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的原文及翻譯注釋
《春望》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鏗鏘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余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而不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望的原文及翻譯注釋,一起來看看吧!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詞語注解】:
春望:在春天遠望(或春天里看到的景象)
國:國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
破:破碎。
城:長安城。
深:茂盛;茂密。
感時:感慨時序的變遷或時勢的變化。
濺淚:流淚
恨別:恨別的情景。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互文。此處借花濺淚,鳥驚心來了個藝術夸張,可以理解。
烽火:古時邊疆在高臺上為報警點燃的火。這里指戰(zhàn)爭中的燒掠的情景出現在周圍的城市鄉(xiāng)村。
連三月:連續(xù)多個月。
家書:平安信。(當時杜甫家住鄜(fū)州城外羌村)
抵萬金:家書可值幾萬兩黃金,極言家信之難得。 抵:值。
白頭:白頭發(fā),老態(tài)。
搔:抓,撓。
渾:簡直。
欲:想,要,就要。
簪:一種束發(fā)的首飾。
【《春望》翻譯】:
長安淪陷國家破敗,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傷國事面對繁花,難禁涕淚四濺,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覺增加離恨。
立春以來戰(zhàn)火頻連,已經蔓延多月,家在鄜州音訊難得,一信抵值萬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頭發(fā)脫落既短又少,簡直不能插簪。
《春望》賞析:
《春望》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詩。憂國,傷時,念家,悲己,顯示了詩人一貫心系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這正是該詩沉郁悲壯、動慨千古的內在原因。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遍_篇即寫春望所見: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令人滿目凄然。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边@一句歷來有兩種解釋一般解釋是,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墮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正見好詩含蘊之豐富。一個“濺"字,運用了擬人的巧妙手法,把作者當時面對國家衰亡的無奈感慨和綿綿愁緒借用花的濺淚表現出來。并運用互文手法,可譯為“感時恨別花濺淚,感時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弊园彩放褋y以來,“烽火苦教鄉(xiāng)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遠方的慘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頹敗之景,不覺于極無聊賴之際,搔首躊躇,頓覺稀疏短發(fā),幾不勝簪!鞍装l(fā)”為愁所致,“搔”為想要解愁的動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則更增一層悲哀。
此詩作于至德二載(公元757年),詩人當時為安史之亂叛軍所俘,身陷長安,看著被安史叛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眼見山河依舊而國破家亡,春回大地卻滿城荒涼,在此身歷逆境、思家情切之際,不禁觸景生情,發(fā)出深重的憂傷和感慨。詩人以景襯情,表達了詩人的憂國情懷。
這首詩反映了詩人熱愛國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意脈貫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感情強烈而不淺露,內容豐富而不蕪雜,格律嚴謹而不板滯,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寫得鏗然作響,氣度渾灝,因而一千二百余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肅宗至德二載(757)三月。頭年六月,安史叛軍攻進長安,“大索三日,民間財資盡掠之”,又縱火焚城,繁華壯麗的京都變成廢墟。八月,杜甫將妻子安置在鄜州羌村,于北赴靈武途中被俘,押送到淪陷后的長安,至此已逾半載。時值暮春,觸景傷懷,創(chuàng)作了這首歷代傳誦的五律。
名家點評
宋·司馬光:古人為詩,貴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也。近世詩人唯子美最得詩人之體,如“國破山河在……恨別鳥驚心!薄吧胶釉凇保鳠o馀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花鳥,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他皆類比,不可遍舉。(《司馬溫公詩話》)
宋·方回:此第一等好詩。想天寶、至德以至大歷之亂,不忍讀也。(《瀛奎律髓》)
明·鐘惺:所謂“愁思看春不當春”也(“感時”二句下)!司錉熟,入口不厭,于此見身份(“烽火”二句下)。(《唐詩歸》)
明·梅鼎祚:劉云:更深更長,乃不及此。(《李杜二家詩鈔評林》)
明·周珽:氣渾語楚。(《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明·徐用吾:子美此詩,幽情邃思,感時傷事,意在言外。(《唐詩分類繩尺》)
清·吳喬:“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睒O平常語,以境苦情真,遂同于《六經》中語之不可動搖。(《圍爐詩話》)
清·何焯:起聯筆力千鈞!案袝r”心長,“恨別”意短,落句故置家言國也。匡復無期,趨朝望斷,不知此身得睹司隸章服否?只以“不勝簪”終之,凄涼含蓄。(《義門讀書記》)
清·張謙宜:《春望》:“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眰却艘娖涿。(《絸齋詩談》)
清·紀昀:語語沉著,無一毫做作,而自然深至。(《瀛奎律髓匯評》)
清·沈德潛:“濺淚”、“驚心”轉因花、鳥,樂處皆可悲也(“感時”二句下)。五、六,直下(“烽火”二句下)。(《唐詩別裁》)
清·浦起龍:溫公說是詩有人物散亡,意在言外之嘆。趙汸說是詩明照應相生、引伸作法之端。其實詞旨淺顯,不須疏解。(《讀杜心解》)
清·吳汝綸:字字沉著,意境直似《離騷》。(《唐宋詩舉要》)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春望的原文及翻譯注釋】相關文章:
春望原文及翻譯注釋07-10
春望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07
春望古詩的注釋及翻譯10-26
春望杜甫原文、注釋10-14
《望岳》原文、注釋及翻譯08-10
春望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8篇06-05
春望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8篇)06-05
春望原文及翻譯10-04
春望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通用8篇)06-05
春望原文、注釋、譯文及賞析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