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的感悟(匯編15篇)
教學的感悟1
【教學敘事】
《郵票齒孔的故事》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個發(fā)明帶齒孔的郵票的故事,一個由發(fā)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fā)的發(fā)明故事。阿切爾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看見一個人用別針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刺上小孔,那郵票便很容易、很整齊地被撕開。“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他想把那個人的動作變成機器的動作,讓所有的郵票都好撕開。通過不斷研究,他的想法終于變成了現(xiàn)實。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帶齒孔郵票的發(fā)明經過,它還告訴我們,發(fā)明并不神秘,并不遙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機會。
當我和學生們一起學完這篇課文,在要結束課文時,我說道:“學了這篇課文,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幾只小手高高的舉起。我點了一個叫顏田豐的同學,她說:“我想說一個詞,那就是‘創(chuàng)造’”。聽了她的發(fā)言,我為之一震,立刻伸出大拇指夸獎道:“說得好!你真是太棒了!”在她的啟發(fā)和我的夸獎下,更多的小手了高高地舉著,有的說“智慧”,有的說“觀察”,有的說“動手動腦”,還有的說“勤思勤問”。這時又有一個叫蔣凱的小男孩站起來說:“汪老師,我想說句話,‘觀察才能有創(chuàng)造!’”,聽到這兒,我激動的說:“你太聰明了!來同學們,我們把掌聲送給他!”,教室里立刻響起了一片掌聲。
在這掌聲中,學生思維的閘門被打開了,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話像一顆顆明亮的珍珠展現(xiàn)在同學面前,特別是當張小麗的一句最經典的話一出口,立刻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這句話是“無論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和動腦。每一種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都要認真的思考,不斷的去實踐!
我禁不住內心的喜悅大聲說到:“你太了不起了!”于是我在黑板上寫下了她說的這句話,并在這句話的后面寫下了她的名字。就這樣一句學生格言或者說學生的“名人名言”誕生了。學生們此時也非常興奮,都在積極的思考,都想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名人名言。此時,同學們思維的大門被打開了,智慧的火花在碰撞,心與心在一起相互交融。他們的話語是那么的樸實、那么的稚嫩,但那是來自于內心的聲音,來自于心靈的語言,是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教師思想上的共鳴。從那以后,每學完一篇課文,同學們都會把他們學習本文后的感受,以格言或名言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現(xiàn)在每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名人名言。
【引發(fā)的思考】
由此我想到,我國自古就有教育者提出了“親其師方能信其道”的觀點,而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說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上享受到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現(xiàn)代教育的觀點也要求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在老師的熱愛、尊重、期待中去主動學習,為實施新課程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這也就是新的課程給我們帶來的課堂教學中建立的新型的師生關系,一種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有利于師生、生生間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fā),調動學生學習熱情,主動地獲取新知。同時也調動了學生課堂主體參與率,形成民主、和諧的探究氛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讓學生樹立表達的自信心,引導他們積極參加討論,勇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逐步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痹谡n堂教學中我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地說,賦予他們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chuàng)造的自由,給他們一片自由翱翔的藍天。新課程教育不是單一的學科教育,不是給學生上一門名為“新課程理念”的課,而是教師要將新課程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的一種思想、一種強烈的意識和切實的行動。新課程急待實施,最主要的是要發(fā)揮課堂教學為主渠道的作用,把握契機,巧妙施教,努力將新課程理念落在實處。教師要將新課程的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的一種思想、一種強烈的意識和切實的行動。它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天賦條件,通過科學有效的途徑和手段使其在基本素質方面打好基礎,為未來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語文課程還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新課程導引的新課堂,其本質特征在于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實踐主體、認識主體,又是道德主體、審美主體。一句話,他們應當是自主發(fā)展、自我構建的主體。而活動是主體存在和發(fā)展的方式。離開了自主的、具體的、感性的學習活動,學生是無法獲得主體地位,也不能發(fā)揮主體作用的。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我盡可能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朗讀方式,自主選擇作業(yè)方式,自讀自悟,自己觀察發(fā)現(xiàn),當學生默讀課文后,一定會有所感悟,而每個人感悟到的又不盡相同,所以我就鼓勵學生談自己的感受,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在教學中還應激發(fā)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教學時,教師不應只是注重學生對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及文章的感悟,更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方法方面的提高,大膽“放手”,不是把自己的感悟強加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及文章進行理解后而獲得自己獨特的感悟和見解。
教學的感悟2
教學目標:
1、了解幾種常見的感悟方法。
2、掌握感悟所運用的思維方法和要求。
3、嘗試運用這幾種感悟方法,體驗生活。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理念:
寫作是語文教學和語文學習的難點,而寫作素材的獲得更是學生寫作的瓶頸。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豐富多彩的,自然也不缺乏情理芬芳的見聞和感受,生活中的凄風苦雨、春日和風也讓我們收獲了滿滿人生冷暖。但生活并不都像戲劇,戲劇人生是不幸的,絕大的生活篇章是平淡而舒緩的。而寫作需要情和理的抒發(fā),要于平淡中見奇崛,卻不能照搬生活的原樣,即作文不是攝影,文章應是情與理載體。那么,如何提煉生活,發(fā)掘出寫作的素材呢?是感悟,即對生活的思考和探索。學會感悟,才能體味生活表面背后的真諦,才能品嘗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人情冷暖,才能讀懂自然中的斗轉星移,草長鶯飛,滄海桑田,花飛云卷,長河奔流中的生命哲學。才能體察親情、友情的甜蜜,才能發(fā)現(xiàn)身邊的一花一木、一鳥一石、一葉一草都充滿了生命和靈性,讓我們傾心而敬畏,我們還會踐踏那青青的草坪嗎?我們常說“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這“眼睛”其實就是感悟,是對生活的心靈體驗。因此,學會感悟,就會使我們的視野更廣闊,心靈更聰慧,思想更深刻。這樣,生活就能成為我們作文的不盡的源泉,讓我們的妙筆生發(fā)出情感的芬芳花朵,我們就不會為思路枯竭而苦悶,文思泉涌即不遠矣。但感悟是有方法的,因此,要教會學生一些感悟的方法,這不只是為了寫作,而且也是重要的認知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散步》,思考問題。
娃娃們好,很高興認識大家。今天我們共同探討一點寫作方面的問題。請看下面這段文字:
1、“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回顧一下,這是哪篇文章中的語句。描寫了那些自然景物?所謂“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由這些景物的表面感悟出了更深的內容,是什么呢?是生命,是蓬勃的生機。
2、、作者經歷家人一次溫馨的散步之后,突發(fā)了對人生怎樣的感悟?體味在文章中的作用(對敘事的主題升華)。
二、導言:
我們發(fā)現(xiàn),和朱自清的《背影》一樣,作者能把細微的生活小事寫寫成這樣情摯感人的文章,源于他對生活的感悟!耙坏鹊墓P,能剝開現(xiàn)實的外殼,露出思想的果肉!蓖瑯樱覀兊膶懽餍枰夭,素材來源于生活,而寫作需要抒發(fā)情和理的,文章應是情與理的載體。那么,如何提煉生活,發(fā)掘出寫作的素材呢?是感悟,即對生活的思考和探索。學會感悟,就能體味生活表面背后的真諦,學會感悟,就會使我們的視野更廣闊,心靈更聰慧,思想更深刻。這樣,生活就能成為我們作文的不盡的源泉,讓我們的妙筆生發(fā)出情感的芬芳花朵,我們就不會為思路枯竭而苦悶,文思泉涌即不遠矣。今天我們共同探討感悟的方法:1。以事悟理、2;餅槔怼3、以舊悟新。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下面問題
1、“慈母手中線”讓孟郊想到了------
2、游賞廬山,讓蘇軾感悟到------
3、登臨鸛雀樓,令王之渙感悟到-----
4、《科里亞的木匣》,告訴我們-------
5、《走一步,再走一步》,讓我們懂得-----
6、《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使我明白-----
7、在糧店里,我懂得了:磨練是重用的開始,做餅的`糧食必先磨碎。
8、一次播種,我明白:種子要想發(fā)芽,必先被埋沒。我還明白---
9、看到蹣跚學步的孩子,我想到:人生之路要-----
10、聽媽媽說,吃飯不能偏食。我想到:讀書要-----
11、焦渴時,伙伴遞過來僅存的礦泉水,讓我品出了-----
12、爸爸挺拔的身軀和永遠的笑容,讓我讀懂了------
小結:
以事悟理:這種感悟方法是對生活的深度品味和遷移思考,需要對生活的心靈體驗。要能夠透過現(xiàn)象理解本質,從細微處見精神。
思維方法-----(由表及里、以小見大)
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下面問題
1、燃燒的蠟燭,讓人感悟到-----
2、辛勤的蜜蜂,讓人感悟到-----
3、凌寒綻放的梅花,讓人感悟到----
4、一塵不染的蓮花,讓人感悟到---
5、冰雪下萌發(fā)的草芽,讓人感悟到----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7、鉛筆,美麗的外衣,價值在內里。我明白了----;寫下的字可以擦掉,我懂得了----
8、看看角落里寂寞的垃圾箱,我感覺到---
9、望著吞吐日月的大海,想到:胸懷要----
10、看那翱翔于蒼穹的雄鷹,想到:志向應---
11、一陣風擠進教室的門,那是風嗎?那是----秋的信使。
12、那翩翩而下的樹葉是----對根的深深眷戀。
13、我送給你的不是一束野花,而是----整個春天。
14、寬容是森林,容得下百鳥齊鳴;寬容是大海,容得下千帆競渡;寬容是原野,容得下萬物爭榮。
小結:化物為理這種感悟方法是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把我們的情感融入到各種物象之中,成為意象,即移情于物,這是拓展思維。運用這種感悟方法可以創(chuàng)作許多意趣盎然的語句。
思維方法-----(聯(lián)想、想象)
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下面問題
1、我們恐懼失敗,但自信的人卻說------
2、“自古逢秋悲寂寥”,劉禹錫卻說----
3、我厭惡挫折,可堅強的人卻說----
4、筷子
贊者:將美味送給別人,自己卻從不動口。
可有人說:一生喜歡挑挑揀揀,卻一無所獲。
5、蠟燭
贊者: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為不能照亮所有的黑暗而流淚。
可有人說:站得不端正,必然淚多命短。
6、買櫝還珠;班門弄斧;南轅北轍;點石成金;飛蛾投火;愚公移山;吹毛求疵;異想天開。試著賦予新意。
小結:以舊悟新運用這種方法,去打破原有的固定的思想路徑,進行逆向思維,你會發(fā)現(xiàn)眼前似乎有了一面鏡子,使我們的世界擴大了一倍。思維方法-----(逆向思維)
七、要求:形神合一——貼切;骨肉分離——牽強。
八、小結
世間最美的語言不是藏在詞典里,而是生長在大地上的,愿我們能用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用一顆慧心去感悟,就會發(fā)現(xiàn)一花一草、一事一鳥,都充滿了生命和靈性,你還會去踐踏那青青的草坪嗎?它們會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寫作源泉。
九、結束語
感悟是精神的旅行,可以放大心靈的半徑。
唐代詩人賈島說:一日不讀書,心源如廢井。
愛默生(美國詩人)說:為靈感而讀書。
祝同學們:貯存每一滴幸福,放飛每一分快樂。
教學的感悟3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鼻宄鯇W者陸世儀也說:“悟皆出于思,不思無由得悟。”(陸世儀《思辨錄輯要》卷三)可見,為要“悟”而不“罔”,就要“思”,這個“思”就是“思維”,“是大腦在對客觀事物反映過程所進行的一種理性的認識加工活動”。(衛(wèi)燦金《語文思維培育學》,語文出版社)有了“認識加工”這一過程,學生對思維對象就有了一個更深刻、更高層次的認識?梢姡八季S”在學生學習語文教材中起了關鍵作用。學生只有借助語言文字這一“思維的物質外殼”對教材所反映的“內核”進行“認識加工”,才得以有所“感悟”。
由“思維”而達到“感悟”,要經歷兩個過程:首先是直覺思維,也就是學生通過自己對教材的閱讀,很快就對教材內容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點有了一個直接的覺察。愛因斯坦曾說過:“我相信直覺!痹谥庇X思維中,除了“多想”之外,學生主要憑借的就是知識經驗的積累。學生讀了《驛路梨花》之后,便能理解主旨,并能被山寨人的純樸、友善的人情所感染,那是因為“作品”接近于學生的知識經驗。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直覺思維層面上的“感悟”能力,教師就要注重學生知識經驗的積累,要注意調動學生動腦思維的積極性,只有學生愿意參與了,愿意想了,認識對象才能成為學生的思維對象而有所“感悟”。其次是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亦稱為創(chuàng)新思維'。因為創(chuàng)造思維具有獨立性、發(fā)散性和新穎性,因此,學生的“感悟”也就更深刻、更高級,因而更有價值。在創(chuàng)造思維的過程中,學生雖然仍要憑借語言文字,但由于學生的知識經驗的多寡,語感水平的高低和文學積淀的.厚薄,就出現(xiàn)了不同的“感悟”。這正應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同時,由于創(chuàng)造思維的思維方式(如發(fā)散思維、求同思維、求異思維等)和思維方法(如聯(lián)想、想象等)也比較復雜,最終也會出現(xiàn)同中見異,異中見同,平中見奇的“感悟”效果。
運用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至少要注意以下四點:第一,教師或設計好有價值的問題,或鼓勵學生質疑,因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語)。如設計《驛路梨花》一文的問題,要抓一個“美”字:景美、語言行動美,進而擴展到風土人情美,人性美。第二,要讓學生運用發(fā)散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如對《散步》一文的主題的理解,就不應僅限于三代人之間的愛,而且要擴展到人的生死,愛的延續(xù),要想到“整個”的人類等等。第三,要指導學生運用聯(lián)想、想像等思維方法,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如學了《驛路梨花》,再指導學生讀沈從文的《邊城》,然后再讓學生展開想象,這樣就會想到作者所反映的中華民族“人性”美的內核。第四,要加強學生體驗、觀察生活的指導,以充實學生的生活積累和培養(yǎng)語感,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
教學的感悟4
今天下午的學習是“學員論壇”,是由川師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中心楊雪梅主任主持的,主題為:我對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理解。一開始楊老師做了簡短的開場白,就拋出了三個問題:①、學科滲透心理教育的理論基礎?②、學科滲透心理教育的途徑與方法?③、學科滲透心理教育存在的難點?首先是個人寫出自己的見解,然后分小組討論,形成小組共性的問題,最后小組代表全班交流,每個組各抒己見,楊老師適時點評,效果很好。由此我也深受感染,體會頗多。
那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又如何滲透心里教育呢?受此啟發(fā),我覺得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創(chuàng)設寬松氛圍,卸除學生心理負擔。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人在愉悅、寬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效率最高,也最容易產生創(chuàng)新靈感。教師應該密切聯(lián)系孩子的生活實際,精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充分肯定孩子的創(chuàng)新萌芽,以無私的關愛,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營造寬松、平等、充滿信任的教學氛圍,這樣有利于讓孩子敢表真情,敢吐真言,達到師生共享成功的喜悅,共擔挫折的負擔。
二、開展實踐活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作業(yè)展示,畫展,盡量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給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體驗成功;開展繪畫比賽、美術知識競賽等;多形式開展專題欣賞、看畫展、賞析優(yōu)秀作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活潑樂觀的的性格,消除學生孤僻、自卑、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
三、發(fā)揮情感功能,增強學生心理素養(yǎng)。教師以情激情,以言動情,充分吩咐學生的情感;以身作則,樹立表率,每節(jié)課做到認真細致,絲絲入扣,同時及時表揚鼓勵美術學習的“有心人”,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選擇性的使用教材,去掉部分學生不感興趣的內容,引入一些思想健康,孩子感興趣的內容,收集大量的圖片、資料,增大孩子的賞析量;關注個別新歌內向、不善于表達等方面的差異生,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點亮他們成功的火花,消除陰影,使之自信陽光地生活。
四、小組合作交流,跨越溝通心理障礙。適當、適時將班級整體劃分成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和發(fā)揮團隊輔導的功能。一般每個小組5—8人,注意各類差異生相互搭配;小組合作,開展競賽,比一比哪一個小組最棒,哪一個小組最有創(chuàng)意等;分小組匯報交流,讓每個成員都能得到鍛煉,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
五、利用個別交流,矯正學生心理素質。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開展個別面對面交流,或者間接傳遞信息,在他們面前肯定和表揚孩子,通過他人傳遞給孩子,還可以通過作業(yè)批改,撰寫評語(寄語)等矯正孩子心理,樹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
在小學美術學科教學中,心理教育的滲透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其效果是深遠的,只要我們善于抓住孩子的生理、身心發(fā)展特點,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我們的孩子們一定能健康、快樂、和諧地發(fā)展,茁壯成長。
教學的感悟5
二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課堂常規(guī)方面也有了一些基礎,此時正是訓練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好時機。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生活;用數(shù)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要注重學生的獨立性、互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的培養(yǎng)。下面就是我在二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的幾點感悟。
一、激發(fā)孩子對數(shù)學知識的渴望
二年級的孩子,已經過了一年的學校教育,所以,他們對數(shù)學已有一定的認識與基礎,但對于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jié)數(shù)學課時,我沒有上新課,而是讓他們想一想:數(shù)學這門課該如何學好。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也有舉手發(fā)言的:“要好好學習”“要認真聽課”“要認真寫作業(yè)”等。從學生的雙眸里我看出了他們對數(shù)學知識的渴求,我說:“對,數(shù)學其實很簡單,按照大家剛才說的那些我總結出以下三點:獨立思考;認真仔細;不懂就問!焙⒆觽兟牭煤苷J真,我接著說:“這就是今后我們數(shù)學課上的約法三章,你們能做到嗎?”孩子們信心滿滿,異口同聲地說:“能!”“只要我們能做到這三章,老師相信,我們的成績一定會突飛猛進的,不信我們這學期試試!
二、給予學生具體的課堂學習要求
每個孩子都有被老師家長表揚的心理渴求,也有好好學習的上進愿望。只是有些孩子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失去信心,或是在學習中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在二年級孩子的思維中,一句“好好學習”“認真聽課”似乎有些空洞,不知該如何去做。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給出具體的聽課指令:聽課時,手上不能拿任何東西,耳朵聽老師說話,想想老師說的話你懂沒懂;老師寫板書時,眼睛跟著粉筆頭走,腦子里想老師寫的意思自己是否明白。換言之,聽課時,眼腦一定要同時發(fā)揮作用,注意力集中,二者缺一不可。”當我第一次說完這番話的時候,孩子們手上不再轉鉛筆或尺子了,目光也能集中到黑板或大屏幕上了。我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課態(tài)度,經常對他們說:“你學不會,老師不怪你,還可以重新給你教一遍,但是,你不可以把聽課當成兒戲,一定要認真對待!苯虒W過程中,只要有學生“走神兒”,即使停下教學也要解決,不是有句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三、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
在數(shù)學中很多練習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予鼓勵。說到這點,我想到有一次,當我訓練乘加、乘減的時候,出示了一個方塊圖,共三層,下面兩層都是9塊,上面一層左右兩端各缺一個,大多數(shù)學生列出了“2×9+7”和“3×9-2”這兩個算式,我問,“有沒有不同的算法?”我當時只是想讓孩子們多看看圖和算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個孩子想到了:“3×7+4”,這對于初學乘法的二年級學生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故作驚訝地問:“為什么是這種算式呢?”他振振有詞的答道:“因為上面一層是7個,下面兩層也看成和它一樣,就是3×7了,再把那4個加上,就是3×7+4了。”這時,其他同學也發(fā)出贊同的聲音。我當時特別高興,表揚道:“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他的這一舉動激起了其他同學思考的欲望,接著又有學生提出:“3×3×3-2”“3×3×2+7”這些不同的方法。我都一一給予鼓勵。從這以后,同學們每每拿到一道題,都能積極主動的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可見,只要我們抓住時機,并適時引導,孩子們的潛能是無限的,他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四、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理解數(shù)學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搜集生活中的數(shù)學素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出數(shù)學知識,使學生感覺到數(shù)學知識就在自己身邊,自己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問題,自己的生活實際與數(shù)學知識本身就是融為一體的。例如,在教學平移與旋轉時,讓學生判斷一些現(xiàn)象是平移還是旋轉,有一個電視機生產線的圖,學生判斷它是“平移”,我又問:“除了平移,還有什么?”經我這么一問,孩子們都認真地觀察起圖來,許多孩子驚奇的叫了起來:“還有旋轉。”“有旋轉嗎?哪里有?”我故意問,孩子們一個個認真地把傳送帶兩面那幾個小滑輪指給我看,我假裝恍然大悟,說到:“那么,生活中平移、旋轉同時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還有嗎?”這時孩子們紛紛答道:“汽車”,“飛機”……孩子們的思路很快被打開了。
五、培養(yǎng)學生交流,討論的學習習慣
當學生初步適應課堂常規(guī),語言表達能力有了一定發(fā)展時,便要采取交流、討論的方法。讓學生把自己的解題思路說出來,也讓學生學會傾聽,先同桌交流簡單題目,逐漸擴展到小組,慢慢訓練他們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
其實,我也在猶豫:二年級的孩子討論能說到重點嗎?果然,剛開始分好組,讓學生討論一個問題時,大家只聽組長發(fā)言,而且組長也只說答案,然后大家就說一些題外話了,后來,就同一問題,我給出具體的討論要求:“我認為這道題用那種方法算;我從題中的那幾句話中看出來的;我的計算過程是什么樣;每個同學必須都發(fā)言,會說的同學先說,其他同學仔細聽,想想你們的想法一樣不一樣,想不到新方法的同學,可以說你聽懂的方法;討論完的小組收住嘴巴,不許說與本題無關的話!边@樣又一輪討論非常成功。以后的每次討論我都要給出一些要求,因為題型不同,討論的要求也有所改變。討論完后,及時評價,只要發(fā)現(xiàn)有討論的閃光之處,我就加勁鼓勵,重點表揚理由。慢慢的,孩子們找著了一些門道,有時,還會發(fā)生一些激烈的爭論,看著他們“固執(zhí)己見”的樣子,真是可愛。同時我也參與進去,邊討論邊講解。在小組討論中,我鼓勵每一位同學發(fā)言,不怕說錯,更不怕為題而吵,就怕不說,熱熱鬧鬧說起來才是我要的課堂!隨著每一次的討論,孩子們一天天在進步,我的教學也輕松了許多。
以上便是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得出的一些數(shù)學教學方法,二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小思想,只要老師耐心引導,好多習慣現(xiàn)在培養(yǎng)為時不晚,這些習慣會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同時也為今后師生的合作教學打好基礎。
教學的感悟6
《白公鵝》一課重在與《白鵝》一課比較。在導入時,我就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只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我也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tài)的描寫進行比較;最后也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這堂課我較大的收獲:
一是課文插圖的利用。這堂課我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這是這堂課中激起的一點火花;
二是對寫作方法的教學的體會。在《貓》和《白公鵝》兩課中,我都教寫作方法。兩次都是先讓學生找,但兩次都發(fā)現(xiàn)學生很難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說了出來。
經過這次課,我感覺到如果利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再讓學生進行體會,這樣沒有那么抽象,從而可以降低難度。
在教學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難以調動課堂氣氛,學生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一是課文的難度高;
二是學生預習不充分;
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學語言、表情不夠豐富,并且我太著急了,在一兩個學生的回答達不到要求時,我會自己說出答案,這也可能與學生發(fā)言不積極,我問不下去有關。
其他老師建議我對于某些不難的問題,可以對學生多引導;對于某些較難的問題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但仍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教學的感悟7
閱讀教學的感悟
閱讀教學無疑是語文教學中最大的一塊。對語文教學的詰難,最猛烈的炮火也集中在閱讀教學中:細致入微的分析,追求標準唯一的,機械刻板的背誦。與此受牽連,識字與寫字的單調、習作的虛假、考試的刻薄,一句話,語文教學非改不可。于是,大部分教師從教學入手,開始了艱苦的摸索。
從教改文章,教學實例看,大家對這樣一些認識較推崇:在熟讀基礎上,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拋棄對文章結構的詳細分析,提倡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積極閱讀,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不容置疑,語文教學煥然一新:課堂上產生了笑聲,嚴肅為快樂所代替,權威為民主讓路。不禁讓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終于義不容辭,借鑒優(yōu)秀經驗,開始了新課標之路。頗有疑問,現(xiàn)示于下:
感悟的意義。
感悟即感知并進而領悟,在思維上等同于直覺思維。教學中對文章感悟,即熟讀課文后,讓一群十一、二歲的孩子(且不論他們是農村還是城市的,更不論這一批依靠舊課標體系獲得知識來嘗試新課標的孩子思維習慣)對一大篇文字進行直覺,感悟文章。古人讀書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而我們熟讀的程度如何。
實際操作時,短小的文章尚可,稍長的文章能讀二至三遍已是幸事了。如果不是在寫文章,或以語文為中心的傾向不那么明顯,要保證對課文的熟讀談何容易?磥恚谝笈囵B(yǎng)全面素質人才的今天,走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的路是不通了。
這里,并非反對感悟,只是不解動輒要求學生感悟,感悟不需要理性分析,是對不可言說的突然領悟,務必是在有一定的知識水平和長期閱讀積累基礎上,否則將是對不可言說的到不可言說,學生可以告訴我們他大約知道什么,但一句也闡述不了。從教學效果說,毫無意義。
所以,關注過渡時期(現(xiàn)在的七年級學生猶如是農用車在高速公路上奔馳,享受新課標的成果也許會是五年之后)閱讀教學是從感悟談起的。將有如下觀點以供商討:七年級實施新課標,閱讀教學應強化詞、句訓練,尤其運用方面的訓練;請區(qū)分閱讀教學中科學想象與審美想象,閱讀教學多一分實用,少一些鑒賞。
對觀點一的闡述:實施新課標絕非是另起爐灶,自創(chuàng)天地,作為教師,由舊的教學過渡到新課標時,在多大程度上繼續(xù)發(fā)揮過去的優(yōu)點,吸取別人在舊課標下取得的優(yōu)異成果,對新課改的實驗作用至大。教師的變與不變,一言難盡。閱讀教學,我推崇魏書生的四遍八步法,其跳讀、速讀、細讀、精讀,在充分的閱讀中完成各項教學任務,每一階段任務不同,達到的目標也不同,雖然我們懷疑著教學時間問題,但堅信其效果,因為其史實是可應用操作的。
如果要全面仿效其教學方法,不能不注意,四遍八步法的實施應有許多的前提:詞語句子的積累,循序漸進的訓練,課外讀物的擴展。每一位優(yōu)秀名師成功的教學法,都是一個系統(tǒng),但往往只是將其認為最精華的課堂教學部分展示出來,殊不知課外、其他環(huán)節(jié)或許參考價值更大,這正如許多優(yōu)秀的公開課的效率受到質疑一樣。
實行新課標,不敢保證七年級學生的小學有夠用的字、詞積累的前提下,不敢保證他們有較大閱讀量的前提下,不敢奢望其見識較廣的前提下,是否可以認為有些要求過高,認為是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的目標也會難了,(需要說明的是這并非個例,四五年內具有普遍性)。因此,實實在在的是,還得加強字詞句教學與訓練,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點實用。
現(xiàn)象學將文學作品劃分為四個層次:第一語詞聲音和語音層次,第二意群層次:句子意義和全部句群意義層次,第三圖式化外觀層次,第四由句子投射意向事態(tài)的客體層次。
雖然其研究的文學作品,但教材中的文本材料作這樣的劃分也是有意義的事,至少可作前三個層次的劃分。那任一作為交流的文字材料,閱讀時首先接觸語詞語音,只有在此基礎上的理解才可達到第二層次,理解句子意義和全部句群意義,最后,才實現(xiàn)交流的目的,理解材料圖式化外觀層次,理解材料的全部。
因此,詞語是材料的基石,人類創(chuàng)造方案的同時,也為自己帶上枷鎖:需經過長期的語言訓練才能繼承先人的遺產。訓練,語詞、句子的運用訓練應是閱讀教學最具分量的基石。
關于觀點之二。其實是源于一種較模糊的認識:我們的語言教學總是將語文教學與文學藝術混淆。經常有人說語文教師應具有詩人的氣質,需張揚自己的個性。確定了語文的最重要的工具性,工具者,使用為先,不管文化底蘊有多深厚的教師,請拋棄掉文學味太濃的教學,正視工具性,我們目標是,讓學生準確簡潔連貫地使用語言,迅速完整地理解材料的含義,這應是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當然,將道德凈化,美育欣賞捆綁上去無疑是必要而可行的,只是不可喧賓奪主。
由語文的工具性出發(fā),語文教學便應強調其實用性。一味在語文教學中強調創(chuàng)新也就值得懷疑,至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要任務不應交給語文教學(總覺得語文教學的責任太大,使命太多,好象無所不包,結果成了大醬缸)。新課標確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分析、評價能力,如果應用在將來的.閱讀中,感受是獲得印象,而理解、分析、評價才是獲得準確信息的途徑。
而現(xiàn)在許多公開課大都是感受欣賞,對于過去太細的分析矯枉過正,缺少對材料的理解,有一堂初一文言教學公開課,在閱讀二三遍之后,便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受到的啟發(fā),熱鬧非凡。得課后許多教師都認為,恐怕學生連基本的句子含義也未清楚。而這還根本沒有涉及到對文章本身必要的分析。
語文的工具性,決定教學的最大任務是語言教學,聽讀說寫能力的訓練,則重點在運用,學習教材,以教材作為語言的范例,培養(yǎng)語感,進行知性分析,掌握漢語言的規(guī)律,為著將來的繼續(xù)學習,繼承人類優(yōu)秀的文明遺產而準備。所以,與其在語文教學中過多地強調創(chuàng)新,不如腳踏實地先訓練好學生感受理解分析能力,創(chuàng)新不是原則,只是潤滑劑。
與創(chuàng)新同等的話題還有想象。想象是人類得以發(fā)展的重要心理品質之一,我們不能扼殺學生們的想象力。語文教學也不例外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但我們總要將想象由原來的批評到過分的放縱。
瑞恰茲將語言的使用劃分為科學的用法和感悟的用法,如果將想象與之對應的話,不妨分為科學的想象與藝術的想象。當我們談到黃河的水時,可說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是語言的感情用法,是藝術想象的,是感性的印象;也可說黃河之水雪山來,這就是語言的科學用法是科學想象的結果,是理性分析。
同樣從語文工具性即實用出發(fā),對于未知的學生而言,我應該講述的是語言的科學用法,而藝術想象就不一定隨時運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允許學生的想象,但要合式,合理,合情,而絕非凡是想象都贊揚,或不置可否。不能誤導學生幼稚而嫩弱的思想。嚴格地區(qū)分藝術想象與科學想象,還因為堅信我并不培養(yǎng)詩人,或詩人的思維,因為我們是基礎教育,雖然還是貫輸一些詩人的品味,但訣決不太多或太明顯。
從語文工具性出發(fā),還要關注閱讀教學接受問題。大家都區(qū)分了消極閱讀和積極閱讀,且完全否定消極閱讀而斷言只有積極閱讀才是有意義的,但一開始就提積極閱讀,或一味強調積極閱讀,實在是不明智的,因為我們教學的對象是知識能力有限得緊的初中生,再則,過多地強調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獨特的、與傳統(tǒng)相異的、與作者不同的見解是否有利呢?
不利,我妄言。(文本材料,尤其非文學作品,對于作者而言,從詞句到文章的主旨都唯一,之所以有用,還在于其唯一,既然教材以之為范例,也就是讓學生們來認識唯一,那消極閱讀的必要性就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來認識其唯一,以便在將來的工作學習中,得到文本材料的價值,然而積極閱讀又是必須的,按英伽登的觀點只有積極的閱讀才能讀者能夠發(fā)現(xiàn)特殊的獨有的和豐富的細節(jié),實際也只有積極閱讀才能更全面更細致地理解文本材料。
閱讀追求探究發(fā)現(xiàn),追求獨特感受,所謂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但諸如此類,更應從文學欣賞的角度來看待。鼓勵同學們有獨特的發(fā)現(xiàn),尊重其個性,則是基于其對文本材料的理解已符合我們普遍意義的理解,至少在尊重作者的寫作意圖的前提下,有所發(fā)揮。
初中生應以文本本身為主,而不能像成熟的讀者那樣批判性的閱讀,這只是將來的事,現(xiàn)在我們做的是準備工作,實在的,應用的。仍然要強調的是,并非反對學生的獨特發(fā)現(xiàn)獨特的感受,實際上這里(包括全文)反復哆嗦的只是一個度的問題,我們是否在太多方面矯枉過正了,浮躁的將語文教學置于空中樓閣了。
至此,我發(fā)覺自己始終基于這樣一種考慮: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工具性是第一位的,語文教學應最大限度的是語言教學,其次才考慮其人文性,而初中教學中,更應適度理解人文性。確立主次關系,讓語文教學中,文學性、藝術性淡薄一點,實用性多一些,到了高中或大學,鑒賞多一些無妨。
教學的感悟8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講述了學與思的關系;現(xiàn)代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似乎是個更注重“學”的應試教育,而英國則素以培養(yǎng)能力為主的素質教育揚名四海。那么對于21世紀的中小學生來說,“扎實基礎“和“培養(yǎng)能力”這兩點究竟哪個更重要呢?20xx年2月4日,英國教育部學校部長Nick Gibb在杜倫大學發(fā)表了一場演說,一起來聽聽對于英國初級教育的重點是怎樣看待的吧!
不斷完善的教育方式
我最懷念的上大學時候的事情之一就是那段可以思考、可以學習的日子。如果我現(xiàn)在的工作允許的話,我一定會擠出幾個小時的時間好好去讀一本書。自從我擔任了英國教育部學校部長一職之后,我發(fā)現(xiàn)英國學校里用于教學的小說章節(jié)越來越有趣了。
自從我們對于A—level,GCSE和國家課程表的改革于20xx年實行以來,我們致力于給英國的學校注入新的學術活力。而這個目標的核心則是要把“知識”上升為優(yōu)秀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可能有人要問了:“教育的意義肯定不只是學習知識這么簡單的事情吧?!至少,還有創(chuàng)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和發(fā)明的能力。”
這一點我完全同意。但是我還想為這句話補充一點,那就是上面提到的這些素養(yǎng)都是以一個扎實的基礎知識功底來實現(xiàn)的,而且如果沒有基礎知識,想達到這些素質是不可能的。簡單來講,我們的社會責任感要求我們把知識置于教育體系的中心。而且這并非是我今天在這里的一家之言,而是認知學家們多年來的研究成果。
輕視基礎教育的風氣
不幸的事實是,現(xiàn)代(英國)很多的教育理念是要么忽視知識的重要性、要么直接忽略知識傳授的環(huán)節(ji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教育從業(yè)者開始逐漸降低積累知識的地位:他們認為對于一些并無關聯(lián)的事實的死記硬背是對學生的一種折磨。學校的課程表便從此以后經歷數(shù)次刪改,開始重技能、輕知識。
從此以后,歷史學科對于背誦一段歷史事件的意義少了,研究和分析初級文獻多了;外語教學學語法、背單詞少了,理解和交流多了;至于數(shù)學學科,更多的是通過不斷地用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題來反過來讓孩子自己領悟九九乘法表和四大運算規(guī)律而非從一開始就記憶表格。
這個思維一直持續(xù)了半個多世紀,并且在不斷地強化著,它給這一代的英國孩子帶來了效果顯著的素質教育。對于我個人來說,最欣慰的一件事情是20xx年時重新修訂課程內容時,我們刪除了其中對于課程內容和名稱的任何提及,取而代之的只是“過程”、“概念”等模糊指代的詞匯,并且增加了“個人的學習和思考技能”,比如“自主學習”和“學會學習的技巧”。
作為英國教育部學校部長,我參觀了400多個學校、聽了上千堂課,還見識了無數(shù)這一思想指導下的教學范例。但是當我看到那些經典的教學內容——比如經久流傳的文學作品、科技史上的巨大成績、或者名垂青史的歷史事件大多被遺棄在一旁,而更多的`是在凸顯課程中對于“學習技巧”和“學習過程”的把握,心里多少還是有些失望的。
這幾年來,我們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英國學生在16歲時選修的學術科目數(shù)量開始下降,但是這些科目在很多私立學校以及很多外國學校之中都是必修項目。更令人擔心的是,那些GCSE的考試科目有些可以簡單到如果只看題目,你都看不出來它是在考察哪門課程的知識。
整頓教育,推進改革
上面我說的是我20xx年接管的時候,英國教育的普遍狀況。從那以后,我們的改革致力于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望,并且把學科知識重新放置于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地位。
這些年歷經考試改革,孩子們參與的考試也變得越來越學術、越來越精煉。比如說從9月份起,學生們的GCSE英語文學考試便包含了19世紀小說以及現(xiàn)代文學兩部分。學生們不再是拘泥于一個刻板的樣本,而是可以讀喬治·奧威爾,簡·奧斯丁,夏洛特·博朗第,而且是讀他們的正本原著作品,并非簡化版和章節(jié)節(jié)選。
新的GCSE歷史學科將會補充20世紀的世界歷史,以及在其中對于英國部分的深入理解,英國歷史還從愛德華國王一世一直了解到英國內戰(zhàn)和重建。
英國教育帶來新的希望
我們新的課程內容不僅立足當下,還著眼未來,因為學校課程表還必須不斷納入時下的科技創(chuàng)新。因此,我們還加入了計算機課程,其中重點培養(yǎng)編程語言、計算機化的思維方式等等。原來的計算機課程只是簡單的教孩子們如何使用基本程序,比如微軟的word文檔,現(xiàn)在孩子們已經開始學習如何自己編纂自己想要的程序了。
增加學術分量的改革如今已經初見成效,比如在高等數(shù)學的Alevel的考試,自從20xx年已經有了27%的選課增長,物理學增長了15%,化學增長了15%。
長久以來,大家都希望教育能夠為“當下教育年輕人”,其實這話的潛在意思就是在批評初級教育的日漸衰微。那么教育改革之后的年輕人將會比他們的父輩擁有更多的知識量。
教育學家、弗吉尼亞大學認知科學教授丹尼爾·威廉漢姆曾說,其實學校和公司雇主非常看好的“思維能力”,如問題解決能力、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等,其實都很大程度上和你一個人對于背景知識的把握能力成正相關。
可能有人會認為,“科學的思維能力”是一個很難以言表的技能,同時也很難跨領域運用。但是下面我想給大家舉一個反例:這是威廉漢姆教授舉的一個例子之一,一組8年級學生要完成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在電腦中想辦法使一個想象中的生物保持存活;第二個任務是需要尋找游泳池表面面積與其水溫下降速率的比例關系。
第一個任務,學生們解決的都很完美;但是第二個任務就分出高下了:學生對于物理公式掌握的越牢靠,完成的也就越好。
創(chuàng)新思維源于基礎知識
其實這也是老生常談了,歷史上那些偉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其背后都是基于對于背景知識的回顧的基礎上而產生的,并非真的是一瞬間靈感閃現(xiàn)。發(fā)明的本質,乃是舊的知識產生了新的用途,即已知事物的創(chuàng)新運用。
還有比如貝爾的第一個電話草圖是脫胎于人耳的構造和輪廓。這些例子足以證明,復雜的思維模式離不開對背景知識的把握。
但是請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是很支持在校園內合理運用計算機和網絡的,但是如果認為,你只要能谷歌到信息就不需要把一些知識儲存在大腦里,這種認知是大錯特錯了。道理很簡單:比如說你正在閱讀一篇有關核能的文章,但是不懂radiation這個詞是什么意思,于是去找維基百科,可是你還沒看下幾行,又遇到一個生詞叫particles,于是你繼續(xù)查particles的含義,然后又遇到一個生詞叫subatomic,它的解釋中可能還會含有更多的專有名詞,于是這就徹底沒完沒了、偏離初衷了。
我去過遠東國家和他們國家的政府官員以及教師交談,像中國、新加坡這些國家都是非常注重基礎知識的扎實功底。所以我真的很擔心,我們西方國家的學校會傾向于太過忽視學校教育。我經常聽到有人喜歡引用馬克吐溫的一句話:“我從來沒有讓我的學校生活干擾到我的教育。”或是愛因斯坦無意中的一句話:“教育,是一個人離開學校之后忘記學校里所學的知識后剩下的一切!睂τ谶@些觀點,我真的不敢茍同:一個好的教育乃是立身之本,它讓人成長為一個真正完整的人,而且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不難舉出自己在校期間改變了自己一生軌跡的師長吧!
教學的感悟9
摘 要:高中教育可以說是現(xiàn)代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高中數(shù)學教學是高中教育的重中之重。高中數(shù)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筆者在多年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做好高中數(shù)學教學其實是比較困難的,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工作過程中筆者也產生了一些感悟。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評職稱論文
高中教育可以說是現(xiàn)代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高中數(shù)學教學是高中教育的重中之重。高中數(shù)學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筆者在多年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做好高中數(shù)學教學其實是比較困難的,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工作過程中筆者也產生了一些感悟。
隨著新課改的不時推進和深化,新的教育理念順勢不得人心;新教材在運用過程中得到考證;教員的教育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在發(fā)作變化;課程資源得到進一步的拓寬和開發(fā)等.同時,我們在解讀新課標、觀摩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以及在平常的教學理論中,經常也能聽到、看到、遇到課改的一些問題,對其中的一些問題也存在著一些困惑,下面我就新課標的施行談談本人的幾點感悟.
(一)感悟之一:關于“情形的創(chuàng)設”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在理想的情形中和已有學問的根底上體驗和了解數(shù)學學問.”于是乎在這種課改潛能的感化下,越來越多的教員非常注重“情形的創(chuàng)設”,不論是習題課、概念課、應用題課還是理論活動課都有一個“情形的創(chuàng)設”,上課一開端常常呈現(xiàn)這樣一種教學流程:教員創(chuàng)設情形――引導學生考慮――探究學習新課……為此,不少教員都要絞盡腦汁、煞費苦心腸想方設法去創(chuàng)設一個“情形”.當然一個好的“情形”,有利于激起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能使學生主動地融入問題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主探究、協(xié)作交流的氣氛中,也可以化解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但是我們在充沛認識“情形”在教學中的作用的同時,要避免認識上的偏向,并非是一切的課的導入都必需有一個“情形的創(chuàng)設”.《數(shù)學課程規(guī)范》中強調的“要提供豐厚的理想背景”,這個理想背景既能夠來源于生活,也可來源于數(shù)學自身.數(shù)學教學應與理想生活相聯(lián)絡,絕不是一切的教學都必需從生活中找“原型”.
因而我們在“情形的創(chuàng)設”中,首先要留意:情形的內容和方式應依據(jù)課的內容和不同的學段來創(chuàng)設,切忌牽強附會,讓情形成為課堂的“擺設”或使情形牽強化、庸俗化.其次,“情形的創(chuàng)設”必需目的明白,切忌在情形中“兜圈子”“繞遠路”.
(二)感悟之二:關于“小組協(xié)作學習”
協(xié)作學習是新課程實驗中運用頻率極高的一個名詞,倡導協(xié)作學習簡直成了課堂教學變革的代名詞.但在理論中,我們發(fā)現(xiàn)協(xié)作學習方式的`施行存在著誤區(qū).
在大多數(shù)的教員觀念中,協(xié)作學習主要適合比擬簡單的學習任務的完成,因此課堂中呈現(xiàn)出來的協(xié)作學習常常只是同窗們“協(xié)作”找出教師布置的問題的答案在課本中的哪一頁然后派一個代表停止答復.這顯然是一個誤區(qū).由于這樣簡單的任務基本無須協(xié)作學習,協(xié)作學習方式更多的應該是在當學生個人遇到難以獨立處理的學習任務時應用,經過協(xié)作學習到達處理問題的目的.所以,“國外已有的研討以為,協(xié)作學習方式適合于較為復雜或較高層次的認知學習任務,適合于絕大多數(shù)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學習任務.另外,假如教學目的自身包含了人際交往質量與才能培育的話,那么,就更需求采用協(xié)作學習的方式,在協(xié)作中學會協(xié)作”.
在普通的協(xié)作學習中,學習好的學生不會等其他學生發(fā)言,而是首先把本人的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相當于走了方式.當教師問到學困生時,他們固然常常可以答對,但這并不是他們本人考慮得到的,結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一些教師說,新課程讓學生兩極分化嚴重,一局部也來自以上緣由.因而我們在小組協(xié)作時,一要把握好機遇,二要精心設計協(xié)作學習的內容,三要停止合理的分組,四要明白小組協(xié)作的目的.真正讓小組協(xié)作在新課程的課堂上發(fā)揮作用,而不是熱繁華鬧走過場.
(三)感悟之三:關于“課堂評價”
規(guī)范以為,對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問與技藝的了解和控制,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構成和開展,要多用鼓勵性評價,發(fā)揮評價的鼓勵作用.因而,在往常的一些公開課課堂上,每當學生答復完一個問題后,我們常能聽到“你真棒”“你真聰明”或者“你真了不起”的褒揚聲,然后全班學生“啪啪啪”的鼓掌聲,因而一節(jié)課上褒揚不時,掌聲此起彼伏,有的還能在額頭上得到一顆五角星,更有的還能得到教師準備的一份不測禮物!這種現(xiàn)象外表上看教員已關注了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的情感范疇,采用鼓舞性言語,鼓勵學生的學習,注重讓學生享用勝利的樂趣,進一步激起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味.而其實,過多外在的鼓舞并不利于培育學生內在、耐久的學習興味.假如教員的贊揚真實太多太濫,它將失去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慢慢褪去應有的喜悅,長期下去,必然帶來更多的迷失.因而,教學中,教員要把握好評價的尺度,不要過多過濫,當然也要肯定和鼓舞學生發(fā)明性的答復,要善待學生呈現(xiàn)的錯誤,一旦學生答復和解題結果與正確答案不符,應讓學生說出本人的考慮過程,然后再作評價.在一定的時分,關于學生的答復,我們不用匆忙地作出評價,既不要肯定,也不要否認,要擅長接納學生,樂意聽學生說,給學生提供一個平安調和的心理環(huán)境.只要這樣,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才干得到開展.
教學的感悟10
來到鹽城中學已經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了,在這一個月內,雖然不敢說自己兢兢業(yè)業(yè),但是至少自己是刻苦努力的了。把以前在大學中學的教育的理論現(xiàn)在搬到時實踐中來,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正是知道自己不足和困的地方了。發(fā)現(xiàn)不足只有努力彌補,進一步學習,學習之余便是反思,這樣才能有所突破。
在學哲學的時候學習了矛盾的理論,現(xiàn)在在教育中用矛盾的理論分析,有所小得,所以寫出來,不怕貽笑大方。
教學中也有矛盾,教學的矛盾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講,一個就是教的矛盾,一個是學的矛盾。教的矛盾實際上也是教師的矛盾,學的矛盾也多是學生的矛盾。
教師現(xiàn)在有的矛盾就是:
一、博與專的矛盾。
博大精深是一種完美的理想的境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兩者相互依靠也相互排斥著。對于一個體育教師來說,博就是了解各種相關的知識,如地理學、人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等等,專就是在專業(yè)領域內有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譬如說是民俗體育,民俗體育本來就是體育的一個部分,屬于體育的范疇,但是民俗屬于社會學的內容,一個體育教師想要透徹地了解民俗體育就必須對社會學有所了解,不同地域的民俗體育有不同的地方,又要求體育教師有相關的地理學的知識。就是有個專業(yè)內容,要求博的積累。這是博和專的統(tǒng)一。但是對于一個體育教師來說,專業(yè)出色,必然要經歷千錘百煉,花大量的時間訓練才能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而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無論博和專的知識都是無限的,這樣的一個矛盾就出來了。解決的方法只有教師個人勤學苦練,趕在時間的前面。
二、師道尊嚴和融入學生之間的矛盾。
師道尊嚴是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中特別重視的一個部分,所以又說天地君親師這樣的排序。在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里,還要不要提倡師道尊嚴?當然要,這是促進教學工作的一個良好的條件,當一個教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有惡劣威信感,學生會不由自主地模仿教師的行為和活動,這樣我們的教學目標就很容易實現(xiàn)。但是同是也提倡教師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去,只有融入到學生中去,才有惡劣對學生的了解,了解以后才可能會因材施教。師道尊嚴是在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實現(xiàn)的,但是矛盾就是過分融入學生的生活,可能就很容易失去師道尊嚴。尊嚴在一定的意義上講也是在一定的神秘感上產生的,除非是圣人,但是教師的職業(yè)是神圣的,不代表每個教師也是神圣的,教師是有血有肉的鮮活的人。解決這樣的問題的關鍵就是在一個度的問題上,如何把握這樣的一個度,就是要求教師在實踐中漸漸地摸索了。
三、師逸和師勤的問題。
我們知道有各種不一樣的風格的教師,有的教師的風格偏向逸型,這里的逸不是懶惰,而是對學生采取一種相對來說是讓學生感覺能夠比較自由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就是教師的控制少了。而令有種教師是師勤型的,這樣的教師勤勤懇懇地工作,一絲不茍,不會有絲毫的懈怠,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盡心盡力,這樣的教師的風格當然也提倡,那么什么樣的風格更適合學生,恐怕也要看學生的整體風格了。
四、人格力量和社會陋習的矛盾
往往教師很辛苦地教育學生,尤其是道德教育,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效果也很好,但是社會的一些非主流的思想的影響,使學生的概念發(fā)生了碰撞,這樣學生選擇了怎樣的一種概念教師卻很難有辦法控制,這就是教師的人格力量和社會的一方面陋習的矛盾。]
教的過程中存在矛盾,學過程中也有矛盾。
在學習的過程中的矛盾往往更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主課與非主課的矛盾
主課的學習一直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的組成成分,非主課的內容以調節(jié)的身份出現(xiàn),既然是調節(jié),自然不可以喧賓奪主,也不能完全沒有,這樣學生學習的選擇也成了一種矛盾,非主課,經常因為本來壓力比較小,而且相對競爭不是那么激烈而成為學生的興趣趨向。
二、多和寡的矛盾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之多,或失之寡,或失之易,或失之止。這樣中的多和寡就是一個矛盾。多,就是學習的內容多了點,多確實是件好事情,但是往往很多時候貪多嚼不爛,這樣就有可能要減少學習的量而提高學習的深度,同樣,少也是一種失,太少,思路則窄,不能收到左右逢源的效果。同時學生的興趣也決定了多和寡。相對體育教學來說,選擇籃球的學生非常多,因為興趣所在,也是專業(yè)的特質決定的,相對來說,選擇排球的學生就少了很多,這樣既是興趣決定了多寡的問題,同時也是易和止的問題,因為排球的技術要求相對比較高一點,對學生來說,不容易掌握,這樣才會停滯不前。
三、易與止的矛盾
同樣,易和止也是一種矛盾,有人把學習看得太容易,學習上就不肯用心深入鉆研;有的畏懼困難,一遇到疑難就停止不前。這樣的兩中矛盾要解決就要看學生的對學習的認識水平的問題,同時也在提醒教者注意,讓學生來學習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和尚未解決的問題,而不是超出他的能力范圍或者能力所不能達到的內容。就是舉上面的例子,學生喜歡籃球打得好的卻是并不多見,因為學生覺得籃球容易打,只要會把籃球扔到藍框中就算會打了,這樣,容易使學生不會深入鉆研,更不會積極主動用物理的力學的角度來分析和解決部分問題了。
教學的感悟11
上周我班新來一個小朋友,名字叫李俊。剛入班的幾天來,李俊情緒有些低落,帶有一些怯怯的樣子,但是大家熱情地歡迎這位新朋友的到來,他對大家的熱情有點“受寵若驚”,我希望他能夠很快地融入我們這個大集體。
但是,有一天中午,“老師,李俊哭了!”午睡時,孩子們向我匯報。我立刻來到了他身邊,發(fā)現(xiàn)他和衣而坐,左手傷心地抹著眼淚,滿臉的淚痕令人心疼。“李俊,你怎么了?”他看了我一眼,沒有吭聲,仍不停地抹著眼淚!暗降自趺戳,告訴老師,好嗎?”李俊還是不理我。“老師,他不會脫衣服!蔽一腥淮笪,心底泛起一陣歉意和酸楚。天氣冷了,孩子們穿得多了。脫衣服也困難了不少,這對于李俊來說,自然也是難上加難。而我居然沒有想到這一點,實在是太不應該了。我抱起了成或,輕輕為他擦干眼淚:“對不起,是老師不好,來,老師幫你脫衣服吧!崩羁∶銖娡饬,我安睡他后,我陷入了深深地內疚......
新來的`孩子對于幼兒園的一些生活規(guī)律還沒有完全掌握,教師應該仔細觀察,看看孩子自己能不獨立去做一些事情,孩子畢竟在家里都是父母“包辦”!
于是,在以后的每次生活習慣養(yǎng)成上,我先講一遍要求,然后我就手把手地教一遍,再讓孩子們練習幾遍,孩子們學習起來都得心應手了,都能獨立做一些事情了。
為了克服李俊的膽怯心理,培養(yǎng)孩子的勇敢精神。我在戶外活動的時候多了一些如爬高、跳躍、蒙眼前進等等之類的游戲,平時還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從故事里的人物身上學習勇敢精神。慢慢地,小李俊變得大膽了,能和小朋友們一起快樂地玩耍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只有大膽放手讓孩子去做事,讓孩子在生活中接受鍛煉,才會使孩子變得勇敢,變得堅強,成為一個富有勇敢精神的人。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心要細一點,再細一點,要想孩子所想,做孩子所做,一切以孩子的需要為出發(fā)點和歸宿,讓每個孩子都盡快融入快樂大家庭中;同時,要想方設法地幫助孩子走出膽怯的心里,學會獨立,讓每個孩子都做快樂的天使。
教學的感悟12
在初三緊張的備考復習的情況下,學校仍然非常重視市里組織的這次初三復習比賽課,一再強調我們備課組要高度重視,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引起語文老師對現(xiàn)今初三語文復習的思考,提高中考語文復習的效率。我在復習備考的過程中,也時時感到復習不充分,總擔心學生掌握不牢固,復習時間不夠用的困惑。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尋找更高效的復習策略,參加了這次復習課比賽。
議論文復習比較枯燥,知識點多,一課時能講的容量不能太多。如何設計合適的教學目標呢?從摸底測驗中,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這次考試中選擇題的得分率是比較高的,而第3題的得分就不容樂觀了。這正是我這節(jié)復習課可以重點突破的地方,也正是同學們可以提升的空間。把教學目標訂得小一點(只重點講好一個知識點),具體一些(爭取提高一分),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學生而言,都覺得比較有信心。這也是這次課我自我感覺上得比較好的原因。
復習課,以前的概念就是反復的練習、反復的評講,就是舊知識的再一次炒冷飯的過程。通過這一次的比賽準備,才覺得復習課其實也是一節(jié)新的課,要根據(jù)學生情況精心去設計的課。學生已懂的知識無需多講,學生很難懂或者暫時難以弄懂的知識也少講。重點應該講學生現(xiàn)在不懂,經過老師的講解、學生的體會容易掌握的'知識點。這次議論文的第3題,俗稱開放題或者主觀題,大部分學生還不是很了解該題的答題方法和技巧。因此我覺得根據(jù)學情去確定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為了讓這節(jié)課上得有意思些,我根據(jù)當今比較流行的電視活動,精心設計了比較有亮點的環(huán)節(jié):“MVP頒獎”“我是大評委”“變形記:中考,我來命題”“做題吧兄弟”。這就像電視上說的一個交通協(xié)管員,用當今大家非常熟悉的網絡語言去勸解交通違規(guī)的人,成功率很高。其實說白了,“MVP頒獎”就是表揚做得好的學生,“我是大評委”就是讓學生給答案打分,“做題吧兄弟”就是文段練習,“變形記”就是讓學生當出題人。因為變成了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比較高。而“變形記:中考,我來命題”這一活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從命題者的高度去揣摩命題者的想法,從文本的選擇和開放題設計的初衷去推測命題者的命題,這有點象反向思維,有助于學生去理解命題者的想法而能夠更好地答題。學生們的反應也讓我很感意外,他們感覺就像是個真正的命題者,說文本的選擇會選擇立意明確、新穎、深刻、影響深的文章,站得很高看得很遠。
議論文的答題,無論是選擇題還是簡答題、主觀題等,要想答題準確,很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真正地讀懂文章。如果沒有讀懂文章,而空談一些解題的方法和答題要點,都是緣木求魚。而要讀懂一篇議論文就要平時養(yǎng)成一段一段認真理解、分析,適當?shù)刈鲂┤ψ⒌暮昧晳T。這在一節(jié)課里是很難達到的,需要在平時的議論文的訓練中持之以恒地訓練方能有效。
教學的感悟13
第一教學內容的反思,教學反思感悟。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么,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并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發(fā)生。通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
第二得的反思。我們反思并不全是反思錯的,有成功的經驗。只有認真的及時的總結每個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用高層次和水平來思考我們才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表現(xiàn)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對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以及在課堂中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機智等等。
第三教學方式的反思。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中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huán)境條件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么樣才能創(chuàng)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查,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布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fā),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怎樣構建等,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感悟》。
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的過程。也是教師直接探究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全面發(fā)展的過程。
每個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只有用高層次和水平來思考,我們才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教學。探索教研之路,提高教學質量,總結和積累教學經驗,教訓,創(chuàng)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因此,在行動與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是每一個教師應該不斷為之努力的方向。
而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而課后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好的課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偠灾覀兊慕虒W要在不斷的反思中,力求更大的進步。
教學的感悟14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一項最主要的工作。課堂教學離不開評價,評價是與教學過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過程,它是教與學主要的、本質的、綜合的一個組成部分,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以下是我對課堂教學評價的點滴感悟
一、發(fā)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既不是課堂的支配者,但也不能失去對課堂的控制。運用評價語言的導向作用,可以巧妙地組織課堂。比如,“×××說得可真完整!”其他同學就知道,下面再回答問題要像×××同學那樣說完整。再如,教師不經意地說一句:“第×小組行動得可真快!”其他小組聽到后就知道要抓緊時間了。教師在發(fā)揮組織作用的同時,又沒有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是一個管理者,既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又使課堂活而不亂。
二、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要 真心 實意地評價學生,讓學生感到教師的評價是珍貴的,而不是“例行公事”;要用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語言去評價學生,而不是模式化的套話。好的評價語言能在無形之中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比如,“你說到老師心里去了,老師就想要這個方法呢!”“你真厲害!高年級的知識你都知道!”“雖然你這道題做錯了,但是不要泄氣,你在老師的心里還是很棒的!”教師激勵性的評價語喚起了學生激動、振奮、羨慕等多種積極的`情感,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三、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 因此在課堂上,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評價中來,成為學習活動的有機部分。通過學生之間的互評、自評和教師的導評,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
其實,課堂教學中的學習評價是目標多元、主體多元、方法多樣的。如果我們能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不僅有成就學生的發(fā)展,也能成就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我們要不斷積極研究、優(yōu)化評價內容和方法,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
教學的感悟15
前幾天,我們完成了第一單元的學習,回想這兩星期的課堂,曾迷茫,曾痛快,曾恐慌,也曾思考.在整理思緒之時,課堂處理的大環(huán)節(jié)依然歷歷在目,而記憶中最系統(tǒng)最清晰的當屬第四課的教學。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準備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消滅它,上課環(huán)節(jié)我思路清晰.
一. 導入新課。采用的是單元回顧的方式。領著孩子們把第一單元學過的課文主要內容一一回顧,然后我們發(fā)現(xiàn),前三課說的都是孩子們從玩中得到的快樂,而第四課有點特別,說的是槐鄉(xiāng)的孩子從勞動中體驗到的快樂,這對于預習過課文的同學們來說,稍一點撥就脫口而出了,非常順利,而我隨機在黑板上寫下的勞動快樂四個字就成了這節(jié)課屢屢談起的核心字眼。用這種方式導入新課,既對前面所學課文進行回顧,又一不小心抓住了課文的中心,后面看來真是不失為一種無意為之的小成功。
二.而后我告訴學生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大家要用自己已經積累的語文能力讀懂課文,而老師呆會要做的就是傾聽大家的讀書交流。大家興致一下高了起來,看得出來這句話表明了我充分相信他們,他們中有的開始坐正身子,眼神了透出對新課文的渴望。為了節(jié)省時間,也避免集體混亂,我?guī)е鴮W生一步步深入課文。從字詞開始,雖然它在本單元地位不高,略讀,但課文并不容易讀,生字多,還有不易理解的詞語,句子也是文鄒鄒的。我說詞,學生畫,比的是誰聽得清,反應得快,其實真正反映的應該是誰對課文最熟,預習做得最充分。畫詞是學生們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當老師的也非常享受,將悄悄地教室,誰也不言語,只是在那靜靜地將目光在字里行間探尋,真正的高度集中注意力。我們邊畫還邊解釋一些其中的生僻詞,比如“耷拉、覓食、滿載而歸、月落柳梢”有的放在句子中理解,有的說完意思再現(xiàn)學現(xiàn)用,說上一句話,輕輕松松,自由自在。將畫的詞語按順序通讀一遍算是學詞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了,就這樣學詞不免是要讓人覺得不扎實,但到了三年級,大部分的孩子已經對漢字敏感,容易記住,而記不住地也只能到課文中去混混眼熟,不能一味拖了。
三.突破了詞語關,接下來就是讀書了。先自由讀,根據(jù)自己的.實力和習慣把握節(jié)奏,難讀的句子也自己掂量著多讀幾回,至少要讀通了。然后是我讀,讓他們輕松一下,也讓他們有更高的朗讀目標,F(xiàn)在看來,無論什么時候,孩子們都是喜歡聽老師讀課文的,在我的課堂上,無一例外過,只是我做得不夠,并沒有做到課課范讀,以后要彌補這點。三讀,學生小組內讀。邊讀邊思考,你覺得槐鄉(xiāng)的孩子可愛嗎?為什么?這是就本課提出的唯一一個大問題,突破了它,對這篇略讀課文的了解也就夠了。不要挖得太深,要再深,看他們各自的本事去。
四.交流討論,學生總能想到你想不到的,有時候還真措手不及。先是很多孩子都體會到了,槐鄉(xiāng)的孩子之所以可愛是因為他們勤勞,懂事,撿槐米賺錢交學費。后面的理解必須要讀到書本文字后面去,大家又點猶豫,不大有十足的把握。突然一個孩子舉手說:“他們平時摘槐米影響學習了怎么辦?”這是我不曾料到的突發(fā)情況,但還好,自認為化解得還不錯,“是。∪绻巧蠈W期間去摘槐米,這樣難免會影響學習,所以最好是什么時候去?”“放假了去。”“對,課文中寫的是八月的暑假!比缓笪?guī)е鴮W生讀描寫暑假熱的句子,體會到早出晚歸,在烈日炎炎下?lián)旎泵椎男量。為后面的“苦中作樂”打好基礎。接著又有一個孩子站起來,他要表達的觀點是,既然是從早到晚都在外面,那他們的暑假作業(yè)怎么完成?夠刁鉆的!我這樣說了句,“說得不錯,但大家想想,這些靠自己勞動賺錢的孩子,他們的暑假作業(yè)有可能不完成嗎?”于是大家吵鬧開了,后來一致認為馮爽不必操心這個,因為他們知道錢的來之不易,不會不珍惜學習機會的。這兩個問題在我備課之外,天外來客一般降落我的課堂,還好有驚無險,巧妙解決。然后我們討論最后一個衍生出來的問題,撿槐米雖辛苦但大家卻很快樂,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我們一個勁地從文中找句子,隨機訓練朗讀,時間把握地也正好。
五.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勞動帶給我們的快樂。就三年級開始打掃教室衛(wèi)生一事來說。
【教學的感悟】相關文章:
教學的感悟05-19
教學的感悟06-26
個人教學感悟05-18
課內比教學感悟09-26
教學心得感悟11-02
教學反思與感悟11-02
數(shù)學教學感悟05-18
【熱】教學的感悟11-01
體育教學感悟12-02
《畫風》教學感悟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