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春·著破荷衣》鑒賞
【作品介紹】
《漢宮春·著破荷衣》是南宋詞人趙汝茪的作品。是一首感傷時事的傷懷之作。
【原文】
漢宮春
著破荷衣,笑西風(fēng)吹我,又落西湖。湖間舊時飲者,今與誰俱?山山映帶,似攜來、畫卷重舒。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紅翠相扶。
一目清無留處,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虛。殘燒夕陽過雁,點點疏疏。故人老大,好襟懷,消減全無。慢贏得,秋風(fēng)兩耳,冷泉亭下騎驢。
【賞析】
賞析一
在《全宋詞》收錄的趙汝茪的九首詞中,這首《漢宮春》系于末位,與前八首相較,所表現(xiàn)的題材與所表達(dá)的情調(diào),也迥然不同。前八首,除《夢江南》外,都是摹寫女子傷春怨別的閨情之作,透露出一種優(yōu)雅閑適的情調(diào),讓人聯(lián)想到“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丑奴兒》)的詞句。這首《漢宮春》是感時憂世、感慨傷懷之作。詞人似乎也已從生活優(yōu)裕的宗室子弟,淪為身著破荷衣、冷泉亭下騎驢、逃避世俗的隱者。情調(diào)哀痛沉郁,透露出一種“世紀(jì)末”的悲涼色彩。很可能,是他經(jīng)歷了趙宋王朝式微、宗室零落后的晚期作品。
開篇是,“著破荷衣,笑西風(fēng)吹我,又落西湖”。詞中人物的形象,無疑是詞人自身的形象。自屈子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離騷》)的比擬后,后世常借“荷衣”以指隱者的服裝,而“荷衣”這個語碼符號也就具有隱者的含義。荷衣已經(jīng)著破,既說明他身世的零落,還說明服著時間非短,他過隱士生活已有一段較長的時光。從“又落西湖”的詞意推測,詞人這年秋天是重到西湖;從“舊時飲者”、“故人”的稱謂看,他對西湖還很熟悉。著荷衣做隱者原是避世絕俗之舉,卻被“西風(fēng)吹我,又落西湖”,重新來到這“東南形勝,三吳都會”、“自古繁華”的煙柳熱鬧之地,蓋非出于本愿。所以“笑”這個領(lǐng)字,似有命運捉弄、無可奈何的苦澀滋味,并無慶幸之意,實是苦笑。開篇三句,隱約地告訴讀者,詞人已不是“當(dāng)年劉郎”,不僅他已自許為隱者,對形勝、繁華的杭州也別有一番情懷了。杭州,南宋稱為臨安,即宋王朝南渡后的帝京。作為宋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的七世孫這樣一個宗室子弟,對重來帝京以一種無可奈何的心緒對待,其中必有緣故,因此就給人留下了懸念,留下了疑猜。舊地重游,必有比較,比較中也必有新的觀感,所以,緊接著就抒寫自己的觀感:其一,是“湖中舊時飲者,今與誰俱?”舊時同氣相求、同酌共飲的朋友已風(fēng)流云散,無處可求。其二,“山山映帶(景物映襯,相互關(guān)連),似攜來、畫卷重舒。三十里、芙蓉步障(屏幕),依然紅翠相扶!蔽骱廊伙L(fēng)姿如畫,美景依舊。詞人巧用反襯之法,抓住西湖典型的景色,著意渲染,以熱色艷麗的風(fēng)景反襯冷色的零落的人事,抒寫出世易時移、物是人非的悲涼情懷。
下片,更值得玩味。“一目清無留處”,承上啟下,上承前片的寫景,下啟由以上景色生發(fā)的感受。一個“清”字,從字面看,是說西湖勝景一覽無余,盡收眼底。但從語言的語碼、符號作用看,卻頗有深意!扒濉迸c“昏”相對,有看得真切、透徹、洞悉無余的意義。詞句隱寓著對南宋王朝已病入膏肓、無可藥救的深切了解這層意思!叭挝莞√焐稀⑸砑仗摗,從字面看,是寫自己在湖中的一種感受:西湖如鏡,藍(lán)天如碧,水天澄澈,岸邊的房屋和上面的藍(lán)天都映在水中,房屋也如浮在天上。任憑房屋浮在天上,自身停留在水天澄澈的虛空之中。這境界,如同歐陽修在《采桑子》中描畫的,“行云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留連,疑其湖中別有天。”但《易林》有云:“水暴橫行,浮屋壞墻”。這“屋浮”的形象,有著南宋王朝內(nèi)外交困、政局動蕩的寓意。而“任”字,透露出詞人對南宋王朝的失望,已不抱希望,任其屋浮天上、墻壞壁塌的意思。至于自己,也只能委身造化聽天由命,置身空虛,超脫塵世了。聯(lián)系到他做隱士(至少內(nèi)心向往隱士)、遁跡自然的行狀來看,恰是言行相符,并非臆斷。
至于“殘燒夕陽過雁,點點疏疏”,是化用白居易《秋思》“夕照紅于燒”的詩意,但“夕陽”這個語碼就有王朝末日的特定含義,多數(shù)人對“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李商隱的名句,作唐王朝行將滅亡的預(yù)言看待。那么詞人這美艷的形象,也是對宋王朝猶如殘陽、已好景不長的預(yù)告。在這黃昏時刻,疏疏點點的過雁,急急惶惶振翅向遠(yuǎn)方飛去,想尋找自己的歸宿,正象征著有識之士,覺得大局已定,回天乏力,或退出仕途,或隱跡江湖,或皈依空門,各自尋找退路的現(xiàn)實。所以這是一幅肅殺、衰敗、凄涼的末世寓意圖,是詞人用比的手法借景抒情、最含深意的形象。
“故人老大,好襟懷、消減全無。”則是詞人懷著激憤和沉痛對南宋王朝不發(fā)不快的直接評論。南渡之初,朝野不乏恢復(fù)中原的壯志,“好襟懷”,當(dāng)指此。但趙宋最高統(tǒng)治者,心懷鬼胎,茍且偷安,醉生夢死。誠如文及翁寫的,“一勺西湖水,渡江來,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保ā顿R新郎·游西湖有感》)同時又壓制、打擊、排擠主戰(zhàn)力量,使英雄塞路,報國無門,壯志消磨以盡,造成世風(fēng)日頹,如江河日下,半壁山河,難以收拾的局面。這是多么令人扼腕的下場!大概這也就是詞人不愿意重來京城、重游西湖的真正原因。至此,詞人以“慢贏得,秋風(fēng)兩耳,冷泉亭下騎驢”這樣深沉的感慨收束了全詞!皟啥镲L(fēng)”,即滿耳的秋聲。秋聲者,世紀(jì)末的衰頹沒落之音也。詞人再描繪出一個鮮明的形象:一個著破荷衣的宗室子弟,騎著一頭毛驢,踽踽獨行在冷泉亭下。這等凄楚的情景,正是王室式微的絕好象征。但這沉痛的心意由“慢贏得”三字引出,沉痛之情偏以淡語、諧語、反語道之,更有一種悲從中來的異樣的興發(fā)感動力量。
況周頤對趙汝茪的詞,原有“格調(diào)本不甚高”的評價,但對這首詞,尤其對下片部分,評曰:“以清麗之筆作淡語,便似冰壺濯魄,玉骨橫秋。綺紈粉黛,回眸無色!毕喈(dāng)推崇。究其原因,大概也是看到了這位趙氏宗室并非醉生夢死之徒,當(dāng)他被拋出溫柔富貴之鄉(xiāng)后,尚有魂魄,尚有骨氣,一掃原先的`綺紈粉黛,能寫出這感時傷世、飽含家國之痛的好詞章。
賞析二
這是一首感傷時事的傷懷之作。
作者的感時傷世,觸發(fā)點是重游杭州西湖。在經(jīng)過了一段較長時間的隱居生活之后,詞人在一個秋風(fēng)瑟瑟的日子里,重到西湖!昂苫ā保鲇谇峨x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后世用指隱者的服裝。“著破”,表明穿著時間之長。“笑”是苦笑,荷衣在身,意在遁世歸隱,可是“西風(fēng)吹我,又落西湖”。一個“落”字,可見舊地重游,有違初衷,并非自己所愿,因此只付之苦笑。重到西湖后,有了種種感受,其一是,“湖間舊時飲者,今與誰俱?”老朋友皆不知去向,表達(dá)作者的孤苦感情,其二則是湖光山色,一如既往!吧缴接硯А敝辽掀Y(jié)句,從畫卷似的青山“屏幕(步障)”似的芙蓉等方面,大幅度地描繪西湖美景,字字珠璣,勢如潑墨。作者通過寫西湖之美,意在反襯心中的悲,使人在驚羨大好河山的同時,不禁悲嘆中來,感嘆物是人非的變化。上片中的“又”、“舊時”、“重”、“依然”等,都表明作者是重游西湖,因此從“重游”來看,感時傷世的感嘆才能充分表現(xiàn)出來。
在詞的下片,作者進(jìn)一步抒寫自己在此情此景中的親身感受,悲悼王朝故家的淪落和自己的不幸遭遇。換頭以“一目清無留處”一句,總括上片寫景。意思是說無窮的美麗景色,映入眼簾。一個“清”字,既寫出了觀景的真切,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作者雖感時傷世,而神志卻是鎮(zhèn)靜的!叭挝莞√焐,身集空虛”,則是情景兼而有之。作者身在西湖,好像置身在空曠虛無的境地,“集”,引申為“停留”;由于作者身在湖中,故百物如浮,頓覺屋廬亦浮于天際,“屋浮”兩句,全是從感覺方面寫景,而句前用一領(lǐng)字“任”,作者委身運化、任其所之的思想情緒,就全表現(xiàn)出來,而“屋浮”句隱約透露出作者對于當(dāng)時動蕩不安的王朝命運的憂愁。《易林》有云:“水暴橫行,浮屋壞墻!笨梢姟拔莞 彼憩F(xiàn)的,是一種動蕩的形象,象征著作者所生活的南宋后期的局勢!皻垷﹃栠^雁”句,很可能就是作者這種憂慮的形象寫照。當(dāng)時南宋敗亡之象日益明顯,猶如半規(guī)夕陽,僅留殘照而已。雖然美麗,但卻是一種衰颯之景。黃昏夕照之下,再點綴以“點點疏疏”的“過雁”,這不僅是蕭颯,而且凄涼無比。詞中說:“故人老大,好襟懷、消減全無”,這是概說。然后由概括而具體,進(jìn)一步訴說:“慢贏得、秋風(fēng)兩耳,冷泉亭下騎驢。”“故人”,也應(yīng)包括詞人自己。這幾句,可以稱“史筆”。南渡之初,無論是在朝還是在野的士人,大多都恢復(fù)故國的壯志,但南宋最高統(tǒng)治集團(tuán),卻唯求偏安一隅,白白地使英雄老大,寂寞無比,壯志殆盡,以致半壁江山,不可收拾,這幾句也同樣是對南宋最高統(tǒng)治集團(tuán)的嚴(yán)厲的斥責(zé)。結(jié)尾“慢贏得,秋聲兩耳,冷泉亭下騎驢”兩句則無比神妙、十分生動地把一個失意落魄的荷衣隱者的形象寫活!爸坪梢隆眰(cè)重于靜態(tài),而這結(jié)尾兩句是動態(tài)的描繪,甚至連這人物的聽覺、感覺都寫到了;在結(jié)構(gòu)上,與上片的“西風(fēng)”、“西湖”,以至“舊時飲者,今與誰俱”的孤獨感,都互相相應(yīng);更重要的是,這兩句看似輕松,實際上無限悲涼,怨中含怒,無限蕭條,這種感情的脈絡(luò),是從“故人”三句延伸而來,但是關(guān)鍵則在于“慢贏得”這個三字逗——它把“故人”三句坦率的抒情貫注于“秋聲”兩句的形象之中!摆A”,是反語,作者本是宋太宗的后裔,商王元份的七世孫。帝胄王孫,世代顯赫,此時卻只有“秋聲兩耳,冷泉亭下騎驢”而已。如此到了這般淪落的境地,卻說是“慢贏得”,這與其說是放達(dá)樂觀,不如說是拗怒。況蕙風(fēng)對“故人”以下幾句,極其欣賞,說它“以清麗之筆作淡語,便似冰壺濯魄,玉骨橫秋,綺紈粉黛,回眸無色”。因而可見并不能低估這幾句的社會效果。
【作者介紹】
趙汝茪 guāng(約公元1247年前后在世),字參晦,號霞山,又號退齋,趙宋宗室,宋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七世孫,為趙善官之幼子。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淳佑中前后在世。有詞名,周密曾擬其詞體作詞,宋編的《陽春白雪》和《絕妙好詞》均選其作品,《全宋詞》輯其《退齋詞》一卷,存詞九篇。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
【《漢宮春·著破荷衣》鑒賞】相關(guān)文章:
《漢宮春·著破荷衣》譯文及鑒賞01-24
《漢宮春·著破荷衣》譯文及注釋鑒賞01-30
《漢宮春·立春日》鑒賞07-16
漢宮春 立春09-26
漢宮春 辛棄疾10-03
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日》譯文及鑒賞答案02-09
《漢宮秋》元曲鑒賞04-06
李商隱《漢宮詞》原文及鑒賞11-03
《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鑒賞及譯文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