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庸醫(yī)治駝的原文譯文及賞析

時間:2023-07-22 12:00:28 松濤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庸醫(yī)治駝的原文譯文及賞析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按內(nèi)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庸醫(yī)治駝的原文譯文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庸醫(yī)治駝

  【導讀】 本文選自江盈科《雪濤閣集(卷十四)·催科》。江盈科(1553年-1605年),字進之,號綠蘿山人,桃源人(今湖南省桃源縣),明朝萬歷進士,官至四川提學副使,有賢名。盈科在文學上參與創(chuàng)立公安派,為文主張“元神活潑”,寫真性、真情、真我,被袁宏道兄弟稱為詩文“大家”,著作輯有《江盈科集》。

  本文這則“庸醫(yī)治駝”的故事,是作者引用來說明“治道”的,說出了吏治與民生的關系。古代“官”、“吏”設置的目的,就是治民、管民,維護既成的秩序。官吏執(zhí)行上司的指令,有的不擇手段,就像催科的縣官,只要把租稅收齊,哪里管得著百姓生活,“吾但使國家無逋賦,吾職盡矣,不能復念尓民也”(《催科》)。

  “竭澤而漁,明年無魚”(《催科》),抽干湖水去捕魚,明年就無魚可捕了。漁夫捕魚也是講職業(yè)道德的,至少在這個行業(yè)里有這句行話。在醫(yī)生這個職業(yè)中,有“醫(yī)者父母心”的職業(yè)規(guī)范,治駝的庸醫(yī)恐怕那里沒有這個行規(guī);在為官這個職業(yè)中,有“父母官”、“愛民如子”之說,這個行規(guī)是明確的,催科的縣官恐怕就沒有行規(guī)的意識。如若為人做事,連最基本的行規(guī)都沒有,恐怕是做不好的。

  【原文】 昔有醫(yī)人,自媒[1]能治背駝,曰:“如弓者,如蝦者,如曲環(huán)者,延[2]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3]!币蝗诵叛,而使治駝。乃索[4]板二片,以一置地下,臥駝者其上,又以一壓焉,而即屣[5]焉。駝者隨直,亦復隨死。其子欲鳴[6]諸官,醫(yī)人曰:“我業(yè)治駝,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嗚呼,今之為官,但管錢糧收,不管百姓死,何異于此醫(yī)哉?

  【譯文】 從前有個醫(yī)生,自吹能治駝背,他說:“無論駝得像弓那樣的,像蝦那樣的,還是彎曲像鐵環(huán)那樣的,請我去醫(yī)治,管保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桿一般直了!庇袀人信以為真,就請他醫(yī)治駝背。這個醫(yī)生要來兩塊門板,把一塊放在地上,叫駝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塊壓在駝背人身上,然后跳上去使勁地踩。這么一來,駝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但人也被踩斷了氣。駝背者的兒子,要到官府控告駝背的醫(yī)生,這個醫(yī)生卻說:“我的職業(yè)是治駝背,只管把駝背弄直,那管人是死是活!”唉!世上那些當縣令的人,只管錢糧租稅有沒有繳納,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和那個治駝的醫(yī)生有什么不一樣呢?

  【注釋】

  [1]媒:介紹,夸耀。

  [2]延:請。

  [3]信:相信。

  [4]索:索要、要來。

  [5]屣(xǐ):鞋子,這里用作動詞,踐踏。

  [6]鳴:申訴,控告。

  李白《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恒殊調(diào),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譯文】

  大鵬一日從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高。如果在風歇時停下來,其力量之大猶能將滄海之水簸干。時人見我好發(fā)奇談怪論,聽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资ト诉說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輕視年輕人!

  【注釋】

  ⑴上:呈上。李邕(678—747)字泰和,廣陵江都(江蘇江都縣)人,唐代書法家、文學家。⑵搖:由下而上的大旋風。⑶假令:假使,即使。⑷簸卻:激起。⑸滄溟:大海。恒:常常。殊調(diào):不同流俗的言行。⑹余:我。大言:言談自命不凡。⑺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詔尊孔子為宣父。見《新唐書·禮樂志》。宋本“宣父”作“宣公”。⑻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稱,此指李邕。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代的作品。李邕在開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慶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謁見李邕時,因為不拘俗禮,且談論間放言高論,縱談王霸,使李邕不悅。史稱李邕“頗自矜”(《舊唐書·李邕傳》),為人自負好名,對年輕后進態(tài)度頗為矜持。李白對此不滿,在臨別時寫了這首態(tài)度頗不客氣的《上李邕》一詩,以示回敬。

  【作品鑒賞】

  大鵬是李白詩賦中常常借以自況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開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見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稱李白“有仙風道骨焉,可與神游八極之表”,李白當即作《大鵬遇希有鳥賦并序》(后改為《大鵬賦》),自比為莊子《逍遙游》中的大鵬鳥。

  李白詩中還有一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據(jù)唐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志銘序》云,李白“賦《臨終歌》而卒”。后人認為可能就是這首《臨路歌》,“路”或為“終”之誤寫。可見李白終生引大鵬自喻之意。按此詩語氣直率不謙,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參詹锳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此詩題解。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鵬自比。大鵬是《莊子·逍遙游》中的神鳥,傳說這只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里。大鵬鳥是莊子哲學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圖騰。李白年輕時胸懷大志,非常自負,又深受道家哲學的影響,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偉的抱負。這只大鵬即使不借助風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將滄溟之水一簸而干,這里極力夸張大鵬的神力。在這前四句詩中,詩人寥寥數(shù)筆,就勾劃出一個力簸滄海的大鵬形象——也是年輕詩人自己的形象。

  詩的后四句,是對李邕怠慢態(tài)度的回答:“世人”指當時的凡夫俗子,顯然也包括李邕在內(nèi),因為此詩是直接給李邕的,所以措詞較為婉轉(zhuǎn),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調(diào)”指不同凡響的言論。李白的宏大抱負,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當做“大言”來恥笑。李白顯然沒有料到,李邕這樣的名人竟與凡夫俗子一般見識,于是,就抬出圣人識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譏。

  《論語·子罕》中說:“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兩句意為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圣人還要高明?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后兩句對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態(tài)度的回敬,態(tài)度相當桀驁,顯示出少年銳氣。

  李邕在開元初年是一位名聞海內(nèi)的大名士,史載李邕“素負美名,……人間素有聲稱,后進不識,京洛阡陌聚觀,以為古人;騻髅寄坑挟,衣冠望風,尋訪門巷。”對于這樣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與之抗禮,足見青年李白的氣識和膽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權貴,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庸醫(yī)治駝的原文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殺駝破甕原文及賞析08-25

秋日原文譯文及賞析08-17

《草》原文譯文賞析09-28

社日原文譯文及賞析09-26

《口技》原文賞析及譯文04-16

《原性》原文及譯文賞析04-20

蝶戀花原文譯文及賞析08-02

庸醫(yī)治駝閱讀理解題及答案03-14

《鄂州南樓》原文譯文及賞析07-28

漢廣原文、譯文及賞析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