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畢仲舉書翻譯和原文
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對古文的貢獻,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著眼。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蘇軾《答畢仲舉書》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答畢仲舉書翻譯和原文
原文:
奉別忽十余年,愚瞽頓仆,不復自比于朋友,不謂故人尚爾記錄,遠枉手教,存問甚厚,且審比來起居佳勝,感慰不可言。羅山素號善地,不應有瘴癘,豈歲時適爾。既無所失亡,而有得于齊寵辱、忘得喪者,是天相子也。
仆以任意直前,不用長者所教以觸罪罟。然禍福要不可推避,初不論巧拙也。黃州濱江帶山,既適耳目之好,而生事百須,亦不難致,早寢晚起,又不知所謂禍福果安在哉?
偶讀《戰(zhàn)國策》,見處士顏蠋之語“晚食以當肉”,欣然而笑。若蠋者,可謂巧于居貧者也。菜羹菽黍,差饑而食,其味與八珍等;而既飽之余,芻豢滿前,惟恐其不持去也。美惡在我,何與于物。
所云讀佛書及合藥救人二事,以為閑居之賜甚厚。佛書舊亦嘗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獨時取其粗淺假說以自洗濯,若農(nóng)夫之去草,旋去旋生,雖若無益,然終愈于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謂超然玄悟者,仆不識也。往時陳述古好論禪,自以為至矣,而鄙仆所言。
仆嘗語述古,公之所談,譬之飲食龍肉也,而仆之所學,豬肉也,豬之與龍,則有間矣,然公終日說龍肉,不如仆之食豬肉實美而真飽也。不知君所得于佛書者果何耶?為出生死、超三乘,遂作佛乎?抑尚與仆輩俯仰也?學佛老者,本期于靜而達。靜似懶,達似放。學者或未至所期,而先得所似,不為無害。仆常以此自疑,故亦以為獻。
來書云處世得安穩(wěn)無病,粗衣飽飯,不造冤業(yè),乃為至足。三復斯言,感嘆無窮。無緣面論,以當一笑而已。 (選自《蘇軾文集》,有刪改)
譯文:
轉(zhuǎn)眼間分別已十多年了,我愚鈍缺乏識別能力而遭遇坎坷,因而不再能夠自列為朋友,沒想到老朋友尚能如此記懷,錄我在朋友之列。委屈你從遠方親手寫信教導我,問候得很殷切,并且讓我詳知你近來日常起居生活安好,感激欣慰得說不出話。羅山向來被稱為好地方,不會有瘴癘之毒氣,也許是四季舒適吧。既已沒有什么喪失的東西,而且能夠感悟到受寵與受辱沒有區(qū)別、得失不應系于內(nèi)心,這是上天在祐助你啊。
我因為放縱心意徑直向前,沒有聽從長者的教導而觸犯法律。然而禍事如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不用說當初是巧是拙了。黃州臨江靠山,既順適耳目觀賞之娛,并且生活所須各種物品也容易得到,早睡晚起,又讓我不知所說的禍事在哪里呢?
偶然讀到《戰(zhàn)國策》,看到處士顏蠋說“推遲吃飯時間,從而飯便可變成肉一樣的美味”,我欣然而笑。像顏蠋,可以說是善于在貧困中生活的人。粗茶淡飯,在饑餓的時候食用,它的味道和山珍海味一樣可口;而已經(jīng)吃飽了之后,各種美味的肉食堆滿面前,唯恐別人不端走。是好是壞在于自我的心態(tài),哪里與外物有什么關系。
你所說的研習佛經(jīng)與調(diào)配藥物救治百姓這兩件事,認為這是對閑居之人豐厚的賞賜。對于佛經(jīng),我過去也經(jīng)常閱讀,然而頭腦昏昧,心智閉塞,不能夠領悟其中的精妙之處。獨處的時候,找些其中淺易的內(nèi)容讀讀來洗去心靈的塵垢。這好像是農(nóng)夫鋤草的過程,剛鋤掉,馬上又會長出來,雖然好像是沒有什么補益,然而畢竟比沒鋤的'好。像那世上的君子,離塵脫俗得以深悟的人,我是沒有認識的。過去陳述古喜好談論禪道,自己認為已經(jīng)達到最高境界,因而視我所說的話為淺陋。
我曾對陳述古說:您所談論的,好像是食用龍肉,而我所學習的,是吃豬肉,豬肉與龍肉是有很大差別的,然而您整天空談龍肉,不如我吃豬肉感受到口味美、肚子飽的真實。不知道您從佛經(jīng)中所得到究竟是些什么?是為了超出生死和三乘,從而成佛嗎?還是注重同我們這類人不相上下相處?研習佛道的人,本來是追求寧靜和曠達的。而寧靜近似于懶惰,曠達近似于放誕。求學的人或許沒有達到期許的境界,卻先得到了那所相似的東西,不是沒有害處的。我常常因此懷疑自己,所以也把這些問題呈獻出來與你探討。
你的來信說人行于世間,但求平安無病,解決溫飽,不做壞事,就足夠了。我多次品味這些話,有無窮的感悟。沒有機緣當面交流,姑且讀讀笑笑吧。
【答畢仲舉書翻譯和原文】相關文章:
蘇軾《答畢仲舉書》原文及翻譯03-31
蘇軾《答畢仲舉書》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2-11
《答畢仲舉書》閱讀答案09-16
《宋史畢仲游傳》的原文及翻譯06-26
答李幾仲書原文賞析翻譯及練習06-12
答李幾仲書原文翻譯與練習題06-12
《答呂醫(yī)山人書》原文和翻譯04-05
答蘇武書原文及翻譯04-01
《答黃庭堅書》的原文及翻譯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