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李邦獻《省心雜言》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4-10-28 13:44:42 王娟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李邦獻《省心雜言》原文及翻譯

  《省心雜言》是宋代李邦獻所著的文言文。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邦獻《省心雜言》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簡言擇交,可以無悔吝,可以免憂辱。無暇之玉可以為國器,孝悌之子可以為家瑞。為政之要,曰公與勤。成家之道,曰儉與清。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非圣賢不能。寶貨用之有盡,忠孝享之無窮。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己待人,君子人也。坐密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讒言巧,侫言甘,忠言直,信言寡。多言則背道,多欲則傷生。語人之短不曰直,濟人之惡不曰義。

  【譯文】

  做到少說話、慎重地交朋友,可以避免懊悔和憂煩屈辱。無暇的玉石可作國寶,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的兒子是家中的吉祥。治理國家的關鍵在于勤政無私,成家立業(yè)的關鍵在于節(jié)儉清和。聽到別人的贊揚能謙虛,聽到批評心里感覺高興,除了有道德的人,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財寶有用盡的時候,忠孝才是享用不盡的。與人和睦相處,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才是君子行為。心胸寬廣,大公無私,可以避免過失。讒言說得乖巧,諂媚的話甜蜜,忠誠的話直率,真心誠意的話不羅索。話多了有失,欲望多了容易傷生。揭別人短處不是直率,幫助人做惡不是義氣。

  人物介紹

  宣和七年(1125),直秘閣、管勾萬壽觀。紹興三年(1133),夔州路安撫司干辦公事。五年(1135),特追職名。二十六年(1156),荊湖南路轉運判官。又直秘閣、兩浙西路轉運判官。乾道二年(1166),夔州路提點刑獄。六年(1170),興元路提點刑獄。官至直敷文閣。

  著作

  著有書籍《省心雜言》。原始于在宋有臨安刊本,題為林逋撰。或又以為尹焞所撰。至宋濂跋其書,則謂逋固未嘗著,焞亦因和靖之號偶同而誤,皆非其實。而王佖所編《朱子語錄續(xù)類》內(nèi),有《省心錄》,乃沈道原作之文,必有所據(jù),當定為沈本。陶宗儀《說郛》錄其數(shù)條,仍署為林逋所作,迄無定論。

  今考《永樂大典》,俱載是書,共二百馀條,蓋依宋時槧本全帙錄入。前有祁寬、鄭望之、沈濬、汪應辰、王大實五序,后有馬藻、項安世、樂章三跋,并有邦獻孫耆岡及四世孫景初跋三首,皆謂此書邦獻所作。耆岡且言曾見手稿,而辨世所稱林逋之非。其說出于李氏子孫,自屬不誣。又考王安禮為沈道原作墓志,具列所著《詩傳》、《論語解》等書,并無《省心雜言》之名,足證確非道原作。宋濂遂因《朱子語錄》定為道原,其亦考之未審矣。其書切近簡要,質(zhì)而能該,於范世勵俗之道頗有發(fā)明。謹厘正舛誤,定為李氏之書,而考證其異同如右。

  賞析

  人生智慧與處世哲學

  李邦獻在《省心雜言》中,以簡潔質(zhì)樸的文字,探討了人生中的浮沉與心境的安頓。他通過“簡言擇交,可以無悔吝,可以免憂辱”等語句,告誡人們在交友時要慎重選擇,以免因交友不慎而帶來悔恨和屈辱。同時,他也強調(diào)了孝悌、忠孝等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性。

  在處世哲學方面,李邦獻主張以和為貴、寬以待人。他認為,君子應和顏悅色地與眾人相處,以寬容之心接納他人,以恕己之心待人。這種處世哲學有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減少沖突和矛盾。

  修身養(yǎng)性與內(nèi)心平和

  《省心雜言》中多次提到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性。李邦獻認為,心境不清明就無法領悟正道,志向不堅定就無法成就事業(yè)。因此,他強調(diào)要清凈心智、堅定志向,以修身和立業(yè)。

  同時,他也提倡內(nèi)省與自律。通過內(nèi)省,人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和過錯,并及時加以改正。這種自我反省和自律的精神,有助于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和堅定的意志。

  忠言逆耳與人性洞察

  在《省心雜言》中,李邦獻對人性有著深刻的洞察。他指出,讒言和巧言佞辭總是甜美討好人心,而忠誠正直的言辭卻常常顯得直率尖銳,因而少有人愿意聽信。這種現(xiàn)象揭示了人性中的一大矛盾:人們往往更愿意接受聽起來動聽、符合自身利益的讒言,而忽視逆耳忠告的深刻益處。

  同時,他也強調(diào)了真正智者的品質(zhì)。真正的智者應具備克制自身淺見的智慧,摒棄甜美的讒言,珍惜那些出于善意的真誠直言。這種對真理與虛偽的辨別能力,是智者所必備的品質(zhì)。

  預防重于補救與修身先于行善

  李邦獻在《省心雜言》中還提出了預防重于補救、修身先于行善的觀點。他認為,與其在犯錯后彌補,不如平時謹慎反省、防微杜漸。這種預防性的思維方式有助于避免錯誤的發(fā)生,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同時,他也強調(diào)了修身的重要性。只有先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和堅定的意志,才能在做善事時保持內(nèi)心的清明和堅定。這種修身先于行善的觀點,有助于培養(yǎng)人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李邦獻《省心雜言》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獻錢尚父原文翻譯06-19

李寄原文及翻譯12-16

工之僑獻琴原文及翻譯02-29

李臺州傳原文的翻譯02-26

李姬傳原文及翻譯10-17

李端公原文、翻譯02-29

桑中生李原文及翻譯12-18

《舊唐書·李絳傳》李揆原文及翻譯10-21

楚人獻魚原文翻譯及參考答案11-16

工之僑獻琴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