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yǎng)的今天,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讀書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讀書報告 篇1
拜讀了郭聲健老師所體驗到的美國音樂教育現狀,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帶孩子們玩音樂”那節(jié)中所描繪的小學音樂課堂情景,音樂老師親切的教學態(tài)度,生動的教學方式和靈活多變的教學內容讓人印象深刻。
那堂美國小學音樂課堂的特點對我國的音樂教育也是種有益啟示。
總結如下:
一、實踐性音樂教育的基本任務和目標是通過提供給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創(chuàng)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去,并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結合著學習最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使學生獲得音樂審美的體驗,享受成功的歡愉,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奠定其終生享受,學習音樂,發(fā)展音樂能力的堅實基礎。通過音樂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識,陶冶高尚情操,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并為其他方面的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Helen老師上課最大的特點就是給學生提供了大量表現,享受音樂的機會并讓孩子們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中獲得了愉悅快樂。如迎候孩子們進教室時就讓學生用類似于練聲的聲音打招呼,彼此呼應,并在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過渡到另一個環(huán)節(jié)或者需要引起學生注意,調動學生情緒時,“練聲”都被采用。上課之前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的表演節(jié)目,和孩子們跟著老師的吉他,鋼琴一起學唱,跟著音響一起演唱。并通過不同的方式演唱,部分輪唱,二聲部合唱曲等。孩子們就是在圍著老師的鋼琴唱歌的過程中感受著音樂的快樂,在主動的音樂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提升了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并提高了音樂鑒賞能力。
二、愉悅性作為人類特有的精神糧食,音樂能使人在精神上產生愉悅和美感,F代音樂教育觀無一例外的都強調音樂教學過程應充滿愉悅。對于普通學校音樂教育來說,音樂教學即不像專業(yè)音樂學院那樣強調技能,技巧的掌握,也不能像學校其他學科教學那樣注重書本知識的吸收,而是重在讓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的樂趣,激發(fā)其音樂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而非外在的壓迫下自覺自愿地去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技能,進而提高自身的音樂藝術修養(yǎng)。音樂課程作為中小學教育中活動性,實踐性最強的課程之一,中小學音樂教育不應理性化,學術化,而應該在一定程度上生活化,讓學生在參與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中,有趣的,令人開心的掌握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與技能,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增強進一步學音樂的興趣,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讓學生“從做中學”“從樂中學”。Helen的課堂就具有這種輕松愉悅的氣氛。學生在演唱過程中有老師多種樂器的伴奏,節(jié)奏游戲,同學們的樂器表演,音樂律動游戲,創(chuàng)作接龍比賽等等,都極大地豐富活躍了課堂教學。老師不是在課堂上試圖教孩子們什么東西,而是帶著孩子們在音樂中玩,或者說是在帶著孩子們玩音樂,同學們遇到自己非常喜歡的當紅歌手的歌曲,就情不自禁地扭動身軀,載歌載舞。老師的情緒也是完全融入到了學生當中。和學生共享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孩子們的音樂素養(yǎng)和音樂知識技能就是在這樣快樂地玩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吸收的。
三、形式多樣,內容多變的課堂內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校音樂教育在內容上,改變了以往“以唱歌為主,識譜為輔”的狀況,代之以唱歌,識譜,樂理,器樂,欣賞并重的音樂教育結構,在唱歌教學上,將唱歌與律動相結合,與游戲相結合,或者與舞蹈,體育相結合,發(fā)展學生的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Helen的音樂教室里面墻壁上貼著許多有趣的畫,大都是與音樂相關的學生的`作品。學生就這樣用繪畫來理解音樂,表達音樂。當孩子們演唱一個二聲部合唱曲時,先是讓孩子們跟著音響伴奏來演唱,然后大家圍在鋼琴周圍站著隨老師的鋼琴伴奏演唱。并讓幾個學生用打擊樂配節(jié)奏,而所配節(jié)奏型是另外的學生在五線譜小黑板上粘帖音符即興創(chuàng)作的。這樣極大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能力和節(jié)奏感。同時還有豐富多彩的演唱活動方式:吉它伴奏演唱,架子鼓伴奏演唱,三聲部的合唱曲等。另外音樂律動游戲在娛樂中增強了學生的節(jié)奏感,還有音符的聽力比賽等等游戲通過多樣化的形式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郭聲健老師寫的《美國音樂教育改革報告》一書呈現了一副副生動的美國音樂教育圖景。以上就是我就從自己感觸最深的一小篇,從音樂課堂教學的角度,做的些微的分析。
關于讀書報告 篇2
一向久仰《紅樓夢》的大名。但以前總是對他提不起興趣?偸怯X得賈寶玉一個堂堂的男人,整天和一群女流之輩瞎混的故事有什么好看。之后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放了《劉心武揭秘紅樓夢》的一個系列節(jié)目。講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我也斷斷續(xù)續(xù)的看了幾集,才對紅樓夢有了一些新的認識。之后在圖書館來亂逛的時候偶然翻到了紅樓夢,于是就借來看了。
到目前為止,書還沒有看完。只看到了70多回,因為畢竟還是要以學業(yè)為重,只能利用一些課余時間來閱讀。讀的也是囫圇吞棗的,很多東西都還沒有細想。但是對我這個水平來說,也就應差不多了。按劉心武說的曹雪芹寫的前八十回才是精華。后四十回完全就是狗尾續(xù)貂,我還沒有看到后四十回,還無法驗證這句話,但是即使看了倒也不必須看的出來。
在紅樓夢里,人物眾多,但是發(fā)一個人物的人性都十分的鮮明,即使只有寥寥數筆,曹雪芹也能把人物的性格特點表達出來。而且對環(huán)境的描述,也十分細致,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紅樓夢里所涵蓋的知識面也十分多。以致于有人專門的開了以紅樓夢里所描述的食物為基礎的紅數菜館。還有的人就專門研究紅樓夢里的詩,一本小說里的詩就值得人去專門研究,可見紅書中詩的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含意之豐富。
紅樓夢里的人物之多,關系的復雜也是令我感到驚訝。以致我此刻有些人物的關系我也不是理的十分清楚。這也是為什么曹雪芹歷經數十年才完全這部巨著。只是之后由于借閱者的丟失,又有版本說是因為被為而查禁,故意燒毀。才導致了我們只能欣賞到原版的80回。
在紅樓夢的人物中,每個階段我所喜歡的人物也是不同的。剛開始我對林黛玉每一天都是哭哭啼啼的感到十分的厭煩,但隨著故事的不斷發(fā)展,人物的性格也豐滿起來,我也開始能夠理解為什么曹雪芹把人物寫成這個樣貌的原因,在大觀園的眾多人物中也數林黛玉的才華最出眾。
對紅樓夢的文學性的欣賞來說,我是沒有什么太多的評價。主要是因為我自己知識潛力有限。對小說理解不夠深刻。對我來講,只是看看其中的情節(jié)。對小說的所謂的反封建性質還不是能夠深刻理解。我個人認為作者想透過賈寶玉來反映他對封建社會的深惡痛絕是有點不勉強的。賈寶玉厭惡讀書,完全是因為他貪玩的天性所致。賈只是一個小孩而已,哪個小孩不貪玩呢?而且一個有錢的公子哥不愿讀書也是能夠想象的.。沒有生活的壓力。讀書有什么好呢。讀不讀書都是一樣的生活。那邊是大觀園的姐姐妹妹,那邊是煩悶的私塾,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情緒讀書吧。
看了一些相關的紅學研究的書,說實話,我能夠理解為什么很多人中意于紅學研究,因為這本書確實有它的獨到和美妙之處,但是我同樣認為有些研究是有些過火了。只是主觀的臆斷,而沒有足夠的證據。說實話,曹雪芹老先生死了那么多年,有誰明白他的腦子里到底想的是什么呢。雖然他的作品是能夠反映他的思想,但是我們不能什么東西都往里放的啊。
畢竟他只是小說。但是卻有人生拉硬拽的去找生活原型。我覺得未免有些牽強。畢竟這只是一部小說。不是回憶錄;蛘邆饔。
關于讀書報告 篇3
前言
今年暑假,我們對張店中學九年級學生進行了農村學生課外讀書情況的問卷調查,我就自己所回收有效問卷194份(發(fā)放問卷200份)進行了調查、分析。調查表明,中學生課外讀書情況并不樂觀。
一、調查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并且在“總目標”中對課外閱讀的總量有了具體而明確的量化規(guī)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為了確保學生完成這一課外閱讀量,更快地建設一個和諧的書香校園,我們特作此調查,以便更清楚了解同學們課外閱讀情況。同時也讓社會各界關注農村學生的課外閱讀。
二、調查的對象:
九年級200名學生,以深入了解九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聽取中學生對課外閱讀方面的看法和建議。
三、調查的內容:
調查張店中學九年級學生暑期課外閱讀情況,主要從“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課外閱讀的書籍”、“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學生課外閱讀渠道”四個方面了解、分析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
四、調查結果分析:
我對收到的同學的問卷進行了整理、歸納,現將有關調查結果情況分析歸納如下:
。ㄒ唬、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濃厚對閱讀興趣的調查
調查表明:有48.97%的同學喜歡看課外書,48.97%的同學有點喜歡讀課外書,2.06%的同學不喜歡看課外書。所以同學們還是有很多人喜歡課外閱讀的。
。ǘ、學生閱讀面較窄課外讀書類型統(tǒng)計
調查表明:42.78%的熱衷于文學名著,另外有37.11%的同學喜歡讀科技知識,31.96%的同學喜歡科幻小說,21.65%的同學喜歡讀軍事紀實和言情小說;而閱讀新聞類書籍的學生只占了14.95%,閱讀講解型書籍的同學只有24.74%。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家長、老師缺乏必要的指導,學生讀書隨意性強,喜歡讀什么就讀什么,碰上什么就讀什么。
《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課外閱讀的書籍
調查表明: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心靈高尚的人交談。因此,要找到適合同學們讀的課外書籍尤為重要。然而調查結果不令人滿意。50%以上的同學讀的書籍很集中,基本都是《西游記》、《三國演義》和《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魯賓遜漂流記》等,30%~50%的同學讀過《伊索寓言》、《水滸傳》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于一些課程標準要求的,不是很常見的書,同學們讀的不多。
名著閱讀量的調查調查表明:同學們只對一些比較常見的名著書籍有所閱讀,對于一些比較生疏的`,同學們很少去看。
(三)同學們的閱讀方法的調查
調查表明:同學們的閱讀方法不科學,只有20.11%的同學做筆記并養(yǎng)成習慣。48.45%的同學想起來就做,31.44%的同學并不做讀書筆記。
(四)同學們閱讀的渠道書籍來源統(tǒng)計
調查表明:老師和家長對同學們的課外書籍閱讀不是很贊成,學校圖書館的利用率只有10.82%,相當的低。對圖書館的評價調查表明:只有18.56%的同學認為圖書館很好,而有40.21%的同學認為圖書館較差,圖書館沒有發(fā)揮它真正的作用,值得我們去反思。
總體總結:
。1)、學生渴望讀課外書,但仍在圍著課本轉
調查結果表明,98%的學生喜歡和很喜歡讀課外書,但在回答為什么要讀課外書時,大多數學生的答案是“有利于學習、有利于提高寫作水平”等,他們并沒有認識到讀課外書同樣是學習,甚至有的家長、老師仍然認為課外書是閑雜書,25.77%的同學與讀的書也是“為課本的學習而買輔導資料”。
目前,“教書”、“念書”、“學習就是學課本”的觀念仍是學生及師長的主導意識,這種觀念把孩子禁錮在學校和課本中,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如果我們把同學們的學習比做吃飯,是否可以只要主食,不要副食呢?
。2)、學生對課外書籍涉獵廣泛,但結構不合理,個體數量呈現極不平衡的現象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所讀課外書籍涉及面較廣,有小說、科普、軍事、八卦娛樂、報刊、新聞等,其中小說有經典名著、言情類、武俠類、奇幻類等。但結構不合理,小說類占的比例較大,特別是奇幻和武俠小說居多,軍事類占21.65%,科普讀物占37.11%,小說類偏多,科普類偏少,學生讀書隨意性強,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家長、老師缺乏必要的指導,同學們讀書隨意性強,喜歡讀什么就讀什么,碰上什么就讀什么。因此,今后學校要多組織課外讀書活動,如:知識競賽、智力測驗、讀書論壇、讀書演講等。家長、老師在指導同學們讀書時應輔之以正確的方法,讓同學們會讀書、讀好書,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圖書館沒有發(fā)揮其真正的作用
調查結果表明:同學們閱讀圖書館的書籍并不多,圖書館只是成了一個擺設,就此,我們詢問了學校有關領導,得到的回答是圖書館書籍少,而學生多,所以圖書館只能滿足一部分同學的閱讀,再者圖書館管理設施落后,也不利于同學們大量的借書。
五、調查建議:
。ㄒ唬、培養(yǎng)讀書興趣
結合同學們喜歡聽故事的特點,有意識地挑選一些精彩生動的故事片斷。在晨會或班會課上講講。當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時便戛然而止,引發(fā)同學們產生想迫切看看這本書的愿望。在同學們廣泛閱讀的基礎上,認真開展好系列讀書活動,把講、讀、寫、做幾個環(huán)節(jié)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開展讀書知識競賽、讀書演講、讀書征文比賽、講故事比賽及小發(fā)明、小制作活動,對于一些知識面廣的學生應多予以肯定和表揚?墒谟杷麄兲赜械姆Q呼,如:“故事大王”“小作家”“閱讀大王”等,這樣,既激發(fā)他們努力向上的信心,也為同學樹立榜樣,增強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使學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發(fā)展。
。ǘ椭x擇讀物
1、閱讀由課內走向課外
由于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轉折點,閱歷較淺,文化市場上書籍雜亂,很多讀物并不適合學生閱讀。老師們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好讀物推薦工作。課外閱讀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我們推薦讀物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如上完了《桂花雨》,我們可以讓學生閱讀《琦君散文》、《冰心散文》等文學作品;學習了課文《沁園春〃雪》,可以向同學們推薦《毛澤東詩詞選》和讓同學們去了解毛主席的生平;學習了《外星人ET》可以向學生推薦《宇宙探索》叢書;學習了課文《廉頗藺相如傳》,可以向學生推薦《中國上下五千年》等。
2、推薦與學生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
中學三年,教學需要和同學們需要的不一樣。老師們推薦讀物時,不能一刀切,必須根據每一年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向學生提供書籍名單。如:初一的同學,我們則需要首先培養(yǎng)他的閱讀興趣,可以推薦一些同學們感興趣的,如《福爾摩斯偵探集》;初二的同學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我們可以推薦一些比較淺顯的文學名著,如《西游記》,讓同學們比較一下閱讀書和看影視劇的區(qū)別;初三的同學已經有了一定的文學欣賞水平,可以推薦《紅樓夢》、《巴黎圣母院》等。
3、定期推薦書目
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老師們要定期在學校的宣傳櫥窗里向學生推薦好的書籍。把推薦的書目的封面和主要內容展示給學生看,鼓勵他們購買或上圖書館借閱,并通過書中的有獎問答激發(fā)學生去看書。同時做好每學期的報刊雜志征訂工作,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讀物。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閱讀的廣度,糾正學生“偏食”的閱讀習慣。
(三)、傳授讀書方法。
1、處理好精讀與略讀的關系
閱讀方法一般包括精讀、略讀。精讀即抓住重點詞句,細細揣摩,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略讀即先看序言、提要、大意和目錄,以了解全文的內容和規(guī)模,再閱讀全文章節(jié)標題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瀏覽全文,知道書的大意。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常用的是略讀。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方法,我們要遵循課內帶課外,扶放相結合的原則,要讓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順序,即先初讀,感知課文大意,然后精讀品析,最后評議摘錄
2、輔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應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讀書筆記類型很多:摘抄類:摘抄文中好詞好句,生活小常識,科學小知識等以豐富語言,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感想類:在讀完一本讀物后,結合現實和個人經歷寫出對有關問題的認識和體會,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創(chuàng)作類:主要是續(xù)編故事,改寫故事,發(fā)展聯想和想象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我們要根據學生所閱讀的圖書要求他們做相應的讀書筆記,從而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
關于讀書報告 篇4
在重新看了《拆掉思維里的墻》后,我發(fā)覺之前看到的東西都非常表面,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我寫的是第二章“讓有趣的生命撲面而來”,因為這章讓我在心中有一種相似的感覺。以下是我的讀書報告。
看了一遍至之前那篇讀書后,我發(fā)現我寫的要么是書中的內容,要么是很簡單的分析,沒有深入的思考。應該是因為看的時候我只關注了有沒有興趣,而本章中其他的要點都沒有思考到,這也算是我思維上的一堵墻,原本表現出的重點在哪我的重點就在哪,思維有局限性。
一、有趣與無趣
書中提出人分兩種,無趣之人和有趣之人。無趣之人對事毫無熱情,得過且過,不愿冒險;有趣之人對每件事情都充滿激情,投入地去做。所以這兩種人做事得到的結果也不相同,無趣之人做的事都一般,能過得去但不算好;而有趣之人雖然可能多次失敗,但是他們能學到很多,令人羨慕。
我覺得,有趣之人之所以有趣,是因為他們能夠將一切與自身相關的事情都看做是對自己的幫助,盡心盡力地去做,把它們都轉換成樂趣。而無趣之人無趣,是因為他們不愿投自己于事件中,不認為這是與自己直接相關的,這樣,即使是有趣的事情都會被他們變成無趣的。
我想我是一個“無趣之人”,雖然我會去嘗試,不喜歡的事情也會去做,而且自認為還比較認真的做了,但是我內心其實并不是很想做。無論我做什么事,爸爸媽媽都會告訴我,只要努力就可以了,因此,只要我說自己努力了就不用承擔自己的后果,過程也變得不重要了。自己做好做不好,爸爸媽媽都會接受我,所以我就開始不投入,也慢慢變得無趣了。但是對什么都不感興趣、都不做的時候我會感到很不舒服,對自己很不自信,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改進方案:首先我要改掉和父母的交往方式,告訴父母不要在對自己說“只要努力就好之類的話”,同時自己也不能這樣暗示自己。我要努力保持愉悅的心情和興趣,將自己變?yōu)橐粋“有趣之人”。
二、投入地去做事
興趣就是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在當下的事情之中。書中有一則關于禪的小故事,講的是如何用功。大珠慧海說,用功就是“饑來吃飯困來眠”,該做什么做什么,活在當下,體會自己心中的樂趣。
我只有在做自己非常喜歡的事情(比如手工等)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他的事情可能只是應付而已,沒有那么認真,即使有時會有樂趣,但也不會收獲很多。很多情況下,我會在做事的時候想一些其他無關的事情,還自以為自己有多么認真刻苦,其實不過就是事情做不好的自我安慰罷了,但是我卻給自己圍了一堵墻,不讓自己知道自己的愚癡。
所以,我比較缺乏將自己投入事中、感受事物帶來樂趣的能力,因為我會擔心自己做事時是否會失敗。如果是只是自己的事,那我會稍好些,如果這件事情關系到其他人,我就會很害怕失敗,想要逃避。
為什么我明明并不那么在乎結果還會害怕失敗呢?我想是因為我在做事之前會想自己的失敗,然后用自己沒有投入來安慰自己;沒有投入,當然做不好事情,會失;接著在做下一件事時,我又將這個結果(也就是我會失敗、我做不好事這個想法)帶入到事情中,導致了我越發(fā)害怕失敗,同時也造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改進方案:在以后做任何事的時候,只要發(fā)現自己不夠認真、總是分心或是做得時候很痛苦,就是自己沒有投入其中。此時我要告訴自己:我現在正在(干什么),我是為了自己的(成長、身體等)才這樣做的,所以,為了有更好的效果,我須要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做到自己的極致。
三、擁有嘗試的勇氣
有趣之人投入后,能夠收獲到快樂和智慧,所以就固化了這樣一個心智模式:冒險——投入。遇到冒險,就進行嘗試,既然我不是為了結果才冒的險,那我只要投入就好,不必擔心成不成功。無趣之人在一番考慮后,終是去做了,但在看到結果后,成功者會害怕下一次嘗試的失敗,而失敗者則會更恐懼嘗試。
我總是缺乏嘗試的勇氣,不敢開始,但是沒有開始,后面的一切都沒有了。每次我都會自欺欺人地在潛意識中告訴自己,等別人先上,等他上了之后我看看結果在決定要不要去嘗試。正是因為我這種過度重視結果的心智模式,導致了我們整個班沒有凝聚力,大家都想等待別人的'結果,沒有人勇于嘗試。
并不是看到了結果后就有嘗試的勇氣,而是我有沒有嘗試的勇氣決定了我結果的好壞。我沒有去嘗試的勇氣,也沒有因想要突破自己而去嘗試,這又是我一個“卑屈而不知羞恥”的表現。我不知是否是因為這一點,所以我不是真正愿意做事,但是總之我要盡快打破我這一“思維中的墻”,讓自己多去嘗試。
四、保持自己的興趣
興趣和其他事物都是一樣的,也會隨著時間而消退,那么如何保持自己的興趣呢?答案是尋找一個不能被滿足,也就是自己永遠不會覺得已經做到極限的興趣。如果自己的興趣是可以達到的,那么一旦自己做的事情可以比自己的興趣更好,就會使樂趣漸漸消退,自己也會覺得很沒有追求,沒有樂趣后,就會掉入不愿嘗試的怪圈。
我需要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才能讓我一直感受到樂趣,不進入“無趣之人”的行列。我的內動力不足,要靠外界的壓力,所以才更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興趣。我考慮的結果是快樂,而這不能幫助我控制自己的內心更好的成長,我要換一個興趣。我想要寧靜成為我的興趣,因為我內心比較浮躁,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但是我要如何的使它成為我的興趣呢?從今天起,在睡前和早上醒來時,我要在心中默誦:“我渴望內心的寧靜,它是我追求的終極興趣。我雖看重快樂,但是我的理想是《橘頌》中的橘,‘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我若要自我關照,就必須保持內心的寧靜,否則就會陷入‘我執(zhí)’,而永遠得不到心靈的寧靜!边@樣我才能成為一個有興趣的人。
關于讀書報告 篇5
(一)調查對象及方法:通過網上發(fā)布問卷調查的形式,借助微博、人人網等社交網站問卷鏈接,擴大問卷調查范圍,面向各省高校學生進行調查。將通過填寫得到的調查問卷進行數據統(tǒng)計,并用百分比的形式呈現出來。最后共收到122份調查問卷。
(二)調查內容:從大學生閱讀時間、閱讀習慣、閱讀領域以及大學生活等方面進行調查。具體內容見附在本文最后的調查問卷。
1.收到有效問卷122份,其中男生56人(約占45.90%),女生66人(約占54.10%);大一學生50人(約占40.98%),大二學生70人(約占57.38%),大三學生2人(約占1.64%)。因此主要以大一、大二學生為主。
2.在以最喜歡哪種途徑讀書及其大概比例中的調查結果為:約53.11%的同學閱讀紙質書,約28.08%的同學閱讀電子書和網上讀書,約18.80%閱讀報刊雜志。由此看出,紙質書仍然是大學生們閱讀的主要途徑,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電子書和網上閱讀也以迅猛的勢頭增長。
3.關于每天是否讀書的問題,只有約19.67%的同學選擇是,約55.74%的同學選擇基本能做到,而24.59%的同學選擇了不是,只是偶爾會讀。超過半數的同學基本能做到每天都閱讀。
4.關于平均每天會花多長時間閱讀,約6.56%的同學在三小時以上,約67.21%的同學在13小時之間,約22.95%的同學選擇少于1小時,而約3.28%的同學選擇了基本不看書。由此看來,大部分同學每天的閱讀時間在13小時左右。
5.除課本外平均每個月會讀幾本書,約6.56%的同學選擇0本,約73.77%的同學選擇13本,約14.75%的同學選擇46本,約4.92%的同學選擇了6本以上。
6.在暑假生活中閱讀了多少本書,約6.56%的同學選擇0本,約50.82%的同學選擇了12本(含2本),約34.43%的同學選擇了34本(含4本),只有約8.2%的同學選擇了5本及以上。
7.面對豐富的大學生活,面對時間的安排,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傾向,他們最注重哪點,這道題給出了答案。約14.75%的同學更喜歡學習,當學霸,約27.87%的同學更喜歡閱讀,增長知識,約14.75%的同學更喜歡看電影,放松身心,約3.28%的同學更喜歡上網,享受時光,約29.51%的同學更喜歡參加社團或者兼職,鍛煉能力,而約9.84% =的同學選擇了其他。因為很可能喜歡大學生活的許多部分,因此這道題設為單選題,由此評估出哪一方面最得大學生重視。而由該樣本得到,參加社團和兼職來鍛煉能力最為受喜歡,緊隨其后的就是閱讀。因此當代大學生還是很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的。
8.關于通常的閱讀地點的問題,約55.74%的同學選擇圖書館,36.07%的同學選擇自習教室,約73.77%的同學選擇寢室,約55.74%的同學選擇家,約22.95%的同學選擇書店,約1.64%的同學選擇食堂,約6.56%的同學選擇其他。由此可見,寢室、圖書館、家和自習教室還是比較大眾的讀書地點。
9.關于閱讀主要的問題,約70.49%的同學通過自己購買,約55.74%的同學通過到圖書館借閱,約42.62%的同學通過向他人借閱,約55.74%的同學通過下載到手機上閱讀,約32.79%的同學通過網上閱讀,約3.28%的人選擇其他方式。由此可見,自己購買到圖書館借閱和下載到手機上閱讀是閱讀的主要。
10.關于喜歡什么類型的書籍,約59.02%的同學選擇了文學名著,約50.82%的同學選擇通俗小說,約34.43%的同學選擇歷史傳記,約21.31%的同學選擇經濟管理,約40.98%的同學選擇生活勵志,約14.75%的同學選擇宗教哲學,約19.76%的同學選擇自然科學,約6.56%的同學選擇軍事,約1.64%的同學選擇法律,約32.79%的同學選擇專業(yè)書籍,約14.75%的同學選擇其他。排在前三名的是文學名著通俗小說和生活勵志,而專業(yè)書籍得到的喜愛程度仍然不夠。
11.在更喜歡哪種類型的文學作品中,約72.13%的同學選擇小說,約8.2%的同學選擇散文,約3.28%的同學選擇詩歌,約1.64%的同學選擇其他,約11.48%的同學選擇都喜歡,約3.28%的同學選擇不喜歡文學類。因此小說仍然是同學們的首選。
12.老師推薦的與專業(yè)相關的書是否積極去讀的問題,約22.95%的同學選擇通常都會找來看,約67.21%的同學選擇看一些,約9.84%的同學選擇從未。大部分的同學會看一些老師推薦的與專業(yè)相關的書籍。
13.關于是否會做讀書筆記的.問題,約19.67%的同學選擇會,約34.43%的同學選擇不會,約45.9%的同學選擇偶爾,一些。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有做一些讀書筆記的習慣,但也有相當比例的同學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14.遇到喜歡的書,通常的做法,約59.02%的同學選擇用最快的時間將它讀完,約14.75%的同學選擇按照自己的計劃閱讀,約21.31%的同學選擇有時間就拿出來翻兩頁,約4.92%的同學選擇虎頭蛇尾,通?床煌。因此超過半數的同學還是對閱讀充滿興趣,但要注意是否會因為讀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甚至是小說),影響自己本來安排去做的事情。
15.關于對自己讀書量的評估,0%的同學認為自己讀書很多,約4.92%的同學選擇較多,約62.3%的同學選擇一般,約22.95%的同學選擇較少,約9.84%的同學選擇很少。由此可見,大部分大學生的讀書量還是不足,從中獲取的知識更是不夠。
16.大學生是否會關注和閱讀暢銷書,約31.15%的同學選擇會,約60.66%的同學選擇只是知道大概,不會去讀,約8.2%的同學選擇不關注。大部分大學生知道知道大概,這是緊跟時代步伐的一種表現,不能對于時代潮流熟視無睹,但也要仔細甄別,不能跟風而動,選擇適合自己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書。
17.關于對于網絡小說的看法,約24.59%的同學認為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比較符合年輕人的口味,約22.95%的同學認為充分利用現代載體,利于傳播,約14.75%的同學認為內容和寫作技巧有待進一步提高,約37.7%的同學認為整體品位不高,質量較差。比較多數的同學不看好網絡小說,這是要在魚目混雜的書堆里有雙明辨的慧眼,當然也不可否認的是其中有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網絡小說,但不能只作為消遣的工具。
18.讀書應該是求質還是求量的問題,約34.43%的同學選擇了寧可少讀,也要讀得有質量,約27.87%的同學選擇了泛讀,了解大意,能讀更多的書,約37.7%的同學選擇了努力既求質又求量,當然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這樣看來,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三者的比例是差不多的,因此對于這個問題,不同的同學做出自己不同的選擇。怎樣讀得既有質又有量,值得我們的思考,我們是不是應該擠出更多的時間來閱讀,或者做些讀書筆記,提升我們讀書的質量。
19關于閱讀動力的話題,完全出于興趣愛好這一選項被選次數占有效問卷總數的百分率約為83.61%,提高學習成績約為16.39%,拓展知識面,跟上時代步伐約為52.46%,提高個人素養(yǎng)和品位約為57.38%,消遣,打發(fā)時光約為45.9%,選擇其他的約為4.92%?梢,閱讀對于大學生們來說,并非是絕對功利的,絕大多數的閱讀是出自興趣愛好。提高個人素質也是大學生閱讀所追求的目標之一,其對于未來人生的塑造也是很有幫助的,在講究各方面素質發(fā)展的今天,大學生更應該拓寬知識面,閱讀確實是一種良好的途徑。
20關于閱讀最大困惑的問題,約21.31%的同學選擇了不知道讀什么,約14.75%的同學選擇不知道怎樣讀,約19.67%的同學選擇 不知道讀了有什么意義,約57.38%的同學選擇讀了但記不住,約40.98%的同學選擇讀了但用不上或者不會用。相對來說,閱讀之后記不住和不會用成為大學生們的閱讀困惑。怎樣學以致用,也許也是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思考的。
21.閱讀帶來的最大幫助,約9.84%的同學選擇學到了很多知識,有助于學業(yè),約29.51%的同學認為閱讀有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提升素質,約21、31%的同學認為閱讀活用了課余時間,使身心放松,約39.34%的同學認為閱讀拓展了視野,拓寬了知識面,0%的同學認為沒有幫助。由此可見,閱讀總歸是給大學生帶來了正面效應,以這些樣本來說,拓展視野和知識面尤其幫助大學生是在哪些方面,更加是出于其本身的主觀能動性。
關于讀書報告 篇6
我所讀的書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理想國》 ,譯本是商務印書館20xx年版,由郭斌和、張竹明老師翻譯。事實上我覺得柏拉圖不論家庭背景、社會背景還是人生經歷都與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極為相似,他們的人生階段也大致相似,從壯志雄心投身政治事業(yè)到困心衡慮久而彌堅再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開始撰書立冊。而柏拉圖書札中對后人影響深遠、奉為經典的《理想國》是柏拉圖壯年時期的著作。整一部《理想國》以對話形式展開,借用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和他人對話的形式(部分經考證為偽作)討論了社會生活人生哲理等一系列問題,綜合性極強。后人從中受益匪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此書被西方知識界稱為必讀之書。
全書有太多精辟地道的見解,難以用詞語來表達,其中思想還有思考的方法對于一般人而言要完全把握領悟我想是十分困難的,同時很重要的是,《理想國》一書是全篇是流暢的對話,從中攫取一段來闡明含義十分困難的,也可能有斷章取義之嫌。所以以下只是我個人對于全書部分內容的看法和感悟。
我覺得全書一二卷便很有意思,但是又難以把兩卷內容面面俱到地闡述完整,所以我就單講全書第一卷(P1—P43)的內容和我的感悟。全書第一卷主要圍繞“正義”展開討論。首先不得不說郭、張兩位老師功力極深,翻譯很到位,其次我對于辯論法運用的理解也更深了(雖然很多感覺上是詭辯,如偷換概念、轉移話題等),然后最重要的是其中對于“正義”的思辨!罢x”這個詞范圍極其寬泛,很難對它下準確的定義,而這正是這一卷所想做(雖然沒有得出結果),一開始的定義是西蒙尼得的說法“欠債還債就是正義”(P6),之后對什么是“還債”進行了解釋,我的理解是“以德報德,以怨報怨”,也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P8),然后話題變成“正義的作用”,“正義在什么情況下才是正義”(P8—P13),之后修改了之前對“正義”的定義(P13)(順帶對片面利用“正義”為所欲為的貴族進行了小小的批判),其后有個古希臘人忍不住了(眾人皆知,古希臘流行辯論),和蘇格拉底一番對話(P16—P17)之后(這段對話很有意思,就是兩個人互抓對方的語言漏洞)提出了對于“正義”的另一種定義“正義是強者的利益”(P18起),也就是說,它是一種用于不損害且為強勢者提供利益的手段和工具,很顯然的,眾人都不太同意這種觀點(P27),因為這涉及到了另一個問題,也就是我難道就該做一個強勢的人才最有利?才最能伸張正義?且不論這里的正義到底該如何判定,單就成為強勢者而言,或許就會被認為是一個十足自私的人,因為很少有人會響應你。自然而然地,我們親愛的蘇格拉底提出了反駁(P27—P30),他的觀點大致來說就是:正義并不是強者的利益,而是在給予弱者利益的同時,弱者對你的回饋(這是對之前觀點的更正)。然后話題繼續(xù)轉移,變成“正義”對于生活是不是有益?蘇格拉底提出的觀點是:即便是不正義的存在,只要需要相處,也必須有正義來維持。同時在之后的對話中,話題不斷變換(正義的善惡問題道德問題等),雖然偏離了對“正義”下定義的初衷,但是其精髓在于對于“正義”的反復辯證思考推敲,從對“正義”的思辨過程中發(fā)生智慧之間的交流碰撞。而個人認為事實上,這也是本書的魅力所在!罢軐W”一詞在希臘語中原義為“愛知”,就是愛知識、追求知識;它注重結果但更注重這一個過程,從這一過程才產生了新智慧。
整一本《理想國》其實主要便是在從不同的角度上討論“正義”,什么是“正義”?怎么樣做才算是“正義”?個人的“正義”和城邦的“正義”(對于今天來說就是國家)有什么關系?.......等等。而在這一整個對話中,柏拉圖借老師蘇格拉底之口來闡述了如何構建一個他心目中的理想國家(我認為這就是他對“正義”的定義和尋求“正義”的真正目的所在)。他把自己的經歷和思考整合起來,通過對話的形式,從生活所能涉及的各方面來說明他認為行得通的做法。整一本書的結構很嚴實,柏拉圖大概把他所能想到的治理完美國家所需的因
素都考慮到了。比如:對于一個理想國的政治體制和結構來說,他認為公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應當是分工十分明確的,即統(tǒng)治階層負責領導治理國家,群眾則不需要承擔行政事務,僅僅進行生產就行了,也就是說,領導階層在受群眾的供養(yǎng)之后,保證群眾的生活、教育等問題得到解決(也就是之前所說的“正義并不是強者的利益,而是在給予弱者利益的同時,弱者對你的回饋”)。但是我認為這其中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這個領導階層必須有相當多一部分群眾信任,否則便是行不通的(做不到這一點那么“正義”就變成了完全的強者的利益而不顧及弱者)。也就是說領導必須要做得好才行。而柏拉圖顯然考慮到了這些問題,因此在之后的幾卷內容里便談到了教育的問題。
同時,我覺得整本《理想國》出彩的地方不單是對于一個完美國度的規(guī)劃,它其中的對話技巧(辯論技巧)也很吸引人,一段段嚴密的論證、一次次尋找對方漏洞反駁對方觀點(里面有很多辯證方法,還有不少我感覺是詭辯方法),這對于思維的開拓,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都十分有用,令我獲益匪淺。
總的來說,《理想國》的的確確堪稱經典,因為它不失語言的優(yōu)美性(其中部分我想也歸功于翻譯者的功勞)的同時,又兼顧邏輯嚴密性。柏拉圖對于“正義”對于“理想國”的思考,對于一個青年的世界觀的塑造有很大的作用,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其實也有很多可以參考的地方(比如教育問題等等)。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思考了很多,邊讀邊思考,最后感覺學到了不少東西,但是還是覺得有許多地方可以繼續(xù)挖掘,我想這大概也是一本經典可以被奉為經典的原因吧!
第二篇:柏拉圖《理想國》讀書報告 3100字
一、書名:《理想國》(前五卷)
二、著者:柏拉圖
三、頁數:157
四、內容概要第一卷 蘇格拉底到比雷埃夫斯港參加祭奠之后被玻勒馬霍斯請回了家,與他的友人開始了關于正義的討論。在與克法洛斯和玻勒馬霍斯討論時,蘇格拉底運用了“精神助產術”,推翻了“正義是欠債還債”,“正義就是助友害敵”等錯誤主張。并讓克法洛斯意識到金錢不能代替內心的.滿足和寧靜。特別是對于壞人。在接下來與色拉敘馬霍斯的論辯中,他通過討論利益和德性的問題,反駁了對方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的觀點、不正義是強有力的觀點。
第二卷 格勞孔向蘇格拉底提出質疑,他與其弟阿得曼托斯提出正義與不正義的后果和利益不同,認為不正義對自己會更有利。蘇格拉底“由大見小”,開始闡述城邦的正義。理想國的命題就此展開。討論了有關國家中的社會分工問題。他講述了怎樣組成一個健康的城邦。接著話題從關于“護衛(wèi)者”的討論轉到了教育上。他認為真正善的城邦護衛(wèi)者的天性里把愛好智慧和剛烈、敏捷、有力這些品質結合起來。兒童易被塑造,要給兒童講最優(yōu)美高尚的、編得好的故事。蘇格拉底認為詩歌和音樂不可褻神。不能把神描繪得丑惡不堪。
第三卷 進一步討論教育的問題。蘇格拉底認為文藝作品中不應展示假惡丑的主張,音樂也是一樣。通過討論“模仿”的問題,他表示對戲劇恨厭惡。這一切都是因為“音樂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達到對美的愛。”“音樂教育之后,年輕人應該接受體育鍛煉!倍皇菍r間浪費在訴訟或就醫(yī)之類的事情上。教育之后自然是考察。
第四卷 蘇格拉底提到了護衛(wèi)者。講述了護衛(wèi)者的責任、標準以及如何教育培養(yǎng)!安蛔岓w育和音樂翻新”、國家的四種品質;節(jié)制、勇敢、智慧、正義、國家由三等人——生意人、輔助者和謀劃者組成一樣,靈魂由欲望、激情和理智組成。蘇格拉底認為城邦的品質與其居民的品質是一致的。
第五卷 蘇格拉底想要論述很多不同種類的政體,講述了婦女和兒童的問題。他的主要觀點是女人應該歸這些男人共有,任何人都不得與任何人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同樣地,兒童也都公有,父母不知道誰是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不知道誰是自己的父母。他認為給男女提供同等的教育,二者的天然稟賦是一樣的,在工作方面男女平等;還談到了優(yōu)生優(yōu)育和幼兒教育問題。在士兵的行動準則之后,蘇格拉底說出了哲人做王的觀點。 還有關于什么是“意見”的論證。
五、讀后心得:我印象最深的是蘇格拉底對于正義和不正義的論證。人們總是認為堅持正義的正直的人比起其他人來說會吃很多的虧,也會受很多的苦,色拉敘馬霍斯用牧羊人與羊的例子,來說明牧羊人只是想喂飽羊來使自己獲得最多的利益。認為不正義的事只要干得大,是比正義更有力,更如意,更氣派。正義是為強者的利益服務的,而不正義對一個人自己有好處、有利益。即使是到了現在,當你用正當的手段朝著你的目標辛辛苦苦奮斗時,有人會以一些非正義的手段來快速地實現自己的愿望,看起來不正義的人總是比正義的人能力強,因為真正正義的人在做事時會受很多原則的限制。格老孔的兩個觀點:第一點--正義的本質
和起源。人們說:作不正義事是利,遭受不正義是害。遭受不正義所得的害超過干不正義所得的利。所以人們在彼此交往中既嘗到過干不正義的甜頭,又嘗到過遭受不正義的苦頭。兩種味道都嘗到了之后,那些不能專嘗甜頭不吃苦頭的人,覺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約:既不要得不正義之惠,也不要吃不正義之虧。打這時候起,他們中間才開始訂法律立契約。他們把守法踐約叫合法的、正義的。任何一個真正有力量作惡的人絕不會愿意和別人訂什么契約,答應既不害人也不受害--除非他瘋了。第二點。那些做正義事的人并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而僅僅是因為沒有本事作惡。他認為在任何場合之下,一個人只要能干壞事,他總會去干的。大家一目了然,從不正義那里比從正義那里個人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阿得曼托斯認為正義不是人甘心所為,為名聲出節(jié)制和正義固然美,但是艱苦?v欲和不正義則愉快,容易,他們說指責不正義為寡廉鮮恥,不過流俗之見一番空論罷了。他們說不正義通常比正義有利。他們慶賀有錢有勢的壞人有福氣,不論當眾或私下里,心甘情愿尊敬這些人。他們對于窮人弱者,總是欺侮蔑視,雖然他們心里明白貧弱者比這些人要好得多。這也就是說人雖然都知道正義是對的,可是迫于現實,不得不低頭。雖然嘴上對不正義人不屑一顧,但心里還是很羨慕不正義所帶來的利益的。甚至有人認為正義是無能的代名詞,因為他沒有能力通過所謂的不正義的手段獲得自己想要的利益,從而就把自己歸為“正義者”的行列之中,由此落得了個好名聲。我認為確實有這樣的人存在,但這種人的行為稱不上“正義”,是偽裝出來的,真正正直的人是由內而外的,即使有比較偏激的人認為一個無知加低能的人一定是善良而又正直的,正直也并不代表著無知和低能,正直的人有自己的處世原則,不會?客媾氨傻氖侄螢樯蛘哌_到自己的目標。蘇格拉底認為一個城邦之中,護衛(wèi)者的責任很重要,護衛(wèi)者除了要有強健的體魄外,還應是意氣風發(fā)的,同時應該對自己人溫和,對敵人兇狠。否則,用不著敵人來消滅,他們自己就先消滅自己了。一個好的護衛(wèi)者必須是一個既溫和,又剛烈的人,這是兩種相反的性格,但對于他們來說二者缺一不可。蘇格拉底又說:“我們可以在一個真正善的城邦護衛(wèi)者的天性里把愛好智慧和剛烈、敏捷、有力這些品質結合起來了”。所以說不正義的人未必就比正義的人有力。正義的人也可以是出類拔萃的人。不正義的人和正義的人都會是聰明的,但只有正義的人擁有真正的智慧。
正義的人比起不正義的人究竟有多吃虧呢?行為誠實正直的人有時難免會為不正義人的作為感到忿忿不平!妒ソ洝吩娖37篇里有一段非常有意思,描寫的就是正義人該以怎樣的心態(tài)來面對不正義人的行為,怎樣看待不正義的人的結果比正義人好。文中是說: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因為他們如草快被割下,又如青菜快要枯干,另有一處是說:義人的的路,好像晨曦,越照越明,直到日午。蘇格拉底在與色拉敘馬霍斯的辯論中提到:一個又聰明又好的人,不愿超過和自己同類的人,但愿超過跟自己不同類而且相反的人。但是一個又笨又壞的人反倒對同類和不同類的人都想超過,不正義的人同時想要勝過同類和不同類的人,正義的人不愿超過同類而只愿超過不同類的人。正義者跟又聰明又好的人相類似,而不正義的人跟又笨又壞的人相類似,所以正義的人是好又聰明的,不正義的人是笨又壞的。正義的人聰明能干,而不正義的人根本不能合作。當我們說不正義者可以有堅強一致的行動,我們實在說得有點不對頭。因為他們要是絕對違反正義,結果非內訌不可。正義的人是有真正智慧的人,因為他懂得怎樣讓自己的道路越走越光明。 ,
阿得曼托斯在與蘇格拉底德對話對話時還提到一個問題,年輕人多半會用品達的問題來問他們自己:“是用堂堂正義,還是靠陰謀詭計來步步高升,安身立命,度過一生?”年輕人是否能從這些高論中得出結論,知道走什么樣路,做什么樣人,才能使自己一生過得最有意
義嗎?或許這也正是我們每一個人曾經思索過的問題,三年前,我的中學課堂上,一位老師舉了個有趣的例子:有三個誠實正直人A、B、C,為第一組;三個卑鄙詭詐的壞人D、E、F為第二組,F和D出現激烈矛盾后出走,剩下E與D一同對抗第一組,由于二人卑鄙詭詐,終于得逞,第一組的人陷入被動,F加入了第一組,后悔想回去看看,因為第一組的人做事實在太守原則,結果發(fā)現D將E趕走,E很狼狽地流浪。F猛然發(fā)現,原來和第二組的人是永遠做不成朋友的,即使處于同一戰(zhàn)線,依舊是相互利用,彼此勾心斗角,不論結果是否成功,都有可能斗爭地你死我活。而與A、B、C可以成為朋友,可以朝著一個正確的目標努力,有一天會實現夢想。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與正義的人為伍,但正義的定義還是需要自己去把握。
關于讀書報告 篇7
今年上馬哲課程的時候,聽金夢蘭老師提過有關哲學的一些發(fā)展,她說:“國外哲學主要關注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的聯系,而中國的哲學則主要強調個人修養(yǎng)”。之后,我便想看一些中國的哲學書籍,了解中國哲學的發(fā)展與內涵。于是便去圖書館借了一本書籍,以求增加自己在哲學方面的知識。
《中國哲學史》馮友蘭先生46-47年赴美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出任訪問教授期間根據其講稿整理而成,后又經翻譯為中文。書中大致按照時間的推移順序主要介紹了不同時期中國歷史上出現的主要思想流派的主要思想、時代背景以及思想家們的個人經歷。
馮友蘭先生在開篇第二章中對中國民族的背景與特點與希臘文明相對比,做出了海洋國家與大陸國家的精彩論述。這一觀點現在為許多人所引用,但大多是為了對比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差異,有的更是旨在強調我們性情中的不足。山與海確實是一精妙的比喻,但我想馮先生的本意還是在用地理的差異對生活方式的影響進而對思考方式及觀念造成的影響闡述文化差異的根源。
在我們先前接受的教育中,中國社會在先秦時代是百家爭鳴,漢武帝之后儒家得官方推崇而一枝獨秀,后又兼有儒道釋三種思想相互爭論交融,但仍以儒家思想為主。但是既然時代不同,那么背景也不同了,思想方面,不同時期所謂的儒家的思想也就是不同了。每個時期的思想家都有他們獨立的想法,但通常情況下他們把新的思想藏在古訓的包裝下以求為更多的人所了解。大概相信古人之言是中國文化最根深蒂固的觀念之一。
在《中國哲學史》中,馮友蘭先生將中國思想的歷史分為子學時代(秦代以前)和經學時代(秦漢之后)。按照先生的觀點,秦代以前,華夏大地出于諸侯紛爭的階段,尤其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正處于變革,國家的概念正在逐漸的擴大,舊的政治制度正逐漸瓦解,新生事物的沖擊,舊的傳統(tǒng)不能很好的駕馭國家,在探索中,必然引發(fā)新的觀點,一方面由于戰(zhàn)爭或其它原因一些貴族失去了土地、財產,淪為庶民,另一方面一些平民憑借一技之長或其他原因得到貴族的寵信地位上升。貴族流落民間也將知識傳播到民間。這些都為為百家爭鳴提供了充分的客觀條件。而秦代以后,盡管偶有亂世,但基本上中國大地處在大一統(tǒng)的局面之下,君王們出于統(tǒng)治的.需要實行思想統(tǒng)一,思想家們形成的新思想,需要在古籍中找到依托,用馮先生的話說是在舊的瓶子里添水,而瓶子還能不斷漸漸變大以滿足需求。唯有整個社會的制度徹底的變了,舊瓶子被打破了,才有可能出現真正新鮮思想的出現?v觀中國歷史,新鮮的思想文化也更多的是在所謂的亂世大有發(fā)展。
與西方的哲學的純粹理性思辨不同,在中國并沒有真正專門的哲學家,中國的哲學多數是為了現實服務,因此其強調其人文性,故每種思想打上了思想家的個人烙印,因此,正確理解一種思想的基本觀念,必須先去了解思想家的出身背景與人生經歷。
諸子百家百十家,起源各不同。漢劉歆曾嘗試對諸子進行分類并追溯了其起源,馮先生做了修正總結。套用馮先生套用劉歆的話說:儒家者流,蓋出于文士;墨家者流,蓋出于游俠之士;道家者流,蓋出于隱者;名家者流,蓋出于辯者;陰陽家者流,蓋出于方士;法家者流,蓋出于法術之士。
一個重要的例子是儒墨對比。儒墨被韓非并成為當時的顯學,它們的許多觀點時針鋒相對的。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作為貴族的后裔,尊禮樂,禮樂本來就是貴族生活的部分,他講求回復西周舊制,根本上也是希望回復西周時期貴族的生活,所謂“禮樂崩壞”、“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在后人或是當時其他的人看來或許未必如此。與此相反,墨子出身與手工業(yè)者之中,算的上是地地道道的勞動人民,盡管墨家被認為處于俠義之士,但從墨子的思想中可以明顯的帶有實用性的原則,這與底層人民追求最直接的利益有關。儒墨觀念的一個重要沖突體現在喪葬上,孔子提倡厚葬,且子女要守孝三年,而墨子則認為人死了那草席一裹埋入土里就算完事了,該干什么還就干什么去。對于貴族來說,厚葬是有這樣的經濟實力的,守孝是有
閑的;對于庶民而言,私有財產本來就是缺乏的,大把的用在死人的身上是浪費,人們?yōu)榱松孢要進行必要的生產活動,長時間的守孝自然是不合時宜的。觀點的來源于不同。現在,我們大多數國人會理所當然的贊同墨子的觀點,因為至少我們大多數都并不是可以經濟上毫無顧慮的活著,又都被正常的生后所困住,厚葬自然是浪費個人與社會的資源。。
書中有很多對儒墨兩家做了很多對比,歷史上也曾有很多人去比較它們的優(yōu)劣。但我認為,某些地方他們并不具有可比性,有時候觀點可以不同,無所謂的對錯,無所謂好壞,只是立場不同。清末康梁在提倡變法時,新文化運動的時候,人們都搬出墨子的思想,批判孔子,批判儒家思想。在那個時候,我們需要墨家的思想,揚墨抑孔是政治的需要。但在對待學術的觀點時,如我之前所舉喪葬的例子,也許應當站在不同的背景上討論這些問題。另一個顯著的例子是法家。在先秦諸子中,唯有法家的觀點是相信社會是進步的,孔孟也好,老莊也罷,都希望從過去找到思想的依據。無論儒家、道家、墨家都寄托著個人理想的成分,唯有法家任務們是現實主義者,因為他們的立場本來就是站在國家即君主的立場之上,目的是維持國家機器高效的運轉,法家人物們看到當世涌現出的很多問題矛盾在過去的年代是不曾有過的,故效仿過去不可能起到功效,唯有變革。反過來,單純的站在國家的立場上的法家思想純粹是一種治國方針,而非個人的處世準則,明哲保身不是他們所擅長的,法家人物們的結局令人唏噓。法家的最初的角度國家的整體,忽略了個人,因此他們崇尚暴力,缺乏人文的關懷,所以得到的抵制也最嚴重,直到后來的統(tǒng)治者們明白這點后外儒內法成了治國之綱。
魏晉玄學的恣意放達的人生觀在當代一些人的眼中是頗具吸引力的。馮先生稱之為新道家,但他們尊孔子為超越老莊的最高圣人,主名教,法自然。玄學即被尊為新道家,歷史上凡是道家思想大多于亂世復興,魏晉時期雖然有一段時間的統(tǒng)一,但政治上的黑暗是不庸質疑的,正是因為對社會的失望,對當事的“名教”的失望,才會催生出所謂的“越名教”。今天的中國社會文化處在開放的沖擊中,許多人沒有信仰,許多人對世事失望,這或許是玄學思想之所以被許多人關注喜愛的原因。當代中國社會確實出現了許多問題,算不上內憂外困卻也是內外都不踏實。對于這些問題,身邊的同學們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者,有憤世嫉俗者,有熱血排外者。我想我們如果真正想成為“天之驕子”,不可能不去了解這些。這些年報紙上屢見外國媒體評論認為隨著中國的復興國內的民族主義空前高漲,這個論調我們看著并不舒服,但細想來不無道理,確實我們有很多想法做法存在盲目性,說起韓國人有人不屑道“棒子”,前些年中國留學生毆打分子的事件屢見報端,自尊心受到了侮辱后的報復那不是所謂的愛國。我們應該更關注眼下的現實,也許做不了什么,但至少要了解,然后還要相信前景是美好的。
總之,馮先生告訴我們一個基本觀點,理解一種思想與了解它產生的背景密不可分。這樣才能使得思維更加明細開闊。除了簡單了解了各種中國文化思想,這是我最大的收獲。歷史的中國,新鮮思想總是于亂世涌現,抗戰(zhàn)年代中國曾涌現出一批思想文化領域的大家,而現在和平慣了卻被稱為是一個沒有大師的年代,大概只有經歷著痛苦,才會反思的更多,歷練的更多。為了成長,我們大學生應當去經歷更多的東西。我們應該試著去了解這些現實(很多人說我們是象牙塔中不諳世事的),對于我們是豐富了閱歷與看問題的角度,既然國家需要我們的力量,那么她需要怎樣的我們?大學期間,我們經歷一些更多的東西。 說實話在看書的過程中有一些走馬觀花,深入思考的不多,由感而發(fā)的一些觀點比較單純幼稚。希望能和同看了這本書的同學共同討論收獲,希望老師能對我的錯誤觀念做出糾正指導!
關于讀書報告 篇8
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書是進步的階梯。如果人們不讀書,那就沒有精神的糧食,所以大家都離不開書本。那大家都喜歡什么書呢?這都往往因人而異,有的喜歡漫畫,有的喜歡童話,有的喜歡伊索寓言……對于大家的課外閱讀情況,我做了一個詳細的調查。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青少年時期,他們熱情活潑,求知欲強,帶有很強的好奇心。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已不滿足于課堂內的書本閱讀,而是渴望從更廣泛的渠道去開拓視野、擴大知識面,以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課外閱讀就是最好的途徑,是課內閱讀的進一步延伸和補充,對課內閱讀起到強化和促進作用。但是,當前中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并不容樂觀,存在許多不足或誤區(qū),需要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課題研究的意義
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觀察,我們都發(fā)現了,平日里我們中學生是否有時間去讀一些課外圖書,答案是肯定的,不過據我觀察,身邊的同學中讀課外書的的確是多的,關于他們所讀的書的內容是比較讓人的擔心的,我并不認為看一些言情小說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一味地鉆在這種書堆里,我想:從大體上看,是弊大于利,所以在青少年中提倡健康讀書是很有必要的 其實大家都知道讀書很重要,都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盅粟,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奇妙。最近幾年的“國民閱讀調查”也顯示,還沒有人敢說“讀書不重要”,大概是怕別人說自己不思長進、沒理想和追求。那么為什么大家不去干重要的事情,而去干不重要的事情呢?讀了半天,人也讀呆了,工作還成問題,還奢談什么“黃金屋”、“千盅粟”、“顏如玉”哦!干脆不讀了,,打psp去,k歌去。專家們及時提醒,不要用這種功利主義的觀點去看待讀書,讀書能夠讓你增加智慧,保持尊嚴;更多的人說,智慧和尊嚴先免談,我需要增加財富,保持健康。
管理者和專家們并不認同這種庸俗的觀點,還在不斷地追問:你們?yōu)槭裁床蛔x書呢?為什么?當被追問得沒有辦法的時候,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沒有時間讀書(盯著電視發(fā)傻的時間挺多),沒有讀書的習慣(上網的習慣有了,還上癮),書的價格太貴了(比一個漢堡包還貴)。這些當然都是借口。當所有的人都在為不干一件事情而找借口的時候,這件事情就不是用簡單的理由可以解釋的了。
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
通過調查分析了中學生閱讀的幾點情況:
1、讀書時間不足
2、缺乏閱讀興趣
3、閱讀空間越來越少
4、學生的學業(yè)負擔過重
5、閱讀的選擇類型
調查中引發(fā)的思考:
課外閱讀無疑是重要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的:“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彼脑捫蜗蟮馗嬖V我們,課外閱讀是開拓學生視野,開闊學生思路的一條重要途徑。從閱讀熱情和重視課外閱讀,語文成績也相對較好的學生的個例中,我們也明顯地感覺到了他們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的認識。只是苦于沒有太多的時間放在上面,因此雖有對重要性的認識,卻不能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我們應該學會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合理地安排好閱讀時間,也要懂得挑選好合理的閱讀材料,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還應該從應試教育的桎梏中走出來,有意識地把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起來,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
健康的課外讀物的閱讀益于身心發(fā)展和思想、審美等各方面素質的提高,而作為一個中學生,基礎課程的學習仍然是其主要任務,課外閱讀只是一種課堂學習的有力補充。所以,中學生必須擺正主從位置,以便于合理安排時間
通過數據分析后,我小組成員認為當今中學生閱讀量是十分大的。同學們都認為閱讀對于自身的消遣娛樂和素質培養(yǎng)是很重要的。數據顯示,中學生十分喜愛雜志,因為它時效性強、內容更新頻繁且迎合了中學生對于流行追求的心理。小說、中外名著雖然內容充實、文化底蘊頗深,對中學生素質培養(yǎng)有良好的效果,但因為書中所講內容通常陳舊,離同學們生活甚遠,難以引起同學們的共鳴。但這種忽略經典文學、優(yōu)秀作品的現象是不容小覷的,中學生是處在一個生理、心理發(fā)育成長的階段,是非善惡的分辨能力還不成熟,在文化多樣性的現今社會中,是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響的。在調查過程中,中學生中男生更側重于科幻、武俠、軍事、體育等書刊。而女生則側重于言情、少女漫畫、時尚雜志、文學雜志等。
通過調查,我們對中學生閱讀情況得出了以下幾點看法:
1、閱讀目的多趨向自娛
調查中有的學生認為讀名著或其他小說是為了“消遣和娛樂”,且大多在課外時間閱讀。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讀名著是為了“提高文學欣賞能力”,且?guī)в袠O大的'閱讀向往和興趣。從文學名著中可以認識我們生活的社會、認識他人、了解自我,真正理解成功的含義,探索生命的價值,培養(yǎng)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素質和品質。
2、閱讀范圍、數量極為有限
調查的中學生里,從對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了解情況來看,讀過其中4本的占7%,讀過其中3本的占12%,讀過其中2本的占21%,讀過其中1本的占41%,一本也沒有讀的占19%。從對教育部指定中學生必讀的30部中外文學名著的閱讀量來看,結果只有20%的高中生讀過其中5-10本,且這5-10本大多是中國的文學名著,國外的作品極少涉獵。5%的高中生對這30部作品竟沒有完整地讀過一本。文學名著的教育意義難以影響到學生和拓寬學生的眼界。
3、閱讀愿望因課業(yè)負擔而受到影響
4、閱讀方式缺乏正確引導
在對名著選擇上,僅有10%的學生是獨立地按照自己的特定目的去選擇的; 17%的高中生是通過父母、老師的指導去選擇的;16%的學生是根據報刊推介而作出選擇的。從這里看出,老師、家長、各種傳播媒介宣介文學名著,對中學生選擇作品有很大幫助。在閱讀名著時,作筆記的高中生占7%;對閱讀中發(fā)現的問題,會使用相關方面的工具書,或向老師請教的高中生有0.8%。偶爾與同學探討所讀過的名著的學生只有占7%。由此可見,加強對中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指導是多么迫切需要。
此外,被調查的學生當中,經常將時間放在閱讀上的非常有限,閱讀的書籍大多是休閑性雜志或小說,更多的學生則是愿意去泡網吧娛樂。
(三)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1、文學名著是歷史文化遺留的精品。讀一本好的書,就像沐浴在春風中,讓人心曠神怡,讀者與作者仿佛超越了時間和空間,面對面地在交流,在這種感召下,讀者會產生一種強烈的共鳴,而這種共鳴可能會伴隨讀者一生。可見,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對心理、思維等還在成長的中學生來說,是多么重要的啊!它對于提高中學生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yǎng),激勵他們去創(chuàng)新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應努力去弘揚這一文化精神,以此促進社會的整體發(fā)展。
2、中學生是社會發(fā)展的后備軍、潛動力,其文化素養(yǎng)和知識儲備同等重要。所以,學校、老師、家長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讓他們多讀書、讀好書,并且在旁指導、培養(yǎng)其獨立自主的去選擇圖書或雜志,學會有自己的主見,多對自己的行為反思,,同時學校還可以多舉辦一些閱讀交流活動,讓同學們在活動中增長見識、開拓眼界。除此之外,學校、老師、家長、還要促進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以正確的思想觀念來指導自己的閱讀行為。
3、中學生自身要學會選擇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圖書外,外部社會的客觀環(huán)境也是很重要的。不難發(fā)現,現在的書店、報刊亭、書攤等出售圖書的地方,不乏有粗制濫造的圖書,但卻堂而皇之的擺出來賣,可見圖書市場的監(jiān)管機制尚不完善。在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下,難保思維尚不成熟的中學生不受到影響。所以政府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管制力度,規(guī)范圖書市場的運行。為中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以此熏陶中學生的性情,為中學生閱讀做出正確的指導。政府除此之外還應該加快完善公共設施建設,例如公共圖書館、圖書室。從調查情況看,學生買書者多,借書者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城市、街區(qū)缺少相關設施。而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書籍要做到“買”和“借”并舉才是正確的閱讀途徑,單憑書籍封面介紹或粗略的瀏覽一遍就決定購買,會很容易出現買后后悔的情況,這不僅浪費了錢,還達不到閱讀的目的。所以建設正規(guī)的圖書館、圖書室是非常重要的。受益的不單是中學生,還有廣大市民,對建設先進文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4、作為一名中學生,自身要積極、主動地去接受先進的、優(yōu)秀的文化作品,拒絕、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作品。要在閱讀中多思考、多記筆記,虛心向老師、家長請教,或者運用工具書來解答疑問。自身不單要學會自律、自制,還要幫助其他的同學正確地進行閱讀。與同學多交流閱讀心得,吸取他人的經驗和教訓,也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了對方,從而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促進了自身的修養(yǎng)和文學素養(yǎng).
關于讀書報告 篇9
《考克斯報告》是我在《我在美國當農民》一書中了解到的。
《考克斯報告》中充滿了濃烈的火藥味,充滿了強烈的排華思想,充滿了不可動搖的反華情緒。我在讀到《考克斯報告》所在的這一章時,我被考克斯那中國人都是不可信任的理論激怒了。中國是一個傳統(tǒng)、古老、文明、講究禮儀的國家,中國是一個與時俱進、造福人民、地大物博的國家。中國人是禮儀廉恥、文明守紀、勤奮刻苦、誠實守信等合為一身的人。怎么會不可讓人相信呢?
我繼續(xù)往下讀,考克斯又提到錢學森竊取美國火箭技術資料,中國非法獲取美國科技成果?吹竭@里,我心里一驚,著名的錢學森博士怎么會做出這種事呢?我不想耽誤,趕忙起身去查閱資料。據資料顯示:在1955年初,錢學森就因言獲罪,禁止接觸機密文件了,更別提我國政府非法獲取了?赐曩Y料,我長出了一口氣,資料說明中國人就是有骨氣、有氣魄、有膽略。
《我在美國當農民》這本書,充分的向我們介紹了美國!犊伎怂箞蟾妗分栽诋敃r的`美國很暢銷,是因為大部分美國人都不了解中國。我們只有努力發(fā)展,建設祖國的大好江河,把國家建設的更加富強。我們學生也應該學好英語,跟世界接軌,把祖國推向全世界。這樣人們才會認識中國,認識大國——very good is China!
關于讀書報告 篇10
書名:平克與薛伊作者:派翠西亞.波拉蔻譯著:楊茂秀出版社:遠流出版社一刷日期:20xx年2月15日
內容提要: 本書的主角平克與薛伊。當時美國有一場戰(zhàn)爭,分成了兩個地方,北是聯邦,南是邦聯,他們?yōu)榱艘灰夥藕谌诉@事吵來吵去,最后搞出一場戰(zhàn)爭,平克與薛伊是聯邦的軍隊,只是膚色平克是桃木色,薛伊是白色的,某一天有一顆子彈打到薛伊的膝蓋,他眼前一片漆黑,這時薛伊感覺有一只強壯的手在摸他,還有水灑在他臉上,他的`膚色是桃木色的,那就是平克,平克把薛伊帶家,回家的途中,他們兩人走了一段難辛的路,早上薛伊起來,他看到一位女人以及救他的人平克,平克向薛伊說:她是我媽媽。過了幾天,平克決定要走了,突然邦聯的民軍來,平克媽媽說:快到地下室,民軍走在叫你們,他們遲遲聽不到平克媽媽叫他們,他們一出去,看到平克媽媽被殺,他們把平克媽媽埋在柳樹下,便出發(fā)了,他們走著走著遇到邦聯的民軍抓住他們兩個,并且把他們帶到南方最可怕的監(jiān)獄,不到幾小時,平克就被吊死了。
讀后心得: 我覺得這篇『真實的故事』好精彩又為平克感到難過,讓我印象深刻的事:平克讀書給薛伊聽那一段,因為:那時黑人是不可以讀書的,可是平克卻會讀書給薛伊,我看完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平克為甚幺會讀書,是他主人教平克讀的,這樣子無聊、睡覺時平克再讀給主人聽,這個主人很自私,只為自己好而已, 所以我很討厭那位主人,希望自己以后不要變成自私的人。我學到白人本來就不可笑黑人,以及我們又憑什么笑黑人呢?我們要去包容他們才對,聽老師說:白人現在還是會嘲笑黑人鄙視黑人,我希望現在開始白人不要再欺負黑人了!
關于讀書報告 篇11
一. 作者簡介
喬納森.斯威夫特(1667~1745), 出生于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一個貧窮家庭,自幼生活貧苦,由叔父撫養(yǎng)成人。英國著名作家。他是英國18世紀前期最優(yōu)秀的諷刺作家和政治家。代表作《格列佛游記》。
二. 主要內容
本書主要寫了主人公格列佛的幾次航海經歷,共分為四卷:利立浦特游記,布羅卜丁奈格游記,勒皮他巴爾尼比亞 拉格奈格 格勒大錐 日本游記,“慧馬因”國游記。
三. 主要人物
格列佛
和魯濱遜一樣,是一個天生喜歡冒險,不甘寂寞與無聊的人。他性情樸實溫和,對人態(tài)度友好,舉止善良,容易與人交往,知恩圖報,有君子之風,愿意幫助朋友。他為人坦率,愛國,也十分顧惜自己的面子,對敵視他的人充滿了敵視與厭惡,但敬重高尚的人,知識豐富的學者?偟膩碚f他是一個具有質疑精神,酷愛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
四. 具體語段特色賞析
在“利立浦特游記”這一篇中,有一段描寫了格列佛被抓到小人國后被人搜查衣袋的情形,后來還有兩位官員寫了一份清單給他們的國王。以下是其中的一段:
“在左邊口袋里,我們看到一口巨大的銀箱,蓋子也是銀制的,我們搜查的'人打不開。我們要他打開,我們中有一人就跨了進去,結果有一種塵土一般的東西一下沒到他的腿的中部,塵埃撲面,弄得我們倆一起打了好幾個噴嚏。”
我覺得這一部分的描寫十分生動有趣,不但寫出了格列佛與小人國的人們的體型差距,還讓我在腦海中好像放電影一樣的想象到了那些情節(jié):兩個小人兒,因為見到了以前從未見過的龐然大物而十分驚奇,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為這座“巨人山”的衣服展開了全面的搜查。
五. 總體點評
總的來說,我認為《格列佛游記》確實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描寫細致深入,語言生動活潑,也具有較強的諷刺意味,確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關于讀書報告 篇12
霍桑實驗的背景是20世紀2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在采用泰勒科學管理方法管理企業(yè)卻面臨瓶頸時,頻繁遭遇勞資糾紛、罷工和勞動效率停停滯不前的境況,企業(yè)家、管理學家、工業(yè)心理學家等亟待為工業(yè)發(fā)展尋找出路。
為了深入研究是什么界定工人的勞動效率,管理學者在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的贊助下開展了著名霍桑實驗。
在泰勒科學管理思想占統(tǒng)治地位的時期,已經有一大批管理管理學家把研究重點轉移到研究人的心理上去。
雨果·繆斯特伯格就是工業(yè)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主張對人的行為進行研究來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心理上的適應和改善心理條件來提高工業(yè)效率。亨利·丹尼森則主張重視人的因素,通過提高職工的積極性來提高生產效率。
霍桑實驗是在設備完善,福利優(yōu)越,具有齊備的娛樂設施、醫(yī)療制度和養(yǎng)老金制度但工人生產效率的很不理想的霍桑工廠進行的。霍桑實驗是一項以科學管理的邏輯為基礎的實驗,實驗設置實驗組和參照組,確保實驗結果的可信度。
霍桑實驗歷時八年,歷經兩個回合,四個階段,一、照明實驗;二、福利實驗;三、訪談實驗;四、群體實驗。
第一階段的實驗是在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贊助下進行的。
但是無論是增加或者減少照明強度,效率都提高了,研究人員無法證明物質條件與工作環(huán)境對提高效率的影響,研究陷入了困境。
第二、三、四階段的實驗是在管理學家喬治·埃爾頓·梅奧主持下進行的,霍桑實驗進入一個新的研究階段。
在接下來的福利實驗,訪談實驗,群體實驗中,研究人員獲得很大的收獲,開始逐漸了解提高勞動效率的神奇面紗。實驗內容也由改善工作環(huán)境和物質條件轉移到改善工廠監(jiān)督與控制方法,改善人際關系,改進工人的工作態(tài)度,再到深入探究工人的精神狀態(tài),心理狀況,社會心理。
這些實驗是建立前一階段實驗的基礎上,一層一層遞進的,提高勞動效率的科學面紗也一層一層地揭開了。
第二階段,研究人員發(fā)現改變監(jiān)督和控制方法有利于提高產量。
第三階段,發(fā)現管理人員重視人的因素,與工人熱情相處,積極關系工人,更有利于改善人際關系和提高職工士氣,提高勞動效率。第四階段,著重研究和證實存在于工人當中的非正式組織,了解非正式組織對工人的態(tài)度和對生產效率的影響。
通過霍桑實驗,人們終于發(fā)現人群中的一些內部規(guī)律,為解決當時資本主義的社會問題提供一條較好的思路。這條思路就是由梅奧和繆特斯伯格創(chuàng)建的“人際關系學說”。根據這條思路,緩和了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的美國經濟危機時期的勞資關系,解決了勞動效率停滯不前的問題;羯嶒灥囊饬x不僅限于當時,對現在的企業(yè)管理仍有巨大的指導作用。
它重視人的因素和挖掘人的潛能,啟發(fā)企業(yè)搞好管理。
在霍桑實驗之前,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法約爾的組織管理理論和韋伯的行政管理制度的組織理論在管理中占著統(tǒng)治地位。泰勒等人的古典管理理論的共同特點是都著重強調管理的科學性、合理性、紀律性,而未給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以足夠重視。
他們的理論是基于這樣一種假設,即社會是由一群群無組織的個人所組成的;他們在思想上、行動上力爭獲得個人利益,追求最大限度的經濟收入,即“經濟人”,人只是機械的延伸。
但霍桑實驗的誕生,標志著管理科學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行為科學的理論階段;羯嶒灥谝淮伟蜒芯康闹攸c從工作和物的因素上轉移到人的因素上,在理論上對古典管理理論作了開辟和補充,彌補了古典管理理論的不足,為管理學科的進一步發(fā)展輸入強大的動力,是管理學史上的一大進步;羯嶒炞C明人是一個社會人,影響人的勞動積極性的因素,除了物質利益之外,還有社會的心理的因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個體的觀點和個性都會影響個人對上級命令的反應和工作的表現。
梅奧認為,物質利益只是第二位的東西,社會交往、他人認可、歸屬某一社會群體等社會心理因素才是決定人工作積極性的第一位的因素,因此梅奧的管理理論也被稱為“人際關系”理論或“社會人”理論。由此,管理學上提出了一個新的假設——“社會人”。這個假設認為,在社會上活動的員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為某一個群體的.一員有所歸屬的“社會人”,是社會存在。人具有社會性的需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組織的歸屬感比經濟報酬更能激勵人的行為。無疑,“社會人”假設為管理實踐開辟了一個新的方向,對今天的企業(yè)管理有著巨大的現實指導作用。
通過霍桑試驗,還得出了士氣理論,非正式群體理論和人際關系型領導者理論,這些理論為管理者管理組織提供了有效的指導方法,使其更高效地管理組織。
霍桑實驗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實驗,在管理思想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管理思想的偉大的歷史轉折,給管理學的發(fā)展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行為科學;羯嶒灋楝F代行為科學理論奠定了基礎,而且對管理實踐產生深遠影響,直接促進了行為科學的形成和發(fā)展,甚至可以這樣說,今天的行為科學成為根深葉茂的學科都是來源于梅奧以及霍桑實驗對人性的探索。
隨著對霍桑實驗及其結論的深入研究,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論,使行為科學成為現代西方管理理論的一個重要流派。以此霍桑實驗及其結論為基礎的個體行為研究,群體行為研究和領導行為研究理論也逐步發(fā)展起來,其中著名的理論有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奧爾德弗的生存關系及發(fā)展理論,麥格雷戈的X-Y理論等等。
可見,霍桑試驗是管理學歷史上一個不可或缺的里程碑,在管理學上具有獨一無二的顯赫位置,對管理實踐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在當時對解決管理中遭遇的問題,還是在今天的企業(yè)管理上,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讀書報告】相關文章:
讀書報告范文03-30
讀書學習報告范文07-27
讀書調查報告03-08
讀書活動總結報告03-13
讀書月活動調研報告08-16
讀書的調查報告12-27
關于讀書報告03-08
讀書報告怎么寫02-03
讀書調查報告范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