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guī)原文及賞析
原文
一叫一聲殘,聲聲萬古冤。
疏煙明月樹,微雨落花村。
易墮將乾淚,能傷欲斷魂。
名韁憀自束,為爾憶家園
譯文
春花都已凋謝,杜鵑啼聲還一聲比一聲凄厲!你有千古奇冤藏在心底!
你哭訴,向著疏煙、明月與叢林,你哭訴,向著微雨、落花和大地。
聞?wù)哐蹨I流干,見者心魄窒息。
追求功名富貴就是自己束縛自己,子規(guī)的聲聲悲叫,勾起陣陣鄉(xiāng)愁!
注釋
子規(guī):即杜鵑,又稱杜宇、杜主。相傳是古蜀帝名,啼血方止,故常以其叫聲比喻為出于悲苦與冤屈的呼號。
墮:落,掉。
名韁:把追求功名富貴,看作束縛身軀的韁繩。名,功名,這里指科舉。韁,系馬繩。
自束:自己束縛自己,這里指參加科舉考試。束,束縛。
“為爾”句:這句說,聽到子規(guī)的聲聲悲叫,勾起陣陣鄉(xiāng)愁。爾,你,這里指子規(guī)。
賞析
宋仁宗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任參知政事,力主改革,結(jié)果被貶。當時諫官御史無人敢言。余靖為集賢院校理,官卑職小毅然上書慷慨陳詞,指責宋仁宗“自親政以來,屢逐言事者,恐鉗天下之口”由此亦被貶為監(jiān)州(今江西省高安縣)酒稅。這首《子規(guī)》詩正感此事而作。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前四句寫景,以疏煙、明月、樹木、微雨、落花、村落背景的愴涼襯托杜鵑的聲聲哀鳴,氣氛極濃。后四句抒情,敘述自己本來已經(jīng)傷心,聽到杜鵑聲就更悲傷了,因而產(chǎn)生了思家的念頭。全詩基調(diào)激越,主體和客體兩兩相形,蘊露有法。
此詩一開始,詩人便以杜鵑自喻。杜鵑的聲聲嘶鳴,凄切動人,蘊含著自己的萬古冤屈。
頷聯(lián)寫杜鵑生活之環(huán)境,詩人疊用六個名字,營造出了霧靄彌漫、煙雨迷茫、明月凄清、落花遍地的客觀環(huán)境,這實際上是詩人自己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曲折反映,F(xiàn)實世界知音難覓,詩人內(nèi)心的冤屈無人可以申訴,也無人可以分擔。這一聯(lián)是寫景。
詩的'下半部分,明寫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詩人淚將干,魂欲斷,自怨自艾,自慚自傷。因此,他深深責怪自己“謬從科試”作繭自縛。如今,聽到杜鵑的聲聲哀啼,他越發(fā)思念家鄉(xiāng),甚至意欲遠離仕途,回歸家園。特別是詩歌尾聯(lián),雖然表面上是對自己的責怪,然而讀者從中卻可以體味到詩句的言外之意。仕途的險惡、科舉的束縛、人生的無常,使詩人產(chǎn)生了抱負成空、年華虛度的精神苦悶。如果聯(lián)系余靖的生平,就能領(lǐng)悟這詩句所包蘊的人生況味。余靖出身于仕宦之家,性聰慧,少年師從林和靖先生,23歲便進士及第,官至朝散大夫、守工部尚書、集賢院學士等。宋景祐三年(1036),因向皇帝上書為被貶的范仲淹辯護而遭貶。因而,詩人發(fā)出了“名韁慚自束,為爾憶家園”的感嘆。
全詩托物寓懷,抒寫了身世之感。以杜鵑的聲聲嘶叫表現(xiàn)詩人的萬古之冤,用杜鵑聲引發(fā)詩人“將干淚”、“欲斷魂”體現(xiàn)詩人寸腸欲斷的百結(jié)愁腸,表現(xiàn)了沉郁愁苦的感情基調(diào)。而且,詩中有杜鵑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詩人借此反映了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這就使詩歌具有更深廣的社會意義。
余靖
。1000—1064)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圣二年進士。累遷集賢校理,以諫罷范仲淹事被貶監(jiān)筠州酒稅。慶歷中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還任知制誥、史館修撰。再使契丹,以習契丹語被責,復遭茹孝標中傷,遂棄官返鄉(xiāng);实v四年起知桂州,經(jīng)制廣南東西路賊盜。尋又助狄青平定儂智高,留廣西處置善后事宜。加集賢院學士,徙潭、青州。嘉祐間交阯進擾,任廣西體量安撫使。后以尚書左丞知廣州。有《武溪集》。
【子規(guī)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座右銘原文及賞析08-16
還原文及賞析01-19
月夜原文及賞析01-18
木瓜原文及賞析01-18
遠游原文及賞析01-18
清明原文及賞析12-26
瑤池原文及賞析12-23
佳人原文及賞析12-22
出塞原文及賞析12-22