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通用11篇)
當某一情況或事件需要弄明白時,我們通常要進行細致全面的調查,一般會把調查結果匯集成一份調查報告。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調查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 1
一、調查背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它給無數師生帶來了福音。然而,我們在為素質教育大聲喝彩的時候,同時也為不少青少年憂慮,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一部分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此,教師也在犯難,“這書怎么越來越難教了”、“學生精力老是集中不起來”。不難看出,“厭學”已成了制約教育教學工作的瓶頸之一。中學生厭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如若不加重視,會加劇學生輟學和出走。因此對學生的厭學問題,必須引起重視并進行全方面的綜合治理。
二、研究目的:
通過對初中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對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出初中學生厭學現象的表現、影響及其產生原因,從而尋找正確的解決方法,并幫助學生找到厭學的癥結所在,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三、調查方法
1、對象:舊寨中學初一、初二、初三學生共203人(其中包括初一年級85人,初二年級82人,初三年級36人)
2、時間:20xx年11月
3、調查方法:采取隨機取樣的辦法,對本校部分學生的厭學情況進行分發(fā)調查問卷,隨機問卷調查。
四、結果與分析
。ㄒ唬﹨拰W現象在初中生中普遍存在
所謂厭學,就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厭倦學習的心理,進而在學習學科課程時,對知識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不再愿意學習的現象。
其突出特點如下:
第一,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覺,可以說為視上課為坐牢。
第二,有的學生作業(yè)幾乎不做,有的學生期末考試在5分鐘完成選擇題,然后就睡覺。
第三,逃學、曠課、外出閑逛、玩游戲,這是厭學的突出表現。
(二)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來看,初中學生厭學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方面:
a、學習壓力過重;(約50.7%)
b、基礎太差跟不上,(約36.9%)
成績差的學生,壓力大,畏懼學習,導致越來越差,越差越不想學的惡性循環(huán)。個別學生喜歡學習的學科就想學習,而且會學得很好,感覺有意思;不喜歡的學科就不想學習,就不學。學習完全憑興趣和愛好,沒有自覺性。
c、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約26.1%)
老師講得太單調,沒有幽默感,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課堂死板、枯燥、乏味,不吸引學生,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d、家長期望過高(約22.2%)
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為了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在家里除了學校的作業(yè),另外給孩子安排大量作業(yè),學生因此沒有時間玩耍,從而感到心煩,不想學習。在家長看來,學生只能讀書,不能玩耍,學生學習不好,考試不及格,父母要打、要罵,很少與孩子溝通。
另外:
1、學生感覺學習太單調太無聊(約16.3%)
2、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不愿意學(約16.3%)
3、不喜歡某老師(約11.3%)
通過調查發(fā)現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學習的原因是為了自己的前途,學習的壓力主要來自于自身,當然學校、家長以及社會也成為許多孩子學習的壓力制造者。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曾經有過厭學的想法,71.4%的學生認為厭學是正常現象,出現厭學情況時,有接近一半的學生選擇了找信得過的師長和朋友解決。關于如何杜絕厭學現象,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到解決學習的好的學習方法,把學習當做一種樂趣,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找老師解決。
總的來看,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很多,導致學生厭學的因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好多是應該能夠改變的。厭學產生的后果和解決的方法也是千差萬別,但是學生本身大多數還是希望從根本上解決厭學問題,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 2
一、調查時間:
20xx年12月18日至12月24日
二、調查地點:
安塞縣化子坪鎮(zhèn)中心小學
三、調查對象:
化子坪鎮(zhèn)中心小學學生
四、調查方法:
談話法等
五、調查人:
李海杰
六、調查內容:
關于對小學生厭學的現狀
“厭學”現象已引起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的普遍重視。厭學是學生對學校的生活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持冷漠態(tài)度等心理狀態(tài)以及在行動中的不良表現方式。厭學,作為一種心理狀態(tài),不是特定學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學生在某種程度上共同潛在的問題。一旦造成厭學的客觀條件發(fā)生作用,便在行動中表現出來。逃學則是厭學心理發(fā)展到較高階段的一種逃離學校生活環(huán)境的行為。孩子們產生一系列逃避上學的行為。孩子不愿意上學,以頭痛或生病為借口,如果強迫他們上學的話,他們就哭叫吵鬧,糾纏不休。針對當前個別家庭對兒女的厭學狀況進行研究,探討當前我國家庭教育中如何幫助孩子消除厭學的生理因素和那些讓孩子害怕的事情,了解學校的教學方式,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弄清他們面臨的困難,總結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發(fā)現和議論一些個性的問題。
曾有學者指出,學生“厭”學現象,當今已不是一地乃至一國的問題,而是教育中的普遍存在的問題。每個小孩都會在某個時候對上學多少有些抗拒。如果孩子不去上學而是呆在家里,這些癥狀就會消失。從而促使學生對于學習沒有了興趣及崇高的理想,沒有崇高的目標理想的催發(fā),學習對于學生就成了一件很普通的“日!鄙。為了不使學生不把學習僅僅當作一件普通的“日!鄙,作為教師就應該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把這個“日!钡膶W習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個生動活潑、情趣盎然的形式與氣氛來,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讓學生在這“日!钡膶W習生活里窺察生活的底蘊,領悟人生的真諦,尋覓理想的路徑,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為此,我對學生的厭學心理進行了研究。
一)個案描述
1、研究對象:王剛,男,小學四年級三班的學生,身體健康,學習能力差,第一次離家,寄宿學校不適應學校生活,導致不愛跟同學交流,不喜歡上課及完成作業(yè),經常謊稱生病而不去上學。進一步了解,該同學在家父母比較嬌生慣養(yǎng),作為家里唯一的男孩很受家人溺愛,從小比較依賴父母,沒養(yǎng)成獨立生活的習慣。
2、研究過程:經歷了對學生家庭及周邊環(huán)境的調查走訪,和學生的談話交流,對學生的輔導教育等環(huán)節(jié)。
3、研究方式及做法:調查法、談話法、輔導教育法。
二)個案分析
心理學研究表明,情緒和行為的產生,依賴于個體對環(huán)境情況的認知,同一個人對同一個客觀現實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會有不同的認知,因而產生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學生厭學,古來有之。那么導致學生厭學的原因有哪些呢?概括地說可以分為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這兩類。厭學的一方面原因在于學生本身,學生對學習目的模糊,認識不到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對學習沒有興趣,喪失了求知欲,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負擔、一件苦差事,厭學便是很自然的事了。學生本身的內在因素對學習的影響雖然很重要,但外部因素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學生厭學的三大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今天著重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1、過分溺愛
生活中孩子在家時父母的過分溺愛使他們習以為常,認為自己天生就應該過“小皇帝”的生活,不但沒有感恩心理,而且稍有不滿意,就對父母發(fā)脾氣,甚至逆反頂撞。有時父母由于工作繁忙,顧不上教育孩子,使一些學生對于生活中的小常識一無所知,生活自理能力極差,回家也不愿意寫作業(yè)、學習成績老是跟不上,久而久之,學生便習以為常,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學習中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就輕言放棄。失去了一次次的`鍛煉機會,也養(yǎng)成了逃避或喜歡找人代勞的依賴感。來到寄宿制學校首先脫離了無微不至的關心、照顧,心理上沒了安全感。造成了厭學心理。
2、放任自流
部分家長有時覺得孩子對學習厭煩而導致學習很累,自己很心疼,自己沒有什么文化卻照樣賺錢,孩子讀不讀書無所謂;導致學生對個人
將來的前途不太關心,沒有遠大的志向,沒有向上的動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覺得讀書沒有絲毫樂趣可言,不愿努力學習,甚至經常逃避學習,以至厭學。
3、家長期望值過高
有的家長都信奉高標準、嚴要求這一信條,認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這樣,不但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且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折感。對于有的孩子來說,盡管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可還是不能達到家長的要求。但在家長的眼里,他們只看到成績不理想、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這一結果,卻沒有看到孩子為此所付出的努力。這使得學生整天被苦悶、焦慮、抑郁和不滿的情緒圍困著。特別是家長期望值過高,總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百般挑剔,孩子的學習只要稍不如愿,就遷怒于學生。久而久之,把本來有樂趣的學習視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對學習的厭煩甚至恐懼的心理。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蕩然無存。
。ǘ⿲W校因素
老師為追求教學質量,對學生的要求過高。大部分的老師的作業(yè)布置超過國家的有關規(guī)定,使學生的作業(yè)量增多,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并且,老師以成敗論英雄的考核標準,不但容易讓孩子喪失繼續(xù)追求成功的熱情,也為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埋下了禍根。
對于部分寄宿式學校,第一次離開父母很多孩子不適應,又加上學生不熟悉環(huán)境不熟悉導致學生不愿呆在學校里,學習跟不上,長此以往便造成了學生的厭學心理。
(三)社會因素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令人眼花繚亂的。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還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擋社會上的各種誘惑,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讀書無用”、“金錢至上”、享樂主義、哥兒們義氣等很容易侵蝕他們純真的心靈,使他們對學習產生迷惘,不知為什么而學,學什么,最終厭學。再就是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運用,特別是電腦的誘惑。由于在那個虛擬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學校里受到各種各樣的約束,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來越多的小學生沉迷于網絡,家長和老師是拔也拔不出來。
三)指導策略及啟示
(一)希望家長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長要關注孩子在學習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和苦惱,隨時掌握孩子的心理變化。平時多抽出時間與孩子進行交流與輔導,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要多聽聽孩子是如何思考的,看看他的想法。如果發(fā)現孩子的想法有不正確的地方,家長再加以講解和輔導。對孩子的關愛和體貼會減弱孩子的厭學現象
2、重視、關心孩子的學習
就每天都應該過問、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比如今天學了什么,做什么作業(yè);完成了沒有?會做嗎?對比較懶惰的就要督促嚴點。對孩子多表揚、鼓勵。采取正確的方法。也不能聽到孩子犯了什么錯誤就打。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啊。
3、多與學校、老師溝通,隨時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在校情況,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
。ǘp輕學習負擔,加強學生意志力
相對地壓縮學習時間,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學生要加強自身的意志能力,抵擋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如果在學習當中遇到難題,要隨時向同學和老師請教。和同學之間遇到矛盾,要及時化解,不要產生對班級、對集體的厭惡和排斥,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有意義的活動。學校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觀,通過適當降低教學難度、減少作業(yè)量,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從事自己喜歡干的事,參加各種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個性發(fā)展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學習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夠情緒飽滿地投入到學習中。可以根據不同的基礎布置不同的作業(yè)。讓學生都能輕松完成。不把學習看成包袱。
。ㄈ┙熒P系,培養(yǎng)學習興趣
1、贊可夫曾說過:“個性的發(fā)展,在孤獨和隔絕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兒童集體的內容豐富而形成多樣的生活中才有可能!苯處熞c學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師生關系。要正確地選擇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而應該提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消化吸收。尤其對學習有偏差的學生,教師更應常投以關愛的目光,以證實教師對他們格外重視,激勵他們奮發(fā)向上。同伴的熱情與快樂感染了他,讓他的情緒得到調節(jié),心理達到平衡保持了良好的心態(tài),厭學心理也就逐漸消失。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學生看到知識的價值。讓學生參加各種課外興趣小組,不僅能使他們學到既動腦,又動手的本領,而且能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引發(fā)新的學習需要,發(fā)展廣闊的學習興趣。特別是一些成績差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對學習不感興趣,但他們當中不乏熱衷于文娛、體育等活動的人才。如果能組織他們參加這類活動,就可逐步把他們在這方面的興趣遷移到學習中來。老師要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滿腔熱情關心學生。知識學習中總有一些枯燥無味,很難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單調死板、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處于一種乏味的心理狀態(tài),致使學生感到學習成了一種負擔。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采用先進教學手段,科學的教育手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還要善于發(fā)現厭學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激發(fā)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看到希望,樹立信心。
四)結論與反思
排除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艱苦、復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長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師能對癥下藥地耐心細致地做好厭學心理的輔導,并得到家長的積極配合,就可以調節(jié)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有效矯治地其厭學心理,讓其以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心理對待學習和生活。只有全社會形成一個尊重科學、尊重人材的社會大環(huán)境,深化改革,確實減輕學生負擔,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給孩子以科學的教育,注重心理輔導,才能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的蔓延,使學生健康地發(fā)展。
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 3
一、問題的提出
青少年是祖國的的未來。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部分小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在學習上經歷了挫折后,便灰心喪氣,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心。有的學生課上無精打采,不認真聽講,課下不能及時、認真地完成作業(yè),有的學生考試成績較差,卻不以為然,甚至還有的學生出現了“逃學”這你現象,這些嚴重都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身心發(fā)展,日益突出的小學生“厭學“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我校教育中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應當大力解決的一個突出問題。
那么是那些因素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至使他們產生了“厭學”心理呢?為此,我進行了調查研究,想通過這次問卷調查準確地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并根據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改進,并為其他教師提供參考、借鑒。
二、研究方法
我選取了我校三、四、五、六年級14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發(fā)出問卷140張,收回140張。問卷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性別、年齡、年級)和22道選擇題和一道問答題。答題時沒有讓學生填寫自己的'姓名,目的是讓學生沒有顧慮,能夠如實回答。22道選擇題,主要包括對學生學習目的、學生的作業(yè)表現、對教師教學方法、家庭對教育和科學指導情況的調查,一般可供選擇的答案有四至六個,一個問答題是:不愿意學習的原因嗎?答案沒有明確的導向性,目的就是要學生實話實說,了解影響學生學習的真實原因,掌握形成“厭學”心理的主要因素。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根據我對問卷的分析,及自己平時工作中的觀察,我認為現在小學生中存在的“厭學”心理,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面因素的影響:
1、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態(tài)度不端正。
通過調查顯示,有10%的人認為不讀書也能掙大錢,還有12%的人不知道為什么要讀書。沒有明確的目標,當然缺乏奮斗的動力,久而久之,也就覺得學習索然無味,出現了厭學心理。
2、作業(yè)布置缺乏層次性,形式單一。
調查中我發(fā)現,在140張調查問卷中有25人不喜歡做作業(yè),占總人數的18%。還有74人有時喜歡有時不喜歡做作業(yè),占總數的58%。在22名長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學生中,有13名同學認為業(yè)太多完不成,說明作業(yè)量多。有9名同學是因為不會做才沒完成,說明難度大。學生不能輕松完成。長期以來,這些學生畏懼學習,出現自暴自棄現象,導致23%的同學上課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69%人對考試緊張害怕。經調查統(tǒng)計有28人喜歡口頭作業(yè),39人喜歡書面作業(yè),73人喜歡動手操作的作業(yè),看來學生還是喜歡作業(yè)形式多樣化,我們平時的作業(yè)還是以書面作業(yè)為主,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
3、部分教師對學生關愛太少,特別是對“學困生”關心則更少。
被調查的140名學生中,有12人因學習成績不好而經常被批評,有4人認為,因自己學習不好,老師不喜歡自己。有45人認為課堂上出錯或成績不好遭到同學的恥笑。他們認為自己不如別人,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學習太差。由于這部分學生基礎較差,又不能及時得到老師、同學們的幫助,特別是任課教師的關愛、指導,所以他們對學習失去了信心,產生了畏難、怵頭心理,久而久之,出現了“厭學”心理。
4、部分教師教學態(tài)度不認真,教學方法陳舊,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被調查的對象中,有50%學生喜歡游戲,討論式教學方法,認為自己不喜歡某些老師的課,對部分老師的課沒有興趣,希望老師講得生動。有12人認為,在考試沒有取得理想成績時,受到教師的嚴厲批評,甚至會被罰作業(yè)。特別有52%的人反映某些學科課業(yè)負擔過重,每天自己能自主支配的時間,這說明,我們在現實工作中確實有一部分教師,教學態(tài)度不認真,教學方法陳舊,不能吸引孩子們,使學生們認為學習就是被動聽老師講課,機械地重復地完成老師布置的大量作業(yè),應付數量繁多的考試。
5、家長對孩子們的學習不重視,缺少科學的指導。
調查統(tǒng)計,有54名學生認為,父母對自己的學習漠不關心,他們只顧在外打工掙錢,很少過問自己的學習,占總數的39%。只有15名學生認為,家長關心自己的學習,占11%,但缺乏必要的科學的指導,認為上學認幾個“眼前字”就行,不必要學到什么程度,反正自己就一個孩子,將來考不上大學,也能謀生。學生在學習上有了成績不是加以正確的引導,而是只重視物質獎勵,一旦學生的學習成績出現了下降,他們更是采用簡單的處理方法,對學生的學習缺乏科學的指導。
6、個別家庭經濟收入較低,難以負擔孩子的上學費用。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有6人,占總數的4.3%。這類學生雖然數量不多,但確實存在,一般是單親家庭、父母有病或失去父母的家庭,由于經濟原因,交不起上學的各類的費用,使這些學生產生了“厭學”心理。
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 4
如今中學生厭學心理較為普遍,正確認識和解決中學生厭學心理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的問題。如何認識和評價這一心理問題,如何使中學生走出這一心理困境,尋求心理健康,已成為擺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年3月——9月我談話,問卷調查等有效渠道,對眾多在校中學生做了厭學心理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的中學生是非觀念、愛憎觀念是好的,造成厭學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客觀方面的原因為主導因素。
造成中學生厭學的主要因素有:
一、社會因素。
主要有:
1、受社會不良文化及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上學無用論”在當代中學生中普遍流行,中學生不能客觀地看待和理解知識的重要性,認為學習是被動、煩惱的事,學習是為老師而學、為家長而學,與自己無關。
2、受校外營業(yè)性娛樂場所影響或吸引,使中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認為有趣的事情上。
3、受一些社會現象影響,如知識分子就業(yè)難的現狀等。
二、家庭因素。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甚至人生態(tài)度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主要有:
1、家長溺愛。這類放縱型家長對子女放任自流,導致子女懶學勤玩,使孩子滋生了依賴性與懶惰性,不僅對枯燥的學習毫無興趣,而且易沾染社會不正之風,貽害終生。
2、家長要求過于苛刻!巴映升,望女成鳳!庇行⿵娭菩约议L不顧孩子的想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規(guī)劃孩子的人生與未來,逼迫孩子學習,如果孩子成績不好還要嚴加懲罰,這樣便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3、家庭關系不和或家庭破裂。家庭關系不和或家庭破裂會給孩子的心靈造成難以抹去的創(chuàng)傷,家庭的陰影會占據孩子思想的很大一部分,進而無心學習,產生厭學情緒。
三、學校因素。學校是中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對中學生的影響尤為深刻。
主要有:
1、教師素質低下。教師是學生第一線的教育者,是影響中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最關鍵因素。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生其他方面的素質,這種對學生能力的錯誤評價使學生頗為不滿。更有的教師,公然歧視所謂的“差生”,僅僅因為他們學習成績不好而全盤否定,見了他們更是表現出不屑與輕視,一旦這些差生做錯什么就嚴加懲罰,大打出手,仿佛遇見仇敵一般!安钌怯衫蠋熞皇衷炀偷。”低素質的教師使學生對其產生逆反心理,明知自己做得不對還是要做,為的就是“整老師”,“你想辦法整我,我就想辦法整你!”
2、沉重的學習負擔,F在,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提高升學率更是各個學校的第一要務,這關系學校的生存與發(fā)展。然而,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采取“填鴨式”教育方式,使學生身心負擔過重,精神高度緊張。大量的作業(yè),大量的練習使學生越發(fā)感覺學習是極其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出厭學情緒。
3、教師教學觀念陳舊,不懂因材施教,重死記硬背、題海戰(zhàn)術,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yǎng),講課枯燥無味。作業(yè)繁多乏味,多為反復型、單純抄寫型作業(yè)。
四、自身因素。
主要有:
1、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學習不刻苦,基礎差,成績跟不上。
2、學習方法不當,感覺付出沒有回報。其實,說到底,自身因素也歸屬于客觀因素,這是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的失職,完全可以避免。
那么,當一個中學生出現厭學情緒時,他會有什么表現呢?
一般認為,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tài)度和厭學行為。表現為對學習極度厭惡反感,在課堂上睡覺或做與學習無關的事,經常曠課或逃學,自覺地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如迷戀網絡、打架斗毆、早戀等,這是中學生喜愛向別人展現自己的必然結果,學習成績不好,就要在其他方面超過別人,讓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厭學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學習成績急速下降,間接后果則影響學生的人生態(tài)度及人生價值。
其實,“差生”不差,只是被主觀地扣上了“差生”的帽子。調查表明,有些成績差的`中學生并不是一直學習成績都差,甚至有的還曾經排在班里前幾名,只是后來的一些因素使他們開始“變差”。越是厭學,成績越差;成績越差,越是厭學。那么,如何擺脫這一惡性循環(huán),使“差生”重獲自信,重新走上正確的學習道路呢?鑒于以上對厭學原因的分析,我認為應采取如下相應對策:
一)加強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的教育。
良好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能激發(fā)愛國熱情,在學習上表現出積極的態(tài)度、強烈的責任感。學習不是為別人而學,而是為自己學,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才能施展出自身的才華與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為祖國效力。當今科技迅猛發(fā)展,競爭日益激烈,社會需要的是智力型人才,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不能掌握足夠的科技文化知識,就不能在社會立足,甚至不能生存。
二)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十分重要,作為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積極與學生家長聯系、配合,使雙方的信息得到及時地反饋,發(fā)現學生有厭學情緒應想方設法積極進行心理誘導,決不能任其自流,也不能實行強制管理,這樣更會加重學生的厭學心理,使問題更加難以解決。作為家長,應努力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盡量避免或減少孩子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家長不是永遠都對,自己有錯不要羞于承認,家長主動承認錯誤有利于父母與子女建立和諧的關系。學校應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行為上過于放蕩的學生按規(guī)定給予適當的處分是必要的,也應考慮學生的想法,運用多種形式,進行啟發(fā)式誘導,想方設法增強學生抗御挫折、精神壓力的能力,以增強學習信心。
三)學校要重視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自尊心與自信心。
教師的作用不只是教書,還有育人。如何育人?應當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當這些優(yōu)點被別人認可并贊揚時,他便會擁有很強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這樣,他才能嚴于律己,勤奮學習。試想,如果學生在教師眼中都一無是處,他還有什么動力推動他學習呢?教師應該更為關注處于弱勢的學生,真心地幫助他們,孜孜不倦地誘導他們走出陰影。
四)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作為思想活躍的中學生,不會僅僅滿足于課堂接受,而期望通過課堂活動或社會實踐來獲取知識、展示才華,這就大大激發(fā)其學習動機。
五)教育方式與課堂教育方法改革。
努力提高教師素質水平,堅決避免教師歧視“差生”現象,嚴厲制裁體罰學生現象,為學生學習生活提供和諧的環(huán)境。教不好學生說明教師水平低,不說明學生差。教師應該多與學生交流,教給學生掌握知識的合理學習方法,使學生克服學習的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與自學能力,誘發(fā)學習興趣。實行民主教學,變我講你聽、我說你服的灌輸型教學為表演、演講、辯論、討論、競賽的激發(fā)型教學,采取多種趣味性方式,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不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氛圍之中。布置作業(yè)應適度,更要新穎,杜絕“題海戰(zhàn)書”。
六)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
師生情感的融洽,不僅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而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與主動性。課上是老師,課下是朋友,變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為平等、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老師真誠地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充分挖掘其閃光點并給予充分的肯定,給予鼓勵與表揚,這樣的老師也必定能夠得到學生的尊重與認可,使學生專心致志地聽課,以積極的態(tài)度,積極配合各項教學工作。
七)加大力度整治營業(yè)性娛樂場所及非法音像圖書制品等。
為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營業(yè)性娛樂場所永遠都不應允許未成年人進入,積極開展各項針對非法音像圖書制品的整查活動,依法嚴懲制造者、傳播者。
綜上所述,當代中學生厭學心理的成因是復雜多樣的,但解決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相互滲透的,這仍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合理選擇、綜合運用,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多管齊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 5
為全面了解我校學生厭學情況,分析厭學原因,尋求解決辦法。我校就厭學情況在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我校七年級、八年級共九個班級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調查內容主要為學生厭學面、厭學原因、對學校的期望三個方面,共下發(fā)調查問卷220份,收回調查問卷219份。
一、調查問卷基本情況
(一)關于學生厭學面的調查情況
1.學生厭學面較大。在所有被調查學生中,沒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只有7人,占調查學生比例的3.19%;一直有厭學情緒,且討厭上學的18人,占8.29%;有,但可以控制自己的111人,占50.68%;偶爾有的78人,占35.6%。
2.學生中抄襲作業(yè)現象較普遍。沒有抄襲作業(yè)現象的只有2人,占0.9%;抄襲作業(yè)嚴重的32人,占14.6%;有但不多的90人,占41.09%;只是個別抄襲的88人,占40.18%。
3.對中考科目厭學表現最嚴重的是英語。討厭學習英語的86人,占39.26%;其余科目分布基本平衡。
(二)學生厭學原因的調查情況
1.社會原因導致學生厭學的較為嚴重
(1)迷戀電視娛樂節(jié)目、網絡游戲、玩手機、看網絡小說、上網聊天導致厭學情緒較為嚴重,其中迷戀電視娛樂節(jié)目的56人,占調查人數的25.57%;上網玩游戲172人,占78.54%;玩手機136人,占62.1%;聽音樂39人,占17.8%;看網絡小說106人,占48.4%;上網聊天的98人,占44.75%;
(2)由于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壓力大等社會問題影響學生厭學的較為普遍:認為大學生就業(yè)難而致使自己產生厭學情緒的175人,占調查人數的79.9%;認為大學生工資低導致厭學的103人,占47.03%;認為讀書無用而厭學的59人,占26.94%;認為考大學比較容易的22人,占10.05%。
(3)當今社會用人制度對學生厭學的影響較為嚴重:認為不讀書有好關系可以找到好工作的93人,占42.46%;認為讀書多不一定賺錢多的110人,占50.22%;認為讀書找不到理想工作的136人,占62.1%;認為不讀書可以打工賺錢的33人,占15.1%。
2.家庭原因導致學生厭學的占相當大的比例
(1)家庭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很大,認為家長對自己學習不關心的78人,占調查人數的35.61%;家長外出打工,難以教育學生的90人,占41%;認為家長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對子女期望過高的127人,57.99%;認為家長放縱孩子、對自己要求不嚴、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的69人,占31.5%。
(2)家長自身原因導致的學生厭學情況也不容樂觀,認為家長過于看重學生成績的142人,占調查人數的64.84%;家長離異對自己漠不關心,不管學生學習的31人,占14.15%;家長知識層次低,不能輔導學生學業(yè)的88人,占40.18%;家長參與賭博影響學生學習的20人,占9.13%。
3.學校原因導致學生厭學不容忽視
(1)學校管理和升學壓力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的比例較大,認為學校課程設置單調的82人,占調查人數的37.44%;認為學校管理松散,身邊同學不良行為影響學習的66人,占30.13%;認為課外活動少,學習枯燥單調的142人,占64.84%;認為學生可自由支配的自主學習時間少,缺乏自由度的128人,占58.44%。
(2)教師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影響較大,認為教師不關心學困生學習的64人,占調查人數的29.22%;認為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課堂學習枯燥的92人,占42%;教師諷刺挖苦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導致學生厭學的93人,占42.46%;對教師教學模式、教學風格不喜歡的99人,占45.2%。喜歡按照高效課堂模式教學的29人,占調查人數的13.4%,喜歡按傳統(tǒng)模式教學的42人,占19.8%,但是要求老師加強基礎教學、培養(yǎng)學科興趣、多做個別輔導的分別占109人、122人,占調查人數的50%以上學生厭學調查報告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4.學生自身原因導致厭學情況分析學生能客觀的從自身分析厭學原因。
(1)認為厭學主要原因在于自身基礎差,想學習而力不從心,聽不懂課的157人,占調查人數的71.69%;怕吃苦的73人,占33.3%;學習習慣差,沒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125人,占57.07%;學習目標不明確,有早戀現象的49人,占22.37%;對學習不感興趣的63人,占28.76%;自制力差,控制不了自己的91人,占41.55%。
(2)學生認為自身厭學與周圍人際關系、學習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認為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產生厭學的143人,占調查人數的65.79%;受到老師批評而厭學的73人,占33.3%;父母關系不和諧等家庭原因而厭學的44人,占20.1%;父母管教太嚴,每天嘮叨導致孩子逆反而厭學的45人,占20.54%;自己心情不好,情緒不穩(wěn)定而厭學的31人,占14.5%;和同學關系緊張而厭學的16人,占7.3%。
(三)學生對學校的期望調查情況
1.對學校管理工作的希望要求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督促學生改進學習習慣的98人,占調查人數的44.75%;要求轉變觀念,做好學生理想前途教育的66人,占30.3%;要求改變環(huán)境,營造重學、樂學的學習氛圍的101人,占46.2%;要求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的30人,占13.7%;要求回歸傳統(tǒng)模式教學,取消高校課堂教學模式的34人,占15.53%;要求采用高效課堂模式教學的41人,占18.72%。
2.對班主任老師的希望能平等對待每位學生,重點做好學困生和問題學生工作的110人,占調查人數的50.23%;希望對不同學生應有合適的教育目標的86人,占39.27%;希望老師與家長溝通改變家長對孩子提出不貼合實際或過高要求的82人,占37.44%;希望班主任老師多下班,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談心的33人,占15.07%。
3.對科任老師的希望要求按照高效課堂模式上課的29人,占調查人數的13.24%;要求按照原來模式上課的42人,占19.18%;希望老師個別輔導、注重基礎的.122人,占55.71%;希望培養(yǎng)學科興趣的109人,占49.77%。
二、調查分析
1.從調查總體情況看,一是厭學面廣、情況嚴重:只有3.19%的學生從沒產生過厭學情緒,其余同學均有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二是學生抄襲作業(yè)現象嚴重,調查顯示,從沒有抄襲作業(yè)的同學只有0.91%,其他同學均存在抄襲作業(yè)現象;三是學生討厭學習英語情緒極為嚴重,對英語厭學的學生占39.2%,和其余學科相比嚴重失衡。
2.厭學原因調查顯示
(1)社會環(huán)境對學生影響極為嚴重。特別是社會上的部分不良休閑娛樂活動對學生影響很大,諸如參與過玩網絡游戲、聊天、賭博燈不亮娛樂活動的學生超過50%,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更加導致了學生討厭讀書,以至于無心讀書;此外,社會上拜金思想的誘導、大學生就業(yè)難和工資低的現象,使學生感覺到讀書無用、讀書同樣無法實現個人理想,導致厭學情緒嚴重,這類情況占到70%以上。
(2)家庭教育和家長對學生的態(tài)度是造成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又一個重要因素。調查顯示:家庭對孩子的不關心、家長的外出打工、對孩子的放縱等均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取心。特別是農村家長多外出打工,缺乏時間教育孩子,這種影響比例達到了41%;此外,家長的教育方式粗暴、方法單一、父母離異,特別是農村家長賭博惡習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都有較大程度的影響。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產生厭學情緒比例相對較大。
(3)學校課程設置、教師教學方法、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是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另一個重要因素。調查顯示:學校生活單一、課外活動少、受部分有不良行為學生的影響等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比例較大;另外,教師對學困生和問題學生的歧視、諷刺挖苦、課堂教學的枯燥也是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另一重要因素,特別因教師對學困生的關心不夠、教育方式單一而厭學的占到42%以上。
(4)自身基礎差、習慣不好、自制力不強、早戀及人際關系、學習環(huán)境、情緒變化等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生的期望調查顯示學生對加強行為習慣培養(yǎng),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期望較高;期望班主任老師能公平對待每位學生,特別是與成績差的學生多溝通多交流;期望科任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公平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多進行個別輔導,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模式上學生并不要求一定要按照何種模式上課,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教學,面對全體學生,應該是我校教學質量提升的基本策略。
三、啟示及對策
1.任何問題的產生都是有其根源的,通過對學生厭學根源剖析,我們認識到,學生必定是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各方面均不成熟、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加上自制力較差,對來自于社會、家庭、學校、同學中的問題認識上有局限性。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加強學生的管理和引導,提高學生自覺抵制來自各方面的不良誘惑的能力刻不容緩。
2.任何教學模式、方法都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適應學生實際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才是最好的。脫離學生實際而單純搞形式的教學模式都會走向失敗。我校實施的高效課堂模式教學還需要廣大教師深入研究,探索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
3.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抓好學困生的個別輔導,提升學科成績、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克服厭學情緒的工作迫在眉睫。
4.留守學生、問題家庭的學生心理缺陷、學習壓力等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成績提高的重要方面。所以,特殊學生群體的教育工作不可忽視。
在開展專項調研,分析匯總的基礎上,學校從實際出發(fā)采取措施,力爭在短期內將學生的厭學情緒調控在適度的范圍內。
第一,在教學上,實施“低起點、多層次、高效率”的教學策略,是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均有所收獲。
第二,在學生管理上,開展多種形式的師生交流談心活動,更多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充分發(fā)揮心理咨詢室、留守兒童管護中心的職能作用,幫助學生排解煩惱,調適心理。
第三,在辦學策略上,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社團和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充分發(fā)揮18個活動小組的作用,進一步擴大學生的參與面,把學校變成孩子們的樂園。
第四,繼續(xù)完善學困生幫扶和問題學生教育轉化體系,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完善人格,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知道感恩,主動擔當,為學生的人生奠基。
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 6
一、調查報告前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越來越差,學生越來越厭煩學習,即便是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厭學情緒。為了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時效性,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教育教學的新思路,于是進行此項目的調查,了解情況。
二、調查過程
科學的設計,嚴密的組織是做好調查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掌握了準確的調查資料,才能進行科學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
本次調查對象為南昌大學人民武裝學院在校大學生200名。調查方式以問卷調查和個別交流為主。
調查步驟:
1、設計調查問卷
2、學生問卷調查
3、個別交流,收集相關數據
4、統(tǒng)計調查資料
5、分析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著重了解這樣幾類問題:一是對在校學生學習情況的基本了解;二是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的了解;三是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方法的討論;四是分析學生的反饋信息。
從統(tǒng)計的資料來看,喜歡學習的有114人,占總人數的57%;不喜歡學習認為學習沒意思的有30人,占總人數的15%;因為不懂而不學習的有56個,占總人數的28%。
三、對調查資料的分析
學生中有42%左右的學生存在厭學傾向。學生厭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學生理想缺失,沒有目標。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今這個社會,各人的學習有著不同的目的。我們現在很多人學習的目的僅僅是為了使自己生活更加舒服。我們不好評論這個想法是否對,畢竟從根本上說,我們追求的最終目標是人的自由。不過,如果僅僅是為了舒服,這種學習觀值得懷疑,它是自私的。不是人性的自由所追求的。有些學生根本沒有目標,也就缺乏了學習的動力。
1、學習無用論左右學生思想。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商品經濟沖擊著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大部分家長認為孩子讀中學和讀大學都是外出打工,也就不重視學生讀書。學生在家長和社會意識的潛移默化下也就認可了這種價值觀。另外,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認識到讀書并不是唯一的出路,片面認為就是不讀書,也一樣有所成就。
2、教師的教育影響學生學習。62%的學生認為對他影響最大的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學生不僅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教育對象,同時最重要的是學生有思想有感情。需要老師的尊重。如果課堂形式活潑生動,教師講課通俗易懂,也會增加學生的興趣。
3、學生學習壓力大影響了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與部分學生厭學相反,有41%的學生有學習壓力,這種壓力大部分來自家長。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于是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受到影響。
4、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弱化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青少年階段是人生心路上歷程中最為躁動不安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青少年要經歷巨大變化。擺在他們面前的,不僅是學習、交往、發(fā)育等自身遇到的一系列問題,還有現代化進程中社會轉型給他們造成的心理壓力。
四、調查反思
在整理與分析統(tǒng)計數據的同時,我們發(fā)現學生厭學的傾向比較嚴重,針對這情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社會問題 要解決社會的層次教學問題,無論社會、教學、學生都應把握層次教學的問題,如果定位不當會導致教學失衡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才能。學校要針對學生實際開展多種活動這樣既可以排解學生的不良情緒,也可以提供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還可以讓學生感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扭轉學生厭學情緒
3、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時常與家長聯系,必要時知道家庭教育
4、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首先,老師要明確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內容安排難易適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其次,教師對于每一節(jié)課必須精心準備;
最后,更重要的是要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5、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教師的魅力感動學生。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學習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學校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老師愛學生,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和理由。同時,學生也要尊重老師。
針對學生厭學情況分析,學校應多開展一些活動,以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 7
調查目的: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越來越差,學生越來越厭煩學習,即便是成績優(yōu)異的的學生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厭學情緒。為了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教育教學的新思路,特進行此項調查。
調查對象:
xxx中學七――九年級學生
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個別交流
調查步驟:
1、設計調查問卷
2、學生問卷調查
3、個別交流,收集相關數據
4、統(tǒng)計調查資料
5、分析調查結果
調查過程:
資料統(tǒng)計:(總人數417人)
1、喜歡學習的有235人占57.3%
2、不喜歡學習認為學習沒意思的63人占15.1%,因為不懂而不學習的112人,占27%
3、希望學校多開展活動的占85%
4、認為教師對學生影響大的占46.3%
5、因對某位老師不喜歡而該科成績差的占35.2%
6、學習目標不明確的占36.7%
7、認為自己努力的占673.%;想學好的占98.3%
8、認為學習無所謂的占21%。
調查結果分析
從調查的資料分析,學生中有42%左右的學生存在厭學傾向。學生的厭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學生理想缺失,沒有目標。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如今這個社會,即使再退一步,說學習是為了中華之崛起,這樣的人大概也很少了。我們現在很多人學習的目的僅僅是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舒服。我不好去評論這些想法哪個對哪個錯。畢竟從根本上來說,我們追求的最終目標是人的自由。為中華之崛起,為了自己的利益也好,都是為了使自己過得舒服。不過,如果僅僅是為了讓自己過得舒服的話,這種學習觀是值得懷疑的,它完全是自私的了,不是人性自由所追求的.——自由的人應該是既利人又利己的。而完全自私的學習,也使得學習這個本來應該具有正外部性的事業(yè)失去了本來的意義。更有甚者,有些學生根本沒有目標,也就談不上學習了。
2、 新學習無用論左右學生思想。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意識沖擊著人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普遍家長認為孩子讀中學外出是打工,大學畢業(yè)后外出也是打工,家長也就并不重視學生讀書。學生在家長和社會意識的潛移默化下也就認可了這種價值觀。另外,有越來越多的學生認識到讀書并不是唯一的出路,片面的認為就是不讀書,也一樣有所成就。
3、學校生活單一,學生無法表現自己。
通過調查,學生整天都重復著教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線的生活。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學習生活太枯燥乏味,而且提供給學生的展示平臺太少,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得以在學習上展示自己的長處。而成績并不理想的,甚至較差的則難以實現自身的價值,他們渴望表現自己,不能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學生普遍渴望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拓展學生更多的活動空間,希望在學習之外的空間表現自己。
4、 教師的教育影響學生的學習。
62%的學生認為對他影響最大的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學生不僅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教育對象,同時最重要的是學生同時又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當學生的思想感情得不到教師的尊重時,他在內心深處會產生對學習的抵觸情緒,學生希望得到老師對他的'肯定。如果課堂教學形式活潑有趣,教師所教知識通俗易懂,學生的興趣會增加,這就需要教師更多的耐心和用心。
5、學生學習壓力大影響了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
與部分學生厭學相反,有41%的學生有學習壓力,這種壓力大多來源于家長。現在社會競爭相當激烈,家長在競爭攀比的環(huán)境中生存,他自然而然也就給孩子造成緊張的,大壓力的競爭,攀比的氛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往往超出了自己能力所及。給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心里負擔,他們強迫孩子學習、學習、再學習,學習失去了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天真、好奇、好玩的天性被扼殺。嚴重的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6、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弱化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心路歷程中最為躁動不安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青少年無論在生理上或心理發(fā)展、社會適應等方面都要經歷巨大的變化,擺在他們面前需要面對的,不僅是學習、交往、發(fā)育、升學、就業(yè)等自身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同時,還有現代化進程中社會轉型給他們造成的巨大心理壓力與考驗。一方面,強烈的自尊心與過高的期望值常常使他們幻想一切順利、事事成功;另一方面,在越來越實際的現實面前,他們又面臨著各種壓力,要承受各種困惑、煩惱、挫折、憂傷乃至不幸。處在這種現實中的青少年,面對挫折和失敗,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不堪一擊,部分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承認自己經常伴有焦慮不安、精神抑郁、冷漠、恐懼、易怒、自卑、多疑、逆反心理等癥狀。這種心理狀態(tài)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調查反思:
在問卷調查與學生交流的中,在整理與分析統(tǒng)計數據的同時,我們覺得,我們學生的厭學傾向比較嚴重,當然,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必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徹底解決學生的厭學問題。
農村中學學生在校上課時間遠遠大于學生的課間活動時間,所以,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應該是每位教師的首要任務。如何提高效率呢?首先教師要明確每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內容安排要難易適度。要讓大多數學生都有收獲,使他們在學習中有成就感,讓學生學得快樂。
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 8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喜愛這門學科;喜愛這門學科,才會愿意學、愿意認真聽老師講課。為了完成有關本次“小學生學習興趣現狀調查總結報告”,我在班里開展了一次調查活動。
同學們在回答自己最喜歡的一門課和自己最喜歡的老師時,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都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從本次調查活動中看出,同學們在對某科學習方面有興趣的原因基本一致。
調查情況如下:
一、對不同學科的興趣
最喜歡某一學科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老師講得好;
(2)從小喜歡,基礎較好;
(3)課堂氣氛活躍;
(4)能動手動腦參加實踐。
這幾條顯然是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重要條件。如果這幾條都沒有達到,同學們便會感到無聊、枯燥,久而久之,自然不會對這一學科產生興趣,也自然不會喜歡這一學科。
最不喜歡某一學科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基礎不好;
(2)老師講得不好,課堂枯燥無味;
(3)老師只重視成績好的同學
因為上面的這些原因,造成了同學們對這一學科厭煩的心理,這一學科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便提不上去。
二、對不同老師的興趣
最喜歡這樣的老師:
(1)不偏心、平等待人的老師;
(2)溫柔、幽默的老師;
(3)學識淵博的老師;
(4)關心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的老師。
最不喜歡這樣的老師:
(1)不認真、不負責的老師;
(2)偏心、體罰學生的老師;
(3)抽煙、拖堂的老師。
從“對不同老師的興趣”項調查中不難看出,大多數小學生對自己喜歡的老師都有一定的標準。他們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為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因此,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很大的影響。
三、家庭方面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當家長的`心愿?墒牵捎谝恍┘议L過高的要求與期望,結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家長只有根據孩子的`實際能力提出適當的要求,才會使孩子擁有自信。如果期望過高,只會使孩子覺得自己無論怎樣努力也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無論怎樣努力都是失敗,漸漸的就會失去信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甚至破罐子破摔,對學習不再有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舱f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比鹗拷逃龑W家皮亞杰也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睆闹锌梢,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機。所以,學習知識,最重要的是要有興趣。擁有學習興趣,知識的大門就已經開啟了一半。
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 9
一、調查目的: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學生的求知欲越強烈,學習興趣就越高,學習興趣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時常發(fā)現學生如果他對某個科目感興趣的話,那么這個科目他一定學得好,反之,則不然。在新課程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他們潛在的學習愿望變成實際的學習動力,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變厭學、苦學為樂學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有了興趣他們才會樂意走進課堂,認真聽講與思考,從中品味學數學的樂趣,才會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對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fā)展智力有著重要意義。本次調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我校三~六年級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現狀及影響他們學習數學興趣的因素,從而有針對性的注重培養(yǎng)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新課改倡導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這樣會使學生在課堂上有一種心理自由,使學生對學習產生積極的情感與濃厚的興趣、欲望,進而全身心地參與探索、研究等學習活動的全進程。
二、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xx日—xx日
三、調查地點:
校內
四、調查對象:
我校部分學生
五、調查方法:
問卷調察法
調查采用問卷形式。問卷內容共有10項,全部為選擇題的形式。在本校中隨機抽取40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發(fā)放無記名調查問卷40份,共收回有效調查問卷40份。
六、調查結果:
。ㄒ唬⿲W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不濃厚
1、只有近45%同學對數學感興趣。其中,很喜歡的只占總人數的5%,喜歡的占40%,還有47.5%的同學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一般,7.5%的同學明確表示不喜歡學習數學。
2、喜歡做數學作業(yè)的同學只有40%,其中很喜歡的只有5%,喜歡的占35%,有50%同學對做數學作業(yè)很勉強,還有10%的同學明確表示不喜歡做數學作業(yè)。
3、數學在所有學科中,按學生喜愛的程度,排在第一的只有10%,排在第二的有30%,排在第三的占30%,排在第四或以下的占30%。
。ǘ⿲W生對學習數學缺乏信心,自主學習數學的少,依賴他人學習數學的多。
調查中發(fā)現:數學課堂中,認真聽老師講解的人數占30%,從來不聽的占10%,最喜歡“與同學討論”的人數占35%,照抄同學的的占25%,而最喜歡“上臺板演”與最喜歡“上臺當小老師”的人數分別只占4%與5%,但最不喜歡的占11%,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最喜歡“舉手發(fā)言”的人數只占15%,積極思考的占27.5%,等待老師講解的占37.5%,不管不問的占20%。這說明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喜歡表現自己,不愿暴露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他們很少自主、主動學習數學,這恰恰也是他們對數學缺乏興趣的標志。
。ㄈ┯绊憣W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于教師方面的.原因,也有來自于學生自身的原因,還有教材內容本身的原因。
1、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同學有30%的學生認為是基礎不好。數學基礎是否打好,是學生對數學興趣形成的重要條件。因此,低年級打基礎很重要,老師要積極引導,使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
2、最受學生歡迎的數學教師是“耐心細致,和藹可親”型的,這說明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行為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重要因素。
七、培養(yǎng)我校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建議與措施;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被動、機械的學習轉變?yōu)橹鲃、?chuàng)造學習。教師是課堂心理環(huán)境、課堂氛圍的直接創(chuàng)造者。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找準學習的起點。正確處理教材內容,發(fā)揮教師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以數學特有的美感和自己的教學特色與魁力去感染學生,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從而打開思維的閘門,創(chuàng)設全員參與的學習氛圍。
2、讓學生在民主、平等、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首先,教師要改變不良的行為和態(tài)度,處理好師生關系,這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調查中發(fā)現,“耐心細致、和藹可親”型的教師最受學生歡迎。如果當老師的沒有耐心,動不動就對學生發(fā)脾氣,那么學生心理上有所膽怯,對老師所教的學科是不會感興趣的。因此,教師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揚民主,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思考,一起探索,使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由喜歡“數學老師”而喜歡學習數學。
其次,數學訓練不能搞題海戰(zhàn)術。否則會使學生感到疲倦、厭煩,喪失學習的積極性,最終遏制學生學習興趣,調查中發(fā)現,大部分的同學不是很喜歡做數學作業(yè),主要原因就是數學作業(yè)太多,題目機械重復。因此,老師要精心設計練習,精選題目,針對性的進行訓練,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適量的不同難度的題目,讓他們都能輕松地完成作業(yè),這樣的學習才具有有效性。
再次,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討論。興趣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教學時,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精心設疑,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創(chuàng)設激疑情境。疑問促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好奇心又轉化為強烈的探求知識的欲望,以疑激學,造成學生急著想了解為什么,怎么辦的心理,接著再讓學生討論,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巧設練習形式,強化學習興趣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鞏固新授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yǎng)良好思維品質,實施因材施教,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愛好、好奇、好強、好勝等特點,設計生動活潑、靈活多變的練習,在注重實效的同時,對練習的層次、方式。題型等做科學的安排,適時適當安排一些游戲、競賽、開放性練習等,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升華學習興趣。
。1)游戲。游戲是小學生最樂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學中可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開展“傳口令”“找朋友”、“郵遞員送信”、“摘蘋果”、“拍手對口令”、“小動物找家”等形式的游戲。在活動中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2)開放。開放性習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技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在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練習的同時,精心設計一些形式新、入口寬、解法活的開放題。也可在老師的指導下,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練習,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教完“人民幣的認識”后,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練習:“小明現在有5張1角、5張2角,2張5角的人民幣,要買一本一元錢的練習本,猜一猜小明會如何付錢?”這就是一道結論開放題,解決時學生必須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又必須考慮到1角、2角、5角組合成一元的多種情況。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在爭論中互相交流,自我評價,自我完善,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又滲透了數學思維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競爭。要使現在的學生成為未來社會的競爭強者,必須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好勝、好強特點,開展“看誰覺得又對又快”、“看誰擺的又對又巧”、“奪紅旗比賽”、“男女對抗賽”、“小組對抗賽”、“小能手”等競賽活動。這些活動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興趣,也從小訓練學生參與競爭,不怕競爭,學會競爭的能力,為他們適應未來社會錯綜復雜的環(huán)境打下良好的基礎。
4、讓學生經常體驗成功的樂趣
調查中發(fā)現: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同學中,因為覺得“數學太難”的人數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因為“基礎不好,從小就不喜歡”。這說明這些同學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很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因此對學習數學缺乏信心。人類需要成功,而學生需要成功的感情更為強烈,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堅定學習愿望的內在動力。如果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很少嘗到成功的滋味,他們就會過高估計數學的難度,認為自己不是學習數學的料子,從而對學習數學失去信心,失去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條件。在平時練習、課堂作業(yè)、考試中,要給大多數學生成功的機會,在課堂提問或上臺板演時,要讓學生能體面地、自豪地坐下去或走下去。當學生出現差錯或回答不出時,不要簡單地給予否定或讓其他同學代答,應耐心啟發(fā),適當地給予搭橋鋪路,一步一步引導他找到正確的答案,促使他知難而進,在克服困難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此時,我對不同學生的思維成果,都給予肯定或表揚。這樣既促進了學生之間互助互學,又使大家嘗試到了成功的樂趣,學習興趣也隨之得到了鞏固。
總之,只要我們將數學課堂設計的豐富多彩,只要教師多留心,學生多奇心,相信我們的數學課堂一定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學生也會更加熱愛數學,愿意參與到數學學習中。
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 10
我們對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tài)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共發(fā)問卷1021份,回收有效問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
(一)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初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初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征。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畢業(yè)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yè)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小學畢業(yè)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tài)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虼髮W”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fā)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于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范疇。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yè)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后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于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后”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并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于初中畢業(yè)后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yè),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愿望的占37%。
初中學生對于“務農”的態(tài)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tài)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初一為69%,初二為58%,初三為72%。
(二)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則致力于追求大學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初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于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初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wěn)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
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yè),從而使他們對考中;虼髮W失去信心;
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初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yè)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
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fā)現,由于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并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農村初中生由于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畢業(yè)后準備就業(yè)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yè)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yè)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yǎng)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fā)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yè)或在農村非農產業(yè)就業(yè)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業(yè)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于事業(yè)的發(fā)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并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yè)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并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tài)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快步伐,欣喜
于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了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yè)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fā)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初中生對于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愿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yè)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于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愿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zhèn)涞膶W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于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并自發(fā)地抵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于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于一種相對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后,發(fā)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于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松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 11
一、問題提出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斷發(fā)展,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是怎樣的,有什么特點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對于那些消極的心理我們有什么解決的方法嗎?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1、具體目標
、僬{查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谡{查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垩芯慨敶袑W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2、調查方法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和交流探討的方式進行調查,其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tài)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等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桃花江鎮(zhèn)中學的在校學生之間進行,共發(fā)調查問卷100份,回收調查問卷96份,其中有效調查問卷87份,無效調查問卷9份,調查問卷回收率93%,調查問卷有效率87%,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
三、調查結果分析
1、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78%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20%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有2%的中學生還不知道。 這說明當代中學生絕大部分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
1.2學習態(tài)度
調查結果顯示:83%的中學生都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學習,獨立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yè)。這表明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知道自己應做什么和該怎么做,都有較強的自控能力。14%的中學生其學習主動性有待提高,而且經常不能夠獨立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yè),經常東抄西抄,雖然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但自控能力有待加強,時刻需要有老師的監(jiān)督。3%的中學生自始至終都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整天無所事事,從來沒有獨立完成過老師布置的任務,即使有老師的督促也沒有用處,這是比較危險而嚴重的教育問題。13%的中學生認為學習是一種樂趣,而87%的中學生則認為學習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這與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家庭壓力和社會影響是分不開的。由此可見,當代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主要來自于各方面的壓力和影響。據統(tǒng)計,84%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11%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5%的中學生不想學習。這與他們來自壓力的“讀高中考上大學”意識濃烈是相一致的。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不想學習的中學生數其所占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fā)現,91%的中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
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所討厭的課程中,英語作為高中的核心課程之一,竟然有6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于我們以后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這與我國現實社會中一些現象的影響是分不開的,也是一個在我國教育界長期以來一直爭論的話題,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2、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經過對調查問卷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存在明顯的不同。
2.1教育價值觀具有多元性、務實性、功利性的趨勢
大部分當代中學生早已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就在于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從而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中學生自然而然要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好且學習成績一般的中學生也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很好且學習成績很差或家庭經濟很困難但學習成績很優(yōu)秀的中學生也紛紛想方設法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務實性和功利性是當代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當代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于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wěn)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
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yè),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
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yè)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
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2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趨勢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中學生由于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yè)后準備就業(yè)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yè)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yè)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yǎng)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四、討論(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1、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1、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初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fā)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了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yè)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fā)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初中生對于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愿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yè)而外出打工。
1.2、家庭、社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學生學習需要是起對一定社會生活環(huán)境要求的反映。家庭和社會作為中學生的重要生活環(huán)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的要求、態(tài)度和志向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有的家庭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只要“過得去”就可以;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更多的考慮什么專業(yè)掙錢多、好找工作就 讓子女學什么專業(yè),而不考慮他們對這些專業(yè)是否有興趣,是否適合子女學習等,這些因素都對中學生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成為中學生中途退學的隱性原因。其次,社會風氣和思想意識形態(tài)也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如目前隨著經濟體制轉軌,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實行繳費上學,大中專畢業(yè)生不再包分配。在某些縣市,尤其是農村部分大中專畢業(yè)生要等一年才能分配工作,還要有關系。有權有勢的
進了機關等好單位,沒有關系的孩子只能在家待業(yè)或到外地打工。這種現實使許多人有了“讀書有什么用?錢要花很多,畢業(yè)后又沒工作!"的觀念。社會上新的“讀書無用論”開始再抬頭,這將直接導致中學生學習需要的降低。另外,有些人把學習、讀書看成是一種“工具”,達到另一個目的的手段,而學習本身并沒有成為一個目的。因此當學習沒有達到某種目的時,其積極性便蕩然無存了。
1.3學習興趣低下
。1)外因:
、賹W校教育方法欠當,如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各科作業(yè)量過大等;升學壓力過大;師生關系緊張。
、诩彝ヒ蛩兀河捎诩议L期望值過高而導致嚴格要求;家庭人際關系冷漠;沉溺于優(yōu)裕的物質享受;沾染上家長的不良習氣,如賭博。
。2)內因:價值取向逆轉,學習目的模糊,對學習文化課的錯誤認識,學習成績不佳,情緒不穩(wěn)定,意志薄弱等。
2、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對策
2.1增加投入,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jié)奏,初步了解了滲透于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后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并產生抵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2學習目的性的教育
首先應從中學生實際出發(fā),采取生動而適合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的形式,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如適時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杰出人物勤奮學習、努力成材的故事,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和重要性,從而樹立遠大志向,并腳踏實地地學好各門功課。其次要強調學習的內在意義,即強調學習對個體本身的價值,使之體會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享受,而不是負擔。
【學生厭學現象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學生厭學的調查報告03-30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05-15
學生犯罪現象調查報告03-26
小學厭學情況調查報告03-26
離婚現象調查報告08-07
大學生占座現象調查報告03-09
大學生不文明現象調查報告12-03
錯別字現象調查報告12-06
社會現象調查報告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