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相絕秦原文及鑒賞
呂相絕秦(選自《左傳·成公十三年》) 【原文】 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①。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②。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③。又不能成大勛,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④。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征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則亦既報舊德矣⑤。鄭人怒君之疆場,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⑥。秦大夫不詢于我寡君,擅及鄭盟。諸侯疾之,將致命于秦。文公恐懼,綏靖諸侯⑦。秦師克還無害,則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無祿,文公即世,穆不為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奸絕我好,伐我保城,殄滅我費滑,散離我兄弟,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⑧。我襄公未忘君之舊勛,而懼社稷之隕,是以有殽之師。猶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聽,而即楚謀我⑨。天誘其衷,成王隕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⑩。
“穆、襄即世,康、靈即位?倒,我之自出,又欲闕剪我公室,傾覆我社稷,帥我蟊賊,以來蕩搖我邊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11}?氮q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剪我羈馬,我是以有河曲之戰(zhàn){12}。東道之不通,則是康公絕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領西望,曰:‘庶撫我乎?’君亦不惠稱盟{13}。利吾有狄難,入我河縣,焚我箕、郜,芟夷我農功,虔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聚{14}。君亦悔禍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獻、穆,使伯車來,命我景公曰:‘吾與女同好棄惡,復修舊德,以追念前勛!允奈淳,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會。君又不祥,背棄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讎,而我之昏姻也。君來賜命曰:‘吾與女伐狄!丫桓翌櫥枰,畏君之威,而受命於使。君有二心於狄,曰:‘晉將伐女!覒以鳎怯酶嫖。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15}:‘秦背令狐之盟,而來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16}!辈环Y惡其無成德,是用宣之,以懲不一!
“諸侯備聞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17}。寡人帥以聽命,惟好是求。君若惠顧諸侯,矜哀寡人而賜之盟,則寡人之愿也{18}。其承寧諸侯以退,豈敢徼亂?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諸侯退矣。敢盡布之執(zhí)事,俾執(zhí)事實圖利之{19}!”
【注釋】
、俅杭,至。戮力:協(xié)力。申之:加上。重再加上;枰觯夯橐觥;,同“婚”。
②無祿:不幸的是。即世:去世。
、圪拢╞ì):使。奉祀:奉祀宗廟,即繼位。
④闕:其。成:成全。
、莨河H自。擐(huàn):貫,穿。甲胄:鎧甲、頭盔。跋履:跋涉。
⑥怒君之疆場(yì):侵犯秦邊境。怒:侵犯。場:界。
、呓椌福喊捕。
⑧不吊:不吊喪。蔑死:蔑視我們死去的君主。寡:少,輕視。迭(yì):同“軼”,襲擊。奸絕:侵犯、滅絕。我好:即與我友好的國家。此與下“同盟”都指鄭國。保城:邊邑小城稱“!薄i澹╰iǎn)滅:滅絕。兄弟:晉、鄭、滑三國君主都為姬姓,故有此說。
⑨赦罪于:得到……赦罪。此句意為晉還向秦求和,希望穆公能開罪。即楚謀我:據《左傳)載,殽之戰(zhàn)后,秦即釋楚囚斗克,以與楚成王媾和,并謀劃攻晉。
、馓煺T其衷:習語,意為“天命在我”。隕命:即死。逞志:滿足野心。
{11}闕翦:損害。蝥(máo)賊:吃莊稼的害蟲,比喻公子雍。魯文公七年,秦康公納公子雍于晉。按:實際乃因晉欲立公子雍,遣人至秦迎之,后因晉國內形勢變化又以武力拒之,敗秦師于令狐,錯應在晉而不在秦。
{12}悛(quān):悔改。涑(sù)川:涑水,在山西省西南部。俘王官:指掠取王官人民。
{13}君:指秦桓公。引領:伸長頸脖,表示企望。庶:庶幾,大概。不惠稱盟:不肯施恩而同晉盟會。稱,舉行。
{14}利:以……為利。狄難:《左傳》載魯宣公十五年晉伐赤狄,秦趁機出兵伐晉,晉敗秦師于輔氏,即后文“輔氏之聚”。芟(shān)夷:割取。農功:指莊稼。虔劉:屠殺。聚:聚眾,指戰(zhàn)爭。
{15}二三其德:三心二意,反覆無常。
{16}昊(hào)天:上天。
{17}昵就:親近。
{18}矜哀:憐憫。
{19}敢:冒昧。盡布:全部告訴。執(zhí)事:管事者,此實際指秦君。圖利:指權衡利弊。
【鑒賞】
秦、晉毗鄰,自殽之戰(zhàn)以后,一直不和,且雙方成見愈來愈深。晉深感與楚爭霸往往受到秦的掣肘,曾屢次力圖與秦修好,以減少西邊干擾,全力對楚,但始終未能如愿。
魯宣公元年(公元前606年),晉主動向秦求和,遭到秦拒絕,次年還伐晉邊境焦邑,其后兩國關系更加惡化。成公九年(公元前582年),秦聯(lián)合白狄攻晉。十年,晉景公死,厲公即位。十三年,晉厲公原定與秦桓公于令狐盟會。晉君先至,秦君臨時改變了主意,違反盟約,后又召狄和楚,計劃引導他們伐晉。由此,晉改變了主意,決定要給秦以教訓。第二年四月,晉、楚、宋結盟,晉遂統(tǒng)率諸侯軍隊準備進攻秦國,并派呂相為使,去秦國宣讀絕交書,實際上就是宣戰(zhàn),五月便爆發(fā)了麻隧之戰(zhàn)。
這篇絕交辭令采用編年史方式,按照秦晉兩國君主更替分為三個時期加以敘述,一一羅列兩國自晉獻公、秦穆公至當今約八十年的邦交歷史:秦穆公、晉獻公、晉惠公、晉文公為第一時期,首先從秦晉盟誓、結為婚姻之好,至秦穆公立晉惠公,兩國關系進一步發(fā)展;但隨之秦發(fā)動侵晉的韓原之戰(zhàn),關系稍稍惡化;后因秦穆公自己懊恨,重新援立晉文公,又趨于緩和;晉文公不忘秦大德,一再為秦排紛解難,不僅已報秦“舊德”,而且還有“大造”于秦,可是穆公竟不念舊好,趁晉有喪事而出兵威脅,晉不得已才有殽之戰(zhàn)。其后晉請和,而穆公不許,又暗中聯(lián)合楚陰謀攻晉。
秦康公、晉靈公是第二時期,殽之戰(zhàn)后,由于康公一再企圖“蕩搖我邊疆”,晉為了自衛(wèi),先后爆發(fā)了令狐、河曲兩次戰(zhàn)役。秦、晉關系更加惡化,而責任全在康公。
到秦桓公與晉景公,則是第三個時期了,晉本翹首以待與秦改善關系,豈知秦卻毫無誠意,反而一再挑起事端,騷擾晉國邊境。晉靈公即位后,與秦約定在令狐會盟,桓公又失信背約。
呂相擺出審判的架勢,將秦置于被審地位,一件件數(shù)落秦的不是。而所述兩國之間的外交往來、矛盾摩擦以及大小戰(zhàn)事,無不真假摻雜,虛實相混,樁樁件件都有歷史的影子,而又往往經過了歪曲、篡改或夸大,甚至強詞奪理,文過飾非,把好事全記在晉的名下,一切過失罪責則全推給秦,極力斥秦反覆無常、背信棄義,而晉卻是負屈退讓、顧全大局。
一般說來,外交辭令大多辭氣委婉,敘述曲折,不卑不亢,于婉曲之中顯示出鋒芒。但本文卻是一篇精心構造的辭令,實中藏虛,虛中有實,一反常調,詞鋒犀利,振振有理,窮追猛攻,不容置辯,氣勢充沛,雄辯酣暢,處處顯示出咄咄逼人的.力量,故意以此來激怒秦,而且篇末還虛情假意地表示與秦有結盟的意愿,其實質不過是要把挑起戰(zhàn)爭的責任推給秦而已。
綜觀全文,結構縱橫開闊,語言雄辯凌厲,盡管呂相的問罪有許多片面夸大甚至矯枉之處,但洋洋灑灑,文采飛揚,淋漓痛快,使人感覺問罪有理、絕秦有名,辭挾風霜,理直氣壯,確如章炳麟所說:“《呂相絕秦書》,雄詐狙詐,實是戰(zhàn)國游說之士的捭闔之辭。”可謂啟戰(zhàn)國時代縱橫策士之風。
【呂相絕秦原文及鑒賞】相關文章:
呂相絕秦原文及翻譯04-11
《呂相絕秦》文言文鑒賞09-15
《呂相絕秦》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6-15
《呂相絕秦》古文賞析原文及翻譯04-17
《呂相絕秦》課文翻譯11-13
呂相絕秦文言文翻譯04-04
杜甫《蜀相》原文及鑒賞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