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呂氏春秋》有始覽原文

時間:2024-08-07 22:31:05 賽賽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呂氏春秋》有始覽原文

  《呂氏春秋》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采眾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兵農(nóng)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呂氏春秋》有始覽原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始】

  一曰:天地有始,天微以成,地塞以形,天地合和,生之大經(jīng)也。以寒暑日月晝夜知之,以殊形殊能異宜說之。夫物合而成,離而生。知合知成,知離知生,則天地平矣。平也者,皆當察其情,處其形。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澤有九藪,風有八等,水有六川。何謂九野?中央曰鈞天,其星角、亢、氐;東方曰蒼天,其星房、心、尾;東北曰變天,其星箕、斗、牽牛;北方曰玄天,其星婺女、虛、危、營室;西北曰幽天,其星東壁、奎、婁;西方曰顥天,其星胃,昴,畢;西南曰朱天,其星觜巂、參、東井;南方曰炎天,其星輿鬼、柳、七星;東南曰陽天,其星張、翼、軫。何謂九州?河、漢之間為豫州,周也;兩河之間為冀州,晉也;河、濟之閑為兗州,衛(wèi)也;東方為青州,齊也;泗上為徐州,魯也;東南為揚州,越也;南方為荊州,楚也;西方為雍州,秦也;北方為幽州,燕也。何謂九山?會稽、太山、王屋、首山、太華、岐山、太行、羊腸、孟門。何謂九塞?大汾、冥厄、荊阮、方城、殽、井陘、令疵、句注、居庸。何謂九藪?吳之具區(qū),楚之云夢,秦之陽華,晉之大陸,梁之圃田,宋之孟諸,齊之海隅,趙之鉅鹿,燕之大昭。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東南曰熏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凄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厲風,北方曰寒風。何謂六川?河水、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凡四海之內(nèi),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水道八千里,受水者亦八千里。通谷六,名川六百,陸注三千,小水萬數(shù)。凡四極之內(nèi),東西五億有九萬七千里,南北亦五億有九萬七千里。極星與天俱游,而天樞不移。冬至日行遠道,周行四極,命曰玄明。夏至日行近道,乃參于上。當樞之下無晝夜。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無影,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天地萬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謂大同。眾耳目鼻口也,眾五谷寒暑也,此之謂眾異。則萬物備也。天斟萬物,圣人覽焉,以觀其類。解在乎天地之所以形,雷電之所以生,陰陽材物之精,人民禽獸之所安平。

  【應同】

  二曰:凡帝王者之將興也,天必先見祥乎下民。黃帝之時,天先見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蓖翚鈩,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及禹之時,天先見草木秋冬不殺。禹曰:“木氣勝!蹦練鈩伲势渖星,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苯饸鈩,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及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烏銜丹書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將水,天且先見水氣勝。水氣勝,故其色尚黑,其事則水。水氣至而不知數(shù)備,將徙于土。天為者時,而不助農(nóng)於下。類固相召,氣同則合,聲比則應。鼓宮而宮動,鼓角而角動。平地注水,水流濕;均薪施火,火就燥;山云草莽,水云魚鱗,旱云煙火,雨云水波,無不皆類其所生以示人。故以龍致雨,以形逐影。師之所處,必生棘楚。禍福之所自來,眾人以為命,安知其所。夫覆巢毀卵,則鳳凰不至;刳獸食胎,則麒麟不來;干澤涸漁,則龜龍不往。物之從同,不可為記。子不遮乎親,臣不遮乎君。君同則來,異則去。故君雖尊,以白為黑,臣不能聽;父雖親,以黑為白,子不能從。黃帝曰:“芒芒昧昧,因天之威,與元同氣!惫试煌瑲赓t於同義,同義賢於同力,同力賢於同居,同居賢於同名。帝者同氣,王者同義,霸者同力,勤者同居則薄矣,亡者同名則觕矣。其智彌觕者,其所同彌觕;其智彌精者,其所同彌精。故凡用意不可不精。夫精,五帝三王之所以成也。成齊類同皆有合,故堯為善而眾善至,桀為非而眾非來!渡腆稹吩疲骸疤旖禐牟枷,并有其職!币匝缘湼H嘶蛘僦。故國亂非獨亂也,又必召寇。獨亂未必亡也,召寇則無以存矣。凡兵之用也,用於利,用於義。攻亂則脆,脆則攻者利;攻亂則義,義則攻者榮。榮且利,中主猶且為之,況於賢主乎?故割地寶器,卑辭屈服,不足以止攻,惟治為足。治則為利者不攻矣,為名者不伐矣。凡人之攻伐也,非為利則因為名也。名實不得,國雖強大者,曷為攻矣?解在乎史墨來而輟不襲衛(wèi),趙簡子可謂知動靜矣!

  【去尤】

  三曰:世之聽者,多有所尢。多有所尢,則聽必悖矣。所以尤者多故,其要必因人所喜,與因人所惡。東面望者不見西墻,南鄉(xiāng)視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人有亡鈇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鈇也;顏色,竊鈇也;言語,竊鈇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鈇也。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見其鄰之子,動作態(tài)度,無似竊鈇者。其鄰之子非變也,己則變矣。變也者無他,有所尢也。邾之故法,為甲裳以帛。公息忌謂邾君曰:“不若以組。凡甲之所以為固者,以滿竅也。今竅滿矣,而任力者半耳。且組則不然,竅滿則盡任力矣!臂ゾ詾槿,曰: “將何所以得組也?”公息忌對曰:“上用之則民為之矣!臂ゾ唬骸吧! 下令,令官為甲必以組。公息忌知說之行也,因令其家皆為組。人有傷之者曰: “公息忌之所以欲用組者,其家多為組也!臂ゾ徽f,於是復下令,令官為甲無以組。此邾君之有所尢也。為甲以組而便,公息忌雖多為組,何傷也?以組不便,公息忌雖無為組,亦何益也?為組與不為組,不足以累公息忌之說,用組之心,不可不察也。魯有惡者,其父出而見商咄,反而告其鄰曰:“商咄不若吾子矣!鼻移渥又翋阂,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惡,尢乎愛也。故知美之惡,知惡之美,然後能知美惡矣!肚f子》曰:“以瓦殶者翔,以鉤殶者戰(zhàn),以黃金殶者殆。其祥一也,而有所殆者,必外有所重者也。外有所重者泄,蓋內(nèi)掘!濒斎丝芍^外有重矣。解在乎齊人之欲得金也,及秦墨者之相妒也,皆有所乎尤也。老聃則得之矣,若植木而立乎獨,必不合於俗,則何可擴矣。

  【聽言】

  四曰:聽言不可不察,不察則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亂莫大焉。三代分善不善,故王。今天下彌衰,圣王之道廢絕。世主多盛其歡樂,大其鐘鼓,侈其臺榭苑囿,以奪人財;輕用民死,以行其忿。老弱凍餒,夭瘠壯狡,汔盡窮屈,加以死虜。攻無罪之國以索地,誅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廟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難乎?今人曰:“某氏多貨,其室培濕,守狗死,其勢可穴也!眲t必非之矣。曰:“某國饑,其城郭庳,其守具寡,可襲而篡之!眲t不非之。乃不知類矣。《周書》曰:“往者不可及,來者不可待,賢明其世,謂之天子。” 故當今之世,有能分善不善者,其王不難矣。善不善本於義,不於愛。愛利之為道大矣。夫流於海者,行之旬月,見似人者而喜矣。及其期年也,見其所嘗見物於中國者而喜矣。夫去人滋久,而思人滋深歟!亂世之民,其去圣王亦久矣。其愿見之,日夜無間。故賢王秀士之欲憂黔首者,不可不務也。功先名,事先功,言先事。不知事,惡能聽言?不知情,惡能當言?其與人谷言也,其有辯乎,其無辯乎?造父始習於大豆,蜂門始習於甘蠅,御大豆,射甘蠅,而不徙人以為性者也。不徙之,所以致遠追急也,所以除害禁暴也。凡人亦必有所習其心,然後能聽說。不習其心,習之於學問。不學而能聽說者,古今無有也。解在乎白圭之非惠子也,公孫龍之說燕昭王以偃兵及應空洛之遇也,孔穿之議公孫龍,翟翦之難惠子之法。此四士者之議,皆多故矣,不可不獨論。

  【謹聽】

  五曰:昔者禹一沐而三捉發(fā),一食而三起,以禮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通乎己之不足,則不與物爭矣。愉易平靜以待之,使夫自得之;因然而然之,使夫自言之。亡國之主反此,乃自賢而少人。少人則說者持容而不極,聽者自多而不得。雖有天下,何益焉?是乃冥之昭,亂之定,毀之成,危之寧。故殷周以亡,比干以死,悖而不足以舉。故人主之性,莫過乎所疑,而過於其所不疑;不過乎所不知,而過於其所以知。故雖不疑,雖已知,必察之以法,揆之以量,驗之以數(shù)。若此則是非無所失,而舉措無所過矣。夫堯惡得賢天下而試舜?舜惡得賢天下而試禹?斷之於耳而已矣。耳之可以斷也,反性命之情也。今夫惑者,非知反性命之情,其次非知觀於五帝三王之所以成也,則奚自知其世之不可也?奚自知其身之不逮也?太上知之,其次知其不知。不知則問,不能則學!吨荏稹吩唬 “夫自念斯學,德未暮!睂W賢問,三代之所以昌也。不知而自以為知,百禍之宗也。名不徒立,功不自成,國不虛存,必有賢者。賢者之道,牟而難知,妙而難見。故見賢者而不聳,則不惕於心。不惕於心,則知之不深。不深知賢者之所言,不祥莫大焉。主賢世治,則賢者在上;主不肖世亂,則賢者在下。今周室既滅,而天子已絕。亂莫大於無天子。無天子,則強者勝弱,眾者暴寡,以兵相殘,不得休息。今之世當之矣。故當今之世,求有道之士,則於四海之上,山谷之中,僻遠幽閑之所,若此則幸於得之矣。得之,則何欲而不得?何為而不成?太公釣於滋泉,遭紂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文王,千乘也;紂,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之與不知也。諸眾齊民,不待知而使,不待禮而令。若夫有道之士,必禮必知,然後其智能可盡。解在乎勝書之說周公,可謂能聽矣;齊桓公之見小臣稷,魏文侯之見田子方也,皆可謂能禮士矣。

  【務本】

  六曰:嘗試觀上古記,三王之佐,其名無不榮者,其實無不安者,功大也。《詩》云:“有唵凄凄,興云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比踔,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欲名實也,與三王之佐同,而其名無不辱者,其實無不危者,無公故也。皆患其身不貴於國也,而不患其主之不貴於天下也;皆患其家之不富也,而不患其國之不大也。此所以欲榮而愈辱,欲安而益危。安危榮辱之本在於主,主之本在於宗廟,宗廟之本在於民,民之治亂在於有司!兑住吩唬 “復自道,何其咎,吉!币匝员緹o異,則動卒有喜。今處官則荒亂,臨財則貪得,列近則持諫,將眾則罷怯,以此厚望於主,豈不難哉!今有人於此,修身會計則可恥,臨財物資盡則為己,若此而富者,非盜則無所取。故榮富非自至也,緣功伐也。今功伐甚薄而所望厚,誣也;無功伐而求榮富,詐也。詐誣之道,君子不由。人之議多曰:“上用我,則國必無患。”用己者未必是也,而莫若其身自賢。而己猶有患,用己於國,惡得無患乎?己,所制也;釋其所制而奪乎其所不制,悖。未得治國治官可也。若夫內(nèi)事親,外交友,必可得也。茍事親未孝,交友未篤,是所未得,惡能善之矣?故論人無以其所未得,而用其所已得,可以知其所未得矣。古之事君者,必先服能,然後任;必反情,然後受。主雖過與,臣不徒取!洞笱拧吩唬骸吧系叟R汝,無貳爾心。”以言忠臣之行也。解在鄭君之問被瞻之義也,薄疑應衛(wèi)嗣君以無重稅。此二士者,皆近知本矣。

  【諭大】

  七曰:昔舜欲旗古今而不成,既足以成帝矣;禹欲帝而不成,既足以正殊俗矣;湯欲繼禹而不成,既足以服四荒矣;武王欲及湯而不成,既足以王道矣;五伯欲繼三王而不成,既足以為諸侯長矣;孔丘、墨翟欲行大道於世而不成,既足以成顯名矣。夫大義之不成,既有成矣已!断臅吩唬骸疤熳又聫V運,乃神,乃武乃文!惫蕜赵谑拢略诖。地大則有常祥、不庭、歧毋、群抵、天翟、不周,山大則有虎、豹、熊、螇蛆,水大則有蛟、龍、黿、鼉、鳣、鮪。《商書》曰:“五世之廟,可以觀怪。萬夫之長,可以生謀!笨罩兄疅o澤陂也,井中之無大魚也,新林之無長木也。凡謀物之成也,必由廣大眾多長久,信也。季子曰: “燕雀爭善處於一室之下,子母相哺也,姁々焉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決,則火上焚棟,燕雀顏色不變,是何也?乃不知禍之將及己也。”為人臣免於燕雀之智者寡矣。夫為人臣者,進其爵祿富貴,父子兄弟相與比周於一國,姁々焉相樂也,以危其社稷。其為灶突近也,而終不知也,其與燕雀之智不異矣。故曰: “天下大亂,無有安國;一國盡亂,無有安家;一家皆亂,無有安身。”此之謂也。故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小大貴賤,交相為恃,然後皆得其樂。定賤小在於貴大,解在乎薄疑說衛(wèi)嗣君以王術,杜赫說周昭文君以安天下,及匡章之難惠子以王齊王也。

  內(nèi)容概括

  《呂氏春秋》是戰(zhàn)國末期呂不韋重要的巨著,公元前239年左右完成,當時正是秦國統(tǒng)一六國的前夕。其書“基本上以儒家為宗,取各家之長而棄其短,所以能成一家之言。”是秦漢雜家的代表作之一。呂不韋是秦國一代名相,任職于戰(zhàn)國末年。呂因散盡家財幫助在趙國為人質(zhì)的嬴異人立嫡有大功勞,在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后,被任用為秦國丞相。

  在戰(zhàn)國時期,魏國有信陵君,楚國有春申君,趙國有平原君,齊國有孟嘗君,他們都禮賢下士,結(jié)交賓客。并在這方面要爭個高低上下。呂不韋認為秦國如此強大,所以他也招來了文人學士,給他們優(yōu)厚的待遇,門下多達三千人。與四公子不同的是,呂不韋招攬門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卻十分注重文才。原來,呂不韋有他自己的見解。他素來善于謀略,瞧不起那些頭腦簡單的勇夫。再說秦國猛將如云,軍力強大,沒有必要再蓄養(yǎng)征殺之士,還有一個原因,其時許多善辯之士紛紛著書立說,廣為流傳,不但天下聞名,還可傳之后世,永垂青史,這一點尤其令呂不韋眼熱。呂不韋本是商人出身,沒有條件去著書立說,但他可以借助這些擅長舞文弄墨的門人,來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和愿望。那時各諸侯國有許多才辯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書立說,流行天下。

  待到一切準備就緒,呂不韋就令門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聞所見和感想都寫出來。等到文章交上來后,五花八門,寫什么的都有,古往今來、上下四方、天地萬物、興廢治亂、士農(nóng)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論及,許多文章還有重復。呂不韋又挑選幾位高手對這些文章進行篩選、歸類、刪定,綜合在一起成書,取名叫《呂氏春秋》。呂不韋對此書十分看重,他自己認為這部號稱《呂氏春秋》的書是杰作,夸口說該書是包攬了“天地、萬物、古今”的奇書。例如在相當全書總序的《序意篇》中就這樣寫道:“凡十二紀者,所以紀治亂存亡也,所以知壽夭吉兇也,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若此,則是非可不可無所遁矣!睘榱司媲缶,也是為擴大影響,呂不韋還想出一個絕妙的宣傳該書的辦法,他請人把全書謄抄整齊,懸掛在首都咸陽城門,聲稱如果有誰能改動一字,即賞給千金。消息傳開后,人們蜂擁前去,包括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在內(nèi),卻沒有一個人能對書上文字加以改動。當然,這不一定就證明《呂氏春秋》字字珠璣,達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而很可能是因為人們都敬畏呂不韋的權勢,沒有人愿意出頭罷了。不過,這樣一搞,其轟動效應卻是巨大的,《呂氏春秋》和呂不韋的大名遠播東方諸國。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作于戰(zhàn)國時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遺文佚事和思想觀念,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呂氏春秋》以道為主融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體現(xiàn)了儒家的優(yōu)點與特色。呂不韋借門客之手撰寫《呂氏春秋》,雖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業(yè)上確實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沒。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稱之為《呂氏春秋》。 “刻舟求劍”的故事就出自《呂氏春秋·察今》。

  思想要點

  《呂氏春秋》是戰(zhàn)國末期秦相國呂不韋組織門客編寫的雜家著作,又稱《呂覽》。全書貫徹了呂不韋的思想文化觀念及政治主張。戰(zhàn)國末期政治上統(tǒng)一的趨勢加強,各家思想也迅速走向融合,在此背景下產(chǎn)生的《呂氏春秋》,注重博采眾家學說。以今人眼光衡量,《呂氏春秋》一書的寫作目的,是為了綜合各家學說之長,指導秦國統(tǒng)治階級兼并六國,建立大一統(tǒng)的封建王朝,并實現(xiàn)長治久安。它對各家學說實際上是有所吸收,有所揚棄,主要是吸收其中比較合理,進步和有利于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內(nèi)容。因而它是“雜而不雜”,宗旨明確。

  《呂氏春秋》明確聲明它是“集腋成裘”。不管哪家哪派,只要是好的思想都要綜合進來。體現(xiàn)了黃老的優(yōu)點與包容性!队帽姟菲f:“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故以眾勇無畏乎孟賁矣,以眾力無畏乎烏獲矣,以眾視無畏乎離婁矣,以眾知無畏乎堯舜矣。夫以眾者,此君人之大寶也。”《呂氏春秋》對先秦各家各派著重審視其優(yōu)長,偏重于汲取其精粹,力圖超出門戶之見,它說:“老耽貴柔,孔子貴仁,墨翟貴兼,關尹貴清,列子貴虛,陳駢貴齊,陽生責己,孫臏貴勢,王廖貴先,兒良貴后,此十入者,皆天下之豪士也。”由于《呂氏春秋》有這種兼容并包的眼光,故能取精用宏,融匯百家,以道貫之。

  《呂氏春秋》繼承發(fā)揚齊萬物思想認為“一則治,異則亂;一則安,異則危。”(《不二》)思想統(tǒng)一后,才能“齊萬不同,愚智工拙,皆盡力竭能,如出一穴!苯y(tǒng)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批判吸收的過程。所以,《呂氏春秋》對各家思想都進行了改造、發(fā)展與摒棄。例如,儒家主張維護君權,這種思想被《呂氏春秋》吸收了,但是它是以獨特的面目出現(xiàn)的。它主張擁護新“天子”,即建立封建集權國家。它說:“今周室既災,而天子已絕,亂莫大于無天子!保ā吨斅牎罚骸疤煜卤赜刑熳,所以一之也,天子必執(zhí)一,所以摶之也。一則治,兩則亂!保ā秷(zhí)一》)孔子主張維護周王朝的一統(tǒng)天下,但并沒有強調(diào)專制問題,《呂氏春秋》卻有了“執(zhí)一”、“摶”這樣的觀念!皥(zhí)一”和“摶”就是中央集權。這是對先秦儒家思想的發(fā)展。又如對墨家思想,《呂氏春秋》對墨子提倡的“節(jié)葬”觀念是贊同的,所以,它對當時厚葬的風氣進行了批評:“愈侈其葬,則心非為乎死者慮也,生者以相矜尚也。侈靡者以為榮,儉節(jié)者以為陋,不以便死為故,而徒以生者之誹譽為備。(《節(jié)喪》)但是,墨子是主張“非攻”的,即反對戰(zhàn)爭的!秴问洗呵铩繁銓Υ诉M行了批駁:“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無道而罰不義也。攻無道而伐之義,則福莫大焉,黔首利莫厚焉。禁之者,是息有道而伐有義也,是務湯武之事而遂桀紂之過也!保ā墩駚y》)《呂氏春秋》主張興“義兵”,“義兵至,則鄰國之民,歸之著流水,誅國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遠,得民滋眾,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保ā稇褜櫋罚秴问洗呵铩氛J為,一味地反對戰(zhàn)爭是沒有意義,并且是不對的,正義的戰(zhàn)爭,即“攻無道而伐不義”的戰(zhàn)爭,不僅可以除暴安良,而且還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這實際是為秦國進行統(tǒng)一中國的戰(zhàn)爭辯護。

  在物質(zhì)的起源問題上,《呂氏春秋》把宋尹學派的“精氣”說拿過來加以發(fā)展。宋尹學派認為:“凡物之精,此則為生,下生五谷,上為列星!倍秴问洗呵铩氛f:“萬物所處,造于太一,化于陰陽!保ā洞髽贰罚┻@就是說,“太一”是萬物的本源,世界萬物都是從“太一”那里派生出來的,并由陰陽二氣變化而成的!疤弧笔鞘裁茨?它說:“道也者,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不可為狀……道也者,不可為形,不可為名。強為之,謂之太一。“道”就是“太一”,“太一”就是“精氣”。由這里的論述可以明顯地看到老子的影響。《呂氏春秋》認為,由“精氣”(道)派生出來的萬物是在不停地運動著的,“與物變化,而無所終窮”。(《下賢》)上至天上的日月星辰,下至地上的草木泉水,都在不停地運動!疤鞛楦咭,而日月星辰云氣雨露未嘗休也。地為大矣,而水泉草毛羽裸鱗未嘗息也!保ā队^表》)但值得注意的是,《呂氏春秋》把物質(zhì)的運動看作是一個循環(huán)反復的過程。“物動則萌,萌而生,生而長,長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殺,殺乃藏,圜道也!保ā多鞯馈罚

  在社會歷史觀上,《呂氏春秋》繼承了黃老的進步歷史觀,認為歷史是不斷發(fā)展的:“今之于古也,猶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猶今之于古也。故審知今,則可知古,知古則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保ā堕L見》)這就是說,歷史的發(fā)展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今之視者,亦猶后之視今,無古不成今。了解過去,有助于了解今天。但是,了解過去并不意味著拘泥不變,恰恰相反,當時代變化了,相應的法規(guī)、政策等也應該變化,以適應時代的需要:“無法則亂,守法而弗變則悖;悖亂不可以持國。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故凡舉事必循法以動,變法者因時而化。”它還用兩個寓言故事來說明這一道理: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入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以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救劍若此,不亦惑乎!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這兩則寓言都見于《察今》。前一則就是我們很熟悉的“刻舟求劍”。這兩則寓言故事都是諷刺那種泥古不知變的人,這也是生動地表現(xiàn)了《呂氏春秋》的歷史觀。

  《呂氏春秋》繼承了老莊的無為思想,主張鞏固政權在于清靜無為,“有道之主,因而不為”,“虛靜以待”。(《知度》),只有這種“無為”、“虛靜”,才能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自由境界!秴问洗呵铩愤表現(xiàn)了一定的音樂美學思想。它將音樂的產(chǎn)生與宇宙萬物聯(lián)系起來,提出“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太樂》),又從“心”“物”感應關系,論述了音樂產(chǎn)生的心理過程。提出了“適”的概念,強調(diào)要音“適”和心“適”,才能獲得美的感受。

  作者簡介

  呂不韋(公元前290-公元前235),陽翟(今河南省禹縣)人。為秦王政的相國,是當時較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門下有食客三千人。呂不韋使他們各抒所聞,共著成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萬言,號日《呂氏春秋》,又稱《呂覽》!稘h書·藝文志》列為雜家!秴问洗呵铩肺恼麓蠖,篇幅不長,但自成體系,組織嚴密,思想深刻,說理生動。

  思想主張

  先秦風氣,名士所養(yǎng)門客人數(shù)越眾越說明名士聲譽高。比如楚有春申君,趙有平原君,齊有孟嘗君,魏有信陵君,都是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政治名人,在列國間享有極高聲望。呂不韋認為,自己身為強秦相國,比上述諸人自愧不如,因此也招賢納士,對前來跟隨的門客禮遇有加,給予厚待,欲與上述名士的門客相競。當時各國名士又常以所養(yǎng)賓客能著書立說為榮,所以呂不韋也命門客編纂其所知見聞,一部輝煌的集體創(chuàng)作橫空出世,后以他的名義發(fā)表,這就是《呂氏春秋》。這是呂不韋執(zhí)政期間所做的一件大事。

  在先秦諸子著作中,《呂氏春秋》被列為雜家,其實,這個“雜”不是雜亂無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眾家之長,用自己的主導思想將其貫穿。這部書以黃老思想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權下實行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用這一思想治理國家對于緩和社會矛盾,使百姓獲得休養(yǎng)生息,恢復經(jīng)濟發(fā)展非常有利。

  呂不韋編著《呂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國綱領,又給即將親政的秦始皇提供了執(zhí)政的借鑒?上В捎趨尾豁f個人的過失,使秦始皇對這部書棄而不用,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秴问洗呵铩返膬r值逐漸為后人領悟,成為了解戰(zhàn)國諸子思想的重要資料。

【《呂氏春秋》有始覽原文】相關文章:

《呂氏春秋》恃君覽原文及翻譯03-14

《呂氏春秋》離俗覽原文及翻譯12-10

《呂氏春秋》審應覽原文及翻譯12-10

《呂氏春秋·審分覽第五》原文及譯文10-02

呂氏春秋原文及翻譯09-24

呂氏春秋原文翻譯09-24

《呂氏春秋》原文及翻譯06-02

《呂氏春秋》季春紀原文08-23

《呂氏春秋·尊師》原文及翻譯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