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jīng)典古籍《鬼谷子》
《鬼谷子》是我國古代縱橫家的代表著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經(jīng)典古籍《鬼谷子》,歡迎參考閱讀!
經(jīng)典古籍《鬼谷子》1
創(chuàng)作背景
《鬼谷子》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個時期周朝衰微,無實際控制能力,中原各國因社會經(jīng)濟條件不同,各國間戰(zhàn)爭日益加劇。根據(jù)許倬云編寫的統(tǒng)計材料,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沒有戰(zhàn)爭。各國之間的競爭,也間接帶動了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于是一個新的社會階層應運出現(xiàn)了,這就是士。他們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地位雖然較低,但很多是有學問有才能的人,有的是通曉天文、歷算、地理等方面知識的學者,有的是政治、軍事的杰出人才。其代表人物如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許行、陳相、蘇秦、張儀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或科學家。
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場不同,因而在解決或回答現(xiàn)實問題時,提出的政治主張和要求也不同。他們著書立說,爭辯不休,出現(xiàn)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小說家等許多學派。鬼谷子是當時的縱橫家,也是活躍于外交舞臺上的名士張儀、蘇秦的老師,俗稱“鬼谷先生”!妒酚洝返摹短K秦列傳》和《張儀列傳》都說他們“習之于鬼谷先生”,“俱事鬼谷先生學術”。鬼谷子因隱居于鬼谷,以地得名。在戰(zhàn)國時代頻繁的外交活動和熱烈的“百家爭鳴”的激勵下,他曾經(jīng)東行游學于齊、魏等國,在那里授徒講學。并在齊國留下其寶貴的講稿。據(jù)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zhàn)國縱橫家書》記載,蘇秦約與燕昭王處于同時代,而張儀則與秦惠文王處于同時代,蘇秦的活動年代要比張儀晚二三十年。他們先后在鬼谷先生處學習游說技術,后來都成為著名的外交活動家,在合縱連橫的兼并戰(zhàn)爭中建過功業(yè),這些都先后為《鬼谷子》的成書創(chuàng)造了條件。
哲學思想
《鬼谷子》思想學說之所以能在百家爭鳴戰(zhàn)國時期獨樹一峽,不僅在于他的與眾不同的縱橫理論,更在于他以“道”為理論依托,將其思想學說提升到哲學的高度。在書中鬼谷子的哲學思想對老子道家思想進行了吸收并有進一步的突破發(fā)展,運用到實踐領域,實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道”是宇宙的本源
先秦時代的文獻中常有提及“天道”、“人道”等概念,而首先將“道”提到一個哲學范疇高度的是老子,將“道”視為宇宙之本,將陰陽作為化生萬物之因!暗勒呷f物之奧”(六十二章),這里的“奧”,有蔭蔽,隱藏的意思,即道是萬物藏身之所,是萬物生長的庇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四十二章)[2]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產(chǎn)生原始混沛的氣,再產(chǎn)生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又產(chǎn)生中和之氣,陰陽二氣與其作用產(chǎn)生的中和之氣產(chǎn)生萬物。萬物都有陰陽二氣,互相沖擊滲透成為和氣。之后的《莊子》也繼承了這一思想:“夫昭生于冥冥,有倫生于無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萬物以形相生……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廣,日月不得不行,萬物不得不昌。此其道與!”(《知北游》)天無“道”則不高,地無“道”則不廣,日月無“道”則不行,萬物無“道”則不能昌盛,世間萬物都由“道”來決定。
從本體論的進路來看,《老子》和《莊子〉〉的“道”皆是是萬物之所以為萬物的形而上的根據(jù),《鬼谷子》也是如此,《本經(jīng)陰符七術》云:“道者,天地之始也,一其紀也”首先就說道是天地宇宙的本源。紀,綱紀,“一其紀”就是一是道的綱紀,是由道產(chǎn)生的萬物的總原理。接著又說:“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無形,化氣先天地而成,莫見其形,莫知其名,謂之神靈。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養(yǎng)五氣,心能得一,乃有其術! “一其化端”,一是化萬物的開端,認為“道生一”并非常重視“一”的作用,這點與老莊的“道”相合,《老子》的“道”有時也用一表示:“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三十九章)!肚f子》中也有相同論述:“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天地》)。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鬼谷子》的宇宙生成模式,即道生一,一化氣,氣生天地而后有萬物,這與《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即道生成一,一生成陰陽二氣,陰陽交互生成天地萬物的宇宙生成模式也是十分相近的。
“道”無形無名、周密貴微
上段引文提到道是“莫見其形,莫知其名,謂之神靈”的,陶弘景注曰:“言天道混成,陰陽陶鑄,萬物以之造化,天地以之生成,包容宏厚,莫見其形,至于化育之氣,乃先天地而成,不可以狀貌詰,不可以名字尋,妙萬物而為言,是以謂之神靈”因此《鬼谷子》的道無形無名,不可被感知,《本經(jīng)陰符經(jīng)》篇又云“神道混純?yōu)橐唬宰冋撊f,說義無窮”是說道神妙混純莫測,在《反應》篇中也有相關描述“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這些說到底都是對老子道論思想的吸收和利用!独献印吩疲骸坝形锘斐伞岵恢涿,字之曰道,強為名之曰大。”(二十五章)又“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菫闊o狀之狀,無物之象,是為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十四章)丨。道不是現(xiàn)象,具有無形無名,不可感知,不可言說的特點。
在《鬼谷子》中,道的另一特點是周密貴微,“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捭闔篇》)。捭貴在周詳,闔貴在隱密。周詳隱秘,與道相合。又“故謀必欲周密”(《摩篇》)。將“道”的范疇引入游說縱橫的謀略中,自然也必須周詳隱秘。注重細節(jié),從微觀的角度,關注事物最細小的變化,以免招致禍患。上文介紹《鬼谷子?抵戲》篇提到“戲”有縫隙的意思,《抵戲》整篇所言都是對微小事物的防范,“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獨保其用。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jīng)秋毫之末,揮之于太山之本”。這也是老莊思想所主張的,《老子》有:“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十五章)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比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六十三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判,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始于累土”(六十四章)!肚f子?齊物論》有:“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為小”[3],與上面的"經(jīng)“經(jīng)秋毫之末,揮之于太山之本”的說法非常相似。
“道”之“無為”與"不爭”
《老子》認為"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四十八章)[4]。真正的修道工夫,須用減法,一步步否定減損固有的偏見思維和外部紛紛擾。老子的“無為”并非不為,什么都不去做,而是不妄為,要依照事物的自然屬性,順其自然地作為,因此又是無不為。
《鬼谷子》繼承了老子“為道日損”乃至“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在《本經(jīng)陰符經(jīng)》“損兌”一段中有云:"故圣人以無為待有德,言察辭合于事。兌者,知之也。損者,行之也。損之說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為辭也!庇嘘P損兌的含義,陶弘景有注:"《老子》曰:‘塞其兌!由瞎唬'兌,目也’《莊子》曰:‘心有眼’然則,兌者謂之以心眼察理也;損者謂減損他慮,專以心察也!
故這里的意思是指圣人用自然無為應對所得,言辭觀察與具體事情相符合。專心觀察,是為了了解事物;減少雜念,是為了堅持行動。減少雜念專心觀察之后,事情如果還是不行,圣人是不會加強辯解的。這里既提到了“為道日損”的體道工夫,又與《老子》的“圣人行不言之教,處無為之事”(二章)的思想相契合。而對“無為”之強調,《鬼谷子》中也時有體現(xiàn),認為謀略“無為而貴智”(《謀篇》),真人“無為以包志慮思意”,圣人“以無為待有德”“常為無不為,所聽無不聽”,養(yǎng)志“無為而求,安靜五臟,和通六腑”(《本經(jīng)陰符經(jīng)》);“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保ā掇汴H》)。
在道之“無為”的基礎上,《鬼谷子》與《老子》都有著‘‘不爭”的思想!独献印氛J為水與道相似的原因在于“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第八章);《鬼谷子》則是將“不爭”的思想運用到為政治國、軍事戰(zhàn)略之中,這一點在《摩》篇中有著最集中的體現(xiàn):“所謂主事日成者,積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積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勝者,常戰(zhàn)于不爭不費,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主持政事總有成績的人,積累德政,人們安居樂業(yè),不知道是誰給了他們利益;積累善政,人們都去做,不知道是為什么。指揮戰(zhàn)爭常常勝利的人,通常不爭取什么,不耗費資材,老百姓不知道為什么歸服他,為什么害怕他。所以天下的人都把他比作明。《老子》在行軍作戰(zhàn)方面中也有“不爭”的論斷:“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保苏拢
道法自然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人們效法大地勞作繁衍,大地效法上天孕育萬物,上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即尊重事物的自然規(guī)律,順其自然,順應天地四時之變化!豆砉茸?持樞篇》雖然殘存簡賅,但寥寥數(shù)句,也表達出順應天地四時的觀點!俺謽小敝^“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雖成必敗。故人君亦有天樞,生養(yǎng)成藏,亦復不別干而逆之。逆之,雖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綱也!雹冗@體現(xiàn)的是中國古代“天人相應”、“天人合一”的思想: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春天生發(fā)、夏天茂盛、秋天收獲,冬天蔽藏,這是自然的'運行之道,自然界的都要遵循這一根本法則,違背他就會自取滅亡。
上面的“正”字,陶弘景注曰:“言春夏秋冬四時運用,不為而自然也。不為而自然,所以為正也”《莊子?德充符》言:“受命于天,惟舜獨也正,幸能正生,以正眾生”,正生即正性,"正”是標準或法則。這里都是告誡世人做一切事都要要依循自然規(guī)律,效法自然。
經(jīng)典古籍《鬼谷子》2
鬼谷子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道家、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他奇在什么地方?他個人生平的記 載,在史書上幾乎不見蹤跡;他的《鬼谷子》一書,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包羅萬象;他門下的弟子蘇秦、張儀是戰(zhàn)國時期耀眼的政治家。 鬼谷子就像是一個春秋時期的傳說,他的一切都只存在在世人的口中。
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王利,號玄微子。華夏族,一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衛(wèi)國朝歌人;另一種說是戰(zhàn)國時期魏國鄴人。他長于持身養(yǎng) 性,精于心理揣摩,深諳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對神學、兵法、游記可以說是樣樣在行,擁有通天的智慧。“王禪老祖”是后世人 對鬼谷子的稱號,因為他經(jīng)常出沒深山采藥,神龍見首不見尾,很是神秘,因此自稱為“鬼谷子”,這樣神秘又極富有智慧的一個高人,他 的師父是誰?而他門下又有哪幾個出名的弟子?
鬼谷子就是傳說中的人物,有沒有這個人,眾說紛紜,答案也撲朔迷離,莫衷一是,尚無定論。他的才學一定是既有天賦,又得靠后天的學 習才能澆筑的。說得高大一些,他的才華是整個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只有植根中華民族的沃土,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最早記載鬼谷子的 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蘇秦列傳》中說:“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子齊,而習之于鬼谷先生!边@里提到的是鬼谷子的學 生,也并未提及到他的老師,有人猜測鬼谷子是沒有老師的,屬于無師自通;也有的說鬼谷子的老師就是老子。
老子,中國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有人說又稱老聃。是眾人口中鬼谷子的老師。他和他的學生鬼谷子一樣是個極具傳奇性色彩的 人。據(jù)傳,老子一生下來,就有白色的眉毛和花白胡子,所以被后人稱為老子。老子著有《道德經(jīng)》,是道家學派的始祖,老子所代表的道 家學派和孔子代表的儒家學派相比肩,相傳孔子還曾向老子學習過。這樣看來,既然老子能給孔子當老師,那么給鬼谷子當老師也未必不可 能。當然,這只是推測,并無實證。
再看看鬼谷子的徒弟,蘇秦、張儀哪一個不是人中翹楚?當然,也有人說孫臏、龐涓也是鬼谷子的徒弟,這個說法來自明朝署名吳門嘯客的 《孫龐演義》,我們知道演義屬于小說畢竟不是正史,也不能當做正史看待,孫臏、龐涓很有可能學習過《鬼谷子》的一些思想,但并不代 表,他們兩人就是鬼谷子的徒弟。《史記》中也只是說蘇秦、張儀,兩人“俱學兵法”,并沒有說兩人是同學關系。根據(jù)《戰(zhàn)國縱橫家書》 的記載,張儀在朝堂上振振有詞的時候,蘇秦還沒有出道,當張儀逐漸在縱橫界消退時,蘇秦差不多才剛登上縱橫家的舞臺。所以,對此二 人都是鬼谷子的學生一說也是存疑的。
我們現(xiàn)在看歷史問題,實際上已經(jīng)很難看到最真實的部分,不管是史書還是其他的書籍里的信息,我們對鬼谷子的一切都只是個人的臆測, 真實是怎么樣的,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而關于蘇秦、張儀最可靠的解釋也就是他們都是屬于鬼谷子流派的代表,就像是孟子是孔子儒家學 說的繼承人和發(fā)揚人一樣!妒酚洝ぬK秦列傳》:“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于齊,而習之于鬼谷先生!薄妒酚洝垉x列傳》:“ 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蘇秦、張儀和鬼谷子所代表的團體和墨家巨子一樣,是一個團隊 。
戰(zhàn)國時期是鬼谷門的鼎盛時期,門人遍天下,七國朝廷無不趨之若鶩。但是,他們的事跡很少被記載是什么原因呢?有可能是秦始皇焚書坑 儒,把記載這部分的書籍全部燒毀了。漢興以后鬼谷弟子初步復興,秦后鬼谷門掌門人不以鬼谷子相稱,具體稱呼如何,因為史料匱乏,暫 時不能提供。
【經(jīng)典古籍《鬼谷子》】相關文章:
《古籍小常識》古籍的流傳精選推薦03-18
經(jīng)典古籍《史記》03-27
漁父古籍03-31
經(jīng)典古籍《史記》06-12
《古籍小常識》古籍的序跋怎么寫03-19
善本古籍常識10-28
古籍的用紙用料03-18
古籍的書頁版式03-26
古籍《周易》介紹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