽初、梅貽琦、梁漱溟、蔡元培……這些閃耀民國的大師們,最讓人感動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學術造詣,更是他們明知是飛蛾撲火,卻仍然拼盡全力救國救民的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面對強權,鐵骨錚錚!
雖千萬人,而吾往矣!
往事越百年,大師已不再。
仰望蒼穹,這些知行合一的教育家,是最閃亮的的星。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6
暑假里,我品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書中內容論述精當,陶先生的很多教育思想值得我們細細咀嚼。
陶先生提出教學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必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絡起來。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闭J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把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可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
同時,教師要一面教一面學,正如孔子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真是過來人閱歷之談。因為必定要學而不厭,然后才能誨人不倦。
教學做合一: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老師對學生的關系來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老師的關系來說,做便是學。老師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會的教人,不會的跟人學,是我們不知不覺中天天有的現象。因此教學做是合一的。因為一個活動對事說是做,對己說是學,對人說是教。所以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我們也可以說:“教學做合一便是生活!
陶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我們先從小孩子說起,他起初必定是燙了手才知道火是熱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過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過石頭才知道石頭是硬的。太陽地里曬過幾回,廚房里燒飯吃去過幾回,夏天的`生活嘗過幾回,才知道抽象的熱。雪菩薩做過幾回次,霜風吹打過幾次,冰淇淋吃過了幾杯,才知道抽象的冷。白糖、紅糖、芝麻糖、甘蔗、甘草吃過幾回,才知道抽象的甜。碰著鐵,碰著銅,碰著木頭,經過好幾回,才知道抽象的硬。才燙了手又冰了臉,那么冷與熱更能知道明白了。嘗過甘草接著吃了黃連,那么甜與苦更能知道明白了。碰著石頭之后又去拍棉花球,那么硬與軟更能知道明白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先生對自身的成長提出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建筑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道德。一個集體的組成分子,人人以公德為前提,注意著每一個行動,則這個集體,必然是日益穩(wěn)固,日益興盛起來。陶先生的“每天四問”,為大家提供了進德修業(yè)的參考,時刻對照自己。必然可以見出每一個人身體健康上有著大的進步,學問進修上有著大的進步,工作效能上有著大的進步,道德品格上有著大的進步,顯出水到渠成的進步。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應該多學習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并努力把這種理念貫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中,體現在自己的每一天的教育生涯中。教育之路漫漫而修遠,讓我們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解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7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國家多難、民族危急之秋度過的,他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與勞苦大眾休戚與共,與共產黨人親密無間,為人民教育事業(yè),為中國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爭事業(yè)鞠躬盡瘁,奮斗終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陶先生著作宏富,論述精當,與當前的社會主義教育學息息相通,堪稱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對于我們教育類專業(yè)的大學生的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更好為我們理論和實踐學習,提供方向。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這本書,收獲頗多。
首先,在學習《學生的精神》之后,了解到先生對學生的期望:(一)學生求學必須具有科學的精神;(二)要改造社會必須具有委婉的精神。(三)應付環(huán)境必須具有堅強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讀完后,我聯想到現在的我們,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常常受到父輩過多的照顧,對社會認識不夠深刻,在大的教育環(huán)境下,主要是對知識的'掌握,但真正實踐做題時,卻常常不知所措。并且,在學業(yè)上取得一點成績時,容易“自滿”,有一點小收獲就沾沾自喜。學生對學習缺少一定的目標,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到學校來接受教育是為了什么。每當找學生談話時,我便會問“你準備讀完干什么?”學生的回答:“不知道!鄙踔粒x到研究生,對自己的未來還是沒有很好的規(guī)劃,還是得過且過。那么作為教育者呢,在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只是一味地追求學生成績的提高而教學。雖然嘴里念著,“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保瑓s不予以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讓他們找出規(guī)律,學會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在讀到《教學合一》這節(jié)時,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學要合一的觀點,有三個理由。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第二,新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并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系起來。也就是說,教師教書,不應該是,拿著教科書,照本宣科,這樣就能把書教好的,而應該以學生為教育的重心,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并且,應結合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自身的身心特點,找到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細細品味先生的話,并聯系我的教學實習,我感覺先生所提出的“教學合一”的觀點意味深長。
在《教育名著》這本書中,還提到“生活即教育”,這也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奔热簧罱逃侨祟惿鐣瓉砭陀械,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現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對學生的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查中發(fā)現,學生喜歡同現實生活、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老師。
在學習完本書后,給我印象較深的是,學做一個人這一章,這時這我想起我們主任,常教育我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做學問”,這不是英雄所見略同。那么在先生這篇文章里,“學做一個人”有三個條件,(一)要有健康的身體——身體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啊,要做一個八十歲的青年,可以擔負很重的責任。(二)要有獨立的思想——要能虛心,要思想透徹,有判斷是非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和學習中,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能人云亦云,不能在討論問題時,與對方爭辯不過就放棄自己的見解。(三)要有獨立的職業(yè)——要有獨立的職業(yè),為的是要生利,生利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會的報酬。擇業(yè)時要根據個人的才干和興趣。做事要有快樂,所以我們要根據個人的興趣來擇業(yè)。但是我們若要做事成功,我們必要有那樣的才干。
讀完本書,猶如與先生進行了一次思想對話,使迷茫的我,看到漸漸清晰的路。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8
最早接觸陶行知先生,是在學生時代讀到了先生的兩句教育格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當時對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已極為神往,現在有機會讀到集合先生教育理論的《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逾覺獲益匪淺!短招兄逃穮R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做合一”、“學生自治”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吧罴唇逃彪m然是距今幾十年前的教育理論,但對當前的教育現實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當今新課程改革也強調,教師除了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外,還要根據本課程的特征,放飛學生,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實踐,在生活中學習。讓教育與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形成合力,讓品質在老師、學生、家長的互動中形成。這即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現實意義。
陶先生提出“教學做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學也不成學。”,陶先生說得多好。如今學生的生活圈子比較狹小,但是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他們對信息的接收能力是非常強的,課外知識非常豐富。由于他們年齡小,還不能把所知的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在“做”上教,促使學生在“做”中學,廣泛地在課堂內外開展動手操作和實踐活動,正是從“做”入手促進“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課程改革的某些要求也同樣契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念的精神內涵。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大膽改革課堂教學,真正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不只滿足于學生“學會”,而且要下更大的功夫指導培養(yǎng)學生“會學”。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讓學生學會學習,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終身受益。因為現在的學習方式,就是未來的生活方式。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钡拇_,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奉獻。有人將教師比作園丁,“園丁的夢境,常常是花的芳香,葉的濃蔭,教師的夢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臉,朗朗的書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澳闳舭涯愕纳旁趯W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的學生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里,這才算是盡了教師的天職!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彼自捳f:“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有一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正如陶先生說的那樣:“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的博。”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經歷數十年的歷史檢驗,歷久彌新,更加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對當今乃至以后的教育教學都將產生深遠影響。我們唯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fā)展,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用人才,為教育事業(yè)奉獻自己的力量。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9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的許多教育著作值得我們去學習!短招兄逃穮R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chuàng)造的教育”、“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創(chuàng)造的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他豐富的教育思想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我對其中印象比較深的部分做出簡要介紹:
一、教育最終目標
在《學生的精神》一文中,陶先生將學生的精神大致分為三種:學生求學需具有科學的精神;改造社會必具有委婉的精神;應付環(huán)境必具有堅強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這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應該培養(yǎng)具有什么品質的學生,即我們的教育最終目標。就如同我校教學樓上懸掛的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人求真,學做真人!苯逃淖谥疾皇墙坛鲆慌鲱}的機器,而是真實的社會的人,F在的學生以獨身子女為多,在家中已然形成“惟我獨尊”的架勢,他們缺乏吃苦耐勞以及應對挫折的精神。這些孩子的想法往往比較偏激叛逆,我們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的確任重道遠。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如果不能做到樂學,學生對上課缺乏興趣,學習就會變得很被動,教師固然能用強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鴨式的方法逼學生學,但這樣只會造成學生厭學,對掌握知識,提高成績沒有任何幫助。同時教師自己也會不快樂,整天為了學生而苦惱,臉上總是緊繃的,沒有了親切的笑容,或許回到家,還會將這種不愉快轉移到家人身上。但是如果老師稍微改變教學的方法,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聯系生活實際,而不是單純地使用枯燥的方法來教學,這樣就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學得快樂,教師教得輕松,教學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師生互動,其樂無窮。
二、學做一個人
“要做一個整個的人,別做一個不完全、命分式的人!背踝x到這句話,有種吃驚和羞愧的感覺。隨著陶行知的思想我試想:“我自己是不是一個整個的人!弊鲆粋整個的人,有三種要素,即要有健康的身體、要有獨立的思想、要有獨立的職業(yè)。表面上,這三種要素似乎很容易就做到了,但是,捫心自問,真的做到了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咳,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漢。真實正常的道理,擱現在如果一個人是因為這樣而優(yōu)秀并出現在眾人視線中,便會被歌頌、被崇拜,因為現在這樣的人太少了。我羞愧,雖然努力生活,但是也經常做夢生活中能有餡餅掉到我手中。陶行知勸我們常想:“中國有幾個整個的人,我是不是一個整個的人?”這樣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三、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tǒng)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陶行知指
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奔热簧罱逃侨祟惿鐣瓉砭陀械,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皼]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吧鐣唇逃,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里,使它們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脫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學習離不開生活,學習就在生活之中。生活是教育的海洋。陶行知先生認為“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即教育之場所!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讓我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讓他們以考試分數為目的,以分數來分學生的好壞。陶行知形象的把傳統(tǒng)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第一就注重健康,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我們現在所追求的教育就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F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諧發(fā)展。
四、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在做上教,在教上學,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他說:“是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學而不做,不能算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他以為,做是教學的中心,任何事情脫離了實際不去操作實踐,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真正意義。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這種理論的提出,在宏觀上給我們指出了教育發(fā)展的道路,明確了做才是教學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發(fā)點。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提出了把教學作為一件事,在總體方面提出了怎樣教、怎樣學、怎樣做,提出了總的教學方向,卻沒有提出在什么時機,什么狀態(tài)下去教去做去學。陶行知之所以能夠提出“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與其他長期和研究及教育是不可分割的。陶行知一生受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影響很大。杜威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與教育家、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實用主義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美國人也稱他為:“創(chuàng)立美國教育學的重要人物!倍磐谧约旱慕逃碚撝,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描述了教育本質問題。他關于教育本質的論點,基本上用三句來概括,即“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陶行知借鑒這種理論,經過自己的不斷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
五、愛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教師沒有愛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
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自我體現。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詳的態(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guī)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沒有對學生愛,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丑為取舍”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于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苯處熡小安黄珢蹖W生的義務”。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愛還應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父母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師也想到了。由此,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wěn)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物。當然,愛不是放縱,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陶行知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又囑之以儉樸為美德,絕不可浪費,特別是看到學生出現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就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前進的路。
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于是教育產生效果。當我們對學生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而一時不理智地做出有傷學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這學生也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更多的愛去熔煉鍛造呢?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須要“制”的,否則既無補于事又傷神傷身,久之反倒說明自身無能。教師要“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0
讀了先生《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選》一本書,讀書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多么的匱乏,的確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了。再聯系自己二十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收獲良多。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先生認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币粋人的道德、品行好了,做人做事才會為他人著想,為集體著想,才會成為有用之才。作為一個教師,要想教學生求真,做真人,那么自己先要求真,學做真人,求真的知識,求真的本領,有真的道德。做教師,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感,要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理念,不斷進取,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正如陶先生說的那樣:“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得專,也要學得博。”我們講育人第一,就是要讓學生首先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做一個真人。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他說:“教育可以是書本的,是與生活隔絕的,其力量極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對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偉大,方不至于偏狹”。以社會做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huán)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是教育的場所。生活教育教學生做人!跋壬粦搶=虝,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是啊,教育最最重要的是教學生做人。教學生做一個身強體健、品行端正、學識豐富、能力高強、興趣高雅的人!鞍駱拥牧α渴菬o窮的”,身教為主,言教為輔。還可以學習名人偉人,教育學生做人。讓他們從榜樣的感人事跡和優(yōu)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他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社會即學校,就像是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學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边@種教育的理念是讓學生把學校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社會責任感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接受有計劃的、健康的、勞動的、科學的、藝術的、改造社會的教育。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用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理念,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讓學生走到社區(qū)去,參加社區(qū)活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體驗生活,開展感恩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社會,感恩幫助過他的每一個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品行教育、愛心教育等系列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升華知識。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教學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書,到教學生,再到教學生學(更主動),用自己的知識聯系起來,貫徹在實踐中去。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偲饋碚f,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正是陶行知先生關于“教學做合一”理論的實踐課程之一。其基本理念就是以學生的數學探究為核心,以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為主要途徑,以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為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盡可能讓學生產生“做”的欲望,繼而真正地“做”起來。依托不同的學習內容,從思維、感官、行為、語言等各方面培養(yǎng)學生“做”的興趣和能力。許多成功的數學課例表明,只要教師能在“做”中教,學生就能夠快樂地在“做”中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chuàng)造性就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和發(fā)展。
讓我們以“生活教育”為本,注重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格修養(yǎng);在尊重理解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融融的師愛氛圍;讓學生在“做”中學,憑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1
未認真讀陶老作品之前,就已久聞其“生活教育”大名。
“生活教育”應該是“生”的。學生是有生命的,絕不是我們手中的復讀機,不能以其對標準答案復述的準確程度來做唯一評價標準;教師也是有生命的,絕不是車間流水線上的一臺臺機械,不能單純用工業(yè)化的數據來評定其“績效”。所以,教育也應該是有生命溫度的,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搖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利用課余時間,我閱讀了《陶行知文集》,從中受益匪淺。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創(chuàng)建的“生活教育”理論體系中最富有建設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論!敖虒W做合一”含義是“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學是學生!痹谔招兄壬庵,“教學做合一”實際包括三層意思:一是指方法,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二是指關系,對事說是做,對已說是學,對人說是教;三是指目標,教育不是教人學,而是教人學做事。他同時強調,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敖虒W做合一”是陶行知改造舊教育、創(chuàng)造新教育的銳利武器。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了“教學做合一”從義到特質到具體方法一整套教學理論,建立和逐步完善了包括“教學做合一”在內的“生活教育”,并使其達到最高水平。
由“從做中學”到“教學做合一”,我們不難看到陶行知先生改造舊教育、創(chuàng)造新教育所走過的艱難歷程,不難受到陶行知先生敢探新理敢闖新道的開拓精神、勇于實踐求真務實的研究作風的教育和感染。雖然“教學做合一”及其“生活教育”理論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對我們今天“科教興國”、“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群眾運動以及活動課程與活動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也有許多重要的啟迪和指導作用。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2
作為一名教師,我多次閱讀《陶行知文集》這本書,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體會和感受,在簡簡單單的字里行間中,我看到了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教育的解讀和感悟。
其一: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所以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有淵博的知識、學識,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不僅要有一桶水,還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我們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展自己的文化素質和業(yè)務水平,在教學中要不斷的總結經驗,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認真學習,努力鉆研,積極探索,一點一滴地積累知識與經驗,循序漸進地提高自己,做一名合格的老師。當然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任務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給學生樹立一個好的人生學習榜樣?鬃尤眨骸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囗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教師好比海上的燈塔,百花園中的園丁,人生道路上引人向上的人梯。教師,永遠是一種崇高的職業(yè)。作為教師,既然已經站上了人民教師的這個講臺上,就要熱愛教師職業(yè),尊重自己的職業(yè),真正做到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其二: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告訴我們教育的初心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而不是單純性的知識性的教育。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教育,從微不足道的小事說起,一片樹葉、一條小溪、一束陽光、都是拿來做學問的的依據。處處依據實情,依據大自然和獨個人物某個年齡段所特有的現象與特質來給我們讀者舉一反三,從而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良好效果。如果我們平時在教學中都能使用上像陶先生的生動活潑的舉例,那么我們的課堂就會生動有趣,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氛圍也會生動有趣許多,這便在無形中使生活成為教育。
其三:教學合一
陶行知先生告訴我們,教師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拿自己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起來,還要把教的法子和自己的學問聯系起來。這一點,我非常認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老師不能將現成的解決方法或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或知識的生成過程教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教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這是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也不能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只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苯處熢诮虒W過程中也不能主觀地“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應該主動地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值得我繼續(xù)研讀。在以后的工作中將先生的教育精髓運用到實踐中去,同時不斷向前輩們多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們的老師,靠著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去解讀陶行知先生的偉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3
《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通過一段段短小卻精辟的文字體現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不禁深深地佩服這位教育大家的遠見與深刻。書中第一篇就是“教學合一”。陶行知認為教學應該合一的第一個理由是:“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先生拿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乃是指導他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這樣學生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這不僅為我們指出了教師教的方法,還為我們指出了學生該如何去學,同時也告知我們學生到底要學什么。
的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索,自主實踐,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體現教中有學,學中有教,教與學相互作用,即所謂“教學相長”。在教育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其中,把它作為自己的發(fā)展方式,自主地、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為教育的主體、發(fā)展的主體。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這個理論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對于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對待不同的學生要“個別對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細致的了解,諸如其性格脾氣、運動能力、學習能力、思維特點等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能發(fā)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學習目標,都能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從而避免學生因為經常不能獲得成功而失去興趣,產生厭煩心理。
最后,陶先生用“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這句話給了我們一個忠告,我們現在處于一個網絡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非?,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許多的知識,作為老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內涵,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一個有著廣博知識的老師,可以讓教材上的內容變得更精彩,更有趣。而一個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的教師,他的課堂會日漸單調、陳舊,這樣的教師又如何能讓學生獲得快樂與幫助呢?
就如陶老所說教育的確是一門深而活的學問,《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很值得看和學習的一本書,我也將于它置于案頭,讓它指引我們在這條學習之路走得更遠。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4
暑假期間我讀了《陶行知名篇》這個書感觸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學生既強調了教育的現實功能又關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人。"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只要學生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種虛假的不切實際的人。不希望學生進入學校就好象進入了一個舞臺把自己偽造成一個老師喜歡的孩子。沒有錯誤沒有缺點就好象在舞臺上表演的演員只會背臺詞不能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思想情感?上攵@樣的學生出來思想束縛沒有創(chuàng)造性怎能為人類造福呢
陶行知說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說教學不能脫離實際生活要"知行合一"。的確這樣做才能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做一個社會有用的人。
可是如今孩子個個是家里的寵子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家長誤認為只要我的孩子一心讀好圣賢書就什么都強。比如我班一年級學生放學后要求值日生留下來掃地就有年輕家長覺得不可思議認為在學校來只讀書識字接受知識才是教育讓他的孩子放學后掃地就想不通了。
因此導致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么家務活理書包理自己的.房間一切生活都有家長代替包辦。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漸養(yǎng)成了懶的習慣失去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的意識勞動觀念單薄助人為樂的思想缺乏。如我女兒原先單位的同事他們去西藏旅游他姓韓在旅途中大包小包全是父親一個人背18歲的兒子兩手空空不知道幫父親分擔一下更不知道幫助別人。后來是他老爸叫了他快幫葉阿姨拎一包才知道去幫助別人。
你說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存在問題 還有的孩子只會讀書不會做事如去年我和同學聚會我的同學講到了他的朋友有個兒子就喜歡讀書大學畢業(yè)了讓他參加工作他說:"工作太怕了我還是繼續(xù)讀研究生吧!"家長問他為什么 兒子回答:"怎么與別人說話交流這個人際工作太難了還是讀書好讀書只有我一個人。"那不就成了書呆子了嗎 讀了不用不就等于廢品嗎還有一位土木系畢業(yè)的研究生在某設計院工作有一天他的朋友想請教他有關房子設計方面的問題你知道他怎么回答嗎 他說:"這方面我不太清楚。"那朋友說:"這樣吧!你幫我問問你們設計院的同事。"他苦笑一聲說:"不瞞你說我們設計院的同事名字我一個也叫不出來從不和他們來往我就搞我的一塊設計圖。"
是不是我們的教育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得好"教學做合一"這是非常正確的教育理念。他早年在1927在曉莊師范宴會上指出的。他是培養(yǎng)造就人的主要實施。我們的教師我們的家長都要以教學做合一為理念努力培養(yǎng)我們的下一代。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5
原文一:“兒童是有創(chuàng)造力的,這是千千萬萬祖先,至少經過五十萬年與環(huán)境適應斗爭所獲得而傳下來之才能之精華!
感悟:作為教師,我們只有承認兒童創(chuàng)造力,才能談得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所以,教育者要啟發(fā)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首先真誠地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兒童,發(fā)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是為了培養(yǎng)發(fā)揮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如何培養(yǎng)?陶行知提到了充分的營養(yǎng)、良好的習慣及因材施教三點:首先要為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提供體力的與心理的充分的營養(yǎng),包括健康的體魄,清醒的頭腦,淵博的知識,創(chuàng)造的欲望,事業(yè)心以及意志、求知欲、自我批評精神等個性特征,因為創(chuàng)造力是架在個性與才能之間的橋梁。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有助于學習和思維,以利于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這猶如“松樹和牡丹所需的肥料不同!彼匾晝和瘋性的發(fā)展,指出“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處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從而使學生可以按自己的興趣特長發(fā)展。作為教師,我們要有與學生打成一片的態(tài)度,師生生活同受教育,教師要用心向學生學習,不僅是為了教育的需要,也是從學生身上所隱藏的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中汲取和豐富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長處,因材施教,有信心有耐心將每個學生培養(yǎng)成才。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6
蓋尾中心小學林航 陶行知說:“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學校里先生都有笑容,學生也有笑容,有些學校先生板了面孔,學生都畏懼,那是難免有逃學的事了。所以,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是很要緊的事!睙o論什么時候,通過各種例子或活動達到教學目標,融入學生覺得有趣的內容或令人愉快的活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很有幫助的,活動與學生心理、思維特征相吻合,充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就學習內容發(fā)表意見,是將學生興趣融入活動的另一種途徑。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開展活動時,教師必須選擇適合學生水平符合學生認識規(guī)律的內容,正如我們的數學課一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找出學生的興趣所在,要針對學生,巧妙設疑,使學生通過演示、實驗、討論、動手操作等形式,直接感知和體驗促使學生積極探究。在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同時完成了全部過程。該讓學生做的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做,這樣才能讓學習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于是教育產生效果。我把我所學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實踐于我的教育中。在教學中我也用愛進行感化教育,給學生一分關愛,一分寬容,一分期待,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欣賞學生,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在引導中達到對癥下藥的效果。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7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我們早已熟知的陶行知老先生的經典名言。在這個假期讀著《陶行知教育思想》,希望自己能更深入的學習他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理解“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教育思想理念。
“教育是什么?教人變!教人變好的是好教育。教人變壞的是壞教育;罱逃倘俗兓。死教育教人變死。不教人變、教人不變的不是教育! 陶行知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他對教育的觀點。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理論與實踐中,引導學生向著創(chuàng)造生活的方向前進。提出了育人的基本方針——迷、悟、愛。
迷:“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這個字強調了我們的課堂應該是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的,讓學生在“迷”中學,從而由“迷”引出許許多多的“謎”。
悟:體現出了啟發(fā)式教育的真諦。教師應該思考在教學中如何去啟發(fā)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悟”出知識,“悟”出真理。
愛:對學生的愛首先是尊重,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作為教師,我們要謹記:“我們奮斗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
這三個字可謂是濃縮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讀來細細品味,慢慢消化,就能深刻體會到陶行知求真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他用最簡單,最準確,最深刻的教育思想揭示了教育的本質和育人的規(guī)律,用簡明而生動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教育思想內涵,讓人易學,易懂。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8
讀罷《陶行知教育學》,掩卷沉思,頓覺獲益匪淺。愛是最偉大的信念,愛是教育的至寶。只有心中有愛,愛你的事業(yè),愛你的學生,愛你的同事,你的工作和生活才會有熱情,也才會有意義?梢哉f沒有愛就有教育;沒有愛就沒有真誠;沒有愛,品格和智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發(fā)展。深厚的愛生之情,會促使教師去尊重學生,愉快地去接近和理解學生,積極尋找與學生對話的機會,以真誠的目光去關懷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給他們以及時的支持和鼓勵,做學生成長路上的知心朋友和領路人,這樣,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教育教學才會順利進行。只要凸現出愛,愛也永遠伴隨著你。
當然,愛不是放縱,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陶行知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又囑之以儉樸為美德,絕不可浪費,特別是看到學生出現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就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前進的路。作為現代的教師更應如此。
老師們,熱愛自己的學生吧!當我們對學生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而一時不理智地做出有傷學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這學生也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更多的愛去熔煉鍛造呢?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須要制的,否則既無補于事又傷神傷身,久之反倒說明自身無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19
陶行知的理論的確博大精深,他的有些精辟的論述仿佛就是針對今天我們學校我的教育說的。陶行知說:“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論的精髓體現在“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和“愛滿天下”這幾句名言中。陶行知被毛澤東評價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我想應該是當之無愧的。毛澤東主席一生只對三個人稱為“偉大”。因為陶行知的教育理論是與時俱進的,是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理論,也是最早的素質教育理論,是我們要學習的理論,也是我們需要的理論。
學習陶行知的教育理論在我們學,F實意義:陶先生說過: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為生活需要生活的教育,教育與生活是分不開的。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學生是學死,先死與學死所造成的國是死國,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最近陶研專家們研究成果進一步表明:陶行知教育理論,就是當今提出的素質教育理論。陶先生所辦的學校就是最早的具有素質教育特色的學校。因此,我們需要陶行知的理論來指導我們的工作。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20
這段時間在讀陶行知名篇,我把這本書時時放在桌面,放在床頭,放在隨手可即的地方。我不是一定要去讀,只是隨時,隨手翻翻看看。這些名篇就像一杯名茶,你要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咀嚼,需要你細細品嘗,方可領悟其中的芳香。吸取其精華。陶行知名篇是教育理論的精髓,每篇篇幅短小精悍,闡述著教育的真理,真不愧是濃縮的精華。他講的“生活即教育”,令我觀為嘆止。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壞的生活就是壞的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馬虎的生活,就是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闡述了是生活決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
陶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里,使它們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陶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脫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數學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就在生活之中,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所努力做到的。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21
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我受益匪淺,本書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chuàng)造的教育 ”、“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以及“創(chuàng)造的教育”的獨特教育思想。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
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實際教學中,我將從書上學到的做起,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做起,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以真正的創(chuàng)新理念去開拓自己的新天地。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03-09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精選03-28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03-22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03-30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精選12篇)06-19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范例【14篇】07-28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教師04-10
讀完《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作文11-10
陶行知的教育名篇心得體會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