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如何建設與充分發(fā)揮班集體作用的工作總結

時間:2020-11-19 13:51:57 工作總結 我要投稿

如何建設與充分發(fā)揮班集體作用的工作總結

  如何進行班集體建設和班級管理,如何充分發(fā)揮班集體的作用。關于這一點,我有一些體會,我覺得班主任要充分發(fā)揮集體的作用,要把集體作為班主任進行教育的一種工具。這話怎么理解呢?做班主任工作我們力求實現(xiàn)對某一個學生以及對每一個學生的影響,但這種影響從何而來?當然通過教師本人的工作而來——通過和他談心,或者通過其他方式轉化了他。但我們要意識到,整個班集體也是教育資源,“集體”本身也會有影響力,也就是說要靠班集體去影響轉化班級的每一個成員,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班主任工作原則,當然這個原則也不是我發(fā)明的。馬卡連柯有一個重要的教育理論,他提出集體主義教育的原則是“在集體中”、“通過集體”、“為了集體”。這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如何建設與充分發(fā)揮班集體作用的工作總結

  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這個話題——

  首先,班主任要善于營造良好的集體氛圍,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班風,要把這個班風營造好。

  班風的營造從什么時候開始呢?我覺得從新生第一天報名就開始了,這也就是我經常強調的,班主任要善于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難忘的第一印象。學生進校報名,師生第一天見面,就和老師建立了第一印象,這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將關系著日后你這個班的集體氛圍,就是班風。

  怎么營造這良好的第一印象呢?我認為作為班主任,在暑假里,學生還沒進校時,你就應該開始謀劃、策劃這個班級的建設。換句話講,班級建設并不是從新生進校開始的,而是在還沒有見到學生的暑假就已經開始了——你在醞釀、在思考開學第一天怎么做。在20世紀80年代我是這樣做的,那時候招生比較簡單,一般來講,在暑假里我就能夠拿到班上每個同學的名單,包括他們的家庭住址。我就給每一個同學寫一封信,讓每一個學生能夠在假期里收到未來的班主任給他的一封信。

  這信里面寫什么呢?首先要祝賀他,考上了高中或者考上了初中,然后我又給他介紹一下我所設想的未來的班級應該是怎樣的,當然這些語言都是很親切的,很通俗的,甚至是很風趣的,不是一種很死板的說教。然后我跟他們提一些要求,比如說20世紀80年代我給他們提出,每個同學能不能準備一套運動服,男同學是藍顏色的運動服,女同學準備紅色的。

  準備這個干什么呢?便于我們以后開展集體活動。20世紀80年代還沒有校服的說法,但是我覺得搞集體活動應該有統(tǒng)一的服裝,統(tǒng)一的運動服雖然很簡單,但這體現(xiàn)著集體的風貌。比如,我又給他們說,請每一個同學準備一支口琴,我原來當過知青,會吹口琴,就準備教同學們吹口琴,咱們班將成立口琴樂隊。我還建議每個同學買一本《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等。

  最后一段是這樣寫的,我說,收到這封信你一定會覺得很奇怪吧?沒見面老師就給同學寫信了,也許你會忍不住猜測,這位老師是男的還是女的,是年長的還是年輕的,甚至急于見到我是不是?不要緊的,很快要開學了,咱們開學那天再見面吧,我相信我們能夠成為好朋友的。我們可以想象,在沒有見面之前,學生收到這封信,他對新班級會產生怎樣的憧憬。甚至他會盼著早點開學,也就是說,學生還沒見到老師,美好的第一印象就已經在他心中形成了。

  開學第一天,師生第一次見面,這一天也大有文章可做。一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他會非常敏銳,他會在第一天和學生見面的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并挖掘學生心靈深處一種美好的東西,并把這美好的東西作為對班級學生進行教育的素材。這體現(xiàn)著班主任的智慧。我給我歷屆學生的“見面禮”都是這么一句話,這句話是“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我叫學生把這句話默讀一遍,然后再大聲朗讀一遍,然后我說,這句話不是一個口號,它是體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細節(jié)當中的。然后我一定想辦法發(fā)現(xiàn)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哪怕一點點善良,然后用來對這句話作注釋。

  有一次開學,我說了這句話以后,就開始發(fā)教材,這時,有一個學生跟我說:“李老師,這本音樂書破了。”我一看,那音樂書的封面是破的。我當時可以怎么做呢?第一,我可以把這本書退回圖書館,換一本新的,換一本封面好的。第二,我也可以告訴某位同學,我說現(xiàn)在你就把這本書拿著,封面破了并不影響內容的使用,而且破得也不是太厲害。但是我采用了第三種方式,當看見這個書的封面的時候,我就想機會來了。什么機會來了?我馬上把這本書在班上展示了一下,我說同學們看,這本音樂書的封面是破的,但是內容并沒有受影響,李老師想問一問,哪位同學主動愿意要這本封面破了的教材?

  這時一個同學一下把手舉起來了,接著兩個、三個……幾乎所有同學都把手舉起來了,我把這本書遞給了第一個舉手的同學。我問他:“這位同學叫什么名字?”他很不好意思,說,我叫于建忠。我馬上大聲地說,你們看,此刻我們每一個人都因為有了于建忠而感到了班集體無比的溫馨!不是嗎?不只是因為于建忠,還有所有舉手的同學。我們班有了這么多隨時想著別人的同學,我們每個同學都感到無比的溫馨,這就叫“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保∧敲次覀兛梢韵胂笠幌,學生在第一天報名完了回家去,他會怎樣跟他的父母談論他的班集體。他會說這個班集體太好了,第一天就怎么怎么樣。果然是這樣的,在學生們隨筆寫的周記中,許多同學都寫來到這個新班感到很幸運,這么好的老師,這么好的同學!

  有一年我教高中,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樣營造的。我說我們來一個互相介紹吧,通過李老師給你們寫的信,你們已經知道了李老師的大體情況,現(xiàn)在李老師也想了解你們!所以我希望同學們也給李老師寫段文字,也算是寫封回信吧。這封信應該有三個內容,第一,給李老師推薦一位你過去讀小學、初中的時候,遇到的你認為最好的老師,談談你認為他有什么優(yōu)點值得李老師學習;第二,你自己有什么特長,或者愛好,能夠在新的班集體為大家做點什么,也就是說,給老師給同學們介紹自己有哪方面的愛好,有哪方面的能力,能給這個集體提供怎樣的服務;第三,你希望李老師怎樣管理這個班級,怎樣做這個班主任,給李老師出出主意。

  通過寫這封信或者這段文字,一開始就把學生置于師生平等這樣一種關系當中,這讓他們意識到,我們和老師是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關系。李老師讓我們給他提建議,要我們給他推薦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就是在幫助李老師;同時我們是集體的主人,我們要想想自己有什么特長、愛好,能為我們集體提供什么服務。我建立的這個“第一印象”,要給學生播下什么精神種子呢?就是對集體的愛和責任感。

  良好的第一印象只是一個好的開端,班集體的管理還有很多事要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我主張班級要“法治”管理。

  “法治”的對立面是“人治”,我總覺得我們現(xiàn)在的班主任工作,更多的時候是班主任一個人說了算。所有的事情,具體工作都是班主任一錘定音。這樣做有兩個弊端,第一,班主任太累,班主任畢竟沒有三頭六臂;第二,無視學生的主體精神,無視他們的參與能力,這樣班主任很容易出錯,因為班主任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必然難以保證沒有失誤。

  所以我就提倡要“法治”管理,當然我說的“法治”只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好比是打個比方,如果在書面上表示的話,“法治”二字得加引號,因為一個班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立法權。但是我這兒想說的是,班級規(guī)章制度應該具有一定的法治精神,它相當于“班級法律”。對此,我們班是怎么做的?我先和同學們討論。我問他們,咱們班是不是也要有一點規(guī)章制度?也就是說,有沒有必要建立一個班規(guī)?有的同學說可以,有的同學說沒有必要,但是多數(shù)同學覺得還是要有一個規(guī)章制度,因為每個同學可以互相約束。我又問他們,那么這個班規(guī)由誰制定?學生說,由老師制定。我說,你看,你們錯了吧,既然這個班是大家的,而李老師也是其中的一員,那就應該是你們和李老師一起來制定,而且主要由你們來制定這個班規(guī)。于是我們就討論制定班規(guī)的原則,然后每位同學都起草一份班規(guī)。

  我們在討論中確定了三個原則,第一個原則是“廣泛性”,就是這個班規(guī)形成以后,應該包羅班上方方面面的問題,從學習紀律到清潔衛(wèi)生,以及各種常規(guī)等等,涉及面要盡可能廣泛。也就是說,凡是以后班上出現(xiàn)的問題都可以在班規(guī)中找到解決的辦法,這就是“廣泛性”。

  第二個原則是“可行性”,有的班級雖然也有班規(guī),但這個班規(guī)并不可行。為什么?這些班規(guī)只是“道德提倡”而不是“行為約束”。

  舉一個例子,如果班規(guī)規(guī)定“愛祖國,愛人民”,這六個字當然不錯,但是作為班規(guī),無法落實。你憑什么說某個人他不愛祖國,不愛人民,那是精神的東西,你看不到。我們應該把“愛祖國,愛人民”落實到行動上,于是我們班規(guī)對這一點是這樣表述的:升旗儀式必須肅立,兩眼向國旗行注目禮。這就很具體了,做到沒做到,一看便知。另外,“可行性”還要體現(xiàn)于某條班規(guī)如果沒有做到該怎么辦。比如,今天該你搞衛(wèi)生你卻不搞,或者搞了但搞得不干凈怎么辦?班規(guī)規(guī)定每個同學必須認真搞清潔,是很具體,但是沒有做到怎么辦?如缺乏這一點還是不具備可行性,所以規(guī)定沒有做到一定要有懲罰措施。

  這就說到一個敏感的話題了:教育該不該有懲罰?我有一個觀點,教育不應該沒有懲罰,但懲罰不是體罰;或者可以這樣講,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們現(xiàn)在為什么很多人怕受懲罰呢?是因為他把懲罰和體罰劃了等號,體罰是絕對不允許的,但是懲罰是必要的。教育中的懲罰是什么意思?包括兩個方面的懲罰,一個方面是精神懲罰,比如說,作自我批評,作個檢討,還有紀律處分,這些都是精神懲罰。

  還有一種懲罰是行為上的懲罰,行為上怎么懲罰?就是“強制性的重復性行為”。比如剛才講到,沒有搞衛(wèi)生怎么辦?第二天必須重做。在這里,“必須”是強制性的,“重做”是重復性的。我們規(guī)定,沒有搞清潔衛(wèi)生或者搞得不好,第二天必須重做。這是不是就可行了呢?還不可行。為什么?因為沒人監(jiān)督也不行!所以咱們就規(guī)定:“此項由生活委員監(jiān)督!边@比剛才可行一些了,但還沒有做到真正的可行,為什么?萬一這個生活委員和這個不搞衛(wèi)生的同學是好朋友,袒護他怎么辦?好,我們又有一個規(guī)定,某某同學負責監(jiān)督生活委員是否玩忽職守,是否堅持原則,執(zhí)行班規(guī)是否非常認真。這就是班級人員的互相制約,這就可行了。

  另外,我們在制定懲罰措施的時候盡可能要有“彈性”。比如說遲到的問題,我們不說一學期一次都不能遲到,而是規(guī)定:住校生每學期遲到不得超過三次,走讀生每學期不得超過五次。這“三次”、“五次”是什么意思呢?這不是說允許你有三次、五次的遲到,而是說我們制定班規(guī)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畢竟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客觀原因——比如說生病,在上學路上遇到突發(fā)情況了——偶爾遲到,這些應該原諒。這樣的規(guī)定看起來降低了要求,實際上體現(xiàn)了班規(guī)的可行性。如果規(guī)定得很嚴格,比如說不準遲到,那實際上做不到,班規(guī)就成了一紙空文。因此,降低要求實際上是在增強班規(guī)的“可行性”。

  第三個原則是“互相制約性”,剛才已經談到同學之間的互相制約性,現(xiàn)在重點談師生之間的互相制約。也就是說,對班主任和其他老師的制約也應該包括在班規(guī)里面。

  比如班主任和老師拖堂的問題,比如占用自習課的問題,比如用語言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問題,這在班規(guī)上都是有所制約的,而且一樣要有懲罰。記得班上的學生當時對我提不出什么需要制約的條款,因為他們不知道我有什么弱點,我就對他們講我的缺點,他們就針對我的缺點制定一些班規(guī),比如說不得占用自習課上語文,否則罰掃教室一天,還有下課時拖堂不得超過一分鐘,否則也是罰掃教室一天。

  我年輕的時候脾氣不好,性格很急躁,經常發(fā)脾氣,學生便給我規(guī)定一條:李老師每個月發(fā)火不得超過一次。發(fā)了一次火可以原諒,這也是有彈性,但一個月內不得有第二次。規(guī)定都是很具體的,這樣一來,整個班規(guī)不僅有可行性,而且體現(xiàn)了一種平等。

  我想強調的是這樣的班規(guī)有什么意義?第一,解放了班主任。課堂紀律、清潔衛(wèi)生等具體事務,班規(guī)相應規(guī)定誰負責,沒有做到有處理的辦法,不需要老師去一一操心了。那么班主任做什么呢?班主任贏得了時間,就可以真正把時間用于找學生談心、聊天。很多老師平時忙于繁瑣的事務,沒有時間關注學生的心靈,現(xiàn)在好了,我們可以真正成為學生的傾聽者、溝通者了。

  第二個意義是,把學生推向了前臺,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實現(xiàn)了真正的民主管理,而且讓學生在民主實踐當中受到了民主啟蒙和民主訓練,就是陶行知所說的“讓學生在民主生活中學會民主”。

  講一個故事。1988年我第一次實行班規(guī)管理不久——記得當時是1988年11月30日,那天我班在學校的禮堂進行“一二·九”歌詠比賽的.訓練,一個領唱的女生因為課前和同學鬧了別扭,情緒不好,就不唱。我特別著急,先好好跟她講,可這個孩子性格很倔,她就不唱。我一下就火了,拍了一下鋼琴,說:“不唱給我滾出去!”話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萬一她真的就走了怎么辦!還好,可能是因為我當時的氣勢把她鎮(zhèn)住了,她雖然不高興,但還是唱起來了,總算讓訓練正常進行。

  第二天我走進教室,看到黑板上有一行大字:李老師昨天發(fā)火一次,今天按班規(guī)罰掃教室一天。當時我就和學生討論,我說李老師昨天是發(fā)了火,但是我覺得我不該罰。學生說,為什么不該罰呢?你發(fā)了火嘛!我說,是啊,我昨天是發(fā)了火,但班規(guī)里面怎么說的?——“每個月發(fā)火不得超過一次”。你們想想,李老師11月份發(fā)過幾次火?他們想,就昨天發(fā)過一次。我開玩笑說,你們看,我昨天發(fā)火用的是11月份的“指標”,我永遠不可能再在1988年11月份發(fā)第二次火了,你們說該不該罰?不該罰吧?要強調的是,我為什么要這樣跟學生討論?是要告訴他們,老師也是嚴肅認真地對待這個班規(guī)的。不能因為我是老師就要“從嚴”要求自己,于是不該罰的也要罰,這樣的話,我覺得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平等是面對班規(guī),師生認真同等對待。

  后來我就走了,但剛走出教室,有個學生追了上來:“李老師不行,你還是該罰!蔽腋氐浇淌遥瑔枮槭裁丛摿P?他們說,你發(fā)火沒有超過一次是不該罰,但是你違反了另外一條班規(guī):“老師不得以任何侮辱性的語言批評同學。”你昨天批評XX同學,叫她滾出去,這話是對她人格的侮辱。這話說得很好,我無言以對,“好吧,認罰!蹦翘煜挛缥夜媪粝铝,我說你們都走,我掃地。結果學生們看我真要一個人掃教室,他們特別感動,尤其是那些女生,來跟我搶掃帚,說,李老師,哎呀,你真要掃。∵有一個學生說,我小學、初中都沒遇到過這么好的老師!

  總之學生很感動。我把他們攆走,我說,你們走!他們說,李老師,我們把門關上,悄悄和你一起掃,明天就說是李老師一個人掃的。我說,那不行。后來我一個人把地掃了。班規(guī)要求很高的,掃教室衛(wèi)生標準必須達到滿分,就是10分。第二天學生去看學校的衛(wèi)生欄上各教室衛(wèi)生狀況的評分,我們班10分,他們特別高興,當然高興里面更多的是對老師的敬佩。那一個星期學生都在議論,說李老師很高尚,說李老師怎么怎么好。但是我卻高興不起來。

  那個周末我給學生開班會,我說,都說中國人民主素質很差,差在什么地方?在我看差在缺乏最起碼的平等的觀念!請問,為什么你們犯了錯誤按照班規(guī)受罰就是理所應當,而老師犯了錯誤受罰就是品德高尚?這有半點平等可言嗎?現(xiàn)在我們很多老師也有這種思維,老師犯錯誤受罰叫“以身作則”,這前提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師生不平等。我們總是愛這樣對學生說,連老師都怎么怎么樣,難道你不更應該怎么怎么樣?這種思維就是不平等,對不對?后來我這個事情傳出去以后,有的老師說,李老師“率先垂范”、“嚴于律己”、“打鐵先要本身硬”,我說你們說的這些和這個沒關系,你說這些話的前提就是師生不平等。我這次受罰的過程,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民主啟蒙。

  從那以后很多年過去了,我多次因為犯這樣那樣的小錯誤,被學生按班規(guī)處罰,也就是說后來我掃過很多次地,但再也沒學生和我搶掃帚,每次該我掃地,他們便說今天該李老師掃地,咱們走吧,然后揚長而去。我心里卻很高興,為什么?學生開始有民主意識和平等觀念了。這才是我們進行“法治”管理最深刻的意義。

  發(fā)揮集體作用還包括讓集體輿論影響、促進轉化后進生,這個也是很重要的。

  一個良好的集體,好的班風也應該成為感染后進生的一種很重要的教育資源。有一年,一個學期下來,我發(fā)現(xiàn)班上有三個學生特別調皮,多次找他們談心,作用都不大。后來我突然意識到,以前談心之所以作用不大,是因為我把教育他們僅僅當成我和他們之間的個人行為,我把一個很重要的教育因素排斥在我的教育之外了,這個“教育因素”就是“班集體”。

  第二學期,我把他們三個人找來,說,這學期你們三個同學進行比賽怎么樣?他們說可以。于是我就說比賽規(guī)則,我說,到期中考試的時候,我將給同學們出一道作文題,叫“某某同學進步大”,這個某某同學指誰呢?就是指你們三個當中的某一個,你們進步是不是大,不是李老師說了算,而是同學們說了算。同學們通過什么來說?就是通過作文來說,作文就是他們的選票,看你們誰的選票最多。他們說,可以。第二天我跟全班同學講,今天李老師提前半學期公布我的班級考試作文題目,叫“某某同學進步大”。我這樣做一箭雙雕,第一把這幾個孩子,就是這三個后進生置于同學的監(jiān)督當中。有的老師說,這是不是歧視后進生?我說不是的,他們表現(xiàn)不好,這是明擺著的,而我現(xiàn)在是想讓大家關注他的進步,而不是他的缺點。第二個作用,通過這道作文題,我讓全班同學很自然地關注這三個同學,讓每一個同學意識到,他們的進步也需要所有同學的幫助和鼓勵,而且如果他平時不細心地觀察這三個同學的表現(xiàn),作文是寫不好的。后來期中考試,就按事先約定的,讓學生寫那篇作文。作文交上來之后,我先分類,結果發(fā)現(xiàn),三個同學得到的表揚,也就是所獲得的寫他們的作文,數(shù)量都差不多。

  我把這三個學生找來跟他們說,你們先幫李老師看一下作文,李老師提幾點要求:

  第一,把最能感動你的語言用紅筆勾下來;

  第二,選幾篇你覺得寫得最好的作文;

  第三,把這幾篇作文在家里讀給你爸爸媽媽聽一遍。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讀的時候讀細一些,讓他感受一下同學們對他的鼓勵。我在班上表揚他一句,和這么多同學一篇一篇,十幾篇寫表揚他的文章相比,那種心理感受是不一樣的,而且我讓他們勾畫出最能打動他們的語言也是這個目的,他可以直接感受到同學對他的一種關懷、一種啟迪。我叫他們讀給他們的家長聽是讓家長分享孩子的進步,也感染一下家長。最后我在班上評講作文時,再次表揚了這幾個同學。

  這么一個過程,讓集體輿論影響、促進后進生的轉化,可以這樣講,雖然說一篇作文不能徹底轉化后進生,但是在我的教育實踐當中,作用的確非常明顯,至少能夠保持很長一段時間。

【如何建設與充分發(fā)揮班集體作用的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議案的特點與作用05-01

關于“決定作用”與“反作用”10-01

保函作用與權責05-01

什么是資產評估與作用04-24

財務審計報告的作用與意義09-05

專項審計報告的作用與基本格式01-28

遺失聲明格式要求與作用05-01

對班集體的意見和建議03-05

預付款保函作用與應用范圍05-01

管理層聲明書作用與范本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