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論語為政全文及譯文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的語錄,至漢代成書。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為政全文及譯文,希望大家喜歡。
【原文】
21 子曰:“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眾星共(4)之!
【注釋】
(1)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說統(tǒng)治者應(yīng)以道德進行統(tǒng)治,即“德治”。
(2)北辰:北極星。
(3)所:處所,位置。
(4)共:同拱,環(huán)繞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周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huán)繞在它的周圍!
【評析】
這段話代表了孔子的“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說,統(tǒng)治者如果實行德治,群臣百姓就會自動圍繞著你轉(zhuǎn)。這是強調(diào)道德對政治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原則。這是孔子學(xué)說中較有價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國的基本原則是德治,而非嚴(yán)刑峻法。
【原文】
22 子曰:“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無邪(3)。”
【注釋】
(1)詩三百:詩,指《詩經(jīng)》一書,此書實有305篇,三百只是舉其整數(shù)。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無邪:此為《詩經(jīng)魯頌》上的一句,此處的“思”作思想解。無邪,一解為“純正”,一解為“直”,后者較妥。
【譯文】
孔子說:“《詩經(jīng)》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評析】
孔子時代,可供學(xué)生閱讀的書還不很多,《詩經(jīng)》經(jīng)過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鬃訉Α对娊(jīng)》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無邪”來概括它!墩撜Z》中解釋《詩經(jīng)》的話,都是按照“思無邪”這個原則而提出的。
【原文】
23 子曰:“道(1)之以政,齊(2)之以刑,民免(3)而無恥(4),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5)。”
【注釋】
(1)道:有兩種解釋:一為“引導(dǎo)”;二為“治理”。前者較為妥貼。
(2)齊:整齊、約束。
(3)免:避免、躲避。
(4)恥:羞恥之心。
(5)格:有兩種解釋:一為“至”;二為“正”。
【譯文】
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去引導(dǎo)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dǎo)百姓,使用禮制去統(tǒng)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guī)矩了!
【評析】
在本章中,孔子舉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治國方針?鬃诱J為,刑罰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恥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罰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規(guī)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恥之心。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國家時有不同于法制的特點。但也應(yīng)指出:孔子的“為政以德”思想,重視道德是應(yīng)該的,但卻忽視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國家中的作用。
【原文】
24 子曰:“吾十有(1)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惑(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順(5),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6)!
【注釋】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6)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guī)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xué)習(xí);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
【評析】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學(xué)習(xí)和修養(yǎng)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xué)習(xí)領(lǐng)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huán)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guī)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yǎng)達到了最高的境界?鬃拥牡赖滦摒B(yǎng)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學(xué)習(xí)和鍛煉,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guī)范,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原文】
25 孟懿子(1)問孝,子曰:“無違。(2)”樊遲(3)御(4),子告之曰:“孟孫(5)問孝于我, 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弊釉唬骸吧轮远Y;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注釋】
(1)孟懿子:魯國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孫,名何忌,“懿”是謚號。其父臨終前要他向孔子學(xué)禮。
(2)無違:不要違背。
(3)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歲。他曾和冉求一起幫助季康子進行革新。
(4)御:駕馭馬車。
(5)孟孫:指孟懿子。
【譯文】
孟懿子問什么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焙髞矸t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狈t說:“不要違背禮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后,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評析】
孔子極其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yīng)如此。但這里著重講的是,盡孝時不應(yīng)違背禮的規(guī)定,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孝?梢,孝不是空泛的、隨意的,必須受禮的規(guī)定,依禮而行就是孝。
【原文】
26 孟武伯(1)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2)!
【注釋】
(1)孟武伯:孟懿子的兒子,名彘。武是他的謚號。
(2)父母唯其疾之憂:其,代詞,指父母。疾,病。
【譯文】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鬃诱f:“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dān)憂。(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評析】
本章是孔子對孟懿子之子問孝的答案。對于這里孔子所說的父母唯其疾之憂,歷來有三種解釋:1.父母愛自己的子女,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這種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謹(jǐn)慎小心,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時擔(dān)憂,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擔(dān)憂了,表明父母的親子之情。3.子女只要為父母的病疾而擔(dān)憂,其他方面不必過多地擔(dān)憂。本文采用第三種說法。
【原文】
27 子游(1)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2),不敬,何以別乎?”
【注釋】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吳人,比孔子小45歲。
(2)養(yǎng):音yàng。
【譯文】
子游問什么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贍養(yǎng)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yǎng)。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贍養(yǎng)父母與飼養(yǎng)犬馬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評析】
本篇還是談?wù)撔⒌膯栴}。對于“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一句,歷來也有幾種不同的解釋。一是說狗守門、馬拉車馱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說犬馬也能得到人的飼養(yǎng)。本文采用后一種說法,困為此說比較妥貼。
【原文】
28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1)。有事,弟子服其勞(2);有酒食,先生(3)饌(4),曾是以為孝乎?”
【注釋】
(1)色難:色,臉色。難,不容易的意思。
(2)服勞:服,從事、擔(dān)負。服勞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長者或父母;前面說的弟子,指晚輩、兒女等。
(4)饌:音zhuàn,意為飲食、吃喝。
【譯文】
子夏問什么是孝,孔子說:“(當(dāng)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評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談?wù)撚嘘P(guān)孝的問題?鬃铀岢男,體現(xiàn)在各個方面和各個層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適應(yīng)了當(dāng)時社會的需要。一個共同的思想,就是不僅要從形式上按周禮的原則侍奉父母,而且要從內(nèi)心深處真正地孝敬父母。
【原文】
29 子曰:“吾與回(1)言,終日不違(2),如愚。退而省其私(3),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
【注釋】
(1)回:姓顏名回,字子淵,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30歲,魯國人,孔子的得意門生。
(2)不違:不提相反的意見和問題。
(3)退而省其私:考察顏回私下里與其他學(xué)生討論學(xué)問的言行。
【譯文】
孔子說:“我整天給顏回講學(xué),他從來不提反對意見和疑問,像個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論,發(fā)現(xiàn)他對我所講授的內(nèi)容有所發(fā)揮,可見顏回其實并不蠢!
【評析】
這一章講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滿意那種“終日不違”,從來不提相反意見和問題的學(xué)生,希望學(xué)生在接受教育的時候,要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對老師所講的問題應(yīng)當(dāng)有所發(fā)揮。所以,他認為不思考問題,不提不同意見的人,是蠢人。
【原文】
210 子曰:“視其所以(1),觀其所由(2),察其所安(3),人焉廋(4)哉?人焉廋哉?”
【注釋】
(1)所以:所做的事情。
(2)所由:所走過的道路。
(3)所安:所安的心境。
(4)廋:音sōu,隱藏、藏匿。
【譯文】
孔子說:“(要了解一個人),應(yīng)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這樣,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這個人怎樣能隱藏得了呢?”
【評析】
本文主要講如何了解別人的問題?鬃诱J為,對人應(yīng)當(dāng)聽其言而觀其行,還要看他做事的心境,從他的言論、行動到他的內(nèi)心,全面了解觀察一個人,那么這個人就沒有什么可以隱埋得了的。
【論語為政全文及譯文】相關(guān)文章:
論語為政原文及譯文07-22
論語全文及譯文04-06
孔子《論語》全文及譯文07-21
論語述而篇全文及譯文12-09
論語子張篇全文及譯文08-17
論語顏淵篇全文及譯文08-03
論語憲問篇全文及譯文09-15
《論語》十則全文和譯文06-30
論語為里仁全文及譯文04-03
論語十則全文和譯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