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其二的原文注釋及譯文 推薦度:
- 《狼》其二的原文及譯文 推薦度:
- 《牧童逮狼》原文及譯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狼》原文及譯文
《狼》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chuàng)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描繪了貪婪、兇狠、狡詐的狼的形象。啟示我們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不能妥協(xié)退讓,而要像屠夫一樣勇敢斗爭、善于斗爭,這樣才會取得勝利。下面是小編帶來的《狼》原文及譯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才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jīng)賣完了,只剩下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了,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屠戶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后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jīng)扔完了,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匆娨暗乩镉幸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于是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lián)幽闷鹜赖。兩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戶?/p>
過了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戶正要上路,轉(zhuǎn)到柴草堆后面一看,只見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鉆過去從背后對屠戶進行攻擊。狼的身子已經(jīng)鉆進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戶從后面砍斷了狼的后腿,也把狼殺死。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賞析詳情:
一、整體把握
。ㄒ唬┲髦
本文寫的是兩只狼與一個屠戶之間的一場較量,兩只狡詐的狼想吃掉屠戶,卻最終雙雙斃命于屠戶刀下的故事。
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分別從屠戶和狼的角度來理解。屠戶最終戰(zhàn)勝了兩只狼,歌頌了人的勇敢、智慧和斗爭精神,同時也告訴我們對待狼和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不可妥協(xié)讓步,必須勇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另外,從狼的角度來看,在情節(jié)發(fā)展的過程中作者著力突出狼的狡詐、陰險,“狼亦黠矣”但最終仍逃不了“而頃刻兩斃”的命運,是不是給我們這樣的啟示:任何陰險狡詐卑劣的手段都戰(zhàn)勝不了智慧和勇敢。諷喻那些像狼一樣的惡人,無論怎樣最終都要失敗。
。ǘ┙Y(jié)構(gòu)
全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前四段,是敘事,描寫了整個故事發(fā)生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的過程;第二部分是第五段,是議論,表明作者觀點,點明文章的主題。
第一部分敘事主要借助于動作、神態(tài)描寫來刻畫形象、展開情節(jié)。
第一段簡潔地敘述了屠戶遇狼的時間、地點和情況。屠戶在“擔中肉盡,止有剩骨”,卻又行人斷絕,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讓兩只惡狼給盯住了。草草幾筆,就勾畫出危急的處境,緊張的氣氛,實在扣人心弦,為后面描述屠戶的斗爭策略作了鋪墊。
第二段面對意想不到的惡狼,屠戶首先是“懼”。于是采取遷就的策略,“投以骨”。雖使兩狼“綴行甚遠”的情況暫時有了改變,但沒有解決根本問題。直到骨頭投盡了,也沒有填飽餓狼的饑腸,而“并驅(qū)如故”,因此屠戶處境更加危險。這就充分暴露了狼的貪婪本性,證明了屠戶退讓遷就策略的失敗。
第三段“屠大窘”,說明情況已處危急關(guān)頭,屠戶或者被狼吃掉,或者把狼殺死。面臨生死屠戶意識到怕死是不行的,退讓是無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殺狼。屠戶機敏地“奔倚”在積薪之下,放下?lián),拿起刀,避免了前后受敵的處境,來開防御之勢,而狼亦“眈眈相向”,故事出現(xiàn)轉(zhuǎn)機,同時營造了“劍拔弩張”的氣氛,雙方進入相持階段。
第四段作者在描寫兩狼對屠戶“眈眈相向”之后,又變換筆法,寫一只狼竟然自己走開,另一只狼裝作馴良的家狗形態(tài)蹲著,然后閉著眼睛打盹,樣子十分悠閑。這是狼在屠戶持刀的情況下耍弄的新花招。文中故意不作說明,而是以細膩的筆觸刻畫狼的狡詐形象,讓人們仔細品味,加深對狼的本性的認識。這時的屠戶雖然不能猜透它們誘敵包抄然后夾擊的花招,但對于狼的兇狠狡詐有了清醒的認識,所以不受這種假象欺騙,不是釋刀自喜,而是趁機“暴起”,猝不及防地以刀劈狼首,結(jié)果了它的性命。文中狼的悠閑假象,屠戶的暴起動作,相映成畫。
這樣四個段落寫出了屠戶遇狼——懼狼——御狼——殺狼的過程。
第二部分是作者詼諧風趣的議論。作者指出狼的狡黠,而嘲笑其頃刻兩斃的結(jié)局,也間接贊揚了屠戶的勇敢機智,余味無窮。
(三)延伸
1。作家作品相關(guān)資料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杰出文學(xué)家,山東省淄川縣(現(xiàn)淄博市淄川區(qū)洪山鎮(zhèn))蒲家莊人。出身于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19歲應(yīng)童子試,以縣、府、道三考皆第一而聞名籍里。但后來卻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畢一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聊齋”是他書屋的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譽為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lián),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guān)農(nóng)業(yè)、醫(y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遺世之作總近200萬言。
2。關(guān)于《狼三則》其他兩則
課文《狼》選于《狼三則》,其余兩則如下: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屠尾行數(shù)里。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懸諸樹而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腭,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非屠,烏能作此謀也!三事皆出于屠;則屠人之殘,殺狼亦可用也。
3。本文寫法上的特點
。1)有敘有議,結(jié)構(gòu)嚴謹,情節(jié)曲折,引人入勝。
這篇短小而生動的寓言故事僅二百余字,卻言簡意賅,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層次井然,內(nèi)容豐富,敘后有議,點明了故事的寓意。
。2)運用諷喻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題寓于生動的形象之中。
這篇寓言故事通過對狼的一連串動作的描述,生動刻畫了狼的形象,揭示了狼的本質(zhì)。無論是狼遇到擔有剩骨的屠戶時貪心地“綴行甚遠”,還是遭屠戶防御時的“眈眈相向”,甚或是“目似瞑,意暇甚”的“假寐”,都是作者筆下極生動的刻畫。故事結(jié)束時作者發(fā)表的議論,告訴人們道理,事與理有機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
。3)語言精練生動,細膩形象。
文章寫狼的“假寐”,“犬坐”的生動比喻,屠戶與狼斗爭時的一系列動詞:“奔”、“倚”、“持”、“劈”、“斷”等,都用得極為生動。文中還多次巧妙地運用了文言代詞“其”,如“受其敵”“斷其股”的“其”代狼,“故其后”的“其”代屠戶,“積薪其中”的“其”代麥場;“奔倚其下”、“洞其中”的“其”代柴草堆。用一個“其”字分別指代幾個對象,使文句更加簡潔。
二、文章賞析
談《狼》的藝術(shù)形象(齊振信)
蒲松齡的短篇小說《狼》在古今中外眾多描寫狼的寓言、小說中獨樹一幟。這不僅是因為它告訴人們對于像狼一樣的惡人,不應(yīng)姑息退讓,要敢于拼搏才能取得勝利的道理,而且還在于它給我們留下了兩個性格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屠戶和狼。
先說狼。
作品中的狼,除具備兇惡貪婪這一狼的共性外,最大的特點還在于陰險狡詐。作者從三個方面描寫狼的動作、神態(tài),以顯示其性格特點。首先,在屠戶“奔倚其下,弛擔持刀”準備與狼殊死搏斗之時,狼自知硬拼難于取勝,在短短的“眈眈相向”之后,“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徑去”,并非放棄傷人之意,而是另有圖謀;“犬坐”,也并非休憩喘息以解“綴行甚遠”之疲憊,而是要牽制屠戶,免其走掉。兩只狼在演一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把戲!一個“徑去”,一個“犬坐”,配合得何等默契!其次,小說描寫“犬坐”之狼的神態(tài):“目似瞑意暇甚!倍潭塘鶄字入木三分地刻畫了狼瞇縫雙目的眼神和悠閑自得的表情。它之所以這樣,原因有二:其一,狼從屠戶“投以骨”、“復(fù)投之”的一再妥協(xié)退讓中,洞悉他膽怯且抱有幻想的心理,認為屠戶不會采取任何不利于它的措施;其二,狼企圖以輕松悠閑的偽像來迷惑屠戶,使其放松警惕,為“徑去”之狼的偷襲作掩護。第三,在屠戶殺死“犬坐”之狼后“,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這段描寫揭示了“徑去”之狼的卑劣目的,原來它的“徑去”,是為了在前狼的掩護下,打洞于柴堆中,以便穿過柴堆從背后攻擊屠戶,形成前后夾擊的險峻形勢?矗鞘呛蔚鹊纳朴谕媾獧(quán)術(shù)!何等的狡黠陰
險!然而,“狐貍再狡猾也斗不過好獵手”。雖然兩只狼詭計多端、機關(guān)算盡,但最后也只得落個“頃刻兩斃,只增笑耳”的可悲下場。狼的形象概括了一切兇惡狡詐、善于玩弄權(quán)術(shù)之輩的性格特征,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
再說屠戶。
屠戶的最大特點是機警勇敢。但小說并未把他塑造成見虎就打遇龍則擒的一般英雄形象,而是把他放在特定環(huán)境中,逐漸展示他的性格特征。一開始,在兩狼“綴行甚遠”之時,他對狼的兇惡貪婪的本性缺乏足夠的認識,一個“懼”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他驚恐萬分又無可奈何的心理狀態(tài),緊接著以“投以骨”、“復(fù)投之”寫他在驚懼之中唯一的舉措,表現(xiàn)他想用妥協(xié)退讓之術(shù)擺脫兩狼的糾纏威脅,達到狼口求生化險為夷的目的。最后“骨已盡矣”,而兩狼仍“并驅(qū)如故”的現(xiàn)實教育了他,他才認識到狼兇殘且貪得無厭的本性,因此他急中生智,迅速奔倚柴堆之下,占據(jù)有利地勢,“弛擔持刀”,抓住有利戰(zhàn)機英勇出擊,終于力斃兩狼。表現(xiàn)其機智果敢的性格特征。我們說屠戶思想性格的形成過程,展示了人們認識上的一般規(guī)律,它啟迪人們應(yīng)如何同惡勢力作斗爭,具有其普遍意義。小說僅僅202個字,卻為我們塑造了兩個生動的藝術(shù)典型,收到令人驚嘆的藝術(shù)效果,真可稱之為精致玲瓏的藝術(shù)瑰寶,使人觀后贊嘆不已。
點評
本段寫屠戶殺狼,表現(xiàn)屠戶的勇敢鎮(zhèn)定和狼的狡猾貪婪,這是故事的高潮和結(jié)局!耙焕菑饺ァ,另有圖謀;“犬坐于前”(這里的“犬”是名詞活用作狀語,像狗一樣),牽制屠戶,更見出狼的狡詐!澳克祁ǎ庀旧酢,演得逼真,氣氛似有所緩和!氨┢稹薄ⅰ暗杜、“斃之”,屠戶不為假象迷惑,抓住時機,當機立斷敢于斗爭,取得了一半的勝利。到這兒并未讓人松口氣!稗D(zhuǎn)視積薪后”說明屠戶已深刻認識到狼的本性,變得警覺!耙焕嵌雌渲小苯K將狼的本性暴露無遺,再點狼的狡詐陰險,“乃悟”說明斗爭使屠戶對狼的奸詐有了深刻認識。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xué)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于沒落的地主家庭,成年時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貧困。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yīng)童子試曾連續(xù)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后屢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一面教書,一面應(yīng)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他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狼》原文及譯文】相關(guān)文章:
《牧童逮狼》原文及譯文09-24
《狼三則》其二的原文及譯文09-26
《狼三則》其二的原文注釋及譯文12-11
有關(guān)狼的譯文精選09-24
古文《狼》的譯文09-24
《勸學(xué)》原文及譯文08-27
《月夜》原文、譯文12-12
《鄉(xiāng)思》原文及譯文08-22
《柳》原文及譯文09-08
《春雨》原文及譯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