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評課稿(精選39篇)
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并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具體地說:是指評者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評課稿(精選3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評課稿 篇1
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不僅僅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憑借,也是推送教學進程的手段,更是學生語文學習的第二文本。它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語文教師要不斷錘煉自已的課堂教學語言,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語言的品質(zhì),從而提升自已語文課堂的品質(zhì)。
現(xiàn)以肖培東教師執(zhí)教《孔乙已》課例為例,談談有品質(zhì)的課堂教學語言具有哪些特質(zhì),又具有怎樣的作用。具體的細節(jié)的點評見實錄,不再贊述。
從培東執(zhí)教《孔乙已》的課堂實錄來看,有品質(zhì)的課堂教學語言,應具有這樣一些特質(zhì):
首先,有品質(zhì)的課堂教學語言,應當是平實易懂、一清如水的。課堂,不是教師炫耀文采和口才的地方。教師的教學語言,是為教學服務的,為學生的課堂活動服務的。如果學生在理解教師的語言信息時,還需要二次加工才能聽得懂,這無疑是在加重負擔。培東在課堂上,跟學生交流如話家常,氣氛簡便。不搞噱頭,親切自然。這節(jié)課,我是在現(xiàn)場聽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清晰,簡明,順暢,不繞彎子,不故意設置障礙,以單句和一個層次的復句居多,盡量少用或不用句群。如此,不但能保證最迅捷地進行課堂評價,并且也能最大限度地被吸收和處理。平實,不是簡單。平實,更不是膚淺。它體現(xiàn)出的是一種尊重,一種效率,一種智慧,一種品質(zhì)。培東他自我對文字曾有過這樣的理解:淺到心底的文字,純凈地堆積起來,就是高度。那么,課堂教學的語言,也一樣。他用最清澈純凈的語言,引領(lǐng)著學生在文本里反復進出,讀懂了孔乙己這個人,也讀懂了《孔乙已》這篇文。
其次,有品質(zhì)的課堂教學語言,應當是前呼后應、連貫遞進的。我們在課堂實錄中隨便抽取一句話,都能找到這句話的前言與后語。你會發(fā)現(xiàn),他說的每一句話,都不是抽離的、孤立的。它們,存在于一個渾然的整體之中。究其原因,奧秘全在于一個記字上。能夠說,一個記字,輕簡便松撬動了了一堂課。謝你們王教師記得我的生日,課堂伊始,用記字切入文本,親和自然;同學們從多個角度闡述了對孔乙已這一文學形象的‘記住’。再看看,文章中孔乙已以外的人對孔乙已最能記住的又是什么呢課堂中間,用記字過渡和銜接,深入走進文本,剖析人物形象;這樣的話教師就再想問一個問題,你們覺得這些真的是是記住孔乙已了嗎課堂高潮,用記字轉(zhuǎn)折和提升,點化學生,柳暗花明;課堂尾聲,用記字作結(jié),耐人尋味,言已盡而意無窮。這種課堂語言的呼應和遞進,從教學層次的安排來看,是很有必要的。它能使課堂線索分明,走勢順暢,首尾圓合。從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的遞升要求來看,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讓學生的思維從凝滯走向貫通,讓學生的思想從膚淺走向深刻,讓學生的理解從平面走向立體。
最終,有品質(zhì)的課堂教學語言,應當是與學生活動共生共長的。有些教學語言是能夠預設的,如主問題,如小結(jié)與過渡。而有些教學語言,是必須現(xiàn)場生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足夠的教學智慧,捕捉到教學語言的生長點,并能迅速組織語言信息,傳遞給學生,從而激發(fā)起學生更為廣泛更為深入的回應。這個回應的資料,又激發(fā)起執(zhí)教者更上一個層次的教學評價....如此循環(huán),生生不息。我們看培東的這節(jié)課,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教學語言,屬于現(xiàn)場生成,這是十分可貴的。尤其是他與學生的對話,時時閃現(xiàn)出智慧碰撞的火花,時時結(jié)出共生的果子,這就更為難得。當學生說孔乙已是個孤兒時,他順勢點撥,得出結(jié)論孔乙已是個孤獨的人;當學生說孔乙已落魄時,他立即追問學生,讓他們認識到了孔乙已落魄的原因...經(jīng)過他不斷的點撥、啟發(fā)、追問、補充和小結(jié),學生的回答愈見精彩和豐富。就這樣,他的課堂呈現(xiàn)出一種和諧共生的狀態(tài),可謂風生水起,魅力無窮。
有品質(zhì)的課堂教學語言,是一種需要時間和閱歷來修煉的技巧。因為經(jīng)過了沉淀,它顯得簡單而平靜;因為經(jīng)過了淘洗,它顯得晶堂而飽滿。品質(zhì)二字的內(nèi)涵,即在于此。
語文評課稿 篇2
今日第二節(jié)課,我聽了xxx教師上的一節(jié)生動趣味的公開課,獲益匪淺,此刻由我對這節(jié)課作如下評說:X教師語文功底深厚,教師語言豐富、優(yōu)美、感染力強。既求新又求實,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學中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教師充分體現(xiàn)了參與式教學的理念,運用了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課文層次清楚、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教師的步步引導下深入理解了課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情景導入,畫龍點睛
本文是一篇十分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情景導入時,X教師用那聲情并茂、富于文采的語言,引領(lǐng)學生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讓學生在品味祖國奇山異水的同時,激發(fā)出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導語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講解朗讀、方法多樣
作者簡介上,X教師采用了讓學生簡介的辦法,簡潔明了地進行了介紹。字詞講解采用卡片式,解決方式新穎。課文朗讀上,重點突出,有聽課文朗讀錄音、齊讀、范讀、自由朗讀、指名朗讀等多種方式,能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課文朗讀時,教師給予了充分的學法指導,還采用適時點評打分的方式激勵學生。
三、疏通文意,方式新穎
教師充分體現(xiàn)了參與式教學的理念,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四人一小組疏通文意,然后每人一句進行翻譯,教師適時點評、鼓勵,形式新穎,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促使他們都能動起來,真正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增強了學生合作參與的意識。
四、感知資料,層次清晰
感知課文資料部分,x教師的分析富有層次性,能夠經(jīng)過三個有梯度的問題的逐步合作探究,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深入理解及掌握了課文資料,效果明顯。
五、品味賞析,設計科學
品味賞析部分,教師能選擇典型的句子,進行點撥、賞析,從而讓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鑒賞本事。
作業(yè)設計,典型科學,由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總之,x教師為我們上了一節(jié)生動活潑的文言文示范課,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還有很多,未盡之處,還望各位同仁再作評說。
該課誘導得法、點撥到位,學生思維活躍、參與進取。整堂課活實相濟、精彩紛呈,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F(xiàn)綜合評價如下:
一、厚實的教學資料!段米雍酮{子》寥寥百余言,在教學資料的選擇上空間有限,但馮教師硬是從這單薄的課文里淘出了厚實的資料:寓言知識介紹、寓言功用評價、寓言結(jié)構(gòu)方法、寓言閱讀技巧、寓言寫作訓練、寓言語言賞析······。
二、濃郁的語文韻味。這是一堂充滿濃濃的語文味的精品課。寓言的閱讀與寫作自不必說,單是在字、詞、句、篇的領(lǐng)悟與解讀上也細入毫厘、絲絲入扣,甚至連一個引號也能夠嚼出不一樣的味道來。好的語文課不怕細,只怕粗,粗了就出不了味。牛肉干是要細嚼慢咽才能出味的。
三、豐富的激活手段。課堂氣氛活躍與否,學生參與度高低與否,是與教師激活手段的多寡密切相關(guān)的,馮教師在這堂課上運用了引領(lǐng)、點撥、思辨、搶答、化解······一系列激活手段,使得課堂活動如行云流水、氣脈貫通、瓜熟蒂落、順理成章。
四、顯著的教學效果。這堂課知識含量充足,教師引經(jīng)據(jù)典,挖掘教材既深且廣;學生理解到位,回答問題有理有據(jù),既學到了寓言的相關(guān)知識,又學到了寓言的寫作方法,還學到了大師們對寓言的一些精辟論述。
五、沉穩(wěn)的教學風格。馮教師由于鉆研教材透徹,又能機動應變,故而課堂上的他指揮若定,進退有據(jù),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漸入佳境。避免了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常犯的急躁、慌亂、逼供、掛漏等毛病。不足的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不夠自然,該強調(diào)的知識記憶沒有強調(diào),異常是大師們對寓言的精辟論述。白璧微瑕,此課仍不失為一堂短文深教、細教、巧教的精品課范例。
語文評課稿 篇3
有幸聆聽了于和錢兩位優(yōu)秀教師的精彩課堂同課異構(gòu)《山谷中的謎底》,現(xiàn)就兩節(jié)課談一談自我的收獲:
如果讓我用幾個字來概括一下兩位教師的課的話,于教師的課抓的全,錢教師的課掘的深。于教師的這節(jié)課是一節(jié)極為扎實的常規(guī)課,整堂課緊緊圍繞謎面謎底解謎的思路展開教學,條理清晰,重點突出,于燕教師確切把握住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chǔ)上能了解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lǐng)會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當學生對雪松的不屈不撓已有較深的印象后,于燕教師預設了一個小小的辯論有人讀了課文的第三段以后說,雪松應對風雪,一個勁地向下彎曲,他們是一群膽小的弱者。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用辯論的方式幫忙學生進一步體會雪松的頑強,雪松的彎曲策略。
錢教師對課文資料的挖掘深,使得學生的思維都緊緊圍繞著課文資料拓展、發(fā)散,學到了扎實鞏固的語文知識,對語言文字有較為深刻的感受。學生在反復悟讀中,讀出雪松是在盡可能的去承受大雪的壓力,而又實在承受不住的情景下才選擇彎曲。雪松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存活,是因為它學會了彎曲。錢教師在詮釋彎曲這個詞時,不是狹隘的定義為一種斗爭的行為策略,而是拓寬彎曲的內(nèi)涵。彎曲不是懦弱,只是暫時的退讓,為的是尋找機會反彈以退為進。教學時,錢教師思路清晰,引導恰如其分,課堂上精彩生成層出不窮,課上得有條不紊。這節(jié)課的魅力所在不單單是錢教師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獨具匠心的設計,更在于錢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文化修養(yǎng),以及駕馭課堂的本事都是令我們所折服的。我們也要以這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實踐我校的兩段四環(huán),自主互助的課堂教學模式,助推自我的專業(yè)成長。
語文評課稿 篇4
《青蛙看!肥且黄捁适。聽了雷教師執(zhí)教的《青蛙看海》一課,感受很深。
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青蛙和松鼠、蒼鷹的對話展開,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體會、感悟。
教師首先引導孩子說出對于青蛙來說,登山看海是件難事,然后抓住難字,問學生難在哪里?課文中哪句話能體現(xiàn)登山難?學生找得都很準,一句是天哪,這么高的山!另一句是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樣上得去呢?教師重點指導了這兩句話的朗讀。
上不去就不上嗎?在青蛙感到很失望的時候,小松鼠來幫忙了它,引領(lǐng)它一級一級的跳上臺階。這兒的節(jié)奏編排又獨具匠心,這時青蛙開始變得有信心了,為了讓學生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教師又設計了讓學生交流登山時遇到的各種困難,還會遇到什么意外,同時讓學生一齊做登山的動作來體會辛苦。最終,教師展示小松鼠、小青蛙爬上山頂?shù)膱D片,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體會到實現(xiàn)愿望時的幸福感、成就感。
聽完這課,我豁然開朗,突然覺得我們教師不正是帶領(lǐng)青蛙登上山頂?shù)倪@只松鼠嗎?我想,僅有我們正確的引導和不斷的鼓勵,每個孩子都會實現(xiàn)夢想,到達成功的彼岸。
語文評課稿 篇5
今天,我聽了某老師執(zhí)教的一課,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豐厚的語文功底,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教學中既有創(chuàng)新,又求真務實,充分突出新課標中所規(guī)定的目標。本節(jié)課教師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運用多種朗讀法和自主學習,探究質(zhì)疑等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堂課中有很多好的地方值得我學習,下面我就本節(jié)課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教學目標準確、適宜。
目標的制定,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較為全面、具體適宜。充分體現(xiàn)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體現(xiàn)了語文科和教材的特點,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難易適度。
二、教學思路的設計清晰、合理。
1、教學思路的設計符合教學內(nèi)容的實際,符合學生的實際。
2、教學思路的設計有一定的獨創(chuàng)性,給學生一新鮮的感受。
3、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清晰。
4、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
三、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科學。
1、教師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有效組織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起到了組織者、引導者更多是參與者的作用。
2、教師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主動性和創(chuàng)作性,在教學中努力體現(xiàn)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
3、教師講究一定的教學藝術(shù),合理的安排課堂結(jié)構(gòu),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科學、恰當。
四、教學方法、策略恰當?shù)皿w。
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適當,針對性強,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教與學雙邊活動協(xié)調(diào)。注重交給方法,培養(yǎng)能力,注重引導學生。
1、導語:教師采用激勵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2、朗讀課文:教師面對全體學生。讓學生注重朗讀技巧。還注意朗讀的方式方法......掌握朗讀的技巧。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3、疏通文意,欣賞課文:要求......,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大膽質(zhì)疑,通過對課文的研讀分析,老師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這些問題緊扣教學目標,通過師生共同探究學習,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透徹了,另外教師還選擇了典型的句子進行點撥,賞析,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感悟課文主旨,從而讓學生會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突破本節(jié)課的情感目標,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鑒賞能力。
五、教學效果良好。
1、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本節(jié)課較好的達成了預期的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課堂實效性較強。
2、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地去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有效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的活動中去。
3、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心。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在學校過程中建立信心。如:讓中等生和學困生多表現(xiàn),然后多表揚他們。
4、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思考,討論發(fā)言,課堂氣氛活躍有序。
5、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chǔ)上都有進步。
六、建議與設想。
。ú蛔闩c方法)
語文評課稿 篇6
《閃光的金子》是對徐虎這種高尚品格形象的比喻。故事真實感人,課文語言流暢,資料淺顯易懂。逯小粉教師執(zhí)教的《閃光的金子》這節(jié)課,讓在坐的每位聽課教師贊不絕口,感受頗豐,不愧為一節(jié)課改典范課,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
逯小粉教師這節(jié)課,能緊圍課標,以生為本,展開教學。教師大膽改革,擺脫了教案的束縛,放手讓學生自我讀書、自我解答、自我感悟,改革了以往按部就班、死板硬套、逐段分析課文的方法。
教學中,逯教師把三種習慣的培養(yǎng)貫穿于課堂始終。主要體此刻:
一、開課伊始教師經(jīng)過檢測學生上節(jié)課所學字詞、聽寫生字,落實了寫的教學。
二、采用緊扣課題反復研讀感受人格的策略引導孩子與文本充分展開對話。
1、緊扣課題,激趣導讀
教師導入板書課題時,故意丟掉雙引號,以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復習,激活孩子先前經(jīng)驗:閃光的金子為什么加上引號?它指的是什么?學生興趣盎然,帶著疑問,帶著好奇走進文本。經(jīng)過快速朗讀課文后,教師采用倒序教學,讓學生劃出課文中有課題的句子,抓住課末的點睛之句人們都說他的一顆心像閃光的金子,輻射全篇,反復感悟,品讀。
2、反復研讀,自主探究
自讀課文,想一想,文中哪件事突出徐虎的一顆心像閃光的金子,精讀品悟,請你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動和敬佩的詞,并說出令你感動的理由。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挨家挨戶、休息時間、千家萬戶品悟。
3、展示朗讀,自主感受
學生入情入境的朗讀,表達孩子們對徐虎的敬佩之情。然后,結(jié)合孩子的展示讀,引導孩子走進文本,真切感受人物內(nèi)心。
三、學生總結(jié),徐虎是個怎樣的人?結(jié)合我們生活中的事例說一說。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說話本事。
提議:作為低年級小學生,如能留給孩子更充足的時間動筆寫一寫,會更加完美。
語文評課稿 篇7
聽了楊晶老師的《霧凇》一課,她像大姐姐一樣親切的樣子首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給予者,而是一個引路人、組織者,所以整堂課在教師和學生平等的對話中層層遞進,深入核心。本課楊老師以“奇觀”為核心,先讓學生領(lǐng)略霧凇奇觀的美,再體會奇觀形成的原因,最后由霧凇奇觀引入祖國風光無限好,很自然地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整課條理清晰,線索明確,課堂結(jié)構(gòu)完整。在教學中楊老師引導學生體會重點詞語、利用多種形式來進行朗讀訓練,學生的讀書效果也很好。
但我仍覺得有些問題值得商榷,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首先,關(guān)于朗讀,我認為是學生在對課文真正領(lǐng)悟、體會,對文本語言文字之美真正感受之后情感的迸發(fā)。在教學中楊老師將重點字詞在課件中出示,是不是將學生體悟過程簡化了,是不是將文本的作用弱化了。學生雖然感受到了語句之美,但我覺得感受得不夠深入、不夠透徹,五年級的學生完全可以自己感悟,詞語的出示少一些為好。
另外,整節(jié)課教師設計緊湊細致,但總覺得教師“牽”得太多,“放”得不夠,學生跟著老師牽的線一步一步地走,學生的自主性、主體性體現(xiàn)得不夠。應該讓學生在學習文本時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答案,最后將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出來。教師預設的越多,課堂生成就越少,而課堂生成往往是最亮的亮點。
此外,對小導游的設計,我的意見和大多數(shù)聽課老師一樣,就不贅述了。
語文評課稿 篇8
這篇課文以季節(jié)的變化,按照石榴的生長過程(即:抽枝、長葉、開花、結(jié)果)來描寫石榴,文章用詞、用句非常生動,特別是多處采用擬人句,使得無論是石榴花,還是果實,都顯得可愛無比。這樣的課文,是學生學習語言與習作的良好范例。而引導朗讀品味則是最佳的教學方法。季老師的課對于這一點是把握得非常好的。整堂課,都可窺見她精心的真情導讀,石榴的美麗在品讀中慢慢地煥發(fā)出來。
她的成功在于:
一、注重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堂課注重學生的誦讀,以學生自己讀書,獨立思考為本,給于學生較多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在讀書中生疑,在讀書中求解,在讀書中品味,在讀書中生情。
在課文的研讀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nèi)容。這樣的教學設計,解放了學生的思想,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但同時需要教師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在品讀中,教師抓住了文本中精美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如,石榴花不但顏色嬌美,而且開得茂盛,充滿生氣,富有情趣。教師先引導學生找出有關(guān)詞語進行品味:“一朵朵”、“密”、“盛”、“越……越……”這些詞句形象地寫出了石榴花的美麗動人,生氣盎然。接著指導學生進行賞讀,進一步感受石榴花的動人。
二、創(chuàng)設情景,培養(yǎng)學生積累意識。
《新課標》許多地方都講到了積累,總目標第七條指出:“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怎樣才能做到豐富的積累呢?巴金先生曾說:“讀多了,讀熟了,常?梢皂樋诒吵鰜,也就慢慢地體會到它的好處!笨梢,熟讀成誦,是儲備語言材料,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語言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石榴》這篇課文詞語非常豐富,如作者用“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瑪瑙般”等詞語描寫出了石榴子兒的樣子和色彩美;用“酸溜溜”、“甜津津”寫出了石榴的`味道。教師采用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優(yōu)美的詞語,讓學生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以至在說話訓練中,學生能自然地運用這些詞語進行描述,可見教學效果明顯。
三、學法遷移,強化實踐運用
《新課標》提出,要遵循祖國語文教育的規(guī)律,突出學生語言實踐活動。讀寫結(jié)合,學用結(jié)合。在增加學生語言記錄的同時,及時引導學生為我所用,真正把記錄的語言材料內(nèi)化為運用能力,培養(yǎng)語文實踐能力。
本堂課教師引導學生以讀學寫,讀寫結(jié)合,讀中悟法,在閱讀過程中穿插語言訓練。如仿寫作者的擬人寫法,發(fā)揮想象,也用擬人手法寫一寫水中魚兒自由游泳的情形。又如第四自然段介紹了石榴果實里面的樣子、顏色、味道,用詞優(yōu)美。教學時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品味好詞佳句的同時,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指導學生仿照這樣的寫法,學寫一種水果。因此,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從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文評課稿 篇9
6月15日在xx區(qū)第一小學聆聽了xx教師所講的《少年閏土》一課,這次教學采用了微格模式,時長為20分鐘。改變了以往一節(jié)課40分鐘的形式,將課堂教學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展示出來。
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一樣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資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構(gòu)成。
苑教師在教學《少年閏土》時,能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lǐ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感知少年閏土這一形象,體會閏土是個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農(nóng)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圍繞這個目標,這堂展開了一系列教學活動,較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當家作主。
一、重研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本事。
這節(jié)課,教師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tǒng)做法,以學生研讀為主體,探究發(fā)現(xiàn)為手段,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本事。以閏土的外貌為起點,以無窮無盡希奇的事為突破
口,引導學生研讀課文。在交流中,學生從不一樣角度、不一樣層面豐富課文資料,凸現(xiàn)少年閏土的形象;在教學中,苑教師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進取性高漲,讀思結(jié)合,動靜配合,在研讀中獲得了成功的歡樂。
二、重啟發(fā)點撥,引領(lǐng)學生理解句子含義。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會碰壁,教師如果能在關(guān)鍵處一點,學生便會對疑難豁然開竅。本堂課,苑教師的講解不多,但都點撥在節(jié)骨眼上。
三、重情境教學,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教師注意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情景之中與作者、與人物進行情感交流,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進取性。在教學雪地捕鳥時,苑教師先出示這一部分的資料,找出描述人物動作的詞。然后,讓學生來做一做閏土是怎樣捕鳥的。學生經(jīng)過一邊做一邊講,對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認識。
四、重課外拓展,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致。
短短的課堂是不能把閱讀這一語文課的命脈全面灌輸?shù)模P(guān)鍵在于讓學生由課堂引發(fā)開去,讓他們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去想象、去閱讀更多的文章,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并學會閱讀。這堂課的結(jié)尾苑教師讓學生讀讀《故鄉(xiāng)》的節(jié)選,讓學生想象他們30年后見面的場景,激起了學生課后去讀魯迅名篇《故鄉(xiāng)》的興致。
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學生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因為時間比較緊,沒有過多的時間來充分閱讀,可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困難。
總之苑教師的這節(jié)課,思路清晰,條理清楚,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堂課節(jié)奏緊湊,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使學生學有所獲,學生知識在不斷的內(nèi)化中得到升華,是一節(jié)比較成功的微格課。值得我今后去學習。
語文評課稿 篇10
聽增教師講的《奇妙的鯉魚溪》,覺得在設計上更加細致了,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處理,經(jīng)過讀讓學生感悟先概況后具體的寫法。朗讀的指導也很到位:分析后指名讀,學生讀后教師及時給予肯定:最終一句讀的好,聽出了頑皮,之后問:怎樣像頑皮的小孩子呢?再讀,有了這樣的指導,學生能突出重點詞,能讀出自我的感悟。
聽了喬教師的評課,有2點最深刻:
1、把事最到位,有效,有實效。在講第三自然段時,引導學生分析村民和鯉魚感情深體此刻哪,學生分析出喂鯉魚沒有化學添加劑的光餅,建魚墳,教師補充村民們還制定禁止捕食的公約。講完課文如果問學生有幾方面?學生能答全嗎?所以學完這段要進行總結(jié),有哪幾方面?讓學生說一說;仡欁晕业恼n堂,覺得在這方面也很欠缺,以后應加以改善。
2、教師傾聽學生答的是不是自我問的問題。喬教師和大家分享了一個小細節(jié),教師問:請大家看板書,都是人與小動物的故事,結(jié)果卻不一樣,你有什么想說的嗎?這時一個小男孩回答:美術(shù)教師讓小男孩抓鴿子,小男孩為什么不跟美術(shù)教師說不能抓?能夠說是答非所問。教師能夠問:你聽清我問啥了嗎?還能夠問問其他學生:他說的是啥呢?你有什么想法?在這方面進行訓練。
語文評課稿 篇11
英國著名課程理論專家L.斯騰豪斯曾明確地指出:沒有教師的發(fā)展就沒有教育的發(fā)展,并且發(fā)展的最好手段不是經(jīng)過明晰目的,而是經(jīng)過批評實踐。我個人認為,那里的批評就是進行反思。那么,經(jīng)過一周緊張的聽課,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有所收獲,有所反思。反思越深,收獲就越大。下頭,我就聽課,做一些不成熟的發(fā)言,題目是《如何構(gòu)建有效的語文課堂》。
1、做有效的學習組織者。課標要求教師由教育教學管理者變?yōu)橐龑W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首要任務是營造一個接納性、寬容性、傾聽性的課堂氛圍,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氛圍。陳楚云教師執(zhí)教的《我要的是葫蘆》,學生主動參與的進取性就十分高。教師要板畫葫蘆架,不是直接畫出,而是要求學生細讀文字,找出描述的4個事物。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朗讀畫畫,并引誘說:同學們朗讀越正確、越流利,越有感情教師的葫蘆就會畫得越好。經(jīng)過學生朗讀,把葫蘆架子畫出,畫了4片葫蘆葉,又戛然而止,撓得學生心里癢癢的,之后進一步引導:你們把這句話讀得好,教師就畫得多。學生越讀越起勁。教師用貼葉的方法理直氣壯地哄得孩子一次又一次,聲情并茂地朗讀文本。葫蘆葉也就越添越多。這樣的組織教學就是有效的教學。同樣,陳妹教師的《秋天的雨》中也有類似的教學例子。
2、做有效的共同學習知識的參與者。課標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楣餐瑢W習知識的參與者,由注重表演的傳授者變?yōu)楣餐?gòu)學習的參與者。作為參與者,教師必須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構(gòu)建民主、合作的文化生態(tài)。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做到師生平等,和學生一道找真理、規(guī)律,與學生一齊分享他們的感情、觀點。應把學生尊重為主演,主人。我認為我們應當摒棄教師講得越細,越好的思想。注重學生本事的培養(yǎng),做學生的引路人,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如陳霞清教師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尋找身邊的美。由學校的彎腰撿紙屑啟發(fā),引導到學生回答對父母的孝敬等。她樸實、清新的風格給我們?nèi)玢宕猴L的感覺。陳妹勾住一詞的教學能夠說是畫龍點睛。這么多的氣味,難怪勾住了小朋友的腳。生活中哪些事物也勾住了你的腳?舉例談談,學生緊扣勾住談得眉飛色舞,熱鬧非凡。
3、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語文的本質(zhì)是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課標要求教師用心施教。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是關(guān)注自我的教學任務和教學資料能否按部就班地傳授,也不應是細心翼翼控制整個課堂局面,怕出現(xiàn)異常情景,令自我措手不及。陳霞清、陳楚云的教學手段就運用得恰當。陳妹教師的句子教學很到位。出現(xiàn)兩個需要比較的句子:一是比較學;二是反復讀;三是抓重點;四是抓句子中的反義詞;五是感情指導輕慢連貫,邊讀邊感受顏色的美麗,秋天的迷人。她異常關(guān)注學生的聽說,尤其注重讓孩子表達自我獨特的閱讀感受。
4、刪繁就簡,構(gòu)建有效清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一篇課文可挖掘,可賞析的資料實在很多,如果我們逐節(jié)展開,一成不變,只能把書本摳死,將語文教死。我們要做的是抓重點段落,品位語言;抓關(guān)鍵詞,讀出畫面;提煉精華,刪繁就簡。如陳妹教師的《秋天的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十分緊湊:第一是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呢?從總體把握課文整體。第二是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快速找一找描述顏色的詞語,都有哪些,圈出來;自由讀課文,秋雨把這顏色都給了誰,邊讀邊用橫線畫出相關(guān)的句子,再把你認為最美,最喜歡的一句多讀幾遍。第三是同桌配合讀第3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藏著哪些好聞的氣味。第四是秋天的雨不僅僅有好看的色,好聞的味道,還是一個熱心人。秋天的雨做了哪些事?第五是總結(jié),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五個環(huán)節(jié),不多不少,沒有拖泥帶水。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真的需要不斷充實自我。僅有不斷充電,更新知識儲備,認真研讀文本與學生的學情,才能隨心所欲構(gòu)建有效的課堂教學。
語文評課稿 篇12
聽了林老師的《賣木雕的少年》這一課,更是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下面,我想就這節(jié)課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一、這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有很強的情感色彩,整體的感知尤為重要。林老師沒有把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單純地去挖掘每句話的含義,而是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整體讀課文,交流體會、認識,并注重整體回歸朗讀。圍繞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對于這樣一篇能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情感共鳴的文本,教學中就必須反復地讀,充分地讀,在誦讀中加深內(nèi)心體驗,塑造人物形象,林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卻是以“讀”貫穿教學始終,并緊扣重點詞語引導品味,把理解融入到朗讀中。例如,在引導學生賞析第六自然段時,劉老師緊扣“捧者”“仔細觀賞”“愛不釋手”等幾個重點詞語品味,讓學生體會“我”對木雕的喜愛之情。在讀中體會了用詞的準確、生動,注重了詞句的積累和感悟,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劉老師在這節(jié)課里,緊緊抓住能表現(xiàn)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友好情誼的句子,通過反復研讀、品味,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國際友誼”的精神內(nèi)涵,自然融入到學生的腦中,鐫刻在學生的心中。
三、教材是范例,積累語言是掌握表達工具的磚瓦。所以,要善于利用教材讓學生賞析、積累、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中有許多成語,值得我們學生積累。林老師是這樣設計:先復習文中成語,(名不虛傳琳瑯滿目栩栩如生五官端正愛不釋手語無倫次)理解后運用到練習當中,達到積累。我想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對這些詞的印象會非常深刻。
四、教師在課中的教學思路清晰,充分利用板書中“友誼”兩字,幫助學生為寫話鋪路。寫話內(nèi)容能夠直接安排在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林老師安排了小練筆,引導學生說寫結(jié)合時機非常適合。當學生通過描寫黑人少年的語句深刻體會黑人少年內(nèi)心活動的時候,才能真實感悟,具體寫出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把夸獎的話寫得有血有肉。相信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能寫得更真實、更生動些。如果把找、理解、運用四字詞語這一部分簡短些,可以讓更多學生展示自己的寫話成果,讓他們欣賞到更多贊美黑人少年的話。
語文評課稿 篇13
在《比手勁》的課堂上,李教師是這樣做的。李教師請上兩名同學做比手勁游戲。首先讓學生觀察兩名同學,學生開始注意到了他們的外貌,穿著,以此來使學生感受到:觀察要仔細。在游戲即將開始的時候。教師請兩名同學做準備,然后叫停,讓學生說說他們的姿勢是怎樣的?你覺得誰的姿勢更正確一些?又問:周圍的人有什么表現(xiàn)?學生繼續(xù)做準備,箭在弦上一觸即發(fā)的時候,李教授再次喊停,又問其中一比賽的學生:你握住她的手,有什么感覺?你想到什么?這樣使得觀察更細致化,也把作文課上得像游戲一樣好玩。這樣,作文就寫細了、拉長了。另外在指導孩子把文章如何寫得長,李白堅教授也是很有一套值得我們學習的方法的。
李教師的作文課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在游戲中習作,李白堅教授認為,游戲是最能刺激學生心靈的教學手段,作文前的游戲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有科學性、人文性、趣味性、系統(tǒng)性的作文課堂游戲活動,不但能幫忙學生攫取生活素材還產(chǎn)生表達活力的重要手段。游戲是現(xiàn)實生活在課堂上的典型而生動的反映。學生學會了攫取游戲中的素材,也就學會了攫取生活中的素材。他強調(diào)不是運用邏輯的方法,而是運用行為的方法;不是運用理性的方法,而是運用活動的方法,讓小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觀察、體驗和感悟生活,在情緒激蕩中完成作文,游戲既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進取性,同時又為學生的習作供給了素材,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本事,可謂一舉多得。
語文評課稿 篇14
我聽了王教師的一節(jié)閱讀課,對于這節(jié)課我總結(jié)了以下特點:
1、巧妙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導語是否導得好,導得妙,看是否導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把學生帶入了課文學習的環(huán)境中,所以說導語尤為重要。楊教師抓住學生的心理,從學生們接觸過的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入手。
2、教師要想真正地征服學生,除了教師自身的權(quán)威外,還應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過硬的教學技能與教學水平來征服。課堂上,王教師始終以平等的姿態(tài)應對學生,大膽說出自我的看法、你怎樣認為的呢?僅有在與學生平等的交流下,我們才能看到學生潛能的如花綻放,師生之間的智慧交融。由此我想到在教學中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而不僅僅是指導者,要變牽著學生走為推著學生走,要變給學生壓力為給學生以動力,用激勵、賞識、鞭策等方法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3、在介紹安徒生生平,及經(jīng)受挫折取得巨大成就的事例時,王教師的博學多識,使我認識到教師原先的一桶水已經(jīng)過時,需要教師成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尋,以尋到知識的甘泉。
另外,對于本節(jié)課我有幾點提議:
。1)在學生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一些流于形式,應盡量讓更多的同學有說出自我的看法、意見的機會,而不只是教師在說。
。2)在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讓學生帶感情朗讀,當學生朗讀把握不好時,教師作示范然后是不是讓更多的學生再來讀更有利于學生對感情的把握。
總之,經(jīng)過這樣的學習與交流使我如何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有了更深的認識。作為青年教師,我們更應當認真學好新課程,多聽優(yōu)秀教師的課,把她們的成功經(jīng)驗貫穿到自已的課堂中來,讓自已更快更好地成長。
語文評課稿 篇15
這篇課文看似很散,如果脈絡把握住是一篇形散神不散的好文章。
聲音在我們身邊是無處不在的,但是對于我們來說,有太多美妙的細微的聲音被忽視了。動物、風、雪這些景物對于孩子來說是熟悉的,但是又有哪個孩子聽到了,所以我們要以“人學會傾聽”為主線貫穿全文。
本課張老師采用以“自學為主、學生為主”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意識的方法。首先努力讓學生嘗試參與學習,讓他們大膽發(fā)言,大膽討論,如:各小組交流匯報,預習方案,學生大膽的板演、評比,講解思維導圖。目的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其次,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意識,在自學的基礎(chǔ)上提出一些問題,學生先自學課本,小組討論,這時,學生興趣很濃,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暢所欲言。如:你聽到過那些聲音?聽后有什么感受?問題一出,課堂上掀起了一個高潮,每個人都想談談心中的感受。這時,我來了180度大彎,引出文中的中心,“學會傾聽”達到“活中有序、序中有活”
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最后張老師安排了個小游戲“創(chuàng)造聲音”。把課堂帶入高潮。
一些思考:
一、合作的課堂是為了課堂還是為了學生。
把課堂交給學生是必要的,合理地進行課堂合作討論,也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使學生認識到的長處和不足,取長補短,提高課堂效率,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模式是服從效果的,當我們明確合作的目的時,深入了解課文時,也就知道了合作的時機。
二、追求主體的同時,不能忽視了學生的能力。
把課堂教給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是很有必要的,但小學生也有他們認知的局限性,我們要針對學生的能力,包括行為能力、思維能力、心理特征等主,開展適合本年級本班的合作。
三、注重合作的同時,不能忽視了操作的可行性。
合作是有任務的,指向性很明確,在讓學生合作時,我們設計的問題要便于操作,也就是說,在備課時,也要備合作,包括學生合作的任務,合作具體的操作流程,人員的分工等。
語文評課稿 篇16
《臺灣的蝴蝶谷》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的一篇優(yōu)美散文,課文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臺灣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麗而壯觀的奇異景色。錢教師在執(zhí)教第二課時時,運用多媒體、實物等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了優(yōu)美的情境,把學生領(lǐng)入充滿迷人景象的蝴蝶谷中,使學生在簡便、活潑的氣氛中,直接“聞其聲、觀其景、臨其境”。把學生的認識欲、進取性完全激活了,到達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chuàng)設優(yōu)美情境,引領(lǐng)學生走進課文
首先錢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臺灣的山谷圖,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在山谷里翩翩起舞,這么美的景象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吸引住了,學生仿佛隨著那美麗的蝴蝶來到了臺灣迷人的蝴蝶谷,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文中。
在講到黃蝶谷和彩蝶谷時,又經(jīng)過動畫演示,展現(xiàn)出金光燦燦的黃蝶谷和五彩繽紛的彩蝶谷的景象,為了能讓學生真切體會彩蝶谷的美,錢教師把實物花瓣撒向空中,當五顏六鈀帶著香氣的花瓣緩緩飄落的時候,再多的語言都是不需要的了,借助這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完全在課文中徜徉、留連,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美景,體會了課文。
二、抓住了關(guān)鍵字詞,探究美
錢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始終抓住一些關(guān)鍵的字詞,經(jīng)過反復品讀、比較、回味來理解課文,體會情感和感受作者用詞之妙,如:教學第二自然段時先讓學生圈出描述動作的詞,然后討論為什么用“飛過”“穿過”“越過”這三個詞,能變換位置使用嗎?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明白了這三個詞不僅僅具體準確地描繪了蝴蝶的動作,并且又避免了單詞的重復。此時錢教師提出,我們寫文章的時候,也要在用詞上下功夫,不能總是用那幾個詞,由于是實例點撥,生動形象,學生易于理解和理解。
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美
錢教師十分善于挖掘課文中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的訓練點,進行語言實踐,將文本語言轉(zhuǎn)化為學生會運用的“活”的語言,如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演示完蝴蝶谷的圖象后,讓學生說說你看到了些什么景象?鼓勵學生大膽展開想象,用上比喻句來說一說,學生在優(yōu)美的情景的啟發(fā)下,激起了想說的欲望,教師抓住這一契機,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在想象力得到訓練的同時,語言表達本事也得到了提高。
語文評課稿 篇17
聽了林教師的《賣木雕的少年》這一課,更是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下頭,我想就這節(jié)課談談自我的一點感受。
一、這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有很強的情感色彩,整體的感知尤為重要。林教師沒有把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單純地去挖掘每句話的含義,而是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整體讀課文,交流體會、認識,并注重整體回歸朗讀。圍繞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經(jīng)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對于這樣一篇能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情感共鳴的文本,教學中就必須反復地讀,充分地讀,在誦讀中加深內(nèi)心體驗,塑造人物形象,林教師在這節(jié)課上卻是以“讀”貫穿教學始終,并緊扣重點詞語引導品味,把理解融入到朗讀中。例如,在引導學生賞析第六自然段時,劉教師緊扣“捧者”“仔細觀賞”“愛不釋手”等幾個重點詞語品味,讓學生體會“我”對木雕的喜愛之情。在讀中體會了用詞的準確、生動,注重了詞句的積累和感悟,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劉教師在這節(jié)課里,緊緊抓住能表現(xiàn)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友好情誼的句子,經(jīng)過反復研讀、品味,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國際友誼”的精神內(nèi)涵,自然融入到學生的腦中,鐫刻在學生的心中。
三、教材是范例,積累語言是掌握表達工具的磚瓦。所以,要善于利用教材讓學生賞析、積累、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中有許多成語,值得我們學生積累。林教師是這樣設計:先復習文中成語,(名不虛傳琳瑯滿目栩栩如生五官端正愛不釋手語無倫次)理解后運用到練習當中,到達積累。我想經(jīng)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對這些詞的印象會十分深刻。
四、教師在課中的教學思路清晰,充分利用板書中“友誼”兩字,幫忙學生為寫話鋪路。寫話資料能夠直接安排在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林教師安排了小練筆,引導學生說寫結(jié)合時機十分適合。當學生經(jīng)過描述黑人少年的語句深刻體會黑人少年內(nèi)心活動的時候,才能真實感悟,具體寫出自我的內(nèi)心感受,把夸獎的話寫得有血有肉。相信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能寫得更真實、更生動些。如果把找、理解、運用四字詞語這一部分簡短些,能夠讓更多學生展示自我的寫話成果,讓他們欣賞到更多贊美黑人少年的話。
語文評課稿 篇18
聽了林老師的《賣木雕的少年》這一課,更是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下面,我想就這節(jié)課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一、這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有很強的情感色彩,整體的感知尤為重要。林老師沒有把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單純地去挖掘每句話的含義,而是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整體讀課文,交流體會、認識,并注重整體回歸朗讀。圍繞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對于這樣一篇能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情感共鳴的文本,教學中就必須反復地讀,充分地讀,在誦讀中加深內(nèi)心體驗,塑造人物形象,林老師在這節(jié)課上卻是以“讀”貫穿教學始終,并緊扣重點詞語引導品味,把理解融入到朗讀中。例如,在引導學生賞析第六自然段時,劉老師緊扣“捧者”“仔細觀賞”“愛不釋手”等幾個重點詞語品味,讓學生體會“我”對木雕的喜愛之情。在讀中體會了用詞的準確、生動,注重了詞句的積累和感悟,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劉老師在這節(jié)課里,緊緊抓住能表現(xiàn)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友好情誼的句子,通過反復研讀、品味,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國際友誼”的精神內(nèi)涵,自然融入到學生的腦中,鐫刻在學生的心中。
三、教材是范例,積累語言是掌握表達工具的磚瓦。所以,要善于利用教材讓學生賞析、積累、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中有許多成語,值得我們學生積累。林老師是這樣設計:先復習文中成語,(名不虛傳琳瑯滿目栩栩如生五官端正愛不釋手語無倫次)理解后運用到練習當中,達到積累。我想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對這些詞的印象會非常深刻。
四、教師在課中的教學思路清晰,充分利用板書中“友誼”兩字,幫助學生為寫話鋪路。寫話內(nèi)容能夠直接安排在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林老師安排了小練筆,引導學生說寫結(jié)合時機非常適合。當學生通過描寫黑人少年的語句深刻體會黑人少年內(nèi)心活動的時候,才能真實感悟,具體寫出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把夸獎的話寫得有血有肉。相信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能寫得更真實、更生動些。如果把找、理解、運用四字詞語這一部分簡短些,可以讓更多學生展示自己的寫話成果,讓他們欣賞到更多贊美黑人少年的話。
語文評課稿 篇19
現(xiàn)在我重點來講講《泉水》這一課這節(jié)課。陳老師能根據(jù)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特點,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體驗上,特別是語言的遷移運用上,設計了一個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在讀和說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有以下幾點和大家探討。
一、讀中品味
本課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洋溢著對泉水的贊美之情,是一篇學習語言、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因此,陳老師能做到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師生合作讀、生生合作讀、齊讀等),去體味課文的語言美,感受泉水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樣的讀,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后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能力,使學生獲得了情感的體驗,提高了審美的情趣。
二、自主學習為主
陳老師根據(jù)語文教學的特點,先讓學生在充分自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chǔ)上,感悟理解課文內(nèi)容,然后以學定教,因勢利導,采用師生合作、自主學習等方式,解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互動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采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依據(jù)課文語言特點,將自己的情感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能適時地給予點撥、引導、調(diào)控,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愈加高漲。
三、重視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閱讀教學,不僅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陳老師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說話、寫話練習,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課文里的語言。從而,學生體會到運用語言的方法和積累語言的樂趣。總之,這節(jié)語文課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讀代教,讀中有恰,讀中有想的教學理念,既上得扎扎實實,又有新意,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
聽了這節(jié)課,讓我感受到一小濃濃的教研氣氛,教師們濃濃的朝氣!這是一種好現(xiàn)象,希望以后能多多向你們學習!
語文評課稿 篇20
執(zhí)教《西地平線上》,抓住三次落日來賞析,突出了落日的特征、作者的感受以及幾個典故的作用。應該說這節(jié)課體現(xiàn)了課文的特點,落實了重難點。而且,在反思中也說了,結(jié)合單元寫作要求“寫難狀之景如在眼前”來教學,所以也突現(xiàn)了語言發(fā)展目標的達成。
一、抓住文眼組織問題。
《西》的文眼是“世間有大美”。我們完全可以在“美”上做文章,進行提問。例如,“作者寫西地平線上的什么美?”“落日美在哪里?”“文中寫到的這些人物又美在哪里?”當然,這些問題是逐步提出的。因為,如果我們用心地挖掘教材,這篇文章表面寫自然的雄壯美,深層方面是表現(xiàn)歷史人文的悲壯美。
設問“落日是怎樣的特征?”“作者從落日中得到哪些感受?”“如何理解約翰.克里斯朵夫形象在文中的作用?”等等。其實,這些問題也抓住了自然美和歷史人物的美。但問題顯得比較零散,由于缺少過渡,有些問題的提出比較突兀,學生也感覺很突然。于是,一種自然流暢的閱讀和欣賞中斷了。
二、具體設問引導學生。
在引導學生重點研習第二次落日之后,給學生設置了一個問題“從第一次或第三次落日片段中,任選其一,找一兩處觸動你的句子或語段品讀并加以賞析!边@個問題提出之后,本來比較活躍的課堂一下冷清寂靜了。后來學生的發(fā)言也少了,有些發(fā)言也不著邊際。這個問題看似比較自由開放,但同時又大了點,讓學生無處下手,也令老師尷尬“失望”。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具體點——“從第一次或第三次落日片段中,任選其一,體會落日之美,賞析作者的感受,并談談自己的感悟!边@個問題雖不開放,卻很實在,既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又能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真正讓語文課有“語文味”。
三、由淺入深觀照文本。
三次落日之中的美是不同的,美的內(nèi)涵也是由淺入深的:第一次落日是一種壯烈奔放之美,是一種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涌動;第二次落日則是死亡前的精神寫照,莊嚴、肅穆、神圣、悲劇感;第三次落日帶有一種歷史的滄桑感,歷史里竟有那么多讓人驚駭?shù)墓适隆N覀冊谫p析的時候可以按文章順序由淺入深地賞析,這符合認知的規(guī)律,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
語文評課稿 篇21
語文課,上出該有的語文味,這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職責。在今天的教研組開課活動中,馬學飛老師用《夸父追日》一課的教學,很好地詮釋了這一觀點,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v觀整堂課,有以下幾點特別值得學習。
注重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chǔ)。語文是各學科的基礎(chǔ),小學語文又是基礎(chǔ)的基礎(chǔ)。在課堂上夯實基礎(chǔ),為學生之后的發(fā)展打好根基是我們的責任。在今天的課堂上,馬老師注重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分別讓學生練習讀準字音,分類了解詞意,讀好句子,不加字漏字,有感情讀句等,有效地鞏固了語文基礎(chǔ),避免了一些語文錯誤的產(chǎn)生。
注重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的過程是思維的過程,課堂應是思維品質(zhì)訓練的重要場所。今天的課堂上,馬老師把學生的思維往深處推進。如上課伊始從神話故事神奇入手,讓學生從題目《夸父追日》中找找能體現(xiàn)神奇的詞語。學生找到了“追日”一詞,卻沒能說明原因。馬老師然后追問了一句:為什么“追日”一詞能看出神奇呢?之后,學生聯(lián)想到了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這么遠的路去追日本身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讓人覺得是不可思議的事,頓時對課文有了想進一步了解的興趣。又在后面對課文內(nèi)容的解讀中,先讓學生找找文中寫神奇的句子,然后進一步品味句子的神奇之處。另外,在訓練學生如何把語言說精煉上,馬老師也做了一些提示和點撥。這些安排,都說明馬老師在平時注重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學生就在這樣的長時間的訓練中得以成長。
聽了本節(jié)課,覺得馬老師教學重點突出,主要讓學生學會了說主要內(nèi)容,品讀了課文中神奇的語言;教學難點也很好地突破了,馬老師通過對“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边@個句子的反復引讀,讓學生明白了夸父是一個追求光明、積極進取、堅持不懈的精神巨人,從而把上課一開始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夸父的偏見自然得到扭轉(zhuǎn)。
今天的課,馬老師準備充分,教態(tài)自然親切,帶給學生收獲多多,也給聽課的老師許多啟示!
語文評課稿 篇22
《酸的和甜的》是一篇童話故事,內(nèi)容簡單有趣,意義深刻,耐人尋味。夏老師執(zhí)教的這堂課:課堂結(jié)構(gòu)簡單化,教學方法多樣化。從一開始的導入到朗讀,學生表現(xiàn)出好奇與學習的熱情,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下面具體談談。
一、課堂結(jié)構(gòu)簡單化
整堂課夏老師設計了四個步驟:導入揭題,角色見面;初讀感知,觸摸角色;深讀感悟,演繹角色。步驟簡單,突出了夏老師簡化課堂結(jié)構(gòu),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思想,而且思路清晰。
二、教學手段多樣化
整堂課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啟發(fā)式、談話式、探究式……方法靈活。
1、利用課件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開課時,夏老師利用課件,先以鮮活的畫面,激發(fā)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興趣。然后讓學生夸夸葡萄,尊重了他們的個性體驗,這樣,豐富了學生的情感。
2、識字講方法,詞語理解生活化
整個識字過程,夏老師始終注重兒童中心,把詞語當成“詞娃娃”,和小朋友捉起了迷藏,當學生學會字音后,她說詞娃娃藏到句子中去了,讓小朋友把它們喊出來,這時課堂教學是生成性的,動態(tài)發(fā)展的。
3、讀的形式多樣化
夏老師讓學生個別讀,小組讀,小組合作分角色讀,豐富了讀的形式。
但是我們也遺憾地看到夏老師在課堂上的一點缺陷,下面是我不很成熟的看法,我想和大家一起商榷:
1、學習活動個性化未充分體現(xiàn)
我認為朗讀課文不是由老師指定學生而是讓小朋友自己確定“我想讓你來讀"一篇課文都要給學生一種思想的啟迪,關(guān)注社會、關(guān)注生活、關(guān)注生命。這篇課文的教育價值就在于讓學生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事,要勇于去嘗試。
3、關(guān)于朗讀的指導
在課堂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初讀感知,觸摸角色”時,夏老師讓學生讀文中的角色,但是自己卻并未進入角色。我認為夏老師自己可以讀讀小猴子的角色。夏老師可能認為自己扮演小猴子太滑稽,我覺得不需要有這個顧慮,老師的參與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
總之,這節(jié)課教學思路清晰,教者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把學生引進了文本,聯(lián)系了生活,尊重了體驗,感悟了生活,體現(xiàn)了夏老師講究教學方法,著眼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教學思想,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
語文評課稿 篇23
今天欣賞了何**老師執(zhí)教的《活見鬼》,值得學習之處頗多,概括如下:
1、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笑話,本身編者選擇笑話這樣一種形式的文言文,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覺得文言文其實不難學,不難懂。開課伊始,教師緊扣文本的“有趣”,學生的“興趣”,通過教師風趣的語言引導,從“鬼”字的字形入手,進而調(diào)動起學生對文本的求知欲。板書課題后,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活見鬼”這句口頭禪在生活中使用,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后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2、“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于漁”,強調(diào)了方法技能的重要。初次接觸文言文,學生在朗讀方面會有一定的困難,不僅要對生字進行正音,本篇文言文中存在著一些多音字,學生會難以判斷。此處教師順學而導,設計為多音字正音環(huán)節(jié),通過出示多音字不同讀音所表達不同的意思,引導孩子掌握“聯(lián)系上下文判讀多音字讀音”的方法,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達到初讀課文讀準讀通的目的。
3、面對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降低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進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感受了文言文的魅力,為今后再次學習文言文埋下興趣的種子。故教師設計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原文、譯文達到了解文章大意,加深文章關(guān)鍵詞句理解的目的。
4、本篇教材的朗讀難點就在于讀出文言文的韻味。通過教師的范讀、學生的自由讀、推薦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層層遞進的朗讀,并加入自己的動作、表情,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
5、本文用精煉的語言通過一個“撩”字將撐傘者疑神疑鬼,擔驚受怕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教師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帶領(lǐng)學生進入馮夢龍筆下的雨夜,抓住一個“撩”字進行角色體驗,擴展想象空間,在反復的誦讀中感受到了本文的用詞精妙,體會文章含義,突破文章中心。
6、“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充分利用文本這個例子,挖掘有利資源,引導學生總結(jié)歸納學習方法,以篇帶面,拓展延伸,學以致用。凸顯語文教學“舉一反三”的功能。
語文評課稿 篇24
X月X日下午第一節(jié)課,XX小學的X老師到我校上了一節(jié)示范課——五年級的語文《桂花雨》。拉開了泰豐學區(qū)送教下鄉(xiāng)教研活動的序幕。
對于語文學科,我是一個門外漢,因為自己一直從事數(shù)學教學。不過我也想,雖然學科不同,但很多地方應該相通的吧,所以在此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總的來說,今天X老師的這節(jié)課是成功的。
首先,X老師對教學的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下午我們1:55是眼保健操時間,X老師就走進教室,開始了上課前的準備。因為,第1節(jié)課是2點10分,這中間有10分鐘的空擋,這時X老師就與學生開始交流互動了,相互介紹介紹自己,不知不覺課堂環(huán)境變得寬松多了,不知不覺上課鈴聲響了,自然地進入到了教學。
其次,X老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都比較到位,能抓住這篇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非常簡潔明了地進入課題。在教學中,X老師通過“桂花香”、“搖花樂”的景和事,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逐漸上升到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由“桂花香”喚起作者對兒時“搖桂花”的快樂的回憶,“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的桂花啊”從而引出母親對故鄉(xiāng)桂花和家鄉(xiāng)的無比思念。
第三,X老師能抓住關(guān)鍵段、句、詞,讓學生深入理解,特別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搖桂花”、“桂花搖落像下雨”,帶領(lǐng)學生一起進入文本,一次再一次的讀,讀出作者小時候的興奮與童趣,課堂氣氛真正活躍起來了。
第四,X老師在教學中還注重了寫作方法教學的滲透,文中是通過什么樣的手法寫的?對比、比喻……這也是X老師教學的一大亮點。
至于商榷的地方:
1、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是否應該多放手讓學生獨立的去理解,去交流,去感悟,教師講解的是不是要略些。
2、整堂課學生讀得不夠。這篇文章并不長,在這節(jié)課中,老師和學生似乎讀的很少,沒有一次通讀整篇課文,重點段落、句子學生讀的也少,人們不是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嗎?讀的不多,讀的不夠,能理解文本嗎?能體會深刻嗎?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又從何來?
另外一點,就是我們學校的學生朗讀水平整體都不好,在本節(jié)課中,能流利、有感情朗讀的學生很少,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和思考。
語文評課稿 篇25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墒锹犃酥炖蠋煹恼n,我受益匪淺。回首整堂課,我想從以下方面談談我的收獲。
一、字詞教學扎實有效,形式多樣。
如在教學“誘惑”時,這個詞比較抽象,朱老師化抽象為具體,把詞語放在課文中去理解,文中鱸魚就是最大的誘惑。再如教學“哀”時,朱老師利用形近字進行比較,讓學生在對比中加深印象。
二、抓心理變化,感悟人物情感。
本課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雖然寫的是一件小事,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卻不是一下子就能體會到的。朱老師在處理文本時,以“我”的心理活動、情感線索為主線,寬松的談話貫穿課堂,讓學生從兩方面來談,“放”與“不放”找理由。嘗試引導學生通過對關(guān)鍵詞句的學習,深刻感受“我”釣到大魚興奮、被迫放掉大魚的心痛和無奈,從而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從故事到理論,從感性到理性,層層上升,真正地理解到作者通過釣魚所獲得的啟示。
三、抓重點詞句,反復品讀悟理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使學生領(lǐng)會到語言文字的美妙,體會到作者的感受,那就會使他們對語言文字產(chǎn)生興趣,萌發(fā)朗讀的情感。在體會“我”放掉大魚的情感時,朱老師讓學生反復朗讀“我”說的話,如:“可是再也不能釣到這么大的魚了!”一邊讀,一邊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內(nèi)心的不舍以及不舍的原因。然后朱老師又提出相應的更高層次的朗讀要求,由淺及深,一步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加深內(nèi)化。朱老師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復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四、讀中理解,讀中生情,讀中感悟,讀中也在積累內(nèi)化語言。
朱老師將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反復地、多形式地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讀中體驗“我”和“父親”的心情的變化,走進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領(lǐng)悟“父親”告誡中深刻的做人道理。
縱觀整節(jié)課,這是非常吸引人的人文課堂,在學生的朗朗讀書聲中,我感受到了學生已經(jīng)跟著朱老師走進文本,體味語文的味道。人文的課堂即是美的課堂!
語文評課稿 篇26
《水調(diào)歌頭》一課,教學設計非常好,其優(yōu)點大致總結(jié)如下:
一是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到位。首先讓學生自己讀詩句,然后對學生的讀進行評價,借機向?qū)W生指明哪個字應該重讀,哪個應該拖音讀,才能讀出感情來。如“久”、“娟”讀得慢一點兒、悠長一點兒,留給人一種余音裊裊的感覺。進而再讓學生讀,從而步步提高朗讀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更是注重讓更多的孩子投入到朗讀中,給更多的孩子起來朗讀的機會,用音樂營造朗讀氛圍,調(diào)動孩子的朗讀積極性。
二是評價語貼切到位。讓每個孩子起來讀一句的時候,教師評價說每個孩子都在努力試著讀出自己的味道,對孩子們的讀進行肯定和鼓勵。當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學生說借助資料了解到的內(nèi)容,教師馬上強化“結(jié)合資料是學習古詩詞的好辦法”。
三是教學步驟清晰,由讀引入到課文內(nèi)容的深入了解,使學生對詞感情的把握步步引向深入。充分讀課文之后,讓孩子自己先看注釋,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思考蘇軾“身”在哪,“心”在哪,由淺層次的“身在密州,心懷子由”,讓學生體會當時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然后通過老師的朗讀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看到了“把酒問天—起舞弄影—輾轉(zhuǎn)難眠—望月祝愿”四幅畫面。進而注重對孩子句式的訓練,按句式來訓練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循循善誘,通過的步步深入學習,讓學生最終體會到“身處失意,心懷天下”的情感,寫時只是“兼懷自由”。最后,更是在歌聲中結(jié)束本課的學習,留下詩意的美。
四是不僅注重課文講解深入到位,更是注重教學內(nèi)容詳略得當。“把酒問天”的畫面詳細講解,讓孩子思考“問”的內(nèi)容,想象其動作,想象其心理活動,通過想象畫面更好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后三個畫面,先讓孩子們自己分小組討論想象,注重從動作、心態(tài)、語言幾個角度去想象畫面,然后把想象到的內(nèi)容用筆寫下來,并配樂營造氛圍。緊接著分畫面交流體會,通過每個畫面學生的描寫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體會每個畫面所代表的心情“矛盾—坦然—怨恨—豁達”的變化過程。
五是教師的素質(zhì)極好,善于對孩子引導,板書字跡非常好,板書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板書內(nèi)容注重師生共同完成,發(fā)揮了孩子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
語文評課稿 篇27
值得學習的方面:
一、合理的設計,重視學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從“寒假里,老師怎樣打電話,可盡快將通知傳達給7個隊員”開始思考,再由淺入深,“如果學校合唱隊共有15人,怎么打可以盡快地通知到”。學生經(jīng)歷了兩次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之后,教師便引導學生對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反思分析,尋找規(guī)律。從個別到一般,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思維邏輯的特點。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能發(fā)表出自己的見解,部分學生還能用畫圖的方法呈現(xiàn)自己的想法,說明學生的思維已被打開,教學的效果較好。
起初,我注意到學生在對解決方案的表述相當模糊,但在解決問題后,卻表現(xiàn)出了清晰的思路,在表達能力上有所提高,我想這也是這節(jié)課所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吧!
二、抓住細節(jié),給學生恰到好處的引導。
對于打電話,學生們是再熟悉不過了,因此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難點應不在理解上,而在如何表述及規(guī)律的概括上。這節(jié)課之所以能突破這個難點,離不開教師精巧的提問和引導:
1、第一題呈現(xiàn)時,教師問:你們有什么問題嗎?生答:有幾部電話?等等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使得學生明確了要解決的問題,為接下來的思考和表述剪除了多余的枝椏,顯得清晰明了。
2、當學生出示了自己解決第一個問題的方案后,教師要做必要的指導,這時出示了用符號來表示的比較精要的圖示,這時的過渡語也是非常重要的。師言:比較一下,老師的表示方法與同學們有什么區(qū)別?這不僅肯定了學生的成果,又能引導學生認真地觀察分析,從中還滲透了優(yōu)化的思想。
3、在總結(jié)時,教師問:你有什么收獲,要注意什么呢?生:做好記錄,不重復等。這樣就給問題做了個全面的考慮,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值得交流的問題:
1、在選題上,數(shù)學味過濃,離生活實際稍遠些。是否可選用其他同規(guī)律的題材更好呢?
2、在概括規(guī)律時,先出示表格,再引導學生分析,是否更容易打開學生的思維呢?
3、在課堂上,有同學叫出:看都看不懂!確實,這節(jié)課的問題對于后進生而言有難度,他們收獲不大。我們是否應關(guān)注個別學生的需要呢?做到“面面俱到”真的好難!
語文評課稿 篇28
今天,初中全體語文教師聽了王萍老師執(zhí)教的《古代詩詞五首》。這節(jié)課,王老師帶領(lǐng)大家賞析了《望江南》和《武陵春》。
《望江南》這首小令,像一幅清麗的山水小軸,畫面上的江水沒有奔騰不息的波濤,發(fā)出的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嘆息,連落日的余暉,也缺乏峻刻的寓意,盤旋著一股無名的愁悶和難以排遣的怨恨!段淞甏骸窞槔钋逭罩心赕拙雍笏,非一般的閨情閨怨詞所能比。這首詞借暮春之景,寫出了詞人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全詞一喝三嘆,語言優(yōu)美,意境,有言盡而意不盡之美。這首詞繼承了傳統(tǒng)的詞的作法,采用了類似后來戲曲中的代言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郁的旋律,塑造了一個孤苦凄涼環(huán)中流蕩無依的才女形象。在本課教學中,王老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欣賞畫面,品讀詞句等方法使學生體會主人公那意味深長,離情正苦的情愫,讓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從而產(chǎn)生對人生與愛情的感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奠定情感
學生第一次學習“花間詞派”的詩詞,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走進這一片文學的新天地,在上課伊始,王老師用優(yōu)美的語言娓娓道來,加上精美的圖片和優(yōu)美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情境,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礎(chǔ)。
二、重視指導學生與文本對話
王老師的課堂上實現(xiàn)了“以讀為本”,重視課堂朗讀和背誦,在讀中感悟、理解、交流。并且讓學生融入文本,在學習兩首詞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大膽發(fā)表看法,學生賞析到位,妙語連珠,堪稱精彩。
三、重視讀的層次指導
王老師結(jié)合詩詞特點,以調(diào)動學生興趣為目的,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以讀促悟。抓住兩首詩詞的情感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讀,體會語言美,進而讀出其中的韻味。同時,恰當借助多媒體課件,再現(xiàn)文中營造的情境,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中,自然而然地領(lǐng)略到生動形象的語言美。
但是,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有一些細節(jié),我也有著自己的想法。比如課件上,有幾張課件有文字的脫漏,以上幾點只是自己聽后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語文評課稿 篇29
1.胡老師作為新老師,剛上講臺,總體來講還是比較完整地完成了此次公開課。整體上課的脈絡清楚,以朗讀為主,把握了《春》作為一篇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的特點,以讀為抓手,引導學生體味春天之美,把握作者描寫的方法。胡老師可能是有點緊張,但神態(tài)自若,語言清晰,舉止大方。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第一次上公開課,什么情況的都有,能這樣,已經(jīng)不錯了!
2.作為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以讀的主要方法是科學的。但這里要提出一個問題,即“如何讀?”我個人認為,讀的方法如果運用的不好,就會使整堂顯得呆板平敘,很難有亮點或高潮。如果運用得當,也是也可以讓人耳目一新。
首先要注意的形式性。可以單人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整體讀、老師讀,聽配樂讀,也可局部讀、整體讀。盡量形式多一些。
其次要注意每一次讀的目的性,即每一次叫學生來讀,老師一定要清楚要解決什么問題,可以是讓學生解決生字詞,可以是讓學生了解課文內(nèi)容,也可以是讓學生體會語言的優(yōu)美,也可以是讓學生體悟作者的情感?傊豢擅つ拷袑W生,甚至是用讀要打發(fā)時間。
再次要注意讀的反饋與點評。學生讀的好,老師要講出好在哪里,甚至可以讓這個學生把讀得特別好的地方再讀一遍,讓其它同學感覺一下。學生讀的不好,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去點評,可以老師自己點評,甚至老師范讀一下。
如果我來設計,可能會這樣:1.讓一個學生(成績差一點的)讀全文,解決字詞、課文主要內(nèi)容問題。2.讓一個學生來讀重點要講的一段,讀完后提問:寫了什么對象?所寫對象有什么特點?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修辭)去寫的?老師引導學生分析,老師可以多講一些。再讓學生用相關(guān)的修辭造句。講完這一段后,再讓一部分學生來讀,回味一下。3.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春風圖、春雨圖之類的來講讀,讀出感情,讓學生自己來分析作者是如何寫的。
當然文章千般教,每人方法異。但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要抓住一個基本線:“寫了什么”--“怎么寫的”---“表達什么情感”。老師都要思考用什么方法讓學生明白。
語文評課稿 篇30
讀詩賞詞首先要學習朗讀,這是詩歌教學的基本要求之一。學生在朗讀背誦的過程中,詩歌那優(yōu)美的韻律,如畫的意境便“滲透”到了學生的頭腦中。教師講析與學生誦讀相結(jié)合的,這種方式是詩歌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何老師的《水調(diào)歌頭》一課再次為我們展示了鑒賞教學的魅力。
本節(jié)課何老師制定了三個學習目標:1、通過誦讀了解詞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過品味語言,借助想象,感悟意境。學習古人曠達的胸襟。3、背誦《明月幾時有》。下面的教學過程緊緊圍繞這三個學習目標展開,學習目標明確、具體,表述規(guī)范,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照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
下面說說何老師的這一節(jié)課是怎么教的。
1、課前交流積累寫月的詩句,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在一種很和諧的環(huán)境下教師啟發(fā)談話,進入新課。
2、進入文本,何老師重視了學生“讀”的訓練。何力所能及地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反復朗讀的機會。學生朗讀次數(shù)多,而且形式多樣,有齊讀,男女生齊讀,個別朗誦,自由讀等?梢哉f,朗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始終,我認為,對于詩歌教學,能注重誦讀并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多種形式來實施誦讀,這是很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何老師做得很好。
3、在賞讀詩歌時,由方法引路,學生對照方法進行閱讀實踐,何老師每一步操作都是在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完成了上一個目標接著又完成下一個目標,實踐閱讀中學生有目標可循,有方法可依。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但個人認為這節(jié)課還存在著以兩點不足之處:
1、“讀”的方面。教師雖然非常注重學生的反復朗讀,但有感情的朗讀還做的不夠,只有一次提到要注意節(jié)奏,語氣。這樣會使部分學生“有口無心”,更不用說培養(yǎng)興趣。
2、“講”的方面。分析鑒賞詩歌的過程中教師講解顯得比較多。分析上闋寫景時我覺得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對詞中文字進行再創(chuàng)作;在分析詩人內(nèi)心情感時,只做必要的提示和點撥,如一“欲”一“恐”的矛盾心情可稍作點撥,不必講析太多,否則就會擠掉學生思考體會的時間。
總之,詩歌教學中講與讀的合理把握至關(guān)重要。如何做到“以講導讀,以讀導講”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語文評課稿 篇31
高老師執(zhí)教的《窮人》,充分地讓學生自主的讀和悟,演繹成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對話、交流,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而且使他們較好地感受、體驗了課文深刻的思想感情。
一、大框架的設計很有氣勢
高老師上課很大氣。開頭以“窮人很(),但是他們很()”為切入點,讓學生從對比中深入挖掘人物的品質(zhì)。如此精彩的導入,設計得耐人尋味,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極好地開啟了學生的思維。后面課堂教學就“哪些地方寫出了窮人其實不窮?”引導學生在這個大框架中自己探究、揣摩人物的內(nèi)心思想,從而讓學生的思維火花得到了自由的噴發(fā)。
二、品味人物切入巧妙
高老師對課文的處理重點在兩個部分,一個是通過桑娜的表現(xiàn)與環(huán)境描寫形成對比,重點體會人物的善良、勤勞。這也是一般教師常做的。但她并沒有在這一部分多做停留,而是把視線放到了一個“配角”——西蒙的身上。高老師引導學生揣摩西蒙臨死前的心理,拋出問題“她為什么在臨死前不把孩子托付給鄰居桑娜?”進而讓學生在寫話中體會母愛的偉大,窮人的善良和體貼。真可謂是天衣無縫,妙手無窮。
三、“讀中悟情,說中悟情,寫中悟情”
本節(jié)課高老師強調(diào)了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通過“讀中悟情,說中悟情,寫中悟情”這三個層次的語文實踐活動。朗讀以桑娜的心理活動和環(huán)境描寫為重點,朗讀形式多樣,有默讀、分角色朗讀、齊讀等。而窮人其實不窮則是由學生自由口味交流出來的。要求學生練筆,寫一寫西蒙的心理活動,在說寫的過程中感受到西蒙和桑娜一樣,同樣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叭烁F心靈美”令人肅然起敬,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同時還對本文的心理描寫進行了及時的仿寫和練習,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
四、寫作特點融合教學中
高老師在教學中還引導學生品味課文是怎么寫、怎么說的,作者是運用怎樣的語言、方法和形式來表達情感的。最后又在對比中,結(jié)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和思想取向,進行了課題的辨析,讓學生的思維達到了一個更新的高度。
總之,高老師的這堂課,真正實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統(tǒng)一。
語文評課稿 篇32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描述了兩只可愛的小兔接受了老山羊不同的禮物——白菜和菜子,回家后不同的表現(xiàn)——小白兔辛勤耕種,小灰兔貪圖享受,結(jié)果也不同——小白兔種的菜豐收了,小灰兔卻把菜吃完了。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懂得只有靠自己的辛勤勞動,才能有所收獲。文章通過對比的寫法,把小白兔的勤勞和小灰兔的懶惰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兩位老師帶給我們的是一堂輕松、快樂、有意義的語文課。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一。識字認字激趣。丁老師重視讓學生從自我出發(fā),鼓勵學生選自己認識的字介紹識字方法,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識字、認字。這樣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欲望,學習的興趣油然而生。
二、圖文結(jié)合激趣。在分析課文時,吳老師主要通過圖文結(jié)合來上。課件出示文中第一幅圖(畫的是老山羊送給小灰兔一車白菜,而小白兔不要白菜,要了菜子)說說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課文中哪幾段寫的就是這幅圖中的內(nèi)容,然后再來指導朗讀。再出示文中第四幅圖(畫的是小灰兔又來向老山羊要白菜,而小白兔卻給老山羊送來了白菜),請小朋友說說從圖中看到了什么,哪幾段寫的是這幅圖的內(nèi)容。最后一起出示兩幅圖,說說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不一樣呢?因為小灰兔只吃不干活,小白兔卻自己種來吃。通過圖文結(jié)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興趣。
三、結(jié)尾懸念激趣。童話故事生動有趣,結(jié)尾處常常留下余味,教師如能處理好課文的結(jié)尾,適時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很大的作用。在課文上完時,吳老師又問學生,如果你們是小白兔或小灰兔,你們想想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這時候?qū)W生興趣大增,“我會向小白兔要一包菜子自己種”各種各樣的答案從學生的口中講出來,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當然,依據(jù)課文體裁、題材的不同,還可靈活多樣的采取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以此為契機,打開學生的智慧之門,引領(lǐng)他們步入自主學習的天地。
總之,兩位老師在教學《小白兔和小灰兔》這課時,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課文,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語文評課稿 篇33
劉素瓊老師執(zhí)教的《雷雨》一課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內(nèi)容。課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變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劉老師在教學《雷雨》一課時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積累運用語言,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熟讀成誦,積累課文中的優(yōu)美語言,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這是一堂扎實而深入的課,能讓人見到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
首先,劉老師在指導學生對字、詞、句的研讀非常到位。在指導“一只蜘蛛從網(wǎng)上垂下來”一句時,劉老師借用學生的問題“為什么用垂下來,而不用掛下來”讓學生換詞理解,加深體驗,體會中華文字的精妙。并讓學生聯(lián)想哪些東西可以用“垂下來”。在理解“雜亂”時,讓學生通過擺手做動作來很生動地記住了這個詞。學生在從字到詞到句的理解中讀得更有味道、更有感情。也讓人感到老師對教材的深刻把握和處理教材的功夫深厚,不見痕跡。
其次,劉老師重視對學生的寫字教育。劉老師通過讓學生從形和意的結(jié)合理解來記憶,還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記憶、分析字形,通過書空來記憶筆畫和筆順,在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時要求學生姿勢和筆順正確。這樣的訓練,既讓學生學會了寫字,又能讓學生養(yǎng)成書寫的好習慣。
再次,劉老師重視學生對詞語、句子、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課始,就讓學生來說跟雨有關(guān)的詞語,并出示了三個相關(guān)成語讓學生讀。然后,又通過聽雷聲讓學生知道雷聲的生活原型從而很親切自然地導入新課教學。在學習黑沉沉一句時,隨機積累了ABB格式的詞語。指導越來越一句時,讓學生說相同句式的句子,既學會了造句,又豐富了生活經(jīng)驗和語言儲備。還有理解“垂下來”時趁機讓學生說生活中還有什么可以用“垂下來”,也是促進理解又是積累語言。
總之,這是一堂扎實而有效的課,更有課前對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雖然我是數(shù)學老師,同樣也有很大的借鑒之處,特別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更值得我學習。
語文評課稿 篇34
這節(jié)課吳老師以情感為主線貫穿課堂始終,使我們真切地體會到了什么是美得心醉,毀得心碎。下面我簡單談談我的收獲。
一、導入新穎且有助于學生理解感悟。
導入中將“積蓄能量穿越到古代”和板書課題、解釋課題重點字詞相穿插,積蓄能量穿越到那個時空有助于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圓明園初建時的盛況,可以作為當事人見證圓明園的奇珍異寶的美到極致,到后來毀到讓人心碎。生的情感更易得到激發(fā)進而升華。解釋重點字的意思,可以讓生逐步感悟當時人們對于它的重視,人們寄予在圓明園身上的希望。
二、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情感為主線,從介紹到驚嘆到惋惜,渾然天成。
吳老師在講授時先引出“不可估量”,之后進行不可估量的解釋與介紹。從三園的介紹出發(fā),到舉世聞名和舉國聞名的程度比較,再到總面積與教室面積的比較。這是面積與園林的大概介紹。之后進行的是研究作者主要寫了哪幾方面,從過渡句引入到研究圓明園的各色建筑,在小組合作中讀出新奇、稀罕。情感的引導特別到位。之后是圓明園的歷史文物,引出生最關(guān)注的十二生肖,簡單介紹一個簡單的十二生肖,在當時看來毫不起眼,可是現(xiàn)在卻價值不菲甚至價格驚人。進而提出疑問,為什么?回憶當年歷史,回憶精神上的貧窮帶給人們、甚至帶給整個國家的災難,進而啟迪現(xiàn)在的學生,好好學習,少年強則國強,自己對整個國家危亡的重要性。
三、整節(jié)課特別形象,特別沁人心脾。
在圓明園毀滅的究竟是什么上,教師利用逐步擦去板書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在我們擁有一切準備開心的時候,自豪的時候,把我們的美夢徹底撕碎,然后告訴我們,這些我們是擁有過,可是現(xiàn)在只剩下灰燼,只剩下惋惜、憤懣、無奈、心底的漣漪不知翻了多少層。我作為一個聽課老師,自然的感覺整個靈魂都被進行了洗滌,內(nèi)心的無奈和憤恨不知該如何表達,只能不停的把自己的臉憋得通紅通紅。我想此刻的學生也是如此吧!
我想這就是一節(jié)真正的課堂,這就是一節(jié)優(yōu)質(zhì)的課堂,這就是一節(jié)理想的課堂。
語文評課稿 篇35
昨天聽了李加友老師執(zhí)教的《童年的發(fā)現(xiàn)》,本課內(nèi)容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首先這一課課文篇幅長,其次敘事中穿插了有關(guān)于“胚胎發(fā)育規(guī)律”的科普知識,而且這科普知識,對學生來講,一節(jié)課兩節(jié)課也弄不明白,所以初拿到這篇課文,覺得處處是點,不知從何下手。針對文本特點,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李老師讓學生課前進行胚胎發(fā)育規(guī)律這方面的資料搜集,為課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我認為這節(jié)課有以下優(yōu)點。
一、教學這篇課文時,李老師從“發(fā)現(xiàn)”入手,先讓學生了解作者童年發(fā)現(xiàn)了什么,再著手研究發(fā)現(xiàn)的過程,最后從過程中體會人物特點,抓住幾個關(guān)鍵的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整個教學過程由易到難,在研究幾個問題找出答案的同時,讓學生個別讀,集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充分從文字表面讀到文字背后去,體現(xiàn)了教學的梯度,讓學生有話可說,有疑可研,在提出每一個問題之后,有思維方法的指導,讓學生與學生也能充分的交流。
二、講解課文的最后一句話:“世界上重大的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qū)逐和迫害的風險。”時,李老師指名學生補充了有關(guān)大科學家布魯諾因信奉和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的資料,幫助學生更好理解這句話。
三、在教學過程中遇到學生思維不暢的情況下,李老師并沒有動怒,克制住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駕馭情感,保持冷靜,正是他運用了這一教學機智,冷靜能讓我們頭腦更清楚,思維更敏捷,靈感便能剎那間迸發(fā)出來,使我們能更恰當而有效地引導學生,打破當時的僵局,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生表現(xiàn)出了精彩的一面,課堂氛圍也活躍了。
最后想和李老師商討,本篇課文篇幅比較長,敘事中穿插了有關(guān)于“胚胎發(fā)育規(guī)律”的科普知識,而且這科普知識,鑒于文本的特點,五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朗讀能力,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設計這樣兩個問題:1、“我”發(fā)現(xiàn)了什么?2、“我”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進行讀課文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去理清作者童年是發(fā)現(xiàn)胚胎發(fā)育規(guī)律的過程。在此基礎(chǔ)上老師適當點撥,可能教學效果更好些,老師可能也輕松多了,當然是個人想法。
語文評課稿 篇36
一年級組打磨的這節(jié)課扎實有效且富有童趣,最后由基本功扎實的曹老師演繹,上得很成功!梳理之后有以下幾個亮點:
1、創(chuàng)設情境,富有童趣
整堂課創(chuàng)設了端午節(jié)濃濃的節(jié)日氛圍,在這樣的情境中注重①習慣滲透有童趣一年級習慣培養(yǎng)很重要。曹老師做了很好地示范,在課堂上沒有教條式的“你該怎么做”“不該做什么”,而是用游戲的形式滲透,師“請你跟我這樣做”生“我就跟你這樣做”,學生興趣盎然中不知不覺培養(yǎng)書寫、握筆、讀書等習慣。②教師導語有童趣在課伊始教學“端午”一詞時,在日歷中認識端午的時間,老師采用擬人化語言“從農(nóng)歷的五月開始,走呀,走呀,走到了五月初四,初四之后就到——初五,端午節(jié)到了”多有意思;在復現(xiàn)詞語環(huán)節(jié),老師一句話“現(xiàn)在外婆的粽子也熟了,讓我們一起幫她把詞語粽子放到盤子里與大家分享吧”,很自然地又把學生帶回整堂課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復習鞏固了詞語。③識字方法講童趣低段識字教學是重點。在教“端”和“粽”兩字,老師把兩字放在一起,讓學生去讀一讀,比一比,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立”和“米”做偏旁要謙讓空間給右邊的部件。兒童化語言記住“邊上有人啊,就要有禮貌輕輕收一腳。”
2、目標明確,學得充分
根據(jù)文本特點結(jié)合學段目標,鎖定讀好長句子是本課的教學重點。①學法清楚讀好詞“箬竹葉”、“糯米”;讀好詞組“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教給方法“的”字輕讀,最好藏起來讀;做好“詞組連讀”;用問答式理清意思。一步步訓練,扎實有效。②讀的形式多樣有開火車讀、同桌讀、個別讀、齊讀③習得方法讀好讀好第二三句,繼續(xù)遷移運用讀第一段的那句話。目標相當明確,層次清晰,足足用10分鐘學的過程充分鋪展開。
3、人文滲透,設計巧妙
課伊始,讓學生看圖片猜節(jié)日,了解端午習俗,滲透傳統(tǒng)文化;課結(jié)尾,在練讀長句子“一……總會……”的過程中,“端午”自然地替換為“中秋”、“春節(jié)”,無痕地滲透愛家,愛親人,有親人付出,我們應該感恩惜福。這兩個點的設計自然巧妙。
語文評課稿 篇37
教學優(yōu)長:
1.教師采用啟發(fā)式導入(古語道:“黃金有價情義無價”,請你說說這話對嗎?),這一導入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地直奔主題而去,緊緊扣住課文的中心,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對文章主旨有了潛在的認同,這樣的導入雖簡明扼要,但對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實卻做得很到位,也省去了很多繁瑣的鋪墊。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知識、技能的傳授及訓練,內(nèi)容較為充實。例如由對學生分段的引導遷移出“插敘”的寫法及其作用;又如對敘事散文中的人物描寫的方法學習等,這堂課,課如其人,如萬老師本人的嫻靜文雅、樸素本色一樣,課也上得平實、務實且充實。
3.小組討論的問題設計頗具匠心:“這樣的事情今后能否避免?”以及“這樣的事情發(fā)生以后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兩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設計,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fā)來站在更高的認識層面上,加深其對文本的閱讀理解。
改進建議:
1.本文是一篇非常生動的、具有生活氣息的敘事散文,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得很緊密,因此“回歸生活”應該成為教學的切入口和突破點。讓學生走入課文、回歸生活,就能真正喚起他們的共鳴、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課文花在“角色朗讀”上的時間過多,讀的用意不是很明確,因此抓住能夠表現(xiàn)人物心理活動、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關(guān)鍵性語句來反復品讀,通過有針對性的讀來加深對人物的理解,就更為切實可行。另外教學過程中的面面俱到和細碎講解也削弱了對于文本閱讀的深層探究。
2.教師對學生的主觀影響痕跡較重。教參中強調(diào)了文章的主題是批評父母的“重財輕義”,但我們可以不把它當作是“一家之言”。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應從傳的統(tǒng)的道德教育出發(fā)更有說服力。這里的“義”可以看作是孩子之間的情感、情誼,那么在中國人傳統(tǒng)的“百善孝為先”的“大義”面前,它無疑是稚嫩和蒼白的,因此我以為引導、教育學生懂得尊重父母,體諒他人,理解生活中一切不同于自身的認知,才是更為高層次的教學思想的體現(xiàn)。
總之,課堂的開放性還不夠,很多問題應讓學生在思辯與爭議中探討就更有意義和價值。
語文評課稿 篇38
一、教學目標明確。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張老師通過對小說《追風箏的人》故事情節(jié)、人物分析、“風箏”的含義及作用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來鋪墊,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走近隱含在“風箏”這一意象背后的豐富而復雜的含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討論、電影片段欣賞、班級齊讀等形式,使學生分析小說意象這個比較深刻復雜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生動起來。同時教師采用了提升拓展課外閱讀知識和技巧的發(fā)放,如出示相關(guān)名家對《追風箏的人》一書的評價和阿富汗戰(zhàn)爭圖片介紹,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作者情感的溫度,體會時代的“體溫”。
二、教學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
本節(jié)課的主要分為回憶風箏、分析人物、討論“風箏”的意象及拓展總結(jié)五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從導入開始就圍繞“風箏”在回憶中的作用來展開,從學生對風箏快樂的回憶自然引出小說作者對風箏的復雜感情。隨后再通過梳理小說人物關(guān)系進一步明確人物與風箏之間的關(guān)系。經(jīng)過兩個環(huán)節(jié)的鋪墊,學生對“風箏”這一意象的含義有了較多的想法,再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將片段的、零碎的理解感受整理歸納為小組之間的“成果”,從而更系統(tǒng)的認識“風箏”背后所蘊含的內(nèi)容及情感——不僅僅是阿富汗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比賽的風箏,還是親情、良知、忠誠的化身,更是夢想、希望的象征。
三、個人建議:
1、在人物環(huán)節(jié)分析中通過學生自己描繪人物關(guān)系圖來梳理人物關(guān)系,教師出示了幾張代表性的作品,并請學生來分享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物。這一環(huán)節(jié)占用課堂時間較多,同時在學生闡述中出現(xiàn)重復現(xiàn)象,建議教師可以抓住重點人物進行簡要分析。
2、在分析“風箏”意象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暢所欲言,能分析出較深層次的含義,不過未形成體統(tǒng)、完成的答案。不過教師因時間關(guān)系,在該環(huán)節(jié)中略顯急躁,未能抓住學生的回答進一步啟發(fā)挖掘,未將零散片段的關(guān)鍵點串聯(lián)起來。若在該環(huán)節(jié)增加分析時間,從學生的回答中提升和歸納,形成較完善的系統(tǒng)的理解。
語文評課稿 篇39
中國古典小說閱讀教學,對于初三語文教學是個艱巨的任務,它既是課內(nèi)教學又涉及課外名著導讀,今天在戴老師的課堂中,我深受啟發(fā)。
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讀懂小說的意思,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不是一件難事,何況,戴老師已經(jīng)將《三國演義》的讀書任務布置給孩子們,對于小說情節(jié),同學們自然在預習中已了然于心。所以戴老師把握人物的性格設置為本課的教學重點,因為人物是小說的核心。
導入中,戴老師就引導學生回憶《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并以“用四字詞語來歸納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的句式讓學生接龍回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喚起閱讀經(jīng)驗,水到渠成引向楊修及性格特征的解讀。就喜歡這樣接地氣的開頭,不需要驚艷但是足夠自然大氣。
在“楊修初步印象”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戴老師用“楊修你太了”的句式來請學生進行評價,老師能通過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打開同學們的閱讀境界,說出自己感受到的心中那第一千個哈姆雷特,因為小說文本中有作者的視角,背后也應該有屬于我們自己的思考。尤其精彩的是,人物研讀中,戴老師提綱契領(lǐng)地帶領(lǐng)學生從情節(jié)、字詞以及側(cè)面描寫三個角度,有層次地解讀楊修豐富的性格特點。辯證客觀的評價小說人物是讀懂小說的關(guān)鍵,戴老師在教學中不急不躁地和學生一起討論、探索和挖掘,教學環(huán)節(jié)自然又不失節(jié)奏。
隨著人物解讀的推進,戴老師拋出“歷史名家點評楊修之死”的課外鏈接將課堂推向了另一個高潮,不僅深化了人物形象,更是引導學生走出文本,從不同的角度解讀人物,讓學生更宏觀地分析人物。借助一篇文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會學生閱讀小說的方法,掌握欣賞小說的技巧,《楊修之死》只是《三國演義》這部巨著的一個章節(jié),冰山之一角,戴老師的教學儼然成了學生課后繼續(xù)閱讀名著的引導和方向,這點特別值得我學習和借鑒。
教學目標明確且容易落實,教學流程清晰且有思維梯度,教學問題的設置由淺入深,直擊學生閱讀的興奮點,學生思維活躍,課堂精彩深刻,這就是此課的精彩,也是戴老師的精彩。
【語文評課稿(精選39篇)】相關(guān)文章:
語文評課稿(15篇)02-17
語文評課稿(匯編15篇)02-17
語文評課稿通用15篇02-17
地理評課稿02-18
老師評課稿02-18
《水調(diào)歌頭》評課稿02-16
《云》評課稿02-15
地震評課稿02-14
守株待兔評課稿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