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音樂之旅評課稿
聆聽世界各地民族民間音樂,了解世界各地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征,是初中與高中音樂教學中都涉及到了的教學內容。以湘藝版課標實驗音樂教材為例,在初中音樂教材中,有“世界民族之聲”系列單元,如,八年級上冊的《世界民族之聲——亞洲音樂》,八年級下冊的《世界民族之聲——歐洲音樂》,九年級下冊的《世界民族之聲——非洲、美洲音樂》;高中《音樂鑒賞》模塊教材的第三單元主題是《音樂與民族》,教學內容包括亞細亞民間風情、走進非洲與美洲、歐洲民音音樂掠影三個板塊的民族民音樂欣賞。比較初中與高中音樂教材相同主題下教學內容的組織,高中《音樂鑒賞》模塊教材《音樂與民族》單元民族民間音樂的內容所涉及的國家更多、音樂種類更多,內容也更深入。以“亞細亞民間風情”板塊為例,該內容包括十三個國家六首歌曲、五首樂曲的聆聽與體驗,還包括對三種民音樂器的認識與相關音樂文化的了解。
思考同一主題下的音樂教學內容在不同學段的教學實施,除了體現(xiàn)教學的內容有差別之外,在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層次的把握等方面,都應體現(xiàn)兩個學段教學的區(qū)別。初中學生是第一次以主題單元的方式集中了解世界各地的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目標的定位,應該是能激發(fā)學生對世界民族民間音樂了解的興趣,讓學生樂于聆聽與體驗,能記住一些在各國具有符號意義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的主題,并初步了解其音樂的風格特點;谝陨辖虒W目標定位下的初中學段的世界民族民間音樂教學,在教學上應突顯如下特點:
一是選材要“精”。
“世界民族民間音樂”所涉及的地域太廣,內容太多,受初中音樂教學時間的限制,只能以“擷英”的方式,選取各地域最具代表性國家的最具代表性民族民間音樂聆聽體驗,了解其最需了解的相關音樂文化。如,黃老師在《亞洲音樂之旅》第一課時的教學中,選擇了亞洲的東亞、東南亞、南亞三個區(qū)域最具代表性的三個國家的民族民間音樂,即日本、印尼和印度。各國音樂的選擇也很具代表性,日本民歌《櫻花》素有“日本國歌”之美稱,且具有典型的日本音樂的風格特征;《星星索》也是一首在世界流傳較廣的印尼民歌;而“拉格”被稱為印度古典音樂的靈魂,是印度古典音樂的兩個基本因素之一。
二是方式要“新”。
包括組材的方式和教學的方式都要體現(xiàn)新穎、多樣,所呈現(xiàn)的資料和所采取的教學方式,要能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熱情。教學中所呈現(xiàn)材料的形式不能僅是民歌與民曲,也不能僅是音響與文字介紹,教學的內容最好能涉及歌、舞、樂多方面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作品,材料呈現(xiàn)方式也應多種多樣,如音響資料、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影視資料或教師與同學的現(xiàn)場表演等等。同時,教學時不能一味的聆聽或講解,要以學生喜歡的方式學習,可采取體驗和表現(xiàn)相結合,講解與探討相結合等方式展開教學。聆聽音樂時要關注對音樂風格的體驗與探討;演唱經典民歌或音樂主題,讓學生熟悉記憶經典的民族民間音樂旋律,既是很好的參與表現(xiàn)方式,也是該內容學習需達成的主要目標之一。在黃老師的教學設計中,教學內容涉及了歌、舞、樂三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在教學中也注意了學生的參與表現(xiàn),如,重點學習演唱了《櫻花》,哼唱了《五木搖籃》曲的主題旋律,以伴唱和伴奏的形式參與表現(xiàn)了《星星索》,還體驗了印度舞的動作特點,黃老師的教學較好地體現(xiàn)了初中學段的教學特點,
三是容量要“豐”。
世界民族民間音樂內容的學習,初中和高中兩個學段中教學實施最主要區(qū)別應體現(xiàn)在教學的層次上。初中相關內容的教學應該讓學生更多的“知道”一些什么,記憶一些具有符號意義的民歌與民曲,而在高中學段相關內容的'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更多地“知道”一些什么,還應該更深入地思考與探討一些“為什么”,思考其音樂風格的形成,探討音樂與人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等等。初中學段的教學應“淺而寬”,而高中學段的教學則應體現(xiàn)“窄而深”的特點。因此,在初中學段的教學中,盡可能增加單位課時的教學信息量,讓學生能更多的了解世界民族民間音樂,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所以,在一課時學習和了解3-4個國家的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間音樂,應該是比較合適的教學容量。
黃老師設計的《亞洲音樂之旋》一課,應該是較好地體現(xiàn)了初中學段該部分內容教學的特點,也應該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另外,教學設計中還有幾個小問題,提出來與黃老師探討。
一是關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黃老師創(chuàng)設了去三國旅游的情境,教學中還特別強調用“乘飛機”方式到達哪國,如,“請同學們作好準備,飛機起飛了——”,“我們已經飛到了千島之國——印尼”等等。在小學中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竟,確實能將學生帶入情境,也能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好的感受與體驗音樂。但該課是八年級下冊的內容,學習的內容即有對音樂的感性體驗,還需對音樂文化有理性的認知,再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的方式,難以將學生帶入情境,在情境中的教學也不利于學生理性的認識音樂。
二是關于教學內容的組織。在欣賞與了解日本音樂時,黃教師談到了日本音樂的三個種類,且強調《櫻花》為宮庭雅樂,還探討了日本流行音樂的風格特點,教學內容是否涉及過廣過深。而在“印尼”音樂介紹部分,只簡要介紹了甘美蘭音樂,沒有提供音樂或視頻的欣賞,這種方式比較“文化”而不夠“音樂”。
三是關于教學設計的表述。在“教學過程”的表述只分為三個大標題,即導入、亞洲音樂之旅、總結。建議多分幾個板塊表述:導入課題、日本音樂欣賞、印尼音樂欣賞、印度音樂欣賞、小結全課。
借黃老師的課談了自己對“世界民族民間音樂”內容教學的一些粗淺思考,供老師們交流探討,在此也感謝黃老師提供的課例。
【亞洲音樂之旅評課稿】相關文章:
1.音樂與影視評課稿
3.課賽評課稿
4.《跳高》評課稿
5.寒號鳥評課稿
6.班會課評課稿
8.灰雀評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