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碑原文及解釋
箕子碑(柳宗元) ◇原文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難,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①。殷有仁人曰箕子,實具茲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經(jīng)之旨,尤殷勤焉②。
當紂之時,大道悖亂,天威之動不能戒,圣人之言無所用③。進死以并命,誠仁矣,無益吾祀,故不為④。委身以存祀,誠仁矣,與亡吾國,故不忍⑤。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是用保其明哲,與之俯仰,晦是謨范,辱于囚奴,昏而無邪,□而不息⑥。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⑦”。正蒙難也。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為圣師,周人得以序彝倫,而立大典⑧。故在《書》曰:“以箕子歸作《洪范》⑨。”法授圣也。及封朝鮮,推道訓俗,惟德無陋,惟人無遠,用廣殷祀,俾夷為華⑩;懊褚病B适谴蟮,叢于厥躬,天地變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歟?
嗚呼!當其周時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紂惡未稔而自斃,武庚念亂以圖存,國無其人,誰與興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則先生隱忍而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廟汲郡,歲時祭祀。嘉先生獨列于《易》象,作是頌云。
◇注釋 ①箕子:名胥余,殷紂王的叔父。曾官太師,因封國于箕,故稱“箕子”。紂王暴虐,箕子屢諫不聽,無奈披頭佯狂為奴,被紂王投于獄中。周武王滅紂后,箕子獲釋,不愿仕周,而歸鎬京。后箕子封于朝鮮,很有政績。今《尚書》有《洪范》篇,傳說是箕子為武王而作。正蒙難:遭受危難而能保持正直的人品和高遠的志趣。法授圣:以治理國家的法典,傳授給圣明之君。化及民:施教化使人民接受。及,到。
、谝笄冢褐匾暋_@里指“六經(jīng)”中保留箕子言行的記載,情意懇切。
、厶焱畡樱汗湃讼嘈拧疤烊烁袘保詾樘煊幸庵倔w現(xiàn)于許多自然現(xiàn)象中。戒:制止。
④并:通“摒”,舍棄。
⑤委身:以身事人,指微子臣周。與:參與。亡:滅亡。
、薅溃褐笭奚跃S護國祚和委身投降以保個人宗廟香火的兩種處世之道;蓿夯璋担隇殡[藏。謨:謀略。范:法式,法則。□(tuí):跌倒。
⑦明夷:《周易》卦名。夷,傷。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明則傷,故曰“明夷”。后因以比喻主暗于上、賢人退避的`亂世。
、嗌耍喊傩,黎民。用為圣師:指箕子所作的《洪范》,對后世圣明之君有指導作用。序:調整。彝倫:人倫,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
、帷逗榉丁罚骸渡袝菲F杏涊d了箕子與周武王的對話,是《尚書》的重要篇章。
、夥獬r:《漢書·地理志》:“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鮮。”訓俗:改變社會習俗。道德無小大簡繁。人無遠:人民無疏親遠近。
厥躬:他自己身上。
殄:盡,滅。稔(rěn):原指莊稼成熟。這里指滿盈、達到極點的意思。
隱忍:指箕子見紂王無道而隱退,以待起事。
汲郡:今河南汲縣。獨列于《易》象:指前之《易》曰:“箕子之明夷。”
◇鑒賞 本文是為箕子廟寫的碑記;犹幵趤y世,又遭受迫害,卻能忍辱負重,建立功業(yè),作者對他表示了極大的推崇和同情。
作者史眼如炬,從箕子“正蒙難”翻出微言精義,確乎手眼不凡。文中首先提出了道德高尚而志趣高遠的“大人”發(fā)端,結思奇妙。接著以“大人”三德——正蒙難、法授圣、化及民為標準作為評價箕子的出發(fā)點,依次展開,具體論述,而重在“正蒙難”上開發(fā)。從與比干、微子的比較中見出箕子的高大,使箕子的人品、功業(yè)卓然兀立。這種寫法能收到高屋建瓴、提綱挈領的效果。
文章先一總提,再立三柱,末作一結,文法匝周,論述有力,見前人所未見,無怪乎前人稱之為“醇正堅實千古不磨之文字”。
◇妙評 此等文章,天地間有數(shù),不可多見,惟杜牧之絕句詩一首似之,《題烏江項羽廟》云:“勝敗兵家不可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豪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宋·謝枋得《文章軌范》卷六
一篇文字,真如天外之峰,卓然峭峙。末忽換筆,變作天風海濤,可謂大奇已!
——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卷九
前幅總提分應,平列三段,此是就箕子身上實寫。后幅另發(fā)一意,獨作一段,此是就箕子意中虛寫。有實寫,子不蹈空;有虛寫,筆不犯實。
——清·孫琮批《山曉閣選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二
【箕子碑原文及解釋】相關文章:
柳宗元《箕子碑》09-04
柳宗元箕子碑08-28
柳宗元《箕子碑》譯文09-04
柳宗元《箕子碑》注釋09-04
關于古文箕子碑的鑒賞06-13
柳宗元《箕子碑》文言文閱讀題10-29
智囊(選錄)·明智部·箕子的原文及翻譯06-13
帶有箕字的成語及解釋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