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江雪》評課稿(4篇)
《江雪》評課稿1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字數雖少,卻語言凝練,意境高遠。在學習古詩時,讓老師們感到為難的是,古詩中內容的時空跨度很大,學生的年齡與閱歷又制約著他們與詩人之間溝通!督访枥L出了一幅肅穆感人的'南國江鄉(xiāng)雪景圖。黃老師由舊知導入,引領學生走進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雖然黃老師整個教學依然按照:“揭題—詩情—釋義—悟情—吟詩—拓展”這樣的模式展開,但黃老師對詩句首字“千萬孤獨”的解讀與引導讓我眼前一亮。時空不可跨越,閱歷不可復制,但情感是相通的。
黃老師抓住了“千萬孤獨”,設置語言情境結合“圖資源”引導學生讀詩。黃老師對情感引導的處理非常到位,學生帶著激情走入課堂,黃老師在學生讀的時候還不時給與鼓勵,鼓勵學生讀出是的詩境來,這是一種不談體會的一種深入學生心靈的體會。
感情激發(fā)的正濃時,一段畫外音“漁翁背后的故事”一步步地將學生的情感與詩人的情感拉近,再拉近,直至作者的那種“集國憂,家禍,困苦于一身”,學生由教師的語境,江雪圖,故事引領著,感同身受。
我想黃老師的課讓我明白了:真正的教學,是教而無痕,找對了學生與詩作的契合點—情感,教學將事半功倍,受益一生的是學生。
《江雪》評課稿2
喜歡柳宗元的《江雪》一詩,也喜歡通xx班黃老師執(zhí)教的《江雪》一課。在她的課中,讓我領略到情境教學的獨特魅力——課堂像磁石一般,將兒童的關注力牢牢地吸引,擇美造境的語言,以美啟智的畫面,吸引著孩子們,使他們自始至終地美美地去想,樂樂地去做……
現僅從以下三個板塊分享我對這節(jié)課的學習所得:
在釋題解意中漸進畫面
課堂里學生的朗讀、思考、交流在黃老師如春風般的柔和發(fā)問中徐徐拉開序幕:“知道詩題的意思嗎?知道蓑笠是什么意思嗎?你看到詩中的畫面,心里是什么感覺?”這些極富思考空間的問題,使學生在黃老師“小步子”的引導下,孩子們在靜靜地思考,畫面在靜靜地延展,語言便水到渠成地流淌出來。不管是描述所見畫面,還是表達內心真情,都是那般自然,那樣豐富。
在“景寒人孤”中漸入佳境
古代詩歌中有“言——象”的過程,只是重要的第一步,由“象——意”的第二步,則是古詩最能攝人心魄的魅力所在了。如何帶領學生走進柳宗元在《江雪》一詩中寥廓寂靜、超然于世的意境呢?
黃老師也是“潤物無聲”地巧妙設問:“這寒冷的感覺因什么而起呢?”
“千山鳥飛,萬徑人蹤。是什么樣的情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又是怎樣一番情景?”
“原本前兩句寫出了空闊、寂寥的'無限空間,卻無一人,而此時卻又有人,前后矛盾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聽了漁翁背后的故事,你心里又有什么新的想法?”
在黃老師“一階一階”階梯式的思維之梯的搭建下,孩子們漸漸地悟到了“景的寒”,悟到了“人的孤”。古詩所呈現的戰(zhàn)風斗雪的“孤”、孑然獨立的“孤”的意象,漸漸地占據了孩子們的心靈,從而隱約看見“遺世獨立”的詩人柳宗元。
在同題拓展中更顯立意
最后,黃老師還進行了同一內容的拓展閱讀——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在老師入情入境地朗讀中,對“漁翁”見象的情感與認知共同作用的過程中,孩子們粉粉談出了自己從詩中獨特的發(fā)現和有見地的品析。使得這一超拔一悠然的兩個鮮明的漁翁形象躍然紙上、立于心中。孩子們盡興地品著,黃老師由衷地贊著,我們用心的賞著……
此外,還想談兩點對黃老師的欣賞——
欣賞黃老師的“讓疑”
“詩中有哪些你不明白的地方?”
“誰來猜猜黃老師為什么要讓大家解釋蓑和笠?”
“學到這里,你會有什么問題想問漁翁?漁翁啊,漁翁。”
這樣用于嘗試開放的教學,讓教學前的預設成為動態(tài)的方案,愿意隨著學生的“疑惑”而有指向的教學發(fā)生。學生才能進入安全地、放松地、樂樂地想的境界。
欣賞黃老師的“引思”
好的教學,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問題,還要能引導學生動腦解決問題。請學生放膽猜測漁翁為什么要在這大雪彌漫、空無一人的江面上獨自垂釣?引發(fā)學生種種的猜想:
“因郁悶孤獨而垂釣!
“因窮苦潦倒而垂釣。”
“因舉目無親而垂釣。”
“因政治失意而垂釣。”
這種種猜想自然而然地將詩與詩人心境、詩與創(chuàng)作背景、詩與社會現實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詩人高曠靜遠的立意。
總之,《江雪》的學習,是融“讀——想——說”于語文本色一體的課堂,真學習,就在這樣的課堂,真發(fā)生!
《江雪》評課稿3
評議要點摘錄:
王老師執(zhí)教的《江雪》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詩,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這是一幅江鄉(xiāng)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凄寂。漁翁形象,精雕細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1、教學程序清晰。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到局部講讀加深理解,最后到總結課文整體研讀。這種教學結構符合語文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具有科學性,在教學過程中能收到好的效果。
2、王老師充分地利用“圖資源”,從圖入手感知詩意,注重寫字指導。
3、王老師在指導朗讀上,要求多度感悟,讀中想象,讀中追問,讀中感悟,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如初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這是最淺層次的朗讀;然后強調要讀出節(jié)奏,進一步加深讀的`要求;接著要求讀出畫面,讀中想象,這是高層次的朗讀。在利用學生對全詩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要求學生敘述古詩描繪的畫面,然后問:看著這幅畫面,你產生了什么感覺,學生說:孤獨、凄涼、平靜、寂靜等。帶著這樣的感覺去讀,讀中悟情,朗讀的層次更高了。
4、然后在“走近詩人”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了解詩人的背景,體會詩人的處境與情感,再去讀詩,學生已能與詩人產生共鳴,這是朗讀的最高境界,讀者與詩人已融在一起。
《江雪》評課稿4
今天有幸跟徐老師學習了一節(jié)《江雪》,下面我就在談老師歸納總結出的古詩教學的六步模式的基礎上,對照徐老師的教學實施情況做一個粗淺的評價。
一、激情導入,解題釋疑
徐老師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導入,讓學生仔細看圖,說說由圖聯想到的古詩,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欲望,學生饒有興致地背《山行》、《望廬山瀑布》、《春曉》、《詠柳》、《小兒垂釣》,面對同一幅圖,不同的學生背出了不同的詩,在思維火花的不斷碰撞中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既溫故了學過的古詩文,又自然地導入寫景詩《江雪》,可謂一舉多得。
二、初讀感知,讀出詩味
古詩教學最根本的策略是“讀”,徐老師也是緊扣讀展開第二步的教學,從讀準字音到讀好停頓、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律,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扎實。
1.字正腔圓,讀準讀通
針對班級的實際情況,徐老師重點指導在理解“徑”字意思的基礎上讀準“徑”的讀音,反復糾正,不厭其煩,幾輪練讀之后學生都能把詩讀正確、讀通順了。
2.有板有眼,讀出節(jié)奏
徐老師指導學生讀出韻律,不是生硬地讓學生抽象地朗讀,而是在一位學生深情朗讀后巧妙地評價:“他不僅讀得正確,而且讀得有感情,你們所說的有感情就是停頓有致,抑揚頓挫,讀出了韻律美!背橄蟮睦首x技巧在學生的'頭腦中就形成了具體的可操作的模仿朗讀,真正把朗讀節(jié)奏、朗讀韻律落到實處,可見充分利用評價語可以使得教學更優(yōu)化,更高效。
三、啟發(fā)想象,讀悟詩意
1.徐老師由詩中有畫貫穿始終,因為理解字意又是想象畫面的基礎,所以徐老師引導學生質疑的同時,讓他們通過互助的形式正確地理解字詞的意思,體現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
2.想象詩中畫面時,徐老師巧妙地降低了難度,調動了更多學生的積極性。她并沒有直接問:“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而是引導學生說說“如果讓你來畫,你會畫什么”,由此看來,教學設計的精巧能讓學生都動起來,暢所欲言,再加上徐老師深厚的簡筆畫的繪畫功底給課堂更增色不少。
俗話說,老師的放要能收的回來,當發(fā)現學生的回答較散時,徐老師一句巧妙的引導“遠處還應該畫什么”,使學生對畫面的方位感、層次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所以后來學生練說詩意時都能按順序說清楚了。
3.僅僅停留在想象畫面還不夠,徐老師引用明代文學家顧璘對《江雪》的評價引領學生抓住詩中的關鍵字詞體會古人的用字凝練,體會詩的絕妙之處,把詩的意境挖得更深,比如:詩題是江雪,可詩中無一“雪“字,卻能使人感受雪之大、雪之厚、雪之寒。在此基礎上,徐老師趁勢引導學生讀出詩帶給我們的這種感受,使學生也融入詩的意境之中了。
四、知人論世,明理悟情
1.詩中有畫,詩中更有情。徐老師的教學由理解古詩轉到了感悟詩人柳宗元的寫作背景,以及寫作心境。通過交流資料,反復讀詩,詩人想要表達的孤獨、悲憤的情感就顯而易見了。
2.“孤獨”、“悲憤”是消極的情感,徐老師在學生理解詩人淺層次心境的基礎上,話鋒一轉:“面對惡劣的環(huán)境,柳宗元有沒有屈服?你是從哪個字體會到的?”學生很容易就領悟到“獨”字背后詩人的頑強不屈,詩人積極的情感躍然紙上。
五、熟讀成誦,吟出詩韻
徐老師在以上教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誦讀,把自己當做詩人,吟出詩意,吟出詩境,吟出詩情。
六、拓展鏈接,溫故知新
徐老師補充了一首題材相似的古詩《題秋江獨釣圖》,通過引導學生對比兩首詩的異同,使學生理解了詩意,豐實了語言積累,鞏固了學法的遷移。
總體來說,徐老師的教學基于模式,又高于模式,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教學范本。
【《江雪》評課稿】相關文章:
看雪評課稿10-13
雪孩子評課稿(精選15篇)12-07
小學語文《雪孩子》評課稿01-10
湖心亭看雪評課稿(精選10篇)04-09
復習課評課稿10-11
教師是怎樣評課的及評課稿04-23
坐井觀天評課稿10-06
坐井觀天的評課稿08-26
《畫風》評課稿10-01
眾數的評課稿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