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明禮儀教育研究開題報告(通用6篇)
充實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家都在認真的做畢業(yè)設計,在做畢業(yè)設計前指導老師都會要求先寫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明禮儀教育研究開題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文明禮儀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1
一、 課題研究的背景
我國素以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著稱于世。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倍Y儀是一個人修身養(yǎng)性持家立業(yè)治國平天下的基礎。而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是家長的希望,是社會未來人口的組成部分,幼兒素質的提高與發(fā)展關系到千萬家庭的利益,也影響社會未來人口的整體素質和社會的競爭力,因此,禮儀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受到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現代社會中,禮儀成為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潤滑劑,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yǎng)和內涵,逐漸成為社會思想道德和職業(yè)道德建設的基礎。
。ㄒ唬┯變憾Y儀教育的現狀分析
近些年來,我國在對幼兒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質教育方面已經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已取得可觀的成績。但是對幼兒開展有意識地禮儀教育方面卻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很多的.外國人對我國禮儀教育的現狀持否定態(tài)度,可以看出,我國禮儀教育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分析其現狀原因,主要有三:
1、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強調了政治思想建設而忽略傳統(tǒng)道德建設,幼兒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成了幼兒園教育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2、家庭教育中對禮儀教育方面相對薄弱,F在的幼兒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為中心、惟我獨尊的思想,同禮儀的核心思想——尊重、關愛他人、嚴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部分農村家長的禮儀素質不高也嚴重影響了幼兒禮儀修養(yǎng)的提高。
3、教育過程中對于禮儀教育重視不夠,重智輕德的現象還是存在。
。ǘ┪覉@的實際情況分析
我園有幼兒400多人,其中留守子女也有不少,幼兒在家由公婆看護,多數幼兒文明禮儀的教育方面受到家庭影響,缺乏文明禮儀的修養(yǎng),面臨這種情況,我園覺得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勢在必行。
二、課題界定
文明禮儀:簡單地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乘車讓座是文明禮儀,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禮儀,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禮儀。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yǎng)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我國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三、課題主要解決的問題
1、開展一系列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增強幼兒的文明禮儀知識,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
2、通過評選“文明小組”、“文明小天使”,樹立榜樣,強化幼兒的文明禮儀知識,自覺遵守幼兒文明禮儀行為規(guī)范。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行為禮儀,通過對孩子的禮儀教育,影響其家人(父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
4、通過培養(yǎng)幼兒禮儀、道德品格,大力提升幼兒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課題研究目標
1、整合《綱要》五大領域中有關禮儀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形式,以幼兒發(fā)展為本,初步探索我園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途徑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幼兒禮儀養(yǎng)成體系,提高幼兒文明禮儀的實效性。
2、文明禮儀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幼兒了解基本的禮儀常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文明禮貌行為,友好的待人方式,熱情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自信、自尊、自愛的個性品質和文明習慣。
3、構建幼兒園、家庭、社區(qū)“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共同把孩子的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做實、做好。
4、通過對幼兒的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研究,一是提升教師和家長的文明素質,促進幼兒園的發(fā)展,形成良好的學風、園風;二是提升我園教師科研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五、課題研究內容
1、幼兒園圍繞《綱要》制定課題教材,開展各年齡段幼兒禮儀教育的組織和指導方法。
2、圍繞教師專業(yè)化成長,開展教師如何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中滲透禮儀教育的研究。
3、圍繞和諧家庭社區(qū)建設,開展如何引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幼兒禮儀教育的研究。
六、研究措施與方法
年級制定教育計劃,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文明禮儀行為常規(guī)教育,并通過多種渠道,多個層次,生動活潑的方式來訓練,在一日活動中滲透和通過專門的教育活動,幫助幼兒掌握文明用語,禮儀示范動作,使每一位幼兒都認識行為規(guī)范,文明禮儀的內容和教育意識,各成員有活動記錄,使幼兒通過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最終形成自覺地,比較牢固的良好行為習慣。
1、創(chuàng)設文明禮儀良好環(huán)境氛圍。
2、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活動。
根據每月主題每周有計劃地組織一節(jié)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采用豐富的教育教學形式,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通過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使幼兒的文明禮儀行為在不知不覺中達到規(guī)范化。
3、規(guī)范訓練文明禮儀評比競賽活動。
每周開展“文明小天使”評比活動,通過以幼兒主體的相互監(jiān)督和自我教育保證幼兒的文明禮儀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提高。
4、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
通過家園聯(lián)系,讓家長了解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以身作則,并積極配合幼兒園,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
七、研究對象
招安鎮(zhèn)中心幼兒園所有幼兒。
八、課題研究過程
。ㄒ唬├碚搶W習階段:(2016.1——2016.3)
搜索、梳理、相關禮節(jié),了解實施現狀,學習有關的理論,明確方向。
。ǘ┣捌跍蕚潆A段(2016.3——2016.5)
1、課題立項準備: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調查與分析,初步設計課題研究方案。
2、制定課題工作計劃,確立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3、加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教育科研能力。
。ㄈ┚唧w實施階段(2016.5——2017.5)
1、撰寫開題論證報告,根據方案開展研究工作。
2、開展課題觀摩活動。
3、做好個案資料和游戲集等課題研究資料的積累、整理工作。
。ㄈ┛偨Y結題階段(2017.6)
1、撰寫課題結題論文。
2、收集整理各類資料,完成課題結題工作。
九、預期研究成果形式
1、結題報告。
2、個案、隨筆、研究論文等課題研究資料。
十、最終成果
1、結題報告。
2、成果集。
文明禮儀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2
《大班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研究》課題已延安由市教育教學研究中心研究審定,延安市基礎教育科研課題管理辦公室立項為延安市基礎教育教學教學研究2014—2015年度微型課題。課題研究時間自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研究周期為半年。
課題《大班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研究》是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提出的。相信經過努力實踐一定能取得良好非常的實驗效果。本人已將各項工作準備就緒,選定本園大2班(桃子班)為實驗班,實施研究課題。
下面就本課題的研究背景、目標、意義及各項實施辦法向各位領導匯報。
一、研究背景: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往往享受到的是過多的愛與呵護。他們具有與別人和睦相處的良好愿望,但是卻在交往中缺少:謙恭的態(tài)度,彬彬有禮的舉止,禮貌的言論,對別人不能做到尊重和體諒。在幼兒園對幼兒實施禮儀教育,并思考運用何種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更好的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習慣,無疑是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實踐,積極探索的重要課題。
幼兒園的禮儀教育研究起步較晚,本園今年在大班開始增設“禮儀教育”活動,在幼兒禮儀的培養(yǎng)與實踐方面初步開始實施與研究,但如何讓幼兒真正的對禮儀產生興趣,從而愛上禮儀,能堅持使用禮儀,還需要進行積極的實踐探索。本課題正是在我園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注意兒童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要著眼于兒童未來的長遠效應,注重那些對兒童一生產生影響的品質培養(yǎng),為其后續(xù)學習、生活和未來走向社會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說,培養(yǎng)幼兒終身受益的品質,重視對幼兒獨立、自制、專著、秩序、合作等品質的培養(yǎng)更為重要。特別是在我園獨生子女占大多數的情況下,對幼兒進行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性行為養(yǎng)成教育,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實需要,選取了幼兒園基本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家庭禮儀和節(jié)日禮儀為禮儀教育活動,在以上活動中,滲透文明禮貌用語和文明行為規(guī)范教育,家園逐步把幼兒培養(yǎng)成會與人合作共事、會講文明話、會辦文明事、能做文明小公民的文明兒童。
本課題研究擬以本園大班幼兒為研究對象,充分利用幼兒園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園本資源,運用“智趣”化的教育方式,開展對幼兒的良好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包括幼兒的在園禮儀、基本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家庭禮儀的研究,在提高實驗班幼兒良好禮儀習慣的`基礎上,推動本幼兒園的禮儀教育。
二、 課題研究目標:
。1)整合《綱要》五大領域中有關禮儀教育的目標、內容和形式,以幼兒發(fā)展為本,初步探索大班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途徑和方法,提高幼兒文明禮儀的實效性。
(2)通過實驗班的文明禮儀教育實踐活動,讓幼兒了解基本的禮儀常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文明禮貌行為、待人方式、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自信、自尊、自愛的個性品質和文明習慣。
。3)通過對幼兒的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研究,提升教師和家長的文明素質,促進幼園文明禮儀教育的發(fā)展,形成良好的學風、園風;
課題研究內容:
1、研究幼兒在家庭、幼兒園、社會公共場合的文明禮儀現狀。一是基本禮儀教育,包括著裝、愛護眼睛等;二是家庭禮儀教育,包括做客待客禮儀;三是公共場所禮儀,包括在外用餐、游園、交通規(guī)則等禮儀;四是節(jié)日禮儀,包括“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母親父親節(jié)等禮儀。
2、探索大班階段幼兒禮儀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3、將幼兒學禮、知禮、懂禮、用禮逐步展開,使幼兒在園內學禮、生活中實踐禮儀、展示禮儀,做禮儀小標兵。
三、研究方法、研究措施、研究步驟、研究成果
。ㄒ唬┭芯糠椒ǎ簽榱诉M一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品德,塑造幼兒文明的行為,陶冶幼兒積極的情感,提高幼兒社會交往的能力,形成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我們遵循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從幼兒園到家庭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氛圍,從幼兒的實際出發(fā),為促進幼兒良好品格發(fā)展奠定基礎。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科學性原則。二是主體性原則。三是滲透性原則。四是實踐性原則。 五是自律的原則。 六是真誠的原則。
1、文獻法。通過文獻查詢了解當前幼兒園禮儀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2、問卷調查法。通過調查來明確家長對幼兒禮儀教育的教育意識以及禮儀教育在家長中進行的程度,還有幼兒是否具有文明禮儀的意識。
3、觀察訪談法。通過觀察和訪談針對目前幼兒園禮儀教育問題提出建議。
4、行為練習法。將幼兒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與幼兒一日生活活動、游戲活動、教學活動相結合,重在實踐練習。
。ǘ┭芯看胧
為了保證本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將落實以下措施:
(1)注重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
。2)創(chuàng)建環(huán)境,營造氛圍
。3)科學指導,及時檢查,促成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首先,要做好班級禮儀指導;其次,隨時檢查,及時改進;最后,注重個案分析,總結教育經驗。
。4)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開展各類評比活動、開展“行禮儀,說文明話”的活動、開展“小手牽大手”告別不文明行為簽名活動、開展“我為社區(qū)獻力量”活動、開展“探索型主題教學”活動。
。ㄈ┭芯坎襟E:
本課題計劃從2015 年1月至2015年6月(半年)分三個階段進行扎實有效地實驗研究。
第一階段:2015年01月—2015年02月準備階段:課題申報,填寫課題申報表,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2015年03月-2015年04實施階段:分析制訂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進行課題研究活動(教師禮儀教育培訓、幼兒禮儀教育講座、禮儀教育交流研討課、課題小結等)。
第三階段:2015年05—2015年06總結與結題階段:提出結題申請,整理研究成果,撰寫結題報告,接受專家組驗收。
(四)預期研究成果:
通過課題研究在教學中的實踐,預計最后形成的成果與成果表現形式有以下幾種:
1、文明禮儀活動文字資料。
2、圖片資料。
3、撰寫研究成果報告。
文明禮儀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3
。ㄒ唬﹩栴}提出: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數千年積淀起來的傳統(tǒng)美德!坝^乎人文,天下化成”。人之為人,是一種高級形態(tài)的理性情感動物,有著獨特的精神家園需要堅守。然而,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正在受到來自世界各地文化的沖擊。由于不加以比較辨別的吸收,以至于泥沙俱下,魚目混珠,在不知不覺中丟掉了自己的文化精華,吸收了他人的文化垃圾。中共十六大報告指出:“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眰鹘y(tǒng)文化,是民族的符號,尤其是我們這樣一個具有悠久文明和文化底蘊的泱泱大國。通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讓小學生了解祖國的燦爛文化,悠久歷史,讓我們的學生在靈魂深處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礎,增強民族自豪感。
近年來,公共社會對傳統(tǒng)的興趣日增,對傳統(tǒng)的關注越來越強烈,神州大地,各種傳統(tǒng)蔚然成風,但很多僅限于形式上的模仿。在中小學教育領域,大部分學生對祖國與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之甚少,而在弘揚傳統(tǒng)美德方面也不盡人意,傳統(tǒng)文化嚴重缺失。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曾經說過,傳播中國文化不能一味鉆進歷史故紙堆,應強調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應與世界上其他文明接軌。現階段中小學對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只是簡單地、機械地經典文本誦讀或者文本書寫,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重視對傳統(tǒng)人文積極精神理念的傳播,以傳統(tǒng)文化為本、以時代精神為輔,融會提煉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國學教材”,引導和教育學生從用新視角去理解傳統(tǒng)文化、傳承國學。
。ǘ┻x題的意義及研究價值
研究如何使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及積極向上富有特色的學校文化相統(tǒng)一、融合,探求新時代中華傳統(tǒng)文化新的教學模式,探索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新途徑。讓學生切身感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及表現形式,并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有關的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的情感,并且成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通過課題的深入研究,促使教師不斷地汲取養(yǎng)分,加深自身的傳統(tǒng)文化功底,真正成為有文化、有涵養(yǎng)的教師;形成濃厚的.教科研氣氛,逐漸提升教師的理論研究水平,使大家成為學者型教師;研究成果形成專題系列論文,有階段論文和總結報告。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tǒng)、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guī)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進校園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從文化遺產層面看,包括有重要傳承價值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規(guī)范文化層面看,包括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中華傳統(tǒng)美德、隆禮重法等;從認知文化層面看,包括漢字漢語、古代文學、書畫藝術、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價值觀、中華民族精神等。
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學校類別分別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體系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進校園的路徑主要有:
一是內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進網絡、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進實踐。
二是外聯(lián),就是“請進來,走出去”。
。ㄋ模﹪鴥韧庋芯楷F狀述評
1、中外學者對“傳統(tǒng)文化”的解讀
美國學者愛德華.希爾斯認為,傳統(tǒng)是圍繞人類的不同活動領域而形成的代代相傳的行事方式,傳統(tǒng)又是一個社會的文化遺產。張岱年將“以人為本與天人合一、剛健有為、貴和尚中”列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四大要點。張豈之認為人文精神是傳統(tǒng)文化的靈魂。紀寶成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歸結為國家民族立場上的統(tǒng)一意識、為政治國理念上的民本要求等八個方面。趙東海、梁偉則從科學技藝層面和倫理價值層面概括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綜上,中外學者從物質和精神層面解剖傳統(tǒng)文化結構,大多數學者偏重于從精神領域闡釋傳統(tǒng)文化內涵,但對學校教育如何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論不詳。
2、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怎樣進校園
王旭明提出應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容融入現行課程教材體系。郭志明認為課堂是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的主陣地。姜昆2015年議案建議在小學階段以傳統(tǒng)文化課程替代現有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從實踐上看,有些中小學校編寫了校本教材,許多中小學校開展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活動,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內容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還明顯不足、重知識講授、輕精神內涵闡釋的現象還比較普遍、課程和教材體系有待完善,長效機制有待建立。
。ㄎ澹┱n題理論依據
1、人的社會化理論
2、發(fā)展心理學理論
3、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哲學思想
。┭芯款A期目標
構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體系,確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養(yǎng)目標,厘清不同學段既相區(qū)別又相銜接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內容,探討與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相適應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方式和方法。
(七)研究內容
1、精選進校園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要素,研究課程開發(fā)與教材內容修訂。
2、探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路徑和方法。
。ò耍┭芯考僭O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人生、人心、人性為關照,以趨善求治為主旨。人性有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之分。先天之性是相近的、善的,后天之性具體分為三種類型:善、中性、惡。貪欲、不良的后天習慣和環(huán)境有害善性,通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人文教化、加強道德修養(yǎng)、改善環(huán)境,使善者更善,惡者改惡趨善。
(九)創(chuàng)新之處
1、學習和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人的社會化的基本要求,要從娃娃抓起,根據不同年齡階段人的心理特征和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陶冶情操、磨練心志、完善人格、人際和諧、天人和諧、擔當責任、報效國家”的目的。
2、現階段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要著重解決“00后”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和問題。人與自然關系方面以生態(tài)文明觀教育為重點;人與自身關系方面以勵志教育、吃苦耐勞和抗挫折教育、人格修養(yǎng)教育為重點;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方面以“和”、“孝”文化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社會關愛教育、集體觀念和責任擔當教育、法制教育為重點;人與國家關系方面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手腦并用,知行合一。
3、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要多途并舉,形成合力。建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統(tǒng)籌規(guī)劃各類學校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在中、小學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強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容,在大學開設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必修課和選修課,鼓勵各類學校開發(fā)具有地域特色和校園特色的校本教材;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文化內容載體;以課堂為主陣地,采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寓教于樂,寓教于為;增加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內容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導入傳統(tǒng)文化元素(如第二課堂活動、校訓、美麗校園建設中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規(guī)劃、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社團、舉辦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系列展演活動等);在校園網中開辟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專欄,進行空間教學;將傳統(tǒng)文化學術名家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請入學校,舉辦學術講座,傳授傳統(tǒng)技藝;組織學生到校外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基地觀摩學習,開展“獻愛心”和社會實踐活動;評選“孝星”、“道德模范”。
(十)課題研究的計劃步驟
第一階段:文獻資料收集整理階段。列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名篇,對進校園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要素進行細分。
第二階段:調查階段。調研各類學校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現狀、問題。
第三階段:研究階段:研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路徑和方法,撰寫研究報告。
第四階段:總結與應用階段。撰寫論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
。ㄊ唬┭芯糠椒
。1)調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問卷、談話、比賽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2)文獻研究法:搜集和查閱有關文獻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論證資料和研究方法,對新教材有關體現民族文化的內容進行挖掘、分析和歸類;
。3)實踐法:針對課題研究不斷提出改革意見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動,在教學實踐基礎上驗證、修正教學行為充實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體目標,以提高研究的價值。通過一系列課內外語文的實踐活動尋求新語文與弘揚民族文化之間聯(lián)系的橋梁,研究一條適合新形勢下語文教學的途徑;
(4)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進行歸納、提煉,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guī)律,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ㄊ┱n題研究的實施路徑
運用層次分析方法,從宏觀普適層面構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體系;從中觀學校層面探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引和外聯(lián);從微觀個人層面研究思想觀念→認知態(tài)度→行為實踐的一體化。
。ㄊ╊A期成果
1、中小學弘揚傳統(tǒng)文化現狀調查與整理,調查報告
2、國內其他相關研究成果歸納與分析
3、新時代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新的教學模式
4、經典誦讀、書法比賽、作文比賽、戲曲表演等匯報演出
5、研究報告
。ㄊ模┱n題組成員及分工
xxx:負責調查搜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工作的現狀及成因。
xxx:負責調查搜集當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工作存在的問題。
xxx:負責分析原因,形成對策,以及后期論文的形成工作。
文明禮儀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4
中國歷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作為現代中國人,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是應該發(fā)揚光大文明古國的傳統(tǒng)美德,擔負起建設文明、繁榮祖國的重任。然而,我們身邊卻往往能看見一些有違文明禮儀的行為。面對這些行為,你是作何感想?又有什么好的建議?我們該如何去做,才能減少或是避免身邊這些不和諧的行為的發(fā)生呢?
由此,我們就校內外不文明現象與行為進行了調查,以下是調查結果的分析報告。
一、調查目的:
、僮寣W生在活動中對不文明現象的表里有更深入的了解。
、诖龠M學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向不文明行為告別,提高文明素養(yǎng)。 ③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意識,鍛煉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
二、調查對象:
家人、朋友、同學、不同公共場所的路人。
三、觀察內容:
在公共場所中令我最厭惡的不文明行為。
四、調查內容:
、倭钅阕顓拹旱墓矆龊喜晃拿餍袨橛心男
、跒槭裁催@樣的行為會讓你覺得最厭惡?
③你覺得他們做出這樣的行為的原因是什么?
、転楦淖冞@種現象,你有哪些好的建議?
五、調查時間:
20xx年3月25日—20xx年3月27日
六、調查結果:
我們在一個班級中進行了調查,對于學生們來說,最厭惡的公共場合不文明行為有哪些呢?大部分學生都表示在公共場合吸煙是十分難以讓人忍受的。在公共場合吸煙,既污染環(huán)境,還危害他人身體健康,是十分不文明的舉止。人們需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健康,同樣對他人的生命健康也負有責任。二手煙是對公共衛(wèi)生的一種現實的、重大的威脅,有著引發(fā)多種疾病的危害。因此,在公共場合吸煙是不道德、不文明,也是對他人生命健康不重視、不尊重的一種行為。
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也是一個讓人感到厭惡,但卻一直普遍存在的現象。公共場所并非個人空間,在公共場所發(fā)出很響或是令人感覺不舒服的聲音是個人素質不好的一種體現。一些人將這種大聲說話的習慣帶到了公共場合,大聲與其他人交談或是打電話,強迫周圍的人“分享”他的話,既打擾了別人,又弄得自己十分尷尬。
同樣令人十分厭惡的不文明行為還有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出口成臟”、上課無視課堂紀律,亂發(fā)言、破壞公物等。在公共場合,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素質以及個人修養(yǎng),讓大家能共享一個的良好環(huán)境。
七、調查體會:
在我們的身邊,各種不文明的現象時有發(fā)生,這種行為是為大家所厭惡的,可仍有人這樣去做,其原因是什么呢?在我們看來,原因可能有這幾個。一是人受教育的程度。在一般情況下,人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文明素質就會越高,不過,也不全是這樣,不能一概而論。二是環(huán)境的影響。多數處在文明環(huán)境中的人,也會受到環(huán)境整體的影響,不知不覺就能做到文明禮儀;而處在文明環(huán)境較差的環(huán)境中的人,就更有可能慢慢養(yǎng)成不文明的行為。不過,人們之所以會做這些不文明的行為,都免不了是因為自己的“不拘小節(jié)”所致。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是不文明、不道德的,但卻因為貪圖一時的方便、利益,而做出了這樣的行為。這就是典型的“以惡小而為之,以善小而不為”,在短時間內方便了自己,卻損害了他人的利益,破壞了公共場合的文明氣氛。
要避免這些不文明行為的發(fā)生,我們又該做些什么呢?面對發(fā)生的不文明行為,我們要去積極勸阻,及時制止這些行為的發(fā)生,要多去宣傳文明禮儀對人的重要性,是人們對文明禮儀有更深入的了解。而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更應真正地做到“注重細節(jié)、追求完美”,力求做好每一件事。外表文明是內心文明的反映,培養(yǎng)良好的禮儀行為,必須有內心的文明素質。所以,我們都應當認真學習文明禮儀的基本知識,加強自身修養(yǎng),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習慣。我們要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說文明話,做文明事,舉止斯文,保持一種有內在素質,有外表文明的良好形象。千萬要避免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卻成了別人厭惡的對象。
但僅僅靠這些是不夠的,還應該有相關法律、部門的支持。在公共場合,吸煙,可以有專門的吸煙區(qū),而如果發(fā)現了有違規(guī)吸煙的人,則應該嚴厲處罰,這就需要制定一套詳細的管理、處罰體系。其他的不文明行為也是一樣,除了批評教育,還應該進行適當的處罰,讓為了一時利益而做出不文明行為的人受到懲罰,讓他們得到一個教訓,就能避免這種行為的再次發(fā)生。比如如果有人隨手亂扔垃圾或是隨地吐痰,就可以規(guī)定這個人做兩個小時的義工,讓他去清掃垃圾,體驗到清潔工處理這些隨意被扔到地上的垃圾的辛苦。假如這個人能感同身受了,那么他下次必然不會再做出類似的不文明行為。
要讓中國真正做到“禮儀之邦”,讓社會變成文明社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共同的努力。我們要牢記,文明禮儀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
文明禮儀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5
一、課題的提出
古人云“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梢姸Y儀的重要性。 什么是“文明禮儀”?簡單地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在邁入21世紀的今天,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物質文明的高度發(fā)展,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下一代的人文素質:如韓國《道德》課,將教育學生理解生活中的基本禮節(jié)及行為規(guī)范的內容和重要意義作為課程目標;日本設立“道德時間課”、“友愛課”;美國推行“公民教育”??這已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道德風貌與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尊禮守儀,源遠流長。傳統(tǒng)文化中的 “禮”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它對現今學校德育仍有著積極的指導作用,對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學校是一個文明的大舞臺,文明禮儀是學校精神面貌的展現。
古人云:“百行以德為首”。心理學家調查表明:學生的第一需要是學會交往,其次才是學會學習,只有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才能進一步發(fā)展個性。高中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強,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因此在高中階段進行“文明禮儀普及教育與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研究,使學生系統(tǒng)地接受良好禮儀規(guī)范的熏陶教育,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進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其將來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礎。
當今社會,由于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與禮儀相悖的行為直接侵襲和影響著廣大高中學生。我們發(fā)現不少學生缺乏起碼的禮儀常識:有些學生不知道鞠躬,不會微笑,不會握手;有的家庭甚至出現“孝順顛倒”的不正,F象;不少孩子在社交中,習慣于以自我為主,缺乏一種與人謙讓、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關心、體諒別人,常常顯得智力有余而教養(yǎng)不足、缺乏必要的禮儀修養(yǎng)。對學生實施文明禮儀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需要,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高智商的學生,同時我們還肩負著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習慣,教會他們懂得基本的.文明禮儀的責任.把他們培養(yǎng)成具有高智商和高情商共同發(fā)展的社會新人.
如何在新的課改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學生具備一定的文明禮儀常識,去除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良的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擺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新問題.這正是本課題提出的背景.
文明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guī)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tǒng)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guī)范稱為禮節(jié),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二十一世紀的人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它強調的就是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此課題的研究也會在培養(yǎng)學生的“四會”過程中體現出實踐中的應用價值,從而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能力,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充分體現其實用性和科學性。
二、研究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探索在新形勢下學生自我文明禮儀形成的途徑,總結新課改教育環(huán)境下文明禮儀教育體系建構的一般方法。
2、歸納總結在新的德育工作環(huán)境下建立有利于文明禮儀教育養(yǎng)成的新的長效機制。
3、通過課題研究,探索在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下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教育對學生發(fā)展帶來的影響,并促進學生實現文明禮儀的自我教育.
4、建構課題研究,建構我校德育教育新形勢下文明禮儀教育的新體系,創(chuàng)建全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
三、理論依據與研究方法
(一)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不是通過教師講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社會文化情境下,以自己的背景經驗和知識結構為基礎;主動地探索、發(fā)展、總結、實踐的發(fā)展過程,是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是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學習技術,對外部信息主動地選擇加工,從而獲得自己的認知過程。因此,我們汲取建構主義理論,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凸顯學生主體性,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2、主體間性教育理論
主體間性教育即交互主體性是主體間的交互關系。主體間性不是反主體性,不是對主體性的絕對否定,而是對主體性的揚棄,主體間性涉及自我與他人,個體與社會的關系。主體間性即交互主體性,是主體與主體的共在關系,主體間性教育教育理論認為,現代教育是主體間性教育,主體間性即師生間交互關系是現代教育本質所在;現代教育過程是一種主體間性活動過程,師生間的雙向或外向交互活動是現代教育過程的關鍵所在。
3、主體性教育理論
孫喜亭認為:強調教育主體功能就是把人作為主體對待,把人本身的發(fā)展作為教育的目的,把教育變?yōu)槿说慕逃皇枪ぞ叩慕逃,以使人在社會生活中以主體身份出現,充分發(fā)揮人的主體能動性,全面推動社會的進步。王道俊認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或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體”,同時認為,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教育過程和教育管理本身要有主體性。黃崴認為教育是人的主體發(fā)展的過程,同時認為“主體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增強和發(fā)展人的現代性、有效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的過程”。
4、人本主義教育理論
現代人本主義教育特指本世紀60-70年代盛行于美國,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直接影響和作用下形成的一種教育思想。這一教育思潮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發(fā)展人的潛能和樹立自我實現觀念,主張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心理健康、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并使每個學習者達到具有滿足感與成就感的最佳狀態(tài)。
5、元認知理論
元認知”即自我認知。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弗萊維爾認為:元認知就是個體對思維活動的自我體驗、自我觀察、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調節(jié)。其實質就是個體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它在個體的整個活動中處于支配地位,能控制調節(jié)活動,并能促進個體思維的創(chuàng)新。它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最早,這一理論主要應用于人的認知領域活動中。元認知被認為是認知活動的核心,在認知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元認知應用于德育主要是能夠促進學生對自我行為的認知、監(jiān)控和調節(jié)。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各種文獻檔案,為制訂研究方案提供依據。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指以實踐中的實踐者為主體,以實踐者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在實踐中并為了實踐的一種研究活動。在研究中行動,在行動中研究。
3.調查法。調查法是指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問題的方式,了解被試的心理活動的方法。調查法主要以問題的方式要求被調查者針對問題進行陳述的方法。根據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調查者本人作調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調查者的人作調查。
4.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指的是追蹤研究某一個體或團體的行為的一種方法。它包括對一個或幾個個案材料的收集、記錄,并寫出個案報告。它通常采用觀察、面談、收集文件證據、描述統(tǒng)計、測驗、問卷、圖片、影片或錄像資料等方法。在本課題中對有突出特點的學生(主要是表現很突出的學生以及問題學生)進行跟蹤研究,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行為狀態(tài),以便優(yōu)秀學生的成長對課題組有啟發(fā)意義,而對問題學生的跟蹤研究將會改變他們的行為習慣和思想方法,從而使問題學生得到轉變,使其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得到鼓勵,最后達到教育目標。
5、經驗總結法:及時回顧總結實踐研究做法,整理總結形成經驗、報告。
文明禮儀教育研究開題報告 6
中華民族素以“文明古國”和“禮儀之邦”著稱,文明禮儀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其文明狀況直接關系著未來社會的文明程度。文明禮儀,既是大學生道德素質和個性修養(yǎng)形成的表現,也是社會文明進程發(fā)展的展示形式,因此,對和諧校園環(huán)境視角下的大學生文明禮儀進行調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通過對大學生文明禮儀現狀的調查和分析,有目標地提出大學生文明禮儀的當前狀況,并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1 當代大學生文明禮儀現狀分析
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文明禮儀現狀,筆者進行了社會調研,對武漢市武昌、漢口以及周邊地區(qū)的普通高校大學生(a組)、社會大眾(b組)、企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c組),實際發(fā)放問卷a組495份,回收489份,回收率為98.8%,其中有效問卷485份,有效回收率97.97%,b組、c組各發(fā)放問卷250份,收回有效問卷190份和228份,有效回收率分別為76%和91.2%。各組男女比例見圖1。在回收的有效問卷基礎上,對大學生當前的文明禮儀進行了分析。
1.1 當代大學生都能明確禮儀的重要性,關心和了解高校文明禮儀
98%的同學認為,禮儀是非常重要的,當被問及“個人禮儀方面,您最注重的是哪方面”時,調查結果見圖2。
c組對企事業(yè)單位員工進行了調查,他們中的很大部分也是從大學生出身,96%的員工認為禮儀很重要,管理層職工尤其注重員工文明禮儀的質量,首先96%的員工知道并且對大學生文明禮儀有所了解,并且有79%的員工做過文明禮儀教育,企業(yè)員工中對是職業(yè)才能重要還是文明禮儀重要的回答上,占44%的認為文明禮儀更重要。并且通過調查,所調查的企事業(yè)單位都存在不同的員工禮儀缺失現象,更重要的是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企事業(yè)單位在進行招聘的時候更注重了招聘禮儀方面。
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都能意識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而且在禮儀方面有個人注重的側重點,同時,難以忍受一些不文明的現象,諸如吸煙、衣冠不整、打架、說臟話、亂丟垃圾等等,具體調查結果見圖3。
通過以上幾個問題的調查研究,數據表明,在大學校園中,大多數學生能夠認識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明確文明禮儀對社會行為的影響。
1.2 當代大學生難以“知行合一”,存在不文明禮儀現象
(1)不遵守公共秩序。當問及“您在教室、圖書館、餐廳有占座的行為嗎?”時,其結果見圖4。
(2)缺少基本禮儀道德和言語不禮貌。對于餐廳中有學生將飯菜倒掉的行為,有9%的同學認為,那是自然現象,有56%的同學認為是飯菜不可口,35%的同學認為該行為是一種浪費,應該加以制止。b組調查中,16%的社會大眾認為他們生活周圍的大學生常有同學之間打架斗毆的現象發(fā)生,且有72%的社會人發(fā)現大學生情侶在公共場合有親密舉止的行為,有24%的社會眾人在公共場合發(fā)現大學生有隨手扔垃圾的現象,針對“您了解的大學生在說話一激動時是否會出臟話”這一問題,其調查結果見圖5。
(3)大學生就業(yè)中的文明禮儀缺乏。大學生的社會表現是學校教育的一個縮影,所以本次調查中,c組對企業(yè)單位中的大學生進行了文明禮儀的調查,結果確強差人意。調查顯示,82%的大學生員工覺得目前公司企業(yè)員工不文明的現象多,在單位里遲到早退的現象普遍,結果見圖6。
以上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對于文明禮儀上,“知行”存在著差異,一方面表現出對文明禮儀的的了解和關心,但行為上并沒有做到“知行合一”。
2 當代大學生文明禮儀缺失的原因分析
任何行為和言語的產生都有其根源,而影響這些言行的因素有涉及很多方面。在眾多影響因素中,家庭環(huán)境、學校教育、社會影響以及自身感知對文明禮儀的結果起著主導作用。大學生的文明禮儀的缺失,主要反映在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缺失、學校教育的方法欠缺、社會的負面效應的影響以及自身素質修養(yǎng)的不足等方面(見圖7)。
在家庭引導方式上,當代父母將孩子視為掌上明珠,使孩子逐漸養(yǎng)成“以我為中心”的意識,同禮儀的核心思想——尊重、關愛他人、嚴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從而使其在思想品格上過早地出現某種缺陷,形成一種對禮儀的抵制性;學校教育方面,由于學生課余時間基本都用在學習書本知識上,與他人、社會缺乏必要的、充分的'交往與接觸,所以禮儀修養(yǎng)的不足難以暴露于世,而當他們步入開放的大學生活階段,缺乏禮儀教養(yǎng)就顯露無遺,大學里的禮儀文明教育難以引起當代大學生們的重視。
在人們充分享受物質文明的成果時,精神文明的缺失伴隨而來。大學生們對傳統(tǒng)的社會倫理價值標準的認同度普遍降低,表現出反社會規(guī)范行為, 如違紀行為的泛化,酗酒打架屢見不鮮,對順手牽羊的偷盜行為不以為然等等,傳統(tǒng)的道德思想和現代生活方式的交叉并存,使大學生群體感到無所適從。同時,也存在著大學生的一些禮儀行為在一些缺乏禮儀規(guī)范的社交中暫時吃虧,或被認為犯傻而不被理解。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影響大學生禮儀修養(yǎng)的積極性。
3 當代大學生文明禮儀的引導和教育的對策
3.1 加強教師的榜樣作用
高校教師肩負著“傳道授業(yè),為人師表”的重任,一方面在講臺上傳授知識,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進行文明的熏陶,而課間的時候,教師的言行又常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評論,從而使得教師的一舉一動對學生有著極大的示范性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作為高校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禮儀素養(yǎng),尊重并愛護學生,言行舉止得當,于無聲中將文明禮儀傳遞給學生,為學生的言慎身正真正起到榜樣作用。
3.2 設置禮儀課程,加強文明教育
高校可將文明禮儀教育納入教學大綱體系,使學生較為系統(tǒng)地掌握社交禮儀修養(yǎng)的理論知識,并相應地開設實踐課堂,促進學生達到“知行合一”。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社交動機,鼓勵學生勇于交往,引導學生在社交中能恰當地遵守和運用禮儀的原則和技巧,引導當代大學生把社會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個體的道德品質和禮儀修養(yǎng)。
3.3 開展評比評獎活動,建立激勵機制
高?梢酝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來指導大學生提高社交面試水平;通過定期舉辦講座、沙龍、各類競賽等給大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社交禮儀素養(yǎng);樹立優(yōu)秀的學習榜樣,在校園內掀起文明修身之風,形成人人學禮儀,處處用禮儀的風氣;并經常對學生的言行進行禮儀文明評比,并將校園文明傳承下去,影響一屆又一屆的莘莘學子,從而使得校園和諧,乃社會和諧,形成整個中華民族的一片文明祥和的景象。
【文明禮儀教育研究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情感教育行動研究開題報告10-14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0-11
研究性開題報告08-22
高中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9-07
企業(yè)并購研究開題報告09-27
研究性學習的開題報告06-15
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10-14
研究性學習開題報告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