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翻譯及賞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一》,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小編收集了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閱讀。
【題解】
這篇寫齊相鄒忌,有自知之明,從而領悟到一個被偏愛者、敬畏者、有求者包圍的人,可能因聽不到真話而導致完全錯誤的判斷。他用切身的體會勸諫齊威王,終于使威王聽從。本文語言簡潔,句法多變,如鄒忌與妻、妾、客的對話,三問三答,表達的內(nèi)容完全一樣,但由于句法上稍作變化,文章就顯得活潑而不板滯了!爸S”,指用委婉的語言來進行勸告。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余(1),形貌昳麗(2)。朝服衣冠窺鏡(3),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4),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來。孰視之(5),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6):“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于市朝(7),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8),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注釋】
。1)鄒忌:《史記》作騶忌,齊人。齊桓公時就任大臣,威王時為相,封于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號成侯。后又事宣王。修:長。八尺:戰(zhàn)國時各國尺度不一,從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約相當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2)昳:通“佚”,美。(3)朝服衣冠:早上穿戴衣帽。(4)旦日:明日。(5)孰:通“熟”。孰視:注目細看。(6)威王:齊威王嬰齊(?前320),春秋五霸之一齊桓公之子。在位三十七年,知人善任,改革政治,是個較有作為的國君。(7)市朝:指人眾會集的地方。(8)期年:一整年。
【譯文】
鄒忌身高八尺以上,體形容貌俊美。他穿著禮服戴上冠對著鏡子細看,問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徐公誰美?”他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太自信,就再問他的侍妾: “我跟徐公哪個美?”侍妾說:“徐公哪能及得上您啊!”第二天,客人從外邊來,一塊兒坐著說話,又問客人說:“我跟徐公誰美?”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
過了一天,徐公來訪。鄒忌仔細端詳他,自以為不如;再照鏡子看自己,更感差得很遠。夜晚躺著,心里在想這件事:“我妻子說我美,是偏愛我;侍妾說我美,是怕著我啊;客人說我美,是想有求于我啊!”
于是,進朝廷見威王說:“臣子確實知道不如徐公美,臣子的妻偏愛臣子,臣子的妾怕臣了,臣子的客人想對臣子有所求,都說我比徐公美,F(xiàn)在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邑,國王的后宮嬪妃左右親信,沒一個不偏愛王;滿朝大臣,沒一個不怕王;一國之內(nèi),沒一個不有求于王。從這點看來,國王看不清真相就很嚴重了!”威王說:“說得好。”就發(fā)布命令:“當官的、當差的、當老百姓的,能當面指責我國王過錯的,得上等獎;呈上書信勸諫我國王的,得中等獎;能在公共場所說壞話傳到我國王耳中的,得下等獎!
命令剛發(fā)下時,臣子上朝進諫,從宮門到殿堂好象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后,還經(jīng)常有人斷斷續(xù)續(xù)來進諫。一年以后,即使想說,也沒什么可以向上提的了。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到這件事,都來朝拜威王。這就是所謂戰(zhàn)勝敵國于朝廷之內(nèi)。
【賞析】
本文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題目是后人根據(jù)內(nèi)容加的。
《戰(zhàn)國策》是一部戰(zhàn)國時代的分國史料匯編,作者不詳。到漢朝時期經(jīng)過劉向整理以后,按西周、東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十二國排列,編成三十三卷,并定名為《戰(zhàn)國策》,遂沿用至今。
《戰(zhàn)國策》著重記載了當時謀臣策士們的活動,反映了他們運籌機智,巧言善辨,游說諸侯以謀取個人名利的情況。全書貫穿著縱橫家的思想,反映了當時政治斗爭的一些特點。書中還揭露了統(tǒng)治者的荒婬*殘暴和人民在封建壓榨、兼并戰(zhàn)爭中的痛苦生活。在今天仍有一定的認識價值。
《戰(zhàn)國策》文筆生動,說理敘事都很精彩。語言簡明、流暢,富于感情。又常運用比喻和寓言來說明一抽一象的道理,文學意味很強。
本文寫鄒忌用自己切身之事設喻,諷勸齊威王納諫并取得成功的故事。道理講得既形象又深一入一淺一出,使人容易接受,說服力很強。鄒忌:戰(zhàn)國齊人,曾做齊威王的相。諷:諷諭,用委婉的話語,或用比喻、暗示的辦法提出意見,使別人接受。齊王:齊威王,名因齊,他在位時國勢強大。納諫:君王接受臣下的勸告。諫,下勸上為諫。
本文通過鄒忌諷齊王,齊王納諫的故事,說明人如果有所“蔽”,偏聽偏信,就會美丑不分。是非顛倒,把事情搞壞,只有除“蔽”“納諫”,辨明是非,才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國家和人民。歷史上如此;在今天,對于我們的工作仍然有借鑒意義。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種修明政治、傾聽各方意見的作法,在戰(zhàn)國時代,在君對臣獨斷專橫,臣對君阿諛奉迎的時政面前,不能不說是進步的、難得的。盡管他們的目的是為了鞏固齊國的封建政權,擴張齊國的封建勢力,但在客觀上對國家和人民是有些益處的。
值得注意的是,鄒忌進諫和齊王納諫,決不能和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廣泛聽取群眾意思,發(fā)揚民主,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同看待。這無論從目的、意義、方式、方法看都有根本的區(qū)別,若把兩者等同起來那就大錯特錯了。
文章分為三段。第一段寫鄒忌的妻、妾、客人贊美鄒忌及其原因。開頭一句寫出鄒忌的身材、面貌,從客觀上先肯定鄒忌的美,為下面寫“齊國之美麗者”徐公比美打下基礎。然后寫鄒忌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這三個人都說鄒忌比徐公美。“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边@幾句描寫鄒忌會見徐公后的行動和心理狀態(tài):他早知徐公是“齊國之美麗者”,這次又通過實際對照,認真分析,覺得自己并不如徐公美。因此“暮寢而思之”。他經(jīng)過認真思考以后,從受蒙蔽中恍然醒悟了。原來妻、妾、客之所以說他比徐公美正是由于“私我”、“畏我”、 “有求于我”,以至于混淆了是非,顛倒了美丑,蒙蔽了自己。
這一段寫鄒忌個人的`事情,描寫得有聲有色*,“朝、旦、明、暮”時序井然有條,為下一段用暗示、比喻的方法諷諫齊王作了鋪墊。
第二段寫鄒忌用自身的事情作比喻諷諫齊王的情況。鄒忌先向齊王表述了他的妻、妾、客都說他比徐公美的原因,然后由已及人,由小及大,進一步推論到齊王身上!敖颀R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這一句先說齊國之強大,其中也就點出了齊王地位之尊貴。正因為齊王位尊勢大,“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當然更多,因此“王之蔽甚矣”是不言而喻的。作者運用簡短的語言,作了合情合理的推論,很有說服力。
這一段寫鄒忌現(xiàn)身說法,以已推人,指出王之蔽更加嚴重,如果不廣開言路,修明政治,國家的安全和齊王的地位都將是危險的。
第三段寫齊王虛心納諫及其結果。一個“善”字寫出了齊王虛心納諫的態(tài)度,同時襯托出鄒忌諷諫的說服力。接著寫齊王下令懸嘗納諫,表現(xiàn)了齊王廣開言路的決心和行動。當然,這里有作者的夸大,對齊國的統(tǒng)治者作了不切實際的美化,讀時應予注意。接著寫齊王納諫以后在國內(nèi)外所引起的反應。在國內(nèi),“令初下”時,“門庭若市”,看出齊國在政治上問題是不少的;又經(jīng)過“數(shù)月”、“期年”以后,進諫者由多而少,由少到無,說明齊王納諫以后,修明政治,已見出巨大成效。在國外的反應是:燕、趙、韓、魏皆朝于齊。
這一段寫了齊王納諫的態(tài)度、決心、行動和結果。證明了除蔽納諫能修明政治,對國家人民有好處。
全篇在寫作上運用了由已推人,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的推理方法,層層深入,說服力很強。語言上措詞委婉,比喻巧妙,用詞造語整齊、精練,是很有特色*的。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與習題12-16
課文《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11-30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練習及答案07-14
《鄒忌諷齊王納諫》說課稿8篇12-16
鄒忌諷齊王納諫導學案課件05-13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15篇)03-04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答案(15篇)03-15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答案15篇03-12
《鄒忌諷齊王納諫》課文重難點講解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