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在全國法制宣傳日國旗下的講話稿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講話稿,講話稿一般是開會前或出席重要場合前準備的發(fā)言稿。那么,怎么去寫講話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校長在全國法制宣傳日國旗下的講話稿,歡迎大家分享。
老師們、同學們:
上午好!12月4日,是全國法制宣傳日。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培養(yǎng)法律精神,做遵紀守法、文明正氣的二中人".
提起法律,總給人以神秘、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起著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作用。正是由于這些規(guī)范的存在,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quán)利才得到應有的保障。
前司法部部長張福森先生曾這樣說過:確立全國法制宣傳日,有助于營造全社會濃厚的法治氛圍,使廣大公民像逐步熟悉每年的"3.15"國際消費者權(quán)益日、禁毒日一樣,讓"12.4"全國法制宣傳日成為全體公民熟悉法律、認知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quán)益的節(jié)日,成為展示我國法制建設(shè)成就的節(jié)日,成為樹立我國良好法治形象的節(jié)日,為實踐依法治國方略,推進"依法執(zhí)政",打下牢固的社會思想基礎(chǔ)。
作為當代的中學生,大家有幸目睹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制建設(shè)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臺,"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那么,作為追求成為"卓越"人才的`每個二中學子應該思考的是:在大家的校園生活中,成長道路上,如何培養(yǎng)法律精神,與法同行?
與法同行,要充分意識到法律離我們并不遙遠,無論是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校園生活中,法律都與我們息息相關(guān)。我們需要學法,懂法,用法,不犯法,用法律保護的權(quán)益,而不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比如說,我們旅游到某地,有些人會隨手在名勝古跡上刻上"到此一游"的字樣,殊不知這一行為就可能觸犯了我國《文物保護法》,是要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的。因為不懂法而犯法是愚昧的,所以我們要增強法律意識,培養(yǎng)法律精神。要像法國的泰·德薩米在《公有法典》中說的那樣:"這些神圣的法律,已被銘記在我們的心中,鐫刻在我們的神經(jīng)里,灌注在我們的血液中,并同我們共呼吸;它們是我們的生存,特別是我們的幸福所必需的。"
與法同行,要求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遵守有關(guān)紀律,依法辦事,嚴格恪守法律規(guī)范,也就是常說的"遵紀守法".有的同學認為,講紀律就沒有自由,講自由就不能受紀律的約束。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馬克思曾經(jīng)講過,"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經(jīng)".孟德斯鳩說:"自由是做法律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quán)利。"可見,自由是相對的,是有條件的。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遵守法律、紀律,我們才能享受最大限度的自由。比如人走在馬路上是自由的,但如果對交通法規(guī)毫不在意,任意穿行。那么當災難降臨時,既貽害自己,也貽害他人,此時留給人們的絕不是對英雄行為的扼腕痛惜,而是對冥頑落后的鄙視和警示。因此,世上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遵紀守法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wù)。在校園生活中,與法同行,就從遵守校規(guī)校紀先做起。不說臟話謊話、抄襲作弊,不打架斗毆、惡意傷人,不小偷小摸、破壞公物等等,不讓"年幼無知"成為放縱自己、傷害他人的借口。尊重他人,愛惜自己。有時違紀與違法只有一步之遙,堅持防微杜漸,才能防患于未然。
同學們,法律的基本精神是"在充分查清事實的基礎(chǔ)上,弘揚社會正氣".因此,大家除了要做到自覺知法守法外,更要明辨是非、區(qū)分善惡,運用智慧與才能,遏制不良思想,大膽地與不良風氣斗爭,為推動崇尚文明、弘揚正氣的校園風尚,做出自己的貢獻。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