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歸有光《滄浪亭記》原文及譯文
在我們平凡的學(xué)生生涯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歸有光《滄浪亭記》原文及譯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明】
歸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號震川,明昆山(今江蘇省昆山市)人。明世宗朱厚熜(cōng)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歸有光是明代中葉以后的一位著名散文家,他推崇司馬遷的《史記》和唐宋古文,影響很大。
本文記載了蘇州市內(nèi)的名園滄浪亭的變化情況,說明了名勝古跡的興廢存亡與人的關(guān)系。文章質(zhì)樸自然,情感真摯,富有感染力。
滄浪亭記
浮圖①文瑛,居大云庵,環(huán)水,即蘇子美②滄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滄浪亭記,曰:“昔子美之記,記亭之勝也。請子記吾所以為亭者!
余曰:“昔吳越③有國時,廣陵王④鎮(zhèn)吳中,治南園于子城⑤之西南。其外戚⑥孫承佑,亦治園于其偏。迨⑦淮南納土⑧,此園不廢。蘇子美始建滄浪亭,最后禪者⑨居之。此滄浪亭為大云庵也。有庵以來二百年,文瑛尋古遺事,復(fù)子美之構(gòu)于荒殘滅沒之余,此大云庵為滄浪亭也。
夫古今之變,朝市改易。嘗登姑蘇之臺⑩,望五湖⑾之渺茫,群山之蒼翠,太伯⑿、虞仲之所建,闔閭、夫差⒀之所爭,子胥、種、蠡⒁之所經(jīng)營,今皆無有矣!庵與亭何為者哉?雖然,錢鏐⒂因亂攘竊,保有吳越,國富兵強,垂及四世,諸子姻戚,乘時奢僭⒃,宮館苑囿,極一時之盛;而子美之亭,乃為釋子⒄所欽重如此?梢砸娛恐姑谇лd之后,不與其澌然⒅而俱盡者,則有在矣!”
文瑛讀書,喜詩,與吾徒游,呼之為滄浪僧云。(選自明·歸有光《震川先生集》)
【注釋】
、俑D:即浮屠,梵語音譯,指佛。這里是指信奉佛事的僧人,也叫和尚。文瑛,生平不詳。庵:小廟,多為女尼所居。
、谔K子美:蘇舜卿,字子美,北宋詩人。他曾建滄浪亭,自號滄浪翁。該亭在今江蘇省蘇州市。
、蹍窃剑褐竻窃酵,即唐末錢镠,官拜節(jié)度使。后擁兵自重,建國吳越,稱吳越國王,是五代十國時的十國之一,轄地包括今浙江、江蘇西南、福建東北部地區(qū)。
④廣陵王:指吳越王錢镠的兒子錢元瓘。吳中:指蘇州一帶地區(qū)。
、葑映牵焊綄儆诖蟪堑男〕,這里指內(nèi)城。
、尥馄荩褐傅弁醯哪缸寤蚱拮。孫承佑:錢镠的孫子錢俶的岳父。
、咤剩旱,等到。
、嗷茨希禾拼O(shè)置的淮南道,治所在揚州。納土:指將國土貢獻給了宋王朝。
、岫U者:指信奉佛教的人,即佛教徒。
、夤锰K之臺:在姑蘇山上,春秋時吳王闔閭建。
、衔搴哼@是泛指包括太湖在內(nèi)附近所有的湖泊。
、刑褐艽豕殴珌嵏傅拈L子。虞仲:古公亶父的次子。傳說太子準備將幼子季歷立為王,于是長子太伯、次子虞仲就遠避江南,遂為當(dāng)?shù)鼐L,成了春秋時吳國的開國者。
、殃H閭:春秋時吳國的國王(公元前514-公元前496年)。夫差:闔閭的兒子,吳國的國王(公元前496-公元前475年)。
、易玉悖盒瘴,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他的父親伍奢、哥哥伍尚,被楚平王殺害,他投奔到吳國,曾輔助吳王夫差伐越。仲蠡:指文種和范蠡。文種,春秋末年越國大夫,楚人;范蠡,春秋末年楚人,曾輔助越王滅吳。
、渝X镠:吳越國的建立者,在位有二十五年(公元907-公元932年)。傳位四世,后統(tǒng)一于宋王朝。
、再裕╦iàn):超越本分。
、蔗屪樱悍鸾掏降耐ǚQ。因出家修行的人,都舍棄了俗姓,以佛釋迦為姓,又取其弟子之意,故稱為釋子。
、咒罕鶋K消融的樣子。
【譯文】
僧人文瑛居住在大云庵,那里四周環(huán)水,就是蘇子美所造的滄浪亭舊地。文瑛多次請我為滄浪亭寫記,說:“過去蘇子美寫過一篇記,記載亭子的美景,請你記下我修建這個亭子的緣由吧。”
我寫到:從前吳越立國的時候,廣陵王鎮(zhèn)守吳中,在子城的西南面修建了一座園子,他的外戚孫承佑也在園子旁邊修了一座園子。到了淮南之地歸于宋朝時,吳越的園子還沒有荒廢。這最初蘇子美在園中修建了滄浪亭,后來一些佛教徒住在這里。于是滄浪亭就變成大云庵了。自從有大云庵以來,至今已二百年了,文瑛尋訪當(dāng)年遺跡,在荒蕪殘破的廢墟上修復(fù)了蘇子美原有的建筑,于是大云庵就又變成了滄浪亭。
時代變化了,朝廷和社會也都發(fā)生了變化。我曾登上姑蘇臺,眺望浩淼的五湖和蒼翠的群山,太伯、虞仲曾經(jīng)在這里建國,闔閭、夫差曾經(jīng)在這里爭雄,子胥、文種和范蠡曾經(jīng)在這里經(jīng)營他們的事業(yè),如今都不存在了,大云庵和滄浪亭的興廢又算得了什么呢?雖然這樣,錢镠趁著天下大亂的時候竊奪了權(quán)位,占有了吳越,國富兵強,下傳了四代。他的子孫和姻戚乘機奢侈享樂,超越名位,修造的宮殿和園圃盛極一時。這些都無人紀念,只有蘇子美的滄浪亭才被一個僧人欽佩重視到這般地步。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想要流傳美名到千年之后,不想像冰塊那樣一下就完全消失,那是有另有原因的呀!
文瑛愛讀書,喜歡作詩,跟我們這些人交往,大家稱他為滄浪僧。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篇文章是蘇舜欽遭受政治上的沉重打擊以后所作的。慶歷四年(1044年),進奏院祠神之日,蘇舜欽作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循前例以賣舊公文紙的錢宴請同僚賓客。當(dāng)時朝中的保守派御史中丞王拱辰等,對宰相杜衍、參知政事范仲淹、樞密副使富弼等人力圖改革弊政之舉心懷不滿;而蘇舜欽得范仲淹薦舉,又是杜衍之婿,因而保守派抓住這件事,借題發(fā)揮,彈劾他監(jiān)主自盜,結(jié)果,蘇舜欽被罷去官職,在席的有十余人被逐出朝。區(qū)區(qū)一件小事,竟得如此嚴懲,蘇舜欽激憤不己,他帶著心靈上的創(chuàng)痛,流寓蘇州,不久,在城南營建滄浪亭,并寫下了這篇文章。
作品鑒賞
這篇章文雖為記亭而作,但蘇舜欽更借此抒發(fā)胸中丘壑,因而滄浪亭作為一種精神寄托,在文中成為推進內(nèi)容發(fā)展的關(guān)鍵。文章總體不僅敘事寫景,更有抒情議論;文章各個部分不僅作現(xiàn)狀的描述,更注重于表現(xiàn)事件和思維的發(fā)展過程?傊,文章的布局及表現(xiàn)方式都出于抒寫感情的需要,這篇文字真實地記錄了一個橫遭迫害的文人的心靈歷程。
文章第一部分重在記敘,但在寫構(gòu)亭之前,以主要筆墨敘述了一個對高爽虛辟之地由“思得”、“不可得”而終于“得之”的過程。土居偏狹不能出氣,欲得高爽之地。這與其說是感官上的需要,不如說更是心理上的需要。因而,對寓居之地的尋求,正是作者心理情態(tài)的反映。它說明,憤慈和抑郁長久沉重地壓在作者的心頭,但他又不甘被苦悶壓倒,力圖從這一精神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和他以前的許多文人一樣,他也只能從政治環(huán)境轉(zhuǎn)向大自然,從山水草木中獲取感情的補償。而孫承祐所遺下的池館,以它環(huán)境之美,以它“旁無民居”的幽僻,讓作者一下子捕獲到了與其心靈所需相契之點。這一段寫景,作者采用移步換景的表現(xiàn)方法,以“顧”、“得”、“趨”等字真切地寫出了他被自然環(huán)境深深吸引的情態(tài)。而對于具體筑亭之事文中僅以“構(gòu)亭北琦”一語帶過。亭名“滄浪”,取義于先秦民歌:“淪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备柙~寓含著洗灌政治污濁之意,但作者也無意在這點上展開,因為當(dāng)他把大量筆墨用于抒情議論時,亭名的這一層含義已不言而喻,不需再贅述了。
這一佳地既然是作者在心情郁悶的情況下努力求索所致,因而他抒寫自己從中獲得的情趣,決非一般的賞心悅目。他一方面極寫內(nèi)心的舒坦自在,強調(diào)了他與大自然的息息相通;另一方面,與上文“旁無民居”之語相呼應(yīng),再次強調(diào)了連野老也不至的寧靜。這顯然不同于陶淵明,“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移居二首》)那種鄉(xiāng)居生活的樂趣。這是蘇舜欽從他蒙受不白之冤的經(jīng)歷出發(fā)而產(chǎn)生的特殊心態(tài)。這種不僅要擺脫政事,甚至要擺脫一切人間往來唯與“魚鳥共樂”的極端追求,是他心理上對黑暗現(xiàn)實所作出的逆向反應(yīng)。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再次說明,這次政治打擊在蘇舜欽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沉重印記。
接著,文意深入一層。如果說,以上所寫主要表現(xiàn)了“形骸既適則神不煩”。那么,隨之提出的“觀聽無邪則道以明”,則表明作者從對景色的沉迷轉(zhuǎn)為清醒的反思和冷靜的自責(zé):這充分說明,作者現(xiàn)時的感情狀態(tài)固然是受大自然的感染而成,卻又是主觀追求和自覺體驗的結(jié)果,是有意識的心理調(diào)整,而渾濁丑惡的官場紛爭和美好寧靜的大自然兩相對照,尤覺今日閑逸自在的可貴,也就更能實現(xiàn)他所需要的心理平衡。文章的最后部分,從對往事的“返思”再上升到理性的思考,這是由個人的遭遇而引出的在普遍意義上對人生處世問題的探討,但即便如此,其中仍充滿作者自己的感情體驗。他體會到“惟仕宦溺人為至深”,并坦率地表示,白己被廢,并重新尋求到寄寓感情之物有了這兩個外界條件,才使他有可能清醒地認識到內(nèi)外得失之原,也才能從對仕宦的沉溺中完全得以解脫。作者的這一自我剖析是很客觀,也是很深刻的。像蘇舜欽這樣的封建知識分子,要從精神上擺脫仕宦的羈縛,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需要經(jīng)歷一個心靈搏斗的艱苦過程。這段文字反復(fù)出現(xiàn)一個“勝”字,顯現(xiàn)出不同精神力量的較量,這正是作者自我感受在文字上的反映。然而,這種解脫畢竟是在無奈的情況下對現(xiàn)實的消極反抗。事實上,封建社會中沒有幾個失意文人能以這樣的感情寄托方式獲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這篇文章清晰地留下了作者仿效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記的痕跡。文章的基本格調(diào)和具體表現(xiàn)方式,與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西小丘記》等篇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作者并非作簡單的模仿,而在文字中融人了個人獨特的體驗,反映了他自己的心態(tài),特別是把大段議論引人文中,更顯出宋人散文特有的理性風(fēng)格。
作者簡介
蘇舜欽(1008—1048年),宋詩人。字子美,號滄浪翁,參知政事蘇易簡之孫。綿州鹽泉(今四川綿陽東)人,遷居開封。景佑進士。曾任大理評事。慶歷中,范仲淹薦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岳父同平章事兼樞密使杜衍,支持范仲淹改革,他遭反對派傾陷,被勤除名,退居蘇州滄浪亭,以詩文寄托憤懣。詩與梅堯臣齊名,風(fēng)格豪健。文多論政之作,辭氣慷慨激切。又工書法。著有《蘇學(xué)士文集》。
【歸有光《滄浪亭記》原文及譯文】相關(guān)文章:
《送僧歸日本》原文及譯文10-26
滄浪亭記原文及賞析03-04
《滄浪亭記》原文及翻譯10-26
王維《歸嵩山作》原文和譯文08-02
歸園田居其二原文及譯文10-14
《為有》原文及譯文12-02
歸有光《世美堂后記》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12-20
蘇舜欽《初晴游滄浪亭》原文譯文及賞析10-08
滄浪亭記原文、翻譯及賞析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