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時間:2024-08-08 17:04:47 偉燁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通用11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評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通用11篇)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1

  xx月xx日,聽了常老師執(zhí)教的《用數學解決問題》。常老師聯系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動手操作,舉例等方法,順利地為學生建立了表象,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明確式子的由來,教學效果良好。

  一、常老師能夠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形象認知占主導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常老師首先應用課件的直觀性,讓學生觀察問題情境,明白怎么列出式子,然后利用學生動手擺學具,舉例等方法,更加讓學生明白加法是把兩個數量合并在一起,減法是去掉一部分,以建立表象為基礎,學生掌握很好。

  二、作為一年級學生,能夠小組合作探究,通過合作擺學具,明白題意,列出正確算式,確實令人吃驚,這可以反應出常老師的平時的引導有方。

  三、獎勵有效,有價值。課堂教學中,常老師利用獎勵星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她的激勵不是學生輕而易舉就能獲得,要通過學生的`動腦思考,正確解答才能得到,顯出星星的價值,更激發(fā)學生積極動腦的興趣。

  四、常老師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作為低段學生習慣的形成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常老師從細微的習慣培養(yǎng)抓起,注意傾聽的習慣,大聲回答問題的習慣,正確的坐姿等等,常老師善于運用兒童化語言,以和藹的語氣提示學生的習慣,如沐春風,感覺特別親切,學生的表現當然令人咂舌。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2

  教學內容:二年級下冊29頁的例3及練習六的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

  2、通過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愛動腦筋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體會兩個問題的內在聯系,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看能分成份”的除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

  教學難點: 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愛動腦筋分析、解決問題的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體會兩個問題的內在聯系,受到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具準備:課件、作業(yè)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最喜歡玩什么游戲?

  2、豐富多彩的游戲可以鍛煉身體,開發(fā)智力,所以吸引了很多同學參加。老師昨天就看到一些同學在高高興興的做游戲,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學習新知:

  1、認真觀察,根據圖上的信息可以提什么數學問題?怎樣解決,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內交流。

  2、匯報:(有15個同學做游戲,平均分成了3組,每組有幾人?)(有15個同學做游戲,每組有5人,可以分成幾組?)將提前寫好的.例題貼在黑板上。如果學生提出了“有3組同學在做游戲,每組5人,求一共有多少人?”時,直接讓學生解答。

  3、會用學過的知識解決這兩個問題嗎?

  自己做在作業(yè)紙上,找學生板書。

  4、由板書的同學介紹自己是怎樣寫的。并通過生生交流的形式解決以下問題:

 、、 為什么這樣列式?(有15個同學做游戲,平均分成了3組,每組有幾人?就是把15平均分成了3分,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 15÷3=5表示什么?(15÷3=5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 為什么單位名稱是人?(因為最后求得是每組有幾人?所以單位名稱是人。)

 、、 第二題為什么用除法?(有15個同學做游戲,每組有5人,可以分成幾組?就是求15里面有幾個5?所以用除法。)

  ⑤、 15÷5=3表示什么?(15÷5=3表示15里面有3個5。)

 、、 為什么單位名稱是組?(因為最后求的是可以分成幾組?所以單位名稱是組。)

  5、通過觀察、思考我們解決了三個問題,你能發(fā)現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嗎?小組里討論討論。匯報。

  小結:由于這兩個問題講的是一件事,所以都用除法;而且第一個已知條件相同,都是有15個同學在做游戲,所以算式中被除數都是15;第二個已知條件和問題交換了位置,所以算式中除數和商交換了位置,造成了算式的意義不同,一個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另一個表示15里面有3個5。

  6、同學們總結得很好,找出了三者之間的關系。由于喜歡做游戲的人比較多,所以人數發(fā)生了變化,我們來看看!

  7、出示主題圖:學生讀題。你們會解決嗎?誰來說說?

  根據匯報板書,說說想法。(15+3=18(人)18÷3=6(人)

  3÷3=1(人)1+5=6(人))

  怎樣列綜合算式?(15+3÷3 3÷3+5)

  你發(fā)現了什么?為什么要加括號?

  小結:所以當我們列綜合算式的時候一定要看看需不需要加括號。

  指綜合算式,讓學生說一說每一步求得是什么?

  8、由于有的同學有事,所以人數又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出示主題圖:如果來得不是3人,而是1人,平均分成三組行不行?(不行,因為來的只有1人,將這個人分在哪一組,都會造成有多有少的現象,不是平均分。所以不行。)

  9、既然平均分成3組不行,那你認為平均分成幾組比較合適?小組為單位,借助小棒先擺一擺,再交流并列出算式。

  匯報:我們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4份,每組有4人。算式是16÷4=4(人)。

  我們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2份,每組有8人。算式是16÷2=8(人)

  我們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8份,每組有2人。算式是16÷8=2(人)

  我們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16份,每組有1人。算式是16÷8=2(人)

  10、同學們利用所學的知識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用除法解決問題”。

  三、鞏固練習:

  1、你們掌握了嗎?那老師考考你們!出示練習六的第1題和第2題。 學生讀題,口答。

  2、為了激勵同學們養(yǎng)成愛動腦筋的好習慣,小刺猬準備運蘋果獎勵給大家。

  3、大家一起來看小刺猬給我們帶來的第一個問題?怎樣解答?你幫小刺猬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獎勵你一個大蘋果。第二個問題誰會解決?

  4、同學們得到了小刺猬的獎勵,高興嗎?老師還有一個想法,剛才我們都是口頭解決的問題,你能講問題寫在紙上嗎?出示主題圖,要求將問題寫在作業(yè)紙上,再解答。

  四、課堂總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樣的題用除法計算?

  五、板書設計:

  用除法解決問題

  有15個同學做游 有15個同學做游戲,

  戲,平均分成了3 每組有5人,

  組,每組有幾人? 可以分成幾組?

  15÷3=5(人) 15÷5=3(人)

  答:每組有5人。 答:可以分成3組。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運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并解決問題。

  2、使學生在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和假設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提高信心。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2)靈活運用學過的解題策略,體會策略價值。

  課時安排

  7課時

  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68~69頁例1、練一練,第72頁練習十一第1~3題。

  教科書第89-90頁的例1“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并能根據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解決用假設策略時總量不變的實際問題,認識假設的策略。

  教學難點:

  運用假設策略分析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出示問題,選擇策略

  1、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例1,要求學生邊讀邊看圖。

  2、引導交流:題中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大杯與小杯容量的關系還可以怎樣表示?

  3、提問:根據題目給出的條件,求每個小杯和每個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困難?

  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幾個小杯,你會求出每個小杯的容量嗎?

  4、提出假設: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幾個小杯呢?全部倒入大杯呢?

  二、自主探索,運用策略

  1、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幾個小杯?

  結合例題中的示意圖提問:

  一個大杯可以替換成幾個小杯?

  把1個大杯替換成3個小杯的依據是什么?

  由1個大杯可替換成3個小杯,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個小杯。

  2、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幾個大杯?

 。1)提出問題后,要求讓學生看圖思考。

  (2)交流中明確:將倒入6個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根據“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3個小杯的果汁正好可

  以倒?jié)M1個大杯,6個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jié)M2個大杯。

  (3)小結: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個大杯。

  3、列式解答:

  引導:根據上面替換的結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學生嘗試列式解答,交流計算結果。

  4、檢驗。

  引導:求出的結果是否正確?我們可以怎樣檢驗?交流中明確:要看結果是否符合題目中的.兩個已知條件。學生

  通過計算進行檢驗,并完成答句。

  三、回顧與反思,提升策略

  提問:在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過哪些步驟?你覺得哪些步驟是關鍵?你能說說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嗎?

  學生交流、匯報。

  四、拓展應用,鞏固策略。

  1、指導完成“練一練”。

  (1)出示問題,讓學生逢主閱讀,并要求嘗試畫出表示題意的草圖。

 。2)提問:這個問題與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打算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3)追問:威懾么這道題假設全部買椅子而不是假設全部買桌子?

 。4)為了計算方便,要根據兩個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合理選擇假設。運用假設策略時,怎樣根據數量間的關系假設也

  很重要。

 。5)讓學生自主進行檢驗。

 。6)反思小結: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2、課堂作業(yè):做練習十一第1題。

  獨立完成,同桌互說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3、做練習十一第2題。

  提問:根據填充里的想法,這道題可以怎樣假設?還可以怎樣假設?

  獨立完成解答,指名板演。

  五、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4

  學習目標:

  使學生掌握運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方法,能正確運用正、反比例知識解決有關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學習重難點:

  重點:運用正、反比例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正確判斷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學習方法:

  嘗試教學法、引導發(fā)現法等。

  學習過程:

  一、舊知鋪墊

  1、下面各題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1)一輛汽車行駛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時間。

 。2)從甲地到乙地,行駛的速度和時間。

 。3)每塊地磚的面積一定,所需地磚的塊數和所鋪面積。

  (4)書的總本數一定,每包的本數和包裝的包數。

  過程要求:

 、僬f一說兩種量的變化情況。

  ②判斷成什么比例。

  ③寫出關系式。

  如:

  2、根據題意用等式表示。

 。1)汽車2小時行駛140千米,照這樣速度,3小時行駛210千米。

 。2)汽車從甲地到乙地,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到達。如果每小時行56千米,要5小時到達。

  70×4=56×5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5

  (1)出示課文情境圖,描述例題內容。

  板書:8噸水10噸水

  水費12.8元水費?元

 。2)你想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

  過程要求:

 、賹W生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

 、诮處熝惨曊n堂,了解學生解答情況,并引導學生運用比例解決問題。

 、賲R報解決問題的結果。

  引導提問:

  A、題中哪兩種量是變化的量?說說變化情況。

  B、題中哪一種量一定?哪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c、用關系式表示應該怎樣寫?

 、诎鍟航猓涸O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

  8X=12.8×10

  X=

  X=16答:略

  (3)與算術解比較。

 、贆z驗答案是否一樣。

  ②比較算理。算述解答時,關鍵看什么不變?

  板書:先算第噸水多少元?

  12、8÷8=1.6(元)

  每噸水價不變,再算10噸多少元。

  1、6×10=16(元)

 。4)即時練習。

  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過程要求:

 、儆帽壤齺斫鉀Q。

 、趯W生獨立嘗試列式解答。

 、蹍R報思維過程與結果。

  想:因為每噸水的`價錢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成正比例。也就是說,水費和用水噸數的比值相等。

  解:設王大爺家上個月用了X噸水。

  12.8X=19.2×8

  X=

  X=12

  或者:

  16X=19.2×10

  X=

  X=12

  1.教學例6。

 。1)出示課文情境圖,了解題目條件和問題。

 。2)說一說題中哪一種量一定,哪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式表示兩種量的關系。

  每包本數×包數=每包本數×包數

 。4)設末知數為X,并求解。

 。5)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

  1、完成課文“做一做”。

  2、課堂小結。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九第3~5題。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聯系。

 。2)使學生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數量關系的過程,會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應用分析推理將“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數量關系轉化為“一個數里面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除法含義!

  教具準備: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二年級(2)班學習舞蹈的有3人,學習繪畫的人數是學習舞蹈人數的2倍,學習繪畫的有多少人?

  a.抽生回答,并講一講思考過程;

  b.請學習繪畫的6位同學向大家揮揮手,再匯報一下自己的學習成績,教師向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同學表示祝賀。

  2.二年級(2)班學習唱歌的有6人,學打乒乓球的是學習唱歌的3倍,學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

  3.二年級(2)班學習彈琴的有4人,學吹號的是學習彈琴的4倍,學吹號的`有多少人?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第54頁例2主題圖(動畫課件)

  師:你們想參加這個游戲活動嗎?

  2.活動:學生動手擺飛機;(播放音樂)

  3.匯報結果

  師:根據你擺的飛機,誰能提個問題讓大家猜一猜?

  引出“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數的除法含義”

  4.課件出示例題中小強提出的問題:“我擺了3架飛機,我用的小棒根數是小紅的幾倍?

  5.小組討論

  6.匯報結果,學生在動腦思考、充分探究中找到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解題思路,即”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就是”求一個數里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計算。

  15÷5=3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例3情境圖

  2.學生根據畫面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3.根據所提問題,小組討論解決方法;

  4.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5.抽生講解題思路;

  (四)鞏固深化,質疑拓展

  基本練習:

  完成第55頁的做一做

  自己獨立分析題目,然后解答

  師:還可以提什么問題?

  學生自選一問解答,并相互說一說自己為什么這樣做?

  變式練習:

  完成第56頁練習十二的第1題

  1.要求學生認真看圖,圖中畫了哪些小動物?分別是多少只?

  2.自己獨立分析解決:小鹿的只數是小猴的幾倍?(列式是:18÷6=3)

  3.提問:為什么這樣列式?

  師:你還能提出其它問題嗎?(學生相互解決)

 。ㄎ澹┤n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6

  教具、學具準備:

  不同顏色的圓紙片,相同長度的小木棒若干根,多媒體課件(或掛圖)。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與引入

  根據下面的圖示列出算式,并說明意義。

  △△△ △△△ □○□=□

  ☆☆☆☆ ☆☆☆☆ □○□=□

  ●● ●● ●● ●● □○□=□

  二、問題與探索

  多媒體顯示:用相同小棒擺成的兩組正方形。

  第一組第二組

  提問:看看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W生可能提出:

  第二組比第一組多幾個正方形?

  第一組比第二組少幾個正方形?

  第二組用的小棒比第一組多幾根?

  第一組用的小棒比第二組少幾根?)

  提示:想一想,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待學生實在找不到問題時。)

  師:你們看是不是還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

 。1)第二組正方形的個數里有幾個第一組的個數?

 。2)第二組用小棒的根數里有幾個第一組用的根數?

  從正方形個數來說,第一組1個,第二組兩個1個;從用的根數來說,第一組用了1個4根,第二組用了3個4根。3個4根也可以說是4的3倍。

  以前我們學習了兩個數比大小的問題,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個數之間的倍數問題。

 。ń又训诙M的正方形換掉,改為3個正方形。)

  師:現在大家研究一下,第二組正方形用小棒的根數與第一組有什么關系?(把教學思路引導到有關倍的研究上來。)

  三、學習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動手擺學具,要求是先想出擺的根數,再有順序地一組組擺出來。

 。1)●●●

  是上一行的2倍

  (2)●●

  是上一行的.4倍

 。3)/ / /

  是上一行的5倍

  獨立擺完后,小組討論:要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怎樣計算?為什么?

  小結:教師充分了解情況后,根據學生理解的水平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小結。

  四、學習解決實際問題

  1.多媒體出示第77頁學生打掃教室衛(wèi)生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和動腦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交流的內容是:

 。1)根據給出的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2)擦桌椅的是掃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

 。3)怎樣進行計算?請講出道理。

  2.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組織全班交流。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7

  一、教學目標:

  1、加深對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思路,能用反比例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2、提高學生對應用問題數量關系的分析能力和對正、反比例的判斷能力。

  二、 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 教學難點:正確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

  1、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判斷。

  2、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

  一:找到題中不變的量;

  二:根據不變的量寫出關系式;

  三:判斷成什么比例;

  四:列出比例式;

  五:解比例。

 。ǘ⑻骄啃轮

  教學例5:一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20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A.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① 問題中有哪兩種量?

 、 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 根據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B. 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根據比例的意義,學生獨立完成,并在小組中交流。

  學生匯報:

  解:設要捆元。

  30=2018

 。 36030

 。12

  答:要捆12包。

  五.應用反饋 課件出示:

  1. 教材60頁做一做第2題。(單價乘數量等于總價,總價一定)

  2. 課件上的練習題。

  指名扮演,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鞏固新知,訓練解題能力。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8

  教學內容:

  教材第78頁例3,練習十九第1、2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能根據乘法和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

  2、初步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觀察、談論、匯報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法的含義解答求相同加數的和的乘法應用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用乘法和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突破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探討、交流來突破。

  難點: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突破方法:通過討論、交流來突破。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入

  1、口算:

  2×7=3×8=8×5=7×4=

  5×7=4×8=8×3=5×6=

  2、課件出示例3:小軍和小紅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專柜有許多的`文具:文具盒每個8元,鉛筆每支3元,橡皮每塊2元,日記本每本4元。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看一看、說一說

  仔細觀察圖,并說說圖意

  2、提出問題

  師:你能根據這幅圖提一個用乘法解決的數學問題嗎?

  匯報:如

  文具盒每個8元,買3個文具盒,一共多少錢?

  3、解決問題

  想一想:知道了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怎樣解答?

  匯報:

 。1)如第一個問題中知道文具盒的價格是8元,要買3個,要求一共多少錢?3個文具盒就是求3個8元是多少元?。可以用乘法來解決。

  小結:求3個文具盒的價錢總數,可以用1個文具盒的價錢乘買的個數。

  其余的問題解答寫在作業(yè)本中。

  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算一算

  練習十九第2題: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要求:認真審題,將+、×看清楚。

  2、看圖列算式

  練習十九第1題。

  3、解決問題:買東西

  練習十九第3、4、5題。

  四、拓展性學習

  1、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

  2、小蘭買3塊橡皮,每塊橡皮3角錢,小蘭一共花了多少錢?媽媽給了她1元錢,應剩下多少錢?

  五、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9

  教學內容:教材第78頁的例3,練習十九第1、2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能根據乘法和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初步學會口述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匯報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乘法的含意解答求相同加數的.和的乘法應用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乘法和所學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學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討論法。

  學法:小組探究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入

 。1)常規(guī)練習,齊背8的乘法口訣。

 。2)聽算:

  第一組:2×8,3×8,8×2,4×8,5×7

  第二組:8×4,4×7,7×4,6×8,8×5

 。3)課件演示:教材例3。

 。ㄐ≤姾托〖t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專柜有許多的文具:文具盒每個8元,鉛筆每枝3元,橡皮每塊2元,日記本每個4元……)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看一看,說一說。

  請同學們仔細看圖,把看到的情景講給大家聽,同桌互相說一說。

  全班匯報,交流。

 。2)提出問題。

  你能根據這幅圖說出解決的數學問題嗎?

  文具盒每個8元,買3個文具盒,一共多少元錢?

  橡皮每塊2元,買7塊橡皮,一共多少錢?

  鉛筆3元一枝,要買5枝一共多少錢?

  日記本每個4元,買6本,一共多少錢?

  ……

 。3)解決問題。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問題。

  匯報學習過程。

  三、練習鞏固

 。ǎ保┍纫槐,算一算。

  出示練習十九的第2題:讓誰算得又對又快。

 。ǎ玻┛磮D列算式。

  出示練習十九第1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列出算式,再集體交流。

 。3)每橫排有6顆星,4排有幾顆星?

  每列有4顆星,6列有幾顆星?

 。3)第橫排有7個圓,3排有幾個圓?

  每列有3個圓,7列有幾個圓?

  四、拓展學習

 。1)找一找,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與同學們說一說。

  (2)小蘭買3塊橡皮,每塊橡皮3角錢,小蘭一共花了多少錢?媽媽給了她1元錢,應該剩下多少錢?

  分析:這是一道先乘后減的應用題,首先利用乘法口訣算出小蘭花錢總數,再用媽媽給的錢數減花掉錢數求剩余。

  五: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板書設計

  用乘法解決問題

  文具盒每個8元,買3個文具盒,一共要多少元?

  分析:求3個文具盒的價錢總數,可以用1個文具盒的價錢乘買的個數。

  解答:3×8=24(元)

  答:買3個文具盒要24元。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充分讓學生難過擺、看、想、說、算等實踐活動感知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在此基礎上理解數量關系。教師適時點撥,幫助學生完成了新知識的主動建構。我進一步認識到學生的知識不僅僅是教會的,而更應該是由學生自己摸會的。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能正確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實際問題。

  (2)讓學生掌握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解題步驟和方法。

  (3)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已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用比例知識解答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發(fā)展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腦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分析題中的比例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前幾節(jié)課我們剛剛學習了正反比例的意義,首先我們通過一組練習來復習一下。

  2、課件出示習題。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3、揭題。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正反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

  二、探究體驗,獲取新知。

  (一)、教學例5.

  師:我們先看看李奶奶遇到了什么問題?(課件出示例5)

  1、收集信息,理解題意。

  師: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指名學生匯報)

  2、組織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解決問題。

  師:你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嗎?試一試。

 、賹W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谥该麑W生匯報解題方法,并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生可能的答案有:28÷8×10=35(元) 10÷8×28=35(元)

 、劢處熤赋鲆部捎帽壤闹R解答。

  3、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思考和討論問題。

  師:這道題還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怎樣用比例的知識解答呢?請同學們先思考和討論以下問題。(課件出示)

  要求:先獨立思考后,再小組內交流討論。

  ①題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

 、谀膫量是一定的?

 、鬯鼈兂墒裁幢壤P系?你是依據什么判斷的?

  ④根據這個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2)學生交流討論后,指名學生匯報,并引導學生概括出等量關系式。

  (3)學生嘗試用正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師:你能完整的把這道題用比例知識解答嗎?

  學生嘗試用比例知識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知道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4)指名學生板演過程,集體交流訂正。教師提醒學生要檢驗。

  (5)師:你認為在解題過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給大家呢?(指名學生回答)

  4.小結。

  思考以下問題:

  用比例知識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找到不變的量,只要兩個量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關系解答。

  5.習題鞏固

  我會分析:(課件出示)

  學生獨立審題并解答。集體訂正。

  (二)教學例6.

  1.課件出示例6.

  師:你能根據剛才總結的經驗試著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2.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題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

  (2)哪個量是一定的?

  (3)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

  (4)根據比例關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學生思考后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并指名板演。

  3.集體評講。

  4小結。

  思考:

  1.你認為用比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他生補充,課件出示總結。

  2.用正反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有哪些?

  (1)學生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2)師生總結。(課件展示)

  ①找(找相關聯的量)

 、谂(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

 、哿(列出方程)

 、芙(解方程)

 、蒡(檢驗計算結果)

  三、習題鞏固。

  基礎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1.運動會上,六年級同學進行大型體操表演,每行站20人,可以站18行;若每行站40人,可以站χ行?

  2.小蘭身高1.5米,她的影長是2.4米,如果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測得一棵樹的影長為4米,這棵樹高χ米。

  3.小華讀一本書,每天讀10頁,30天可以讀完;如果每天多讀5頁,χ天可以讀完。

  (學生先獨立解答后,指名回答,并講解列式的依據。)

  拓展練習:

  修一條路,計劃每天修90米,40天完成,實際5天修了300米,照這樣計算,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務?

  (學生先獨立解答,師巡視指導,找不同做法的同學回答,他生訂正)

  四、作業(yè)

  教材63頁練習十一4、5、7、8題。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指名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他生補充。

  板書

  用比例解決問題

  例5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 例6 解:設原來5天的用電量

  費是x元。 現在可以用x天。

  28:8=x:10 25x=100×5

  8x=28×10 x=100×5÷25

  X=35 x=20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水費 答: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在

  是35元。 可以用20天。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判斷問題中數量之間的比例關系。

  2:正確利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3:通過策略多樣化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用正、反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正確分析題中的比例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回憶一下有關正、反比例的知識。

  師: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課件出示)

  (1)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 (4)每小時耕地的公頃數一定, 耕地的總公頃數和時間. ( 5)全校學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數和站的行數. 【設計意圖】 通過比較和判斷,讓學生加深對正比例、反比例意義的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同時為新知的學習做好準備。

  師:(對于學生回答教師給予肯定)看樣子同學們掌握的很不錯,前面我們學習了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還學習了解比例。這節(jié)課我們就應用比例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板書課題《用比例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一)用正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探究例5)

  過渡語:看,李大媽和張奶奶在討論什么問題,想不想去看看!(出示情境圖)

  師:這幅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不能運用學過的方法來幫李奶奶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2:師:像這樣的問題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決。

  出示自學提綱。

  (1)題目中有幾個量。

  (2) 誰和誰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怎么判斷的?

  (3 )哪個量是固定不變的。

  (4) 根據比例關系,列出等式。

  3:學生交流自學結果,相互補充,呈現一個完整的解答過程。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用比例知識來解決問題的?

  根據上面三個問題,概括:因為水價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導生說出等量關系:水費∶噸數=水費∶噸數,然后嘗試解答。

  4、師:這個問題我們用比例的知識解決了,你有什么方法檢驗自己的解答是正確的呢?(啟發(fā)學生自主選擇檢驗方法。如:將結果代入原題、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用算術方法。

  5即時練習

  過渡語:同學們幫助李奶奶解決問題,我們一起去看看王大爺家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

  出示對話情景。

  師:觀察幫助要王大爺的問題和幫助李奶奶的事對比,你有什么發(fā)現?

  在學生的交流中逐步認識到這道題與例5相比,條件和問題改變了,但題目中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正比例關系沒變。

  小結: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到不變量,只要兩個量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關系解答。

  (二)用反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學習P62例6)

  師:解決了生活中水的問題,下面我們一起看看生活的電中蘊含著什么數學問題。

  1課件出示情境圖,了解題目條件與問題。

  生:獨立解決,并在小組交流解題思路和計算方法。

  學生匯報解題思路。

  過渡語:像這樣的問題也能用比例的方法解決。請同學們仿照正比例的解題方法,并參照課本62頁的內容,自學例6.

  生:交流匯報解題思路。

  師: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結果。

  師:(教師手指25x=100×5,x=20。)為什么這樣列式?根據是什么?

  生匯報:因為總的用電量一定,所以用電天數和每天的用電量成反比例.也就是說,每天的用電量和天數的乘積相等。

  2.即時練習

  課件出示:現在30天的用電量原來只夠用多少天?

  師:會解決嗎?

  生:獨立解決,交流訂正。

  小結: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找到哪兩個量的乘積一定。只要兩個量的乘積一定,就可以用反比例關系來解答。 3:總結用比例解決問題的幾個步驟:

  (1) 梳理相關聯的兩種量。

  (2) 判斷相關聯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3) 解比例。

  (4) 用自己熟練的方法來檢驗。

  三:鞏固練習

  1:小明買4支圓珠筆用6元。小剛想買3支同樣的圓珠筆,要用多少錢?(要求用比例知識解)

  學生自己獨立解決問題并說說原因。

  學情預設:小明買的是同一種圓珠筆,所以圓珠筆的單價不變。那么買的支數和所用的錢數成正比例關系,所以用正比例關系能解決這個問題。

  2:學校小商店有兩種圓珠筆。小明帶的錢剛好可以買4支單價是1.5元的,如果他只買單價是2元的,可以買多少支。

  第2題,用反比例關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再次讓學生感受用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豐富解決問題的思路。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談談你的感受。

  板書

  用比例解決問題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 解:設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在可以用x天。

  X:10=28:8 25x=100×5

  8x=28×10 x=500÷25

  X=35 x=20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35元。 答: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在可以用20天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12-07

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熱門)08-17

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15篇12-07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06-18

一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評課稿09-05

初中數學評課稿02-19

小學數學評課稿03-01

小學數學評課稿07-07

初中數學評課稿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