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精選21篇)
在平日的生活或工作學習中,我們常常會對某些事或人產生不一樣的想法,這個時候,就可以把這些感悟都寫下來。那么,感悟的文章一般都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1
在書的第一輯,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
開頭就寫了,師者,范也。教師自身就是一門課程,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后裔,會傳承教師的某些精神基因。若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發(fā)展,教師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范。
一個美好的教師,要形象上的悅目、氣質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老師,要過好自己的生活,生活需要有品,而不是活著,把生活過成詩和遠方。工作之時,執(zhí)一顆進取心,一心走路,看路看標看方向;工作之余,執(zhí)一顆悠然心,優(yōu)雅抬頭,看云看月看星空。一個有品的人,才是在生活,而不是在生存,從而不管在哪里、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都能保持一種美好的愿望,在勞作之余過一種富足的精神生活?吹竭@些會有些觸動,在想現(xiàn)在自己是在生活呢?還是在生存呢?從現(xiàn)在開始要努力的生活。
最美的教育,莫過于師生相互啟迪,彼此成全。能維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才是好的教育,要維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應先了解孩子,應順從孩子的天性,應用真誠和智慧去開啟孩子的心門,任何時候都不能以破壞師生關系為代價來解決問題,里面以例子講了同一個問題事件,不同處理方法的版本,如講了個例子,班上有一兩反應快、表現(xiàn)欲強的孩子,總是急著回答,他們這樣做,缺少了自己的深度思考,又妨礙別人,解決方案有,版本一:厲聲制止,學生安分,課堂變得有序;版本二:語重心長地進行提醒、勸告,該生也漸漸“安分”下來,課堂變得有序;版本三:告訴他,紅地毯上,都是最大的腕兒才壓軸出場,此后,這個孩子開始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同時補充自己的思考,做“最后壓軸出場的腕兒”,課堂變得有序。三個版本,表面上看似都解決了問題,但顯然第三個版本才是真正成全了孩子。引導他成為更好的自己?吹竭@些教育的觀念、方式、方法,這些對于我來說在家庭教育中,親子關系上,都可以套用,要了解孩子、理解孩子,順從孩子的'天性,給予恰當?shù)囊I和點撥,必要時施以援手,適時進入,而后又及時而得體地退出,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教育之法,本于天性,本于天性,不是任由天性,而是了解天性,尊重天性,順著天性,守護天性,順性挖潛,引導孩子向上、向光地生長。
本于天性,是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身上存在的弱點和缺點,愿意放慢腳步,在等待中期待,平和而包容。里面的教育方法,道理也是值得我去深思的,用于自己的家庭教育當中。
最后,套用序言里的話,若能重返少年,仍愿意端坐在鄭英老師的課堂里,當一回她的學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有幸能遇到這么好的老師。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2
農人耕田,力求土地柔軟,柔軟的土地才能帶來豐收的希望;師者教育,亦需柔軟的內心,柔軟的心地才能培養(yǎng)出溫暖、良善與光明。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在斑駁的時間光影里,回味或深或淺的記憶。
兒時,常隨父母下地勞作。印象最深的除了父母勞作時疲憊不堪的身影外,就是他們在勞作中樸實的言語。
每年秋收后,家里的田地總會進行一番“革新”:一方硬實的田地總會在父母的犁、耙、平、整下,變得松軟而簇新。這時我總會赤了腳,在軟綿綿的土地里撒歡。身后是一串深深淺淺的腳印。母親總是嗔怪道:“踩實了不長莊稼!”。父親也常常說:耙好的田地莊稼好。
于是從此明白,柔軟的事物最能給人帶來舒適,也更有韌勁,像水——為其柔軟才有了滴水穿石;為其柔軟才有了積水成淵;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彼寥,上化而為云,下滋養(yǎng)萬物,服帖于地面,聚集于低洼。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默默無聞不與萬物爭輝。
教育似水,接納百川有容乃大。
善于接納學生的一切,是教育之本。上周周末收到畢業(yè)學生小恩媽媽發(fā)來的短信,眼眶在碰觸到短信的剎那間濕潤。短信內容是兩張可愛的卡通畫和孩子的幾句祝福,小恩媽媽發(fā)來特別強調:孩子說一定要轉給您。
與孩子們相處的一幕幕從記憶深處緩緩流出:小恩是班級里內秀且文靜的一個孩子,尤其善于畫各種卡通畫,是班級許多同學學習的榜樣。似乎是青春的叛逆作怪,這個一向內斂的孩子在初三那年突然間變得大膽而“不守規(guī)矩”。于是,我請來了家長,于是開始了一系列的“教育”。這似乎都未能打動孩子的內心。
換種方式吧,我對自己說。于是試著走進小恩的內心,了解她的.想法,與她傾心相訴,慢慢地,小恩打開心底的防線,與我交流。我理解了她的想法,知道了孩子“不守規(guī)矩”背后的原因,于是不再糾結,讓孩子自己處理,這是一種基本的信任,也是我的一種接納。
換一種方式,我有了收獲:我能理解小恩的一切“與眾不同”,她亦能敢于向我吐露真心。
教育于我,是讓心柔軟似水,善于接納。似農人耕田,師者也要“耕”心。
教育似水,明凈之境創(chuàng)設高雅。
教育向美而生,一切詩意的所在應該是教室。環(huán)境,有一種力量,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或者改變一個人。
美的環(huán)境,一定是以干凈為底子,干凈,永遠是美的第一要素。
每年的班級文化的建設,我們都是以“美”為始。從桌椅的擺放整齊有序,到班級角落的點點書香,我們都精心設計,并持之以恒堅持下去。
每天清晨,走進教室,看著整齊的桌椅,擺放有序的工具,感覺連空氣都清新許多。確實,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誰還會亂扔垃圾,亂說臟話呢?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對于一個人影響是熏洗,是濡染。
干凈的環(huán)境是基底,豐富的文化是本質。從入校時的“個人成長小檔案”到“最美男生最美女生”的競選活動,從“一對一的傳幫帶”到“小組的組成與競爭”;從“感恩父母的系列活動”到每周“主題班會”的策劃與展示,從“每日一言”的分享到“整本書”的推薦。這些源于我們的班級理念:善良感恩,陽光積極,溫暖有愛,向善向美。
教室不只是一個空間,還應是一個詩意的所在,它充滿美感與質感,更賦予形象與理念。
教育,向美而生。師者用心耕耘,收獲環(huán)境的高雅,收獲內心的良善!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3
很有幸聽了名師鄭英的講座,聽她娓娓道來,字里行間都體現(xiàn)了她對教育的執(zhí)著和熱情,打心底被她的教育智慧折服。于是講座結束之后立即拜讀了《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延續(xù)自己對大師膜拜和虔誠向大師“取經”之路。書中,鄭老師為廣大教育人呈現(xiàn)了一個個“教育,可以如此生動、有趣”的鮮活而深刻的案例,無不激勵著廣大教育人:向美,從修好這顆心開始,在細微處落地發(fā)芽,在自我革新中生長。感觸頗深是以下幾點:
一、注重自身修養(yǎng)和儀表
教師的特殊在于對學生有種長久而不著痕跡的熏陶和感染。而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后裔,教師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鄭老師認為要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成長,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范。一直把“形象上的悅目”“氣質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她努力的目標。每天清晨換上一身知性套裝,淺淺淡妝出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班會課上會和孩子們一起聊服飾美、儀態(tài)美;設計手抄報、班級陣地時,會跟孩子一起聊審美元素、色彩搭配、版面設計,而不僅僅是簡單評價。在許多細碎的教育生活中,也經常用儀式來表達內心的莊重和虔敬。經常會在學生活動時拍下精彩感人瞬間,在活動后詩意地再現(xiàn)重溫,點亮學生心中的那盞燈;復習階段會在孩子的作業(yè)上畫上大大的愛心,讓孩子在上面鄭重寫下自己努力過程中的優(yōu)勢品格,點燃孩子的熱情;會用和孩子一起約定他們喜歡的鼓勵方式,把獎勵變成更有意義的尊重與愛的表達;當她被感動時,我會真誠地向學生表達我的贊嘆和敬佩等等,這樣把生活的庸常、細碎,注入有儀式感的教育情懷,原本平淡的日子也會變得光彩熠熠。懷一半詩心,懷一半匠心,過著有品的生活,過著有趣的生活,過著有情的生活。
二、合理和科學的布置教室
鄭英老師把教室布置成名符其實的有詩意的地方,他認為向美而生就是從看得見的美開始的。凈化、美化、綠化、書香化是我對教室的布置要求。她的教室不大,所有的裝飾或展示品都應該有一定的教育價值。每換到一個新教室,她都會和孩子們一起重新規(guī)劃布置教室。首先會帶領孩子清除教室所有無意義的物品和裝飾。然后會和學生一起規(guī)劃教室的各個文化區(qū)角:公告角、圖書角、勞動角、文化陣地角等。接下來會和學生一起清理衛(wèi)生死角,巧妙修補遮蓋無法修補的角落。經過一番折騰,賞心悅目具有教育情懷的教室打造完畢。她的`目的希望孩子走進整潔有儀式感的教室時,會不自覺做出跟環(huán)境相匹配的行為,從而把整潔有序的習慣,轉化為自覺的行為美感。通過這樣在實踐中體驗做事的條理和方法,同樣會遷移到學習中,促進學生成長。
“樹從根上起,水自源頭來”教育本就是一條隨著時間逐漸延伸的路,每個人都可以是起點,但沒有人會成為終點,唯有把自己的心安在當下,安在身處的教育環(huán)境,在壓力與前進中找回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初心,走出一條專屬自己的教育路。從鄭英老師的書中我們感受到了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那份美妙的師生情。教育就是遵循孩子的天性,守護他們的天性,要追求完美,也要包容不完美。有幸讀到這本書,感謝鄭英老師,感謝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觸震撼,如此愉悅,如此獨特,如此有力量!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4
與名家對話、與大師對話、與自己對話,鍛造自己的教學風格,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生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讀別人的書,想自己的事”,這是我讀書的目的。
最近,我有幸與鄭英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相遇,書中的教育觀點如一股股清流潤澤我心。細細讀來,既興奮于自己曾一直追求的美的教育,與名師共鳴,又激動于鄭英老師把班主任工作描述得如此生動美妙,讓自己更加心生向往。
教育在于發(fā)現(xiàn)
在教育的國度里,發(fā)現(xiàn),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每一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閃光點,等待我們一一地去發(fā)現(xiàn),去挖掘。書中鄭英老師介紹自己遭遇到惹事生非的“紅孩子”,一開始讓她痛苦萬分,甚至為了早點擺脫噩夢還動員他轉學,到最后終于喚起一顆柔軟心。其實,鄭老師就是給予他時間的等待,善于捕捉他的優(yōu)點,并逐步地放大,適時地加以表揚。每一個問題生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他們都需要我們反復抓,抓反復,我們要始終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綻放之時,最重要的是找到那個“點”。教育的意義在于發(fā)現(xiàn),教育者應力求去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的“源動力”所在。我想,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美就在我們身邊,教育中的每一次“山重水復疑無路”,都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鋪墊。
教育在于喚醒
教育是一項愛的事業(yè),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學生發(fā)自內心的關愛,能夠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能夠喚醒孩子內在的力量,幫助他變得強大,這是一個教師最大的善。書中鄭英老師介紹自己如何幫助一位“低起點”的'孩子確立向上向善的信念。“我也是別人的環(huán)境”“我也是一塊發(fā)光體”“我有能力改變”“我很重要”,這些點點滴滴的話語讓我們感受到了鄭老師對孩子的關愛,也幫助濤濤一步一步地找到了久違的自信。教育在于喚醒,更在于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與尊重。關愛在于一句贊美的話語,在于一個賞識的眼神,在于一次平等的交流,在于一個溫暖的擁抱,在于一次真誠的握手……我想,這點點滴滴的關愛既陪伴著孩子們的成長,也讓我們在這陪伴中感受著歲月之美。
教育在于堅持
有人說,一個人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有了堅持才會看到希望。我想,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貴在堅持。堅持可以讓我們變得跟別人不一樣,如果我們能把一件事堅持做下去,便是成功。鄭英老師連續(xù)七年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班上的科任老師生病或懷孕,她就去做替補,結果贊譽爆棚。每天處理完班級繁雜的事情和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后,她還堅持寫作,至今已出版?zhèn)人專著三本,這是何等的毅力,實在讓人佩服。堅持不光是對教學專業(yè)成長路上的孜孜不倦的追求,還有對教育事業(yè)的憧憬與情懷。面對著每天單調乏味的重復性的工作,鄭老師沒有絲毫的懈怠,反而更加堅定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堅信著教育是向美而生的。
教育在于引領
教育的最好方式是引領,引領,意為帶領、引導。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還在人格塑造、思想引領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生學習的知識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遺忘,但我們給予他們的思想?yún)s可以深遠至未來。教師要努力做精神富有,品位高雅的人。因為,教師思想的高度不但決定了自己的人生高度,更會影響到學生的精神世界,唯有教師自身思想豐富,他的學生才有可能思想豐盈。一個思想豐富的教師,本身就是一本行走的教材,對知識有自己獨到的解讀,對世界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對育人有自己堅定的信念,使自己的思想熠熠生輝的同時,也努力讓自己的學生們站在了思想的最高處。
我想,一個人無論干什么,首先要有一顆熱愛之心。教育中,我們要學會用儀式感擦亮一些重要的時刻,使之在歲月深處始終閃著微光,帶給我們一生溫暖的回憶。讓我們懷一半詩心和一半匠心,用詩心指引,用匠心行走,從早上到黃昏,從年少到花甲,從熱愛變成喜愛。我愿意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5
有幸聽了名師鄭英的講座,聽她娓娓道來,字里行間都體現(xiàn)了她對教育的執(zhí)著和熱情,打心底被她的教育智慧折服。聽了鄭老師的講座,既非常感動,又有很多的啟迪。
鄭老師為廣大教育人呈現(xiàn)了一個個“教育,可以如此生動、有趣”的鮮活而深刻的案例,激勵著廣大教育人:向美,從修好這顆心開始,在細微處落地發(fā)芽,在自我革新中生長。感觸頗深是以下幾點:
一、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
品讀畢業(yè)學生寫給鄭老師的“鄭英之治”,聽著鄭老師新學期開學寫給孩子們的《郊游》,將班里所有學生的名字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篇記敘文。深刻的感受到鄭老師是一位充滿智慧、熱愛生活、熱愛學生的.人。
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形勝。注重自身修養(yǎng)和儀表,既要樸素端莊,又要大方得體。
第二重境界:氣質。教師氣質要有煙火氣,一個真正美好的老師,既要有詩和遠方,也要有生活氣息。
第三重境界:格勝。做教育的行者、學者、智者、仁者。
二、教師,要懂得成人之“美”
教育,是培養(yǎng)一個個富有生命氣息的、有趣的、有品位的人。要讓學生有趣,教師也要做一個有趣的人,從鄭老師的激勵機制,畫明信片等行為可以看出鄭老師是一個感悟生活趣味的人。從鄭老師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這種對生活的美的追求,無關年紀、無關學識、無關金錢,只關乎對人、對己、對學生、對教育的深愛。真正的教育,離不開生活之美,因為我們教師自己就是一門課程,我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會影響孩子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過好自己的生活,會為教育注入新鮮美好的元素,從某種意義上說,會以拐彎的方式為教育人生做新的箋注和眉批。所以說,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三、最美的教育,在于各種關系相處和諧,彼此成全
正如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最終要促進學生成長一樣,鄭英認為,教育也是一項關于美的事業(yè),教育的過程就是師生一起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教師自身過美好生活,也要引領學生過上美好生活。這是鄭老師與生活的彼此成全。
“對于教育,師法自然,才能一切皆然”,有了這樣的認識,鄭英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自然就堅持學生立場。她遵循學生愛玩的天性、愛美的天性、不喜歡被說教的天性、渴望被尊重的天性、渴望被關注的天性,采用針對性的方式方法,成全學生的天性,贏得了學生的心,成為學生心中的“自己人”。這樣,為了實現(xiàn)班級的共同目標,大家都不遺余力,努力使班級成為一個有共同價值追求的真正的共同體。這是鄭老師和班級管理的和諧相處。
她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力、創(chuàng)造力、匠心等,讓學生成為一個有品的人。她認為,有品,是對美的深度認識,用審美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tài)度,發(fā)現(xiàn)世界的美,或是創(chuàng)造出新的美。這是鄭老師和學生的彼此成全。
享受教育之美,不僅是教師之幸,更是學生之幸,教育之幸。這是理想的教育,也是我們教育的理想。讓我們一起追尋這樣的理想,向美而生,享受這樣的教育。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6
近期學校組織了全校教師閱讀“教育,向美而生”,閱讀后也真實體會到教育理念、方法、策略給教育效果帶來的差異。特別是鄭英老師提到的“教師的意義在于以詩心和匠心成就教育的美,同時成就于教育的美。”對我啟發(fā)很大,作為教師要陽光快樂的工作、健康充實的生活,同時引導學生陽光快樂的學習、健康充實的成長。
這本書讓我明白教育的美是自然而然的,正如春雨般“隨風潛入心,潤吾細無聲”。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將讀書體會與班主任實際相結合,談一下平常是如何借鑒鄭英老師的思想、理念管理班級的。
要培育有思想的人,通過班會課,我經常給學生播放與當前社會契合度與熱點比較高的勵志視頻,比如“最強大腦、一站到底、非你莫屬、成語大賽、詩詞大賽”等等。今年6月24日高考成績發(fā)布時我給學生講,今天一定有許多歡笑許多淚,并且淚水要比歡笑多,大家想想這是為什么。并再次讓學生回看了2017年詩詞大賽冠軍上海復旦中學的武亦姝的精彩視頻。武亦姝的志向是考入清華大學,當年奪得冠軍后武亦姝便謝絕一切采訪,專心致志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高考她以613分(總分660分)被清華大學以“古今貫通、中西融匯、文理滲透”為宗旨的清華實驗班新雅書院錄取。由此激勵學生要想成功先要有遠大志向,然后還要通過個人不懈的努力與追求,拼個青春無悔。
教育之法本于天性。高一分層教學后,各班同學重新組合到一起,很多學生對原班級滿是美好的回憶與留戀,而對于新班級的一切都帶有挑剔的眼光。如何將他們盡快融合到一起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所以在開班會時,我讓學生將教室里講臺前拉出一片空地,擺上八個凳子,然后找一個宿舍學生,指導他們坐好,然后沿一個方向依次躺到另一個同學腿上。這時問他們,若將凳子抽掉,他們會怎樣?得到的答案是倒地。通過幾組同學的嘗試,最后支撐不倒時間比較長的接近三分鐘。并找參與的'同學談體會、談感受。通過活動既能使同學盡快融合,又能讓他們意識到團結的重要性,并進一步的體會到有些事情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教育也可以有童話般的浪漫。有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部分同學對于上大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認為上不上大學對人生的成長影響不大。在某次開班會時,我請所有同學閉上眼睛,利用三分鐘的時間,想象出一個必須是以前沒有聽過、看過、見過的全新的事物。結果同學們越使勁想大腦里越是一片空白。這次想象體驗,讓學生意識到個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個人的學識、經歷、環(huán)境息息相關,沒有憑空而來的好創(chuàng)新與好主意。
用儀式感擦亮一些重要的時刻。做更好的自己、成就完美人生不僅是一句口號,更多的是成為學生生活、學習的一個指導,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不斷進步,成就自己最好的夢想。以這個思想為指導,班內按時進行每周一期“感動班級人物”的評選,在班會上要進行致頒獎詞、領獎、發(fā)表獲獎感言,并將其照片、事跡、頒獎詞撰寫人、獲獎感言張貼在教室外宣傳欄內公開表彰。通過有儀式感的表彰過程,讓表現(xiàn)好的同學得到應有的尊重,對未獲獎的同學也是一種激勵,讓班級多些正能量,并在學習與生活中充滿活力與激情。
讓教室成為一個詩意的所在。按照學校對教室文化“指向高考、指向學業(yè)、指向育人”的要求。我班教室內外做了醒目的班級文化主題標語展示,比如“做更好的自己、成就完美的人生”、“靜下了筑我實力、拼上去亮我風彩”、“陽光快樂的學習、健康充實的成長”、“摒棄僥幸之念,必取百煉成鋼;厚積分秒之功,始得一鳴驚人”等。并通過教室外的宣傳欄與榮譽室對活動、學習等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進行及時的宣傳、表彰;仡欉@兩年,也可以發(fā)現(xiàn)校園內外正悄無聲息的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校園景致越來越美了,校園文化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亮點,生活在校園內的學生們的心情也越來越好了,笑臉多了,見面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聲老師好,讓人感覺無限愜意。
最美的教育,莫過于師生相互啟迪,彼此成全,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最好的教育就是適合學生的教育,能讓學生成長、受益的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信服的方法,最好的交流就是笑臉相迎、笑著喊你的名字、心與心的溝通。我相信隨著學!办o以修身、志以成學”教育理念進一步的落實,校院內的笑臉會越來越多,師生的心情會越來越好,學校育人的幸福花朵會遍地開放。待到山花爛漫時,咱在叢中笑。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7
鄭英老師說:“教育,是一項向美而生的事業(yè)!薄敖處,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编嵱⒗蠋熎淙耍词恰懊篮谩钡拇~。在這次講座中,她飽腹詩書的氣質、舉手投足的優(yōu)雅、笑容可掬的態(tài)度。都鮮活地向我們詮釋著“美好”。
看了《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之后,第一感受就是,鄭英老師一定是個內心柔軟的女人,她把工作和生活過成了詩和遠方。她每周都會定一束鮮花精心侍弄;每次出門著裝都保持清新整潔;每次看書都要將手洗凈。這些事情在一般人眼里或許要多花費很多時間,但也正因為需要花時間,才更能體現(xiàn)出對生活的深情。
其實我在學校里接觸過很多老師,覺得他們身上都有這種對生活的深情。比如胡鐵城校長,前不久在我裹著羽絨服去上早讀的路上,看見他穿著運動短袖在跑步;還有胡自強部長、邱勇兵和湯軍老師,他們經常結伴打乒乓球、去郊外騎行;還有汪正文老師,每個月都堅持跑步;還有當時被戲稱是“祁門陶淵明”的'汪文峰老師,辦公室里的花花草草養(yǎng)的生機勃勃;還有現(xiàn)在辦公室的“多肉達人”楊軍師老師。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這種對生活的美的追求,無關年紀、無關學識、無關金錢,只關乎對人、對己、對物的深愛。
真正的教育,不離生活之美,因為我們自己就是一門課程,我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會影響孩子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過好自己的生活,會為教育注入新鮮美好的元素,從某種意義上說,會以拐彎的方式為教育人生做新的箋注和眉批。
所以說,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再者,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還應當是一個詩人。
馬卡連柯說:“教育是像詩一樣美好的科學,尤其是教育新人的過程中更如同詩歌創(chuàng)作一樣,其間充滿著艱難困苦的探索,同時也極富浪漫傳奇的色彩。”師者,當懷一顆詩心,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如此。我們不是文章、修辭、語言、考試的分析家,也不是教材和教參的操縱者。一個語文老師,應該有遠比“語文”更寬闊的視野,即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師者,當以一顆詩心領悟美,再引導學生感同身受。
昨天上公開課《夜歸鹿門歌》的時候,我就發(fā)現(xiàn)擁有一顆詩心真的很重要,我們講緣景明情,如果沒有一顆詩心,又怎么去領會那些意象,置身那樣的詩境,與詩人達到共情呢?
所以,我期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美好的人,熱愛生活,富有詩意,追慕美好,向美而行。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8
很有幸拜讀了浙江優(yōu)秀青年教師鄭英《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書中,鄭老師為廣大教育人呈現(xiàn)了一個個“教育,可以如此生動、有趣”的鮮活而深刻的案例,無不激勵著廣大教育人:向美,從修好這顆心開始,在細微處落地發(fā)芽,在自我革新中生長。
教師的特殊在于對學生有種長久而不著痕跡的熏陶和感染。而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后裔,教師精神世界的豐富程度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鄭老師認為要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成長,自己先要成為一個美好的典范,一直把“形象上的悅目”“氣質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她努力的目標。每天清晨換上一身知性套裝,淺淺淡妝出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班會課上會和孩子們一起聊服飾美、儀態(tài)美;經常會在學生活動時拍下精彩感人瞬間,在活動后詩意地再現(xiàn)重溫,點亮學生心中的那盞燈;復習階段會在孩子的作業(yè)上畫上大大的愛心……讀到這一幕幕,我的內心受到很大的觸動,尤其是讀到第一輯第4篇,更是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一、過有品的生活——生活需要有品,而不只是活著。
鄭英老師說:生活本身是中性的'色調和味道,要靠自己調,倘若能用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具體時刻,日子就會變得與眾不同,所謂有品,就是賦予平凡以審美格調,不茍且,不敷衍,不將就。
是!以后居所每次都要自己打理,纖塵不染。更需要和家人一起進行,我洗衣他拖地,我做飯他洗碗。不請鐘點工,不是為了省錢,而是因為這是我的家,我愛這個家。因為愛,所以付出;因為付出,所以更愛。對事、對物、對人都一樣。
要多讀點書,有質感的書,讀多了言行舉止間便會有別樣的神韻,只需一點小閑暇就能讓日子變得有深味。我們應該把生活過成千般風情,不是矯情,而是深愛和深情。一個有品的人,過的才是生活,而不是在生存,有品的生活不在遠處,而在當下。
二、過有趣的生活,把生活過成詩和遠方。
生活本庸常,需要手動添加一點浪漫的力量,才能將尋常的日子,經營得活色生香,把生活過成詩和遠方。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給自己增添一抹天真爛漫的色彩。如果做到一頓簡單的早餐,煮了個雞蛋,就在蛋殼上面畫個萌萌的笑臉,給美好的一天寫個歡快的序言;如果在忙碌的間隙沖一杯下午茶,就不忘用精致的杯子提亮心情,帶著快樂的心做事,效率會悄然間提高起來。周末可以經常與家人一起,走進大自然,看小兒捉蜻蜓,玩泥巴,放風箏,與愛人一起享受清風明月,這些都是愜意稱心而生動有趣的事。
把生活過得生動有趣,是一種對未來的信心,能喚醒我們內在的創(chuàng)造力。幸福未必源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的完成,也可以是生活中一些微小愿望的實現(xiàn),或是意外小小的驚喜。正如鄭英老師所說:生活本身是中性的色調和味道,要靠自己調,倘若能用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個具體時刻,日子就會變得與眾不同。
讓我們懷一半詩心,一半匠心,更懷一顆浪漫有趣的心,過有品、有趣的生活吧!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9
第一個是老師的自我修為,提倡三重境界:始境,形勝;又境,氣勝;至境,格勝。行勝就是老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這即是對同學的敬重,更是對自我對教育的敬重。我們見過聽過許多不修邊幅的老師,好像覺得有才華的老師就應當隨便瀟灑,其實不然,老師的形象,就是教育的標簽,有了教育形象之美,才能有教育的將來之美。氣勝則是老師要注意提升內涵,優(yōu)雅從容的氣質,是要用隱形的豐富來支撐悅目,就是要多學習,多思索,腹有詩書氣自華,正如那句話,在你的氣質里,有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格勝則是靈魂的名貴,做教育的行者,追求教育人生的長度;做教育的學者,拓展教育人生的寬度;學會哲學思索,探究教育人生的深度;提升人格修為,鑄就教育人生的高度。唯有這四個維度都不斷增加,老師的教育人生才算豐盈。
假如說“教育即生長”老師最大的使命就是力所能及為同學供應好的環(huán)境。什么是好的環(huán)境?美妙的老師自身既是。每個老師身上都有一種無形的氣質,能對同學產生長期的熏陶和濡染,同學是老師的精神后裔,會傳承老師的某些精神基因。若想同學朝著美善的方向進展,老師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范。
其次個是關于老師工作與生活的態(tài)度,鄭英老師推崇樂觀工作、歡樂生活。好像在大家的印象當中,一名老師尤其是好老師就應當永久把蠟燭精神、春蠶精神放在前面,多付出少索取?舌嵱⒗蠋焻s這樣說,把生活過成千般風情,不是矯情,而是深愛和深情,不管在哪里、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都能在勞作之余過一種富足的精神生活。而她更是樂觀踐行者,即便奮斗在教育最辛苦的第一線,帶班、上課、帶徒、做各種雜事,都不阻礙她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鄭英老師有一個觀點,我很贊同,一個有品的人,才是在生活,而不是在生存。她工作業(yè)績突出,同時,她把生活打理的豐富多彩,富有詩意。同學之美
作為老師,要喚起孩子們對美的`期盼,追慕美妙。鄭英老師的聰慧與睿智,讓同學如春風拂面。她的幽默與風趣,往往給同學帶來由衷的歡樂。她不唯利只唯情,把繁瑣的老師工作當成一生追求的最美事業(yè),我感覺她的教育天地就仿佛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在那里面有藍天白云,有綠草如茵,有花香鳥語,有牛羊成群,充盈著自然美、意境美,美不勝收。
她主見,“教育”一詞的重心不在“教”,而在“育”,其目的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業(yè),從“育”開頭,致力于培育出一個個好玩、有品、有情、有思想的活潑的人。
教育的過程就是與孩子一起發(fā)覺美、觀賞美、制造美的過程,這是教育的任務,也是教育的價值所在。
她曾與孩子們相約在校內的二十四節(jié)氣里,曾在每個節(jié)氣走進八卦田,并拍下美妙的圖片,與孩子們一起共享,著意于引導孩子用一顆審美的心去端詳四周的世界,去發(fā)覺世界的美妙,或是制造新的美妙。
她每月開設一期“百家講堂”,過一種有主題的教育生活,班級每個月開設一期,把各行各業(yè)、身份各異的人請進教室,與孩子們面對面互動溝通,猶如把社會生活的不同場景和截面挪到了班級,打開了孩子們觀看社會的視窗,延長了教育的時空維度,讓孩子們觀察了更寬闊的美,大大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也提升了他們對事物的慧解。
她引領同學閱讀,閱讀讓人知道“光”在哪里。教室的書柜里,有國學叢書,讓孩子們輪換著閱讀,然后簽上自己的名字。待畢業(yè)時,每人挑走自己喜愛的一本,權當是她的一份小小紀念品。鄭英時常用帶有精神成長媒介的物品當獎品,既傳遞了學問,又傳遞了感情,更傳遞了一種品質。
鄭英老師班上一位女孩為她寫下的頒獎詞就概括了她的執(zhí)著追求:
“她,自比教育農人,春耕秋收,守望教育的一方農田。一路彷徨,一路風采,采擷細節(jié),不疏點滴。兩個班級,年復一年的班主任,她始終堅持像第一天那樣工作,從容打理好每一株麥苗。她樂于與同學促膝長談,擅長在同學困惑時以廖寥數(shù)語教導迷津。她身上蘊含著詩人的浪漫,話語間透露著智者的清明。她以教育的藝術、共性的魅力,濡染一屆又一屆的同學,感化一顆又一顆冥頑不靈的心。她留給我們的,是一抹執(zhí)著的背影,和一份揮之不去的堅決。”
女孩用詩意和浪漫的語言來描繪她的老師,不僅不想辜負老師的不俗氣質,更不辜負老師的橫溢的才華與卓越唯美的教育情懷。
教育向美而生,老師同學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我們的事業(yè),要有千千萬萬鄭英老師這樣的教育有緣人,才會有將來美妙的教育,我們國家才會有更美妙的將來。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10
聽許多人提起鄭英這個名字,許多人也在夸贊著她的教育向美而生的理念,帶著滿滿的好奇心,我開始百度她的文章。
這本書還沒有讀完,對這一部分感悟頗多。所以針對這一部分我談一點我的感受。
鄭英在書中指出: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是基于對生活的熱忱和期待,莊重地對待生活中的一些具體時刻,哪怕是每天都在重復做的事,使那一刻變得隆重、與眾不同。
雖然明知第二天依然會堵車,工作依然繁瑣,生活依然細碎,但因著一顆真誠、虔敬的心,那些具體的當下被詮釋得格外生動、有趣,于是每天活在驚喜里。
儀式感必須花費時間,正是因為需要花費時間,才體現(xiàn)出尊重和莊嚴。在乎一個人或在乎一件事,看他是否愿意為此花費時間。
很多時候,“親自怎樣”體現(xiàn)的不是別的,而是一種在乎。送一個人,愿意多一些駐足與目送的時間,那是發(fā)自內心的尊重和在意。
或許跟性格有關系也或許跟身邊的環(huán)境有關系,我的.生活沒有儀式感,很多時候也覺得儀式很沒有必要。過生日的送鮮花,唱生日快樂歌覺得沒有必要,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父母一個擁抱感覺很別扭,給愛人在特殊的日子里準備禮物感覺那是幼稚的表現(xiàn)等等生活中的我?guī)缀鯖]有任何一件事情是真的有個儀式的,除了結婚儀式。
因為我在生活中對儀式感的不重視,導致工作中的我多很多儀式蜻蜓點水,簡單帶過,或者根本不舉行。像入學第一次家長會的自我介紹,我一般都是簡單帶過,像對于優(yōu)秀家長的表揚也是點點名字,寥寥幾句就結束,每周的優(yōu)秀小組評比,我也是讓組長挑選獎品,回去發(fā)給自己的組員,根本沒有表彰儀式。
現(xiàn)在讀了鄭英老師書中的這部分內容我才知道原來儀式感是這么的重要,如果我可以在特殊的日子里為家人送上一束鮮花,送去一個擁抱,那我們的生活一定更美好,如果我可以播放著激動人心的音樂邀請班級的優(yōu)秀小組到講臺上領取獎品,并拍照留念,送以掌聲,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更向往優(yōu)秀小組的榮譽。我真是忽略了儀式感的重要性。
最后還用鄭英老師的作為結束語吧。
儀式感是即便生活布滿灰色基調,心中依然保持澄然底色,永葆向往美好的勇氣和信心。
木心說:“浪漫主義是一種福氣,其實浪漫主義也是一種信心!
心有儀式感,無論窮橫困厄時運多艱,都依然樂觀、積極、不失生趣,用心對待自己,盡其可能地保持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和精致的生活藝術。
即便行到水窮,也能坐看云起,活得深情。
儀式感,本質上,是對生活的深愛,也是對人對己的深愛。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11
近期學校組織了全校老師閱讀《教育,向美而生》,閱讀后也真實體會到教育理念、方法、策略給教育效果帶來的差異。特殊是鄭英老師提到的“老師的意義在于以詩心和匠心成就教育的美,同時成就于教育的美。”對我啟發(fā)很大,做為老師要陽光歡樂的工作、健康充實的生活,同時引導同學陽光歡樂的學習、健康充實的成長。
這本書讓我明白教育的美是自然而然的,正如春雨般“隨風潛入心,潤吾細無聲”。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將讀書體會與班主任實際相結合,談一下平常是如何借鑒鄭英老師的思想、理念管理班級的。
要培育有思想的人,通過班會課,我常常給同學播放與當前社會契合度與熱點比較高的勵志視頻,比如“最強大腦、一站究竟、非你莫屬、成語大賽、詩詞大賽”等等。今年6月24日高考成果發(fā)布時我給同學講,今日肯定有很多歡樂很多淚,并且淚水要比歡樂多,大家想想這是為什么。并再次讓同學回看了2022年詩詞大賽冠軍上海復旦中學的武亦姝的精彩視頻。武亦姝的志向是考入清華高校,當年奪得冠軍后武亦姝便謝絕一切采訪,用心致志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2022年高考她以613分(總分660分)被清華高校以“古今貫穿、中西融匯、文理滲透”為宗旨的清華試驗班新雅書院錄用。由此激勵同學要想勝利先要有遠大志向,然后還要通過個人不懈的努力與追求,拼個青春無悔。
教育之法本于天性。高一分層教學后,各班同學重新組合到一起,許多同學對原班級滿是美妙的回憶與留戀,而對于新班級的一切都帶有挑剔的眼光。如何將他們盡快融合到一起是比較困難的事情。所以在開班會時,我讓同學將教室里講臺前拉出一片空地,擺上八個凳子,然后找一個宿舍同學,指導他們坐好,然后沿一個方向依次躺到另一個同學腿上。這時問他們,若將凳子抽掉,他們會怎樣?得到的答案是倒地。通過幾組同學的嘗試,最終支撐不倒時間比較長的接近三分鐘。并找參加的同學談體會、談感受。通過活動既能使同學盡快融合,又能讓他們意識到團結的重要性,并進一步的體會到有些事情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教育也可以有童話般的浪漫。有段時間我發(fā)覺部分同學對于上高校的重要性熟悉不到位,認為上不上高校對人生的成長影響不大。在某次開班會時,我請全部同學閉上眼睛,利用三分鐘的時間,想象出一個必需是以前沒有聽過、看過、見過的全新的事物。結果同學們越用勁想大腦里越是一片空白。這次想象體驗,讓同學意識到個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個人的學識、經受、環(huán)境息息相關,沒有憑空而來的好創(chuàng)新與好辦法。
用儀式感擦亮一些重要的時刻。做更好的自己、成就完善人生不僅是一句口號,更多的是成為同學生活、學習的一個指導,激發(fā)同學的潛能,不斷進步,成就自己最好的幻想。以這個思想為指導,班內按時進行每周一期“感動班級人物”的評比,在班會上要進行致頒獎詞、領獎、發(fā)表獲獎感言,并將其照片、事跡、頒獎詞撰寫人、獲獎感言張貼在教室外宣揚欄內公開表彰。通過有儀式感的表彰過程,讓表現(xiàn)好的同學得到應有的敬重,對未獲獎的同學也是一種激勵,讓班級多些正能量,并在學習與生活中布滿活力與激情。
讓教室成為一個詩意的所在。根據(jù)學校對教室文化“指向高考、指向學業(yè)、指向育人”的要求。我班教室內外做了醒目的班級文化主題標語展現(xiàn),比如“做更好的自己、成就完善的人生”、“靜下了筑我實力、拼上去亮我風彩”、“陽光歡樂的學習、健康充實的.成長”、“摒棄僥幸之念,必取百煉成鋼;厚積分秒之功,始得一鳴驚人”等。并通過教室外的宣揚欄與榮譽室對活動、學習等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同學進行準時的宣揚、表彰;仡欉@兩年,也可以發(fā)覺校內內外正悄無聲息的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校內景致越來越美了,校內文化成為學校的一大特色、亮點,生活在校內內的同學們的心情也越來越好了,笑臉多了,見面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聲老師好,讓人感覺無限滿意。
最美的教育,莫過于師生相互啟迪,彼此成全,為了同學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同學,最好的教育就是適合同學的教育,能讓同學成長、受益的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同學信服的方法,最好的溝通就是笑臉相迎、笑著喊你的名字、心與心的溝通。我信任隨著學!办o以修身、志以成學”教育理念進一步的落實,校院內的笑臉會越來越多,師生的心情會越來越好,學校育人的幸;ǘ鋾榈亻_放。待到山花爛漫時,咱在叢中笑。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12
午后,捧起鄭英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觸頗深,通過書本,與鄭英老師進行了一場心靈之間的交流。在我的認識中,她是一位聰敏靈動的女子,將全班學生的名字串成《郊游》《遠足》的文章,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和姓氏之美;她是一個善解人意的長者,對學生的不完美之處,既不耳提面命,也不灌輸說教;她是一個頑皮,靈動富有童趣的孩子,和學生們玩耍在一起,樂在一起;她還是一個精致,生活富有詩意的女人,把工作和生活過成了詩和遠方……我向往她書中所描述的如此生動,有趣的教育,也明白了教育是關于美的事業(yè),而教師,就是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
書的第一輯就寫到: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鄭英老師認為,美好教師有三重境界:
一、始境,形勝——形象上的悅目
形象是人的第一張明信片,傳遞出來的是一個人的品味,修養(yǎng)和審美。任何時候端莊整潔的儀表不知展現(xiàn)了一個人的素養(yǎng)和品位,更透露出他對人,對己的態(tài)度。修飾形象,讓自己保持清新悅目,這個過程也是悅納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并滋養(yǎng)自己的過程。
二、又境,氣盛——氣質上的賞心
一個美好的'教師,必定由內而外散發(fā)著知性和優(yōu)雅,且獨具個性。教師的氣質中,應有滋養(yǎng)精神的書香氣,有著從容,優(yōu)雅,灑脫自在的生活氣,還要有著審美不俗的高雅之氣。
三、至境,格勝——靈魂上的高貴
心地的善良,思想的豐富,靈魂的高貴這些是一個人的內在美,可以穿透歲月,恒久如斯。
師者,范也。教師自身就是一門課程,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后裔,會傳承教師的某些精神基因。若向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發(fā)展,教師自己先要成為美善典范。真正的教育者,是在施教的同時實現(xiàn)自我教育的人。一個美好的教師,要形象上的悅目,氣質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老師,應過好自己的生活,而不只是活著。工作之時,執(zhí)一顆進取心,一心走路,看路看標看方向;工作之余,執(zhí)一顆悠然心,看云看月看星空。
最美的教育,莫過于師生相互啟迪,彼此成全。在書中,我能感受到鄭英老師是真的熱愛教育,并且愿意將自己在生活和教學中的美都與學生分享,與學生一起成長。她尊重孩子的天性,發(fā)現(xiàn)學生的美好,培養(yǎng)出有柔軟心,有品,有思想的人。我們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順應孩子天性,用真誠和智慧去開啟孩子的心門。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本于天性,不是任由天性,而是理解天性,尊重天性,順著天性,守護天性,引導孩子向上,向光地成長。鄭英老師說,教育就是與孩子一起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這是教育的任務,也是教育的價值所在。
總之,教育,就是與美相遇。讓自己變得更美,也成全孩子的美,這是教育的可貴之處,也是教育的真諦所在。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13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師。教師每天面對那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她們的可塑性極大,要始終站在“為國育人,為黨育才”的職業(yè)高度,教好每一個孩子,盡心盡責關心每一個孩子,春風化雨般的點滴浸潤,用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去尋找身邊的美好,把平常每一天的教書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一、美在發(fā)現(xiàn)
教育從了解學生開始,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家庭情況、學習基礎……做到知根知底,方能百戰(zhàn)不殆。每一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閃光點,等待我們去發(fā)現(xiàn)與挖掘。
書中作者介紹自己遭遇到惹事生非的“紅孩子”,一開始讓她痛苦萬分,到動員他轉學,到最后喚醒一顆柔軟心。其實作者就是給予時間的等待,暗地里對他時時留意、處處留心,捕捉一些他身上的優(yōu)點,逐步地放大,適時地表揚。
問題生需要抓反復,反復抓。相信每一個小宇宙都有爆發(fā)之時,需要我們找到那個點燃點,善于發(fā)現(xiàn),美就在身邊,教育中的每一次的山重水復疑無路,過后都有可能讓人覺得云淡風輕。
二、美在關愛
教育是愛的事業(yè),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學生的關愛和關心,能夠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能夠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自然而然上課就會認真聽講,課后完成作業(yè),成績也不會差哪去。
書中作者介紹自己幫助一位“低起點”的孩子確定向上向善的信念。從點滴的話語里感受到關愛:“你也是別人的環(huán)境”、“你是一塊發(fā)光體”、“你有能力改變”、“你很重要”,幫助孩子一步步地找到自信,教育在于喚醒,更在于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與尊重。
關愛在于一句鼓勵的話語,在于一個贊許的眼神,在于一次真誠的談心,比如:早上老師站在本班級門口迎接學生相互問好,給考試成績不理想學生一次握手,給深受打擊孩子的一個擁抱,陪伴著她們的成長,自己慢慢地變老,感受歲月的靜好。
三、美在堅持
我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而堅持,而是因為有了堅持才看到了希望。做任何一件事,貴在開始,難在堅持。堅持可以讓你變得不一樣,一事精致,足以動人,一事堅持,便是成功。
作者連續(xù)七年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班上的科任老師生病或懷孕,她就去“填空”,做替補,結果贊譽爆棚。每天處理完班級繁雜的事情和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后,還堅持寫作,至今已出版?zhèn)人專著三本,這是何等的毅力,實在讓人佩服。
堅持不光對教學專業(yè)成長上的孜孜不倦地追求,還對教育的熱愛順帶著那份憧憬和情懷。面對著單調乏味的重復工作,她絲毫沒有懈怠,反而更加的堅定,堅信著教育是向美而生的。
四、美在思想
教育不光是傳授知識,還在人格塑造、思想引領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習的知識若干年之后可能會遺忘,但留下的思想?yún)s可以深遠。
教師的內在華彩,取決于其思想的.豐富。思想的高度不但決定了自己的人生高度,還會影響到學生的精神高度,只有教師自身思想豐富,他的學生才有可能思想豐盈。
一個思想豐富的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材,對世界有自己獨立的看法,對知識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對育人有自己堅定的信念,從而使自己思想熠熠生輝。教師要努力做精神的巨人和思想的富者。
用儀式感擦亮一些重要的時刻,用熱愛歡迎每一個孩子,過好每一個日子,讓教室成為學生的向往之地,懷一半詩心和一半匠心,帶上自己的初心,行走在教育人生路上,從早上到黃昏,從年少到花甲,從熱愛變成喜愛。
教育可以如此的動人、有趣而美好,我心向往之。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14
細細品讀鄭英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讓我體會到了教師比其他職業(yè)更美麗更崇高,教師比其他職業(yè)人更有詩意更能戰(zhàn)勝沉淪,我為鄭英的這本書叫好,是因為當“人的依附”猶存,而“物的依賴”泛濫之際,一個“向美而生”的精靈正張開雙翼在濃密幽暗的黑森林中翩翩飛舞,這讓我看到了中國教育的希望。
通過讀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儀式感就是把工作和生活看成詩和遠方,儀式感在本質上是對生活的'深情以及對人的深愛。
一說儀式,讓人感覺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尤其是在我們的教學中更是遙不可及。其實不然,書中鄭老師把儀式感當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用儀式感點亮生活,用儀式感擦亮課堂,用儀式感擦亮心靈。
儀式感之于個人是一種浪漫;之于集體、之于國家,是一種文化。儀式感的意義在于:它能喚醒我們的內心,從而使我們莊重地去面對生活,去對抗世俗的粗糙,去過有美感的人生。
生活通常是平庸的、細碎的、煩躁的,需要手動加一點情懷,這種情懷需要一點外部加持,而這種加持就是儀式。儀式能讓你的生活變得美而生動,能夠使你的生活變得更有圖騰的意味!
作為育人的主陣地,課堂的使命是傳承文化滋養(yǎng)靈魂,其外顯形式可以是生動活潑,也可以是靜默深思,但都不離莊重、虔誠,以及對文化本身的尊重。課堂之上,教師只有懷有虔誠的儀式感,才能使教學不負其神圣和莊嚴,才能引導學生求真、向善、臻美。
儀式感,可以讓一些原本無彩的日子變得光彩熠熠。教育中,我們就該用儀式感擦亮一些重要時刻,使之在歲月深處始終閃著微光,帶給我們一生溫暖的回憶。
人生并不會因為一場儀式、一次交流、一堂課而發(fā)生質的改變。因為人的成長絕非一日一時之功,但是只要我們帶著對生命敬畏之心,對學生關懷之情,對人生負責之態(tài),懷著教育者的赤子之心,我們的教育必定向美而生,向善而行。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15
近段時間認真拜讀了鄭英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書中,鄭老師為廣大教育人呈現(xiàn)了一個“教育,可以如此生動、有趣”的案例,她作為一名教師,同樣也經歷著生活中的種種無奈,但她卻胸懷尋美的理想,尋覓著、欣賞著、思考著,活出了別樣的精彩!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感受頗深!我有以下幾個感悟:
一、調整心態(tài),我們要積極應對教育中的困難
鄭英老師是和我們一樣處于教育一線的普通教師。“教育無趣,每天備課批閱,日復一日,重復著昨天的故事,好煩好累好無趣!”“教育好難,要和學生斗智斗勇,還輕傷不能下火線,心力交瘁,疲憊不堪,如何開顏!睂τ诮處焸冾愃频谋г梗嵱⒗蠋熣J為,這反映了不少教師的心聲,但如果教師陷入這種情緒,會使教育越來越艱難。她認為,任何職業(yè)都是有苦有樂,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是難的,面對千差萬別的孩子,教育充滿了各種變化和可能,充滿了對智慧與人格的考驗。
也正因如此,它激發(fā)著教師不斷挑戰(zhàn)、不斷突破,在漸進中收獲更好的自己!鄭英老師并不否認自己的教育歷程中也曾遇到過很多“巨石”和“險灘”。但她認為困難是教師成長最好的教科書,教育也并非想象的那么艱難!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們都會面對教育生活中的“各種狀況”,但只要我們懷揣教育夢想,用對教育的熾熱之情,總能坦然面對,因為我們相信:“方法總比困難多!”
二、以身示范,我們要努力成為一個美好的人
教師的特殊在于對學生有種長久而不著痕跡的熏陶和感染。鄭老師認為要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成長,自己先要成為一個美好的典范,所以她一直把“形象上的悅目”“氣質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她努力的`目標。每天清晨換上一身知性套裝,淺淺淡妝出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班會課上會和孩子們一起聊服飾美、儀態(tài)美;經常會在學生活動時拍下精彩感人瞬間;復習階段會在孩子的作業(yè)上畫上大大的愛心……鄭英老師認為,教育也是一項關于美的事業(yè),教育的過程就是師生一起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教師自身過美好生活,也要引領學生過上美好生活。
正如一句話所說:“生活從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只要我們努力去尋找,總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
三、生活要有儀式感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讀到鄭英老師每接手新班,都會用全班孩子的名字串編成一篇妙趣橫生的短文,在報到當天送給他們。同時讓每一個孩子隆重介紹自己名字的由來,這樣自己不僅能熟記每一個孩子的名字,同時也讓孩子們感覺上學是一件有趣的事!鄭老師每天還會認真回復每一本家校聯(lián)系本;每周會更換教室講臺上的鮮花;每個節(jié)氣會帶孩子們走進大自然;每個節(jié)日,會和孩子們帶著儀式感去過……
生活需要有儀式感,可能這樣非常的費時、費心、費力,但是,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需要儀式感來獲得!讓我們大家攜起手來,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吧!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16
讀完這本書,我用了將近一個學期,原因有二,書籍的理念魅力讓我邊讀邊寫感悟,一個詞、一段話、一個班級管理方法都可以成為我當日的讀書片段反思;書籍的語言魅力讓我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頁都反復斟酌品味,有時,在讀完本頁之后,還會翻開前頁進行對比思考。也正是讀這本書的“深功夫”和“真功夫”,讓我在這個學期的班級管理中多了思路和方法。
一、語言之美,浸潤我的心靈,提升我的境界
拿到這本書時,被封面鄭老師的優(yōu)雅形象和具有詩意的書名所吸引。翻開此書,被目錄中同樣詩意的題目所震撼。在讀完一部分時,我已深深淪陷,“愛上了”這本書。于是,這本書一邊成為我睡前靜心之書,一邊成為我管理班級的工具之書,更被我封為生命之中神圣的“百科全書”。哪天若未讀這本書,就感覺自己的生活少了點什么,不管多晚,都會靜心去品讀幾頁鄭老師的書才得安然入睡。它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著我,是因為在品讀語言中,我的心靈得到凈化,境界一次次提升。讓我頓悟,這本書不僅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們相處,更教會我們如何和自己相處,和這個世界相處。在相處過程中,彼此成全,共同成長。同時,讀完這本書后,我的眼界大開,書中諸如修辭手法、排比句式、古文的運用、專業(yè)術語的呈現(xiàn)等我都盡收眼底。無形中我的文學功底也由此上了一個臺階。
二、方法之妙,重塑我的教育觀,激發(fā)我的教育情懷
在本書的后半部分,鄭老師分享了如何和三位不同特質的孩子們交往的過程,其中不乏心酸和苦楚,但最終都被鄭老師的耐心、愛心、細心所突破。她的教育妙方,讓我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在自己的從教生涯中,不乏“芥末型”的和“紅孩兒”型的,芥末型的也許我會努力去感化,而對于“紅孩兒”型的,似乎在第一輪的.“交涉”中我已俯首投降并用“我不是救世主”來為自己開脫,F(xiàn)在想想,自己錯失了多少成長的機會,和這樣有特質的孩子交往,才能更加體現(xiàn)教師的教育智慧,才能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在教育的長河中不斷探索其奧妙,成就一名有詩心和匠心的老師。讀完此書后,我不再抱怨“紅孩兒”的難教,也不再讓“芥末型”的孩子任其發(fā)展。我深刻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由于花期不同,花的色彩不同,從而要求種花人要精心呵護,加之耐心和細心來成就百花齊放的那一刻。正如教育的本質,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作為一名教育教育者,要有搖動樹,推動云,喚醒靈魂的氣概和情懷。
用心之細,感動我的內心,激活我的柔軟心
書中鄭老師分享的,在端午節(jié)和孩子們一起戴花繩和香囊慶祝節(jié)日;在教師節(jié)和孩子們一起約定好為任課教師群發(fā)祝福;為孩子們舉行集體生日并送上量身打造的禮物;每月進行“星光燦爛”活動;每周進行“我最贊美誰我最佩服誰”活動,激發(fā)孩子們的善心;和孩子們一起打造優(yōu)雅有品的班級文化。這些種種活動,無不體現(xiàn)鄭老師對班級的用心,對孩子們的熱心,對教育的大愛之心。當我讀到鄭老師精心組織,為生日的孩子送祝福、過生日時,我深深的被感動,美好的畫面也隨之浮現(xiàn)。不僅感慨,能做鄭老師的學生實屬幸運。‘斂吹洁嵗蠋熋恐艿摹拔易钯澝勒l我最佩服誰”活動時,我結合班級情況,稍作修改,在班里實行,效果顯著。被贊揚的孩子眼中的光芒更加明亮了,心中的力量更加堅定了;學會欣賞贊美別人的孩子們,內心的善意被激活,更加寬容友愛了;就連班里最調皮搗蛋的孩子,也在悄悄告訴我,我要努力成為被贊美的對象。這樣以來,班級中和善友好的氛圍水到渠成的被激發(fā)出來,好人好事不斷涌現(xiàn)。作為班主任的我,也被孩子們的溫情所包圍,樂在其中,享受其中。也切實實現(xiàn)了那句話,教育就是最大限度的激發(fā)自我管理。諸如此類的細微之舉在本書中一次次震撼到我,最終,激活了我內心的柔軟之心,讓我對教育的認知有了很大的改變。記得剛上班時,對于嚴和愛拿捏不準,導致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影響教學效果。隨著教齡的增加,我的教學風格也在不斷的更新,但最終定格在了嚴格要求上。多年來,一直嚴格要求孩子們,雖然教學成績優(yōu)良,但孩子們對待我這個嚴師也只能“敬而遠之”,錯失了很多和孩子們一起歡樂的美好時光。讀了這本書后,我不僅感慨,師生關系平等友好和教學成績優(yōu)良是可以同呼吸共命運般的存在的。我苦苦在教育中奮戰(zhàn)多年,似乎在那一刻找到了平衡,內心被點燃,下定決心要做一名有愛的老師,進行最美的教育———師生間相互啟迪,彼此成全。只是,現(xiàn)在的我還略顯蒼白,要不斷用知識來填充自己的空白,早日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這本書雖已讀完,但繼續(xù)拜讀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遍的心情是迫切的。讀完此書,猶如一粒幼小的種子,在經歷了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之后收獲了沉甸甸的果實。它點燃我對教育的熱情,激活我內心的柔軟之心。也無形中拓寬了我生命的寬度,增加了我生命的厚度;打開了我的眼界,提升了我的境界;重塑了我的教育觀,激發(fā)了我的教育情懷。使我在育人的追夢之路上多了份勇氣和底氣。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17
午后,捧起鄭英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觸頗深,通過書本,與鄭英老師進行了一場心靈之間的交流。在我的認識中,她是一位聰敏靈動的女子,將全班學生的名字串成《郊游》《遠足》的文章,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和姓氏之美;她是一個善解人意的長者,對學生的不完美之處,既不耳提面命,也不灌輸說教;她是一個頑皮,靈動富有童趣的孩子,和學生們玩耍在一起,樂在一起;她還是一個精致,生活富有詩意的女人,把工作和生活過成了詩和遠方……我向往她書中所描述的如此生動,有趣的教育,也明白了教育是關于美的事業(yè),而教師,就是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
書的第一輯就寫到: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鄭英老師認為,美好教師有三重境界:
一、始境,形勝——形象上的悅目
形象是人的第一張明信片,傳遞出來的是一個人的品味,修養(yǎng)和審美。任何時候端莊整潔的儀表不知展現(xiàn)了一個人的素養(yǎng)和品位,更透露出他對人,對己的態(tài)度。修飾形象,讓自己保持清新悅目,這個過程也是悅納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并滋養(yǎng)自己的過程。
二、又境,氣盛——氣質上的賞心
一個美好的教師,必定由內而外散發(fā)著知性和優(yōu)雅,且獨具個性。教師的氣質中,應有滋養(yǎng)精神的書香氣,有著從容,優(yōu)雅,灑脫自在的生活氣,還要有著審美不俗的高雅之氣。
三、至境,格勝——靈魂上的高貴
心地的善良,思想的豐富,靈魂的高貴這些是一個人的'內在美,可以穿透歲月,恒久如斯。
師者,范也。教師自身就是一門課程,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后裔,會傳承教師的某些精神基因。若向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發(fā)展,教師自己先要成為美善典范。真正的教育者,是在施教的同時實現(xiàn)自我教育的人。一個美好的教師,要形象上的悅目,氣質上的賞心,靈魂上的高貴。作為老師,應過好自己的生活,而不只是活著。工作之時,執(zhí)一顆進取心,一心走路,看路看標看方向;工作之余,執(zhí)一顆悠然心,看云看月看星空。
教育,是關于美的事業(yè)
最美的教育,莫過于師生相互啟迪,彼此成全。在書中,我能感受到鄭英老師是真的熱愛教育,并且愿意將自己在生活和教學中的美都與學生分享,與學生一起成長。她尊重孩子的天性,發(fā)現(xiàn)學生的美好,培養(yǎng)出有柔軟心,有品,有思想的人。我們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順應孩子天性,用真誠和智慧去開啟孩子的心門。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本于天性,不是任由天性,而是理解天性,尊重天性,順著天性,守護天性,引導孩子向上,向光地成長。鄭英老師說,教育就是與孩子一起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這是教育的任務,也是教育的價值所在。
總之,教育,就是與美相遇。讓自己變得更美,也成全孩子的美,這是教育的可貴之處,也是教育的真諦所在。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18
這個學期拜讀了鄭英女士的《教育,向美而生》,受益頗多,感慨萬千。教師最大的使命,是力所能及為學生的生長提供好的環(huán)境,美好的環(huán)境包括教室、校園以及教師本人對教育的熱愛。這與我們學校王校長提出的文化育人、活動育人真是不謀而合,可見教育的真諦是一樣的。教書育人,培養(yǎng)真善美的心靈,成就他人亦成就自己,還有更重要的是要讓自己成為美好的人率先垂范,做一個美好的人,要成人之美。師者,范也。教師自身就是一門課程,學生是教師的精神后裔,會傳承教師的某些精神基因。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什么樣的老師教什么樣的學生,因此若想學生朝著美善的方向發(fā)展,教師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范。真正的教育者,是在施教的同時實現(xiàn)了自我教育的人。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同時教師要有淵博的專業(yè)知識。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專業(yè)技能。畢竟像我們高中學校,把學生送入高等學府尤其是名牌學校學生之期盼,家長之希望,社會之認可。因此要成人之美,老師要不斷充電,學習專業(yè)知識,學習先進教育教學方法。讓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為他們成功打基礎。
教育是一場美好的遇見,萬千人中相遇并且成為師生,這是無上的緣分,要彼此珍惜。要成就學生,自己先要成為美善的典范。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出現(xiàn),早操、課間操,運動上學生時刻能夠看到自己的身影,那便是對他們最大關心愛護。教育無小事,要讓每個孩子感受到老師關愛,尤其是那些來自農村、留守兒童、離異家庭中的孩子,要關注他們的一言一行,要關愛他們,要關注他們的新變化,他們更脆弱,他們更需要老師的關心,更需要和大家交往,更需要樹立自信心。寫到這里我想到了我一個已經畢業(yè)的學生,她是一個孤兒,以某鄉(xiāng)鎮(zhèn)中考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一中,爺爺奶奶年邁,靠國家助學金上學。在孩子入班的第一天我就了解到這一重要信息,在做她的工作時就有的放矢,平時我開班會或找她談心,就特別考慮她的情緒,同時給她更多的關心,關愛,給她更多的資助,讓她在生活上沒有困難同時心理上沒有負擔,和她交流談心,讓她樹立信心將來回報社會,回報那些資助她的人。在高考中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山東大學。我想我和她的這一場遇見,也算是成人之美。成人之美,要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上。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健全,心靈的美善,知識的淵博。
老師要有一半詩心和一半匠心,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要有眼界、格局。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因材施教。高中學生處于叛逆期,自我意識增強,表達欲望強烈。要正確引領學生,善于抓住每個教育的契機。用各種活動來凝聚人心,團結人心,班內要創(chuàng)設正確的輿論導向,形成積極向上的風氣。尤其是是網絡時代不要跟風,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見解。要對學生多一些鼓勵的話語,少一些打擊挖苦的語言,尤其是在公共場所。成人之美也是成就自己。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發(fā)聲的環(huán)境和舞臺,要讓學生有表述自己愿望和心聲的空間和時間。如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組織班會課,運動會上各班用年輕人自己喜歡的方式組織豐富多彩,內涵多樣甚至內涵抽象的入場式,如今年秋季運動會上各班獨特而不是統(tǒng)一的入場式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培養(yǎng)孩子一顆美好的,積極向上的心!芭囵B(yǎng)一個人的心智,而忽略道德這無異給社會樹敵”,要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培養(yǎng)孩子們一顆美好善良的心。信息社會,人心浮躁,各種誘惑層出不窮,要讓孩子們在這花花世界中保持一顆美好的心,要用各種實例激勵他們,要崇拜科學家,平凡的勞動者,要多給孩子們講科學家奮斗的故事,而不是讓學生崇拜流量明星、各種網紅,要腳踏實地,而不是幻想一夜成名。要讓孩子們知道每個成功者都經歷過一段沉默、艱苦的日子,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成功沒有捷徑。用身邊的例子教育學生,這幾年我們學校邀請成功校友回母校作報告,讓學生深信偉大來自平凡,成功源于基礎,讓學生知道成功并不遙遠,就在身邊。用歷史名人感化學生,梵高27歲時開始學畫,在人生的最后十年才真正被世人所熟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57歲那年帶蘇軾、蘇轍進京應試,受到歐陽修的.重視和推薦,以后才名大起!
高中階段就是人生的扎根階段,要懂得吃苦,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要超越自我,不要被懶惰打到,失敗者有個共同特點就是懶。努力是成功的關鍵,不管一個人有多聰明,如果他不勤奮、不努力,最終也不會取得好的成績。成功似乎很難,但事實上,它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艱難。只要我們能持之以恒,不斷努力,我們也能做到。因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很多人無法抗拒孤獨、誘惑,很多人都走失了,能夠撐到最后的人沒有幾個。每個人能力不一樣,各有各的水平。只要你能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繼續(xù)超越昨天的你,你就算是進步,成功。冰心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艷它現(xiàn)時的美麗。然而它當初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背晒]有捷徑,腳踏實地、勤奮是最好的捷徑,它將帶你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的彼岸,欣賞這個世界的美好。要讓孩子們明確,戰(zhàn)勝自己比戰(zhàn)勝別人更困難,戰(zhàn)勝別人是強者,戰(zhàn)勝自己是智者,要做智者。要戰(zhàn)勝自己惰性,當早上不想起,當學習中遇到困難,當受到委屈等等。在這些關鍵的點,尤其是要戰(zhàn)勝自己,培養(yǎng)優(yōu)秀品質。這時往往需要老師的幫助提醒。在這些教育的關鍵點,老師要及時出現(xiàn),正確引導。
就像書中說的那樣,“一個人見識過美、經歷過美,就不容易被不美的或者次美的東西所誘惑,就會擁有一種力量,本能的去對抗世俗的粗糙,永葆內在的生趣和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讓我們擁有美,用愛的力量來塑造孩子的美,從而成人之美。真正使教育向美而生。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19
最近我讀了鄭英老師的一本書——《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教師首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美好的人;二是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這兩部分文章的內容,都緊扣向美的主題。從鄭英老師的文字中,我讀到了她對教育之美的享受。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直面教育中碰到的問題。所謂優(yōu)秀的教師,并不是因為他們遇到的學生有多么優(yōu)秀,他們的學生不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而是在他們的學生中出現(xiàn)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時,他們能夠直面這些問題,并且會非常智慧地巧妙地給予解決。
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與感悟,正是那些問題學生才成就了老師們。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成果。也決定了我們教育人生的幸福指數(shù)。教育無小事,無論是科任老師還是班主任,在與學生相處的時候,都難免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當問題出現(xiàn)的時候,逃避肯定不是辦法,把問題推給學校、家長,也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敢于面對問題并想辦法解決,才是我們應該秉持的態(tài)度。也才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教育成果,從而豐富我們的教育智慧。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對學生教育日常的疏導。大禹治水最核心的詞語是疏導。在教育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固然能體現(xiàn)教師的責任心和智慧。但是如果說在事情發(fā)生之前,老師通過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了問題發(fā)生的苗頭,及時對學生進行勸說分析疏導,從而避免問題的發(fā)生。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再指引學生向更高更好的層面發(fā)展,那豈不是更為省力和高效的教育方式?
享受教育之美,源于教師視野的無限拓展。我們常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三尺講臺如何能安放得下教育的千鈞重擔?所以說教育不僅指老師們在課堂上的言傳身教,他還應該有更廣闊的外延空間。當老師把教育的視野拓展拓寬后,教育也就變成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美是到處都有的,同樣,教育之美也是到處都有的。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之中的.美,善于發(fā)現(xiàn)教育之中的美,從而享受教育之美。
享受教育之美,不僅是教師之幸,更是學生之幸,教育之幸,這是理想的教育,也是我們教育的理想,讓我們一起追尋這樣的理想,享受這樣的教育。
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一個美好的人,熱愛生活,熱愛教育,富有詩意,追慕美好,向美而行。愿我們懷一半詩心和一半匠心,用詩心指引,用匠心行走,從早上到黃昏,從年少到花甲,從喜愛變成寵愛。愿我們的眼里,日常工作和生活不是什么“茍且”,同樣可以成為“詩和遠方”。愿我們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20
讀了鄭老師的《教育,向美而生》這本書,讀出了美的教育姿態(tài),溫暖的師者仁心,讀出了敬畏生命,讓其符合自然規(guī)律自然而然的成才。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有以下幾個感悟:
書中的一個個小故事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教育是一件充滿人文精神的愛的互動。我們不要把教育作為一件工具,當作一門技術,因為我們面對的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想有靈魂的人。
《教育的情調》認為,每一個教育情境都是獨一無二的,教育情境稍縱即逝,在一種情境下適用的方法,在另一種情境下則不一定了,所以,教育者要培養(yǎng)教育的敏感和機智。
讓生活充滿儀式感。儀式感有人會覺得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遙遠,尤其跟我們的教學生活很遙遠,其實不然。書中,鄭老師把這種儀式感滲透到生活和工作中,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不忘儀式感,用儀式感擦亮課堂,擦亮心靈,在傳承文化和滋養(yǎng)靈魂的同時點亮生命,懷一顆虔敬之心有意識的讓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這種教學姿態(tài)讓我對她肅然起敬,原來生活可以這般美好,教育可以這樣有情懷,深深感受到愛的力量,這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這種真摯的熱愛之情透過文字傳遞到我的內心深處。是啊,人生并不會因為一場儀式、一次交流、一堂課而突然發(fā)生改變,因為人的成長絕非一日一時之功,但是只要我們帶著對生命敬畏之心,對學生關懷之情,對人生負責之態(tài)懷著教育者的赤子之心,我們的教育必定向美而生,向善而行。
鄭老師的教育意識無處不在,涉及到生活及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她在教育的過程中運用了很多哲學的智慧。我們應該營造和諧、愉快、寬松的課堂氛圍。老師帶著愉快的心情,面帶微笑走進課堂,老師的心情會影響到每個學生,讓他們以輕松的心情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如果老師每堂課總是板著一張臉,一臉嚴肅,學生一定會感到緊張和壓抑,很難與老師有很好的配合,教學效果也不好。如果老師的講課風格詼諧幽默,那么學生就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師生互動更好,學習的效果會更佳。
鄭英老師在自己的教育歷程中也同樣遇到過很多“巨石”和“險灘”。在應對的過程中,她真切地感受到這些困難讓她挫而彌堅,也讓她對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認為困難是教師成長最好的教科書,教育也并非想象的那么艱難。
細細一想,當我們面對大量瑣碎的、令人不快的教育小“問題”時,要學會縮小,而不是夸大問題的難度。正確的方法就是告訴自己這問題是不值一提的,總有辦法可以解決的。最終,所有的事情都會過去。當我們面臨艱難的選擇時,永遠不要忘記:生活就是機會,當我在一件事情上遭遇到失敗時,在另一件事情上卻很有可能是順利的;要相信“當上帝關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完全失敗的生活是不存在的,而智慧就在于要永遠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
同樣,面對資質平平的學生,無論有多少種辦法,若想看到效果,關鍵在于堅持。而能否堅持,雖離不開老師的智慧、方法的改進,但說到底考驗的是老師的耐心。偶有的嘆息可以舒緩內心的壓力與急躁,是必要的,是情有可原的,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更需要的是平心靜氣。只要學生不犯原則性的錯誤,老師們都沒有必要讓自己的情緒受到較大的干擾。要做到莫急、莫燥、莫煩,這樣才不會輕言放棄。當然,若能在細致的觀察中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不論是學習上的,還是做人上的,都會成為我們繼續(xù)努力的動力。
因此,在工作之時我們要學會笑,每天要調整心態(tài),振作精神,把快樂帶進教室,用自己的快樂感染學生,以利學生學習中信息的積極反饋。正如樂觀的.心態(tài)像太陽,照到哪里哪里就亮。要做好教育工作,必定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請記。河欣щy,不可怕,在做事中磨煉,在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但這同時也是提升自我的良好契機。
她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力、創(chuàng)造力、匠心等,讓學生成為一個有品的人。她認為,有品,是對美的深度認識,用審美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tài)度,發(fā)現(xiàn)世界的美,或是創(chuàng)造出新的美!霸诮逃,我們應當成為一個有品的教師,讓自己富有美感和質感,同時培養(yǎng)有品的學生,讓他們變得不俗、有風度!比绻阌袡C會去鄭英的學校,不妨去看看鄭英的班級。鄭英所在班級的教室,是一個名符其實的有詩意的地方,向美而生就是從看得見的美開始的。
最后,我想用書中最喜歡的話作為結束語:在時間的流產中,許多東西會消亡,許多東西會退化,唯有一樣東西永恒不老,那就是“美”;教育,是一項向美而生的事業(yè),我們應當成就教育的美。今后我要以鄭英老師為榜樣,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 21
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說班主任是學校里最苦的崗位。是的,班主任意味著煩、雜、碎、累,既要教好學科知識,又要管理班級事務。小到班級值日,大到學;顒樱瑹o一不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如此看來,幸福似乎與班主任工作相矛盾。閑暇時間,捧起鄭英老師的著作《教育,向美而生》,掩卷深思,感慨頗多。
作為教師,要喚起孩子們對美的期待,追慕美好。鄭英老師的聰明與睿智,讓學生如春風拂面。她的幽默與風趣,往往給學生帶來由衷的快樂。她不唯利只唯情,把繁瑣的教師工作當成一生追求的最美事業(yè),我感覺她的教育天地就仿佛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在那里面有藍天白云,有綠草如茵,有花香鳥語,有牛羊成群,充盈著自然美、意境美,美不勝收。她主張,教育的過程就是與孩子一起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這是教育的任務,也是教育的價值所在。她曾與孩子們相約在二十四節(jié)氣里,每個節(jié)氣都走進八卦田,拍下美好的圖片,與孩子們一起分享,著意于引導孩子用一顆審美的心去審視周圍的世界,去發(fā)現(xiàn)世界的美好,或是創(chuàng)造新的美好。她每月開設一期“百家講堂”,把各行各業(yè)、身份各異的人請進教室,與孩子們面對面互動交流,如同把社會生活的不同場景和截面挪到了班級,打開了孩子們觀看社會的視窗,延長了教育的時空維度,讓孩子們看見了更遼闊的美,大大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也提升了他們對事物的慧解。教育向美而生,教師和學生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我們的事業(yè),要有千千萬萬鄭英老師這樣的教育有緣人,才會有未來美好的教育,我們國家才會有更美好的將來。
仔細是老師對每一個孩子充滿關懷,仔細是一個人做事的方法。然而對于一個教師來說,仔細并不局限于平時的教學工作和事物管理,而是要真真切切地落實到學生中去。試問,作為一個老師,你認真觀察過班級里的.每一位學生么?你認真了解過每一個人么?你挖掘過每個人的閃光點么?我想,很少有老師能夠做到這么仔細地對待每個學生,而這也正是我對鄭老師最大的佩服之處。從鄭英老師的實例中我感受到了她用心對待每一個孩子的精神。教學能力或許可以隨時間的流逝而提高,但對學生的態(tài)度卻并不會與日俱長。幸福的班主任不僅在于對學生成績的提高感到幸福,而是讓每個人都發(fā)揮特長,找到自己的閃光點而感到幸福。
向美而生,做幸福班主任,也許沒有做出轟轟烈烈的感人事跡,那就讓我們用手中的三寸粉筆書寫好人生的責任,用腳下的三尺講臺奉獻出自己的愛心吧!我們的人生也會因教育而幸福。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相關文章:
讀《教育向美而生》感悟(必備15篇)09-02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精選3篇)01-26
《教育,向美而生》讀后感(精選18篇)04-08
向死而生詩歌11-22
6918,為耽美而生存04-26
向死而生永懷希望作文02-18
《向死而生》讀后感5篇12-21
向陽而生作文08-18
為何而生作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